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07700000010

第10章

△今初。略開五門。第一集意。第二集因。第三辯類。第四定數。第五權實。今初。來至佛所。有何意耶。有十義故。一為影響為主伴故。二為輔翼常隨從故。三為守護佛世尊故。四為莊嚴菩提場故。五為供養佛菩薩故。六為發起此法門故。七為聞法獲勝益故。八為表法顯深理故。九為順證說不虗故。十為翻顯法不共故。為斯多意。來至佛所。非唯證信。證信但是傳法意故。第二集因。有何因緣。得至佛所。亦有十因。一曾與如來同集善故。二蒙佛四攝曾攝受故。三往在生死聞圓法故。四曾發大心護一切故。五往昔大願願事佛故。六隨逐如來無厭足故。七樂聞正法心無倦故。八善能散滅我慢心故。九福智已淨身周遍故。十同一性海善根生故。此十因中。前四後二唯是集因。五六七八兼明集意。由願供佛。得在佛會。即是集因。乘願而來。便是集意。餘可思准。第三辯類。即上集意成十類眾。一影響眾。二常隨眾。三守護眾。四嚴會眾。五供養眾。六發起眾。七當機眾。八表法眾。九證法眾。十顯法眾。准前可知。第四定數。稱法界眾。焉能數知。即文而言。此一經中。文有二會。末會之眾。隨其善友多少不同。數類無量。本會之中。總唯四眾。一菩薩眾。二聲聞眾。三世主眾。此三舊眾。四新集眾。文在正宗。然此世主。即同初會三十九眾。文不具列。語意皆含。文云。復與無量諸世主俱。明知具有。以初一會遍八會故。以皆不起菩提樹王而周遍故。故下文云。一一塵中。有大菩薩。坐蓮華座。成等正覺。即見初會。明其諸眾前後相通。則數同初會。餘如別明。第五權實者。前十類眾。影響唯權。當機則實。餘通權實。並通地前及與地上。然影響眾。自有二類。一者果德。謂佛影響。則亦名為非權非實。二位極菩薩為影響者。即皆是權。亦可皆權。海印現故。亦可俱實。實德攝故。不動此會遍法界故。難思議也。

△第二釋文。三眾即為三別。第一菩薩眾。第二聲聞眾。第三世主眾。

▲今初。菩薩文分五別。一標類數。二標上首。三列別名。四結數讚勝。五歎其勝德。

今初。先辯類者。具云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菩提云覺。薩埵云眾生。亦翻勇猛。有三義故總立此名。一菩提者所求佛果。薩埵者所化眾生。即是悲智所緣之境。從境立名。故名菩薩。二菩提者所求之果。薩埵即是能求之人。能所合目。故名菩薩。三薩埵既云勇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亦能所合目。摩訶云大。略有四義。一者願大。求大菩提故。二者行大。二利成就故。三者時大。經於三大阿僧祇故。四者德大。具足一乘諸功德故。前二通地前。後二唯地上。有說地上方稱大者。約具四義。五千人者。列數也。舊經五百。今云五千。比餘八會。二俱少者。解行者多。證入希故。要云五者。表於五位同證入故。五位各十。一一十度。度各攝十。故為五千。如是修因證入果海。

第二普賢下標上首。以二大聖助化主故。為表法故。至下當明。言普賢者。梵云三曼多普也。跋陀羅賢也。乃有多義。一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此約自體。故理趣般若云。一切眾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又曲濟無遺曰普。隣極亞聖曰賢。此約諸位普賢。以俱發普賢心。三賢十聖皆普賢故。又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此約當位普賢。普賢正是等覺位故。又果無不窮曰普。不捨因門曰賢。此約佛後普賢。成佛之後亦曰普賢。位中普賢悲智雙運。佛後普賢智海已滿。而運即智之悲。寂而常用。窮未來際。教化眾生。又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賢。此約融攝。言文殊師利者。或云曼殊室利。文殊曰妙。室利為吉祥。古譯為德。合為妙德。亦云溥首。亦云濡首。亦云妙首。以室利言含多義故。以示居此土。生有十徵。來自他方。體含萬德。降魔制外。通辯難思。稱妙吉祥。亦稱妙德。又主於般若了了見性。故稱妙德。又知佛境界故。凡所施為無非吉祥。又一切諸佛皆悉從之發菩提心。常為一切諸佛之母。普為一切菩薩之師。身遍十方一切剎土。久成正覺。已號龍種尊王。現證菩提。是曰摩尼寶積。當成正覺。復稱普見如來。化滿塵方。德周法界。故稱妙德。是曰吉祥。三乘尊於定慧兩足。諸佛多有智慧神通二大弟子。一乘尊於理智融攝。故標尊於二聖。而為上首。

