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6500000031

第31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间四百岁是兜率陀天上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岁,兜率陀天寿四千岁。愚痴无闻凡夫于彼命终,生地狱、畜生、饿鬼中;多闻圣弟子于彼命终,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间八百岁是化乐天上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岁,化乐天寿八千岁。愚痴无闻凡夫于彼命终,生地狱、畜生、饿鬼中;多闻圣弟子于彼命终,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间千六百岁是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岁,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愚痴无闻凡夫于彼命终,生地狱、畜生、饿鬼中;多闻圣弟子于彼命终,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佛说六经,如是异比丘问六经、佛问诸比丘六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若行、若形、若相,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彼不忆念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然于彼色、受、想、行、识法,作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思惟,于彼法生厌、怖畏、防护;生厌、怖畏、防护已,以甘露门而自饶益,如是寂静,如是胜妙,所谓舍离,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如是知、如是见已,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不得解脱,以欲法、念法、乐法故,取中般涅槃。若不如是,或生般涅槃;若不如是,或有行般涅槃;若不如是,或无行般涅槃;若不如是,或上流般涅槃;若不如是,或复即以此欲法、念法、乐法功德生大梵天中,或生梵辅天中,或生梵身天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若不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忆念,而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于此等法心生厌离、怖畏、防护;厌离、防护已,于甘露法界以自饶益。此则寂静,此则胜妙,所谓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若不解脱,而以彼法——欲法、念法、乐法取中般涅槃;若不尔者,取生般涅槃;若不尔者,取有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取无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取上流般涅槃;若不尔者,彼以欲法、念法、乐法生自性光音天;若不尔者,生无量光天;若不尔者,生少光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离贪喜舍住,正念正智,觉身乐,圣人能说能舍念乐住,第三禅具足住。若不尔者,以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乃至上流般涅槃;若不尔者,以彼法——欲法、念法、乐法生遍净天;若不尔者,生无量净天;若不尔者,生少净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离苦息乐,前忧喜已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若不如是忆念,而于色、受、想、行、识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乃至上流般涅槃;若不尔者,或生因性果实天;若不尔者,生福生天;若不尔者,生少福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禅,如是四无色定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风云天作是念:‘我今欲以神力游戏。’如是念时,风云则起。如风云天,如是焰电天、雷震天、雨天、晴天、寒天、热天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说如是,异比丘问佛、佛问诸比丘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于夜暗中,天时小雨,电光焰照。佛告阿难:“汝可以伞盖覆灯持出。”

尊者阿难即受教,以伞盖覆灯,随佛后行。至一处,世尊微笑。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不以无因缘而笑,不审世尊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来不以无因缘而笑,汝今持伞盖覆灯,随我而行;我见梵天亦复如是持伞盖覆灯,随拘邻比丘后行;释提桓因亦复持伞盖覆灯,随摩诃迦叶后行;袟栗帝罗色吒罗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舍利弗后行;毗楼勒迦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大目揵连后行;毗楼匐叉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摩诃拘絺罗后行;毗沙门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摩诃劫宾那后行。”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善好调伏众。何等为四?谓比丘调伏、比丘尼调伏、优婆塞调伏、优婆夷调伏,是名四众。”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才辩无畏,多闻通达法,

行法次法向,是则为善众。

比丘持净戒,比丘尼多闻,

优婆塞净信,优婆夷亦然,

是名为善众,如日光自照。

如则善好僧,是则僧中好,

是法令僧好,如日光自照。”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调伏,如是辩、柔和、无畏、多闻、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

“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随生子。”

“何等为胜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则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胜生子。”

“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不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下生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随及生上,智父之所欲,

生下非所须,以不绍继故。

为人法之子,当作优婆塞,

于佛法僧宝,勤修清净心,

云除月光显,光荣眷属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五戒,如是信、戒、施、闻、慧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断断及律仪,随护与修习,

如此四正断,诸佛之所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云何为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云何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云何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云何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为修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云何为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云何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云何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云何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修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断断及律仪,随护与修习,

如此四正断,诸佛之所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云何断断?若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已生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断断。”

“云何律仪断?若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调伏、进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护、隐密、调伏、进向,是名律仪断。”

“云何随护断?若比丘于彼彼真实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凈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

“云何修断?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断断律仪断,随护修习断,

此四种正断,正觉之所说。

比丘勤方便,得尽于诸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念处,如是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正观修习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人作世间建立,彼一切皆依于地;如是比丘修习禅法,一切皆依不放逸为根本,不放逸集、不放逸生、不放逸转。比丘不放逸者,能修四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如是比丘能断贪欲、瞋恚、愚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断贪欲、瞋恚、愚痴,如是调伏贪欲、瞋恚、愚痴;贪欲究竟,瞋恚、愚痴究竟,出要、远离、涅槃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黑沉水香是众香之上;如是种种善法,不放逸最为其上。”

