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28900000004

第4章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训人有伏气之为病也。夫冬伤于寒,甚者即病,则为伤寒,微者不即病,其气伏藏于肌肤,或伏藏于少阴,至春阳气开泄,忽因外邪乘之,触动伏气乃发,又不因外邪而触发者,偶亦有之。其藏肌肤者,都是冬令劳苦动作汗出之人;其藏少阴者,都是冬不藏精肾脏内亏之辈。此即古人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何刘松峰、陈平伯诸公,皆谓并无伏气,悖经之罪,其何逭乎!据丰论春时之伏气有五∶曰春温也,风温也,温病也,温毒也,晚发也。盖春温者,由于冬受微寒,至春感寒而触发。风温者,亦由冬受微寒,至春感风而触发。温病者,亦由冬受微寒,寒酿为热,至来春阳气弛张之候,不因风寒触动,伏气自内而发。温毒者,由于冬受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发。晚发者,又由冬受微寒,当时未发,发于清明之后,较诸温病晚发一节也。此五者,皆由冬伤于寒,伏而不发,发于来春而成诸温病者,当辨别而分治之。

程曦曰∶“推松峰与平伯,皆谓并无伏气,有由来也,一执《云笈七签》冬伤于汗之句,一执钱氏冬伤寒水之脏之文。殊不知两家只顾一面文章,全罔顾春伤、夏伤、秋伤之训,作何等解。思二先生天资高迈,亦受其蒙,不正其讹,反助其说,毋怪后之医者,统称暴感,恣用发散,羌、防、麻、桂,逼汗劫津,误人性命,固所不免,此不得不归咎于作俑之人也。”

春温

考诸大家论春温者,惟嘉言与远公,精且密矣。嘉言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一例,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又为一例,既伤于寒、且不藏精、至春同时并发,又为一例。举此三例,以论温病,而详其治。远公所论都是春月伤风之见证,分出三阳若何证治,三阴若何证治。观二家之论,可谓明如指掌。然宗嘉言不合远公,宗远公不合嘉言,反使后人无从执法。其实嘉言之论,遵经训分为三例,意在伏气;远公之论,皆系伤风见证,意在新感。总之春温之病,因于冬受微寒,伏于肌肤而不即发,或因冬不藏精,伏于少阴而不即发,皆待来春加感外寒,触动伏气乃发焉,即经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是也。

其初起之证,头身皆痛,寒热无汗,咳嗽口渴,舌苔浮白,脉息举之有余,或弦或紧,寻之或滑或数,此宜辛温解表法为先;倘或舌苔化燥,或黄或焦,是温热已抵于胃,即用凉解里热法;如舌绛齿燥,谵语神昏,是温热深踞阳明营分,即宜清热解毒法,以保其津液也;如有手足螈 ,脉来弦数,是为热极生风,即宜却热息风法;如或昏愦不知人,不语如尸厥,此邪窜入心包,即宜祛热宣窍法。春温变幻,不一而足,务在临机应变可也。

风温

风温之病,发于当春厥阴风木行令之时,少阴君火初交之际。陈平伯谓春月冬季居多,春月风邪用事,冬初气暖多风,风温之病,多见于此。其实大为不然。不知冬月有热渴咳嗽等证,便是冬温,岂可以风温名之!即按六气而论,冬令如有风温,亦在大寒一节,冬初二字,大为不妥。推风温为病之原,与春温仿佛,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肾虚之体,其气伏藏于少阴,劳苦之人,伏藏于肌腠,必待来春感受乎风,触动伏气而发也。其证头痛恶风,身热自汗,咳嗽口渴,舌苔微白,脉浮而数者,当用辛凉解表法。倘或舌绛苔黄,神昏谵语,以及手足螈等证之变,皆可仿春温变证之法治之。

或问曰∶因寒触动伏气为春温,初起恶寒无汗;因风触动为风温,初起恶风有汗。二病自是两途,岂可仿前治法?答曰∶新感之邪虽殊,伏藏之气则一。是故种种变证,可同一治。必须辨其孰为劳苦之辈,孰为冬不藏精之人,最为切要。试观病势由渐而加,其因于劳苦者可知;一病津液即伤,变证迭出,其因于冬不藏精者又可知。凡有一切温热,总宜刻刻顾其津液,在阴虚者,更兼滋补为要耳。又问∶风温之病,曷不遵仲景之训为圭臬?今观是论,并未有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等证,岂非悖仲景之言以为医乎?曰∶此仲景论风温误治之变证也,非常证也。曰∶常证何?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常证也。又问∶平伯论风温一十二条,总称暴感时气,肺胃为病。鞠通杂于诸温条中,分治三焦。试问以平伯为然,抑亦以鞠通为然?曰∶总宜遵《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论,庶乎宜古宜今。见肺胃之证,即为肺胃之病;见三焦之证,即为三焦之病。

