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6700000012

第12章

師傳

黃帝曰:余聞#1先師,有所心藏,弗著於方。余願聞而藏之,則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於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岐伯曰:遠乎哉問也。夫治民與自治,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順而已矣。順者,非獨陰陽脈論氣之逆順也,百姓人民,皆欲順其志也。

黃帝曰:順之奈何?岐伯曰: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黃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熱消瘴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饑,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嗚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饑,小腹痛脹。黃帝曰:胃欲寒饑#2,腸欲熱飲,兩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從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

黃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標,後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後治其標。黃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賡愴,暑無出汗。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

黃帝曰:本藏以身形支節胭肉,候五藏六府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臨朝即位之君而問焉,誰可捫循之而後答乎?岐伯曰:身形支節者,藏府之蓋也,非面部之閱也。黃帝曰:五藏之氣,閱於面者,余已知之矣,以支節知而閱之奈何?歧伯曰:五藏六,騷府者,肺為之蓋,巨肩陷咽,候見其外。黃帝曰:一善一岐伯曰:五藏六府,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囗骨有餘以候廈、謁計黃帝曰:善。岐伯曰: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小大。黃帝白:善。岐伯曰:脾者,主為衛,計,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凶。黃帝曰:善。岐伯曰:一腎者主為外,使擘嗎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黃帝曰:善。願聞六府之候。

岐伯曰:六府者,胃為之海,廣骸,大頸,張胸,五穀乃容。鼻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目下果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約,此所以候六府者也。上下三等,藏安且良矣。

【音釋】

便平聲。

決氣

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穌勺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辯為六,余不知其所以然。歧亂伯曰:兩神嘔、爭相搏神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俗戶、胄乏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州斗味,黑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泄,汗‘叩出漆漆,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穀入氣滿,潭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掖P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脈?岐伯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黃帝曰:六氣者,有餘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從消,經酸,耳數嗚;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脈脫者#3,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岐辭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穀與胃為大梅也。

【音釋】溱音臻。

腸胃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願聞六府傳穀者,腸胃之小大長短,受穀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請盡言之,穀所從出入淺探遠近長短之度: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二#4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二#5斗五升;小腸後附脊,左環迴周疊積,其注於迴腸者,外附於臍上,迥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三#6尺;迴腸當臍,左環迥周葉積而下,迴運環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廣腸傅脊,以受迴腸,左環葉脊上下,辟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迥曲環反,三十二曲也。

平人絕穀

黃帝曰:願聞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請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穀,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上焦泄氣,出其精微,慄悍滑疾,下焦下溉諸腸。

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迴腸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腸胃之長,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穀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腸胃所受水穀之數也。

平人則不然,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故腸胃之中,當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後,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穀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海論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府藏,外絡於支節,夫子乃合之於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於海。海有束西南北,命曰四海。

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穀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

黃帝曰:遠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願聞應之奈何?岐伯答曰:必先明知陰陽表裏榮輸所在,四海定矣。

黃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羶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悅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饑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嗚,經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黃帝曰:余已聞逆順,調之奈何?岐伯曰:審守其輸,而調其虛實,無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黃帝曰:善。

五亂

黃帝曰:經脈十二者,別為五行,分為四時,何失而亂?何得而治?岐伯日.一五行有序,四時有分,相順則治,相逆則亂。

黃帝曰:何謂相順?岐伯曰: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四時者,春秋冬夏,其氣各異,營衛相隨,陰陽已和,清濁不相干,如是則順之而治。

黃帝曰:何謂逆而亂?岐伯曰: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胸中,是謂大悅。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經,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

黃帝曰:五亂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來,有道以去,審知其道,是謂身寶。黃帝曰:善。願聞其道。岐伯日;.氣在於心者,取之手少陰、心主之輸;氣在於肺者,取之手太陰榮、足少陰輸;氣在於腸胃者,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氣在於頭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陽榮輸;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後取其陽明、少陽之榮輸。

黃帝曰:補寫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寫無形,謂之同精。是非有餘不足也,亂氣之相逆也。黃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論,請著之玉版,命日治亂也。

脹論

黃帝曰:脈之應於寸口,如何而脹?岐伯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黃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脹也?岐伯曰:陰為藏,陽為府。黃帝曰:夫氣之令人脹也,在於血脈之中耶?藏府之內乎?岐伯曰:三一云二字者皆存焉,然非脹之舍也。黃帝曰:願聞脹之舍。岐伯曰:夫脹者,皆在於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日脹。

黃帝曰:。藏府之在胸脅腹裏之內也,若匣匱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異名而同處,一域之中,其氣各異,願聞其故。黃帝曰:床解其意,再問#7。岐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羶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閒里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并脈,循分為膚脹。三里而寫,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寫。

黃帝曰:願聞脹形。岐伯曰:夫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脾脹者,善喊,四支煩悅,體重不能腠衣,跡不安。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髒痛。六府脹:胃脹者,腹滿,胃院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大腸脹者,腸嗚而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飧泄不化。小腸脹者,小腹縝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癮。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凡此諸脹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順,針數不失。寫虛補實,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敗,謂之夭命。補虛寫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

黃帝曰:脹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衛氣之在身也,常然并脈循分肉,行有逆順,陰陽相隨,乃得天和,五藏更始,四時循序,五穀乃化。然後厥氣在下,營衛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為脹也。黃帝曰:善。何以解惑?岐伯曰:合之於真,三合而得。帝曰:善。

黃帝問於岐伯曰:脹論言:無問虛實,工在疾寫,近者一下,遠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過焉在?岐伯對曰:此言陷於肉肓而中氣穴者也。不中氣穴,則氣內閉;針不陷肓,則氣不行,上越中肉,則衛氣相亂,陰陽相逐。其於脹也,當寫不寫,氣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氣下乃止,不下復始,可以萬全,烏有殆者乎?其於脹也,必審其膾,當寫則寫,當補則補,如鼓應檸,惡有不下者乎?

