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6100000007

第7章

古经解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应象论)阳生阴长,春夏之令也,阳杀阴藏,秋冬之令也,阴阳互为消长。春主阳,阳盛则阴生,故至夏至则六阳极而一阴生矣,至秋则阳气渐退,此即所谓阳杀也。杀者,衰也,谓阳渐衰也。至冬则阳气皆退藏于阴,虽藏于阴,而一阳即来复于冬至之日。故人之肾中,亦一阳潜长,而四大五脏,尚非阳王之时也。此当以扶阳为要,不得以阴寒凉剂而害其阳之根也。冬至为一阳生,至春初则三阳渐进,故用药亦当开导生路,以遂其生长之机,亦以扶阳为要。至夏则阳盛于外矣,又当接其真阳,而不使脱其根蒂。故五苓之用桂者,得此意也。至秋则阳渐归阴,亦当开导其归路,而勿使隔绝于外。如香苏饮、正气散之类,得此意也。至冬仍归于潜所,而外皆阴气,斯时当顾内以统外,勿使失其根蒂,则有生有长,有杀有藏,而阴阳无隔绝偏害之虞矣。倘不知生,则不知扶其初;不知长,则不能补其缺;不知杀,则无以引其归;不知藏,则无以安其根。此盖无非以阳为本,而四时皆当相顾也。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同上)寒者,阴也,寒则坚凝,故阴为地,地至浊者也;热者,阳也,热则流通,故阳为天,天至清者也。是言阴浊而阳清,天清而地浊也。(张东扶曰:清字不得作好字眼解。盖清浊既生于寒热,在人则皆能为病也。)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同上)精者,阴也;气者,阳也。精化为气,阳根于阴也。味者,阴也,阴盛则阳衰,耽味太过,则气反滞而不行,故味足以伤气。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同上)土本生金,金为肺,土为脾。凡干燥之土不能生物,泥泞之土亦不能生物。故脾土湿则不能生肺金,湿即是水气,水气既入,当秋日肺正旺时,尚未能为害,至冬金衰而水旺,则湿得趁其时令为害而咳生矣。盖肺金最清,不能容邪,伤湿则金寒而咳也。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同上)遇春夏之令,阳气升而欲舒,被发缓形者使阳升而气舒也。故凡春夏之病,不得过用寒凉收涩之剂。春日伤风寒,宜用广皮、苏叶舒发中焦,而石膏不得用于春者,皆此意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四气调神论)阳为天,阴为地。清阳之气,天之气也,其在人身,清阳之气,则流行于五脏六腑之空窍而无所滞凝。其所以流行于诸窍而无所滞凝者,盖因五脏,各藏其清元真一之气,而无侵凌僭越之患也。若五脏之气不固,则颠倒横溢,少火而为壮火,清阳而为浊阴。凡流行出入诸窍者,俱属阴邪,如肺气本应下输诸脏,今则上逆而为害;脾气本应上输于肺,今则下陷而为邪;肝能疏土,今则反郁而伤脾;水能生木,今反泛滥而浮木。一身上下流行诸空窍,无非浊阴凝结,而清阳之气不行矣。如天本阳,而能藏其真元清一之气,故苍苍在上,惟开窍于日月,而光明普照也。若一天尽如日月之明,则日月之光,悉皆隐没,宇宙之间,不复有流行之清气,清气不行,则邪浊之气得充塞于空虚之际而为害。人身之有病,何以异是?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同上)苍天之气清净,故能阳升阴降,天地和谐,天健运而地顺行,此时天气下而地气腾,天地交而成泰矣,何灾患之有?若天不健,则地不顺,天地间隔,阴阳不和,阳不和于阴,则阳独亢,阴不和于阳,则阴独凝,非复苍天清净流行之气,而光明之境变为晦冥之境矣。故人身真火不行,则阳气闭塞,而一身上下,无非阴火横行,所谓地气冒明也。地气者,阴气也;冒明者,阴气昏冒光明之阳分也。

