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7500000041

第41章 选举五(2)

夫元元之众,莫不悬命于县令,宅生于刺史,此其尤亲于人者也。是以亲人之任,宜得贤才;用人之道,宜重其选。而今刺史、县令,除京辅近处之州刺史犹择其人,县令或备员而已;其余江、淮、陇、蜀、三河诸处,除大府之外,稍稍非才。但于京官之中,出为州县者,或是缘身有累,在职无声,用于牧宰之闲,以为斥逐之地;因势附会,遂忝高班,比其势衰,亦为刺史;至于武夫、流外,积资而得官,成于经久,不计有才,诸若此流,尽为刺史。其余县令以下,固不可胜言。盖甿庶所系,国家之本。务本之职,反为好进者所轻,承弊之邑,每遭非才者所扰,而欲天下和洽,固不可得也。古者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莫不互有所重,劝其所行。臣窃怪近俗偏轻此任。今朝廷卿士入而不出,于其私情,甚自得计。何则?京华之地,衣冠所聚,子弟之闲,身名所出,从容附会,不劳而成。一出外藩,有异于是。人情进取,岂忘之于私,但法制之不敢违耳,原其本意,固私是欲。今大利于京职,而不在外郡,如此则智能之士,欲利之心,日夜营营,安肯复出为刺史、县令?而国家之利,方赖智能之人,此辈既自固而不行,在外者又技痒而求入,如此,则智能之辈常无亲人之者,今又未革之以法,无乃甚不可乎!故臣以为欲理之本,莫若重刺史、县令,此官诚重,智能者可行。正宜悬以科条,定其资历: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者,不得入为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者,亦不得入为台郎、给、舍;虽远处都督、刺史,至于县令,递次差降,以为出入,亦不十年频任京职,又不得十年尽任外官。如此设科以救其失,则内外通理,万姓获安。如积习为常,遂其私计,天下不可为理也。

又古之选用贤良,取其称职,或遥闻而辟召,或一见而任之,是以士修素行,不图侥幸。今天下未必理于上古,而事务日倍于前,诚为不正其本而设巧于末。所谓末者,吏部条章,动盈千万,刀笔之吏,辨析毫厘,节制抢攘,溺于文墨;胥徒之猾,又缘隙而起。臣以为始造簿书,以备用人之遗忘耳,今反求精于案牍,不急于人才,亦何异遗剑中流,而刻舟以记。去之弥远,可为伤心。凡称吏部之能者,则曰从县尉与主簿,从主簿与县丞,斯选曹执文而善知官次者也,唯据其合与不合,而多不论贤与不肖,大略如此,岂不谬哉!陛下若不以吏部尚书、侍郎为贤,必不授以职事;尚书、侍郎既以贤而受委,岂复不能知人?人之难知,虽自古所慎,而拔十得五,其道可行。今则执以格条,贵于谨守,幸其心能自觉者,每选所拔亦有三五人;若又专固者,则亦一人不拔。据资配职,自以为能,为官择人,初无此意,故使时人有「平配」之议,官曹无得贤之实。故臣以为选部之法,弊于不变。变法甚易,在陛下涣然行之。假如今之铨衡,欲自为意,亦限行之以久,动必见疑,遂用因循,益为浮薄。今若刺史、县令精核其人,即每年当管之内,应有合选之色,且先委曲考其才行,堪入品流,然后送台,台又推择,据所用之多少,为州县之殿最,一则州县慎于所举,必取入官之才;二则吏部因其有成,无多庸人干冒。纵有不任选者,谬起怨端,且犹分谤于外台,不至諠哗于南省。今则每岁选者动以万计,京师米物为之空虚,岂多士若斯,盖渝滥至此。而欲仍旧致理,难于改制,只益法之烦碎,贤愚混杂,就中以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斯亦明代之阙政,有识之所叹息也。

又天下虽广,朝廷虽众,而士之名贤,诚可知也。若使毁称相乱,听受不明,事将已矣,无复可说。如知其贤能,各有品第,每一官阙,而不以次用之,则是知而不为,焉用彼相。借如诸司清要之职,当用第一之人,及其要官阙,时或以下等叨进,以故时议无高无下,唯论得与不得,自然清议不立,名节不修,上善则守志而后时,中人则躁求而易操。其故何哉?朝廷若以令名进人,士子亦以修名获利,而利之所出,众则趋焉。已而名利不出于清修,所趋多归于人事,其小者苟求取得,一变而至阿私;其大者许以分义,再变而成朋党:斯并教化渐渍,使之必然。故于用人之际,不可不第其高下;若高下有次,不可谬干。夫士必刻意修饰,思齐日众,刑政自清。此皆兴衰之大端,安可不察也。

