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23400000006

第6章

余自幼出家。每于大僧眾中。叩諸長老曰。如來涅槃為在何時。眾皆罔對。或有指陳。進退無據。心竊疑焉。又頻見僧俗營齋供佛。多不如法。往往以人所不堪食者。陳列几筵以為供養。非唯無福。且招慢佛之過恒用慨然。及長。遊歷講肆。按覽藏文。閒讀涅槃經。始知如來于二月十五日。日初出時。放光集眾。自言今日當般涅槃。大眾蒙光。一時普集。當此之時。獻供如雲。揮淚如雨。幢幡際天。殽饍布地。盡世間之六味。極天上之五塵。無一不備矣。嗚呼。何其盛邪。又嘗讀淨覺法師禮讚文。見其偈讚。次第摹寫如來涅槃相貌。如在目前。備極戀慕之意。則知古人亦有同吾心者。第近世罕有舉行之耳。己亥春。從西泠渡江。恭詣四明阿育王山。瞻禮釋迦如來真身舍利。遂即其處度夏禮塔。安居既竟。然一指供佛。心猶歉然未足也。既而往永福水陸期中。偶與同輩論及供佛之事。一時發心者即有數人。尋往蘇杭買供。採訪百味。貿易香花。次年春。復還此山。于佛涅槃日。鳩集數子。首創斯會。葢主于為佛忌日。追遠報恩。以申戀慕之意。供雖不豐。務存精潔。食須三德。不乾不濕菜須六味。非生非冷。果須珍異。非賤非粗。于中首日供佛。依禮讚文。次日禮懺。則自述儀軌。至第七日。懺事既畢。以念佛回向終焉。眾皆嘆曰。此未曾有也。四明天下勝地。舍利吾佛真身。今四方善友一時來會。成此勝舉。是非小緣。此不可以輒已也。今而後當每年一舉。畢世為期。此為佛弟子分內所必當為之事。不得與尋常應期禮懺。受施諷經。同日而論也。余告眾曰。此會難事有三。如求舍利。震旦國中雖有一十九處。歲月既遠。聖跡湮沒。唯鄮陰一處至今現存。曠劫有緣。幸得瞻仰。一難也。如來滅度二千餘載。涅槃獻供。在古則有。在今罕聞。今與眾等宿緣所追。千里相值。四方來會。七日同修。此世界中。豈非希有。二難也。諸方結社起期。所在皆有。然佛家弟子。但聞禮懺得財。未聞捨財禮懺。道念未生。利心先起。今則不然。誠敬發于心中。財物捨諸身外。慙惶不暇。敢厭勤勞。報答未能。實懷戀慕。如此心念。非佛不知。三難也。言未既。有難于傍者曰。吾聞諸佛法身徧一切處。本無出世及以涅槃。既無涅槃。安有忌日。至于禪宗門下。單提正令。佛祖尚無安立。焉有所謂埽塔獻供之事乎。今乃于無生滅中。妄見生滅。羅百味以供之。集四眾以禮之。又不于所居庵院。致獻尊儀。而必遠詣鄮峯。偏崇舍利。豈非捨近求遠。著境迷心。不達理性耶。予曰。子之所言理也。今吾以事問子。子以實答之。可乎。對曰。可。因問之曰。子有二親在否。曰。少也不幸。早從見背。久失恃怙矣。曰。子父母身亡。神其亡否。曰。神則未嘗亡也。又問曰。神有定所否。對曰。神既無形。又安有定所乎。曰。然則歲時致祭。亦上父母墳墓否。曰。某雖不孝。于茲禮數。尚不敢闕。予曰。予過矣。子父母而神在。則未嘗死也。未嘗死而祭之。是滅其神也。祭已滅之神。誰為受饗者。又神既無形。無有定所。則不局墳墓中。一念至誠。必能通格。何必近離家室。遠赴墳廬。僕僕道途。舟車往返。以為祭埽之規乎。對曰。雖知父母神在而形骸不存。故饗其神。神雖不食。猶食也。譬如夢中得食。