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2500000118

第118章

《简要济众》治小儿中马毒客忤,取马尾于儿面前烧,令儿咽烟气,日烧之,瘥为度。

又方 取马口角沫,涂儿口中,效。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中恶

巢氏云∶小儿中恶者,是鬼邪之气卒中于人也。无问大小,若阴阳顺理,荣卫平调,神守强,则邪不干正,若精气衰弱,则鬼毒恶气中之。其状,先无他病,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是也。凡中恶腹大而满,脉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生。

余势不尽,停滞脏腑之间,更发后变为疰也。治法,先下苏合香丸,未醒,以皂角末搐鼻,次服沉香降气汤加人参、茯苓,又能辟邪,客忤亦宜服。

苏合香丸 治传尸骨蒸,诸项劳瘵,顺气化痰,卒暴心痛,鬼魅疟疾,霍乱吐泻,赤白下痢,小儿惊搐。

苏合香油(五钱,入安息香膏内) 安息香(一两,另为末,用无灰酒半升,熬膏) 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沉香 荜茇 香附米 诃子(煨,取肉) 乌犀(镑屑) 朱砂(研,水飞。各一两) 薰陆香片脑(研。各五钱) 麝香(七钱半)上为细末,用安息香膏入炼蜜和剂,丸如芡实大。空心,用沸汤化下,小儿一丸,老人四丸,酒下亦可。用蜡纸裹一丸,弹子大,用绯绢袋盛,常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去脑,名麝香苏合丸,治一切邪神及胸膈噎塞,肠中虚鸣,宿食不消,余证并同。

沉香降气汤降真香 沉香 白胶香 虎胫骨(酥炙) 人参 鬼箭 草龙胆(各五钱)上为末,次入雄黄五钱,麝香一钱,炼蜜丸。乳香汤化下。又,令儿带及烧卧内尤妙。

《葛氏肘后》救卒死,或先病痛,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恶,救之方。

上取葱黄心刺其鼻,男左女右,入七八寸,小儿量度之,若使目中血出佳。扁鹊法同。是后吹耳条中,葛言,此云刺鼻,故别为一法。

又方 上令二人以衣壅口,吹其两耳,极则易人,可以筒吹之,并捧其肩上,侧身远之,莫临死人上。

又方 上以葱叶针耳,耳中、鼻中血出者莫怪,无血难治,有血是候,时当捧两手,忽放之,须臾,死人目当举,手捞人,言痛乃止。又,男刺左鼻,女刺右鼻中,令入七八寸余,大效,小儿量度之。亦治自缢死,此与扁鹊方同。

又方 上以绵渍好酒中,须臾,置死人鼻中,手按令汁入鼻中,并持其手足,莫令惊。

又方 上视其上唇里弦,有白如黍米大,以针决去之。

又方 上以小便灌其面,数回,即能语,此扁鹊法也。

又方 上末皂荚,如大豆吹其两鼻中,嚏则气通矣。

又方 上割雄鸡颈,取血以涂其面,干复涂,并以灰营死人一周。

又方 以管吹下部,令数人互吹之,气通则活。

《千金》治卒忤方 此病,即今人所谓中恶者,与卒死、鬼击、亦相类,为治皆参取而用之。

上,盐八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二服,得吐即愈。

《备急方》云∶治鬼击,若小便不通,笔头七枚,烧作灰,末和服之,即通。

《圣惠》桃奴散 治小儿中恶,心腹坚胀疼痛,颜色青黑,大便不通。

桃奴(五枚)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麝香(细研,一钱) 杏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桔梗(去芦头) 赤芍药 黄芩 柴胡(去苗) 川升麻 川大黄(锉,微炒) 鬼臼(去毛。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量儿大小,心意加减。

《圣惠》鬼箭羽散 治小儿中恶,心坚强卒痛欲困。

鬼箭羽 真珠(末。各一分) 羚羊角(屑) 桔梗(去芦头) 川朴硝 川升麻 赤芍药 柴胡(去苗) 黄芩(各半两) 桃仁(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川大黄(一两,锉,微炒)上,制,服法同前。

《圣惠》雄黄丸 治小儿中恶心痛,辟除邪气。

雄黄(细研) 真珠(末。各半两) 麝香 牛黄(各细研,一钱) 巴豆(二十粒,去皮膜心,研,纸裹,压出油)上件药,都研令匀,入枣瓤及炼蜜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婴孺》鬼箭羽汤 治小儿中恶,心腹坚强,卒痛欲困。

鬼箭羽(三分) 朱砂(一分) 羚羊角(屑) 桔梗 鬼臼 朴硝(汤成下。各半分) 升麻 芍药 柴胡(各五分) 黄芩(六分) 大黄(八分) 桃仁(四十九个,炒,去皮尖)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四分,更量儿大小与服之。

《葛氏肘后》灸法 以绳围其死人肘腕,男左女右毕,伸绳,从背上大椎度以下,又从此灸横行各半绳,此法三灸各三,即起。又,令爪其病患人中取醒,不起者,卷其手,灸下文头随年壮,又灸鼻中三壮也,又灸颐下宛宛中名承浆穴十壮,大效。又灸两足大指爪甲聚毛中七壮,此华陀法,一云三七壮。又灸脐中百壮也。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卒死

