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9800000004

第4章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集助道功德智慧亦不可尽。云何修集功德无尽。若布施持戒心所修集。发行慈悲自所有罪发露忏悔。亦代众生发露忏悔。已行忏悔次当随喜。一切众生学无学人及辟支佛发心菩萨已习行者。坚住不退一生补处。如是诸人于三世中所集功德。当以一心随其欢喜。复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所有善根生随喜心。是随喜菩萨悉当成就如是功德。随喜已讫。次当劝请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始成道者请转法轮。示涅槃者常住于世。及请一切菩萨圣人。常为众生住世说法。如是善根如菩提想。悉以回向无上菩提。是菩萨未发心者劝令发心。已发心者为说诸度。有贫穷者救摄以财。病施医药随时瞻疗。无势力者劝行忍辱。有犯禁者令不覆藏。已覆藏者劝令发露。现在诸佛及涅槃者。悉皆发心供养恭敬。敬重师长如佛世尊。若求法时没命不懈。于此法宝生无价想。于说法者生诸佛想。为听法故。过百由旬心力勇锐无疲劳想。凡所讲说不为利养。于父母所知恩报恩。供养给事心初无悔。所作功德常无厌足。护身口意令无谄曲。建立佛塔所得功德。等于梵天劝请之福。具足诸相开门大施故。得随形好修诸善根故。庄严身者无憍慢故。庄严口者离口过故。庄严意者不住法故。庄严佛土者神通教化故。庄严法者离诸欲故。庄严大众者不两舌恶口破坏他故。于受法者如实说故。说法欢喜称赞善哉。所作功业不唐捐故。离覆盖者故往听法故。庄严菩提树者以妙园林奉施佛故。庄严道场者成就一切诸善根故。出生清净者不为烦恼所染污故。得宝手者能舍一切所重物故。得无尽者无量宝藏以布施故。见者欢喜常和悦故。体得法性者心慧光明等照众生故。庄严光明者不轻未学善诱导故。生生清净者持戒功德悉成就故。处胎清净者不见他罪故。生人天者净行十善故。慧明独步者所可教化不生分别故。于法自在者所爱重法无吝惜故。世中独胜者毕竟清净故。微妙解脱者不求少分行故。行一切功德者不舍一切智心故。七财满具者信为根本故。摄取正法者不惜身命故。不诳世间者具本誓愿故。具足一切佛法者诸善根本本已行故。舍利弗。是名略说菩萨功德。若广说者。若经一劫若过一劫不可得尽。

云何菩萨智慧无尽。若一一因闻说智慧。若一一缘得于智慧。云何为因。内增上欲。云何为缘。外勤求法。如是因缘依佛智慧。非依声闻缘觉智慧。亲近智者心无憍慢。常于其人起世尊想。是诸智者知受法人。心已柔和。为说智慧教令依止。随其正器说无染法。听法之人于是法中。勤修聚集。助法精进是为智慧。云何菩萨助法精进。若无悕求简绝事务省少语言。于诸所欲心常知足。初夜后夜减损睡眠。凡所闻义能善思惟筹量分别。数求善法心无爱浊。除诸阴盖无有障蔽。所犯过失寻能除灭。正行坚固趣向倾仰。尊敬法行具精进行。求法不懈如救头然。无有我行不迟缓行。不舍本行心增上行。呵众闹行爱乐独行。向阿兰若处思惟行。圣种知足行。不动头陀行。欣乐法行。不思惟世间言语行。求出世间法行。不失正念行。发诸法义行。真正道行。知缘总持行。惭愧庄严行。智慧坚牢行。除无明网缠结系缚净慧眼行。善觉了行。广觉了行。不灭觉行。分析觉行。现在知行。不从他功德行。不自恃功德行。赞叹他人诸功德行。善修作业行。因果不动行。知清净业行。舍利弗。是名助法精进。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四种施。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以纸笔墨施与法师令书写经。二者种种校饰庄严妙座以施法师。三者以诸所须供养之具奉上法师。四者无谄曲心赞叹法师。舍利弗。是名菩萨四种布施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持禁戒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持戒常演说法。二者持戒常勤求法。三者持戒正分别法。四者持戒回向菩提。是名菩萨四种持戒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种忍辱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于求法时忍他恶骂。二者于求法时不避饥渴寒热风雨。三者于求法时随顺和上阿阇梨行。四者于求法时能忍空无相无愿。舍利弗。是名菩萨四种忍辱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种精进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勤于多闻。二者勤于总持。三者勤于乐说。四者勤于正行。舍利弗。是名菩萨四种精进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种禅定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常乐独处。二者常乐一心。三者求禅及通。四者求无碍解智。舍利弗。是名菩萨四种禅定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种智慧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不住断见。二者不入常见。三者了十二缘。四者忍无我行。舍利弗。是名菩萨修行四慧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拥护法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拥护法师如己君主。二者护诸善根。三者将护世间。四者护利益他。