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生气通天论)夏令行,则阳气尽浮于外而内虚矣。肾者,阳所藏之地也,阳气既浮于外,则内虚而肾气亦虚,斯时更伤劳欲,则外实内虚,上实下虚,不厥何待?煎者,上与外;厥者,内与下也。

煎于上与外,便厥于内与下。治法当以纳气归肾为要。(辟,病也。辟积,谓病之积也。煎者,心体烦热,有若煎熬。厥者,气逆而厥也。)经脉横解,肠 为痔(同上)经脉主气,络脉主血。肺主气,大肠肺之表也。经脉横解,则气行不速;气行不速,则肺不主令。饮食之在胃者,至大肠而不能奉肺降下之令,则大肠之气滞矣。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结,血结气滞于大肠,乃痔之所由生也。

二阳之病发心脾(阴阳别论)二阳,阳明胃也。胃者,脾之夫也。胃病,则脾岂能独安?脾气行则心有所奉而血生。

故心生血,脾统血,心、脾二经皆生血之原也。血者,阴也,阴生于阳,胃阳既病而无生发之气,则阴血所生之原病矣,焉能不及于心脾哉?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同上)真脉之脏脉,即本脏之真脉,无胃气者也。死日有除成数算者,有除生数算者,有除生成之数算者。盖阴遇阴,阳遇阳,而逢受克则死也。如肝悬绝,肝之成数八,肺之成数九,八九十七,除十七而加一,至十八日则死矣。盖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阴也。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虽阳而为成数则阴矣,故俱以成数算。心悬绝,地二生火,生数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六与二,八也,除八而加一,故九日死也。肺悬绝,金之生数四,火之成数七,四与七,十一也,除十一而加一,十二日死矣。肾悬绝,水之生数一,土之生数五,一与五、六也,除六而加一,七日死。惟有脾悬绝四日死,人不易晓,盖土旺于四季而位于中,故脾悬绝,只逢克便死。天三生木,木数三,除三而加一,故四日死也。

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脉要精微反四时者,脉气反四时也,如下文春夏之脉瘦,秋冬之脉浮也。有余,精气并也,并于上则下虚,并于下则上虚,故有余为精。不足,正不足也,故不足为消。应太过,并于上,上太过,并于下,下太过,有太过即有不足,故曰应太过,不足为精。正气消,则邪气旺,邪之旺由正之消也,故曰应不足,有余为消。

太阳所谓肿腰 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 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脉解篇)太阳,三阳也。一阳从冬至而升,至正月寅则三阳生矣。三阳肿腰 痛者,太阳不得遂其生发之性,至正月寅,阳未尽发而郁于下,故痛也。所以曰阴气盛,阳气未得自次者,未得其位次也。病虚为跛,盖如阳气,遇冻初解,虽动而未升,亦郁于下也。跛者,太阳膀胱之脉,起于足小趾至阴之地,阳抑于至阴,故为偏跛。跛,足不能行也。(按:本详解六经诸病,此特太阳一经中之二耳,盖略举一隅以为例也。)人肝目应之,九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以之候发,母泽五音一以候宫、商、角、征、羽,六律有余不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应之以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不足,三分寒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四反,一四方各作解。(针解篇王冰曰:此一百二十四字蠹简烂文,义理残缺,莫可寻究。)人肝开窍于目,凡九九八十一窍,六六三百六十五节,凡所以动而运者,皆肝之气,木之性也。故一以观动静,在人为天一之所生,在天为水之所生,升而为火。盖肝主动,火亦主动也,所以候五色。七星为十二月转运之星,亦主动,故在天为火,而其动处应于七星也,以候发者,发在头而居火之分,故在上者为应也。母泽缺三句(三句字疑,)水为木母,水旺则木盛而发泽,五色在天,五声在人,宫、商、角、征、羽,变而为六律,其中有余不足,则于音别之,故曰有余不足,应之也。五色在天,人多见于面;五声在地,人多见于胸喉,故下言地二也,地二以候高下有余。九野在人,五脏六腑也,一节俞应之。俞,背也,俞为脏腑之门户,此又有地通乎天。盖腹为阴,为地;背为阳,为天也,故曰应之以候关节。(“关”字是慎斋所改,原文是“闭”字。)此二也。三则在人多变动,一分以候齿,泄多则血少,十分角之变,盖角属木,木为肝,肝主动,动则变,故曰十分角变。可见凡病从肝而发者十之九也。五分以候缓急者,肝为将军之官,易急而难缓,急则病发骤而猛,缓则虽发而易制也。六分不足三分,因寒在关节也。第九分四时者,在天为四时,在人为寒、温、燥、湿。人之寒、温、燥、湿,即天之四时也。一应之以候相反,如天之冬而暑,暑而寒,反则病,顺则安,然四方高下,九野远近不同,又当因地而推天时人事之不同,不可一例解也。

