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7500000057

第57章 职官四(1)

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昔尧试舜于大麓,领录天下事,似其任也。周之司会,又其职焉。郑玄注周礼云:「司会,若今尚书。」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犹主也。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及封奏,宣示内外而已,其任犹轻。至后汉则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故李固云:「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赋,布也。令及左丞,总领纲纪,无所不统。仆射及右丞,分掌廪假钱谷。隋志曰:「令总统之,仆射副令,又与尚书分领诸曹。」汉初,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及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是始见曹名,总谓之尚书台,亦谓之中台。吴诸葛恪既定山越,孙权使尚书仆射薛综劳军,曰:「故遣中台近官,迎致犒赐之。」大事八座连名,而有不合,得建异议。自顺帝永建元年,初令三公、尚书入奏事。其八座,具历代尚书中。二汉皆属少府。蔡质汉仪曰:「凡三公、列卿、将、大夫、五营校尉行复道中,遇尚书令、仆射、左右丞郎、御史中丞、侍御史,皆辟车先相回避。卫士传不得迕台官,台官过,乃得去。」至晋宋以来,尚书官上朝及下,禁断行人,犹其制也。魏置中书省,有监、令,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晋以后,所掌略同,八座丞郎初拜,并集都省交礼,迁职又解交,本汉制也。至于晋、宋,唯八座解交,丞郎不复解交也。梁陆杲迁尚书殿中曹郎,拜日,八座丞郎并到上省交礼。而杲至晚,不及时刻,坐免官。宋曰尚书寺,居建礼门内,亦曰尚书省,令若阙,则左仆射为省主。亦谓之内台。每八座以下入寺,门生随入者各有差,不得杂以人士。凡尚书官,大罪则免,小罪遣出。遣出者百日无代人,听还本职。宋顾琛为库部郎,以顾硕头寄尚书张茂度门名,而硕头与同席坐,琛坐此遣出。又宋志曰:「今朝士诣三公,尚书丞郎诣令,仆射,尚书丞郎并门外下车履,度门阈,乃纳履也。」其令及二仆射出行分道之制,与中丞同。令、仆各给威仪十八人。说在御史大夫篇。自晋以后,八座及郎中多不奏事。梁天监元年,诏曰:「自礼闱陵替,历兹永久,郎署备员,无取职事。糠文案,贵尚虚闲。空有趋墀之名,了无握兰之实。曹郎可依昔奏事。」自是始奏事矣。又诏:「尚书中有疑事,先于朝堂参议,然后启闻。」旧尚书官不以为赠,唯朱卒,特赠右仆射,武帝宠之故也。故周舍问刘杳:「尚书官着紫荷橐,相传云『挈囊』,竟何所出?」答曰:「张安世传云:『持橐簪笔,事武帝数十年。』注云:『橐,囊也。近臣簪笔,以待顾问。』」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后魏天兴元年,置八部大夫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常侍,各有属官。分尚书三十六曹及诸外署,令大夫主之。崔玄伯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四年,又复尚书三十六曹。天赐元年,复罢尚书三十六曹,别置武归、修勤二职,分主省务。武归比郎中,修勤比令史。至神元年,始置仆射、左右丞及诸曹尚书十余人,各居别寺。旧例,尚书簿,诸曹须,即出借。任城王澄为尚书时,公交车署以理冤事重,奏请真案。澄执奏,以为「尚书政本,特宜远慎,故凡所奏事,阁道通之,盖以秘要之切,防其宣露。宁有古制所重,今反轻之?宜尽写其事意,以付公交车。」诏从之。北齐尚书省亦有录、令、仆射,总理六尚书事,谓之都省,亦谓之北省。后济南王以太子监国,立大都督府,与尚书省分理众事,仍开府置佐。显祖特崇此官,以赵郡王守侍中,摄大都督府长史。后周无尚书。隋及大唐皆有,其制略同,凡尚书省事无不总。龙朔二年,改尚书省为中台,咸亨初复旧。光宅元年,改为文昌台。垂拱元年,又改为都台,长安三年又改为中台,神龙初复为尚书省。亦谓之南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旧尚书令有大厅,当省之中,今谓之都堂。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左司统之。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右司统之。凡二十四司,分曹共理,而天下之事尽矣。故事,叔父兄弟不许同省为郎官,格令不载,亦无正饬。贞观二年十一月,韦叔谦除刑部员外郎;三年四月,韦季武除主爵郎中;其年七月,韦叔谐除库部郎中。太宗谓曰:「知卿兄弟并在尚书省,故授卿此官,欲成一家之美。无辞,稍屈阶资。」其后同省者甚多。近日非特恩除拜,即须相回避,当以准令同司曹叛及勾检之官,不得用大功以上亲。若制饬授者,即申所司,从早改拟,遂同别省亦罢也。左右仆射各一人,总统省事。左丞一人,掌辖吏部、户部、礼部十二司事。右丞一人,掌辖兵部、刑部、工部十二司事。左右司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一人,各掌付左右丞所管诸司事。尚书六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一人。侍郎九人,吏部、户部、兵部各二人,余各一人。郎中二十八人,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各二人,余各一人,并左右司,则三十人。员外郎二十九人,吏、户、兵、刑四部及司勋各二人,余司各一人,并左右司,共三十一人。都事六人。以下各有差。