舍利弗。是名菩萨四拥护法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满足法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说法满足。二者智慧满足。三者利益满足。四者诸法满足。舍利弗。是名菩萨四满足法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力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精进力求于多闻得解脱故。二者念力菩提之心不忘失故。三者定力等无分别故。四者慧力修多闻故。是名四力具足智慧。复有四方便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随世所行。二者随众生行。三者随诸法行。四者随智慧行。是名四方便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道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诸波罗蜜道。二者助菩提道。三者行八圣道。四者求一切智慧道。是名四道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无厌足行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乐于多闻无有厌足。二者乐于说法无有厌足。三者行慧无厌。四者行智无厌。是名菩萨四无厌足具足智慧。复次助智慧者。随一切众生心行。随一切法行。随布施行。随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行。随慈悲喜舍行。得具足智慧。何以故如诸菩萨所发起行。皆以智慧而为根本。智慧成已还依止智。是菩萨安住于智依一切智。诸魔眷属不能留难。是故能得具一切智。舍利弗。是名菩萨助智无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四念处亦不可尽。是菩萨观身修身行。见过去未来现在诸身颠倒和合。如外草木墙壁瓦石。从因缘有不可长养无所系属。此身如是从因缘生不可长养无所系属。是阴界入中我我所空常无常空。是身无我无有我所。是身不坚不可依怙。当求菩提正觉之身。云何菩提正觉之身。所谓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牢身出三界身。我身虽有无量过患。愿当除灭成如来身。是菩萨所以堪忍久处四大诸结焦然。皆为利益诸众生故。如外四大地水火风。种种门。种种所作。种种形貌。种种器物。种种所用。皆为利益一切众生。我今此身为利众生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见如是利益已。观身众苦不生厌离。观身无常不厌生死。观身无我不舍教化。观身寂灭不随于舍。是菩萨观内身时不生烦恼。观于外身亦复如是。是菩萨离黑污身成白净身业。具足妙相以自庄严。于天人中多所利益。是名菩萨观身修身行。云何菩萨观受修受行。菩萨如是思惟。诸受一切皆苦善分别受。智慧筹量知受寂灭。若受乐时不贪所欲。若受苦时观三恶道。起大悲心不生嗔恚。若受不苦不乐时不起愚痴。是菩萨正念受处。如其所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于是诸受知出知修。观诸众生受寂灭庄严。是诸众生于诸受中不知出修。若受乐时生于贪着。若受苦时便生嗔恚。若受不苦不乐时便生愚痴。我今要当进修智慧。除一切受发诸善根。起大悲心摄取智慧。亦为众生除断诸受而为说法。未解受者受苦。解受者受乐。云何解受者。所谓无受者无我人众生寿命养育士夫。除摄取受者。摄者。受取者。受受者。受有者。受颠倒者。受分别者。受诸见者。受眼相者。受耳鼻舌身意相者。受色相者。受声香味触法相者。受眼缘色生触。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缘法生触。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是名为受。复有一受心意觉了。复有二受内受外受。复有三受过去未来现在受。复有四受觉了四大。复有五受思惟五阴。复有六受分别六入。复有七受七识住处。复有八受八邪法也。复有九受九众生居处。复有十受十不善法。舍利弗。举要言之。无量众生诸受思惟所缘境界一切名受。菩萨于中修受观行起大智慧。知诸众生善不善受生住灭相。舍利弗。是名菩萨正受念处而不可尽。

云何菩萨观心念处。菩提之心不忘不失。正念不乱如是观心。心生已灭无有住相。不于内住不从外来。我初所发菩提心者。是心已尽过去变异。不至方所不可宣说无有住处。若心所集诸善根等亦是过去尽灭变异。不至方所不可宣说无有住处。若心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亦灭尽变异之法。不至方所不可宣说无有住处。心不知心。心不见心。心不生心。我以何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提心不与善根心合。善根心不与回向心合。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合。若菩萨作是观时不惊不怖。是名菩萨勤精进也。又复思惟观察甚深十二因缘不失因果。知是心性属众因缘。不可长养无作无系。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法修行如所庄严。我今当勤修集庄严不离心性。云何心性。云何庄严。心性者。犹如幻化无主无作无有施设。庄严者。所作布施悉以回向严净佛土。心性者。如梦所见心相寂灭。庄严者。具足持戒修集诸通。心性者。如镜中像其相清净。庄严者。所修诸忍悉以回向无生法忍。心性者。如热时焰究竟寂灭。庄严者。于一切善深发精进回向具足无上佛法。心性者。无色无对无所为作。庄严者。一切所修禅定解脱三摩跋提回向具足佛之禅定。心性者。不可得见亦不可取。庄严者。于一切问难善能分别回向具足佛之智慧。心性者。无缘不生。庄严者。常观善根。心性者。无因不生。庄严者。因助菩提而发起心。心性者。舍离六尘心则无起。庄严者。入佛境界。如是菩萨观是心行系念神通。得神通已能知一切众生诸心。既知心已如其心量而为说法。又观心行系念大悲。教化众生无有厌倦。又观心行不起尽灭变异之相。不舍生死相续烦恼。正念是心知无生起成正决定。如是行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极是心势以一念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名菩萨正心念处而不可尽。

