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53200000001

第1章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经云。自从得道夜乃至泥洹夜。所说之法皆实不虚。仰寻斯旨。弥有攸致。所以言之。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者归真。然鹿野鹤林之文。七处八会之教。岂非无顿渐之异。不定秘密之殊。是以近代诸师各为理释。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不定秘密之踪。若能达斯旨者。则如来权实信矣。无方至人本迹渊哉难究。况复此渐顿不定秘密之迹。皆无滞也。今明此义略开七重

第一释四教名。第二辨所诠。第三明四门入理。第四明判位不同。第五明权实。第六约观心。第七通诸经论也。第一释四教名。四教者。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此四通言教者。教以诠理化物为义。大圣于四不可说用四悉檀。赴缘而有四说。说能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化转有三义。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悟。三转凡为圣。故教以诠理化物为义也。略为五意。一正释四教名。二核定四教。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一正释四教名。即为四。一释三藏教名。二释通教名。三释别教名。四释圆教名。第一释三藏教名者。此教明因缘生灭四圣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所言三藏教者。一修多罗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一修多罗藏者。修多罗。此或言有翻。或言无翻言有翻。亦有多家不同。然多用法本。出世善法言教之本。故云法本。即是四阿含经也。二毗尼藏者。毗尼此翻为灭。佛说作无作戒。能灭身口之恶。是故云灭。则是八十诵律也。三阿毗昙藏者。阿毗昙。此翻云无比法。圣人智慧分别法义世所无比。故云无比法。若佛自分别法义。若佛弟子分别法义。皆名阿毗昙也。然此三法通名藏者。藏以含藏为义。但解者不同。有言。文能含理故名为藏。又言。理能含文故名为藏。今言三法之名各是一句。三名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也。阿含即是定藏。四阿含多明修行法也。毗尼即是戒藏。正明因事制戒防止身口之恶法也。阿毗昙即是慧藏。分别无漏慧法不可比也。此之三藏教的属小乘。故法华经云。贪着小乘三藏学者。问曰。如此对当义理可然。而何名乖诠次耶。答曰。说时非行时。教起之次四阿含为先。修行之初木叉为首。又如八正道。正见正思惟为先。次复正语等六法皆名为正。如人行法。眼前瞻路然后发足。故大智度论云。目足备故入清凉池。问曰。佛于三藏。初开三乘大乘最胜。何不以大乘为正小乘为傍耶。答曰。鹿苑初说四谛法轮。俱邻等五人见谛成道。八万诸天得法眼净。但有小乘得道未有大乘之益。故以小乘为正也。大智度论云。佛于阿含中。虽别为弥勒授记。亦不说种种菩萨行。故大乘为傍也。问曰。外人亦说戒定慧此有何异耶。答曰。外人所说戒定慧。即是旧医。如彼蛊道旧医。戒有二。一邪二正。一邪者。即是鸡狗等戒也。二正者。即是十善道也。旧定有二。一邪二正。一邪定者。即是九十六种外道经所说鬼神邪定之法。或能知世吉凶现神变相也。二正定者。即是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及发五神通也。旧慧有二。一邪二正。一邪者。即是因身边二见心。发诸邪智拨无因果。食粪裸形等也。二正者。