弗宜印定可也。又问∶春温、风温,皆有伏气为病。今时医每逢春令见有寒热咳嗽,并无口渴之证,便言风温,可乎?曰∶可。盖春令之风,从东方而来,乃解冻之温风也,谓风温者,未尝不可耳。其初起治法,仍不出辛凉解表之范围也。

温病

尝谓介宾之书,谓温病即伤寒,治分六要五忌;又可之书,谓温病即瘟疫,治法又分九传,殊不知伤寒乃感冬时之寒邪,瘟疫乃感天地之厉气,较之伏气温病,大相径庭,岂可同日而语哉!推温病之原,究因冬受寒气,伏而不发,久化为热,必待来年春分之后,天令温暖,阳气弛张,伏气自内而动,一达于外,表里皆热也。其证口渴引饮,不恶寒而恶热,脉形愈按愈盛者是也。此不比春温外有寒邪,风温外有风邪,初起之时,可以辛温辛凉;是病表无寒风,所以忌乎辛散,若误散之,则变证蜂起矣。如初起无汗者,只宜清凉透邪法;有汗者,清热保津法∶如脉象洪大而数,壮热谵妄,此热在三焦也,宜以清凉荡热法;倘脉沉实,而有口渴谵语,舌苔干燥,此热在胃腑也,宜用润下救津法。凡温病切忌辛温发汗,汗之则狂言脉躁,不可治也。然大热无汗则死;得汗后而反热,脉躁盛者亦死;又有大热,脉反细小,手足逆冷者亦死;或见痉搐昏乱,脉来促结沉代者皆死。医者不可不知。

刘松峰曰∶《云笈七签》中,引作“冬伤于汗”甚妙。盖言冬时过暖,以致汗出,则来年必病温,余屡验之良然。冬日严寒,来春并无温病,以其应寒而寒,得时令之正故耳。且人伤于寒,岂可稽留在身,俟逾年而后发耶?丰按,“冬伤于汗”。汗字欠妥,松峰反赞其妙。既谓冬伤于汗,试问春夏秋三时所伤为何物耶?又谓冬时过暖,来年病温,此说是有伏气,又谓人伤于寒,岂可稽留,此说又无伏气。片幅之中如此矛盾,诚为智者一失耳。

温毒

温毒者,由于冬令过暖,人感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出,表里皆热。又有风温、温病、冬温,误用辛温之剂,以火济火,亦能成是病也。其脉浮沉俱盛,其证心烦热渴,咳嗽喉痛,舌绛苔黄,宜用清热解毒法,加甘草、桔梗治之。然有因温毒而发斑、发疹、发颐、喉肿等证,不可不知。

盖温热之毒,抵于阳明,发于肌肉而成斑,其色红为胃热者轻也,紫为热甚者重也,黑为热极者危也,鲜红为邪透者吉也。当其欲发未发之际,宜用清凉透斑法治之;如斑发出,神气昏蒙,加犀角、元参治之。《心法》云∶疹发营分,营主血,故色红。《棒喝》云∶邪郁不解,热入血络而成疹。疹亦红轻紫重黑危也。虽然邪郁未解,热在营分,但其温毒已发皮毛,与斑在肌肉为大异。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所以古人谓斑属足阳明胃病,疹属手太阴肺病,疆界攸分,不容混论,鞠通混而未别,虚谷已驳其非,洵非谬也。

当其欲发未发之时,速用辛凉解表法,加细生地、绿豆衣治之,甚者加青黛、连翘治之。又有温热之毒,协少阳相火上攻,耳下硬肿而痛,此为发颐之病,颐虽属于阳明,然耳前耳后,皆少阳经脉所过之地,速当消散,缓则成脓为害,宜内服清热解毒法,去洋参、麦冬,加马勃、青黛、荷叶治之;连面皆肿,加白芷、漏芦;肿硬不消,加山甲、皂刺;外用水仙花根,剥去赤皮与根须,入臼捣烂,敷于肿处,干则易之,俟肤生黍米黄疮为度。又有温热之毒,发越于上,盘结于喉,而成肿痹。《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也。二经之脉,并络于喉,今温毒聚于此间,则君相之火并起。盖火动则生痰,痰壅则肿,肿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急用玉钥匙以开其喉,继以清热解毒法,去洋参、麦冬,加僵蚕、桔梗、牛蒡、射干治之。