舍利弗。云何菩萨观法念处。常以慧眼见一切法。至坐道场未曾中失。是菩萨当观法时。不见一法乃至微相。离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无物。亦不见一法乃至微相不入十二缘者。菩萨观法。见诸非法无不是法。云何为法。谓无我义。无众生义。无寿命义。无人义。是名为法。云何非法。谓我见众生见。寿命见人见。断见常见。有见无见。是名非法。复次一切法是法。一切法是非法。何以故。观空无相无愿。是名一切法是法。我慢憍慢我及我所摄取诸见。是名一切法非法。是菩萨观法时不见有法。非菩提因出世道因。是菩萨知一切法悉是出世。得无碍大悲。观一切法烦恼结缚如幻化相。知是诸法非有烦恼非无烦恼。何以故。了诸法义无有二性。是诸烦恼无隐藏处无有聚集。若解烦恼即解菩提。如烦恼性即菩提性。是菩萨安住正念。无有一法可作分别。无诸障碍善能解了正住法性。如住法性即住众生性。如住众生性即住虚空性。如住虚空性即住一切法性。菩萨观法时。依于佛法解一切法即是佛法。其心尔时不生尽智无为。虽尽而亦不尽入无生智。亦观众生不舍假名。法念处者。安住正念一切诸法。所谓声闻缘觉菩萨正觉所知一切假名诸法。尽未来际终不忘失。又法念处者。说无量行亲近佛法。坏诸魔众得自然智。舍利弗。是名菩萨正法念处而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四正勤亦不可尽。何等为四。若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勤进摄心正除。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生欲勤进摄心正除。未生善法为生故。生欲勤进摄心正除。已生善法安住修集为增广不失故。生欲勤进摄心正除。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勤进。所谓欲者。善思惟也。勤精进者。不舍善思惟也。摄心正除者。观善思惟也。何以故。善思惟时。恶不善法不令入心。云何恶不善法。恶不善法。非戒聚伴。非禅定伴。非智慧伴。云何非戒聚伴。若破重戒及毁余戒。是名非戒聚伴。云何非定聚伴。若毁威仪及余乱心法。是非定聚伴。云何非智慧伴。若摄取诸见及余见障碍。是非智慧伴。是名恶不善法。善思惟时如是等恶法不令入心。是名初正勤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生欲勤进摄心正除。如上所说。恶不善法心不聚集。无有方所无有住处。是不善法心行断故。已觉了故。从缘生故。净故生欲碍故生恚。无明缘故生于愚痴。是善思惟观不净时灭于欲心。修集慈心灭于嗔恚。观十二因缘灭于愚痴。如是烦恼永寂灭者。即是除断一切假名。亦复不见有可断者。是名第二正勤未生善法为生故生欲勤进摄心正除。是诸善法说有无量。何以故。无量善法菩萨修集。于是法中欲为根本。勤进修集摄心者出过善法。正除者在在处处常在善法。是名第三正勤已生善法安住修集为增广不失故摄心正住。是诸善根悉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根回向无上菩提者则不可尽。所以者何。如是善根不依三界。若依三界是则损耗。是故回向一切种智诸善根等不可得尽。是名第四正勤。舍利弗。是名菩萨修四正勤不可穷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四如意分亦不可尽。何等为四。欲进心思惟。如是四法。以慈悲喜舍而为根本。是四无量心常亲近。常亲近故心得调柔。心调柔故得入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入诸禅故身得轻软。成就如是身轻心柔。入如意分。善入如意分已即生神通。若欲若进若心若思惟。欲者专向彼法。精进者成就彼法。心者观察彼法。思惟者彼法方便。是如意分已具足故能得神通。欲者庄严。进者成就。心者正住。思惟者能善分别。是菩萨得如意分随其所解。如其所作心得自在。随意所往善作诸业。毕竟成就一切本行。如风行空无所挂碍。舍利弗。是名菩萨四如意分不可穷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五根亦不可尽。何等为五。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云何信根。信于四法。何等四。于生死中行世正见信于业报。乃至失命终不作恶。信菩萨行不随诸见。专求菩提不求余乘。信解诸法同空无相无愿之法。同第一义同于了义。甚深因缘无我众生无有分别。信一切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如是信已消除疑网修集佛法。是名信根。何等进根。若法信根所摄。是法即为进根所修。是名进根。云何念根。若法进根所修。是法终不忘失。是名念根。云何定根。若法念根所摄。是法不忘不失一心不乱。是名定根。云何慧根。若法定根所摄。是慧所观是慧体性。内自照了不从他知自住正行。是名慧根。是五根者。共相续生具一切法得授记别。譬如外道五通神仙不能定知胎中差别。男女相现然后乃知。多有菩萨无信等根。诸佛世尊不为授记。若成就者便与授记。舍利弗。是名菩萨五根无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五力亦不可尽。