巢氏云∶小儿卒死者,是三虚而遇贼风,故无病仓卒而死也。三虚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时之和,三也。有人因此三虚,复为贼风所伤,使阴气偏竭于内,阳气阻隔于外,而气壅闭,阴阳不通,故暴绝而死也。若腑脏未竭,良久乃苏。亦有兼挟鬼神气者,皆须邪退乃生也。凡中客忤及中恶卒死,而邪气不尽,停蓄心腹,久乃发动,多变成疰也。

〔茅先生〕卒死候,眼合、哜齿、遍身如绵软、面青黑、口鼻冷。此候因本生下而遍身热,或因有惊患,医一团,绞取汁,灌之,无湿者水煮,干者取汁。

《葛氏肘后》救卒死而壮热者。

上用矾石半斤,水一升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

又方 救卒死而目闭者。

上用骑牛临面捣薤汁灌之耳中。

又方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屎便者。

上取牛洞一升,温酒灌口中。洞者,稀粪也。

《千金》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故也。

上用牵牛临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肯舐,着盐汁涂面上,即牛肯舐。

又方 上炙熨斗熨两胁下。(《备急方》云∶又治尸厥。)治魇死不自觉者方上用慎灯火勿令人手动,牵牛临其上即觉,若卒不能语,取东门上鸡头末之,以酒服。

治卒魇死方 上捣韭汁灌鼻孔中,剧者灌两耳。(张仲景云∶灌口中。)治鬼不悟方 上末伏龙肝,吹鼻中。

又方 上末皂荚,如大豆许吹鼻中,嚏则气通,起死人。(《集验方》云∶治中恶。)《圣惠》治小儿卒死方上取女青末半钱,用牛乳汁调服之。

又方 上烧 猪粪,水解取汁服之。

又方 上以苦参、醋煮汁,少许,纳口中即苏,水煮亦得。又,酒煮烂棺木板取汁,服少许。

又方 上煎盐汤令极咸,以物拗口开灌之,令入腹,即活。

又方 以热汤和灰,浓拥身上,逡巡即苏。

《婴孺》治小儿不知所病便死绝方上取雄鸡冠临儿口上,割血滴入口,下即活。

《肘后》灸法 卒死而四肢不收屎便者,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儿小者随年。

《千金》治卒死针间使,各百余息。

又 灸鼻下人中,一名鬼客厅。(《肘后方》云∶又治尸厥。)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鬼持

巢氏云∶小儿神气软弱,精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录,其状,不觉有余疾,直尔痿黄,多大啼唤,口气常臭是也。《婴童宝鉴》小儿鬼持歌云∶小儿气弱命中衰,魂魄多应被鬼持,其候痿黄多哭地,不须用药可求师。鬼气歌云∶鬼气皮肤里,相传脏腑间,肿虚如水病,螈 似惊痫,热发浑身涩,心挛痛所攒,小儿还有此,服药急须看。

《图经》治鬼持方 上用虎睛爪并指骨毛以系小儿臂上,辟恶鬼。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再婚难逃

    再婚难逃

    如果你发现老公外遇,你会怎么做?答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可遍地都是!必须离!离了再找一个好男人!
  •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人的做人智慧

    名人的做人智慧

    做人是一生的修炼,学会做人,可让我们在路途中的风景更加惹人留恋。而读名人的故事就是探求人生,探求名人、伟人是如何成长、如何学习、如何生活,以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来直面人生的风雨。他们崇高的理想及不平凡的经历时时鞭策着后人不断前进。
  • 豪门盛婚之诱娶娇妻
  • 恋爱倒数100

    恋爱倒数100

    2009年5月11日7点31分,由于一公里外的火车出轨,冲上街道导致街上的大货车翻车,货车上的30头猪跑下货车满街疯跑,再致使路人甲为了躲避疯猪冲进路边的居民家,结果机缘巧合撞见正在这个人家里偷东西的小偷,小偷再沿电线杆逃跑,导致电线杆倒塌,路人乙为了躲避电线杆推了路人丙,路人丙推了路人丁······最后到路人x推了我一下。于是世界上最普通的少女卜卜被馒头噎死了!于是世界上最浪漫最搞笑的爱情故事,从此时开始倒数100天!
  • 惑情冷颜

    惑情冷颜

    千年前,她自封印记忆,转世为人,千年轮回但求与他不再遇。然而仅仅五百年的轮回,阴错阳差,她又穿越古代。那一刻起,记忆重现,她与他又将再度纠缠?就因为她是半妖,所以注定她仍旧会已凄凉为结局?不,既然天下负她,那她便也负这天下!
  • TFboys逗比一家亲

    TFboys逗比一家亲

    一个逗比?不,是四个逗比,当逗比遇上逗比,一场逗比之战即将开启。逗比书友们准备好了么?那么,让我们启动逗比之旅!PS谨慎!看了之后我不负责。亲们,我是从后面开始更新文的,你们可以忽略前面的,直接从后面看。
  • The Letters

    The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本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视野,在深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开发的具体实践,就“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意义、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 企业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企业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当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渴望承担责任时,会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对组织或者是企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并在承担这份责任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所获得的尊重和认同,从而获得心理与精神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