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0600000012

第12章

今此论文四静虑中。诸贤圣定各一为四。审观安立断除结缚所有圣定为第五支。文分为三。初标五支总别引经。二别引五支经释。三问答五支定相。别引五支经释中。释初支有十六句。初六句是法说。次十句喻说。中辨彼说静虑中离生喜乐喻说。通喻四静虑相及喻第五。基云。法中离生喜乐一句诸静虑不同余可通有。定生喜乐已离喜乐。清净静虑是四静虑差别性故。如前已释。由余五句可通有故。由此后诸支中更无法说。但释喻说有异。譬如黠慧能沐浴人或彼弟子等者。西方沐浴有容沐浴人师及弟子故以为喻。铜器蚌蛤器者喻为离欲生喜乐故。教授教诫者。沐浴时以铜器等盛灰澡豆细沐浴末。今以言教犹如彼器。教之所诠能顺于彼出离寻等诸善净行。如彼灰豆细末。此即无间道。以水洗灌即解脱道。以寻清净故。沐浴搏者。西方浴讫以余甘子切碎曝干为末。以生胡麻香油和之。令其润腻不硬软方以涂身。取其香洁润滑光净故。沐浴搏即干甘末。此喻行者未得定前当除粗重。带津腻者喻喜和合。香麻谓得定后喜资润身如以油和。第二喻有六句。山者高义。出初禅故。尖顶者至一味胜解者。高山顶尖唯有一峰。第二定唯一意门。上品胜解离诸寻伺外散境故。泉喻内等净流出喜乐诸水故。山傍流出水大如车轴故名水轴。泉水上漫大如汲索故名水索。喜滋润如水轴乐滋润如水索。如前解释者。上云所滋润者。谓喜遍滋润谓乐。滋相应意如傍出。次五根如上漫。又云喜留二定故云傍流。乐三定故云涌出。亦可喜住内心故名傍流。乐遍外身故云傍出。此说轻安为乐。同小乘释也。第三喻中水喻离喜无寻伺定乃至喻华胎藏没在水中者。此言意显。第二定如水。因喜动涌如华出水华喻喜故。今第三定离喜无寻伺亦如水。其乐如华胎藏胞未开剖。犹在水中名华胎藏。与定相顺不动涌故如在水中。第四喻中有五句。超灾患者。谓八灾患谓寻伺四受二息。此显离下地失。鲜白者。显离自地失。次以长者四业喻定四用。如次配也。八经九经以为喻者。西方织叠八缕九缕而为一茎经。织作叠时其叠坚致。如此方作[聯-耳]布四[聯-耳]五[聯-耳]方可坚致。清净鲜白者。如衣不薄堪忍寒暑等种种诸苦。周遍者。如无露处一切散动所不能侵。第五喻中。于所观相殷勤恳到等如前释者。景云。如此卷前文修知见定中解及殷勤恳到审谛而取等相言。是此中总义者。此第五喻。总喻四定观如断惑。但举法说不举喻文。基云。谓前卷三十二相中第二十观察相法说言。谓有苾刍殷勤恳到善取其相而观察之。喻况云。住观于坐坐观于卧。或在后行观察前行。故此言谓审观察三世诸行于能观察。又复观察。前四静虑说为四支。此第五支于前能观更审观察。此所观察即三世行。即在后行观察前行。是重观三昧也。或前之四支虽已观察此更审观彼三世境。于前能观察之所观察更复观察故。下问答中说言依审观察缘起三世诸法。又为断除无色结缚故建立第五。上来后四喻中并云差别者。除与前同显与前别喻故云也。问答定相中。二问二答。谓四静虑中所有贤圣心一境性者。圣人所得四静虑中通漏无漏心一境性名圣三摩地。及于安立审谛观察如是名为圣三摩地者。依定所发观察圣智亦名三摩地。第九有具圣正三摩地中。文有三。初问次别辨相后此中慧为导首下。释先后次第生起所由。辨相有三。初解圣当知善故名圣及无漏故名圣者。圣人所得善有漏定。若无漏定皆名圣正三摩地。次解有因有具。后释正三摩地。若是时中舍邪见等下说是。第二文有三。初列因具名。次释因具所以。后云何正见等下释因具相。景云。因谓七方便前生得善心种解脱分善根所起正思惟。须从此心受戒。即正语业命远牵引定故名为因。具者。即七方便中所起三慧。为正见及正精进正念。此三于三摩地为近资助。立之为具。基云。据实八道支在见道后位。若在见道前虽名正见而非道支。虽有彼行相而未建立。至修道位方得道支名故。