“譬如坚固之香,赤栴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不放逸为根本。如是乃至涅槃。”

“譬如水陆诸华,优钵罗华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皆不放逸为根本,乃至涅槃。”

“譬如陆地生华,摩利沙华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乃至涅槃。”

“譬如,比丘,一切畜生迹中,象迹为上;如是一切诸善法,不放逸最为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畜生,师子为第一,所谓畜生主;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屋舍堂阁,以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

“譬如一切阎浮果,唯得阎浮名者,果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是一切俱毗陀罗树,萨婆耶旨罗俱毗陀罗树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山,以须弥山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金,以阎浮提金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衣中,伽尸细氎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色中,以白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众鸟,以金翅鸟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王,转轮圣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天王,四大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三十三天,以帝释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焰摩天中,以宿焰摩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兜率陀天,以兜率陀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化乐天,以善化乐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他化自在天,以善他化自在天子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梵天,大梵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阎浮提一切众流皆顺趣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以容受故;如是一切善法皆顺不放逸。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雨滴皆归大海;如是一切善法皆顺趣不放逸海。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萨罗,阿耨大萨罗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阎浮提一切河,四大河为第一,谓恒河、新头、搏叉、司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众星光明,月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大身众生,罗睺阿修罗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受五欲者,顶生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欲界诸神力,天魔波旬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众生,无足、两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想、无想,非想、非无想,如来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所有诸法,有为、无为,离贪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诸法众,如来众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所有诸界苦行,梵行圣界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禅:有禅三昧善,非正受善;有禅正受善,非三昧善;有禅三昧善,亦正受善;有禅非三昧善,非正受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住三昧善,非住正受善;有禅住正受善,非住三昧善;有禅住三昧善,亦住正受善;有禅非住三昧善,亦非住正受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起善,非正受起善;有禅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有禅三昧起善,亦正受起善;有禅非三昧起善,亦非正受起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时善,非正受时善;有禅正受时善,非三昧时善;有禅三昧时善,亦正受时善;有禅非三昧时善,亦非正受时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处善,非正受处善;有禅正受处善,非三昧处善;有禅三昧处善,亦正受处善;有禅非三昧处善,亦非正受处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迎善,非正受迎善;有禅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有禅三昧迎善,亦正受迎善;有禅非三昧迎善,亦非正受迎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念善,非正受念善;有禅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有禅三昧念善,亦正受念善;有禅非三昧念善,亦非正受念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念不念善,非正受念不念善;有禅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有禅三昧念不念善,亦正受念不念善;有禅非三昧念不念善,亦非正受念不念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来善,非正受来善;有禅正受来善,非三昧来善;有禅三昧来善,亦正受来善;有禅非三昧来善,亦非正受来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恶善,非正受恶善;有禅正受恶善,非三昧恶善;有禅三昧恶善,亦正受恶善;有禅非三昧恶善,亦非正受恶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方便善,非正受方便善;有禅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有禅三昧方便善,亦正受方便善;有禅非三昧方便善,亦非正受方便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止善,非正受止善;有禅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有禅三昧止善,亦正受止善;有禅非三昧止善,亦非正受止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举善,非正受举善;有禅正受举善,非三昧举善;有禅三昧举善,亦正受举善;有禅非三昧举善,亦非正受举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舍善,非正受舍善;有禅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有禅三昧舍善,亦正受舍善;有禅非三昧舍善,亦非正受舍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观察知宿命,见天恶趣生,

生死诸漏尽,是则牟尼明。

其心得解脱,一切诸贪爱,

三处悉通达,故说为三明。”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

“云何无学宿命智证通?谓圣弟子知种种宿命事,从一生至百千万亿生,乃至劫数成坏,我及众生宿命所更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受分齐,我及众生于此处死、余处生,于余处死、此处生,有如是行、如是因、如是信,受种种宿命事,皆悉了知,是名宿命智证明。”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于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人中,是名生死智证明。”

“云何漏尽智证明?谓圣弟子此苦如实知,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漏尽智证明。”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观察知宿命,见天恶趣生,

生死诸漏尽,是则牟尼明。

知心得解脱,一切诸贪爱,

三处悉通达,故说为三明。”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而作是说:“此则婆罗门三明,此则婆罗门三明。”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言:“云何名为婆罗门三明?”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婆罗门父母具相,无诸瑕秽;父母七世相承,无诸讥论;世世相承,常为师长,辩才具足;诵诸经典、物类名字、万物差品、字类分合、历世本末,此五种记,悉皆通达;容色端正。是名,瞿昙,婆罗门三明。”

佛告婆罗门:“我不以名字言说为三明也,贤圣法门说真实三明,谓贤圣知见,贤圣法、律真实三明。”

婆罗门白佛:“云何,瞿昙,贤圣知见,贤圣法、律所说三明?”