故用药解病,一宜参之天时,又宜察之地宜,则无不解矣。(王胥山曰:针解篇中所云“人肝目应之,九”下一百余字,经文蠹缺,难以尽通,故古人于此节皆无注释,盖遵缺疑之义也。慎斋则以古圣微言,有同至宝,不可竟等于史传之缺文,置而不论。故因其可通者而发明之,以见珍惜之至意。夫前贤于残编蠹简,犹视同金书玉格,一字不肯舍弃如此。今之习业者,于《灵》、《素》古经,竟有终身未曾省视,而犹自矜其艺术之精良。吁!其所谓精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金匮真言论)冬时阳藏于内,内者,阴也,能藏于阴,则无病矣。倘至冬而阳不藏,则阴为阳气所抑,能无病乎?故曰冬病在阴。夏时阳发于外,外者,阳也,倘至夏而阳不能发,则阳为阴气所抑,能无病乎?故曰夏病在阳。春时阳虽欲发而气尚微,倘因七情、劳役、外感所侵,则阳亦抑于阴分而阴病矣,故曰春病在阴。秋时阳气当渐降,苟至时而不能降,是阳气弱也,弱则病由此而生矣,故曰秋病在阳。

脏不藏精肺不藏者肾必伤,肾不藏者肝不发,肝不藏者心不荣,心不藏者脾必害,脾不藏者肺必灾。总之,母不藏者则子不发,子不发则病仍及于母。故心及肝,肝及肾,肾及肺,肺及脾,脾及心,子母相关,病之标本于斯而定,然亦言其大义如此。若其间或感、或不感,或感之轻重浅深,则又因其人之素禀,此乃因时气而识其将来之病症也。至于当时则又不然,如火不藏则肺病,金不藏则肝病,木不藏则脾病,土不藏则肾病,水不藏则心病,此因当时之过旺而及于妻者也。夫妇俱病,则其中补泻之义可推,如辰戌年,初之气为相火,是火不藏也,当时之肺病,将来之脾病可知。即此一端,可以例其余矣。

古方解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二方皆阴阳并用之方也,然其间有轻重之别,在乎分量之多寡以别之。如损处重在阳,则血药多用,气药次之;重在阴,则气药多用,血药次之。血为阴,气为阳,盈虚消息之理,后至者成功也。伊芳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以补气,加木香不使上焦气滞也;用四物以补血,加沉香不使下焦气滞也。盖上古气血俱浓,故用二香,补而兼之以行。若叔季之人,气血俱虚,故东垣以黄 代木香,兼益上焦之气,以肉桂代沉香,温暖阴血,血得温而生,气得温而长。经云:虚者十补勿一泄。此类是矣。

归脾汤

归脾,味味皆滞,故用木香以疏肝,肝疏得归身、枣仁,肝血润矣。肝血能润,则脾血能藏,脾既能藏,而后能为胃行其津液,使周身皆利也。盖参、 、术、草之补脾,当归之补肝,茯神、枣仁、远志之补心,各守一经,性皆滞碍,得木香之疏通,破上焦之滞,醒动脾气,而后脾能淫气于心,心始生血,散精于肝,肝始藏血,心肝既足,而后脾得以统血,血足则火不郁,三焦通达而无捍格之患矣。今之用归脾而去木香者,能不为之慨叹哉!