今异生位亦名正见等。其见道等位虽不立道支。圣正三摩地彼位即有。故正见等于彼亦成。然由正见引定助定。二位俱得通名因具余则不尔。释相中。谓先了知世间实有真阿罗汉正行正至等者。景云。生得善中能了因果名正见等云云。此念即是三摩地相似等者。基云。分是类义。是三摩地相似分类。此念俱时亦有正三摩地。然未是圣正后能断能满方名圣正念。俱有定故言亦兼。第十金刚喻三摩地中。谓最后边学三摩地者。既云最后边。故知唯是一念非多刹那。而对法第十一云通取加行无间二道为金刚定者。三藏云。最后加行道生最细现种已灭。最后无间道生最细随眠已灭。名有功能。总此二名为金刚。下以三义释。一最第一者作用。一以断惑集善辨无学果。二用究竟故。二最尊胜者。于学行中最尊最胜。为诸菩萨之所宗仰三极坚牢如世金刚。得此名下以二义束释此金刚喻定。依萨婆多正义总有千九十六。谓依未至定百六十四。乃至第四定亦尔。空处五十二。识处三十六。无所有处二十四。广说如婆沙二十八卷。今大乘宗二乘依九地色六无色三。菩萨唯第四静虑。唯识有二义。一云此现在前已得四智粗重惑种一时舍故。二云此时异熟识在解脱道位四智方起。广如彼说。上来别释经宗要有三。中解二说。自下第三释等至。上列有六。下文分四。初解五现见三摩钵底。文分为四。初引经标。二释现见等至义。三出总略体性。四别释行相。修道所断烦恼制伏对治者。是初现等至。断灭对治者。是第二现见等至。及观察断者。是后三等至。与小宗不同。彼云。一观自身三十六物种种不净。二除血等唯观白骨。上二通凡圣得。三观骨身识在中行亦住今世亦住后世。即初二果未离欲故。四观骨身识在中行不住今世唯住后世。即不还果已离欲故。五观骨身识在中行不住今世不住后世。即阿罗汉漏已尽故。初二名现见。后三由现见缘之所起故亦名现见。广说如婆沙第四十卷。今则不然。五皆圣得观。明了观故名现见。总约伏断出五现见体。故云此总略体性。别释中。初二观论有两番释。初番云。初不净观正是念住。以方便念住而为依止。第二不净观即后念住。以初念住而为依者。第二不净观者。此约所依加行根本缘起差别显二不净观。初缘不净后骨人故。最极通达者。是青瘀等观等者。此说白骨观是不净观中最极通达义。是青瘀等。后胜次第未后逾越贪等观义。第二番云。初不净观观察内身。后不净观通达法性。此依所缘境界事理浅深缘起差别。显二不净观。根本观中不净境及性二类别故。是故前言断灭对治。观识流转者释别观察断。即后三观。谓观识断与未断。观察此识生灭相续是极句。或观生身或观刹那二种识转。此上总释观察断义。日夜等者。如俱舍云。百二十刹那为怛刹那量。腊缚此六十。此三十须臾。此三十昼夜。三十昼夜月。十二月为年。牟呼栗多此云须臾故也。观察有学未离欲下。别释三等至。俱住二世者。现在未来识俱有转故。唯住他世者。唯未来世识有转故。俱无所住者。二世无转故。第二胜处遍处指如前说。谓前八解脱中已对辨讫故此不论。四无色定即四无色解脱。决择等中释四无色不异解脱。故亦不解。第三辨无想等至中。云于此生中亦入亦起者。入无心起有心。此说于定下说于果。若生于彼唯入不起者。唯识第七略有二释。一初生无心中有未有心故言唯入。二云初生有心后住无心故名为入。不尔初生本未起心云何名入。先有后无乃名入故。其想若生从彼没者。彼一说云未后无心。若彼正没犹未有心不起润生心等故。下界中有初生名想。若生便从彼正没故。二云未后有心。其想若生润生心等起名从彼没故。余门如唯识此论五十三对法第二显扬十一等解。第四解灭定中。已离无所有欲者。通据断伏。依非想处相而入定者。谓于此上心染生厌舍等者。非想非非想心本厌无所有处而起。今求灭定还厌非想非非想心令其不起。心便寂灭。故言依非非想处相而入于定。依灭尽相而入定者亦复如是者。缘非想心不作厌背解。直作心法欲尽之解。如是渐渐九品心灭。前厌舍心心便寂灭。依初修者未得自在。今任运作非想处行相。