#1聞:原作『問』,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2饑:《甲乙經》卷六第二作『飲』。

#3脈脫者:此三字原脫,據《甲乙經》卷一第十二補。

#4二:趙府居敬堂本作『一』。

#5二:趙府居敬堂本作『三』。

#6三:趙府居敬堂本作『二』。

#7黃帝曰:未解其意,再問:《甲乙經》卷八第三、《太素》卷二十九《腹論》并無此九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幸福与幻影

    幸福与幻影

    世界因为什么而存在?人们因为什么而活着?自己因为什么而呼吸着?我不知道,正因如此,才会第当抬起头看起天起时,就会难过。这天他遇到了她。幸福只是我勾勒出的影子,怎么也触碰不到【孤人意微小说集】第一发《幸福与幻影》换笔名写书了,笔名:作命面具
  • 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

    定情当天,一场精心设计的郊游,改变了她与初恋的命运:他在她的记忆里下落不明,她却成谣言漩涡里的靶心!此去经年,直到遇见周乔方非,她才明白所有的磨难,皆为涅槃的璀璨;而他却换了身份,与她各种周旋!新欢旧爱的明争暗逐以及名利人性纠缠无解的家族之怨,让情困两人间的她难以取舍。爱,恨,痴,嗔,尘世中的人总会经历。谁人走,谁人留。幸好,冥冥之中,机缘自有天定。
  • 澈悟的思与诗:李叔同的文艺创作及文艺思想研究

    澈悟的思与诗:李叔同的文艺创作及文艺思想研究

    “思”既是精神世界心路历程的艰难求索,亦是心性外化关照之灵动;“诗”是对艺术、社会、人生的感性体验,也是个体内心深处所思的言说。本书集笔者多年研究所得,以李叔同出家之前创作的诗、文、歌曲等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细读分析过程中,注意阐释艺术形式诸多方面的客观品质,尽力呈现其作品本体所特有的“思性”与“诗性”的特殊意义和透明内涵。
  • 杀戮对抗

    杀戮对抗

    在一个“活死人”、变异病毒与怪物横行的世界,你,能撑多久?===================================本文慢热,作者夜猫族,半夜更新党。如果觉得合胃口,请给点支持,推荐+收藏。╮( ̄◇ ̄)╭
  • 仕途(一)

    仕途(一)

    桃林政府研究室即将撤销,综合处长乔不群有望做上政府办综合处长,却因开了句不该开的玩笑,被分流到纪检监察室做了副主任。这是政府办三类科室,远离领导和权力中心,无钱可花,无事可做。乔不群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善于无钱来钱,无事来事,从而走出仕途低谷,重新进入领导视线,做上纪检室主任没多久,又迎来升任纪检组长、成为政府办党组班子成员的难得机遇。考验乔不群政商的关键时刻到来了,他左冲右突,上下其手,却还是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阻力。
  • 本源大世界

    本源大世界

    洪荒,乾坤,阴阳,修罗,地狱,光明,黑暗,轮回,心力,九大本源,撑起这片无穷奇妙的世界。一个个本源掌控者,为了自身永恒,竟邪恶地封死了后辈前进的道路。一个从华州小门派走出来的少年,凭着不屈的意志,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最高的山巅!
  • 凤凰养成记:将军大人奈我何

    凤凰养成记:将军大人奈我何

    神庙会上,误入将军怀抱,引得众人耻笑,仓皇逃窜。一年后,进宫参加选拔,竟又碰上将军大人,“哦!god,这一定是不详的预兆。”果然,落选。凭自己的实力,整装待发。再一年后,终于成为宫女,但是..她的职责竟然是打扫将军府!一定是那个白痴将军搞的鬼。姐这么英勇,怎么能沦落到这个下场?!就让你们看看我池早早如何爬上枝头当凤凰!冷面君主,白痴将军,狗血杀手,但凡姐见过的哪个不拜倒在姐的石榴裙下?!看姐怎么成功逆袭,快速上位,一举夺得你们的饭碗。申明一点:姐可是爱憎分明!一番折腾,使得皇宫大乱,“改新换面”,引得宫中人不满抗议:“快来干掉池早早!!”
  • 麦田与稻草人

    麦田与稻草人

    唐轻与麦芽的青春故事,两个人各自成才,却相爱在一起
  • 地奇

    地奇

    猎地之奇妙,赏自然之壮丽!四大国度为争夺大地之心岩溶心核展开了一场气势恢宏的自然之战!
  • 丑颜毒妃:弃嫁修罗王

    丑颜毒妃:弃嫁修罗王

    她是异世的一缕孤魂,重生于这个相府弃子的身上,她无心权势,一心留恋江湖。可是上天却偏偏要给她开一个玩笑。他好不容易将她钳制住,一脸溺爱的说:“娘子,别逃了!你可是伪装成小白兔的大灰狼,现在要发挥你小白兔的本性!”“呸,在你这只真正的狼面前,我伪装?还不被你吃!”“嘿嘿,娘子,你不知道咱们这叫两禽相悦么?”“……”谁跟你两禽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