第三其名曰下列別名。夫聖人無名。為物強名。得名千差。而多依德行。德行皆具。不可備舉。而隨宜別標。皆有深義。恐繁不釋。但舉總類。以彰表法。此中有十五位。總列一百五十二人。於中分二。初五十一人。通表住等五位。後百一菩薩。別表十地。前中分五。初十勝智。以表十住。住名解故。舊經所無。二十幢表向。行德高出故。三十光表行。智光照行故。行向前却者。行願相扶無前後故。四十藏表地。生成住持故。五十一眼表等覺。親照寂故。第二天冠下十位。一百一人。如次別表十地十度。一十冠者。初地檀行冠於諸地萬行首故。位各十者。一地具足諸地德故。一度具十為莊嚴故。二十髻者。表離垢地持戒檢朿極尊高故。三十燄光。即發光地發聞持光照法忍故。四十聚者。積集道品智慧聚故。五十聲者。入俗化物。偏得聲名。經說三昧為雷聲故。六十出生者。般若現前生諸德故。七十吉祥者。空中方便慧有中殊勝行為吉祥故。八十自在王者。不動大願具十自在故。九十音者。善慧法師說力故。十有十一覺者。法雲受職墮佛數故。智度覺法無所遺故。欲顯差別故為此配。非可局執。

第四如是等上首下結數讚勝。讚勝者。皆上首故。前二上首。五千中上。今則五千。比餘皆上。言結數者。梵本具云五千人俱。

第五一切皆從下歎其勝德。有十一句。初總。餘別。總中普賢行願。即下十句及無盡德。略如釋題。廣如下經。然名隨別立。德無不具。云皆從生。以諸菩薩廣業崇德並周法界齊諸佛故。第二所行無[得-彳]下別中十句。句各有二。上標下釋。合為五對。即分為五。一窮依近正對。遍一切剎方知無[得-彳]。近一切佛始知身多。二離諸下現通見用對。障蓋既離方能現通。如淨月輪光影方遍。現覺諸法十眼圓明。始見如來無方大用。三得無量明下。內照外演對。照佛法海方得多明。具四無[得-彳]始能長演。四住最勝下。智淨色隨對。所行無著始彰智淨。隨心能現方顯無依。五離諸下悲深智廣對。了眾生空方離悲障。光網普照始悟智周。前空取淨。此空取廣。

▲第二復與五百下。列聲聞眾。然聲聞一眾。八會皆無。獨此有者。為顯證法是不共故。在座不聞。方顯前八皆非其分故。故前不列。又約圓融九會皆在。初成頓彰無有前後。有聲聞者。九世相融。約法有耳。若不壞相。經有三節。初之五會。始成正覺。便頓說之。以初云始成三天皆云不離菩提。帶前起故。第六七八二七日說。別行十地有二七故。七八重會時必異故。第九一會。在於後時。由此故有諸聲聞等。佛初成道未度五百。無逝多故。上之二解。一約圓融。二約次第。二俱有理。如來一會能頓演故。圓融無妨。常恒之說不[得-彳]後故。次第何失。又無前後依何同時。若無同時何異餘教。非唯無[得-彳]。亦乃相成。文中分二。初標數類。依聲悟道故曰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真聲聞也。二其諸聲聞下歎其勝德。有十一句。初句總明。悉覺真諦下別。然此聲聞。本是菩薩。欲顯深法。迹示聲聞。故所歎德。言含本迹。釋為二門。一就迹門。皆聲聞德。一得現觀故。於四真諦善覺了故。二入正性離生。無方便慧故皆證實際。三所學已窮。云深入法性。故法華云。我等同入法性。即三獸渡河。理無二故。古人亦將上三。如次配於見修無學。四生分已盡。由闕大悲故自出有海。五依佛威德。但謂如空。故法華云。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不生喜樂。六捨分段因。云離結使縛。九結十使皆悉離故。七捨分段報。云不著依處。依處即是賴耶識體。今言不著。是捨離故。唯論說阿羅漢位捨賴耶故。而梵本云那阿賴耶。那即無義。無阿賴耶即是捨義。阿賴耶識名為執藏。即是種子所依處故。根本依故。因無我愛。果何由生。八心善解脫故寂如虗空。九慧善解脫故於佛無惑。十明非定性皆可迴心。故於佛智以信得入。二約本門。就菩薩歎。故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復有無量百千億菩薩。現聲聞形。亦來會坐。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連等。廣如彼說。明皆是權。故下身子令海覺等觀文殊德。若實聲聞。不見不聞。何以能知文殊勝德。十中。一覺真實義故。名善覺真諦。二已具方便善能入於無際際故。名證實際。三二空真性窮真源故。方為深入。四具足大悲入有不染。是故方能永出有海。五依佛深境。量等虗空。亦如虗空無所依故。六不斷煩惱。亦不與俱。方能永離現行諸結隨眠諸使之所縛故。七八地已上同於羅漢。捨賴耶故不著依處。八處亂恒寂。了本性空。得無生忍。住如空性。無障[得-彳]故。云其心寂淨猶如虗空。九佛不共德。設未全證。亦知定得故。於諸佛所。永斷疑惑。十者一切智海是證信入方曰深故。總句隨別。亦有本迹。具斯二解。文理方周。故前諸譯文皆兩含。羅摩伽經。乃以真諦。而為四諦。然四諦多種。亦通大小。而言多屬小故。非得意。

