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7900000095

第95章

五珠消海水喻。喻佛無功用等智。文中三。先喻況。後佛子如來下法合。三佛子是為下總結。初中二。先明海有四寶。後佛子若大下。辨寶業用。前中二。先通顯四寶。後何等下別列其名可知。後業用中二。先明要用。後佛子此下正顯珠業。若依俗書。自有兩說。一云大海內近東有沃燋石。常能消吸海水。令盡不溢。一云彼沃燋東。有大壑。其名尾閭。海水注中。故常無異。若小宗中起世經及大婆沙說。於大海下。有阿鼻獄。猛火吞消爍海水便不盈溢。餘同此者。為究竟說。實則非了。餘文可知。合中二。先合前列名。後佛子諸菩薩下合後業用。前中。古德將此四智。配大乘光明集福德王賢護首楞嚴等三昧智。亦有配屬禪定方便如理如量等智。此並訛言。不堪憑信。今但依文。文自有解。可怙。古人凡見一文。即將舊語。以屬配之。何必一切皆是舊言。古人之中往往有此。本疏云。初能除流散染業障。二能除味定著淨障。三能除根本無明障。四障盡成果智。今謂此四智。乃是佛果。出現門中。辨四種智業。覺悟菩薩令行增進。不應妄配地前地上三昧智等。初滅一切等者。謂佛以智光。照觸菩薩。令住定心修善。滅散修故。此照地前令入地。至三地也。二除一切等者。以智光照菩薩。令捨著禪味。起廣神通故。此從三地至五地也。三慧光等者。以智光照菩薩。令捨廣通。住功用行故。此從五地至六七地也。四與如來等者。以智光照菩薩。令捨功用依無功用故。此從八地至如來地也。三結文及餘文並可知。

六虗空含受喻。喻佛起住無[得-彳]智。三門同前。合中釋云。如來智慧遍一切故等者。謂佛智遍一切眾生心中。而眾生從自心內種性生智。即是從佛智生。還依佛智住。是故雖容無量智。無分別也。三結可知。

七藥王生長喻。喻佛種性深廣智。喻中有六。初明樹生處及名。梵本中名無退根。二明從生因深。三樹功廣大。以能生一切樹根等故。四此藥王下釋樹名。五佛子彼下簡非生處。六然亦下明無捨厭。晉本云然亦不捨生性。次合中二。初總。後別。前中舉法同喻總言亦如是。後別中四。一合樹身生長乃至成果。二佛子如來下合釋樹名。三佛子如來下合令一切樹根生等。四佛子如來下合簡非生處。初中七。一以過去等大智願悲三法。此習所成性也。合樹根。二於一切下合從生因深。謂從諸法無性中生此性種也。三堅固下合樹莖。謂以善巧精進為身故。四遍法界下合樹枝。隨所引生諸度行故。五禪定下合樹葉。謂以四禪八定三空等故。六總持下合樹華。謂以總持辨才菩提分等故。七究竟下合樹果。謂以大菩提常樂故。二合釋名中二。先總標徵釋。後以究空下別顯。顯中三。一以菩提心一發無休息時故。二得果不捨因故無斷也。三以前前菩薩行。成後後如來體。如是展轉無窮盡。三合令一切樹根等。生等有六。並文顯可知。四合簡生處中三。初總標非處。二所謂下別顯三類。墮無為坑者。住小見故。闕大悲水緣不同生長利益故。此合地獄坑有火無水故不生。問豈此許彼住無餘依。不爾如何遮言墮坑。

答此有二義。一怖令勇猛故。二令無迂迴故。二及壞等者。住耶見故斷善根故。信不具足。不住法器。永沉生死貪愛長流。此合水輪中有水無土緣故不生也。三不捨生性中。云然亦等者。舉前闕緣。雖即不生。生性不無。故云亦也。曾無厭捨者。佛菩薩性。不厭生死。不捨眾生。其性既在故。云無厭捨故。前住耶小位。只說闕緣不生。言三無性不生。近有一僧。指前墮坑溺水之語。即謗此經說畢竟無性義。不觀此後句然亦之文乃是顯有佛性之理。此僧大與末代眾生。作惡知識。持少世聽。誦得法相章句。而於數科成佛要義。皆作留難。是知佛所懸記。期為可驗。經云。我滅度後之時分後五百歲。魔作比丘。滿閻浮提。壞亂我法。後總結可知。

八劫火燒盡喻。喻佛知不盡智。合中略舉四境無不斷盡。釋中云智慧平等悉明達者。證彼一切法一時性分明了達故。

九劫風持壞喻。喻佛巧令留惑智。謂佛有此善巧方便。令諸菩薩留惑潤生生於三界。由此留惑。惑方至盡。得一切智。不同二乘速出故斷惑令盡不生三有。具明留惑。如別行章。

十塵含經卷喻。喻佛性通平等智。於中文四。一法說。二佛子譬如下喻況。三佛子如來下合。四佛子是為下結。初中三。先標。謂佛果智遍在眾生中。即因性本覺也。此即在纏之因具出纏果法。二何以下徵。意云。眾生界中。經說有五種種性。何以總說因果等有三無一。下釋意云。此中唯除草木瓦礫。無有一因性與果智別。此中文二。先反解。謂但由無明覆故。將為有別。以後若離下順釋。謂若除無明。佛智便現。非始生也。二喻顯中五。一總明經卷分量。二所謂下別顯經中所錄。三此大下明器。前雖大潛在一塵。四如一下准知餘塵。五時有下出經益物。三合中一合經在塵。謂佛智在眾生煩惱身中。二但凡愚下合經在塵而不知者無益。三爾時下合出經益物。謂佛示眾生各自身具有佛慧教修聖道離妄見自佛慧。四佛子下結成可知。

