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0800000009

第9章

《书经》

论尚书分今古文最先而尚书之今古文最纠纷难辨

雨汉经学,有今古文之分,以沿书为最先,亦以尚书为最纠纷难辨,治尚书不先考今古文分别,必至茫无头绪,治丝而棼,故分别今古文,为治尚书一大关键,非徒争门户也,汉时今文先出,古文后出,今文立学,古文不立学,汉立十四博士,易,施孟梁邱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鲁齐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皆今文立学者也,费氏古文易,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左氏春秋,皆古文不立学者也,其后今文立学者皆不传,古文不立学者反盛传,盖自东汉以来,异说渐起,非一朝一夕之故矣,谓今古文之分,尚书最先者,史传儒林传举汉初经师,诗自申培公辕固生韩太传,礼自高堂生,易自田何,春秋自胡母生董仲舒,皆今文无古文,惟于尚书云,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困以起其家,是汉初已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别出,故曰今古文之分,以尚书为最先也,谓今古文以尚书为最纠纷难辨者,太史公时,尚书立学者惟有欧阳,太史公未方受书何人,史记引书多同今文,而汉书儒林传云,司马迁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多古文说,然则史记引书为欧阳今文乎,抑安国古文乎,此难辨者一,汉书艺文志曰,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又儒林传曰,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后汉书儒林传曰,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作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据此则汉时古文尚书,已有三本,一孔氏之壁书,一张霸之百两,一杜林之漆书,此难辨者二,东晋梅颐献古文尚书,孔安国传,孔颖达作疏,以孔氏经传为真,马郑所注为张霸伪书,宋儒以孔安国书为伪,近儒毛奇龄以孔氏经传为真,马郑所注本于杜林漆书者为伪,阁若璩惠栋,则以孔氏经传伪伪,马郑所注本于杜林者,即孔壁真古文,刘逢禄宋翔凤魏源,又以孔氏经传与马郑本于杜林者皆,逸十六篇亦非孔壁之真,此难辨者三,锡瑞案张霸书之伪,汉书已明辨之,孔安国书之伪,近儒已明辨之,马郑古文尚书出于杜林者,是否即孔壁真古文,至今犹无定论,故曰,今古文之分,以尚书为最纠纷难辨也,若唐玄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乃以当时俗书改隶书,与汉时今文不同,文献通考曰,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隶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宋时又有古文尚书出宋次道家,尤不足据,阮元曰,卫包以前,未尝无今文,卫包以后,又别有古文也。

论汉时今古文之分由文字不同亦由译语各异

汉时所谓今文,今谓之隶书,世所传熹平石经,与孔庙等处汉碑是也,汉时所谓古文,今谓之古籀,世所传钟鼎石鼓与说文所列古文是也,隶书时通行,故谓之今文,犹今人之于楷书,人人尽识者也,古籀汉时已不通行,故谓之古文,犹今人之视篆隶,不能人人尽识者也,史记儒林传曰,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锡瑞案孔子写定六经皆用古文,见许氏说文自叙,伏生为秦博士,所藏壁中之书,必与壁同为古文,至汉发藏以教生徒,必易为通行之隶书,始便学者诵习,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始用篆文书不通行,后卒改用今体楷书,观今人不识篆文,不能通行,即知汉人不识古文,不能通行之故,此汉时立学所以皆今文,而古文不立学也,古文尚书之名,虽出汉初,尚未别标今文之名,但云欧阳尚书夏侯尚书而已,刘歆建立古文尚书之后,始以今尚书与古尚书别异,许慎五经异义,列古尚书说,今尚书夏侯欧阳说,是其明证,龚自珍总论汉代今文古文名实曰,伏生壁中书实古文也,欧阳夏侯之徒,以今文读之,传诸博士,后世因曰伏生今文家之祖,此失其名也,孔壁固古文也,孔安国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何以异,而曰孔安国古文家之祖,此又失其名也,今文古文,则出孔子之手,一为伏生之徒读之,一为孔安国读之,未读之先,皆古文矣,既读之后,皆今文矣,惟读者人不同,故其说不同,源一流二,渐至源一流百,此如后世翻译,一语言也,而两译之,三译之,或至七译之,译主不同,则有一本至七本之异,未译之先,皆彼方语矣,既译之后,皆此方语矣,其所以不得不译者,不能使此方之人,晓殊方语,故经师之不能不读者,不能使汉博士及弟子员,悉通周古文,然而译语者未尝取所译之本而毁弃之也,殊方语自在也,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故其字仍散见于群书,及许氏说文解字之中,可求索也,又译字之人,必华夷两通而后能之,读古文之人,必古今字尽识而后能之,此班固所谓晓古今语者,必冠世大师,如伏生欧阳生夏侯生孔安国,庶几当之,余子皆不能也,此今文古文家之大略也,若夫读之之义,不专指以此校彼而言,又非谓以博士本读壁中本而言,其如予王父段先生言,详见段氏古文尚书撰异,案段氏解读字甚精,龚氏通翻译,解读字尤确,据此可知今古文本同末异之故,学者不必震于古文之名而不敢议矣。