补中益气汤

补中者,补中气也。参、 、术、草所以补脾,五行相制则生化,广皮以疏肝气,归身以养肝血,清气升则阴阳皆长,故用柴胡、升麻以升提清气,清气既升则阳生,阳生而阴自长矣

四君子汤

四君子阳中之阴,肺、脾二经药也。人参补气治里虚;白术行中焦之湿;茯苓泻膀胱隐伏之火,止泻补脾;甘草健脾和中,退虚火,解诸毒,得黄 则补肺,得当归则补血,得山药则补脾阴,得炮姜则温中,得丁香则温胃,得陈曲则去胃中陈腐之气,得木香、砂仁则醒脾气,加地黄之沉寒则治丹田火起,加白芍则补脾阴,泻土中之木,治木乘土位。

四物汤

四物汤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盖血之有余者,溢而不归经,则用川芎上行巅顶,下至九泉以行血,当归引血归经,二味走而不守;用白芍之酸以敛之,地黄直达丹田,二味守而不走,使血安于其位也。若血不足而但用四物,则孤阴不长,难以奏功,故必以四君为主,令阳生阴长可也。

温肺汤

温肺汤,所以令金浮而水升也。细辛、五味、肉桂皆所以温肾,肾水温暖则气上行,所谓云从地起也。气即水中之金,是金浮也。上行之气,熏蒸于肺而为津液,津液属水,是水升也,所谓水从天降也。又温肺汤有木沉而火降之妙,温肺则金旺,金旺则能平木,木有所畏,收敛下行,是谓木沉。木者,火之母也,木浮则火亦在上,木沉则火自降,火降在下,而肾

保元汤

黄 ,有汗,用蜜炙,胃虚,米泔水浸炒,表恶寒,酒拌炒,嘈杂,人乳拌制。表虚多,葛根,久病热不退去表药,只用保元。血虚加当归,脾虚加白术,渴加麦冬、五味,虚烦不眠加枣仁,小水不利加牛膝、白茯苓,心神不安加茯神、远志、枣仁,退火重用参、 ,虚而火动少加黄柏,小便不通或赤加香附,腰痛加杜仲,恶寒加肉桂,恶心加炮姜,自汗虚寒加附子,腹胀恐成中满加附子、炮姜、肉桂、吴茱萸、青皮、枳壳之类,脉虚浮有湿加羌活、防风、茯苓。人无气不生,而气又多患其不足。凡去病之药,病去即止,不可多服,多服能泄真气。保元汤能补血中之气,故曰保元,言以此保血中之元气也。人禀天地之气以生,负阴抱阳,阳不可令陷于阴分,当使胃有春夏发生之气,不可使有秋冬肃杀之气。故宜大升、大降,使清阳发腠理,浊阴归五脏,如天之包乎地外,而周行不息。假如天之元气不足,而常陷于浊阴,则地亦无生生之意矣。故天气升则地气长,而后 和合,霖雨时降,滋生万物,万物各得其所也。人生全赖此一腔之气,而气又以血为根据,胃乃生血之原,若元气不足,陷于阴分,则血不生长,化而为火,变异无常,渐趋死路,而曾莫知其故,亦可悯矣。

夫人身上体属阳,下体属阴,上阳不生,则阴气绝矣。上古圣人,与天地合德,深悟生生不息之机,故其用药大升、大降,以法天之阳气上升,地之阴气不绝,阴阳二气升降互施,则气血散布于四肢,何病之有?倘阳不升,则血凝滞,诸病生焉。医者,当体圣人生发之心,不可使气血有偏。圣人妙法亦不过能体升、降、浮、沉之法耳!