即是因身边二见心。发诸世智。说有因果修诸善法也。今佛说三藏教。所明客医戒定慧即是。新医从远方来晓八种术。初说四枯正术。即是三藏教门所明戒定慧也。一戒者。即是十种得戒。发一切律仪无作。如是五部毗尼所明。身口诸善法也。二定者。即是依八背舍。入九次第定。师子奋迅超越三昧愿智顶禅六通四辨等也。三慧者。即是生灭四谛。破身边二见六十二见。发真无漏。成十一智三无漏根也。此戒定慧。外人尚不闻其名。况有少分。譬如驴乳牛乳。乳之色虽同若停驴乳则成臭粪。若停牛乳便成酪苏醍醐也。二释通教名者。通者同也。三乘同禀故名为通。此教明因缘即空无生四真谛理。是摩诃衍之初门也。正为菩萨傍通二乘。故大品经云。欲学声闻乘者当学般若。欲学缘觉乘者当学般若。欲学菩萨乘者当学般若。三乘同禀此教见第一义。故云通教也。所言通教者。义乃多途略出八义。一教通。二理通。三智通。四断通。五行通。六位通。七因通。八果通也。教通者。三乘通同禀因缘即空之教。理通者。同见偏真之理。智通者。同得巧度一切智。断通者。界内惑断同也。行通者。见思无漏行同也。位通者。从干慧地乃至辟支佛地位皆同也。因通者九无碍因同也。果通者。九解脱有余无余二种涅槃之果同也。通义有八而但名通教者。若不因通教。即不知通理。乃至得成通果也。故诸大乘方等。及诸般若。有二乘得道者。为同禀此教也。问曰何故不名共教。答曰共名但得二乘近边不得远边。若立通名近远俱便。言远便者通别通圆也。三释别教名者。别者不共之名也。此教不共二乘人说。故名别教。此教正明因缘假名。无量四圣谛理。的化菩萨不涉二乘。故声闻在座如聋如哑。法华经明。迦叶领解自述。往昔闻方等大品。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即其义也。所言别者。义乃多途略明有八。一教别。二理别。三智别。四断别。五行别。六位别。七因别。八果别也。故名别教也。教别者。佛说恒沙佛法。别为菩萨不通二乘。理别者。藏识有恒沙俗谛之理别也。智别者。道种智也。断别者。尘沙无知界外见思无明断也。行别者。历尘沙劫修。行诸波罗蜜自行化他之行别也。位别者。三十心伏无明是贤位。十地发真断无明。是圣位之别也。因别者。无碍金刚之因也。果别者。解脱涅槃四德异二乘也。别义有八。种但名别教者。若不因别教。则不知别理乃至得成别果也。问曰何故不说为不共教。而作别教之名。答曰智论明不共般若。即是不共二乘人说之。如不思议经。今明别教如说方等大品。二乘共闻而别教菩萨。故用别名也。兼欲简非圆教。亦别虽异通犹是未圆之名也。四释圆教名者。圆以不偏为义。此教明不思议因缘。二谛中道事理具足不偏不别。但化最上利根之人。故名圆教也。华严经云。显现自在力为说圆满经。无量诸众生悉授菩提记。此经云。一切众生即大涅槃。不可复灭也。大品经具足品云。诸法虽空一心具足万行。法华经云。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涅槃经云。金刚宝藏无所减缺。故名圆教也。所言圆者。义乃多途。略说有八。一教圆。二理圆。三智圆。四断圆。五行圆。六位圆。七因圆。八果圆。教圆者。正说中道故言不偏也。理圆者。中道即一切法理不偏也。智圆者。一切种智圆也。断圆者。不断而断无明惑也。行圆者。一行一切行也。大乘圆因涅槃圆果。即因果而具足无缺。是为一行一切行。位圆者。从初一地具足诸地功德也。因圆者。双照二谛自然流入也。果圆者。妙觉不思议。三德之果不纵不横也。圆义有八。但名圆教者。若不因圆教。则不知圆理乃至得成圆果也。问曰教理若圆。何得更有行位因果之殊。答曰只依教理圆。故便有智断行位因果殊。如世间法书极能之本。修学之者得有阶差。虽复初修劣于后修。本未曾异也。第二核定者。明此四教通而为语。于一教中各有四教。虽有四教核定其实三义不成。故各从一义以受其教名也。即为四意。一核定三藏教。二核定通教。三核定别教。四核定圆教。一核定三藏教者。问曰。如三藏教说无常。三乘同禀入道。即是通教。别为菩萨说弘誓六度。此即别教。若为说一切种智令求佛果。岂非圆教。答曰今核定此教三义。