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600000034

第34章 文坛撷趣(2)

传说,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二人都患有疾病,同时请扁鹊来治病。扁鹊为他二人都治好之后,对他们说,“你们先前得的这种疾病,是因为外界病源侵扰脏腑造成的,本来就是可用药物和针石治愈的。现在,你们二人还有先天疾病在身,我为你们根治如何?”公扈和齐婴都想知道自己的病症。扁鹊对公扈说:“你这人志气大而精气弱,所以善于谋虑,却缺乏决断的勇气。齐婴则志向小而精气强,因此缺乏谋虑而过于专断。若将你二人的心对换,对你们均有好处。”二人应允。

扁鹊遂亲配麻药酒,令二人饮之,三日不省人事。然后扁鹊经过开胸剖腹,将二人之心交换移植,再用神药使伤口愈合,不露痕迹。二人醒后服药月余,恢复了健康,但却神志大变。他们辞了扁鹊各自回家。公扈走到齐婴家里去了,齐婴走到公扈家里去了。双方的家人都不认识眼前这人,因此起了争执,无奈只得请扁鹊来确认,待扁鹊说明了事情原委,才消除了一场误会。

感悟:扁鹊换心的故事当然带有浓厚的神话意味,不太可能是真实的,但却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扁鹊医术的高超和人们对他的崇拜敬仰之情。

开卷有益--宋太宗读书不辍长于治国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共一千卷,分类归成五十五门,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参考书。

据《渑水燕谈》、《春明退朝录》或《宋实录》等载:宋太宗对这部书很感兴趣,编成以后,曾亲自看了一遍。他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看二、三卷,一年之内,就全部看完了,所以这部书后来叫做《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国事缠身,还要去读这部大书,实在太辛苦,就能劝他少看点儿,以免过度劳神。 可宋太宗却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

宋太宗由于每天坚持阅读,学问十分渊博,处理起国家大事来也十分得心应手。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好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开卷有益”后来便成了成语,是指只要打开书就有好处,只要能和书本接触,总是有益的。

感悟: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从而保证不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抛弃。

抛砖引玉--常建略施小计引赵嘏展文采

唐朝时期,有一个叫赵嘏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同时代的还有一个叫常建的人,也是热爱文学之人,他的诗写的也不错,但是他总认为自己的诗没有赵嘏写的好,便想找机会见识一下赵嘏的文采。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常建就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嘏见到后,立刻提笔续写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好。常建的目的达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这就是成语“抛砖引玉”的由来。它的意思是说,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观点或文章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其实是一种用于表示自谦的说法。

此种方法用于军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 是绣饵; “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 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感悟: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分享别人的成果,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具有奉献精神,大胆然而谦虚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或作品与大家分享,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相互交流、良性互动的局面。

郑牛识字--郑玄放牛读书两不误

郑玄,字康成,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

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但到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艰苦。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儒家“五经”。

由于家境贫寒,上学之余,小郑玄就常常去野外放牛。他每次出去放牛的时候,都会揣上一本书,一旦看到牛停下来吃草,他就会捧起书本,聚精会神地读起来,有时候因为太专注,连牛走远了他都没注意到。据传,久而久之,连郑玄放的这头牛都会识字了,这就是所谓“郑牛识字”的故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赞誉道:“郑牛识字吾尝叹,丁鹤能歌尔亦知。其中的“郑牛”就是指郑玄家养的牛。刘义庆是这样记载的:郑康成家牛,牴墙成“八”字。意思是受郑玄影响,郑家的牛也通文字,牛虽不会书写,但其角似“八”,触墙为字。

感悟:郑玄刻苦读书,终于成了一代经学大师,甚至连他放的牛都受到了教化。这说明一个人只要有坚强的信念并肯下苦功夫,无论条件怎么艰苦,环境如何恶劣,他都会成功的。

五斗折腰--陶渊明为气节不事乡里小人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陶渊明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并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博取象他曾祖父陶侃那样的丰功伟业,于是他出任江州祭酒。怎奈生不逢时,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陶渊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官职,由于他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所以一直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陶渊明本就痛恨官场黑暗、时常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此时又有一个比他门第还要差的督邮来检查工作,县令还提醒他:“应束带见之。”即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再也没有折返官场。

感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时刻勉励后人应以节义贞操为重,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

白面书生--夸夸其谈终归纸上谈兵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 沈庆之从小就擅长带兵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

有一天,当时的皇帝想要往北边扩展疆土,沈庆之知道了,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就极力劝阻皇帝,用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例子,向大王说明利害关系。但皇帝始终坚持己见、不为所动。最后,皇帝见沈从之一再坚持,实在厌烦,为了阻止他的觐见,皇帝找了左右两个文官去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一个小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去要找每天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去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场仗又怎么会成功呢?” 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可能改变的!”皇帝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结果当然打了个大败仗回来! 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

感悟: 真知来源于实践,书本上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毕竟僵化死板,如果一味地迷信书本,就只能是固步自封,而经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真实和丰富。所以,我们应该读书,更应该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公安三袁--兄弟齐名文坛流芳

明朝时,有袁氏兄弟三人,他们非常友爱,而且个个聪明机敏,勤奋好学,对人彬彬有礼,很受乡人喜爱。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中国杰出的大学问家,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史称“公安三袁”。 他们在文学上曾激烈反对复古、拟古,使前后七子所倡导的持续百余年的复古思潮因而衰退。