三總結大段可知。

第二大段重頌中。有二十二頌分二。初二頌。頌前約法總辨佛心智等。後二十頌。每二頌頌前一喻。益准釋可知。

第五通出現境界中長行內。一法說。二佛子如大龍下喻顯。三佛子菩薩摩訶薩為入下總結。

初中三。一舉能知知所知。二佛子如一切下舉所知多以顯能知多。三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下會釋心智不異。初中所知有十種。一一切世間者。謂諸可破壞法墮虗妄中故。二一切三世間遷流可壞故。三一切剎者。器世間故。四一切法者。心心法故。五一切眾生者。諸蘊上假者故。已上並世俗諦攝。六真如無差別者。無性一味故。七染淨實體故。八純淨邊際故。九無質[得-彳]性故。十所緣實性故。已上勝義諦攝。上來十種由佛所知之境界也。二明所知多顯能知多者。能知無障[得-彳]智一味平等。若不舉所知差別之境。無以顯能知多故。十種准前。但翻顯為異。三會釋心智不異者。十中准舉初門顯無量義。文中二。初總顯心智不異。後何以故下徵釋。前中二。先標心之境即是智境。後如心下舉心緣多境無縛無脫。智緣多境亦爾。言無縛脫者。謂勸此菩薩知心本無體無能隨。知相本不生無所隨。既不隨相。則無相縛。先既無縛。後亦無脫。相縛義廣如前普賢品中說。此心與智。王所不離故。如王既爾。其所亦然。或此亦為隣近釋也。後中先徵意云。佛智緣境。平等一味。無有多小。何以言無量故耶。後釋意云。佛緣境平等。必不壞差別多少。是故隨彼種種分別思惟。有種種多境界也。

第二喻顯中三。

一大龍降雨喻。喻佛境界無所從。此則顯前徵意與釋意無違。謂佛境離平等一味。然不壞種之相。

二海水心起喻。喻佛智海昔願起。此則顯前釋意與徵意無違。謂佛智海雖無分別。往昔大願無差失故。上二喻皆先喻後合。並文顯可知。

三海水無量喻。喻佛智海四種無量。於中二。先喻。後佛子於汝下合。前中二。先別明水多。後如是下通顯四多。前中一四洲中水。二十龍王雨海水。三海龍王太子雨滿水。四十龍王宮殿中水。五海龍王太子宮殿中水。六海龍王雨海水。七海龍王宮殿中水。上七種水皆後水陪多前水入大海中。後通顯四多者。一水。二眾寶。三眾生。四大地。後法合中二。先問答。後佛子此大海下正顯。顯中二。先合別顯。謂從百分中一分。乃至比對分不及一。此皆有數量語言及故。所喻佛海乃至一極微皆不可比。以非數量法故。非語言及故。故云非譬所及。一復合通顯四多中。一得初等者。合海中水多。二一切菩提等者。合海中寶聚多。三所經眾生等。合海中眾生多。四住等者。合海中大地多。

第三大段總結可知。

後重頌中五頌分五。初一頌頌法說。次二頌頌初二喻及合。後二頌頌第三喻及合。並如文可知。

第六出現行中長行內三。初牒前徵起。二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下正顯。三菩薩摩訶薩應以如是下總結。

能顯中二。先法說。後佛子如真如下喻顯。

前中二行內。一無[得-彳]行者。是即理之事行。他用自在故。二真如行者。是即事之理行常化無化故。

後喻顯中兩說。一云初一喻喻後行。後四喻喻前行。一云五喻通二行。今依後說。其中各有法合。初喻合中。云不生等者。謂如為三際依。非三際合行。過未非緣故。不生不動也。現在離緣故不起也。二法界喻合中。云非量等者。謂染淨法所顯真性之行。非少可量。又非多不可量。以非形質故。然因法顯界不無故。三鳥飛喻合中。云無邊際等者。謂畢竟無窮盡行。然非不行故。四金翅喻合中。云住無[得-彳]等者。謂無分別無[得-彳]行故。五日月喻合中。云性本寂等者。謂離作念行故。然非不運行故。餘文並顯可知。

後偈中五頌各頌一喻可知。釋行了。

第七出現菩薩中長行內三。初牒前徵起。二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下正顯。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下總結。