诸有想心任运灭尽与前相似故言亦尔。是久修者任运成故。或初缘有为作厌舍想心。后缘无为行厌舍想心。厌舍义同故言亦尔。此有二种谓行时住时等者。景云。初定心有彼寻伺起言说故名为行时。二定已上心渐微细离寻伺故名为住时。基云。初定有四识身心上外缘如人出外故言行时。此时三行犹在今说次第。二定已上心不外缘如在家中名为住时。灭三种行。二定灭识行。四定灭身行。灭定灭心行。故言次第灭三种行。次第起者。依未自在者作如是说。得自在位如前。又说。任运能入起一切地故。任运能入等者。虽远方便心有期愿。若到此时任运出入故。出定缘三种境。触三种触者。若依小乘婆沙正理及成实论等皆广说之。且引正理第十二卷云。如契经说出灭定时当触三触。谓不动触无所有触及无相触。何者云何触此三触。有说。灭定起心相应有空无愿无相三触。如其次第出灭定时触于三触。有余师说。识处空处心相应触名不动触。此二纯作识空相故。无所有处心相应触名无所有触。无先所有故。非想非非相应触名无相触。想无想相不分明故。即由此故说四无色。若有想定从灭定起心通有漏无漏。灭定起时或逆次第入诸等至。或逆超越入诸等至。容有起灭定心现在前故。复有余师说。唯约无漏。有处缘涅槃心起灭定时言触三触。以无漏故名为不动。无所有处地所摄故名无所有。缘涅槃故名为无相。解云。如摩诃俱稀罗经作如是说当触故。此三师各释不同。初师说者。谓我我所执掉举名动。空无我行能对治行故。能破动故名为不动。不动相应触名不动触。贪心执境摄为己有。有所执故名所有。无愿三摩地能断所有名无所有。余如前说。生死十相。涅槃中无为无相。无相即定。缘无相故为无相。余如前说。此是是三触体性。无心时无此等触。出时忽遇名门中行。忽偶壁等。是谓三触之义。第二说者。谓识处方便唯观于识。空处方便亦唯观空。无异想故名为不动。彼相应触名不动触。根本地中虽通异相从方便说皆名不动。无所有处无先遍识所有名无所有。有顶地中无有想无想二分明想故名无想。乃至有顶不可言无想故。四无色皆名有想。是谓三触体。起灭定心通有漏。若有漏者。若逆次入非想等至。名触无相触。若逆超入无所有处及无漏。逆次第入无所有。皆触无所有所。若无漏逆超入识处。名触不动触。虽不定得入空处。以二处皆名不动触。一即是其名。又释。此师非萨婆多正宗义。是异师许从灭空处等故作是释。第三说者。但取一念无漏无所有处缘灭谛涅槃。以约谛是无漏非有漏故名不动。约地名为无所有处。约所缘名无相。彼相应触具三种名。入彼心时名三触。今此文中有二师释。初此与婆沙正理等异。谓出定时多由三境。一缘有境而出定时无我等动触者。此缘内身作无我行而出灭定不为我慢等动。二缘道谛道能取境。今出灭定能缘境。道谛为境名取境。取境不生贪等。触无所有触。以道不能增长贪嗔等或名触无所有触。相不思惟故缘无相界。是故说言触无相触者。若缘灭谛出灭定时。名缘灭境离众相。二云。此依未自在义要次第故。以定心出触不动触是空等持。触无所有触是无愿等持。触无相触是无相等持。依自在者。超一切地随其所起定或散缘理缘内缘外触三种触。内三有体名境。外六尘名境境。无相理名灭境。由入灭定折伏心已烦恼不动。三根不扰非相所乱。唯以善心而出于定。今观文意多依定心出触三种触故也。下通结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她以为自己遇见鬼了,没想到捡到一个武功高强的帅哥,她以为他失忆忘记了所有就会乖乖呆在自己身边当保镖,没想到他竟然和那个杨氏下一代继承人长得一模一样的。他本是现代含着金勺出生的少爷,却阴差阳错的在古代做了一代官爷的大公子,再回现代已失去所有的记忆,成了霸道多变的大小姐的保镖。
  • 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你不可不知的72个人生道理

