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7900000039

第39章

第九觀僧十事。破中前八約名體破。後二約德用破。前中敘四向及果。諸說雖異。大意略同雜集婆沙。恐繁不述。今依瑜伽聲聞地。略顯其相。約般若以會觀。謂意無所入。名入流等。於中。先約名。後約體。前中初預流向者。謂見道位有二種。一真見道。謂世第一法無間。彼惑滅增上。引無分別智生。絕諸戲論。證人無我。所顯真性。依出世智也。二相見道。謂由前證真如已。欲差別說自所證處。即復擬議。彼真見道。作十六種。謂苦法忍。乃至道類智。總斷見道所斷一百一十二根本煩惱。謂迷欲界四諦。各十隨眠。色無色界各三十六。各除嗔故。此前十五心。皆為趣向所求果故。名之為向。徵破云。真見道中。絕諸戲論。不可名言。何有向邪。相見道中所斷迷諦惑之品數。皆是擬議。非如實故。亦無有向。又能所斷相對。及前後相望。皆從緣合。無一獨立。故無一法名為向者。既無有向。以誰為僧。既無有僧。梵行何託。二云預流果者。謂第十六心道類智。緣道諦故。得預聖流。名為預流。道類智生。得預流果。入脩道也。徵破云。果不自果。因向成果。向既不立。果何有邪。有因道類智生方制此果。又能所斷等眾緣合故。立此果名。故非有也。果既非有。說誰為僧。既無有僧。梵行何寄而得立邪。三云一來向者。謂脩道中已斷欲界五品煩惱。安住彼道。即第六品無[得-彳]道。二義徵破。一斷惑五品合共成故。二住第六品無[得-彳]道。相望成故。結破如前。四云一來果者。謂已斷欲第六品惑安住彼道。即第六品解脫道。二義徵破。一約能所因故。二約能所住道。緣成離作。無有此果。結如前說。五云不還向者。謂脩道中已斷欲界七八品惑安住彼道。即第九品無[得-彳]道。二義徵破。准前向中。結亦准之。六云不還果者。謂於脩道已斷欲界第九品惑。安住勝道。即第九品解脫道。二義徵破。准前果中。結亦准之。云阿羅漢向者。謂前不還果中有五人。一中般。二生般。三有行般。四無行般。五阿羅漢向。斷色界并有頂地前八品惑盡。及第九品無[得-彳]道。皆名阿羅漢向。能所斷惑。及能所住道。二義徵破。准前可知。結亦准前。五人具釋。如雜集第十三說。八云阿羅漢果者。此有二種。一盡智。二無生智。謂有頂地第九品解脫道。有此二智。乃至未般無餘涅槃已來。所有無漏聖慧。皆名阿羅漢果。斷惑住道。二義徵破。亦並准前。阿羅漢既非有。誰名為僧。僧既無矣。戒依誰有。戒既不有。梵行何從。上來約名破訖。

二約體破者。謂有為無為二種果體。無為體者。謂初預流中。斷欲界四諦下見道惑盡。四品無為斷色無色界四諦下見道惑盡。四品無為。總有八品。向人七品。果人具八也。言有為者。取道類智俱生無漏五蘊二十九法。以為其體。謂善大地十種。即嗔。貪。無愧。信輕安。不放逸。不害。精進。捨等。通大地有十。謂想。欲。觸。慧。念。思解脫。憶。定。受等。覺觀心。五無表色四相及得也。二一來中無為體。向人斷欲脩五品惑。有五品無為。果人六品惑盡及各通。前見道八品。有十二十四等有為。同前二十九法。三不還中無為體向人斷欲脩七八二品。果人斷第九品惑盡。又各通前見道所斷。有十五十七品無為也。有為同前二十九法。四阿羅漢中無為體。向人斷四禪三空各九品脩惑盡。及有頂地前八品惑盡。果人斷第九品惑盡。并前總有一百四品無為也。有為體者。非想脩惑。向人第九品無[得-彳]道。果人第九品解脫道。數皆同前二十九法。俱生無漏五蘊為體。徵破云。向果所有有為無為為體。皆約數量。數量一一。誰是其體。若一是者。應待約餘。既待他。則無自。餘亦爾。推體既無。僧則非有。無僧故無戒。無戒故。無梵行。如是推無。方真梵行。