佛告婆罗门:“有三种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明、无学生死智证明、无学漏尽智证明,如上经广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切法无常,持戒寂静禅,

知一切宿命,已生天恶趣。

得断生漏尽,是为牟尼通,

悉知心解脱,一切贪恚痴。

我说是三明,非言语所说。”

“婆罗门,是为圣法、律所说三明。”

婆罗门白佛:“瞿昙,是真三明。”

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瞿昙,我名信。”

佛告婆罗门:“所谓信者,信增上戒、施、闻、舍、慧,是则为信,非名字是信也。”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面相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名增益。”

佛告婆罗门:“所谓增益者,信增益,戒、闻、舍、慧增益,是为增益,非名字为增益也。”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问讯安否,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名等起。”

佛告婆罗门:“夫等起者,谓起于信,起戒、闻、舍、慧,是为等起,非名字为等起也。”

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说无为法,及无为道迹。谛听!善思!”

“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

“云何为无为道迹?谓八圣道分,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无为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为,如是难见、不动、不屈、不死、无漏、覆荫、洲渚、济渡、依止、拥护、不流转、离炽焰、离烧燃、流通、清凉、微妙、安隐、无病、无所有、涅槃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湖池,广长五十由旬,深亦如是。若有士夫以一毛端滴彼湖水,云何,比丘,彼湖水为多?为士夫毛端一滴水多?”

比丘白佛:“世尊,士夫毛端鲜少耳,湖水无量千万亿倍,不得为比。”

佛告比丘:“具足见真谛,正见具足。世尊弟子见真谛果,正无间等,彼于尔时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更不复生,所断诸苦甚多无量,如大湖水,所余之苦如毛端滴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毛端滴水,如是草筹之端滴水亦如是,如湖池水如是,萨罗多吒伽、恒水、耶扶那、萨罗[泳-永+臾]、伊罗跋提、摩醯大海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内六入处。云何为六?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于此六法观察忍,名为信行,超升离生,离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若此诸法增上观察忍,名为法行,超升离生,离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若此诸法如实正智观察,三结已尽、已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决定不堕恶趣,定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此等诸法正智观察,不起诸漏,离欲解脱,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爱身、六界身、五阴亦如上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生,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枝种子、种种子。此诸种子不断、不破、不腐、不伤、不穿坚,新得地界,不得水界,彼诸种子不得生长增广;得水界,不得地界,彼诸种子不得生长增广;要得地界、水界,彼诸种子得生长增广。如是业,烦恼、有、爱、见、慢、无明而生行;若有业而无烦恼、爱、见、无明者,行则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行,如是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我于世间及世间集不如是知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为解脱、为出、为离,离颠倒想,亦不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我于世间及世间集如实知故,是故我于诸天、世人、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众生,为得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具足住,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世间世间集、世间灭,世间集、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世间味、世间患、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道迹,世间集、世间灭、世间集道迹、世间灭道迹,世间集、世间灭、世间味、世间患、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世间集道迹、世间灭道迹、世间味、世间患、世间出。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爱。何等为三?谓欲爱、色爱、无色爱。为断此三爱故,当求大师。”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求大师,如是次师、教师、广导师、度师、广度师、说师、广说师、随说师、阿阇梨、同伴、真知识之善友、哀愍、慈悲、欲义、欲安、欲乐、欲触、欲通、欲者、精通者、方便者、出者、坚固者、勇猛者、堪能者、摄者、常者、学者、不放逸者、修者、思惟者、忆念者、觉想者、思量者、梵行者、神力者、智者、识者、慧者、分别者、念处、正勤、根、力、觉、道、止观、念身、正思惟求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有漏。何等为三?谓欲有漏、有有漏、无明有漏。为断此三有漏故,当求大师。”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求大师,如是乃至求正思惟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罗睺罗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不忆念,于其中间尽诸有漏?”

佛告罗睺罗:“有内六入处。何等为六?谓眼入处,耳、鼻、舌、身、意入处。此等诸法,正智观察,尽诸有漏,正智心善解脱,是名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眼欲贪断,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未来世成不生法。如眼,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眼生、住、成就显现,苦生、病住、老死显现;如是乃至意亦如是说。若眼灭、息、没,苦则灭、病则息、老死则没;乃至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眼味著者,则生上烦恼;生上烦恼者,于诸染污心不得离欲,彼障碍亦不得断;乃至意入处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世间所作,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善法,皆依内六入处而得建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想、无想,非想、非非想,于一切如来最第一,乃至圣戒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世间众生所作,彼一切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法有为、无为,离贪欲法最为第一。如是广说,乃至圣戒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世间众生,彼一切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诸众,如来声闻众最为第一。如是广说,乃至圣戒。”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同类推荐
  • 宋学渊源记