论伏生传经二十九篇非二十八篇当分顾命康王之诰为二不当数书与大誓

孔子弟子漆雕开传尚,其后授受源流,皆不可考,汉初传尚书者,始自伏生,伏生传经二十九篇,见史记儒林传汉书文志,儒林传亦云,伏生求得二十九篇,无所谓二十八篇者,乃孔颖达正义云,尚书遭秦而亡,汉初不知篇数,武帝时有太常蓼侯孔臧者,安国之从兄也,与安国书云,时人惟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谓为信然,不知其有百篇也,锡瑞案,此引论衡法四七宿之说,而遗其一曰斗之文,段玉裁谓孔臧书不可信,王引之谓二十八篇之说,见于伪孔丛子,及汉书刘歆传臣瓒注,盖晋人始有此说,据段王说,则今文二十八篇之说非是,孔臧书即伪孔丛子所载也,惟王充论衡正说篇云,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二十九篇始定,如其说则益一篇乃有二十九,伏生所传者,止二十八矣,所益一篇是大誓,尚书正义引二十九篇始定,如其说则益一篇乃有二十九,伏生所传者,止二十八矣,所益一篇是大誓,尚书正义引刘向别录曰,武帝末,民有得大誓书于壁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传以教人,文选注引七略同,且曰,今太誓篇是也,论衡言宣帝时,与别录七略言武帝末不合,王引之陈寿祺皆以论衡为传闻之误,则其言尚书篇数,亦不可信,而即论衡之说考之,亦自有不误者,正说篇云,传者或知尚书为秦所燔,而谓二十九篇,其遗脱不烧者也,审若此言,尚书二十九篇,火之余也,七十一篇为炭灰,二十九篇独遗耶,夫伏生年老,晁错从之学时,囗得二十余篇,伏生死矣,故二十九篇独见,七十一篇遗脱,据此则王仲任亦以为伏生传晁错,已有二十九篇,与马班说不异,其以为益一篇而二十九篇始定,盖当时传闻之辞,仲任非必坚持其说,而其说亦有所自来,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尧典一,皋陶谟二,禹贡三,甘誓四,汤誓五,般庚六,高宗肜日七,西伯戡耆八,微子九,牧誓十,鸿范十一,大诰十二。叶梦得云,伏生以大诰列金滕前。金十三,康诰十四,酒诰十五,梓材十六,召诰十七,洛诰十八,多士十九,毋佚二十,君二十一,多方二十二,立政二十三,顾命二十四,康王之诰二十五,鲜誓二十六,甫刑二十七,文侯之命二十八,秦誓二十九,释文,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马本从此以下为康王之诰,欧阳大小夏侯同为顾命,故或谓今文二十九篇,当合顾命康王之诰为一,而以大誓当一篇者,王引之经义述闻是也,或以书序当一篇者,陈寿祺左海经辨是也,案以书序当一篇,经义述闻已辨之矣,以大誓当一篇,大誓答问已辨之矣,当从大誓答问,分顾命康王之诰为二,不数大誓书序为是,惟龚氏论夏侯欧阳无增篇,无解于释文,所云欧阳夏侯既无增篇,又并二篇为一,则仍止二十八,而无二十九矣,史记周本纪云,作顾命作康诰。康诰即康王之诰。则史公所传伏生之书,明分二篇,其后欧阳夏侯乃合为一,疑因后得大誓,下示博士,使读说以教人,博士乃以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篇,而搀入大誓,此夏侯篇数所以仍二十九,欧阳又分大誓为三,所以篇数增至三十一也,论衡所云,益一篇而尚书二十九篇始定,乃据其后言之,云伏生传晁错,囗得二十九篇,乃据其先言之,如此解则二说皆可爱,而伏生所传篇数,与博士所传篇数,名同而实不同之故,亦可考而知矣,若书正义谓司马迁在武帝之世,见太誓出而得行,入于伏生所传内,故为史总之,并云伏生所出,不复曲别分析,云民间所得也,史公不应谬误至此,其说非是,汉所得大誓今残缺,考其文体,与二十九篇不类,白鱼赤鸟之瑞,颇近纬书,伏生大传虽载之,似亦说经之文,而非引经之义,故董子但称为书传,马融疑之是也,唐人信伪孔古文以此大誓为伪,遂致亡佚,近人以为不伪,复掇拾丛残而补之,似亦可以不必矣。

