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2500000056

第56章

就第六佛为说文为二。初明胜妙之法。二从若闻是等经信解者明供养之心。就胜法中为四。一从佛言去明最妙之法。二菩萨法藏者约法论因。三从能令众生坐于道场去是约法论果。四从诸佛贤圣去是为佛所叹印其因果。今释第一所说深经者。然实相之理非深非浅为深浅两缘。于非深浅之中作深浅二说。浅者即是三藏通别之经。深者即是圆极之教。故言深经。深经相貌即如大士上来所说观身实相之义。即是清净之深经也。难信者如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人无信者。实相之理止在心中无劳远觅。近而不识说之不信。故云难信。难受者若有所受则有所行。若无所受则无所行。信受实相则能修行。若不信受不能修习。微妙者即是不思议解脱之异名。亦是三德微妙我法妙难思。清净无染者不为三种见思所染。犹如虚空无诸净秽。非思量分别能得者动念运想所不能契。无念无分别自然流入萨婆若海。亦非三藏通别方便之人所能测度。二明因。菩萨法藏所摄者明菩萨法藏闻持前行。三德秘密之藏不纵不横无所积聚乃名为藏。含受诸法悉入其中。陀罗尼印者陀罗尼名为能遮能持。持善不失遮恶不起。不起不失名之为印。至不退转者即是遮持诸善无有退者。亦是无生法忍不退之位。成就六度者(云云)。善分别顺于菩提。即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众经之上者在三藏通别教诸经之上故。入大慈悲即是起无缘之慈。如上三十二种慈。离众魔即是离八魔十魔等。亦是离三种之爱。天魔属生死为爱流转。菩萨离此故名离魔。及邪见者亦是三种方便中一切诸见。自此之前皆名邪见。实相之中皆离此等诸见。顺因缘者因缘之性即是实相。顺此实相深观诸法。具生法二空因缘即法空也。缘实相修二空三昧。三约果明。坐道场者若能如此圆观实相入涅槃。般若名为住。住发心住时即能八相成道随缘作佛。故云初发心时即坐道场。转法轮者是圆顿渐三教。故言转法轮。天龙共叹者既坐道场为佛利益一切人天敬仰。入佛法藏者安处诸子秘密藏中也。圆教摄四十二贤圣。偏教摄二十七贤圣。皆佛法藏也。一切智慧者皆令禀偏圆之人得入佛慧。法华云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入于佛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者。菩萨以实相为道。虽复禀余教终引归实相。依实相义者若因若果无得离于实相。约此实相辨于偏圆之教。故法华云若深智者为说此法即说于实相。又云若不解此法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即是说偏渐之教。宣说无我住空寂灭等也。能救毁禁者方便教中皆乖圆极名为毁禁。若入圆中无复方便之过。亦是小乘中毁重之者无忏悔处。若是大乘能有无生正观洗浣。故言救诸毁禁。诸魔外道怖者断除爱见两种之心。故无五怖。第四诸佛称叹即契于实相。初心即能作佛。故为诸圣之所嗟叹。背生死者背三种生死也。示涅槃者即是示百句解脱也。十方佛所说者一切佛道同皆共说此实相也

第二从若闻如是等经者是明供养之心。就此为二。一明信行二明法行。若闻说实相之法即于闻中生解。通达无碍名信行供养之心。若闻不闻如法修行观因缘空断诸妄见。见实相理得无生忍是名法行供养之心。复约四依释之。于法了不可得是名依义。诸佛之教本为逗物根宜。不可定执故不依语。识是具烦恼法不可依识。不了义经是三方便。教非实故不可依。了义是可依。人是生身故不可依。达无明源底者知本来不生。故毕竟无灭。观因缘无有尽者即是痴如虚空不可尽

第七闻法得柔顺忍者即为二。初得顺忍之益二解宝衣报恩供养。若作圆教明柔顺忍者。柔是柔伏即是十信。铁轮之位六根清净。若发真明入理即得无生忍也。解衣供养为二。一供养二发愿行法供养。请威神加被使得降怨宣通大法

第八佛记者。但记其后代是弘法护持之人。与物有缘能兴立大法。未见记作佛之文。远而为论亦应即明出我齐文未有

第九明出家修道行法供养。就此为二。一明出家护法。二明化人多少。百万发菩提心是用圆教所说。十四那由他发二乘心是用方便诱引。用此圆偏两法导利众生。故是法之供养

第三结会古今如文

第四述成上发愿弘经护持宣布。亦护行经之者悉使和安

释嘱累品

此品流通文中第二。前明天帝发誓弘经。此辨如来金口所嘱。嘱是付嘱为义。以无相之实法付嘱弘护之人。累是烦劳荷负之义。今将此大法专为己任。令外难消转内行宣通。故称嘱累也