温毒之病,变证极多,至于斑、疹、颐、喉,时恒所有,故特表而出之。

晚发

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其证头痛发热,或恶风恶寒,或有汗无汗,或烦躁,或口渴,脉来洪数者是也。

亦当先辨其因寒因风而触发者,始可定辛温辛凉之法治之。但其曩受之伏寒,必较温热之伏气稍轻,峻剂不宜孟浪。如无风寒所触者,仍归温病论治。此宜清凉透邪法,加蝉衣、栀、壳、治之。如有变证,可仿诸温门中及热病之法治之。但是病与秋时之晚发,相去云泥,彼则夏令之伏暑而发于秋,此则冬时之伏气而发于春,慎勿以晚发同名,而误同一治耳。

或问曰∶细考风温、春温,发于大寒至惊蛰;温病、温毒,发于春分至立夏,界限虽分,然与《内经》先夏至日为病温,不相符节。何独晚发一病,发于清明之后,夏至以前,偏与《内经》拍合何也?答曰∶大寒至惊蛰,乃厥阴风木司权,风邪触之发为风温;初春尚有余寒,寒邪触之发为春温;春分至立夏,少阴君火司令,阳气正升之时,伏气自内而出,发为温病、温毒;晚发仍是温病,不过较诸温晚发一节也。

以上五证,总在乎夏至之先,诚与《内经》先夏至日为病温,皆不枘凿矣。

拟用诸法

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

防风(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研) 广陈皮(一钱) 淡豆豉(三钱)加葱白五寸煎。

是法也,以防风、桔梗,祛其在表之寒邪;杏子、陈皮,开其上中之气分;淡豉、葱白,即葱豉汤,乃《肘后》之良方,用代麻黄,通治寒伤于表。表邪得解,即有伏气,亦冀其随解耳。

凉解里热法∶治温热内炽,外无风寒,及暑温冬温之证。

鲜芦根(五钱) 大豆卷(三钱) 天花粉(二钱) 生石膏(四钱) 生甘草(六分)新汲水煎服。

温热之邪,初入于胃者,宜此法也。盖胃为阳土,得凉则安。故以芦根为君,其味甘,其性凉,其中空,不但能去胃中之热,抑且能透肌表之邪,诚凉而不滞之妙品,大胜寻常寒药;佐豆卷之甘平,花粉之甘凉,并能清胃除热;更佐石膏,凉而不苦,甘草泻而能和,景岳名为玉泉饮,以其治阳明胃热有功。

凡寒凉之药,每多败胃,惟此法则不然。

清热解毒法∶治温毒深入阳明,劫伤津液,舌绛齿燥。

西洋参(三钱) 大麦冬(三钱,去心) 细生地(三钱) 元参(一钱五分) 金银花(二钱)连翘(二钱,去心)加绿豆三钱,煎服。

此法治温热成毒,毒即火邪也。温热既化为火,火未有不伤津液者,故用银、翘、绿豆,以清其火而解其毒;洋参、麦冬,以保其津;元参、细地,以保其液也。

却热息风法∶治温热不解,劫液动风,手足螈 。

大麦冬(五钱,去心) 细生地(四钱) 甘菊花(一钱) 羚羊角(二钱) 钩藤钩(五钱)先将羚羊角煎一炷香,再入诸药煎。

凡温热之病,动肝风者,惟此法最宜。首用麦冬、细地,清其热以滋津液;菊花、羚角,定其风而宁抽搐;佐钩藤者,取其舒筋之用也。

祛热宣窍法∶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 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

连翘(三钱,去心) 犀角(一钱) 川贝母(三钱,去心) 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

是法治邪入心包之证也。连翘苦寒,苦入心,寒胜热,故泻心经之火邪;经曰∶“火淫于内,治以咸寒,”故兼犀角咸寒之品,亦能泻心经之火邪;凡邪入心包者,非特一火,且有痰随火升,蒙其清窍,故用贝母清心化痰,菖蒲入心开窍∶更用牛黄至宝之大力,以期救急扶危于俄顷耳。

辛凉解表法∶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

薄荷(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去足翅) 前胡(一钱五分) 淡豆豉(四钱)栝蒌壳(二钱) 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如有口渴,再加花粉。