何等为五。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云何信力。是信一向不可沮坏。乃至天魔变为佛身。示现出入禅定解脱。不能倾动菩萨信力。是名信力。云何进力。菩萨精进于诸善法得坚固力。如所得力。修诸禅定诸天及人所不能坏。如本所愿皆悉成就。是名进力。云何念力。菩萨住诸善法不为烦恼之所破坏。何以故。是菩萨正念之力能摧伏故。如是念力无能坏者。是名念力。云何定力。远离愦闹常乐独行。是菩萨虽有所说。言语音声不碍初禅。善住觉观不碍二禅。心生欢喜不碍三禅。是菩萨虽乐化众生。不舍佛法而亦不碍于第四禅。是菩萨行四禅时。诸妨定法无能为也。菩萨尔时不舍于定亦不随定。而能自在处处往生。是名定力。云何慧力。是菩萨知世间法出世间法。无有一法能坏是智。菩萨在在所生之处。一切伎艺不从师受悉自然知。世间外道苦行难行。是菩萨为教化故。亦悉现受同其所行。是出世法能过世者。慧力成就故。诸天及人所不能伏。是名慧力。舍利弗。是名菩萨五力无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七觉分亦不可尽。何等为七。念觉分择法觉分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云何念觉分。若念觉分能观于法。能分别法撰集思智。亦能观察诸法自相。何等为自相。观一切法自性皆空。念如是等令其觉了。是名念觉分。云何择法觉分。若能分别晓了八万四千法聚。如所了法。了义是了义。不了义是不了义。世谛是世谛。第一义谛是第一义谛。假名是假名。正了无疑是正了无疑。如是等法分别选择。是名择法觉分。云何进觉分。若念法择法喜法除法定法舍法。以智摄取精进勇猛。欲不退转勤修力励。不舍本意行于正道。是名进觉分。云何喜觉分。所修法喜。于无量法心生悦豫无有懈怠。清净乐法是喜踊跃。能除身心舍诸烦恼。是名喜觉分。云何除觉分。若除身心及诸烦恼。离于覆盖入定境界令心正住。是名除觉分。云何定觉分。如所入定悉能觉了。非不入定是觉了法。又了诸见烦恼结缚。无始无终其心平等。一切诸法无别异相。能觉如是诸法等者。是名定觉分。云何舍觉分。若法忧喜其心不没。亦复不为世法所牵。无高无下正住不动。无有诸漏无喜无著。无诸障碍正直随顺真谛正道。是名舍觉分。舍利弗。是名菩萨七觉分亦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八圣道分亦不可尽。何等为八。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云何正见。若见出世不起我见众生寿命养育士夫断见常见有见无见。亦复不起善与不善无记等见。乃至不起生死涅槃二相之见。是名正见。云何正思惟。若思能起贪欲嗔痴诸烦恼等。是不名正。是正思惟不思不起如是等事。唯思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是正思惟能思如是住戒等聚。如是思惟名正思惟。云何正语。凡所演说不令其身而有燋恼。亦不损他。成就如是善妙好语趣于正道。是名正语。云何正业。若业黑有黑报。白有白报。黑白有黑白报。终不敢作。若业非黑非白有非黑非白报。若业能尽业是业必作。是菩萨所依止业。勤修如是诸正业等。是名正业。云何正命。若不舍圣。种头陀威仪。不动不转无诸奸谄。不为世间利养所牵。易养易满常自坚持威仪礼节。见他得利心不生热。于己利养常知止足。如是正行圣人所赞。是名正命。云何正进。若进向邪非圣所赞。所谓贪淫嗔恚愚痴烦恼。是不正精进终不为之。若法能入正谛圣道寂灭涅槃攀缘正路。是正精进修集勤行。是名正进。云何正念。若念不失不动于法。正直不曲。见生死过进向涅槃。系心不忘不失正道。是名正念。云何正定。若定不乱于一切法。是菩萨如是住时成正决定。是名正定。菩萨住是三昧为一切众生得解脱故。成正决定。是名正定。是八圣道悉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道。是菩萨觉了已演说开示。分别显现成就佛道。舍利弗。是名菩萨八圣道分亦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行定慧亦不可尽。云何为定。若心寂静正寂静寂灭不然。心常不乱守护诸根。不动不转无有卒暴。安详静默坚持不失。善调柔软独处闲静。其身远离心不回转。思乐空寂阿练若处。无有恶求亦无所求非有多求。正命正行威仪坚固。知时随时常知止足。易养易满堪忍力故。心无高下能忍恶骂。发心专向善法思惟。乐思惟处及诸禅支。发起慈心入于悲心。安住喜心善修舍心。正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善能思惟九次第定。是名为定。举要言之。菩萨助定无量无边勤行修集。是名菩萨定不可尽。云何为慧。是慧修道入于诸法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如是智慧分别诸阴如幻如化。诸界平等入如空聚。分别诸谛皆悉明了。随顺观知十二因缘。分别诸见因果果证。所谓分别者。于一切法能得正见。如实而见真见空见无相愿见。又分别者无分别故分别。所谓见者。亦无所见无所别知。如是见者为真实见。见真实者即得方便。是菩萨如是慧见不随无为。修行诸善心无所住。是名为慧。舍利弗。