就文为三。一佛付嘱弥勒.二付嘱阿难.三大众闻经欢喜。付弥勒中为二。初佛付嘱.二弥勒受旨。就佛付嘱为三。一正付嘱此经.二释.三简得失。正付嘱中为二。一付嘱尊经.二命神通守护。以无量僧祇所集付汝者。若按迦旃延所解三藏中。明三阿僧祇习学佛法。百劫种相佛道现前。此是三藏小乘浅近之法。修学研行劫数为少。若按释论弹于此义。佛法无量岂是三祇所学能遍。乃经无量亿僧祇习尘沙佛法诸深法门。乃可圆满大乘深妙。是故学劫亦多。今言无量劫所习。故知是大乘妙典付之弥勒

第二当以神力广宣令无断绝。即是命令守护。但以此大法付嘱弥勒者。正明次绍尊位。智断方圆与物有缘。神通具足堪能弘护令不断绝。若末代众生去圣既久非唯神根闇浊。亦乃障碍多兴。如多宝处必饶怨贼。道高魔盛妨难则生。若不得圣力冥扶则外难侵逼。若蒙神光加被亦使心解开通。内因外缘既整法宝则无断绝。是故命以神力加诸众生堪闻之者。此中应引优波鞠多为魔所恼。令无数人不得悟道。遂令受化之者为魔所惑。用神力缚于魔。一切闻经得益不可称计。亦恐是用神力弘经之意

第二释者从所以者何未来世去。即为二。初明末代亦有得道之机。次明不闻斯经则失善利。前明末代有得道之机者。但凡夫缘悟不同。或见法王面前得益。或因去世渴仰生悟。故经言应以灭度得度者而现灭度。如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留诸香药色味芬芳悔懊心生。服药即愈。若不见佛克责精进愧不值佛世。因是入道得出烦惑。故佛去世后一百年十万出家九万得道。当知佛后之机亦复无量。此应引鞠多佛在之时求出家。觅智齐身子。佛言不得。即退还外道法中。佛因记之。此人得道之机在佛灭后。后为阿难弟子度人无量。得道恒沙时人敬誉为无相佛。即是释未来世中天人龙鬼有发心之缘。乐于大法必得度脱。不可不弘如此胜教使其闻也

第二从若使不闻是经则为大失者。但闻三藏方便之说则失大乘毒鼓之利。普贤观云。法将灭五百岁时一心修此法华三昧即得六根清净。故知末代亦能有入大乘之机。若不闻此经永失法利故须宣通

三从菩萨有二相去是简得失。就此为二。一简得失二广举非释。得失中为三。一标相二略解释三约人释。若是三藏教中多就因缘历别事相之中以明诸法。若依此学者是新发意人。诸大乘经别圆之说无依无倚离诸心识。言深经者即是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离是三法而求菩提者。譬如天与地。指此三毒之性能通达三毒实相不可得。犹如虚空。而能出生一切佛法。彼经云深达此法者亦不破于戒。深达此法者亦不着无碍。行人多谓三毒是道。而着此无碍毁于正戒正见。何谓是达于三毒之性。其达此者无毁无著。乃称经意。实相之法非因非果说为因果。故言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今三毒之性亦非因非果而说为因果。说为因者即言三毒是道具足一切佛法。说为果者一切众生常寂灭相不可复灭。若能闻此贪欲之中辨因果二道无毁无著。不生恐畏。当知是久行菩萨。如此菩萨但好实相深法。不复乐于文华才藻绮饰之言释于贞干之法。以此往推知是久行菩萨也。若乐言辨发言藻丽文字章节。乃当一往悦于听者终成添水之乳。医于实相非久行所行。以此简之知是新发意菩萨。如即时人数论分别问答言有眉眼。亦闻大乘无倚之说。谓为晃荡不生信乐。此中应引须达请佛为老母说法。老母十方背佛佛十方现形要不信受。后阿难化为轮王。方便引接心地欢喜。信伏心生还归于佛闻法修道。何故如是。此是往日沙弥和尚多说实相甚深之语。闻不能解不生信慕。阇梨多说因缘诸法事相。教化事会其心。心生爱玩。由是缘故。今闻我语了不入心。机在阿难回心入道。阿难虽复令其生信终归于我。乃能得道。故知文饰之法乃是悦耳之缘。非究竟之旨。方便引入为进悟之渐。故所不论耳。实相深法能作得道之要。毒鼓之譬此之谓也。约此明新发心久行二种之人。但看饰辞直语则知得失