此法取乎辛凉,以治风温初起,无论有无伏气,皆可先施。用薄荷、蝉蜕,轻透其表;前胡、淡豉,宣解其风;叶香岩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佐蒌壳、牛蒡开其肺气,气分舒畅,则新邪伏气,均透达矣。

清凉透邪法∶治温病无汗,温疟渴饮,冬温之邪内陷。

鲜芦根(五钱) 石膏(六钱,煨) 连翘(三钱,去心) 竹叶(一钱五分)淡豆豉(三钱) 绿豆衣(三钱)水煎服。

此治温病无汗之主方,其伏气虽不因风寒所触而发,然亦有有汗无汗之分。无汗者宜透邪,有汗者宜保津,一定之理也。凡清凉之剂,凉而不透者居多,惟此法清凉且透。芦根中空透药也,石膏气轻透药也,连翘之性升浮,竹叶生于枝上,淡豆豉之宣解,绿豆衣之轻清,皆透热也。伏邪得透,汗出微微。温热自然达解耳。

清热保津法∶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

连翘(三钱,去心) 天花粉(二钱) 鲜石斛(三钱) 鲜生地(四钱) 麦冬(四钱,去心)参叶(八分)水煎服。

此治温热有汗之主方。汗多者,因于里热熏蒸,恐其伤津损液,故用连翘、花粉,清其上中之热;鲜斛、鲜地,保其中下之阴;麦冬退热除烦;参叶生津降火。

清凉荡热法∶治三焦温热,脉洪大而数,热渴谵妄。

连翘(四钱,去心) 西洋参(二钱) 石膏(五钱,煨) 生甘草(八分) 知母(二钱,盐水炒) 细生地(五钱)加粳米一撮,煎服。

是法也,以仲圣白虎汤为主,治其三焦之温热也。连翘、洋参,清上焦之热以保津;膏、甘、粳米,清中焦之热以养胃;知母、细地,泻下焦之热以养阴。

润下救津法∶治热在胃腑,脉沉实有力,壮热口渴,舌苔黄燥。

熟大黄(四钱) 元明粉(二钱) 粉甘草(八分) 元参(三钱) 麦冬(四钱,去心) 细生地(五钱)流水煎服。

阳明实热之证,当用大小承气,急下以存津液,但受温热之病,弱体居多,虽有是证,不能遽用是药,故以仲圣调胃承气为稳,且芒硝改为元明粉,取其性稍缓耳,合用鞠通增液汤方,更在存阴养液之意。

清凉透斑法∶治阳明温毒发斑。

石膏(五钱,煨用) 生甘草(五分)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去心) 鲜芦根(四钱) 豆卷(三钱,井水发)加新荷钱一枚,煎服,如无,用干荷叶三钱亦可。

凡温热发斑者,治宜清胃解毒为主。膏、甘治之以清胃,银、翘治之以解毒。更以芦根、豆卷,透发阳明之热;荷钱者即初发之小荷叶也,亦取其轻升透发之意。热势一透,则斑自得化矣。

备用成方

葳蕤汤∶治风温初起,六脉浮盛,表实壮热,汗少者,先以此方发表。

葳蕤 白薇 羌活 葛根 麻黄 川芎 木香 杏仁 石膏 甘草共十味,水煎,日三服。

丰按∶风温之病,因风触发,发热有汗,不可汗之。今谓汗少者,风必兼寒可知,故兼用羌、葛、麻黄,倘汗多者,不宜浪用。如春温之病,因寒触发,热重无汗,体素盛者,此方权可用之,弱者尚嫌太猛耳。

银翘散∶治风温温病冬温等证。

金银花 连翘 苦桔梗 薄荷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竹叶 生甘草鲜芦根汤煎服。

小定风珠方∶治温病厥而且呃,脉细而劲者。

生龟版 真阿胶 淡菜 鸡子黄加童便一杯冲服。

大定风珠方∶治温热烁阴,或误表妄攻,神倦螈 ,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大生地 生白芍 真阿胶 麦冬 生龟版 生鳖甲 生牡蛎 鸡子黄 火麻仁 五味子 炙甘草水煎服。

丰按∶以上三方,皆鞠通先生所制。银翘散,方极轻灵,风温冬温初起者,用之每多应手。至于大小定风珠,似乎腻滞,非脉证审确,不可轻用。

消毒犀角饮∶治风热之毒,喉肿而疼,发斑发疹。

防风 荆芥 牛蒡子 甘草 犀角水煎服。如热盛,加连翘、薄荷、黄芩、黄连。

连翘败毒散∶治时毒发颐。

连翘 天花粉 牛蒡子 柴胡 荆芥 防风 升麻 桔梗羌活 独活 红花 苏木 川芎 归尾 粉甘草水煎服。如两颐连面皆肿,加白芷、漏芦;坚肿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燥结,加酒炒大黄。