飢飽宛然。不亦類是乎。雖神無定所。必有依憑。故為之墳墓以祭埽之。所以慰死者之神。而盡生人之道也。余曰。如知此。則子之所難通矣。蓋亦思之哉。子知法身常住。而不知應迹云亡。知法體徧周。而不知應跡有所。不有應迹。安顯法身。不有舍利。誰知應跡。既言法身常住。豈有閒于應身。既曰法體徧周。寧獨隔于舍利。子欲撥事求理。棄有談空。事相尚迷。況通理性耶。昔大迦葉將入鷄足山。待彌勒佛。必往天上龍宮。及于世間。徧禮諸塔後方入定。夫迦葉宗門之鼻祖也。豈其不達理性而然耶。當知如來涅槃不可思議。非常非斷。離有離無。不應以偏見而生分別。以子所執法身常住。不達如來善權方便。利益眾生之事。良由不深明理教而致然耳。如經所說。譬如嬰兒。母常在側。于母不生難遭之想。母方去時。便生渴仰思戀之心。如來涅槃。意葢如是。吾子其知之耶。或曰子之所言是矣。然吾聞孔子曰。二簋可用享。禴祭勝于殺牛。奚取于百味乎。曰。孔子之言。葢昭明德為重。不以厚祭為尊。非謂定于二簋也。如讚武王周公之孝。曰。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言時食。謂四時之食各有其物。則非二簋明矣。又讚大禹曰。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觀夫致孝之言。則自奉雖儉。祭神必豐。又可知矣。至若菩薩供佛。則盡世甘美。猶不為多。況區區百味乎哉。或又曰。普賢行願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今我子不修法供。專事有為。豈菩薩用心乎。子曰。子又錯解經旨矣。經意以為香華供養。一一皆從菩薩大悲大願之所流出。大行大力之所成就。葢是即財論法。事理圓融。故稱法供。如子所解。則普賢種種莊嚴供養。皆是有為。則為自毀矣。豈經意乎。當知敬佛雖主內心。亦兼外物。必若有心無力。則物雖輕而亦重。如其有力無心。則物雖重而猶輕。與其有力無心。寧貴有心無力。必心力兩盡。內外交資。則事理雙融。然後為得也。今也內無誠敬。外又吝財。浪說唯心。心將安在。大抵末世人情。貴俗賤真。重人輕佛。待賓客則廣設嘉肴。供聖賢則略陳粗饌。其自奉也朝朝每擇肥鮮。其事佛也。旦旦不存甘旨。言香則祗要心香。不須蘇合。言果則唯尊道果。豈重菴羅。法供為上。何必世財。禪悅自資。奚須段食。慳囊固塞。借佛語以飾凡情。善種薄栽。立慢幢而增見刺。又或見貴人則趨走逢迎。對佛像則倚臥不起。暫時聞法。則便起昏沈。終日劇談。則曾無懈倦。嬉游雜務。百忙中儘有工夫。供佛燒香。片刻閒略無閒暇。貪名逐利。則頻年道路。不憚驅馳。禮懺誦經。則暫入壇場便生勞倦。纔念佛則曰口酸。適禮拜又云腰痛。此皆舉世之通病。我輩所當深思而痛戒者也。予不肖。不能克踐古人。擔荷斯道。為法門之罪人。無所逃責。今建斯會。竊欲上報佛恩。下救時蔽。而人微德薄。不自知其不可也。吾子尚不以人廢言。幸加察焉。于是難者悚然自失。赧然自愧。曰。我過矣。我過矣。今而後吾不敢復議矣。復再拜稽首曰。子既善其始。當圖善其終。不有規約。何以行諸久遠乎。因徇社友之請。略陳條例如左。并論次其語弁諸簡端。以為後來者告云。

