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7500000032

第32章 选举二(1)

历代制中魏晋东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

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四人错杂,详核无所。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又制: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有秀异,不拘户口。初,曹公时,魏府初建,以毛玠、崔琰为东曹掾史,铨衡人物,选用先尚勤俭。于是天下士人皆砥砺名节,务从约损。和洽言于公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仪,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不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伪矣。」其武官之选,俾护军主之。黄初三年,始除旧汉限年之制,令郡国贡举,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

自明帝太和之后,俗用浮靡,递相标目,而夏侯、诸葛、何、邓之俦,有四聪八达之称,帝深所嫉之。于是,恶士大夫之有名声者,或禁锢废黜以惩之。吏部尚书卢毓奏曰:「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久废,而毁称相进退,故真伪混杂也。」帝遂诏散骑常侍刘劭作都官考课之法,以考核百官。具考绩篇。

齐王嘉平初,曹爽既诛,司马宣王秉政,详求理本。中护军夏侯玄言曰:「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于台阁,上之分也;孝行考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今令中正但考行伦辈,辈当行均,斯可官矣。行有大小,比有高下,则所任之次亦涣然别矣。奚必使中正干铨衡之机于下,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于上,上下交侵,以生纷错哉?且众职之属,各有官长,但使官长各以其属能否献之;台阁则据官长能否之第,参以乡闾德行之次,拟其伦比,勿使偏颇;中正则唯考行迹,别其高下,审定辈类,勿使升降,而总之于台阁。官长所第,中正辈拟,比随次率而用之。如其不称,责负在外。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庶可静风俗而审官才矣。」兼请除重设之官,定服制之等。宣王辞不能改,请俟于他贤。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兵兴,衣冠士族多离本土,欲征源流,虑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着,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失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讨其根本,陈寿魏志言之太略,故详辩之也。蜀先主既没,诸葛孔明秉政,惩恶举善,量材授任,不计资叙。时犍为郡守李严以杨洪为功曹,严未去郡,而洪已为蜀郡守;洪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洪未去郡,而祗已为广汉郡守。后李严、廖立皆得罪于亮,或废或徙,闻亮卒,垂泣发疾,以至于死也。

晋依魏氏九品之制,内官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外官州有大中正,郡国有小中正,皆掌选举。若吏部选用,必下中正,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

武帝泰始初,又议考课,具课绩篇。散骑常侍傅玄、皇甫陶以为政教颓弊,风俗不淳,上疏曰:「臣闻先王之临天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节,道化崇于上,清议行于下,上下相奉,人怀义心。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术相御,而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今。陛下圣德,化邻唐、虞,唯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惩不恪也。」帝乃使玄草诏进之。

玄奏曰:「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自士以上子弟,则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随才优劣以授用之。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而无游人在其闲。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农工之业多废,或逐淫利而离其事,徒系名于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今圣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宜亟定其制。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赐拜散官皆课使亲耕,天下享足食之利。禹、稷躬稼,祚崇后代,是以明堂、月令着帝籍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于有莘;晏婴,齐之大夫,避庄公之难,亦耕于海滨。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耕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又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前。使冗散之官为农,而收其租税,家得其实,而天下之谷可以无乏矣。夫家足食,为子则孝,为父则慈,为兄则友,为弟则悌。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也。夫士农工商之分,不可斯须而废。若未能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贾有长者,亦归之农。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故居官久,则念立慎终之化;不久,则竞为一切之政。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陶之所上,义合古制。惟陛下裁之。」武帝甚善之而终不能用。山涛为吏部尚书十有余年,每官阙,辄启拟数人。曰:「侍中彭权迁,当选代。按,雍州刺史郭奕,高简有雅量,在兵闲,少不尽下情;处朝廷,足以肃正左右。卫将军王济,才高美茂,后来之冠。此二人,诚顾问之秀。圣意傥惜济主兵者,骁骑将军荀恺,智器明敏,其典宿卫,终不减济。博士祭酒庾纯,强正有学义,亦堪此选。国学初建,王、荀已亡,纯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不审宜尔有当圣旨者不?又尚书令阙,宜得其人。征南大将军祜,体义立正,可以肃整朝廷。」又云:「有疾苦者,大将军虽不整正,须筋力戎马闲,犹宜得健者。征北大将军瓘,贞正静一;中书监勖,达练物事。三人皆人彦,不审有可参举者不?」皆随帝意所欲然后明奏。而帝之用者,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服。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王戎字浚冲,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戎始为甲午制,凡选举皆先理百姓,然后授用。司隶傅咸奏戎曰:「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今内外群官,居职未周,而戎奏还,既未定其优劣,且送故迎新,相继道路,欺巧由生,伤农害政。戎不仰依尧、舜典谟,而驱扇浮华,亏败风俗,非徒无益,乃有大损。宜免戎官。」戎与贾、郭通亲,竟得不坐。