古今名方录要

保元汤人参 黄 甘草(炙)四君子汤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异功散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陈皮六君子汤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陈皮 半夏益黄散人参 黄 白芍 甘草(生) 陈皮 川连参苓白术散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山药 薏苡仁 扁豆 莲肉 桔梗 砂仁 共为末。

理中汤丸人参 白术 甘草(炙) 炮姜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 白术 甘草(炙) 归身 广皮 柴胡 升麻 生姜 大枣归脾汤人参 黄 白术 甘草 归身 茯神 枣仁 远志 木香 龙眼参附汤人参 附子参术汤人参 黄 苍术 炙甘草 归身 陈皮 青皮 神曲 柴胡 升麻 黄柏养胃汤人参 苍术 甘草(生) 半夏 橘红 藿香 白茯苓 草果 浓朴 乌梅 生姜温肺汤细辛 五味子 肉桂 炮姜 甘草(炙) 白茯苓 白芍 半夏四逆汤川附子 炮姜 甘草(炙)四苓散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加肉桂名五苓散。

平胃散苍术 陈皮 甘草 浓朴胃苓汤苍术 陈皮 甘草 浓朴 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二陈汤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姜汁温胆汤半夏 枳实 陈皮 甘草 竹茹 生姜半夏茯苓汤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竹茹汤半夏 甘草 干葛 竹茹 生姜 大枣正气汤白术 白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藿香 白芷 紫苏 桔梗 浓朴 大腹皮 生姜枳术丸白术(一两) 枳实(一两) 蒸饭捣为丸。

和中散炮姜(四两) 肉桂(二两) 吴茱萸(二两) 共为末。

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 细辛 炮姜 半夏 甘草 白芍 五味子四圣丸散白术(四两) 陈皮(五钱) 川连(五钱) 以神曲糊丸。

四仙汤熟地黄 白芍 归身 甘草 大枣 归汤黄 归身生脉散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芎归汤川芎 归身 白芍 百合 荆芥四物汤川芎 归身 白芍 生地黄六味丸、汤生地黄 丹皮 山茱萸 白茯苓 泽泻 山药六味加五味子,名都气丸;六味加肉桂,名七味汤、丸;六味加肉桂、附子,名八味汤,丸;六味加人参、附子,名肾气汤、丸;六味加五味子、麦门冬,名凉八味汤、丸;六味加肉桂、附子、磁石、五味子,名十味汤、丸。

黄 建中汤黄 白芍 甘草 川桂枝 生姜 大枣 饴糖 去黄 名小建中汤。

芎归芍药汤川芎 归身 白芍 白茯苓 白术 泽泻六黄汤生地黄 熟地黄 黄 黄柏 黄芩 黄连 归身当归地黄汤归身 生地黄 川芎 白芍 本 防风 白芷 细辛导赤散生地黄 木通 甘草 赤茯苓 竹叶大补阴丸熟地黄 黄柏 知母 白芍 龟板 陈皮 牛膝 锁阳 当归 虎骨 煮羊肉为丸。冬安神丸辰砂(五钱) 川黄连(六钱) 甘草(五分) 生地黄(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捣饭安胎饮川芎 归身 白芍 熟地黄 甘草 白茯苓 黄 白术 半夏 地榆 阿胶 生姜黄芩芍药汤白芍 黄芩 甘草 生姜 大枣八珍汤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川芎 归身 芍药 生地黄 加黄 、肉桂,名十全大补虎潜丸虎骨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归身 川乌头 生地黄 白芍 黄 杞子 人参 杜仲 牛膝 炼蜜为丸。

清心莲子饮黄芩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 石莲子 白茯苓 黄 柴胡 人参漏芦散漏芦 归身 牛膝 桂心 地龙 防风 羌活 白芷 甜瓜子 没药 虎骨 龟板小续命汤人参 麻黄 黄芩 白芍 防己 川芎 杏仁 甘草 肉桂 附子 防风戊己丸川连 吴茱萸 白芍 神曲糊为丸。