禱靈鰻菩薩文

唯康熈壬辰六月十七日。苾蒭實賢謹齎香燭之儀。致禱於阿育王山金沙井護塔靈鰻菩薩曰。我聞大士。擁護佛法。作大龍王。覆庇一方。保安萬姓。在昔為國獻功。為民降澤。解三軍之焦渴。力運清泉。潤大地之乾枯。普施甘雨。故使先朝降勅。宣封尊號。并令有司歲殺一豕致祭。以報功澤。苾蒭實賢今來此山。頂禮佛塔。已及兩度。親覩宰殺之事。哀聲徹耳。殆不忍聞。悲痛切心。寧能自已。是以投書潭中。哀告大士。大士護持佛法。救世安民。功德溥矣。利益深矣。令有司宰殺。雖國家之命。非大士之心。然業之所造。葢有其因。罪之所歸。豈無其主。不歸大士。將安歸耶。大士既護佛法。當體佛心。佛心非他。即眾生是。離眾生無佛。離佛無眾生。柰何使未來諸佛。長受苦惱。而不思救濟耶。且夫大士神通。能消枯渴於三軍。不能免苦痛於一豕耶。能施甘雨於天下。不能全性命於眾生耶。人何幸而蒙庇。豕何辜而弗恤耶。將毋貪著口腹。假手於屠人。而受馨香之味耶。夫大士尚不愛自己身命。況貪眾生之血肉耶。今欲安樂眾生。豈反加之殺害耶。我為佛遺教弟子。持佛禁戒。當以佛語宣示於人。此而不言。孰可言者。今為大士陳其過失。略有十種。唯神察之。夫大士度生。慈悲為本。苟無此心。則非菩薩。大士既稱菩薩。奈何不斷殺生。殺生不斷。是則無慈悲心。其過一也。大士視人猶己。視物猶人。今雖濟人。尚不及物。是則乖平等心。其過二也。既為佛弟子。豈可不持佛戒。縱不受五戒。殺戒須持。大士不持。是則違佛律儀。其過三也。十不善業。殺業居先。大士雖非自作。故是教他。既不禁止。任其宰殺。非教他而何。是謂現作惡因。其過四也。因必有果。所謂三惡道。及多病短命二種果報。如此果報。皆由殺生。是則當招惡果。其過五也。僧伽藍地。凡聖同居。佛塔所存。護法諸天長來供養。今使血塗蔓草。腥污壇場。天神見之必生瞋怒。僧眾居之。亦所不安。是則污伽藍地。其過六也。累年宰殺。當有人生不信心。謂靈鰻若是菩薩。不應食肉。舍利威神若有靈者。應不使其殺害眾生。是故當知佛無靈驗。魚非菩薩。如此之信。過由大士。是則使人毀謗。其過七也。大士既墮龍身。當勤修善業。速離惡趣。今造此業。何時當脫此身耶。是則難離惡趣。其過八也。如經中說娑竭龍王告金翅鳥曰。我自生此海中。未嘗觸害水性眾生。捨此身後。當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士今為殺業。云何當得往生。是謂難生淨土。其過九也。大士修因。本期佛果。不斷殺業。云何當得無上果報。是則難成佛道。其過十也。一殺而具十過。罪孰大焉。反此十過則成十德。大士何為甘造雜業。不修純善耶。為大士計。以神力致夢於朝廷。明以告曰。我為佛弟子。持不殺戒。今而後無殺生見祭。朝廷知之。必尋改先朝舊例。雖猪豚之死。未必能逃。而死不由於大士矣。如上所陳。非為眾生。乃為大士。大士若能改革。則為自救。非救眾生。大士尤宜情悔故業。勿造新殃。發菩提心。修持淨戒。如此則眾生可度。佛道可成。菩薩之名。不為虗得矣。大士若能見聽。何善如之。如不見聽。或恣其宿習。逞其暴怒。即震雷激電。摧滅我身。亦所弗惜也。唯神圖之。