初中云成正覺者。此有四義。一彰此差別。謂晉本名此為菩提故。准梵本中。若言菩提則唯是境。若云勃陀。則唯是智。今云成正覺。便為境智總合之稱。二具釋三字者。謂境是真俗二諦不一不異故。智是究竟圓滿無分別大智故。境智合稱者。謂智即境境即智。仍不離非即離故。三字簡異三類眾故。一異眾生。眾生無正無覺故。二異二乘。二乘有覺無正故。三異菩薩。菩薩有正有覺。而未成故。唯佛具三故名之爾。四種類中三。初就菩提中五。一有二種菩提。大品云性淨菩提修成菩提故。二有三種。涅槃第四十云下智觀故聲聞菩提。中智觀故緣覺菩提。上智觀故無上菩提。三有五種。大品云。發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無上菩提。此中初一是十解初住。二是三賢。三是初地見道。四是修道滿。五是佛果究竟。四有十菩提。如離間說。五通一切法。維摩云。一切法即菩提相故。二就勃陀中。或二或四或十。具如諸經及此經上下文說。三就合說者。即如此文也。

第二正顯中有十段。一體無過失。二出過下明業用。三佛子諸佛菩提下明甚深。四佛子如來應正下明廣大。五佛子如來成正覺時下。明現因果。六佛子譬如虗空下。明體離虧盈。七假使有人下明用無增減。八如來成正覺時下明依定起用。九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身一毛下。明佛周遍法界身。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下。明遍心中有佛。

初體無過失中有九。是減數十故。謂一佛智於境無所觀觀故。二於平等法性隨緣不變二分中無猶豫故。三無二者。無二念故。亦曰不二現行。亦云二行永絕。世親釋云。於所知一向無障功德。非如二乘亦有障亦無障故。無性兩釋。一釋曰前二云此中無有二處現行。謂生死涅槃。親光釋云。謂諸異生住著生死。二乘聖者住著涅槃。如是二障。世尊無故。四無相者。無性為性故。五無行者。非生滅故。六無止者。無住著故。七無量者。是多功德故。八無際者。後邊無故。九遠離二邊等者。離斷常故。

第二明業用中三。謂法喻合。初法說中九。亦減數十也。一出過文字書記故。二出過言說故。三知眾心行。四知根。五知性。六知欲樂。七知煩惱。八知習氣。九一念中知三世一切法也。二喻況中明大海印現喻所現。如後可知。三法合中。心念諸根等。皆現佛大智海中。略舉十境也。而無所現者。此有三義。一不持作意現故。二所現無故。三無別體而不[得-彳]別故。即自體顯照。名之為覺。起信云。諸佛如來離於見相。無所不遍。心真實故。即是諸法之性。自體顯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無量方便。隨諸眾生所應得解。自體開示種種法義。是故得名一切種智。釋曰。此則無思顯照同體之境。名菩提智業用。不同餘法有能所取故。

第三明甚深中四。初三別。後一總。前中一非文宣故深。二非聲及故深。三非語說故深。後一總者。前三但是方便遮詮非表詮故。故云但隨等也。

第四廣大中三。初舉身廣大。二佛子如所得下類顯結心。三得如是總結。初中有十三種身。此增數十也。一是眾生世間。謂得能同一切眾生身之身故。諸句中皆云量等身者。量分也。等齊也。謂佛身令作彼諸身。然不動彼故。云分等。身者依義聚義諸身隨應。配可知。二通方執無方軌。三器世間。四德相世及不相應行遷流性依色心立。與三摩耶為依故。五隨諸智正覺隨應之身故。六德相語言及世間語言。七諸法無性性。八染淨法所顯真性。九事空無質[得-彳]體故。十得事事無[得-彳]法界德相及業用故。十一得諸大願身故。十二得功德海滿行身故。十三大涅槃界身故。二類顯中依辨語心。語心亦十三種身可知。三總結中。身等一一各等法界故云無量等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动物管理员

    网游之动物管理员

    当游戏变成现实,谁又能杀出一条血路?是自甘堕落,还是逆流而上。...................动物管理员带着他的动物建功立业的故事。
  • 异界神棍局

    异界神棍局

    一个现代地球人穿越至战火纷飞的无双大陆,居然发现在无双大陆有一个稀缺的职业,传说中的神棍,算命的。他本想安心做一个神棍逍遥自在,奈何他的蝴蝶效应总是会引起别人的觊觎。帮助废材提升阶位,有人说他有家传升级秘法,要抢。帮助弱国改善民生,强国说他居心不良,要带千军万马来灭他。对此,他只有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虽然你有千军万马,但是我有穿云箭。一支穿云箭,千万神棍来相见。
  • 独异

    独异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世界,在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里,现代人的努力。
  • 兵王之称霸三国

    兵王之称霸三国

    疯狂的三国遇上疯狂的兵,热武器变成冷武器,但是在这个疯狂的三国,战场会是那么简单的对弈吗?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长生胎元神用经

    长生胎元神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隋唐野史

    隋唐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路上

    西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风骚旨格

    风骚旨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都盲相师

    花都盲相师

    如果你在公园门看到一个算命先生,不要在意。但如果他是一个年轻人,那你就要小心了;如果他不但年轻,还是个瞎子的话,那你就更要注意了。因为……他不但可能身怀绝技,还可能腰缠万贯,更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