录尚书

汉武帝时,左右曹诸吏分平尚书奏事,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张安世以车骑将军、霍光以大将军、王凤以大司马、师丹以左将军,并领尚书事。张安世领尚书事,职典枢机,以谨慎周密自着。每言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令,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朝廷大臣,莫知与议也。又,孔光字子夏,领尚书事,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不希指苟合。问「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答以他语,其谨密如此。后汉章帝以太傅赵熹、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尚书有录名,盖自熹、融始,亦西京领尚书之任,犹唐虞大麓之职也。和帝时,太尉邓彪为太傅,录尚书事,位在三公上,汉制遂以为常。每少帝立,则置太傅录尚书事,犹古冢宰总己之义,薨辄罢之。邓彪录尚书事,后以老病,上还枢机职。又,李固、张禹、张防并录尚书事。自魏晋以后,亦公卿权重者为之,职无不总。蜀蒋琬字公琰,为录尚书事。时新丧诸葛亮,远近悚惧。琬出类拔萃,处群寮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情渐服。晋宗室会稽王道子及世子元显,并录尚书事,时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晋康帝时,何充让录表曰:「咸康中分置三录,王导录其一,荀崧、陆晔各录一条事。」晋江右有四录,则四人参录也。江右张华,江左庾亮,并经阙上书七条。凡重号将军刺史,皆得命曹授用,唯不得施陈及加节。宋孝武孝建中,不欲威权外假,省录。大明末复置,此后或置或省。齐世录尚书及尚书令,并总领尚书台二十曹,为内台主,行遇诸王以下皆禁驻,号为「录公」。齐明帝为宣成王,录尚书。废帝昭业思蒸鱼,太官以无「录公」命,不与。高帝崩,遗诏以褚彦回录尚书事。江左以来,无单为录者,有司拟立优策,王俭议宜有策书,乃从之。王俭议以为:「见居本官,别拜录,推理应有策书,而旧事不载。中朝以来,三公王侯,则优策并设,官品第二,策而不优。优者褒美,策者兼明委寄。尚书职居天官,政化之本。故尚书令品虽第三,拜必有策。录尚书品秩不见,而总任弥重,前代多与本官同拜,故不别有策。即事缘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书,用申重寄,既异王侯,不假优文。」从之。北齐录尚书一人,位在令上,掌与令同,俱不纠察。自隋而无。

