登陆注册
19190800000001

第1章

最胜子菩萨。将释此论先立三门之义方释论正文。言三门义者。一归敬等门。有六行颂分为五门。一归敬三尊。谓初一颂。二叹说门。谓次一行颂。三赞造论门。谓次两行颂。四赞论功门。谓次一行颂。五造论意门。谓次一行颂

第一所为门分十。一久住并益门。二隐不隐门。三破无见有见门。四成就大小门。五离倒生信门。六利略广门。七立正破邪门。八破增损门。九不相违有差别门。十位果差别门

第三所因门分三。一明教初兴由。二明二宗起由分二。一明胜义皆空宗兴由。二明唯识中观兴由分二。一明造论因。二叹论功。三明教所被分二。一大。二小

释论正文分二。一释论题目。二释论正文

初释论题分四。一释瑜伽两字分三。一教瑜伽分三。一略标释。二引诸经论广释分四。一依四种道理明教瑜伽义。二依不相应行。三依杂染净。四依究竟清净。三总结 二行瑜伽分三。一略标释。二引诸经论广释分十六。一依正修诸行明瑜伽义。二依三十七品。三依止观。四依三摩地。五依四法。六依九道。七依对治道。八依无颠倒智。九依方便善巧。十依缘起观。十一依八圣道。十二依戒定慧。十三依世出世道。十四依空作意。十五依无分别空。十六依慧悲双转。三总结 三果瑜伽分三。一略标释。二引诸经论广释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八。一依力无畏等广大功德明果瑜伽。二依无住涅盘。三依无分别智慧。四依佛地功德。五依三乘果德。六依三身三德。七依有为无为诸功德聚。八依三乘观行。三总结

第二释师义分二。一依闻思等因位明师义。二依无学果明师义

第三释地义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五。皆有法喻。如论应知。一依境界。二依所依。三依所行。四依所摄。五依十七地。三总结

第四释论义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三。此三皆有法喻。一依有学无学地。二依无倒说。三依增长义。三总结

第二释论正文大门分五。一本地分。谓略广分别十七地义。二摄决择分。谓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三摄释分。谓略摄解释诸经仪则。四摄异门分。谓略摄经中所有诸法名义差别。五摄事分。谓略摄三藏众要事义

第一释本地分大门分二。一略释。二广解。初文分五。一总问。二总答。三征问。四以颂略答。五长行列名分十七。谓从五识身相应地至无余依地。初释五识身相应地名义。释论分四。一辩识。二解身。三释相应。四说地义 二释意地名义。释论十一门分别如释应知 三四五释有寻伺等三地名义。释论四门分别如释应知 六释三多摩呬多地名义。释论四门分别如释应知 第七释非三摩呬多地名义。分四同前 第八九释有心无心地名义。释论五门分别如释应知 第十十一十二释闻思修三地名义。释论四门分别如释应知 第十三释声闻地名义。释论分二。一释声闻两字。二释地义 第十四释独觉地名义。释论分二。一明独觉两字。二明地义 第十五释菩萨地名义。释论分二。一释菩萨两字。二明地义 第十六释有余依地名义。释论四门分别如释应知 第十七释无余依地名义。释论五门分别如释应知 第四总结

第二广解分十七。谓始从五识身相应地乃至无余依地。第一释五识身相应地。大门分三。一略释。二广解。三明五识生起缘等 初略释分二。一总问总答分三。一问。二答。三结。二别问别答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广解分五。一明眼识二明耳识。三明鼻识。四明舌识。五明身识

初明眼识分五 一明自性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明所依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三依分三。一明俱有依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等无简依分二。一标。二释。三明种子依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料简分三。一标。二列名。三释。三解释眼等三分三。一明眼。二明等无简。三明种子识 第三明所缘分三。一略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五。一广明三色分三。一明显色分二。一标。二列名。二明形色分二。一标。二列名。三明表色分二。一标。二列名。分五中二略释三色分三。一略明显色分二。一标。二释。二略明形色分二。一标。二释。三略明表色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生灭相续。二依有简无简等。三依变异。分五中三明三色差别分三。一明显色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二明形色差别分二。一标。二释。三明表色差别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中四明二识所缘差别分二。一眼识所缘。二意识所缘。分五中五明总摄所缘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好。二恶。三俱异。四似色 第四明助伴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五遍行等法分二。一标。二释。二料简诸法分二。一明非一一转。二明各从自种生 第五明作业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六。如论应知

第二释耳识分五 一明自性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明所依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三依分三。一明俱有依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等无简依分二。一标。二释。三明种子依分二。一标。二释。二释耳等三法分二。一释耳。二例余意种二法 第三明所缘分三。一总标。二略答。三解释分五。一列名分二。一标。二陈数有十七如论。二明声所起因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三明总摄分二。一标。二释。四明异门分二。一标。二释。五明二识所缘分二。一耳识所缘。二意识所缘 第四五合明助伴及作业例同依前