四神丸肉果(二两) 补骨脂(四两)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一两) 姜汁煮枣肉,拌捣为丸。

烧针丸朱砂(一两) 枯矾(五钱) 共为末,枣肉和丸,如圆眼大。临用用针插定,入灯火烧存香连丸木香 川连 饭捣为丸。

桂枝汤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升阳散火汤防风 甘草 升麻 葛根 独活 白芍 姜活 人参 柴胡麻黄汤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独活寄生汤独活 桑寄生 川芎 细辛 防风 续断 杜仲 牛膝 秦艽 白茯苓 白芍 桂心消毒饮荆芥 甘草 防风 牛蒡子升麻葛根汤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生姜火郁汤升麻 葛根 柴胡 防风 芍药 甘草 葱白逍遥散柴胡 白芍 归身 广皮 甘草 黑山栀 丹皮 白术 白茯苓 姜汁茯苓补心汤前胡(三分) 紫苏(二分) 桔梗(二分) 葛根(二分) 白茯苓(二钱) 半夏(六分) 广皮(五分) 甘草(三分) 川芎(三分) 白芍(二钱) 归身(六分) 生地黄(六分) 人参(四分) 枳壳(四分) 生姜(二分) 大枣(二枚)人参败毒散赤茯苓 甘草 前胡 桔梗 枳壳 人参 柴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薄荷 生姜 大三黄丸黄连 黄芩 黄柏白虎汤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

益元散滑石 甘草 辰砂 共为末。

小承气汤大黄 浓朴 枳实大承气汤大黄 芒硝 浓朴 枳实调胃承气汤大黄 芒硝 甘草桃仁承气汤大黄 芒硝 甘草 桃仁大陷胸汤大黄 芒硝 甘遂大柴胡汤柴胡 半夏 白茯苓 大黄 枳实 黄芩 甘草 生姜 大枣凉膈散大黄 朴硝 甘草 连翘 山栀(生) 黄芩 薄荷 竹叶五积散白芷 桔梗 归身 陈皮 川芎 甘草 白茯苓 枳壳 半夏 麻黄 肉桂 浓朴 朴

附:新方数则

和中丸广皮(四两) 白术(三两) 肉桂(三钱) 薏苡仁(二两) 川椒(三钱) 泽泻(一两) 白茯苓(二两) 砂仁(二两) 车前子(一两) 炮姜(五钱) 水法为丸。

沉香丸白术(二两) 归身(二两) 白蒺藜(八两) 白茯苓(二两) 砂仁(二两) 香附(四两)白芍(三两) 广皮(一两) 甘草(二两) 乌药(四两) 水泛为丸。

镇心丸人参(二钱) 黑豆(五钱) 青黛(一钱) 茯神(二钱) 甘草(二钱) 山药(二钱) 僵蚕(四钱) 辰砂(一两) 冰片(一分) 蜜炼为丸,辰砂为衣。

起脾丸人参(一两) 黄 (一两) 山药(二两) 甘草(二钱) 益智(二钱) 蜜炼为丸。

平惊丸炮姜(二钱) 肉桂(三钱) 白芍(一两) 茯神(一两) 远志(三钱) 甘草(四钱) 铁衣(一两) 蜜炼为丸。

补肝丸海螵蛸(四钱) 杞子(四两) 归身(一两) 杜仲(四两) 香附(二两,醋炒) 水法为丸真阴丹用初经红铅,先以水浸三宿,以土丸之。入火炮之,久则色白,用文武火炼三日夜,复以水浸之,夜露三宿,再以火炼则紫色现,日中晒之,又火炼三昼夜,则黄色如珠。凡炼此丹,白则秽尽,黄则毒尽,所谓九还成丹,乃天地之真元,阴中之至阳也。凡阴阳脱者,服

