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31700000012

第12章

问:“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原自宋儒立说,是亦性有三品、善恶混之类也。今吾侪只宜以孟子性善为宗,一切气质,屏而去之,作圣工夫乃始纯一也。”

曰:“性命在人,原是神理。看子于言下执滞不通,一至于是,岂亦气质之为病,而子未之觉也乎?请为子详之。夫性善之宗,道之孟子,而非始于孟子也。‘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孔子固先言之。气质之说,主于诸儒,而非始于诸儒也。‘形色天性也’,孟子固先言之也。且气质之在人身,呼吸往来而周流活泼者,气则为之。耳目肢体而视听起居者,质则为之。今子欲屏而去之,非惟不可屏,而实不能屏也。况天命之性,固专谓仁义礼智也已,然非气质生化呈露发挥,则五性何从而感通,四端何自而出见也耶?故维天之命,充塞流行,妙凝气质,诚不可掩,斯之谓天命之性。合虚与气而言之者也(张载谓‘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标点者注)。是则无善而无不善,无不善而实无善,所谓赤子之心浑乎天者也。孟子之道性善,则自其性无不善者言之。故知能爱敬,蔼然四端,而曰‘乃若其情,则可为善’。盖谓性虽无善而实无不善也。告子则自性之无善者言之,故杞柳湍水,柔顺活泼,而曰‘生之谓性’,了无分别,若谓性虽无不善而实无善也。要之,圣贤垂世立教,贵在平等中庸,使上智者可以悟而入,中才者可以率而由。若如告子云性,则太落虚玄,何以率物?故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天下惟中人居多,告子独不思觉人耶?何乃使一世人多不可语也?此孟子所以深辩而力挽之,夫固未尽非之也。”

曰:“然则诸儒之说皆是矣。论者又谓其非性善之宗,何耶?”

曰:“儒先立说,原有深意。而近世诸家讲套,渐渐失真。既将天性气质两平分开,又将善恶二端,各自分属。殊不知理至性命,极是精微。圣贤犹且难言,而集说诸家,妄生分解,其粗浮浅陋亦甚矣!又安望其妙契儒先之旨而上溯孔孟之宗也哉?”

曰:“然则世之人敢谓其无善恶耶?善恶之分敢谓其无所自生耶?”

曰:“善恶之分,亦有所自,而不可专执其为性也。又请为吾子详之:今堂中聚讲,人不下百十,堂外往来,人亦不下百十。余今分作两截,我辈在堂中者,皆天命之性,而诸人在堂外者,则皆气质之性也。何则?人无贵贱贤愚,皆以形色天性而为日用,但百姓则不知,而吾辈则能知之也。今执途人询之:汝何以能视耶?必应以目矣。而吾辈则必谓非目也,心也。执途之人询之:汝何以能听耶?必应以耳矣。而吾辈则必谓非耳也,心也。执途之人询之:汝何以能食,何以能动耶?必应以口与身矣。而吾辈则必谓非口与身也,心也。识其心以宰物,则气质不皆化而为天命耶?昧其心以从身,则天命不皆化而为气质耶?心以宰身,则万善皆从心生,虽谓天命皆善,无不可也。心以从身,则众恶皆从身造,虽谓气质乃有不善,亦无不可也。故天地能生人以气质,而不能使气质之必归天命,能同人以天命,而不能保天命之纯全万善。若夫化气质以为天性,率天性以为万善,其惟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也夫?故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问:“某闻天下之道,皆从悟入。常观同志前辈,谈论良知本体,玄微超脱,或听其言,或观其书,皆令人欣快踊跃,及观其作用,殊不得力,其故何也?”

曰:“吾儒之学,原宗孔孟,今《论语》、《孟子》,其书具在,原未尝专以玄微超脱为训。然其谨言慎行,明物察伦,自能不滞形迹、妙入圣神者,原自《大学》之格致、《中庸》之性道中来也。盖格物以致其知,知方实落;达道以显其性,性乃平常。故某常泛观古今圣贤,其道虽从悟入,其悟却有不同,有从有而入于无者,则渐向虚玄,其妙味愈深,则其去人事日远,甚至终身不肯回头,自谓受用无穷也。有从无而入于有者,则渐次入于浑融,其操持愈久,则其天机愈显,所以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也。此个关头,最是圣狂要紧,学者不可不早鉴而敬择也。”

问:“如何用力方能得心地快乐?”

曰:“心地原只平等,故用力亦须轻省。盖此理在人,虽是本自具足,然非形象可拘。所谓乐者,只无愁是也。若以欣喜为乐,则必不可久,而不乐随之矣。所谓得者只无失是也。若以景界为得,则必不可久,而不得随之矣。故《中庸》曰:‘君子之道,淡而不厌。’则今人每每学而至于厌者,岂非不淡使然哉?”

问:“临事辄至仓皇,心中便不得妥帖静定,此多养之谓至,故如是耶?”

曰:“此固养之未至,然或是养之未得法使然也。”

曰:“如何是未得其法?”

曰:“是因他先时预有个要静定之主意,后面事来多合他不着,以致相违相竞,故临时亦觉冲动不宁也。”

曰:“静定之意如何可不要?孟子当齐亦云能不动心也。”

曰:“心便则可不动,若只意思作主,如何能得不动?故孟子是以心当事,今却是以主意去当事,以至主意为心,则虽养之百千万年,却终是要动也已。”

问:“意思与心不同还觉未能解。”

曰:“意是要心不动,只此不动的意思已是事未来而自己已先动矣。问(‘问’此处疑为衍文――标点者注)安有事来而又不动耶?”