论古文增多十六篇见汉志增二十四篇为十六卷孔疏篇数分合增减皆有明文

伏生壁藏之书,汉立学,今传诵者也,孔氏壁藏之书,汉不立学,今已不传者也,书既不传,则真伪不必辨,而既考今文之篇数,不能不并考古文之篇数,史记儒林传曰,逸书得十余篇,汉书文志曰,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皆未列其篇名,书正义曰,案壁内所得孔为传者,凡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三十三篇与郑注同,二十五篇增多郑注也,其二十五篇者,大禹谟一,五子之歌二,允征三,仲虺之诰四,汤诰五,伊训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说命三篇十三,泰誓三篇十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命十九,蔡仲之命二十,周官二十一,君陈二十二,华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ぁ命二十五,但孔君所传,值巫蛊不行以终,前汉诸儒知孔本有五十八篇,不见孔传,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篇,以足郑注三十四篇,为五十八篇,其数虽与孔同,其篇有异,孔则于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内,无古文泰誓,除序尚二十八篇,分出舜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之诰为三十三增二十五篇为五十八篇,郑玄则于伏生二十九篇之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又泰誓三篇为三十四篇,更增益伪书二十四篇为五十八篇,所增益二十四篇者,则郑注书序,舜典一,汨作二,九共九篇十一,大禹谟十二,益稷十三,五子之歌十四,允征十五,汤诰十六,咸有一德十七,典宝十八,伊训十九,肆命二十,原命二十一,武成二十二,旅獒二十三,ぁ命二十四,以此二十四为十六卷,以九共九篇共卷除八篇,故为十六,故文志刘向别录云五十八篇。锡瑞案孔疏以伪孔古文为真,以郑注古文为伪,诚为颠倒之见,而所数篇目,必有所据,其引郑注书序益稷当作弃稷,ぁ命当作毕命,云增二十五篇,据伪孔序文,宝当作二十四,盖作伪孔书者,知伏生二十九篇,不数泰誓与序,遂误以为二十八篇,而不知当数康王之诰也,桓谭新论云,古文尚书旧有四十五卷,为五十八篇,汉书文志云,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二说不同,桓云四十五卷盖不数序,五十八篇兼数武成,班云四十六卷则并数序,五十七篇不数武成,武成正义引郑云,武成逸书,建武之际亡,故比桓谭时少一篇矣,篇数分合增减,皆有明文可据,俞正燮谓文志本注云,五十七篇者,与众本皆不应,七是误文,正义引刘向别录云,五十八篇,八亦误文,轻诋前人,殊嫌专辄,龚自珍不信大誓,极是,而必以为博士无增大誓之事,则二十九篇之数不能定,乃谓刘向龚称五十八,班固龚称五十七为误,即亦未尽得也。

论沿书伪中作伪屡出不已其故有二一则因秦燔亡失而篇名多伪一则因秦燔亡失而文字多伪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兽警

    兽警

    得七窍玲珑心者,为万妖之祖二十一世纪的警校毕业生雷浩,无意间得到了天地至宝七窍玲珑心按道理说,接下来他的人生应该是牛逼闪闪的了可是这厮干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混进了女寝室各种圆滚滚、颤巍巍、白晃晃…
  • 特种男秘

    特种男秘

    美女老总不要慌,这个男秘很纯良。能打架,会暖床,更有温暖小胸膛。飙车,赌博,深入敌穴,身怀预知能力,攻无不克!救过龙头老大,斗过纨绔子弟,拉过高官下马。叶开本是个普通司机,载的美女老总,竟然让他陷入危机,异能觉醒,从此开始了一段桃花不断,惊险无比的精彩生活……
  • 海神再临