于时虽风教颓失而无典制,然时有清议,尚能劝俗。陈寿居丧,使女奴丸药,积年沈废;郄诜笃孝,以假葬违常,降品一等。其为惩劝也如是。

其后,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九品之法渐弊。遂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因用土断,复古乡举里选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诉之忌。损政之道一也。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不谓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审,遂为坐废。若然,虽宣尼之圣,莫不有过,则可废,何独责于中人哉?使是非之论横于州里,嫌隙之雠结于大臣。损政之道二也。本立格制,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才德优劣,伦辈有首尾也。今之中正,坐徇其私,推贵异之器,使在凡品之下;负戴不肖,越在成人之首。损政之道三也。委以一国之重,而无赏罚之防,使得纵横,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久,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长壅蔽于邪人之铨。损政之道四也。古先政教,崇乡党之义,故得天下之人退而修本。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给事殊方,犹不识其面,况能尽其才乎!而中正知与不知,将定品状,必采声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弊,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议,又非朝廷考绩之课,遂使为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趋末。损政之道五也。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而论功报也。今于限当报,虽职之高,还附卑品,无绩于官,而获高叙,是为抑功实而崇虚名也。损政之道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今九品不状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若状得其实,犹品状相妨,况不实者乎?损政之道七也。前九品诏书,善恶必书,以为褒贬。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天下之人焉得不懈于德行而锐于人事乎?损政之道八也。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司空卫瓘又表请除九品,复古乡议里选。

时始平王文学李重复上疏曰:「九品始于丧乱军中之政,诚非经国不刊之法也。且检防转碎,征形失实,故朝野之论,佥谓驱动风俗,为弊已甚。晋承魏氏凋弊之迹,人物播越,仕无常朝,人无定处,郎吏蓄于军府,豪右聚于都邑,事体驳错,与古不同。谓九品既除,宜先开移徙,听相并就。且明贡举之法,不滥于境外,则冠带之伦将不分而自均,即土断之实行矣。若使人思反本,修之于乡,华竞自息,而礼义日崇矣。」及刘颂为吏部尚书,复建九班之制,令百官在职少迁。时贾、郭专朝,仕者务速进,故皆不行。孙氏有江东,选曹尚书主选举。吴郡暨艳性峭刻,好清议,为尚书,以郎署混淆,多非其人,艳欲激浊扬清,别其善否,乃核选三署,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居位贪婪、志节卑污者,皆以为军吏,置之营府。于是,怨声嚣然,竞言艳用私情,亏公法,艳坐自杀。

东晋元帝制,扬州岁举二人,诸州各一人。时以天下丧乱,务存慰勉,远方孝、秀,不复策试,到即除署。既经略粗定,乃诏试经,有才不中举者,免其太守。其后孝、秀莫敢应命,有送至京师,皆以疾辞。太兴三年,尚书孔坦议请普延五岁,许其讲习。乃诏孝廉申至七年,而秀才如故。