▲第三復與無量下。諸世主眾。亦分為二。先標數類。言無量者。一無量色類。二一一各有無量眷屬。二已曾下歎其勝德。十句分二。前九歎自分。後一歎勝進。等佛智故。前中前八成德。後一入位。生佛家故。前中四分。初一句歎福。二四句歎悲。三二句歎智。四一句歎願。今初可知。二常勤利樂一切眾生下歎悲。此是總句餘三是別。一無緣普應故不待請。顯悲深故。二護念初心。偏救無歸。如於病者心偏重故。三不捨世間顯悲常故。入殊勝智。不滯空有。謂帶有觀空。名方便智。依空涉有。名殊勝行。則度而無度。故常不捨。亦無愛見。處而無厭。三從諸佛教境界而生下二句歎智。此句總明根本之智。依如來教。從真境生。無生生故。後得之智。亦從佛教兼事境生。二智既生。則生菩薩。無有二智非菩薩故。後護持句別歎護法智。亦通二智。言所有正法者。謂教理行果。邪徒亂正。教法毀壞。立身護持。此即權智。心冥至理。理法則全。此是實智。修行趣果。是護行。果則通權實。護即守護。持謂任持。離佛世尊。更無正法。故曰護持如來正法。四起大誓願不斷佛種。此句歎願。下佛種子於眾生田。願盡生界化化不斷故。上成德竟。後從行願力生如來家者。明其得位。生如來家。有其四位。一約菩提心家。初住發心。即名為生生解家故。二約聖教家。是第四住。名生貴住。從於聖教而得生故。三約理家。初地證如為得生故。四約無生忍家。八地已上方為生故。今約行願為因。生家為果。義通四種。正在後二。上自分竟。

二專求如來一切智智。歎勝進德。一切智者根本智也。重言智者。後得智也。無餘趣向故曰專求。上序分竟。

◎第二時諸菩薩下明其正宗。然初一請分。取起三昧。是發起序。以皆念請未發言故。念請發起佛三昧故。今例初會現相品中。以為正宗。又因請方定現土集眾義相關故。四處廣問皆正宗故。若例法華。三昧現相。猶屬序分。彼非本經之三昧故。故得為序。今以三昧現相為答。須為正宗。不可尅定。大分為二。第一本會。第二從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下。明其末會。

[○@●]本會之中。長科十分。第一大眾念請分。第二如來三昧分。第三淨土現相分。第四遠集新眾分第五舉失顯德分。第六偈頌讚德分。第七普賢開發分。第八毫光照益分。第九文殊述德分。第十大用無涯分。

●今初。眾集本為聞佛法故。文中分二。初標念請之人。後彰所請之法。

同类推荐
  • 杌萃编

    杌萃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apoleon Bonaparte

    Napoleon Bonapar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亦玉堂稿

    亦玉堂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海寄归内法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罗氏字辈

    罗氏字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开花落花

    开花落花

    英国公主--Aim,在中国留学,留学期间,遇见了欧阳魇,他们各自心里一见钟情………
  • 自我保健小百科

    自我保健小百科

    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介绍了人体与营养、环境与健康、饮食与健康、护理知识、急救知识、自然疗法、用药知识、性知识与节育生育及常见病治疗。
  • 鱼藻之什

    鱼藻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阅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阅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不良灵探

    不良灵探

    你即使是收获了全世界,如果没有人与你分享,你将倍感凄凉。有些人喜欢分享成功,有些人喜欢分享心情,可我认识一个人,他分享的是死亡!我追查了他七年,甚至连他名字都不知道,亦如他在笔记中写下的独白。我是暗夜的行者,拿着死神的镰刀,收割灵魂是我的荣耀,我在黑暗中窥探光明,嘲讽着那些追逐我足记的凡人。我来,我见,我征服!
  •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花之贴身高手

    校花之贴身高手

    他,从小跟着异人修练逆天诀,进入最神秘的特种部队,成为一名令人闻风丧胆的恐怖杀手。一次失败,他提前退役,却成为了千金校花的贴身保镖,因不小心招惹到一些神秘的修真者,随后渐渐引出了一个世俗之外的修真世界……
  • 门派之前世因果

    门派之前世因果

    魏凡本来是在城市跟收养自己的师傅周清扬一起卖煎饼果子,然而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却发生了意外,师傅为自己不幸身死,魏凡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 陆地王者

    陆地王者

    每篇只有一个故事。陆仙一个神奇的人不停的转战不同维度的宇宙。
  • 带着王国回明末

    带着王国回明末

    带着英雄无敌的王国回到明末,本想种田争霸天下,不料张献忠实在太疯狂,只能利用城堡的特异能力。看猪脚怎么利用英雄无敌为助手,种田抗清治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