是名菩萨修行定慧而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总持辩才亦不可尽。云何总持。所修善根正念积集。所有八万四千法聚。能正受持不忘不失。是名总持。又复总持。若一切佛所说妙法。一切菩萨缘觉声闻凡夫众生音声善语。悉能受持是名总持。设劫灾起舍命余生。菩萨尔时正念总持不忘不失。如观掌中阿摩勒果。菩萨观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是名总持。云何辩才。菩萨所说无有滞碍。所说无住所说无断所说通利所说喜豫所说捷疾。如是所说皆是先业清净果报。诸佛护念诸天摄受。说无错谬功不唐捐进向涅槃。菩萨成就如是辩才。所有色像及众生类。辩才应机不豫思惟不豫分别。善能赞说契经偈颂。若至大众刹利众婆罗门众长者众沙门众四天王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众。在在处处自然能知众生根量。以无碍辩而为说法。是菩萨如本喜乐讲宣法要终身不断。是名辩才。舍利弗。是名菩萨总持辩才亦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撰集四法亦不可尽。何等四。是菩萨知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一切法寂灭涅槃。云何无常。义无所有是无常义。无所破坏是无常义。是无常义者即无我义。若法无我无能坏者。性寂灭故。是名无常义。云何苦义。无所求故是苦义。爱染尽故是苦义。无所愿故是苦义。空无有故是苦义。是名苦义。云何无我义。毕竟无我是无我义。如无我义即是空义。无所有义。虚诳不实义。是名无我义。云何寂灭涅槃义。是寂灭义非念念灭。如非念念灭即是寂灭。菩萨得是无尽智慧。知一切法相同于寂灭。寂灭者即是涅槃。是名寂灭涅槃义。舍利弗。是名菩萨撰集四法而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一道亦不可尽。云何一道。菩萨所得真实智慧不从他闻。又一道者菩萨独一无有伴侣。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大庄严。以自力势精进摄取。毕竟自修不假他作。自以因缘勇猛之力。建立如是坚固庄严。如诸众生所作善业。我亦如是悉当作之。及诸圣人从初发心所作诸行我亦当作。施非我伴我是施伴。戒忍精进禅定智慧非是我伴我是彼伴。诸波罗蜜不能使我。而我能使诸波罗蜜。一切善根皆亦如是。如是等法虽非我伴我要当行。不恃于他勇猛自力独行无伴。坐于道场金刚座处坏诸魔众。以一念慧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当如是觉了分别。舍利弗。是名菩萨一道无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所修方便亦不可尽。云何方便。见一切法是方便。发起诸法是方便。为菩萨使是方便。毕竟分别是方便。无有齐限是方便。志意常求出世之法是方便。于布施时即能具足诸波罗蜜是方便。持禁戒时在在处处自在往生是方便。行忍辱时庄严自身及菩提道是方便。行精进时心无所住是方便。修禅定时无有退失是方便。修行慧时不证无为是方便。修慈心时愍无力势是方便。修悲心时不厌生死是方便。修喜心时无乐处乐是方便。修舍心时发心修集一切善根是方便。能修天眼为欲成就诸佛眼故是方便。修集天耳为欲成就诸佛耳故是方便。修他心智为得佛智知诸众生根量深浅故是方便。修宿命智为得佛智。知于三世无挂碍故是方便。修集神通为得诸佛神通力故是方便。随众生心是方便。既自晓了复了众生是方便。能自度已示现未度。而方勤修求于度世是方便。已离烦恼示有烦恼是方便。已舍重担示有重担是方便。能知根量随量说法是方便。善能诱进钝根众生是方便。知时非时是方便。知可行道堕邪众生安置正道是方便。能令量作无量无量作量是方便。令损坏者还复如本是方便。示现胜地是方便。示说涅槃有五欲乐是方便。已得解脱示有系缚是方便。处在生死不堕生死是方便。于诸威仪无所专当亦不退失是方便。唯观众生不观持戒及以毁戒是方便。摄诸见缘不生诤竞是方便。悉是音声假名无实是方便。常行三界是方便。得解脱相行是方便。亲近凡夫如亲近圣人是方便。不证涅槃常处生死是方便。于魔行处显大光明无有烦恼是方便。一切是一切非是方便。舍利弗。是名菩萨修行方便亦不可尽。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八十无尽。是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无尽意菩萨摩诃萨说是法门品时。六十七百千众生未发心者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二千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大众以种种华香种种华鬘种种华盖。供养如来及无尽意并是经典。于上空中有无量天乐。自然出声作如是言。诸佛世尊于无量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尽意菩萨今于是大集经中已说其义。若有闻是无尽法门。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当知是人则为具足是无尽法。