    海神再临

    当旁人终其一生只能拥有一只海灵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一个由海灵组成的严密帝国。没错,别人称呼他海神!他是那个拥有整个海洋的男人。S级圣兽?只要你还喝水,那就给我乖乖的低下高昂的头颅。帝国舰队出航?交保护费!我们是最大的帝国。没错,专打劫最大的帝国。陆地上分裂的疆土被众多王国控制着,而海洋的主宰,只有他一人。他拥有自己的帝国,由海灵组成的海洋帝国,并且是不断进化中的帝国。本书传纪了他成为海神的漫长旅途。
  • 少年拳圣

    少年拳圣

    少年壮志的廖学兵是中海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偶然的机会他救下了被小混混骚扰的美女啤酒促销员徐贞妍,无意中得罪了赫赫有名的盛元武馆,从此人生掀开了新的篇章。隐藏在世俗社会后的武道世界丛林法则盛行,初生牛犊的廖学兵没有害怕,凭借着乐观的精神、不屈的灵魂,一路披荆斩棘,面对世家公子、黑道大鳄、武道巨擘、异国高手组成的强大对手,毅然向五年一度的武道大赛的王冠——少年拳圣发起了冲击。人生注定波澜壮阔的廖学兵,武道之路走得很艰难,却也很香艳,一路陪伴他的有邻家小妹、黑道女杰、豪门小姐、香艳女明星,他到底凭什么让环肥燕瘦的她们心甘情愿的陪伴,这是一个谜……
  • 凤隐—

    凤隐—

    八年前,一场宫变,让她流落民间。八年后,桃花间,白衣飘逸如仙,令世人为之倾倒。为报恩情,她踏入异国宫门,弃有情人不顾。一个他,温润如玉,为她背负天下;一个他,冷酷多情,为她背负深仇……只道是人生各有情,不能相强……
  • 截天下

    截天下

    一截柳条曾经造就了大陆上的一段无上神话,而神话没落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喋血的断情剑斩落谁家情丝,尘封的扣梅瓶又扣住怎样秘辛,一切只待少年如何在血与泪中解开千古的面纱。前生情,今生恨,截天下,往生轮。
  • 女人就是要有钱(全集)

    女人就是要有钱(全集)

    "为什么月薪8000,还是“月光光”?为什么工作了3年,还没有任何积蓄?为什么一到月底,就有还不完的信用卡?为什么你总有那么多穿过一次就压箱底的衣服?为什么总有冲动型购买的欲望??为什么她能升迁,你却总是停滞不前?卡奴,房奴,车奴,怎样才能收支平衡,财富自由……今天的女性,要生命,也要爱情,更要独立。女人一生的幸福必须靠自己来争取,只有经济独立了,你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本书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历经,教你如何改变现状,学会财务独立,让你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生活。"
  • 灵异故事:百夜

    灵异故事:百夜

    一场诡异的“百夜”游戏,四个经历奇特的女孩,一座充满灵异的宿舍楼,一百个鬼故事后,等待她们的将是什么?她朝桌子下面瞥了一眼,立刻倒抽了一口冷气,只觉得一阵寒冷渗透了骨髓,然后随后血脉流过她的全身:她们长长的裙子下面,居然没有脚!
  • 青春度过了流年

    青春度过了流年

    六年级,还未成熟的心智,意外地喜欢上了后桌的你。几年后,意外地相见,却又分离。奋力追逐,终于能看见对方,却造化弄人,两人都喜欢上了别人。。究竟是清纯的爱恋,还是明净的喜欢?长大后,离开了这座令她悲伤的城市,却又再次遇上他。。
  • 江湖抗倭风云

    江湖抗倭风云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横行,扰我东南沿海百姓安宁。一个浙江乡下的小小少年肩负起了国恨家仇的重担,把跌宕坎坷的一生投入了伟大的抗倭事业中!这是一代大侠的成长史,也是几百年前的抗日爱国史!真实的历史与风雨飘摇的江湖相结合,还有那些或完美、或凄美、或悲壮的爱恨情仇!邀您江湖相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人一剑,一支玉箫,一袭青衫,一个痴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