後二約德用。破中初云三明者。一宿命明。亦名宿住隨念智證明。通達解了前際法故。二天眼明。亦名死生智證明。通達解了後際法故。三漏盡明。亦名漏盡智證明。通達解了涅槃性故。如次對治過未現愚故。徵破云。慧對治愚。方名為明。此則明非明也。明無故無德。無德用。德用既無。將何為僧。僧既非有。依誰有戒。戒無故無梵行也。五云六通者。一神境智證。二天眼智證。三天耳智證。四他心智證。五宿住隨念智證。六漏盡智證。皆名通者。於自所緣。無倒了達。妙用無[得-彳]故。徵破云。於六通中。依慧。依境。或依等持。緣合成用。用無自體。假為立名。德用既無。將何為僧。僧既是無。從何有戒。戒既非有。梵行何憑也。上來九門約梵行疎所依緣。徵顯梵行訖。

自下第十據梵行親所依緣。徵顯梵行中二。初牒。後為壇場下徵破。於中十事。皆通聲聞菩薩戒緣。前八約受。後二據隨。前中初云壇場者。謂別結界二藏。各自有文。可知。二問清淨者。聲聞問十三難百遮等。菩薩問七逆等。三教威儀者。菩薩八萬。如梵網經說。聲聞三千如別行本及眾學等。四三說羯磨者。謂聲聞戒白四羯磨。受菩薩戒如善戒經及玄弉三藏所譯彌勒菩薩造菩薩受戒羯磨說。五和上者。聲聞戒。比丘為和上。菩薩戒。佛為和上。六阿闍梨者。聲聞有二。謂羯磨威儀也。菩薩戒唯一羯磨師。善戒云。大師者十方諸佛是。小師者我身是也。師有二種。一可見。二不可見。不可見者。十方諸佛菩薩僧是。可見者我是。今於可見不可見師邊。是人得菩薩戒。七剃髮八。著袈裟衣者。由是出家菩薩受戒故。後二隨戒內。初是四聖種中一也。後是離四五等邪命。四邪命。謂仰口。下口。方口。遣口活命故。五邪命。謂為利故。誑現奇特。為利故自說功德。為利故占相吉凶。高聲現威。望他敬畏。為利故講說經典。上來明對緣脩梵行觀訖。問上來十觀。為約受聲聞戒者起見破邪。為約受菩薩戒者起聲聞見破邪。若依前破。便乖本問亦違初答。若依後破僧謂中何故破四向果耶。

答此中大意。通前二種。所以者何。善戒經云。受菩薩戒。要先具前三戒。方得與授。問遮難中先問此事。廣如彼說。

自下第二辨成觀利益中二。初牒前推徵成觀。後如是觀察下正顯得益。前中二十一句分二。初十句牒成觀。後十一句牒推徵。前十句中分四。初三句明淨三輪觀。不取能持戒故。不著所污法故。不住戒法故。次戒三句明三世相盡觀。次兩句因果盡觀。作者受者不可得故。後兩句明法不至法觀。後牒推徵十一句中。初一總。後十別。別中分六。初一徵所從。次一徵所屬。次一徵體性。次一徵所由。次一徵有無。後五徵五蘊。後顯得益中十一句。初十別說。後一總結。前中初一句總。謂如是之言。牒前成觀推徵兩段文。即是答相。答相即是清淨梵行。言梵行法不可得者。即前十問一百事徵皆非梵行故。三世法空者。前依三世中求相盡故。二意無取著者。前離不取能持戒及脩行故。三心無障[得-彳]者。不住戒法故。四所行無二者。於一切所行境。皆照無性故。五方便自在者。善巧觀心常現前故。六受無相法者。於相盡言教深忍樂故。七觀無相法者。隨所見聞。皆觀無相故。八知佛法平等者。知佛自證此平等故。九由此梵行觀智。能具證得一切諸佛所證之法。後一句總結可知。上來自分行竟。