若言说无常通教三乘是通教者。二乘闻无常发真断结。一世便入涅槃。可是禀教见无常理。菩萨虽禀无常之教。三阿僧祇劫。不发真断结。岂见无常之理。故知无常理通教之义不成。虽说愿行化物别教义不成者。本论别教诠别理断别惑。初三藏教所明愿行。犹约生灭四谛而起。见生灭四谛不及二乘。岂是别教。虽说一切种智劝菩萨慕果。行因不名为圆者。菩萨因中不得即具一切种智。岂得论圆。又此种智只照二谛不照中道。岂得圆也。是则虽有三教核义不成。但名三藏教也。二核定通教者。问曰通教说戒定智慧。岂非三藏教说道种智。岂非别教说一切种智。岂非圆教耶。答曰虽有此三教核义不成。所以然者。通教说无生戒定智慧一相无相。不同三藏戒定慧别异相也。复次一得不失从胜受名。故不设三藏之名。受通教名也。虽说道种智只是照界内俗谛。非是说如来藏恒沙佛法之道种智。故别教义不成。虽复说一切种智。止是照界内二谛。明一切种智。非照中道不思议二谛之一切种智。故圆教义不成。是则三教义不成但名通教也。三核定别教者。问曰别教亦说戒定智慧。何故不名三藏教。亦说无生空理。何故不名通教。亦说中道一切种智。何故不名圆教也。答曰别教说恒沙佛法。无量戒定智慧。异前生灭戒定智慧。故非三藏也。虽说空理是不可得空。非是但空。不与二乘同见。故非通教也。虽说中道一切种智。非初住发心即具一切种智。故非圆也。是则三义不成。但名别教也。四核定圆教者。问曰圆教亦有戒定智慧。何故不名三藏。亦有真空之理。何故非通。亦有历别阶级法门。何故非别。答曰圆教所说戒定智慧。皆约真如实相佛性涅槃而辨。岂同三藏偏浅戒定慧乎。佛性真空平等之理。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何况得入故非通也。种种法门位行阶级。无不与实相相应。摄一切法。从初一地无不具足一切诸地。是故非别。三义不成但名圆教也。是则四教四名。虽复互通而研其理实。当教立名不可混滥。若圆教摄三。即是又多仆从而侍卫之也第三引证者。夫欲申通佛法事。须经论明文。但佛教浩漫玄旨难寻。若不立名辨义。何以得知旨趣也。今明此义略为三意。一明无文立名作义以通经教。二别引经论证。三总引经论证。一无文立名作义以通经教者。问曰立四教名义。若无经论明文。岂可承用。答曰古来诸师讲说。何必尽有经论明文。如开善光宅五时明义。庄严四时判教。地论四宗五宗六宗。摄山单复中假。兴皇四假并无明文。皆是随情所立助扬佛化。其有缘者莫不承习。信解弘宣。问曰何意不依半满五味幸出经论文。答曰佛教具有渐顿不定半满五味。各据一边。岂得通释此诸教也。但使义符经论。无文何足致疑。大智度论云。法施者。依附经法广作义理。为立名字皆名法施。今一家解释佛法。处处约名作义。随义立名。或有文证或无文证。若有文证故不应疑。无文证者亦须得意。譬如神农编鹊华他皆古之圣医。所造药对治世撰集诸经方。当时所治无往不差。今人依用未必皆愈。而即末代凡医。虽约古方出意增损。随病授药少有不差。若深解此喻通经说法。睹时事所宜作义。立名亦有何失。今释此经一部前后作义立名。此非一条。若不体此意者。何但四教之名而生疑也。经论正是趣前人机缘。末代学问。执见千端行道障起非一。宁可守株待[少/兔]。必贻斯责。且佛教无穷恒沙非譬。东流之者万不一。达智人君子希更详焉。二别引经论证四教者。前释名中以已具引经文。今更略出。如戒心云。应学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佛在世时岂无三藏之教故成实论云。我今正欲论三藏中实义。次证通教者。此经净名为迦旃延解说五义。二百比丘心得解脱。大品经三慧品。明萨婆若智三乘同得。中论云。诸法实相三人共入。次证别教者。此经明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不应灭心受而取证也。无量义经云。摩诃般若华严海空。宣说菩萨历劫修行。即是别教文。涅槃经明五行。正是别教意也。大智论云。结使有二种。一者共二乘断。二者不共断。不共断者。不共般若断于别惑。次证圆教者。华严经云。为说圆满修多罗。