老大袁宗道是"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在文学上既反对模拟复古,又注重学习前人"古文贵达"的精神,先后发表《论文》上下两篇,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老二袁宏道生性直爽,喜游山水。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他最大的成就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老三袁中道素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著作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

感悟:正所谓近朱者赤,袁氏三兄弟在成才的路上彼此激励、互相帮助,刻苦求学,他们之间的这种互相影响造就了他们日后的齐名文坛。

推梨让枣--孔融小时了了知礼仪

汉末的孔融,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且才思敏捷,往往能够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在他4岁的时候,就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礼节知礼仪,颇得父母亲的喜爱。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其中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就这样,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

《梁书·王泰传》中记载:南朝梁王泰在年幼的时候,祖母把她所有的孙子集合到一块儿,将所有的枣、栗子等干果散放到床上,让他们自己去来吃,其它的子孙都跑上前去争抢,唯独王泰站在那儿不动。祖母问他原因,他回答说:“这怎么能够自己拿着吃呢,应该得到祖母的赏赐才行。”祖母听了,大喜。

后来,人们就用推梨让枣这个成语来赞扬兄弟友爱,并时刻孔融、王泰的故事来教育后世子孙。

感悟:儒家文化一直倡导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只有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个从小就懂得谦让、知晓礼仪的人,本身就奠定了他人生的一个很好的起点,是肯定会有长远的发展的。

入木三分--王羲之书法遒劲冠绝古今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苍劲秀丽,柔中带刚,后世几乎没有书法家能够超越他。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之所以如此传神,天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什么时候心里都想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还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结果时间长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据说,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染成黑的了。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这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裨益。 由此可见,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的功夫有多么深了。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举行祭祀大典,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后来,人们就用“入木三分”这则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感悟: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到入木三分的地步,除了天赋以外,与其后天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谁也不可能是随随便便成功的。

墙头马上--千金为爱牺牲怎奈礼数无情遭遗弃

成语“墙头马上”,指男女相互爱慕。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居易在诗中记述了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

同类推荐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一万零一页的吐槽贴

    一万零一页的吐槽贴

    收集些读者的观念看法,他们对作品的吐槽。(⊙_⊙)如果你突然发现某一天自己的评论被收录进去了,请表生气……您可以联系“这货”,强烈要求对方删除你的这些吐槽,以避免侵权嗯…还有几句话要说,看完之后想嘲讽的,先选好对象……这些正文可不是我写的→。→人参公鸡也不要选错目标啊…不过欢迎在书评区吐槽。因为是“个人”观点,所以难免会有些狭隘,看过多担待下,好好思考。ps:收集来的通常是来自龙空论坛。
  • 异界之基地战兵

    异界之基地战兵

    一次跨越时空执行任务竟意外来到陌生世界的云龙飞,面对残酷冷血的原住民又该如何求的生存?虽然他拥有异化过的基地,但敌人似乎并不好招惹,且看他面对神秘的世界与拥有神秘力量的对手,云龙飞又是如何纵横征服世界!
  •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

    《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是一本充满温情的女性心灵励志书,属于故事性的散文,共十万余字。全书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在这个纷扰的尘世,我们无须等到生活完美无瑕,而应做个容易满足的女人,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每个女人都拥有幸福的能力。这个世上,很多女人缺少幸福感的原因是,想要的幸福太大了。寻找大幸福是一辈子的事,但是我们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些小幸福,这样我们每天都会很幸福。聪明的女人,知道满足。一段段灵动的文字,挥洒真性情,轻言细语述说生活,表达情感。有伤有痛,有笑有泪。在这喧嚣的尘世,你需要静下心,聆听心灵和文字的声音。让文字走过心灵,温暖你,触动你。
  • 九州血歌

    九州血歌

    破碎的九州,消失的诸强,这是一个神魔凋零的时代天骄横空,英杰当世,这也是一个群星崛起,璀璨的黄金盛世九州的战火悄然来袭,泯灭的诸强逐渐苏醒,乱世即将而至风华绝代的圣女,巧笑倩兮的佳人,绝世无匹的女帝,佳丽们在这大世中尽情演绎着爱恨纠缠一个大荒中走出的小土著,追寻着身世,慢慢揭开了封尘无尽岁月的太古世界面纱(PS:保证更新,求支持^_^!)
  • 助我成帝

    助我成帝

    “打沉了大地,捅破了高天,星空无垠,即便站在了这仙道绝巅,俯视这整个世界,却依旧无法改变这既定的宿命。不同的人相似的事,同样的人同样的事,这不过是一个轮回。”“乾坤易掌,轮回难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每个帝者心中都有一个梦,他们选择沉睡着不愿醒来……助我成帝。”一个少年拥有神笔,他画美女,画美女内衣,画丹药,画日月星辰,最后他会画出个什么样的世界。
  • 雁离时

    雁离时

    这是我第一次写传统武侠,希望大家能觉得好看吧
  • 七俱胝独部法

    七俱胝独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季的雨

    花季的雨

    在匆忙流逝的岁月中,总会遇见一些美丽的花,盛开、凋落或是含苞待放,都只不过是自然的规律,一切都会过去。迷蒙的岁月里也总几场雨的洗礼,雨过天晴,便是爱的童话。
  • 十年踪迹十年心

    十年踪迹十年心

    都说读好书要净手焚香。于我,读陈浪的诗集是可以有“弦语相思”“落花流光”的雅乐相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