自下第二明勝進行者。此即勝進行中之勝進也。文中三。初標。次徵。後列。初中以自分已成。仍須更進故。曰復應進門不出三慧。故云脩習仰學智力。故依十法。二徵可知。三列中四。一列名十力名義。如前分別。二於如來下觀十力名義。諮問勝已成於聞慧。於中二。先聞。後依教觀境。前中一一力有無量義者。謂諸智境。後觀境聞中。謂眾生不知處非處等理起悲不捨。三思惟下成於思慧。四行無上業下成於脩慧。於中二。先標。後釋。標云行無上業者。佛以力智。度生為業。今此菩薩亦依佛智力。度所緣境故。不求果報者有二種。一由智。謂了因果如幻等故無所求。二由悲。謂見眾生迷淪。理合救度故。不求後報。釋云。了知境界等者。謂了所度生也。身緣集無我我所如幻。受如夢中領納境界。想取境相分齊如影。行雖如響暫相應用然速遷流。心雖變現種種境界。如變化人。自尚非實。況有所作。或此五喻不別配屬。通譬人法。上來總辨自分勝進行。答前云何得梵行情淨問訖。

自下第二答前從因至果問中二。先牒前起後。後一切佛法下正答前問。前中云能與如是觀相應者。指前十問觀察梵行。於諸法不二解者。即還是彼觀相應心。謂於一百事中。一一推徵悉無所有。差別見盡故。云不生二解。

後正答中三。先總標。次初發下別釋。後知一切下出因。初中云一切佛法者。謂若如前脩梵行。得佛果所有理智法故。疾得現前者。現論在即故。次別釋。云初發心等者。前云疾得菩提。未定何時為疾故。此別明初發心時。謂十住中初發心住。創得成位故。云初發心時。此約因脩法性位上下相即觀說。三出因中二。先正顯。謂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故。離自心性更無別佛。乃至一切。後成就下結成。謂一切法既不離自心故。即是佛成就無師自然智。心外無他故。云不由他悟。上來二。初答得梵行清淨問。後答從菩薩位到菩提果問。雖兩段不同。總答問竟。上來有二。初正念天子問。後法慧菩薩答。兩段雖殊。共明一品經也。梵行品釋竟。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

初釋名中二。先得名。後釋名。前中。按梵本。名初發心菩薩功德藏品。初者十住中第一住故。發心者。起三種心。增上脩諸行故。此即三發心中解行發心也。起信云。發心有三種。一信成就。二解行。三證。解行發心者。當知轉勝。以是菩薩從初正信已來於第一阿僧祇劫將欲滿故。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脩離相。乃至廣說。順法性。脩諸波羅蜜。餘二發心。具說如彼。菩薩者。約位以顯人故。功德者。約人以顯德故。即此脩行力用圓滿饒益。己得在己故。藏者謂此菩薩。初發心中。蘊積無邊勝功德故。

後釋名者。初住之發心。依主釋。以此發心通三賢故。初發心之菩薩。初發心菩薩之功德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皆依主釋。

二來意中二義。一由前二品。明住自分勝進行。今此顯彼行之功德故來也。二由前品末云。初發心時。即得阿耨菩提。彼中雖有言。未釋其義。今此解彼。是故來也。

三宗趣者。以辨初發心具攝普真法界因果為宗。令種性菩薩皆增勇銳為趣。

四釋文中二。初長行。後爾時法慧下偈頌。前中二。初明此界所說。後如此娑婆下結通十方。前中四。一請段分。二法慧菩薩下解釋分。三爾時佛神力下現瑞分。四是時十方下證成分。

初中。何故天帝問者。在彼宮故。聞前所說。生疑念故。疑云。初心有幾功德。前說初心即得佛耶。

第二解釋分中三。初歎所問深難。二雖然下法喻廣顯。三發是心已下直就法說。

初中何不即辨。先且歎者。有二義故。一約說深玄理合先讚故。二欲令聞者用心異常故。文中十一句分二。初一總歎。言此義者。義謂境義。功德分量智所知故。甚深者。且理玄叵測。數廣難量。雖深非甚也。今乃即少而多。即事而理。深之至極。故曰甚深。後十句別難者。開總成別。皆帶總句。謂彼甚深功德之量。一非言說境故。二非生滅識所知故。三非妄想心能分別故。四非依次第門起信解境故。五非有所得境故。六非有無相行境故。七非有終極故。八非籌量境故。九非分量得故。十無路無門可趣可入故。或前總句為標。後別句為釋。釋是能成。標是所成。謂由十難顯甚深故。