犀角地黄汤∶治胃火热盛,阳毒发斑,吐血衄血。

大生地 生白芍 牡丹皮 犀角水煎服。热甚如狂者,再加黄芩。

三黄石膏汤∶治伤寒温毒,表里俱盛,或已经汗下,或过经不解,三焦大热,六脉洪盛,及阳毒发斑。

黄连 黄芩 黄柏 石膏 栀子 麻黄 淡豆豉加姜、枣、细茶入煎,热服。

凉膈散∶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闭,胃热发斑。

连翘 栀子 黄芩 薄荷 大黄 芒硝 甘草加竹叶,煎服。一方加白蜜一匙。

丰按∶以上五方,皆治时风温热之毒,而成发斑、发疹、发颐、喉肿等证,在体实者,皆可施之,虚者俱宜酌用。

九味羌活汤∶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伤寒伤风,温病热病。

羌活 防风 细辛 苍术 川芎 白芷 黄芩 生地 甘草加生姜、葱白煎。

丰按∶张元素制是方者,必欲人增减用之。如伤寒伤风初起者,黄芩、生地断断难施。温病热病初发者,羌、细、苍、防,又难辄用。可见医方不能胶守,此所谓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

临证治案

春温过汗变症城东章某,得春温时病,前医不识,遂谓伤寒,辄用荆、防、羌独等药,一剂得汗,身热退清,次剂罔灵,复热如火,大渴饮冷,其势如狂。更医治之,谓为火证,竟以三黄解毒为君,不但热势不平,更变神昏螈 。急来商治于丰,诊其脉,弦滑有力,视其舌,黄燥无津。丰曰∶此春温病也。初起本宜发汗,解其在表之寒,所以热从汗解,惜乎继服原方,过汗遂化为燥,又如苦寒遏其邪热,以致诸变丛生,当从邪入心包、肝风内动治之。急以祛热宣窍法,加羚羊、钩藤。服一剂,螈 稍定,神识亦清,惟津液未回,唇舌尚燥,守旧法,除去至宝、菖蒲,加入沙参、鲜地,连尝三剂,诸恙咸安。

春温甫解几乎误补三湘刘某之子,忽患春温,热渴不解,计有二十朝来,始延丰诊,脉象洪大鼓指,舌苔灰燥而干,既以凉解里热法治之。次日黎明,复来邀诊,诣其处,见几上先有药方二纸,一补正回阳,一保元敛汗。刘曰∶昨宵变证,故延二医酌治,未识那方中肯?即请示之。丰曰∶先诊其脉再议。刘某伴至寝所,见病者覆被而卧,神气尚清,汗出淋漓,身凉如水,六脉安静,呼吸调匀。丰曰∶公弗惧,非脱汗也,乃解汗也。曰∶何以知之?曰∶脉静身凉,故知之也。倘今见汗防脱,投以温补,必阻其既解之邪,变证再加,遂难治矣。乔梓仍信丰言,遂请疏方。思邪方解之秋,最难用药,补散温凉,概不可施,姑以蒌皮畅其气分,俾其余邪达表; 豆衣以皮行皮,使其尽透肌肤;盖汗为心之液,过多必损乎心,再以柏子、茯神养其心也;加沙参以保其津,细地以滋其液,米仁甘草,调养中州;更以浮小麦养心敛汗。连服二剂,肢体回温,汗亦收住。调治半月,起居如昔矣。