尔时世尊以覆肩衣与无尽意赞言。善哉善哉。大士快说是义。非但我许。十方诸佛亦复如是。尔时无尽意菩萨摩诃萨两手捧衣置自顶上。而白佛言。世尊。诸天世人当视是衣过于塔想。以是如来所受用故。尔时多有种种宝衣。种种宝盖。种种宝幡。种种宝树。种种宝鬘。从十方世界自然而来。覆无尽意而为供养。是时宝衣幡盖树鬘自然演出如是之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说是无尽法门。如汝所说我等所许。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宝衣供养之具。从何处来乃出是言。佛告舍利弗。是无尽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所化众生皆于十方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彼诸佛正遍知等。知恩报恩故。遣是来称扬赞叹。是无尽意真实功德。并复供养所说经典。尔时大众于无尽意菩萨摩诃萨。倍生恭敬尊重赞叹。作如是言。我等今者快得大利。得见无尽意菩萨。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并得闻是无尽法门。若有直得闻无尽意菩萨名字亦得善利。何况眼见兼闻是典。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闻是语已。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学菩萨道。于一劫中供养诸佛。学戒威仪。以堪忍力尽诸众生生死苦际。精勤修集如救头然。于诸禅定一心成就智慧方便。若离此经。我说是人未能具足六波罗蜜。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典信解受持读诵解义如说修行。我说是人已为具足诸波罗蜜。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菩萨受持此经为他演说。即为具足檀那波罗蜜。何以故。于诸施中法施为胜。初不忘失菩萨之心。若持此经即是持戒。故能具足尸罗波罗蜜。何以故。一切菩萨所学禁戒是经所摄。若于此经能堪忍乐。一切众生所不能坏。能于是中进修忍辱。即为具足羼提波罗蜜。若是经典勤行转说。身口意业精勤修集。即为具足毗梨耶波罗蜜。若于是经其心寂灭无有散乱。一心定意分别法相。即为具足禅那波罗蜜。若于是经自得现智。不从他闻得正行智。即为具足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若有菩萨勤学是经。若欲具足诸波罗蜜则为不难。舍利弗。若有菩萨学习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书写经卷。当知是人一切佛法已为在手。四大之性可变令异。是菩萨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复转。舍利弗。此经典者即是菩萨不退转印。是故菩萨当求是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亲近是印者则为亲近一切佛法。