尚书令

殷汤制官有冢宰,伊尹制官,以三公摄冢宰。君薨,则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周之冢宰为天官,掌邦之理,六卿之职总属焉,于百官无所不主。至秦,置尚书令。尚,主也。汉因之,铜印青绶。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去中书谒者令官,更以士人为尚书令。时弘恭、石显相继为中书令,专权邪僻。前将军萧望之领尚书事,建言以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无所不统。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朝会皆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故公为令、仆射者,朝会不陛奏事。天子封禅,则尚书令奉玉牒检兼藏封之礼。后汉光武以侯霸为尚书令,每春常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命,皆霸所建也。郭伋迁尚书令,处职机密,数纳忠谏。陈忠为尚书令,前后所奏,悉条于南宫阁上,以为故事。郑弘为尚书令,亦着于南宫,以为故事。郭贺字乔卿,为尚书令,百姓歌之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又,左雄字伯豪,为尚书令。自雄在尚书,天下不敢谬选,十余年间,称为得人。自雄掌纳言,多所正肃。沈勋字异征,诣南宫,赐酒,拜尚书令,持节临辟雍,名冠百僚。荀彧字文若,为尚书令,居中持重,焚毁故案,奇策密谋,不得尽闻。又举荀攸可以代己。后攸为尚书令,亦推贤进士。魏武帝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没世不忘。」魏晋印绶与汉同,冠进贤两梁,纳言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受拜则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薨,于朝堂发哀。陈矫字季弼,为尚书令。魏明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职,则请就黜。」帝惭,回车。晋乐广为尚书令,无当时称,为后人所思。又太熙元年,诏曰:「夫总百揆之得失,管王政之开塞者,端右之职也。是以自汉代以来,慎选其人。议郎王戎可为尚书令。」又,卫瓘字伯玉,拜尚书令,性严惮,以法御下,视尚书若参佐,尚书郎若掾属。又熊远启曰:「伏见吏部以太尉荀组为尚书令,复领荆州牧。自三代以来,未闻以纳言之官而出领牧伯者。」王彪之字叔虎,为尚书令,与谢安共掌朝政。安每称曰:「朝之大事,众不能决者,谘之王公,无不得判之。」魏晋以下,任总机衡,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宋孝建元年,诏曰:「尚书,百官之元本,庶绩之枢机。丞郎、列曹,局司有任。自顷事无巨细,悉归令仆,非所以群能济业也。可更明体制,责厥成也。」齐梁旧用左仆射,美迁司空。谢朏字敬冲,征为司徒、尚书令。朏辞脚疾,不堪朝谒,乃角巾肩舆,诣云龙门谢。既见,乘小车就席。梁陈并有之。后魏、北齐掌弹纠见事,与御史中丞更相廉察。隋亦总领众务。大唐尚书令朝服鷩冕,八旒七章,三梁冠。武德初,太宗为秦王时,尝居之,其后人臣莫敢当。故自龙朔三年,制废尚书令。至广德中,郭子仪勋业既盛,乃特拜焉。子仪以文皇帝故,让不敢受。

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EXO之恩子啊我爱你啊

    EXO之恩子啊我爱你啊

    本文男主灿烈,或谁可以投票,就酱了嘻嘻,女主为富家千金,因逃婚偶遇EXO,后来。。。。。。
  • 宠妻成瘾:总裁你咋不上天

    宠妻成瘾:总裁你咋不上天

    他需要孩子来交差,她需要钱来救命。纪欣然这辈子都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需要用到出卖婚姻来换取纪家的安宁。王者归来的顾漠谦完全没想到,他归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献上自己的小种子……第二天,城中所有的新闻全部被第一名媛给占据。高傲不可一世的第一名媛纪欣然,因为纪家的落魄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还没褪去。转头最新的消息便是,纪欣然嫁入豪门顾家,成为城中最顶级钻石王老五的未婚妻。众人在感叹命运的眷顾同时,对纪欣然的八卦乐此不疲。坊间据说还开了赌局,猜测这段盛世婚礼的维持时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是风中的诺言