第三释鼻识分五 一明自性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明所依分二。一总标。二释分二。一明三依分三。一俱有依分二。一标。二释。二等无间依分二。一标。二释。三种子依分二。一标。二释。二释鼻等三法分二。一明鼻根。二例余意种 第三明所缘分三。一标。二略答。三解释分三。一列名分二。一标。二陈数。二明异门。三明二识所缘分二。一鼻识所缘。二意识所缘 第四五合明助伴及作业例同于前

第四释舌识分五 一明自性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明所依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三依分三。一俱有依分二。一标。二释。二等无间依分二。一标。二释。三种子依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舌等三法分二。一明舌根二例余意种 第三明所缘分三。一标。二略答。三解释分三。一列名分二。一标。二陈数。二明异名。三明二识所缘分二。一舌识所缘。二意识所缘 第四五合明助伴及作业例同于前

第五释身识分五 一明自性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明所依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三依分三。一俱有依分二。一标。二释。二等无间依分二。一标。二释。三种子依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身等三法分二。一明身根。二例余意种 第三明所缘分三。一标。二略答。三解释分四。一列名分二。一标。二陈数。二明总摄分二。一标。二答。三明异名。四明二识所缘分二。一身识所缘。二意识所缘 第四五合明助伴及作业例同于前

大门第三明五识生起缘等分三 一明五识生缘分二。一明眼识生缘分二。一明阙缘。二明具缘。二明例余四识 第二明五识染净生起次第分二。一明眼识染净次第分二。一明三心生起次第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二。一释三心。二明染净。二明眼识善不善分二。一明随意等流转。二明二识相续转。第二例余四识 第三明依等四法譬喻有二异门。如论应知

第二广解中分十七第二释意地大门分三。一略释。二广解。三摄相 初略释分三。一略问。二略答。三略释

大门第二广解分五 一明自性分三。一问。二略答。三解释分三。一明心。二明意。三明识

第二明所依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等无间依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种子依分二。一标。二释

第三明所缘分二。一标。二释

第四明助伴分四。一标。二列名分六。一五遍行。二五别境。三十一善。四六根本烦恼。五二十二随烦恼。六四不定。三总结。四料简分八。一同所缘。二不同行相一时俱有。三一一转。四从自种生。五更互相应。六有相。七有所缘。八有所依

第五明作业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共业分六。一了自境。二了自共相。三了三世。四了刹那相续。五发净不净业。六取爱非爱果等 二明不共业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解释分十五

一明分别所缘作业相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四别释分七。一明有相分别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无相分别分二。一标。二释。三明任运分别分二。一标。二释。四明寻求分别分二。一标。二释。五明伺察分别分二。一标。二释。六明染污分别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依三世。二依三觉。三依根本烦恼。四依随烦恼。七明不染污分别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依善无记。二依出离三觉。三依十一善。四依三无记。第五总结 第二明审虑所缘作业相分四。一问。二略答。三解释分三。一明如理所引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依非真实有。二依真实有分三。一依施等。二依法住智。三依出世智。三结。二明不如理所引。三明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分二。一标。二释。四总结 第三明醉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四因缘如论。三结 第四明狂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五因缘如论。三结 第五明梦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十因缘如论。三结 第六明觉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三因缘如论。三结 第七明闷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五因缘如论。三结 第八明醒作业相分二。一问。二答 第九明发身语业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四因缘如论。三结 第十明离欲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四因缘如论。三结 第十一明离欲退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五因缘如论。三结 第十二明断善根作业相分四。一问。二答有五因缘如论。三结。四答难 第十三明续善根作业相分三。一问。二答有四因缘如论。三结 第十四十五合意识舍寿及受生作业相。大门分二。一明内有情世间舍寿及受生门。二明外器世界坏成门。初门分二。一明舍寿门。二明受生门

初舍寿门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广解分九 一明舍寿量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二。一列寿尽等三名。二列善不善等三名。三别释分六。一明寿尽死相分三。一问。二答。三结。二明福尽死相分二。一问。二答。三明不避不平等死相分五。一总问。二略答。三征问。四答列名分九如论。五结。四明善心死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二。一明可忆念相。二明不可忆念相分三。一立正义。二征。三答所以。五明不善心死相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二。一答不善死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答善不善死相分二。一依受苦不受苦明相分二。一明善死相。二明不善死相。二依见乱不见乱明相分二。一明善死相。二明不善死相。六明无记心死相分二。一问。二答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九中第二明忆念不忆念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偏强忆念相。二明平等忆念相 分九中第三明舍寿因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戏论因。二明善不善因。三结 分九中第四舍寿善不善相分三。一明行不善业舍寿相分二。一总标。二引经证成。二明行善业舍寿相分二。一立正义。二明差别。三明不善差别相分二。一明上品不善舍寿相。二明中品不善舍寿相 分九中第五明中有因分三。一明异生中有因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初二果人中有相分四。一标。二释。三立喻。四法合。三明不还人中有相 分九中第六明断末魔差别相分二。一略释。二广解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二如论。三别释分二。一明重相。二明轻相分二 一依善业明轻相。二依北洲明轻相 分九中第七明中有根具不具相分二。一依色界明根具相。二依欲界明根具不具相 分九中第八明调善不调善死相分二。一依清净解脱明调善死相。二依不清净及不解脱明不调善死相 分九中第九明识舍身相分三。一明不善人识舍身相。二明行善人识舍身相。三总结