曰:“心之不动,其景象却又如何?”

曰:“无动而无所不动,无所不动而实无所动也。大约此处是用意思不得,只能常不用意思,便不动之本心自然可见,亦自然得力也已。”

问:“良知说是不虑而知,此只在孩提赤子时说,若是年既长成,则自有许多事物,如何容得不虑?即孔子亦问礼问官,费多少心思,而后能得无所不通也。”

曰:“不虑而知是学问宗旨,此个宗旨要看得活,若不活时便说是人全不思虑也,岂是道理?盖人生一世,彻首彻尾,只是此个知,则其拟议思量,何啻百千万种也?但此个知原是天命之性,天则莫之为而为,命则莫之致而至,所以谓之不学不虑而良也。圣人立教,见得世上人知处太散漫,而虑处太纷扰,故其知愈不精通而其虑愈不停当。所以指示以知的源头,说知本是天生之良而不必杂以人为,知本不虑而明而不必起以思索。如此则不惟从前散漫纷扰之病可以尽消,而天聪天明之用亦将旁烛而无疆矣。细推其立教之意,不是禁人之虑,却正是发人之虑也已。”

问:“学问在人难说不要著力。”

曰:“著力自当著力,然却不是要得。”

曰:“我今尽力去要尚多不得,若不去要如何可得也?”

曰:“若不去要便可得,止因子去要,所以多不得也。”

曰:“孟子谓‘强恕而行’,强比要不益甚耶?”

曰:“子未理会全文。盖孟子之所强者恕也,如心为恕,心体浑然无思无为,如之最难,况吾人平素千百般去思、千百般去为,已是习惯成性矣,非用强力又安能如之也耶?”

问:“仕优则学,学优则仕,其义何如?”

曰:“仕学原是一事,但自成己处言则谓之学,自成物处言则谓之仕,故人之仕学患不优耳。优字即优而游之之优,乃善致其知而复于自然之良处也。故仕而不善致其知自在格于事势以滞其机,乖于毁誉以戚其意,便是仕不能优矣。学而不善致其知,则拘成迹而不足以达天下之变,局形骸而不足以通天下之志,便是学不能优矣。故学者须是识认知体透彻,使圆融活泼之机不离吾身心应用之处,则一段意思长是优游充裕,见大心泰无所不足。虽在莅官临民而自已受用不失平生,无意于学而自有其学也。虽在穷居陋巷而感通孚化、孝友家邦,无意于仕而自有其仕也。非谓仕必优然后去学,学必优然后去仕,分作两段工夫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聊斋鬼事

    聊斋鬼事

    鬼,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流传着,遥不可望,但,鬼并不是单纯的遐想出来的,而是———真的在你身边,上一秒,和你擦肩而过的,是人,还是鬼?————————————————————每天3更,基本都是在晚上。————————————————————新书刚开,希望大家多多宣传啊!
  • 爱恨同眠

    爱恨同眠

    本书广泛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寓意深刻,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隋唐小书生

    隋唐小书生

    刚刚毕业,找到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却不想第三天就出事,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了,来到隋朝末年,关键是整个图书馆也随着穿越,住进了脑海里面。
  • 听说那笑带着伤

    听说那笑带着伤

    爱情的保质期是多久呢?曾经的山盟海誓又能维持多久。两个陌生的人因为一场车祸就那样走到了一起,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又从朋友变成了情人。可是等到从情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她还能剩下些什么?她是一个内心挣扎的女孩儿,当人家拥有幸福的童年时她却是一个小三的孩子。这一切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当么么离开的那一刻她的内心也跟着彻底的绝望了。就连最后那一丝稻草般的希望也被抹杀,等到她带着复仇的念头回来时,曾经的曾经都还能挽回吗?她的残忍她的冷酷,以及她的改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又会是谁呢?是现实?是仇恨?还是那无法抹去的泪痕?
  • 黑狼啸月

    黑狼啸月

    浪峰他本是地球上的孤儿,在一次车祸中,灵魂穿越了,穿越附身到,一头被狼群遗弃的黑狼身上。弱小、垃圾、废物、被诅咒、这些都出现这头黑狼身上。浪峰到来后,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 武媚娘传奇番外

    武媚娘传奇番外

    很多人吐槽说武媚娘拍的烂透了,剧情没头没脑,进度太慢。可我觉得,它起码演出了武媚娘前期的个性和朦胧的爱情。尤其是当我看了李牧那一段时。觉得这么痴情的男人死了太可惜了。于是,我便为他们,在书中重造一个未来。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异世妖娆世子妃

    异世妖娆世子妃

    当云兮潆决绝的她穿越到懦弱的她身上……他的命运是否被改写
  • 混元大罗天

    混元大罗天

    有揭言:跳出三界,不在五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虽可超脱生死,确实有天地约束,无法如意自行。但三界之上大罗天,方可真正身化自在,长生不死!
  • 爱妃,送你锦绣河山可好

    爱妃,送你锦绣河山可好

    穿越到第一皇商之家,苏珞只想做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米虫。偏偏族中兄弟姐妹多,是非就多。更郁闷的是,爬到树上不过就是躲个清静,却从此招惹上最惹不起的夜王。夜王何许人也?据说虽不是皇子,却比皇子还要得到当今圣上的宠爱。又据说,其实夜王是圣上和义弟妇苟且生下的私生子,所以荣宠有加。但在她看,夜王表面一副孤高自傲,目下无尘,内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真小人。明明不想娶她长姐,却把脏水往她身上泼,害得她“众叛亲离”,一不小心就如坐针毡,躺绣花针。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