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81200000134

第134章

释曰:此陈带者,以其小敛讫,当服未成服之麻故也。云“亦散带垂”者,不言尺寸,亦与苴同垂三尺。云“苴,斩衰之也”者,案《丧服斩衰章》云:“丧服,斩衰裳,苴杖。”故知此苴,斩衰之。云“苴麻者,其貌苴,以为”者,案《礼记传》云“斩衰貌若苴”,彼据人之形貌若苴麻,明麻之形貌亦苴可知,故此指麻之貌苴者以为。云“服重者尚粗恶”者,对齐衰已下服轻,不尚粗恶,故《传》云“齐衰貌若,大功貌若止”,是不尚粗恶也。云“之言实也”者,《檀弓》云:“也者,实也。”郑注《丧服》云:“明孝子有忠实之心。”是明孝子之心与服相称,不虚服此服也。云“鬲,扼也,中人之手扼围九寸”者,此无正文,《丧服》及此皆言苴大鬲,鬲是扼物之称,故据中人一扼,而言大者,据大拇指与大巨指扼之,故言大也。云“带之差,自此出焉”者,案《丧服传》云:“苴大扌鬲,左本在下,去五分一以为带。齐衰之,斩衰之带也。”自此斩衰之带差至缌麻之带,故云带之差自此出焉。云“下本在左,重服统於内而本阳也”者,谓斩衰统於内,以解本在下而本阳,以解在左对齐衰之,右本在上轻服,本於阴而统外。案《杂记》云“亲丧外除”,郑云:“日月已竟而哀未忘。”“兄弟之丧内除”,注云:“日月未竟而哀已杀。”此言统内统外者,亦据哀在内外而言。本阳本阴者,亦据父者子之天,为阳,母者子之地,为阴而言也。云“要小焉,五分去一”者,亦据《丧服传》而言。首围九寸,五分之五寸正去一寸,得四寸。馀四寸每寸为五分,四寸为二十分,去四分,得十六分,取十五分为三寸,馀一分在,总得七寸五分寸之一。彼传因即分之至缌麻。云齐衰之,斩衰之带也,以其俱七寸五分寸之一,又去五分一以为带。七寸取五寸,去一寸得四寸,彼二寸,一寸为二十五分,二寸为五十分,一分为五分,添前为五十五分,总去十一分,馀有四十四分,二十五分为一寸,添前四寸为五寸,仍有十九分在,是齐衰之带总有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彼又云大功之,齐衰之带,以其俱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又去五分一以为带,五寸去一寸得四寸,馀二十五分寸之十九者,一分为五分,十分为五十分,又九分者为四十五分,添前五十,总为九十五分,去一者,五十去十,四十五去九,总得七十六,据整寸破之而言,此四寸百二十五分寸之七十六,以为小功之。大功之带以下,仍有小功之带,但小功之带以小功之又五分去一,下至缌麻之带,皆以五倍破寸,计之可知耳。云“牡麻者,齐衰以下之也”者,案《丧服》齐衰、大功皆言牡麻,小功又言澡麻,则齐衰以下皆牡麻。传曰:“牡麻者,麻也。”对苴为麻之有ナ色如苴黎,则此雄麻色好者,故《传》云“齐衰貌若”,是以郑云“牡麻者其貌易,服轻者宜差好也”。云“散带之垂者,男子之道,文多变也”者,此小敛,有散麻带垂之至三日成服。绞之,对妇人阴质,初而绞之,与小功以下男子同。知“馔于东方东坫之南,苴为上”者,以其对下床笫夷衾之等在西坫南,故此亦在东坫南也。若然,经直言东方,知不在东堂下东方者,以其小敛陈馔皆在东堂下,若此亦在东堂下,当言陈于馔东馔北,何须言东方乎?明此非东堂下也。知苴为上者,以其经先言苴,明依此为首南陈之也。

妇人之带,牡麻结本,在房。(妇人亦有苴,但言带者,记其异。此齐衰妇人,斩衰妇人亦苴也。)