同类推荐
  • 戒杀四十八问

    戒杀四十八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艺堂

    艺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鸯掘摩经

    佛说鸯掘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焦氏喉科枕秘

    焦氏喉科枕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时光正好

    时光正好

    暖阳悠悠,清风席席,在这样凛冽的年纪遇到你,刚刚好……资深宅女北念,却被霸道总裁鹿白掳去芳心,追爱之路,她该如何前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配是怎样翻身的

    女配是怎样翻身的

    世界上有一类人名叫女配的人,她们家世高贵,姿容绝世,计谋无双,天赋更是奇绝,可她们总是无可救药的爱着一个名为男主的人。而她们爱着的那个人最终都会爱上另一个女子,那个女子不漂亮,没家势,甚至连天赋都差的可以!可是那个女子却很独特很坚强从不肯逆来顺受,而女配们却一定是骄横无礼,无知霸道。穆清河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女配中的一员,而最关键的是她并不仅仅是一名女配,她还是这部小说中的反派大Boss!穆清河觉得无限心伤。她,不要男主,不要女主的机缘,只求能让她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不,是做个安静的美少女。
  • 万象道

    万象道

    一次突然的意外,让他穿越到了一个崭新的大陆;一本古朴的心经,揭露了一场洪荒时期的惊天阴谋;一场瞒过万千神魔的大骗局,造就了一条可歌可泣的踏天之路。戟动穹窿,血海荡长歌,夺舍天地造化,诛神灭仙屠万魔。剑指天下,青丝舍凡尘,不负君卿韶华,青灯古佛了余生。
  •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旗帜

    旗帜

    少年案犯,单闯天涯。岁月流转,衣锦还乡!
  • 彪妻难追

    彪妻难追

    ??????????????“你这话是什么意识,你在怀疑我办事的能力么?”看见夜衿夜魔心里就充满了怨恨,这个自己亲手培养的人竟然如此看不起自己,嗜血的眼睛顿时怒了。??????????????夜衿不得不说他办事一向都很细致,不会给猎物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以最快的速度干掉猎物,用最简短的时间清洗现场。她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他可以杀掉她,那她也同样可以摧毁他。??????????????“那就拭目以待了。”说完夜魔飞剑般轮回到夜衿的背后,双手死死的掐着夜衿的脖子,很邪魅的一笑,靠在夜衿的耳边嘀咕了一句。????
  • 导购员金口才全书

    导购员金口才全书

    《导购员金口才全书》把卖场上最直接、最便利、使用率最高的口才技巧和处事方略介绍给你,并努力使你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能言善道、精明处事的本领。书中多的是锦嚢妙语,多的是奇谋妙计,它们从销售终端的实际出发,用实际有效的例证来告诉你一线导购员说话的方法和各种技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方便实用。必要时可以现用现查, 称得上是导购员的精明助手、得力的秘书和高级参谋。
  • 火影之绯色的幻影

    火影之绯色的幻影

    终于等来的S级任务,却遭遇意料之外的变故。同样身为瞳术一族的遗孤,红莲和佐助之间究竟有何隐藏的关系?巨大的八足蜘蛛从天而降,带来的是隐藏在历史最深处的秘密。被夺走的写轮眼,与被夺走的红莲眼,绝境面前,少年们该如何应对?一切的阴谋背后,都有大蛇丸的影子……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大道将倾

    大道将倾

    两千年前,董仲舒奉道宫之命入世,改弦易辙,篡毁儒经。自此儒学僵化,神通不显。道家得享两千年香火盛世。两千年后,有子生反骨,杀伐果断,愿用自身成圣人刀兵,扫清这乌烟瘴气,将神道拉下王座,成就清明世界。长生不死非我所愿,飞升成仙为我不屑。惟愿用顶上三尺文华,演形化净世间诸法;胸中三千珠玑,吐字杀尽天下伪修!至此,为天地立心有我,为生民立命有我,为万世开太平亦有我!这是一个腹黑儒生杀尽道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