第二从复有二法所未闻经去。是明广举非。就此为二。前明二法释前新学毁谤不近。后明二法释前久学不应轻慢取相。前毁谤不近者。此中如喜根菩萨但说实相之法。明一切法中有安乐性。胜意禀三藏法威仪无缺持戒头陀。忽闻喜根所说与其学习相违。心大惊怪毁呰诽谤不肯信受。即时作法摈此喜根。摈法亦成即入地狱。此是新发心人禀方便教毁谤般若不信深经。如此之人须深浅知。二者或时不谤此法。然于持法之人者无敬近心。或复有时说其过恶。此亦是失相。皆非久行调伏心者

第二举轻慢取相。大品明。菩萨若于同住新发心人生轻蔑相。谓此人无所知晓。起此一念慢心却损无数劫功德。更还受罪。如其罪报竟方能发心。乃复今日德行。以此而言轻慢之心大为过罪。非唯障得无生忍乃更受罪殃故简为非。次复有菩萨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阶梯渐次。取相分别生决定想。复是动念之法非究竟道。何以故。诸法实相清净湛然尚无一相。何况有二无言无示。言之者失理示之者乖宗。以此分别思量之心何能契会寂灭之法。如三时四时五时半满四宗六宗等义。皆名法师。探采经意而制立名目。判释义门欲言当理。皆非一极无言之术。今家正意则不如是。圆融法界冥契真极。不欲令心与众生乖诤。虽复立此四教直欲通释诸经之文欲穷源底。终不定执四教之义。或时三教二教一教无教八教出没不恒。多少无定转变自在随人消释。不令此心介尔有着自执己见非他所解。若作如此但是诤论非入道方法。南岳师说偈。狗见影便斗。斗之不肯罢遂至渴而死(云云)。今约此简非约营道之意。但行人心路不同。虽复种种不出二修。一圣说法二圣默然。须识己心便宜方便。若有沈塞于默然之道不得开心应须听法。或近善知识能开人心。或从经卷寻求义理晓发此心。或时听法纷动不能静摄寻经讨义于事纷结。觉于心补无深利益。即应冥目束体自静其心入默然道。语默两行调伏其心。研粗和适善能取与简择真伪。如是时中任修寂静。如是时中任修智慧。譬如天地或晴或雨调节阴阳。是则万物得生。若纯雨不晴则种子烂坏。若纯晴不雨芽嘴干枯并不能发生万物。要须调适然后乃善。行者如是一向默然则沉昏闇塞。若纯用分别诸见竞兴。此则权实不合导师不生。善巧运为豁然入道。夜见电光则入圣法。是为学道之者善识是非简别邪正也。故大论言时雨数数堕五谷数数生。法雨数数雨善法数数生。若不将圣说圣默数数调御实相谷不生也。若偏着知见终无入理。故云虽读百千经邪见长诸非。吾我毒甚盛虽谓怀常子。石女终不生。若于圣说法中能闻即悟。通达诸法自在明了即是信行。闻不得悟四念思惟。深彻深照得其边底是名法行。圣默然中亦有信行法行。如是禅观之时随观一境。则遍通诸境心地开明无纤芥之疑碍。如空中风是名法行。若策观之时不能得悟加功慊到娄娄不晓。若从善知识闻若经卷中见。豁如空中无云表里洞彻此是信行人。又从受化为语。如闻而行是圣默然。如行而闻是圣说法

第一弥勒白佛者正明奉命受旨。就此为三。一弥勒受旨。二诸菩萨受旨。三四王受旨。就初为二。初受旨次述成。初中又二。初受诚旨二受劝旨。从奉持如来无数劫去是受劝旨。就此中为二。对上二种。一奉通经旨二奉神力护持旨。此中自云与其念力而建立之。若依安乐行有所说法冥空益其念力。亦如人说法时思量只至一条二条。此至说时即见三五节意。或可是心入义门而能明识。或是冥空助念加被其人。第二佛述成。第二诸菩萨受旨发誓。第三四王受旨发誓

第二命阿难宣经者。阿难迹居小道复得罗汉之身。入无余之时则生分永尽。何得奉宣大经。此意止令传持无谬结集法藏。故命宣经。若就本为语能持十方一切佛法。岂容灰灭不能宣布此经。就此为三。一佛命.二问经名.三佛答二种名。要旨者即是实相。实相总摄诸法。得要即得诸法也

