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0700000002

第2章

正立義也。上所列雖有五名。詮義是一。所言一義亦有多釋。且就五名中釋者。上三詮心體。下二詮心用。已是一心體用故義一也。又上四名詮理。第五名詮事。理外無事。全不變以隨緣。事外無理。雖隨緣而不變。理事不二故義一也。若據下四論釋一義者。即有三門。一約境。即物不遷論。是緣會俗諦境。不真空論。是性空真諦境。真俗不二。以顯本無實相法性第一義諦境。故曰一義。二約智。即般若無知論。權智涉有緣會智實智。觀空性空智。權實不二。則本無實相法性中道智。故曰一義。三約證。即涅槃無名論。應化之身不泯理事境智相故。緣會性空也。真實之體不存能所理智故。法性實相本無矣。存泯無礙。真應不二。故曰一義。以斯教義被機。則令三乘同歸一佛乘。五性同會一佛性。行則悲智相導。因則空有雙修。心則寂照同時。觀則理事齊照。故曰十方世界中唯有一乘法。故立一義之宗。以究如來出世大事。所以淨名宗於不二。法華本於一乘。楞嚴究常住一心。涅槃明羣生一性。故知一義之旨。足以統大乘終極之宗矣。然此亦由對五名。故號一義。名既混融。義亦無一。能一能五。非一非五。方盡玄微。故經亦云。一亦不為一。為破諸數故。此上總義通為四論宗本矣。

三推釋二。先推。

何則。

推也。既有五名。何成一義。

二釋成一義二。初指事釋緣會二。一指所詮事。

一切諸法。

俗諦事法也。謂該世間出世間。故云一切。各有色心依正。故云諸法。即緣會名下所詮事法也。然前列名約從本以起末。則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法本如是。今此釋成約推末以顯本。教理如斯。故下四論詮理。但依教道前前則淺。後後則深。不過今推釋之意。欲使行人自淺之深。即末契本。是故釋成特反前列中之次也。

二釋能詮名。

緣會而生。

釋緣會名詮事之意。染緣會則六凡依正興。淨緣會則四聖依正現。故十界依正必由染淨緣會而生。故欲詮俗諦事法。不過上緣會之名矣。

二顯理明一義四。一顯性空理分二。一推窮其性。又分三。一推前際空。

緣會而生。則未生無有。

上句牒前。下句正推。生者起也。謂觀諸法前際。緣未起時。無有法之性相。故曰未生無有。足知現有定屬緣生也。

二推後際空文二。初正推也。

緣離則滅。

滅謂滅盡。又觀諸法後際。緣若離散。性相皆滅。故將緣散之盡。以了緣會非真。

二縱推。

如其真有。有則無滅。

先縱後推。如其者若彼也。若彼緣會之事真實有者。則後際無滅。今既有滅。定了非真也。

三正推現空。

以此而推。故知雖今現有。有而性常自空。

以用也。用二際不有以推之。方了現今萬有自性依他故空。故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上句屬物不遷論。下句屬不真空論。言依他有二。一依真理之他。二依眾緣之他。如波依水。又復依風。今取後義。顯緣會故。諸法自性空也。

二結顯性空。

性常自空。故謂之性空。

結成也。即事顯性空理故。然此性空。愚法教謂之生空。始教謂之二空。猶未能即事而顯。今即緣會而性空理現。故異權小也。

二顯法性理。

法性如是。

此即就緣會性空顯真法性也。如是者指上緣會諸法。由性空故本性常寂。法性是如是矣。又如謂真常不改。是為離過絕非。法性有如是之義。意令達事本真。故云法性如是。然此觸事契理。約機有二。若由達事法性空方了法性。即是權機入實屬漸來也。若於事直見法性。唯終教機屬頓入也。起信云。以一切法悉皆真故。皆同如故。

三顯實相理。

故曰實相。

前則即事顯真性。此則即事顯真相。非唯緣會性空本即真性。亦了緣會無相本即實相。此乃即事見實相理也。下云。諸法實相謂之般若。法華云。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故今直於緣會性空立實相名。乃云故曰實相。然法性實相二名同出。以真性無相故。實相性寂故。