尔时四天王及其眷属即从座起。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等四王是佛弟子已得道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我等堪任为作卫护供给侍使。当于是人起如来想。何以故。是经典中出诸乘故。

尔时释提桓因即从座起。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数从佛闻无量无边百千经典。未曾得闻如是经典分别深义。世尊。在在处处国土郡县城邑村落有说此经者。我躬当与三十三天故往听受。并护法师益其气力。勇猛精进正念辩才。令是法师于诸大众得无所畏广能宣说如是经典。佛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欲拥护是说法者。令得勇进正念辩才。憍尸迦。若欲拥护是说法人。即为拥护诸佛正法。护正法者则为拥护一切众生。

尔时梵自在天王。合掌长跪前白佛言。世尊。若是经典流布之处。我躬当与其余梵众并诸眷属。舍禅喜乐往诣彼所听受咨请。我往彼时当现四瑞令其觉知。云何为四。一者令见微妙光明。二者得闻殊异之香。三者令说法者得无碍辩及正忆念。所说吉祥不失章句。四者令其大众发善欲心。喜乐听法无有厌足。以是四瑞。应知梵天王与其眷属躬来听法。

尔时第六魔王波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是经典。令我势力一切羸劣。何以故。若有菩萨闻是经典受持读诵为他广说。当知其人即为受记。世尊。如是菩萨所往之处至诸佛界。当知如佛世尊。我今所有憍慢嫉妒贡高之心。以无尽意威德力故皆已摧伏。我今当护如是经典及说法者。是经所在流布之处。乃至不起一念之心而作留难。何况身往故作因缘。

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从今日当为正法久住世故。受是经典持读诵说。尔时阿难正服而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前白佛言。世尊。我今敬奉佛教受持是经。但恨不能广宣流布如诸菩萨。佛告阿难。汝且自安。今此会中有诸菩萨摩诃萨等。自能护持令此经典广宣流布。尔时会中有六十亿诸菩萨摩诃萨应护法者。即从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要当宣传此经。令至十方。娑婆世界弥勒大士。自当于中护持是典及说法者。世尊。若佛灭后后五百岁。若有菩萨闻是经典受持读诵。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尔时佛赞护法菩萨摩诃萨众。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不但今于我前护持正法。亦曾护持过去恒沙诸佛正法。

尔时无尽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自以少智慧分说是经典。文字句义必不具足。今于佛前及无尽法所可成就诸菩萨等忏悔过失。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菩萨得四无碍智。凡所讲说无有错谬。如是菩萨得真空义分别法门。乃能宣说如是经典。善男子。汝今已到第一之处。成就四辩自在无碍。是大乘经不从他闻而能分别。善男子。汝今成就如是住位。身口意业无有错谬。何以故。菩萨所修三业成就。常以智慧为根本故。善男子。已有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世尊。皆共称扬听汝所说。无尽意。汝本已于我所及诸佛所。毕竟忏悔无有漏失。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无尽意所说不可尽义章句之门。又名大集。当如是奉持。阿难。汝应信受如是经典。何以故。汝受是已所得持念倍前千数。若为他说则立佛事。佛说是已无尽意菩萨摩诃萨。尊者阿难舍利弗。诸天龙神乾闼婆阿修罗等。一切大众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同类推荐
  •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erland

    Her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CTEAGUE

    MCTEAG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湖老人繁胜录

    西湖老人繁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本书一共提炼了22个《易经》的预测智慧,即因果预测、全息预测、忧患预测、危机预测、转机预测、灾难预测、应变预测、寻求机遇预测、见微知著预测、隐显预测、开合预测、阴阳预测、类推预测、感应预测、梦境预测、气功预测、运气预测、变数预测、心理预测、观象预测、五行预测、经络预测。每一个预测智慧都蕴含着一个趋吉避祸的哲理,让人们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顺利避开险境,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 子若离亦不弃

    子若离亦不弃

    毫无预兆的坠入这个陌生的世界,本性善良带点腹黑的她因这个纷扰的世间和各色各样的人物而困扰,扑朔迷离的前世之因将她磨合得冰冷杀气凌人,秉着宁我负人决不让人负我的心态,狠狠的伤害着爱她的那些人,然而她的迫害阻止不了他们的爱,是幸运还是隐藏的伤痕,有谁会真的明白呢?她明白的吧。你,你,还有你。谁愿与我白首偕老,若离亦不弃。
  • 鲁班禁书

    鲁班禁书

    鲁班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书。据传为土木工程的老祖鲁班所作,上册是道术,下册是解法和医疗法术。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而只有咒语和符。据说这是一部受到诅咒的禁书,学了鲁班书要"缺一门",鳏、寡、孤、独、残任选一样,由修行时候开始选择……因此,《鲁班书》获得另一名——《缺一门》。而这部禁忌之书却诡异的出现在我手中!突然出现的鲁班书、带青铜面具的怪人、神秘的妫满氏……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超控着!是远古的诅咒还是千年的夙愿?我究竟是谁?鲁班书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它又究竟是什么……
  • 全系召唤师:战神大小姐