    宋学渊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開原縣志

    開原縣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补汉兵志

    补汉兵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集菩萨学论

    大乘集菩萨学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武暴乾坤

    武暴乾坤

    这是一片神奇的大陆,大陆之上,生活着拥有武魂可以修炼灵力的武者们。这里实力为尊,只有自己的力量比别人强,便是可以出人头地,受人尊敬。流云大陆,相传千年前,便是有人踏入武神境界,登峰造极,早就不朽的神话,却是始终只是一个神话,没有人亲眼见过这个所谓的登峰造极的高手。如今,这样的神话,却是依旧被人所追捧。清晨的阳光显得格外的清澈,温和的洒在大地之上,让人们有种舒适的感觉,密林,小路,一少年驻足而立,脸上却是一脸的焦愁。黑色锦袍,胸口绣着一个慕字,彰显少年便是慕家之人……
  • 异界之骗子传奇

    异界之骗子传奇

    他是异界骗子,骗人骗钱无往不利,惹得仇人太多,派了个美女杀手来报仇。你敢百般魅惑,我便来者不拒,几个回合不仅让这妖媚杀手败下阵来,还甘愿当他贴身保镖!有美女护驾,他收神兽、建势力,骗得佳人投怀,打得强敌认输!驰骋异界我为王,且看职业骗子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舌骗出一个强盛帝国!
  • 末日史诗

    末日史诗

    黑暗到令人窒息,残酷到使人发冷;独裁者养成,末日BOSS成长史。时间,地球公元4017年。长达两千年的机械文明被人类终结,在机器人的暴政之后,人类开始重新繁衍生息。因地缘主义盛行,世界分为东、西两个超级大国,并进行了长达了几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终因一个名字终结。但残酷和征伐远远没有结束,当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因此安歇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更残酷的生命和战争。地球,甚至宇宙的历史,都将开始走向一个终点。生存,或是毁灭。这是一场从地球发展到宇宙范围内的史诗,一个个文明在这场末日中走向没落,而看似是胜利者的人类,也在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大黑暗时代。
  • 九变天心诀

    九变天心诀

    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既定的命运?浩渺九天,是否真的有莫测天心?少年叶诺,明明掌握《九变天心诀》这种传奇心法,却为何沦落为一个废材,遭受世人白眼?古妖纵横,魔灵怒吼,异域来客,狂战天下,然而隐藏在未知黑暗之中,却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搅动风云。看少年叶诺如何绝地崛起,体悟九变天心。
  • 暗黑之极限深寒

    暗黑之极限深寒

    灵魂之书可以显示持有者的属性,并且在境界达到时自动传承远古的制式技能,而不需经过繁琐的学习实践过程。拥有灵魂之书的人,也能在杀死恶魔生物的过程中夺取对方力量,以达到加强自身的效果。只有唤醒灵魂之书,才能成为人人敬畏的职业者。然而,费伦却拥有一本与众不同的灵魂之书,因为这“本”灵魂之书,长得很像……电脑?!————————手机用户请从“1-少年费伦”开始阅读,为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群16918161,期待您的加入
  • 都市杀神

    都市杀神

    曾经叱咤赌坛的赌神,一夜之间却沦为了地下杀手工会的顶级杀手,横扫整个地下世界……挑战命运的天轮……
  • 最强冥界杀神

    最强冥界杀神

    一代冥王穿越异界!执掌正邪司盘,肆虐收小弟!你强?好得很!看我扭转你善恶是非观!我便是你的神!你正道君子?光明磊落?好!从此做我冥王手下收割灵魂的死神如何看邪魅冥王如何征服神堕大陆!众神负我!我便要众神堕落!美色万千,我等你回来!――弑神殿冥狱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 天翼之路

    天翼之路

    他是被诅咒的孩子,他一直被欺骗。他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在战火中重生!
  •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对爱情绝望的汪乐,以为直接结婚好好过日子就能得到幸福。闪婚后的日子却和理想中差距甚远,不成熟被宠坏又心有所属的老公、喜欢耍小心眼人前人后两面派的婆婆、偏袒自私的公公、爱财如命的亲戚们都在婚礼以后撕开面具粉墨登场。善良单纯的她还没有磨合好两人的关系,还没有看清自己婚姻的实质,就迎来了新的生命,孩子带来的是转机还是更多的问题?汪乐本来就危机重重的婚姻,被新添的一口人弄得更加相形见拙……她开始了婚姻的旅程,未曾想婚姻不同,相同的却是家家有本难算的账,你不算账有人会算账、经济、精神、生理这三大支柱若是都塌了,要怎样才能继续岿然不动的撑起婚姻,坚持着算完这本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