四顯本無理。

實相自無。非推之使無。故名本無。

此即事顯本無理也。實相本無說有前後。義亦同時。前但會事歸理以顯實相。今明實相之理。非由推事見無。本來自無。故曰本無也。前則有理可歸。事必會理。義當終教。今顯理本自寂。事理雙亡。是頓教義。既從淺之深。至此之深深。故此本無特躡實相而釋。又法性顯真性。實相顯真相。本無顯真體。本絕性相。此三顯理不無深淺。又上五名達緣會。則離徧計。推性空則了依他。顯法性實相本無。則證圓成。圭山云從緣有故依他無性。即圓成故。故一義也。上辨推釋之文。已見論主但會事顯理以釋一義。餘一之義皆可意求。竝如前說。釋總義竟。

二別開義門三。一約境雙破有無顯一義。二約智雙融權實顯一義。三約證雙泯理事顯一義。此三節皆總中開出。乃全總以成別。即為下四論之所宗。謂物不遷不真空二論。宗境一義。般若無知論宗智一義。涅槃無名論宗證一義。今初。文二。一假牒問。

言不有不無者。

牒彼所言也。或曰。若言緣會諸法性常自空以成一義。何以佛教皆說不有不無二義耶。故今牒之。此但躡前釋成中云。一切諸法緣會而生。乃至性常自空故謂之性空之文。假躡為問。以開真諦不有俗諦不無。為下前二論所宗之門。顯真俗不二中道理。為二論所詮。故今不有即上性空。不無即上緣會。下顯中道。即上一義。問者但據前名異。向下論主約上一義而立。故雖開別而不失總。此義既不離前。故曰假問。

二辨諦理。文二。初明二諦。文二。一出教意以釋問。

不如有見常見之有。邪見斷見之無耳。

不如二字兩句連用。即能破之詞。是上二不字也。見謂妄解即所破之執。上有無也。所執雖多不出於二。一常見滯有。二斷見滯無。且凡夫人。未達緣生本空。見有諸法計常住相。故佛教以真諦不有治之。故曰不如有見常見之有也。又小乘及外道。未能即事契真。多尚虗無寂默厭患身智。故佛教以俗諦不無治之。故曰不如邪見斷見之無耳。是知佛教真諦說不有。俗諦談不無。為破斷常二執。以佛正見不似斷常二執故。曰不如等。故今先為出其教意。但為直非二見耳。

二立縱奪以會前。

若以有為有。則以無為無。

此縱前也。為是也。前釋中若以緣會是有。亦以性空是無。成有無二見。乃違佛教也。

有既不有。則無無也。

此奪上縱意會釋前義也。既已也。前釋中已明緣會之有。即性空故不有。則知性空之無。即緣會故不無。則二名一義。方符佛教二諦不有不無之門。重言無者不無也。此約能示二諦有無相即。故不有不無是一義也。下文方會歸所示一實之義為一義。仁王云。於諦常自二。於解常自一。

二會一義二。初會二諦顯一義中二。一正顯遮照。

夫不存無以觀法者。可謂識法實相矣。

上約二諦以不有不無為門。猶未顯門中實示何義。今此會前真俗同歸。顯中道第一義諦。即前緣會性空不二。則法性實相理顯。夫諦境不過以四句論之。一真故不有。離增益謗。二俗故不無。離損減謗。三雙照故亦有亦無。離戲論謗。四雙遮故非有非無。離相違謗。一二兩句已如前文。今但會前明後二句。雙遮雙照同時之義。以顯中道耳。言不存者無所住著也。文中無字與下段有字。影略互取。由前不有不無故。不住著於有無。故云不存有無。即雙遮也。以觀法者雙照有無法也。可謂下釋成也。既用即遮之照故。當正遮之時。而能了別中道實相法也。

是謂雖觀有。而無所取相。

此文下亦合云者可謂契法實相矣。今影略也。是謂者承上之詞。雖觀有無雙照也。而無所取相雙遮也。但反上文。令遮照互具。中道實相顯於此矣。故知緣會性空義一。顯法性實相也。