三大众闻经皆大欢喜

维摩经略疏卷第十

贞和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染江南之[少/兔]毫写山上之鹅教虽不遁讲众殷勤之芳命犹恐继门主奇妙之高迹而已

时元和二年丙辰九月上旬折之

本云此略疏十卷依无古点山门竹林房盛宪僧正自江户新本被送越之间贵命因难辞自去春二月初至于当月十四日点朱终功毕问疾品已前本经无之故谙令推量本经文句分文若相违之处后贤本经见合可校之即课当山例讲众之初学点朱写留但忽卒至于武州江户遣之故不能校合朦气多疾凌之令点之故谬错有之乎又第八卷之内前后错乱之处质之押纸付文二丁在之后见可细寻之

宽永十八年辛巳六月二十一日于莲乘院奥隐居闲亭快伦记之

1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空间天道

    空间天道

    闹书荒!想自己写一下,仅供自娱自乐,更新会很不稳定。觉得我写的还不错的话,小小的求一下支持。谢谢大家
  • 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

    董翰,一个罪行累累的社会败类。认罪服法死后,他的灵魂被判官定位“十恶不赦”,亦将他打入畜生“轮回道”,让他生生世世做猪,永世不得超生。做猪还不算,判官认为让他重生在连猪都丰衣足食的年代,还有点便宜他,便命令小鬼将他打回古代做个吃糠咽菜,饥不裹腹的猪。谁知执行过程中出了点小变故,董翰的灵魂重生在潘金莲的身上,一个啼笑皆非,荒诞不羁的故事从此拉开序幕......*********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
  • 庄子改变一生心态

    庄子改变一生心态

    心态是无形的。水有没有心态?云有没有心态?假如从拟人化的角度看,它们都是有的,如“行如流水”、“行如流云”,皆是说法。详而细之:水的心态是不争的,总往低处流动,但万物又不可离开它;云的心态是游动的,不在一处停留自己的存在,用变化的姿态构成供人仰望的景致。这种不争和游动正是庄子做人之道的两大精髓。所以他很爱说“除去是非”、“游动内外”之类的话,这是一种非常高妙的做人心态。
  • 沦为千年僵尸的小妾

    沦为千年僵尸的小妾

    一直生活在神秘村落的现代女孩莫小姬,无意间窥破了村庄的秘密,被人追杀,误入一个奇怪的墓穴。墓穴的主人是一个绝色倾城的王爷,是村落世世代代守护的人。饥寒交迫的莫小姬在古墓里昏睡过去,一觉醒来,穿越成了王爷的小妾。
  • 十二生肖与运程(古代文化集粹)

    十二生肖与运程(古代文化集粹)

    “生肖”是指一个人所生那一年的属相,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属相,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它不仅是一种形象生动的纪年、纪月方法,而且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民间文化,它与周易、五行、阴阳八卦、天干地支等学问融为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人的心中。被赋予了种种神奇的色彩。本书从每个人的事业、财运、情感、婚姻、健康等方面为读者详尽阐释一生的运程。使读者能够客观、正确地对待人生。
  • 杀手男友包养他

    杀手男友包养他

    她从小到大没有家人的关系,她的爸爸害死了她的妈妈,不巧被她听到他的计划,她得知原因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十二年后,她遇到了他,关系会如何呢,敬请期待……
  • 夜谭随录

    夜谭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公,我不怕你

    老公,我不怕你

    他与她是邻居,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他一直是冷俊、腹黑的,她一直是活泼,开朗的。他总是捉弄她,破坏她的好事。直到他与另一个她选择出国留学,他和她才分开,再次相遇,她正在和某男人相亲,他和某美女在她的对面用餐。本来以为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谁知道却从此纠缠不休。
  • 戈壁明珠玉门

    戈壁明珠玉门

    本图书从基本县情、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介绍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市的生态建设总体情况和取得的各方面实效,以及探索今后的一些发展理念和举措等。其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在学术和实践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佛门诡玉

    佛门诡玉

    本书又名《缝尸手记》。天不佑人宁成鬼,凝血成玉荡乾坤。白棺之内的女子幽雅得犹似活人,她盘起的云髻上有一朵鲜妍的睡莲,鹅黄的嫩蕊零星缀点,那是一支银白发簪的尾部,锋锐的针尖不偏不倚地刺入了她的颅腔。浓稠的血液在这霜寒的夜晚凝固,结满仇怨的双目突然死死地圆睁开……①新浪微博:@公子韩殇②QQ群:149701087③微信:hanshang19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