或问曰∶先生尝谓凡学时病,必先读仲景之书。曾见《伤寒论》中,漏汗不止,而用附子。今见大汗身凉,而用沙参细地,能不令人骇然?请详其理。答曰,用附子者,其原必寒,其阳必虚。今用沙、地者,其原乃温,其阴乃伤。一寒一温,当明辨之。又问∶春温之病,因寒触动,岂无寒乎?曰∶子何迂也!须知温在内,寒在外。今大汗淋漓,即有在外之寒,亦当透解,故不用附子以固其阳,而截其既解温邪之路,用沙、地以滋津液,而保其既伤肺肾之阴。若执固阳之法,必使既散之邪复聚,子知是理乎?风温入肺胃误作阴虚腻补增剧云岫孙某,平素清 ,吸烟弱质,患咳嗽热渴,计半月矣。前医皆以为阴虚肺损,所服之药,非地、味、阿胶,即沙参、款、麦,愈治愈剧,始来求治于丰,按其脉,搏大有力,重取滑数,舌绛苔黄,热渴咳嗽,此明是风温之邪,盘踞肺胃。前方尽是滋腻,益使气机闭塞,致邪不能达解,当畅其肺,清其胃,用辛凉解表法,加芦根、花粉治之。服二剂,胸次略宽,咳亦畅快,气分似获稍开,复诊其脉稍缓,但沉分依然,舌苔化燥而灰,身热如火,口渴不寐,此温邪之势未衰,津液被其所劫也。姑守旧法,减去薄荷,加入石膏、知母。服至第三剂,则肌肤微微汗润,体热退清,舌上津回,脉转缓怠,继以调补,日渐而安。

风温误补致死里人范某,患风温时病,药石杂投,久延未愈。请丰诊视,视其形容憔悴,舌苔尖白根黄,脉来左弱右强,发热缠绵不已,咳嗽勤甚,痰中偶有鲜血,此乃赋禀素亏,风温时气未罄,久化为火,刑金劫络,理当先治其标,缓治其本,遂以银翘散,去荆芥、桔、豉,加川贝、兜、蝉,此虽治标,实不碍本,倘见血治血,难免不入虚途。病者信补不服,复请原医,仍用滋阴凉血补肺之方,另服人参、燕窝。不知温邪得补,益不能解,日累日深,竟成不起。呜呼!医不明标本缓急,误人性命,固所不免矣。

风温夹湿南乡梅某,望七之年,素来康健,微热咳嗽,患有数朝,时逢农事方兴,犹是勤耕绿野,加冒春雨,则发热忽炽,咳嗽频频,口渴不甚引饮,身痛便泻。有谓春温时感,有言漏底伤寒,所进之方,佥未应手。延丰延医,按其脉,濡数之形,舌苔黄而且腻,前恙未除,尤加胸闷溺赤,此系风温夹湿之证,上宜清畅其肺,中宜温化其脾,以辛凉解表法,去蒌壳,加葛根、苍术、神曲、陈皮治之。服二剂,身痛已除,便泻亦止,惟发热咳嗽,口渴喜凉,似乎客湿已解,温热未清,当步原章,除去苍术、神曲,加入绍贝、蒌根、芦根、甘草。迭进三剂,则咳嗽渐疏,身热退净。复诊数次,诸恙若失矣。

胃虚温病海昌张某,于暮春之初,突然壮热而渴,曾延医治,胥未中机。邀丰诊之,脉驶而躁,舌黑而焦,述服柴葛解肌及银翘散,毫无应验。推其脉证,温病显然,刻今热势炎炎,津液被劫,神识模糊,似有逆传之局,急用石膏、知母,以祛其热;麦冬、鲜斛,以保其津;连翘、竹叶,以清其心;甘草、粳米,以调其中。服之虽有微汗,然其体热未衰,神识略清,舌苔稍润,无如又加呃逆,脉转来盛去衰,斯温邪未清,胃气又虚竭矣。照前方增入东洋参、刀豆壳,服下似不龃龉,遍体微微有汗,热势渐轻,呃逆亦疏,脉形稍缓。继以原法,服一煎诸恙遂退,后用金匮麦门冬汤为主,调理匝月而安。

胃实温病山阴沈某,发热经旬,口渴喜冷,脉来洪大之象,舌苔黄燥而焦。丰曰∶此温病也。由伏气自内而出,宜用清凉透邪法,去淡豉、竹叶、绿豆衣,加杏仁、蒌壳、花粉、甘草治之。服一剂,未中肯綮,更加谵语神昏,脉转实大有力,此温邪炽盛,胃有燥屎昭然,改用润下救津法,加杏霜、枳壳治之。午前服下,至薄暮腹内微疼,先得矢气数下,交子夜始得更衣,有坚燥黑屎十数枚,继下溏粪,色如败酱,臭不可近,少顷遂熟寐矣,鼾声如昔,肤热渐平,至次日辰牌方醒,醒来腹内觉饥,啜薄粥一碗。复脉转为小软,舌苔已化,津液亦生。丰曰∶病全愈矣,当进清养胃阴之药。服数剂,精神日复耳。