二述成遮照。

然則法相為無相之相。

前則境觀合辨。今則各別述成。先約境述成。言法相者。通牒三諦境為是也。無相者雙遮真俗相也。之相者雙照真俗相也。此則於境乃遮照同時。成第一義諦。

聖人之心。為住無所住矣。

次約觀述成也。言聖人之心通標一心三觀。得此觀者即聖人矣。為亦是也。住者雙照也。無所住者雙遮也。無真俗可住故。此乃心觀照遮同時成中道觀。此中道境觀。即上強名之為實相法性也。是知諦非觀而不顯融通。觀非諦而不能迭耀。雖正辨融通之境。須約融通之心。次漚和般若由此而生。

二會三乘顯一乘三。初總標人法。

三法等觀性空。而得道也。

同类推荐
  • 赤雅

    赤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灵宝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景定严州续志

    景定严州续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时系念仪范

    三时系念仪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ENNY

    JEN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血狱狂少

    血狱狂少

    神秘少年降临都市,掀起新一轮的血色风暴;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驰骋学园,纵横都市。
  • 探索世界:破译地球密码

    探索世界:破译地球密码

    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雷电云雨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保护地球?怎样保护地球?地震、火山、海啸、泥石流……这些,你必须懂得!这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所处的星际空间,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内外部运动,详细解释了云雨风雪、海市蜃楼、温泉潮汐等自然现象的形成,以及地震、火山、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爆发的原因,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守护共同的家园。帮你打开一个未知的世界,带你了解地球的性格,破解地球之谜!
  • 以信仰之名

    以信仰之名

    本书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信仰之名》在契合原歌曲MV的基础上穿插了大哥、一哥、还有老幺的相遇,相识,组队以及2014年那场感动了无数人的颁奖礼。第一部分的彩蛋纯粹是为了弥补我个人对MV结局的遗憾,也开启了第二部分《以爱之名》的序幕。这也是《以爱之名》没有开启新坑的主要原因。七年前的分离,七年后的重聚,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有人蓄意的安排。七年前的相遇,七年后的分离,究竟是以爱之名的守护还是不负责任的逃避。虽然是同人文。但在本故事里他们都延续了MV里的身份。这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
  • 栀子花开:闪亮人生

    栀子花开:闪亮人生

    三个女孩,三个男孩,一路上经历了太多坎坷。他们面对命运的绝情,是放弃自己的幸福?还是与自己爱的人一起与命运做抗争?
  • 凤女璇玑

    凤女璇玑

    帝星异动,天降凤女。世人只知得璇玑者得天下,而不知孤星蔽日,近者伤,亲者离。且逢天下兼并战争纷起,群雄角逐,谁主沉浮?局中局,计中计,且看凤女璇玑主得沉浮,抢得良人,笑傲天下。
  • 海岸线

    海岸线

    年少时的爱恋,能不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流年似水,你还能不能确定自己的心意,是喜欢当年的那个人,还是,自己只是喜欢印象中的那个人?看清楚自己的感情后,你又会如何抉择......
  • 浮生劫:锦赋离思

    浮生劫:锦赋离思

    她曾是天界的九天玄女,只因一次下凡在蛟龙爪下救下了他。从此冰冻了千年的心被他捂热了。为了能和他在一起,她历尽劫难!被除仙位,去仙缘,下界为人。他为了她,放弃龙王身份,一朝入魔界!多年后,在人间寻到了她的踪迹,便不顾一切的前往人间。..........。再一次的被她救起,她已不记得他是谁了。。这一次,他和她还能再续前缘吗?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轩世龙凤

    轩世龙凤

    由于一把绝世宝刀龙花刀,而引起江湖上的一场腥风血雨,并没有因为难以寻匿而就此打住。东洋倭寇他们也打算夺得宝刀龙花刀,并且侵入。。。。。。。
  • 六道沉浮

    六道沉浮

    脚踏山河,掌碎虚空,又有何用?不过是借六道之力,实为六道附庸!修行之路,本应是逆轮回之行,一草一木皆为六道之劫!我,就要成为这六道最大的劫!终有一日,破六道,掌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