[疏]注“妇人”至“也”。

释曰:知“妇人亦有苴”者,《丧服》首云“苴杖”,下经男子妇人俱陈,则妇人亦有苴。《礼记服问》之等每云妇人麻之事,故知妇人亦有。今此经不言妇人苴者,记其异。谓男子带有散麻,妇人则结本无异者。且男子小功缌麻,小敛有带则绞之,亦结本,妇人带结本,可以兼之矣。云“此齐衰妇人”者,以其牡麻宜言齐衰,以下至缌麻皆同牡麻也。云“斩衰妇人亦苴也”者,此亦据带而言,以其带亦名,则《丧服》云“苴杖”,郑云:“麻在首在要皆曰。”彼既兼男女,则妇人有苴麻为带可知。经不言者,以义可知,故省文也。此带牡麻兼男子小功以下,陈之则别处,以其男子陈之于坫南,此经云在房,明知异处也。

床笫、夷衾,馔于西坫南。(笫,箦也。夷衾,覆尸之衾。《丧大记》曰:“自小敛以往用夷衾,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也。”)

[疏]注“笫箦”至“冒也”。

释曰:云“夷衾覆尸之衾”者,小敛讫,奉尸夷於堂,无用夷衾矣,故陈之於西坫南。案《曲礼》云:“在床曰尸,在棺曰柩。”此夷衾小敛以往,用之覆尸柩,今直言覆尸者,郑据此小敛未入棺而言。云“《丧大记》曰自小敛以往用夷衾”者,对小敛已前用大敛之衾,今小敛以往,大敛之衾当陈之,故用夷衾,证小敛不用之,兼明夷衾之制。郑言小敛以往,则此夷衾本为覆尸覆柩,不用人棺矣。是以将葬,启殡覆棺亦用之矣。云“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也”者,案上文冒之材云“冒缁质,长与手齐,杀掩足”,注云:“上曰质,下曰杀。”此作夷衾,亦如此,上以缁下以,连之乃用也。其冒则韬下韬上讫,乃为缀旁使相续,此色与形制大同,而连与不连则异也。

西方盥,如东方。(为举者设盥也。如东方者,亦用盆布巾,馔於西堂下。)

[疏]注“为举”至“堂下”。

释曰:云“为举”者,谓将举尸者,则下经“士盥二人”是也。云“西堂下”,知者,以其东方盥在东堂下,则知此西方亦在西堂下可知。

陈一鼎于寝门外,当东塾,少南,西面。其实特豚,四{髟易},去蹄,两白、脊、肺。设扃,西末。素俎在鼎西,西顺,覆匕,东柄。({髟易},解也。四解之,殊肩髀而已,丧事略。去蹄,去其甲,为不清也。白,胁也。素俎,丧尚质。既馔,将小敛,则辟袭奠。今文{髟易}为剔,白为迫。古文为密。)

[疏]注“{髟易}解”至“为密”。

释曰:此亦为小敛奠陈之,用茅为编。言西末,则茅本在东方。四解之殊肩髀而已丧事略者,凡牲体之法有二:一者四解而已,此经直云“四{髟易}”,即云去蹄,明知殊肩髀为四段。案《士冠礼》云“若杀,则特豚载合升”,注云:“合左右胖。”此下文大敛亦云豚合升,则吉凶之礼,豚皆合升,而郑云“丧事略”者,但丧中之奠,虽用成牲,亦四解,故《既夕》葬奠云:“其实羊左胖。”豕亦如之。是以郑总释丧中四解之事,故云丧事略。若郊,大祭虽吉祭,亦先有豚解,後为体解,是以《礼运》云:“腥其俎,孰其ゾ。”郑云:“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孰其ゾ,谓体解而阎之。”《国语》亦云郊之事则有全囗,王公立饫则有房俎,亲戚燕饮则有ゾ囗者。若然,郊虽先有全囗,後有体解、豚解,《礼运》所云者是也。若然,此经云四{髟易},并两白胁与脊总为七体,若豚解皆然也。云“既馔,将小敛,则辟袭奠”者,既始死之奠袭,後改为袭奠,以恐妨敛事,故知辟袭奠,前袭时已辟之,今将小敛亦辟之,亦当於室之西南隅。如将大敛,辟小敛奠於序西南也。凡奠在室外经宿者,皆辟之於序西南,是以小敛奠与祖奠等皆辟之於序西南。朝庙迁祖之奠,不设於序西南,以其以再设为亵,是以迁之,即设新之也。