程曦曰∶斯二症皆是温病,见证似乎相仿,一得人参之力,一得承气之勋,可见学医宜参脉证。一加呃逆,脉转洪形,便知其为胃气之虚;一加谵语,脉转实大,便知其为胃气之实。

论其常证,相去不远,见其变证,虚实攸分,临证之秋,苟不审其孰虚孰实,焉能迎刃而解耶!有孕发斑建德孙某之妻,怀胎五月,忽发温毒之病,延丰诊之,已发斑矣。前医有用辛温发散,有用补养安胎,不知温毒得辛温愈炽,得补养弥盛,是以毒势益张,壅滞肌肉而发为斑,其色紫者,胃热盛也,脉数身热,苔黄而焦,此宜解毒清斑,不宜专用安补。遂以石膏、芦根,透阳明之热;黄芩、鲜地,清受灼之胎;佐连翘、甘草以解毒,荷叶以升提。服一帖,身热稍清,斑色退淡、惟脉象依然数至,舌苔未见津回,仍守旧章,重入麦冬,少增参叶。继服二帖,诸恙尽退。后用清补之法,母子俱安。

温毒发疹古越胡某之郎,年方舞象,忽患热渴咳闭,已半月矣,前医罔效,病势日加沉重。遣人延丰延医,诣其寓所,先看服过三方,皆是沙参、麦冬、桑皮、地骨,清金止咳等药。审其得病之时,始则发热咳嗽,今更加之胸闭矣。诊其脉,两寸俱盛,此明系温热之毒,盘踞于上,初失宣气透邪之法,顿使心火内炽,肺金受刑,盖肺主皮毛,恐温毒外聚肤腠而发为疹,遂令解衣阅之,果见淡红隐隐,乘此将发未透之际,恰好轻清透剂以治之,宜以辛凉解表法,去蒌壳,加荷叶、绿豆衣、西河柳叶。服下遂鲜红起粒,再服渐淡渐疏,而热亦减,咳亦平。继以清肃肺金之方,未及一旬,遂全瘥耳。

喉痹急证城东陈某之室,偶沾温毒而成喉痹,来邀延医,见其颈肿牙闭,不能纳食,惟汤水略为可咽,脉象浮中不着,沉分极数。丰曰∶此温毒之证,过服寒凉,则温毒被压,益不能化,索前方一阅果然,据愚意理当先用温宣,解其寒凉药气,俟牙松肿减,而后以凉剂收功。满座皆曰∶然。遂以谷精、紫菀开其喉痹;薄荷、荆芥宣散风邪;橘红快膈化痰;甘草泻火解毒;桔梗载诸药之性在上,仍能开畅咽喉;细辛治喉痹有功,且足少阴本药,以少阴之脉,循喉咙也。速令煎尝,另用玉钥匙,即马牙硝钱半,蓬砂五分,僵蚕三分,大泥冰片一分,擂细吹喉,令涎多出。

自日晡进药,至二更时候,牙关略展,忽作咳嗽连声。次日复邀诊视,告以病情。丰曰∶有生机也。脉形稍起,苔色纯黄,此温毒透达之象。改以元参、细地、绍贝、牛蒡、参叶、射干、大洞果、金果榄等药。迭进三剂,颈肿尽消,咽喉畅利,咳嗽亦渐愈矣。

或问曰∶观先生数案,皆用法而不用汤。尝见古人治斑疹颐喉,皆不出吴氏举斑汤、钱氏升葛汤、活人玄参升麻汤、东垣普济消毒饮等方,方内皆用升麻。窃思斑疹赖其透发,颐喉借其升提,今先生舍而不用者,是何意也?答曰∶吴淮阴云∶升腾飞越太过之病,不当再用升提,说者谓其引经,亦愚甚矣。

诚哉非谬也!丰深有味乎斯言。即遇当升透之病,莫如荷叶、桔梗为稳。升麻升散力速,他病为宜,于斑疹颐喉,究难用耳。

伏气晚发若耶赵某,颇知医理,偶觉头痛发热,时或恶风,自以为感冒风邪,用辛温散剂,热势增重。来迓于丰,脉象洪滑而数,舌根苔黄,时欲烦躁,口不甚渴。丰曰∶此晚发证也。不当辛散,宜乎清解之方。病者莞然而笑,即谓∶晚发在乎秋令,春时有此病乎?见其几上有医书数种,内有叶香岩《医效秘传》,随手翻出使阅,阅之而增愧色,遂请赐方,以辛凉解表法,加芦根、豆卷治之。连服三煎,一如雪污拔刺,诸恙咸瘳。