此经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之中求。大品经云。欲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当学般若。法华经明多宝如来叹言。善哉释迦牟尼佛。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为大众说。如所说者皆是真实。涅槃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槃。智度论云。三智其实一心中得。如是寻讨大乘经论。四教义文处处有之也。三总引经论证者。今影傍大乘经论立四教名义者。如大涅槃经。明四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四种之说以此化前缘。即是四教意。又涅槃经云四种转四谛法轮。即是四教意。又法华经明三草二木禀泽不同。譬方便说即三教也。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譬说最实事即圆教也。中论破诸异执既讫复说因缘四句通佛四说。即是四教之意。如此等四说法随机化物即四教义。四说即是四教之异名也。第四料简者。问曰法华经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何曾有四说之殊。答曰上来处处引四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者。尚未曾定有一说。何曾定有四教耶故。此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随类异解者。即是四教不同之相也。且诸经明义不同。自有说异解异说。一解一说。异解一说。一解异说无说无解故。此经云。其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若达此意四教点定立义。何所疑哉。问曰四教从何而起。答曰今明四教。还从前所明三观而起。为成三观。初从假入空观。具有折体拙巧二种入空不同。从折假入空故有藏教起。从体假入空故有通教起。若约第二从空入假之中。即有别教起。约第三一心中道正观。即有圆教起。问曰三观复因何而起。答曰三观还因四教而起。问曰观教复因何而起。答曰观教皆从因缘所生四句而起。问曰因缘所生四句因何而起。答曰因缘所生四句即是心。心即是诸佛不思议解脱。诸佛不思议解脱毕竟无所有。即是不可说。故净名杜口默然无说也。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者。即是用四悉檀。说心因缘所生之四句。赴四种根性十二因缘法所成众生而说也。四种根性者。一者下根。二者中根。三者上根。四者上上根。赴此四种根性故因此教观无碍而起。普利益众生得成信法两行之益。此即若圣说法。若圣默然之义也。问曰。大涅槃经云。根有三种。一者下根二者中根三者上根。为中根人于波罗奈三转小法轮。为上根人于拘尸那城转大法轮。若为下根人如来终不为转法轮。今何得言有四种根性。为下根人说三藏教耶。答曰诸佛教门随缘不定。或说一根。或说二根。或说三根。或说四根。或言为下根者说。或言不为下根者说。言为下根者说者。如法华经三草。二木禀泽皆得增长。言不为下根者。说即如引涅槃经文也。问曰提谓经。说五戒明人天善。何意不开为五教义耶。答曰人天教旧医所说。世之常道不离生死。法王出世欲化众生令出火宅。是以鹿苑三转法轮。人天得道以此为实。故有三藏教。此经大品法华涅槃诸大乘经。皆云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又大智度论。明结集法藏。亦从鹿苑而起。不取提谓经为初也。问曰若不开人天善。何得法华经明三草二木禀泽也。答曰三藏教明世间布施持戒禅定。即是人天之教。并是正因缘所生善法。此已为三藏教所摄。故不须为五也。问曰四教义。与地论人四宗义同不。