大门分二中第二明受生相门分二。一总问。二广答分九

一明中有相分十二。一明受中有因果相分三。一立因分二如论。二显果。三立喻 二明中有根圆不圆义 三明中有色相分二。一明不善业中有色相。二明行善中有色相 四明中有是谁缘境 五明中有不贪故自义分二。一明不贪故身义分二。一标。二释。二明贪后身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六明中有眼所缘境分三。一明无障碍相分二。一明正义。二立喻。二明见同类中有有情义。三明见自生处相 七明中有趣向相分三。一明造不善业中有趣向相。二明生天中有趣向相。三明生人中有趣向相 八明中有住限量分五。一明未得生缘量。二明得生缘量。三明极七日量。四明七七日量。五明决定得受生义 九明中有业转不转相分二。一明不转义。二明转义 十明中有异名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如论 十一依界明中有有无义 十二明中有受恶趣及善趣身义分三。一明趣那落迦中有相分五。一立因。二明受生相。三明诸根具相。四明受果。五明不生因。二明往鬼趣中有相分二。一标。二释。三明往傍生趣等中有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菩提玉中缘

    穿越之菩提玉中缘

    轩辕泽说他本来就是俗人,无法摆脱那些可恨的儿女情长,无论是坐观天下还是男耕女织,只要没有钟离诺他就不会快乐。菩提玉已经把他们牵在了一起,但是她执意要走,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用尽自己的血液把她送去她想去的地方,无怨无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吻天荒:你好,魔尊大人

    一吻天荒:你好,魔尊大人

    她因王位之争,被兄长陷害,又被爱人背叛利用,走投无路跳下山崖,重生之后的她,更是很不凑巧的变成了傻子。岂料傻人有傻福,她居然扑倒了一个美男少爷。那时他还当她是傻子,却夺走她的初吻!数吻天荒,误打误撞之下,她打败少爷的青梅竹马,成功逆袭为少爷身边的新宠,此后他将她视若珍宝,不遗余力的守护着她。直到身世之谜被解开,她恢复公主身份,手撕曾经害过她的昏君,回击一次又一次利用她的上仙,再次逆袭为永生不死的大地之母。而少爷的真实身份居然是魔主宰!仙魔相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步步逼婚:从天使到魔鬼

    步步逼婚:从天使到魔鬼

    温暖与温暖同存,希望如同那暖阳,一直在,我知道你一直在。你的爱,我明白,让我用笑容,来归还。蓝色的天,白色的云,你在,我明白。
  • 绝对攻占

    绝对攻占

    从潜伏进慕家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佳叶会被慕生吃的死死的。那就等着被虐吧。他不仅要攻身占心,还要抢她。节操那玩意就和蛋一样,从来没在她身上出现过。三观那玩意就像胸一样,从来没在他身上出现过。能拥有你的,绝对只能是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尚经济漫谈

    时尚经济漫谈

    时尚是一种审美的风尚,代表一个社会大多数年轻人的文化追求。而奢侈品是一种沉淀深郁的精英文化,代表一定年龄阶层的文化品位。很长时间,“奢侈品”在中文语汇里都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它跟铺张浪费相联系,似乎与中国人提倡的传统美德“节俭”相悖逆。司马光的古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屡屡在父辈的教诲声中响起。
  • 让细节成全你

    让细节成全你

    围绕着如何做到让细节成全你,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从细节处入手,争取做最好的自己。要想以正面的形象示人,始终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就要在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是时下颇受年轻人青睐的口号,但要达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而细节上的进步显然是可以给你加分的途径。从细节处着手,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二是从细节处把关,为拓展人际交往铺平道路。
  •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她以皇后身份协理朝政,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李唐王朝。政绩辉煌,朝野公认,中外使臣将其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在高宗死后更代子临朝,平息了内忧外患;继而登基称帝,治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周王朝。但由于女人的特定身份,她的政权只能交给儿子,恢复唐朝;以八十二岁高龄,自去帝号,退出政坛。死后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留下众多的历史谜团。
  •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

    本书主要内容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理论的深化,人力资源现状及就业形势分析,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就业制度的变迁,农村就业与劳务输转,城市下岗、失业及其治理,经济增长与就业吸纳,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培育,灵活就业与社区就业。
  • 小诗集

    小诗集

    无聊闲暇时会写一些小诗美文什么的,不知道写的怎么样,周围也没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讨论,现在发出来让大家品评指教一下。本文不定期更新。
  •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该书共收集论文38篇。即《道德建设四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战线精神文明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