第二法喻廣顯中。先牒前起後。後佛子假使下正顯。前中。云雖然者。牒前十句雖依身力難說等也。我常下起後。謂承佛力可得說也。

後正顯中有十一大喻。顯功德量。一供生及益喻。二者法多剎喻。三知劫成壞喻。四者他勝解喻。五者他諸根喻。六知欲樂喻。七者他方便喻。八者他心行喻。九者他業行喻。十者他煩惱喻。十一知供佛功德喻。

初中三。先校量顯勝。二何以故徵。三佛子一切下釋勝所由。初中有十重校量。初一廣說。餘九略顯。初中四。一舉廣事。二佛子於意下徵問。三天帝下答。四法慧下辨超過。初中有四事廣。一供具。謂一切樂具。二供田。謂阿僧剎中眾生。三供時。謂一劫。四利益。謂令修五戒。後九略顯中。供及供田並同。云一切樂具十阿僧剎中眾生。而供及益各別。謂百劫千劫百千劫億劫百億劫千億百千億那由他億百千那由億劫。此中數劫。次百千後。即對億者。以百千為百萬為億故。此百百變數名也。下並准知。益謂十善四禪四無量四無色定四果辟支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异世蝶后

    异世蝶后

    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见证蝶后的成长?且看懦弱女生如何成长成异世蝶后的经历吧!
  • 遨游太空

    遨游太空

    本书阐述了航天器飞行原理和失重的生理影响,介绍了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技术在民用及军事方面的应用,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以及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 你和我的单方面

    你和我的单方面

    一个迟到了12年的爱情梦想~~~~~~~~~~~~~~~~~~
  • 炎龙道

    炎龙道

    每一个宇宙在诞生之初,都会自然孕育一位宇宙之主。宇宙之主是整个宇宙管理者,宇宙的管理者不是一个人,他们通过宇宙之心代代相传。炎龙,一个世俗界的先天高手,意外得到宇宙之主的传承,成为下一届宇宙之主的侯选人。别开生面的修炼功法《寰宇圣典》,层出不穷的修真法宝,尽在《炎龙道》。
  • 开拓者之梦

    开拓者之梦

    在外星联盟入侵的未来,一座代表着权利,希望和未来的六芒星大楼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天真的乡下小子,带着满腔的热情出现在大楼之中……“您好,我叫云牛……”
  • 青青柔蔓皎皎月

    青青柔蔓皎皎月

    我是一株牵牛花,我是只花妖,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夕颜。他是给我生命的人,而他是给我灾难的人。上仙,下一世,我是否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你?
  • 魔炮奈叶OF

    魔炮奈叶OF

    全称:Promise(誓言)魔法少女奈叶吧吧亲文作者:莫逍大纲:血染标枪
  • 那些年,那些爱

    那些年,那些爱

    “嘘,小点声啊你,小心我妈听到,她在客厅看电视呢”。小娅小心的对媛媛说道。小娅与媛媛是两个天津姑娘,从初中开始就是好友,后来一起上的高中,大学,所以成了死党,一直都是知心好友。当小娅说出自己爸爸曾经答应过曾经的战友让两个孩子以后长大后结成亲家的事情后,吃惊的表情好像看到了恐龙一样。
  • 新秦帝国风云录

    新秦帝国风云录

    为什么人类曾经的守护者,却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妖魔’?仙人又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么在凶兽横行的上古生存下来的?传说中的上古,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 治病养病宝典

    治病养病宝典

    本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类疾病、风湿类疾病等七大类的42种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依据和治疗、中医分型及治疗,对每种疾病的饮食疗法、生活调理、预防与保健,以及相关知识作了颇为详细的叙述,包括现代研究新看法、新观点,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养生提供了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