十七年三月,国子祭酒杨玚上言:「伏闻承前之例,每年应举常有千数,及第两监不过一二十人。臣恐三千学徒,虚费官廪;两监博士,滥縻天禄。臣窃见入仕诸色出身,每岁向二千余人,方于明经、进士,多十余倍,自然服勤道业之士不及胥吏,以其效官,岂识先王之礼义。陛下设学校务以劝进之,有司为限约务以黜退之,臣之微诚,实所未晓。今监司课试,十已退其八九,考功及第,十又不收一二,长以此为限,恐儒风渐坠,小道将兴。若以出身人多,应须诸色都减,岂在独抑明经、进士也。」上然之。

左监门卫录事参军刘秩论曰:

王者官人,必视国之要,杜诸户,一其门,安平则尊经术之士,有难则贵介胄之臣。

夏、殷、周选士必于庠序,非其道者莫得仕进,是以诱人也无二,其应之者亦一。及周之末,诸侯异政,取人多方,故商鞅患之,说秦孝公曰:「利出一孔者王,利出二孔者强,利出三孔者弱。」于是下令:非战非农,不得爵位。秦卒以是能并吞六国。汉室干戈以定祸乱,贵尚淳质。高后举孝悌、力田,文景守而不变,故下有常业,而朝称多士。及孝武察孝廉,置五经博士弟子,虽门开二三,而未失道德也。逮至晚岁,务立功名,锐意四夷,故权谲之谋设,荆楚之士进,军旅相继,官用不足。是以聚敛计料之政生,设险兴利之臣起,番系、严熊罴等经淮造渠,以通漕运,东郭偃、孔仅建盐铁诸利策,富者冒爵射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官者徇私,上下并求,百姓不堪刓弊。故巧法惨急之臣进,而见知废格之法作,杜周、减宣之属以峻文决理贵,而王温舒之徒以鹰击敢杀彰。而法先王之术,习俎豆之容者,无所任用,由是精通秀颖之士不游于学,游于学者率章句之儒也。是以昭帝之时,霍光问人疾苦,不本之于太常诸生,征天下贤良文学以访之,是常道不足以取人也。至于东汉,光武好学,不能施之于政,乃躬自讲经。肃宗以后,时或祖效,尊重儒术,不达其意而酌其文;三公尚书虽用经术之士,而不行经术之道。是以元、成以降,迄于东汉,慷慨通方之士寡,廉隅立节之徒众。无何,汉氏失驭,曹魏僭窃,中正取士,权归着姓,虽可以镇伏甿庶,非尚贤之术,盖尊尊之道。于时圣人不出,贤哲无位,诗道大作,怨旷之端也。洎乎晋、宋、齐、梁,递相祖习,其风弥盛。舍学问,尚文章;小仁义,大放诞。谈庄周、老聃之说,诵楚词、文选之言。六经九流,时曾阅目;百家三史,罕闻于耳。撮群钞以为学,总众诗以为资。谓善赋者廊庙之人,雕虫者台鼎之器。下以此自负,上以此选材,上下相蒙,持此为业,虽名重于当时,而不达于从政。故曰:「取人之道,可以敦化。」周书曰:「以言取人,人竭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取人之道,不可不慎也。原夫诗赋之义,所以达下情,所以讽君上。上下情通而天下乱者,未之有也。近之作者,先文后理,词冶不雅,既不关于讽刺,又不足以见情,盖失其本,又何为乎!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士不饰行,人弱而愚。

夫古者以勋赏功,以才莅职,以才莅职,是以职与人宜;近则以职赏功,是以官与人乖。古者计人而贡士,计吏而用人,故士无不官,官无乏吏;近则官倍于古,士十于官,求官者又十于士,故士无官,后魏羽林士,今之万骑、军功是也。官乏禄,吏扰人。古者王畿千里,千里之外,封建诸侯,诸侯之吏,自卿以降,各自举任。当乎汉室,除保傅将相,余尽专之。州县佐史,则皆牧守选辟。夫公卿者,主相之所任也;甸外之官吏者,又诸侯牧守之事也。然则主司之所选者,独甸内之吏,公卿府之属耳,岂不寡哉!所选既寡,则焉得不精!近则有封建而无国邑,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拜免,必归吏部。按名授职,犹不能遣,何暇采访贤良,搜核行能耶?时皆共嗤其失,而不知失之所以,故备详之。

又曰:

夫官有大小,材有短长,长者任之以大官,短者任之以小职,职与人相宜,而功与事并理。是以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近之任官,其选之也略,其使之也备,一人之身,职无不莅,若委游、夏以政事,责冉、季以文学也,何其谬欤!故人失其长,官失其理。