答曰若人问言。四谛即是四大不此为非问。今不依四宗立四教者。意乃多途略出三妨。一四宗明义言方似滞。二细寻研核。立名作义似如不便。三四宗虽言富博一家往望。摄佛法意犹有所阙。一四宗明义言方似滞者。彼不约四不可说。用四悉檀趣缘。而说即成滞也。二细寻研核立名作义似如不便者。彼之四宗毗昙见有得道。可许因缘为宗。三假品是世谛何得为宗。成论见空得道何不以空为宗。且智度论明三藏教。有三门入道。一是有门。二是空门。三是假名门也。又智度论弹方广义云。取十喻直说一切法不生不灭。失般若意。岂得用梦幻为不真宗也。今咨曰。不真宗即是通教。真宗即是通宗者。宗则通真不真。不真何意没宗而用教。真宗何意无教而立宗。宗若无教何得知真。真宗若没宗。有教则同名通教。若俱没教留宗则同名通宗。若俱安教则同名通宗教。若留真不真则名通不。真宗教通真宗教通不真宗。可为三乘通修通真宗亦应三乘通修也。若言此通是融通之通者。通教亦是通真之通也。此则两名混同。义无别也。答曰楞伽经云。说通教童朦宗通教菩萨。故以真宗为通宗也。又咨曰。若尔是则前因缘假名不真。宗皆是教童朦。不应悉立宗名也。核却并决意邪谓立四宗名义不甚便也。今言四教者。佛从初得道至大涅槃。显示一切法门。无非言教也。三设巧救四宗名义得立。若比古今虽为富博。一家往望摄佛法意犹大有所阙。今采诸经论立四教义。一教各有四门。合十六门。彼因缘假名两宗。似与此所明三藏教。有空二门相参。犹阙昆勒门及非有非空两门也。彼不真宗明诸法如幻如化。似与此通教有门相参。余三门彼所不明。彼真宗似与此别教有门相参。余三门彼所不明。此则四宗明义。但得与此三教四门相参。此圆教四门彼所不明。四教犹有十二门明义。彼四宗之所不明也。又护身法师用五宗明义。彼四宗如前长立法界宗。似与此圆教有门相参四教犹有十一门。彼所不明也。耆阇法师用六宗明义。三宗似与此三门相参。如上分别。彼真宗似与此通教空门相参。彼常宗似与此别教有门相参。彼圆宗似与此圆教有门相参。四教犹有十门。彼六宗之所不明也。故知四宗五宗六宗。虽言古今以来明义富博。今一家往望摄佛法意。犹大有所阙也。所以前明四悉檀义者。正是述一家通经说法。与古今所说通用不同也。故前明三观竖破诸法。略为数十番。其寻览者则知。与诸禅师及三论师所说意有殊也。今明四教一教各有四门。四教即有十六门。又开三藏教四门。如五百阿罗汉各说身因。即是五百门也。故经说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道但三藏教四门尚开无量门入道。何况通教别教圆教。各有四门而不得各明开无量门也。故华严经明善财童子见四十二善知识。各言我唯知此一法门。如是见一百二十善知识。乃至无量善知识。皆各云我唯能知此一法门。是则大乘法门无量无边也。此经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乃至八千菩萨。皆说入不二法门。故法华经云。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如此法藏于不可说。用四悉檀而起教门。令一切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若留此意。比决四宗五宗六宗。自知殊别也。第五明经论用四教多少不同。若华严顿教用别圆两教。若渐教之初。小乘经但用三藏教。若大乘方等则具有四教。若摩诃般若用通别圆三教。妙法莲华经但用圆教。大涅槃名诸佛法界。四教皆入佛性涅槃。诸论随经用教多少义类可解。问曰四教遍通众经。何故偏于此经文前广辩。答曰一切渐顿诸经未必皆明四教。唯方等大集及此经。典具有四教之文。故约此经意略明四教义也。但每嗟末代弘经之人。采众经义用通一论。遂致使后生皆谓论富经贫轻经重论。今采众经论立四教义。以通诸大小乘经者。意望后贤敬重佛言弃其枝末。若能专心大乘方等。听说受持读诵书写如说修行。非但功不唐捐。亦能契理之要也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批注