與茅靜遠居士書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過訪居士。適遇它出。悵然而去。尋歸回龍。茲又一月餘矣。因數子相勸欲講法華。特到杭請經。因得致書於足下。居士造橋事畢。可謂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無倦。一善甫完。復作一善。美則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為急。而孳孳為善。所作善事如須彌山。皆生死業緣。有何了日。善事彌多。生死彌廣。一念愛心。萬劫纏縛。可不懼耶。居士世間公案。久已參透。西方淨業。久已修習。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緣撇不下。人情謝不去。念佛心不專。何也。將名根不斷耶。抑愛念牽纏耶。于此二者。宜加審察。苟不把家緣世事一刀斬斷。六字洪名盡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脫。安養之生難矣。不生安養而欲脫生死。不脫生死而欲免墮落。抑又難矣。縱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濟得甚麼事。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緣如此豐足。繼嗣如此賢能。事事適意。尚不能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為天負人耶。為人負天耶。不以念佛為急。而以世間小善為急。不以生死大事為先。而以人天福報為先。是不知先後也。居士雖不求福而常作福。雖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緩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轅適越。卻步求前也。居士今日要務。唯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加以齋戒二字。尤為盡美。大抵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無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為之早辦耶。衲所知識者甚寡。知識之中。求可以語此事者尤寡。捨居士一人。而深以期望者誰哉。倘不以人廢言。幸加努力。若曰吾不能也。則亦無可奈何矣。

應赴說

同类推荐
  • 南唐近事

    南唐近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龙寺轨记

    青龙寺轨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枫窗小牍

    枫窗小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阴阳手记

    阴阳手记

    我的童养媳跳井自杀,我家还在一直喝那口井的水……我天生五行缺木,水命偏短,算命先生说我这是金煞阳克之命,必须要找一个水命旺的女孩养在家里帮我补命才能活下去,这个女孩叫花秀。在我十七岁的时候花秀离奇暴毙,死法诡异,更让人觉得恐怖的是,她的尸体在下葬七天后不见了,棺椁里只有一只装满了水的瓦罐……
  • 潇杺闲云

    潇杺闲云

    简介无能,请自行脑补~~重点在书哇~~作者是学生党,但是会坚持更文滴~~在这世界上,若有一人能如此待我,我死而无憾……
  • 学治续说

    学治续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轻于尘

    轻于尘

    总之就是一群人的故事咯。[]~( ̄▽ ̄)~*------------------------------分割线-----------------------一首飞歌,一纸摧城,一抹青锋,一缕白毫,昆仑殇后千年过,皂履轻佻出尘去,沫沫江波卷云重,风轻云淡似离兮。
  • 猫先生的日常

    猫先生的日常

    时诺的楼下,住了个猫先生,一个爱吃猫粮的猫先生。她一直觉得,这位猫先生是高傲、善变、傲娇、霸道、优雅、洁癖的;后来,她发现,他还十分粘人,总喜欢跟她玩亲亲……再后来,她发现,他根本就是一只“猫”!
  •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大人轻点宠

    总裁大人轻点宠

    初相遇时,她简单却自卑,而他,高高在上如帝王。再相聚时,她已经小有名气,而他,成为不世传奇。“苏亦欢,你还想跑哪里去?”“祁骁骥,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和你有半点关系!”“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诚实的。”华丽的卧室里,床上纠缠的两个人,注定要纠缠一辈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此女太费心

    此女太费心

    告白被拒,记恨了整整七年的仇家,被她不小心碰到,又不小心挑衅羞辱了对方。可惜费安安忘了,生来被叫做高渐离的这个男人又怎么会是省油的灯?自此纠缠不休,不仅领土被严重入侵,而且自身都要难保了,简直是攻防失守,败得一塌糊涂。
  • 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项培养孩子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计划。我不建议那些爱子心切的妈妈去读一些所谓“素质教育”的图书,它们简直在说谎。但是这本书似乎并不是这样。本书是一本母亲书,它让你懂得如何去面对你的孩子。语言流畅优美,……在我们的母亲从嘴里讲出这些建议或者忠告的时候,我简直无所发觉,……它轻松得让人忘了这是一本“教程”式的作品。
  • 长生纪

    长生纪

    第一次尝试写作,掌控力不行,让诸位看官失望了,一直有一个仙侠梦,以后空闲时候总要把书捡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