是以三代之制,家有代业,国有代官。孔子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史墨曰:「古之为官,代守其业,朝夕思之。一朝失业,死则及焉。」是知业不代习,则其事不精。此周之所以得人也。昔羲氏、和氏掌天地,刘氏代扰龙,籍氏代司人,庾氏、库氏代司出纳,制氏代司铸钟,即其事也。至后代,以代卿执柄,益私门,卑公室,齐夺于田氏,鲁弱于三桓。革代卿之失,而不复代业之制,医、工、筮、数,其道浸微,盖为此也。

故老子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不善用人者,譬若使骥捕鼠,令鹰守肉:骥之捕鼠,终不可获,而千里之功废矣;鹰之守肉,死有余罪,而攫撮之效没矣。夫裁径尺之帛,刊方寸之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者,裁帛、刊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径尺之帛,方寸之木,薄物也,非良工不能裁之;况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故构大者先择木,然后拣材;理国家者先择佐,然后守人。大匠构屋,必以大材为栋梁,小材为榱橑,苟有所中,尺寸之木无弃,此善理木者也。

洋州刺史赵匡举选议曰:

昔三代建侯,与今事异。理道损益,请自汉言之。汉朝用人,自诏举之外,其府、寺、郡国属吏,皆令自署。故天下之士,修身于家,而辟书交至,以此士务名节,风俗用修。魏氏立九品之制,中正司之,于是族大者第高,而寒门之秀屈矣。国朝举选,用隋氏之制,岁月既久,其法益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次元神话

    次元神话

    神鬼莫测的天地空间,次元与现实的壁垒被打破......行走于幻想衍生的无尽次元,征战于古老文明的神话天地,崛起于神秘莫测的虚无之地,神路之上决战无尽之敌......吞噬幻想次元中无尽血脉,勘破古老神话之三千大道,执掌史诗梦幻的战争军团,铸就无上血肉白骨王座,登临时空轮回永恒神位......而这一切都从枪声响起的那刻开始.....已进行的世界:无正在进行的世界:《东京喰种》未来进行的世界:待定(注:本书是修真体系。新人新书!)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 大教尊

    大教尊

    方道穿越后,发现自己竟不能修炼,只能当个教书先生,教书育人,以此谋生。但却让他走出了另外一条路……男儿自当——教化天下!为人师,立道庭,一朝顿悟成传奇。教数徒,化三身,天下群雄我独尊。
  •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郁达夫散文》你怎能错过!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封印之海美人鱼

    封印之海美人鱼

    迷迷糊糊的元气少女夏萧翎在成人礼上被算计,与闺蜜茉莉一起坠海,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知道她身份的人要一直在海里沉睡,要用人鱼的天麟才能救茉莉,面对生命与友情的抉择,夏萧翎会怎样选择?
  • 风雨雷电(自然瞭望书坊)

    风雨雷电(自然瞭望书坊)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
  • 逆光奇缘:相爱穿梭千年

    逆光奇缘:相爱穿梭千年

    大学生杜雨涵身世扑朔迷离,但凡与之交好的男生均意外死亡!最为绝望的人生阶段,哥哥与闺蜜陪她共同度过,殊不知一场惊天的劫数悄然来临。21世纪的逆光带来了来自未来世界的超能力者,也让雨涵跟随这个神秘的男人跨越千年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华丽冒险!宫廷?民间?江湖?仙侠世界?玄幻世界?好像她都身处其中过。陪伴着他,一路哭过,笑过,舒心过,害怕过……只是不知不觉间,她忘了,她还爱过。穿越千年,无意间获悉前世今生的秘密。千年过后,他即将离去,她又该如何抉择?“如果我最后真的失去所有记忆该怎么办?”她忍住泪问他。“离开我,我再来追你啊!”他一如既往的笑。
  • 九生九世等你归来

    九生九世等你归来

    她,世界上顶尖的杀手。她,暮家的废材小姐。一朝穿越她成了她。人人唾骂的白痴,却没人知道她是开辟天地的创世神,看废材小姐如何收神兽,炼丹,一步步走上巅峰之路。他,天地孕育的魔界至尊,等待了她九生九世。永远站在她的身边陪着她,帮着她,由着她。看他们怎么成为站在最高处的人。一对一男强女强。
  •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您的企业从无到有用了多少年?从小到大用了多少年?高速成长还能保持多少年?创业,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快速地从小到大、再到更大的过程!中小企业如何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快速成长企业如何保持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实现稳定过渡?企业如何在转型之后迅速实现高成长?
  • 废材逆袭修真记

    废材逆袭修真记

    想让她做炉鼎,没门!哪怕是废材,她的命运也只会掌握自己手中!怀揣仙宝逆天改命,看她将一众天骄踩在脚下,肆意人生!勾勾小手指,上界之王也逃不出她的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