士盥,二人以并,东面立于西阶下。(立,俟举尸也。今文并为并。)

[疏]注“立俟举尸也”。

释曰:举尸谓小敛从袭床为迁尸於户内服上,即下文“士举迁尸反位”是也。

布席于户内,下莞上簟。(有司布敛席也。)商祝布绞、衾,散衣、祭服。祭服不倒,美者在中。(敛者趋方,或亻真倒衣裳,祭服尊,不倒之也。美,善也。善衣後布,於敛则在中也。既後布祭服,而又言善者在中,明每服非十称也。)

[疏]注“敛者”至“称也”。

释曰:云“敛者趋方,或亻真倒衣裳”者,以其袭时衣裳少,不倒,小敛十九称,衣裳多,取其要方,除祭服之外,或倒或否。云“祭服尊,不倒”者,士之助祭服,则爵弁服、皮弁服,并家祭服玄端亦不倒也。云“善衣後布,於敛则在中也”者,以其敛衣半在尸下,半在尸上,今於先布者在下,则後布者在中可知也。云“既後布祭服,而又言善者在中,明每服非一称也”者,欲见祭服文在散衣之下,即是後布祭服,祭服则是善者。复云善者在中,则祭服之中更有善者可知。故云每服非一称,以其总十九称之中,善者非一称也。

士举迁尸,反位。(迁尸於服上。)设床笫于两楹之,衽如初,有枕。(衽,寝卧之席也。亦下莞上簟。)

[疏]注“衽寝”至“上簟”。

释曰:《曲礼》云:“请席何乡,请衽何趾。”郑云:“坐问乡,卧问趾,因於阴阳。”是衽为卧席。云“亦下莞上簟”者,《诗斯干》宣王寝席而言“下莞上簟”,是寻常寝席,无问贵贱者下莞上簟。

卒敛,彻帷。(尸已饰。)主人西面冯尸,踊无。主妇东面冯,亦如之。(冯,服膺之。)主人{髟舌}发,袒,众主人免于房。(始死,将斩衰者鸡斯,将齐衰者素冠。今至小敛变,又将初丧服也。{髟舌}发者,去笄纟丽而。众主人免者,齐衰将袒,以免代冠。冠,服之尤尊,不以袒也。免之制未闻。旧说以为如冠状,广一寸。《丧服小记》曰:“斩衰{髟舌}发以麻,免而以布。”此用麻布为之,状如今之著参头矣。自项中而前,交於额上,却绕也。于房于室,释{髟舌}发宜於隐者。今文免皆作纟免,古文{髟舌}作括。)

[疏]注“始死”至“作括”。

释曰:知“始死将斩衰者鸡斯”者,案《礼记问丧》云:“亲始死,鸡斯徒跣。”郑注云:“鸡斯,当为笄纟丽。”以成服乃斩衰,是始死未斩衰,故云始死将斩衰者鸡斯也。云“将齐衰者素冠”者,《丧服小记》云:“男子冠而妇人笄。”冠笄相对。《问丧》亲始死,男子云笄纟丽,明齐衰男子素冠可知。云“今至小敛变”者,谓服麻之节,故云“变”也。云“又将初丧服也。{髟舌}发者,去笄纟丽而”者,此即《丧服小记》云:“斩衰{髟舌}发以麻,为母{髟舌}发以麻,免而以布。”是母虽齐衰,初亦{髟舌}发,与斩衰同,故云“去笄纟丽而”,上著{髟舌}发也。云“众主人免者,齐衰将袒,以免代冠”者,此亦小敛节与斩衰{髟舌}发同时,此皆据男子。若妇人,斩衰,妇人以麻为ヮ,齐衰,妇人以布为ヮ。ヮ与{髟舌}发皆以麻布自项而向前,交於额上,绕如著参头焉。免亦然,但以布广一寸为异也。云“于房于室释,{髟舌}发宜於隐者”,并下文妇人ヮ于室兼言之也。