同类推荐
  • Jack and Jill

    Jack and J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谥法

    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陆九渊集

    陆九渊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弥陀经疏

    阿弥陀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无量寿经

    大乘无量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又不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怎样才能消除那些有损健康的消极心理,使自己时刻都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呢?《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并附有较为专业的心理测试题,以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
  • 三国游之争霸风云

    三国游之争霸风云

    一场游戏,一场风云。游戏里没有适者生存,只有弱肉强食。在凌霄殿庞大的野心下,大魏横扫北方遍布的小国,南方诸国在吴越楚蜀四个强国牵头下的联手合作陈兵长江,才堪堪挡住了大魏铁骑的锋芒。也许是凌霄殿为了好好吸收占下的成果自己停了下来,但这些都与叶剑无关,他花了大半积蓄从黑市买了方建国玉玺,于是长江北岸的南阳郡变成了南阳国,本想以后好好发展大赚一番哪想不到一月毁于一场风暴。叶剑失意下街头醉酒,醒后却发现自己竟回到了三年前,《三国游》刚刚开服,叶剑脑中回想着熟悉的一切,攥紧发抖的拳头。这一世,定不负所有。故事还是那个三国,味道依旧不变,只是主角们成了那一群群终日厮杀不知疲倦的玩家。
  • 青春伴烈酒

    青春伴烈酒

    我们曾说,不管如何我们依旧是我们,,不会散。行吧怪我太傻太天真,这些xjb扯淡的事情我也信呵呵呵。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斗灵武帝

    斗灵武帝

    穿越异界,斗出一片天,灵根,灵明,灵门,灵脉,灵兽,灵石,这是一个修灵与斗灵的世界
  • 汉迹

    汉迹

    穿越了,没有别的,就是在这大汉朝留下一个牛逼的足迹!刘彻,刘武,刘安,伊稚邪......这些人据说都很牛?吃人不吐骨头?谁说的?他们全都是管咱饭的老板!嘘,小声点,这话传了出去,脚踏N只船,咱还活不活了?咱的职业要求低调。具体是干啥的?别打听,打死咱也不告诉你,咱是间谍......******PS:汉代的间谍怎么称呼?汉间???这个......真内涵本书Q群:44743830感谢书友(黄金孙老三)提供
  • 广告人手记

    广告人手记

    本书是中国大陆广告界第一本实战书,于1996年出版发行,一时洛阳纸贵,风靡全国。迄今为止,本书先后重印37次,对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广告人的必读圣经”。
  • 轩武天尊

    轩武天尊

    ‘轩武天尊’是大陆最强大.荣誉最高的称号,每隔十五年举行一次‘荣耀圣战’冠军就可得到‘轩武天尊’主角从小就生活在古老的东大陆‘玄武大陆’十六岁那年来到东大陆开始他的旅程······
  • 傲天虚无诀

    傲天虚无诀

    叶铮,青城派创始人青龙真人大弟子,后渡劫而穿越异界,从此后以叶秋的名义存活下去,而来到异界的他,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融入了其中,并且一直在不断的提升自己,最终因为一场战斗,从此后他消失在了世人眼中,而他究竟去了哪里呢?留在世人眼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传说?
  • 末日宅男2之屌丝崛起

    末日宅男2之屌丝崛起

    听说过“人油”吗?是的,把人炼成油!!!听说过人类这种存在,本来就是宇宙中的一种病毒吗?是的,没错,你没听错,人类,是本该从宇宙中消失和抹杀掉的病毒般的存在!哪怕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雾霾,原来也没有那么简单……曾在精英岛不可一世的代乐,本来重新恢复了平静的屌丝生活,可是那些看不见的敌人,却又一而再,再而三的逼上前来!他们,来了!我本与世无争,为何非逼我拉风?!愤怒吧!厮杀吧,那个后末日时代的宅男!只是,只是当他意识到他曾经所信奉的一切,都要统统被推翻的时候,他还会不会,坚持为人类而战?为地球而战?没有人知道,你听,战斗的号角,已再次吹响……
  • 前妻有瘾

    前妻有瘾

    为了苏家,她明知顾瑾年恨她入骨,却依然绝然嫁过去。可,“顾瑾年,你要剥夺我的生育权力?”“是!”顾瑾年眸冷如冰,“所以,苏茜,不要挑战我的耐性,你输不起,苏家更输不起!”顾瑾年,你够狠!姐不玩了!她离婚搬走,他却开始紧追不放,“苏茜,你是我的!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