    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你不可不知的72个人生道理

    本书分为九个方面,从全新的角度阐释生活的智慧,包括:生存、处世、名利、关系、宽心、幸福、得失、成功、生活。
  • 哪里来,哪里归

    哪里来,哪里归

    新房刚刚布置好,老婆跟着别人跑了,林夕淡淡的看着布置好的一切,是去找那对狗男女呢还是去找呢,可惜老天爷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他不用去了,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跑哪里了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还在偶像剧的泡沫里幻想着灰姑娘的异彩人生吗?你可知道,社会不会等着你成长;陈腐的观念还在蒙蔽你的眼睛吗?你可知道,狭窄的思路会影响你的出路。新思路让女人在社交、职场、婚姻、家庭等各种圈子都能游刃有余,因为思路明晰,便知道属于自己的精彩出路在哪里。你的思路是否该更新了呢?
  • 妖鬼一家亲

    妖鬼一家亲

    我呢,是捉鬼世家第一百八十八代传人。平时就打打零工写写稿子骗骗稿费,晚上的时候就出去找找外快,比如说,抓鬼!大黄猫用爪子威胁我:“记住,喵叫夜渊,不叫大黄!你有胆子再叫一声试试?”孟林提着阿力左看右看,嫌弃的往后一丢,“你从哪捡来的这个玩意?”阿力痛哭流涕的抱着我“主人~阿力不做鬼可以做只小狗~”------------------------------------------------------------*求推荐~求点评啊~~*碳源第一次写文啊~好歹给点意见吧~
  • 魔门

    魔门

    叶林本是高高在上、万中无一的天灵根武者,却为救仗着实力强夺自己处男之躯的狡诈美女,被迫毁去灵根,从此跌下天坛,沦为平凡。为变强,叶林被迫与万年前的恐怖存在——大天魔所留残兵天魔断刃签下契约,答应助它修复刀体,重建魔门道统,并揭发万年前大天魔被正道诸强联手诛灭的真相。而此时天灵大陆正道盛兴,邪魔外道节节败退。偷练无上魔功的叶林一边得隐藏魔刃的秘密,小心翼翼地周旋在正道势力之间,一边得费劲心机寻找魔刃散落在大陆各地的碎片……
  • 那时我们正年少

    那时我们正年少

    一个身世复杂的女孩,有着同样复杂的性格。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之后,重返校园。几个叽叽喳喳的室友,一群酷爱篮球的玩伴。热闹的时候,她是她;冷清的时候,她又在经营着另一个自己。一个陌生男孩的出现,使她心动不已,结束了她感情的空白。家庭的窘迫,一年以后班级的重组,和他的一室之隔。。。这一切的纠结,在她身上慢慢起了变化。。。
  • 犹记桃花妖娆时

    犹记桃花妖娆时

    公元六千年,天元年间。白,辰,陵,缘,四国鼎立。看似平静四国,地下却是暗潮汹涌,战争自然也是家常便饭。炎王白岩希策马崩腾,狂风席卷的黑色银丝战袍呼呼作响。“杀!杀!……“身后的将士呼叫声响成一片。白岩希布满寒光的凤眸微微眯起,乌黑的长发被烈风高高撩起。胯下装备精良的战马也是迎着烈风仰天长啸。看着不远处高高垒砌的交界城池,早已经沦陷,只剩下一面屹立在堡垒上面写着‘缘’的红色旗子。白岩希毫不犹豫的举起手中的弓箭,袖长的两指将银色的长弓拉成了完美的弧度。凌然的目光看着那一面在烈风中颤抖的旗帜。一道银光,红色的旗帜瞬间四分五裂。他闭上了眼睛,默念道:米九,你看见了吗。
  • 娘子快投降

    娘子快投降

    (喜欢此书的亲,可以加群67428034催更讨论剧情)颜落刚刚穿越,就成了怀胎十月的大肚婆,惨叫一声,便被人无情的拽入产房接生。再次醒来,她的身份已变,她乃红颜国骠骑大将军的独生千金,何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夫君讨好,如此神仙生活,岂是她所能消受?
  • 你离品位有多远

    你离品位有多远

    该书内设有“与品位邂逅”、“形象与品位”、“品位男人”、“品位女人”、“品位在职海泛波”以及“过有品位的生活”六个专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