    爱是风中的诺言

    女:面对他不知是爱是恨?【小白兔】男:再见她心依旧隐隐作痛...【大灰狼】那一年,她因为任务结识了他,他俩成为了欢喜冤家。再次相遇小白兔被他家主人boss抱走,大灰狼虎视眈眈。失忆后一无所知的小白兔就这样看着大灰狼和自家boss的争夺战。最后大灰狼成功娶走小白兔..【片段一】;大灰狼诱兔温雅晗;沈浩铭,你为什么不带我去吃饭,逛街,看电影...你都不陪陪你老婆,哼!沈铭浩;老婆,我是想让你好好在家养胎,不然你到外面让儿子伤到你我会心疼的。来我们喝鸡汤,等儿子出生了,我给你造一个饭店,买一个电影院,我陪你玩一整天。
  • 无限之统领世界

    无限之统领世界

    踏进无限,是新的经历,还是其他。看王侯如何在这无限之中从一平方公里的位面逐渐发展,然后统领万界。经历世界,神奇宝贝,海贼王,水浒传,刺皇,x战警……
  • 倾国倾城·晚镜の恋

    倾国倾城·晚镜の恋

    胭脂红水朦胧,冬雪融歌浅诵,桃花浓人去也楼空,叶分飞雨垂泪,风湮埋泣葬骸,断徘徊情殇惹尘埃。月光水如醉,暮色归落映辉,空悲切生死也离别。
  • 金银岛(青少版名著)

    金银岛(青少版名著)

    故事的主人吉姆是一个十岁大的小男孩,吉姆的父母在黑山海湾旁经营一家旅馆名为“本葆”。有一天,旅馆来了一位脸上带着刀疤、身材高大结实、非常引人注目的客人,原来他就是比尔船长。吉姆非常喜欢听比尔船长讲故事,那些听起来挺吓人的经历,像是罪犯被处以绞刑、海盗双手被绑而且蒙眼走跳板、突如其来的海上大风暴、遍地骨骸的西班牙海盗巢穴等,每次都让吉姆又爱又怕,也让宁静的小镇增添了不少新鲜刺激的话题。没多久,比尔船长因为饮酒过量加上受到惊吓而死在旅馆中,吉姆无意间发现比尔身上带着的一张藏宝图,那是海盗弗林特船长所遗留下的,于是吉姆和一群人的金银岛寻宝的故事就此展开。
  •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一部古今中华史,兴衰得失尽殊同。读罢掩卷无言语,常使诸君叹时空。在帝王离我们日益远去的今天,帝王之道也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这将是从政、从商,处世的为官之道、为商之道乃至成功之道。本书精选我国古代帝王的优秀统治思想,并将其归纳成九种经典思想,以飨读者
  • 穿越之:呆萌皇后VS霸道皇上

    穿越之:呆萌皇后VS霸道皇上

    咳咳咳,没错,她艾琳儿穿越了,不仅穿了,还穿越到了一个不受宠的皇后身上。嘿嘿~既然都已经穿了,那就让俺来个咸鱼翻身,重新夺回皇上的宠爱好不好啊?贱人!敢暗算我,活滴不耐烦了是吧?小心俺让皇上把你打入冷宫!
  • 以民为天

    以民为天

    2002年的春天来的似乎比往年来的早些,蒲城大地早早的回了春,原野上铺上了翠绿的地毯,黄河也早早的开了化,凌汛期似乎没有过就看到了滚滚的黄浪。大堤两岸,散发着诱人清香的麦田展示出一望无际绿色画布,大堤上的新柳婆娑起舞,让人看个不够。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也是让人们充满希望的春天。春天的早到,给人们带来了开春一年来最美好的希望。
  • 青葱岁月里的风

    青葱岁月里的风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风儿总是在静谧的午夜最爱吟这句词,想起那些青葱岁月里的花儿,那些我爱的人,那些春天的泪,那些爱我的人,那些迷失的风,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长大前我们是否还会在唱起心愿。那些人现在都还好吗?爱情,友情,纠葛。现在终于长大,终于知道那些情愫,也终于知道那天为什么会如此的感动和窝心。风已过,情是否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