    全系召唤师:战神大小姐

    她是神偷亦是M国暗部精神异能者,一次失手穿越成为天玄大陆慕容府的嫡女,虽有绝世容貌,却是天生废材,毫无元素感知力,更无战魄炼体,母亲不详,父亲失踪,被同族鞭挞而死。他是魔界魔皇,三界都为之惧怕,传言喜怒无常,只要女人靠近三尺结冰。当他遇到她,腹黑遇上狡猾,强强双撞,注定擦出爱情的火花。本文是一对一宠文,腹黑幽默。战斗指数:五星。片段一:"嫁给我,这个戒指就给你。"‘什么东西,报上来。’‘神界龙鳞花,魔界血果,八岐九头蛇神核……’‘亲爱的魔皇大人,你现在就取了我吧’前段二:迅速跳起,越上树干,‘啪啪啪’只见蛇尾抽中的百年老树瞬间二段,运起缥缈步伐踏上蛇头,匕首直叉左眼。’嗷!’树藤蛇终于发狂了。
  • 天使降临:被封印的记忆

    天使降临:被封印的记忆

    她,堕落炽天使,天使失乐园里最高的天使,却因为触犯了天使长,而被投放到人间,成为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他,学生会主席,拥有着人神共愤的外表,温柔,成熟,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她遇到她的时候,爱苗在滋长。当他遇到她的时候,那惊鸿的一瞥,让他无法忘怀。相爱的时候,他们是幸福的,郎才女貌,成为了学院里最闪耀的一对。可是,好景不长,一个女生的出现,打破了这完美的假象,更是把深埋20年的记忆重新激活。当身份揭晓,她会留下还是走?他会挽留还是放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盟主夫人:失踪专业户成亲路

    盟主夫人:失踪专业户成亲路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穿越三‘梅’”!没颜值!没情商!没智商!没关系!我有爹娘!娘亲当年神威营帅得天崩地裂!渣爹当年太白顶弱得人神共愤!不对!有什么东西乱入了!没关系!我有师门!师姐当年天香谷美得沉鱼落雁!师兄当年枫桥镇坏得天地不容!“若月,你说什么?师兄我没听清。”水龙吟盟主唐青枫轻摇红叶扇笑眯眯地出现在猫腰要逃跑的付若月身后,左手里攥着刚刚还拴在她腰间的荷包。“不不不!唐萌师兄!我只是觉得今晚的月色很好!出来看看!”付若月堆起一张笑脸,连连摆手,讪讪说道。八月三十!哪来什么月亮?!啊呸!我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赚钱法则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赚钱法则

    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只要你够胆量,就会取得成功。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有心,就能发现潜藏在我们身边的赚钱机会。
  • 楼兰妖女:契约王妃很嚣张

    楼兰妖女:契约王妃很嚣张

    版本一:家国仇恨曲:神秘的楼兰国兴盛而后消亡,其中牵扯了多少的秘密?少年初相识的他们,历经多少磨难才能修成正果?若是重新来过,年少有为的将军是否还会义无反顾地保护着心中的神女?若是重新选择,英明睿智的帝王是否会在江山美人之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若是从头来过,肩挑国仇家恨的公主是否还会那般智计百出,却不经意间情根深种?一切都没有如果,何去何从,不过一念之间……版本二:公主养成史:七岁的和亲公主承担着屈辱来到了给与自己屈辱的承国皇宫。在深宫中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却机缘巧合的涅槃重生,且看这降国公主如何在这异国他乡步步为营,谋得自己一席之地……
  • 神偷拽妃:娘子偷个娃

    神偷拽妃:娘子偷个娃

    身为武学世家的传人,却是个丑颜废材。糟爹嫌弃,恶娘欺凌,渣男退婚,亲妹妹放火焚身……大火中醒来,再睁眼,她已经不是她。现代神偷浴火重生,当丑颜变成绝色之容,当废材变成天才,当她问鼎武学巅峰之际,谁人敢欺?谁人敢弃?毒母欺她?偷!庶妹害她?偷她男人!渣男负她?偷得他内内都不剩!可就一个装傻扮嫩、手段毒辣的傻王爷天天和她耍赖皮,扮猪吃老虎。“娘子,你都偷了我的人,我们一起再偷个娃出来?”“滚!我什么时候偷你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外卖小子恋爱记

    外卖小子恋爱记

    身为90后的我们,普普通通,身无所长,唯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不被挫折所击倒。不到但如此,我们还具有不服输,不认输的良好品质。我的几个很铁的哥们。他们在感情的道路上,不仅忐忑不安,而且迷茫不知所措。而我呢,在一次偶然情况下遇到了一位女孩虽然自己一直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是现在的我不得不相信了,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