宋制,丹阳、吴、会稽、吴兴四郡岁举二人,余郡各一人。凡州秀才、郡孝廉,至皆策试,天子或亲临之。及公卿所举,皆属于吏部,叙才铨用。凡举得失,各有赏罚。失者,其人加禁锢,年月多少,随群议制。初,废帝荥阳王时,以蔡廓为吏部尚书。录尚书徐羡之谓中书令傅亮曰:「黄门以下悉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闻之曰:「我不能为徐羡之署纸尾也。」遂辞不拜。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云「署纸尾」也。按,宋黄门,第五品也。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郡县以六周而代,刺史或十余年。

及孝武即位,仕者不复拘老幼,守宰以三周为满。时中军录事参军周朗上疏曰:「今为政者,宜以二十五家选一长,百家置一师。男子十三至十七,皆令学经;十八至二十,皆令习武。训以书记图纬,忠孝仁义之礼,廉让恭勤之则;授以兵经战略,军部舟骑之容,挽强击刺之法。习经者五年有成,而言之司徒;习武者三年能艺,亦升之司马。若七年而经不明,五年而勇不达,即更求其言行,考其事业,必不足取者,虽公卿子弟,长归农亩,终身不得为吏。」兼述农桑生植之本及礼教刑政之端。帝省之,不悦。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古今词话

    古今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哑巴谈场恋爱

    与哑巴谈场恋爱

    她以为她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错误的,她拥有的不过是一个冷冰冰的家。直到遇到了一个长得超帅的哑巴,心智也只有六岁。她有了她们的孩子。她是谭家大小姐,但和他的恋爱却没有太多的豪门纠纷,只是纯纯的美好……可是后来她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有些什么东西正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她不知道,他们还能回到从前吗?
  •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做一个有态度的非主流猥琐猪,猪练得不是贱,是寂寞!脑残人士、寂寞党;雷神,腐女、肥猪流、起床失败爱好者、湿身大师、御宅族、梨花体愤青、菊花教、吼叫小生、衫寨狂人……不要迷恋我,我只是只猪。人人都说我丑,我只是美得不明显!谁说我是猪八姐,人家是纯爷们儿!
  • 离婚吧我们

    离婚吧我们

    “我肚子里的宝宝等不及了,麻烦你让位!”婚后三年,小三带着强大后援团向她挑衅。莫北北脑子里顿时浮现出沈浩的话:“娶你是我这辈子对家人唯一的反叛。”没有祝福的婚姻是否仅止于此?(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偶像时代

    TFBOYS之偶像时代

    一次尴尬的邂逅让三只与三个女生相遇,在最好的时间遇到最美好的对方。三个们相遇在一起,经过时间的考验,他们最终在一。真正的爱情力量是无私的,在时间的考验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修真影帝笑武林

    修真影帝笑武林

    白河是潜龙大陆拭剑门最杰出的弟子,是新一代修士当中的领军人物。然而在面对本命元婴劫时,还是惜败,度雷劫失败,道亡身陨。只是雷劫自九天而来,造化两世,所以本就带着时空裂缝。而白河的元婴,在本命真元剑的保护下,意外进入了这道时空裂缝,来到了蓝星。————————————————————————————————————————写书七八年,太监无数本,如果说每TJ一本,就会减少一厘米,那么我曾经绕腰三圈,如今毛发翻寻难寻根。后一夜偶得一梦,梦中老者言,若你能完成百万字之艰,便可复得往昔,不再做那无根浮萍,深水寒冰。
  •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妖月诛仙

    妖月诛仙

    中原大陆存在五种神力,由五大势力秘密守护,千年前异族入侵,五种神力相机现世,力退异族,千年后异族太子受人迫害流落人间,在动荡的大陆上无意间集齐五种神力,超脱五行之外,当得知自己竟是异族太子时,掌控着天下命运的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圣女有毒之黑魔术

    圣女有毒之黑魔术

    一朝穿越,她有一个平凡的女大学生,成为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存在。废除和太子的婚约,太子紧追不舍。当街调戏宰相,惹了一身的桃花。离家出走之后,引得四方云动。人格的魅力,让一个女大学生,在另一个时代大放异彩。人生如此,便无遗憾。(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胜鬘经挟注

    胜鬘经挟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