    黄帝阴符经批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翰林志

    翰林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陶红亮编著的《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白金版)》讲述了:蒙台梭利从婴儿出生开始,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对其进行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教育法引入我国后,受到了众多父母的推崇。《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白金版)》内容力求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保持蒙氏思想原汁原味时,兼顾了可读性和实用性。选取的内容包括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日常生活教育、自然文化教育等。宝宝可以通过自我重复操作教具建构自己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能够得到很多能力方面的训练。
  • 腹黑萝莉机甲

    腹黑萝莉机甲

    第一次写如有不好请提醒我,我QQ1641321342密码是不知道
  • 冷酷少爷的迫嫁新娘

    冷酷少爷的迫嫁新娘

    诸葛晓云满月那天,娘投井自尽,爹却从挽着别人的手一起拜堂,而她,却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成长,十八年后,被迫嫁给一个死了三个未过门妻子的簘家大少。传言这个箫剑峰性格冷酷,而且还是个克妻少爷,所有长得漂亮的女孩子都会在接近他的一个月内离奇得死去。死亡的恐怖不断蔓延,笼罩着所有接近过他的美丽女子,是这灵阴在作祟?还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而真相,却在诸葛晓云走进何家的那天起一步步解开。
  • 流氓学院

    流氓学院

    世界上有许多职业不分性别,比如说流氓,有男流氓,自然也有女流氓……额额额,好吧,如果流氓算是一个职业吧!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学校园,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大学校园。一个以流氓自居的学院,一群以流氓自居的学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的更好
  • 做好每一个自己

    做好每一个自己

    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习惯什么样的生活,路要继续走,生活也要继续过。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微笑,真诚地鼓励自己会做到更好,支持自己的每一个选择,相信自己的每一次决定,做好每一个自己,快乐就在自己的脚下……
  • 广陵散记

    广陵散记

    风光旖旎的扬州瘦西湖边,有着一家叫做”陈记“的客栈。客栈老板叫大陈,账房先生叫阿荣,还有一直为他俩操心人生大事的媒婆”阿布“,后来又多了”稀饭“、”小鱼“、”皮皮“和”小米“……他们每天为生计奔忙。生活总是不易,虽然如此,也还是会笑声不断。毕竟,人生还有好多事等着自己去做呢。并非附庸风雅,区别于那首神曲“广陵散”,这只是发生在“广陵”地区之两三事,故原标题叫《广陵·散记》,中间是有一小点的……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长街短吻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长街短吻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长街短吻”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有对婚姻的彻悟,有对爱情的渴望,更有对逝去恋人、爱人或情人的深切怀思,每一篇每一段都是爱的低语,都是情的凝结。这些文字和他们的主人或许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这充满时光味道的字迹却还是一再一再地打动我们柔软的心灵!
  • 迷离魂境

    迷离魂境

    融合来自异世界奇怪魂识的狮身人面兽,逃亡途中,偶遇一生挚爱,同时也卷入血雨腥风之中,天魂之境的奥秘,神界、圣界、上界,三大远古世界的玄奇,一一向你展开,这里有升级、热血、还有让人意向不到的结局……
  • tfboys之十年我等你

    tfboys之十年我等你

    本文写的是十年之后tfboys的大学恋爱生活。(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
  • 末日王妃

    末日王妃

    乱世里,她的村子被毁,家人被屠。浊世中,他带上面具,装疯卖傻,苟活于世。他救起奄奄一息的她,两人步步为营,出生入死,她以一个女子的倾城容貌和非凡胆魄,帮助他君临天下。究竟两个人要经历过怎样的苦难,才能相识相知相依,成为彼此的依靠和慰藉,成为彼此黑暗世界里光的亮?究竟要怎样爱过痛过后悔过,才能知道自己想要到达的到底是何方?即使这世界残忍盛大又无情,至少你还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