同类推荐
  • 台湾私法人事编

    台湾私法人事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Voyage to Arcturus

    A Voyage to Arctur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RISIS IN RUSSIA

    THE CRISIS IN 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赠卢大夫将军

    赠卢大夫将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忠介公全集

    海忠介公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绝世千秋

    绝世千秋

    「绝世千秋劫,成败在天。王道千殇事,莫问太阿」
  • 带你去我的地狱

    带你去我的地狱

    她和他曾经海誓山盟,但却借口真爱出现抛弃了他,到底是她放荡,还是另有隐情。他又该何去何从?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 重庆往事

    重庆往事

    重庆,是一处很特别的地方。重庆城,是一座极其特别的城市。重庆人,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深入重庆历史与现实的角角落落;以个性感悟又略带伤感的记忆,捕捉重庆那些美丽且具价值的人文画面;以现代时尚的旅游视角,描绘勾勒出重庆一幅幅立体多面的绚丽图景。
  • 暗王子联盟之极光都市

    暗王子联盟之极光都市

    极光病毒感染整个都市的那一天,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改变了……当亲人与爱人都变成吸血鬼,当人类开始自相残杀,当绝望与麻木占领所有人的心灵,支持佐藤命在黑暗中求生的目的,就是将妹妹佐藤静送出隔离带,回到正常的世界中。雪男云海千一,吸血鬼紫川洲,人类佐藤命,于黑暗中集结的三个少年,为着同一个目标倾其所有。他们真的能与整个黑暗的变异世界抗衡吗?当光明重现极光都市,那穿透黑暗云层的不是太阳的恩赐,而是极光都市最后的希望之光暗王子联盟!
  • 丹甲无敌

    丹甲无敌

    天才无数,不怕,有逆天少年踩踏!阴谋诡计,不怕,有热血少年粉碎!星河艰险,不怕,有战甲少年打穿!一粒至阳丹,一部《战甲诀》,造就一个废物少年方元合的逆天崛起,从此踏上热血征途!
  • 花都邪公子

    花都邪公子

    地球修真者林长生,在炼化从上古遗迹中所得到的小鼎时,遭遇了黄金僵尸的围攻。虽然危机关头突破,却也因此引发了天劫,被天劫干掉,灵魂穿越到了一个与地球相似的平行空间,重生在一个恶名昭著的纨绔子弟身上。谱写了音乐教父的传奇,缔造了肾手机帝国,开启了嚣张纨绔纵横花都的彪悍人生…………PS:本书QQ群:323882226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
  • 余生可否有个我

    余生可否有个我

    笑倾城从小到大都一直追着轩逸跑,直有一天对方被她追没了。一脸蒙蔽,怎么办,自己老公被她追丢了。
  • 中国血

    中国血

    本书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将人物命运放在战争、原始丛林、蛮荒部落等一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空间,使人性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张扬和反省;因为战争,生与死、存亡与毁灭成为一瞬间的现象,这个命题对于今天处于和平时代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四种不同的面貌,春有春的颜色,秋有秋的风采,夏有夏的热度,冬有冬的精神。春天的来临是悄无声息的,孟浩然的《春晓》如是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春的面貌是“掩盖”不住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飞鸟归来,处处呈现生机和绿意。夏季,万物繁荣,草长莺飞,鲜花怒放,处处“热情如火”。秋季,一片秋高气爽,处处欢歌笑语,虽然临近寒冬,但收获的喜悦仍然溢于言表。冬季,银装素裹,冰雪连天,万物蛰伏,一片沉寂和冷清。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在时间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