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2800000001

第1章

還初道人董囗醇編

日用缺

夫臼用者,飲食則定禁口,端坐莫起一念,萬事俱忘奉存神定意。眼不視物,耳不聽聲,一心內守,調息綿綿,漸漸呼出,莫教間斷,似有如無,自然心火下降,腎水上昇,口裹津生,靈真附體,得至長生之路也。十二時中,常要清靜。一念不起謂之清,靈臺無物謂之淨。身是氣之宅,心是神之舍。意行則神行,神行則氣散,神聚則五行真氣結成刀圭,自然身中有身,沖和氣透,醍醐灌頂。行住坐臥,常覺身體如風之行,腸中如雷之嗚。耳總仙音,無絃之曲,不言而自聲,不鼓而自嗚,神氣交結,男兒回轉,得觀內景,能自言語,見虛無之事,與聖同居,神自出入,天地齊壽,脫離生死矣。莫教有損,十二時中,常要清靜。神是氣之子、氣是神之母,如鷄抱卵。存神養氣,能無離乎。妙哉妙哉!

關尹子節要

關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士黃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言之如吹影,思之如縷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又曰: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者曰存金存玉,中之者曰存角存羽,卑之者曰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唯置物者知.之。

又曰: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又曰: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祕。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一情冥為無知,普天之下,道無不在。

又曰:一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萬物,物亡而道何在。

又曰: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事。

又曰:連不問豆,豆不答遲。瓦不問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問歟答歟。一氣往來,道何在?

又曰:一運之象,局乎太空,自中而昇為天,自中而降為地。無有昇而不降,無有降而不昇。昇者為火,降者為水,欲昇而不能昇者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為金。木之為物,鑽之得火,絞之得水。金之為物,擊之得火,鎔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為精為天,火為神為地,木為魂為人,金為魄為物。運而不已者為時,包而有在者為方,惟土終始之。

又曰:天地雖大,有色有形,有數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數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又曰:夢中、鑑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夢天地者,寢不寐;欲去鑑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無,在此不在彼,是以聖人不去天地,去識。

又曰:天地寓、萬物寓、我寓、道寓,苟離乎寓,道亦不立。

又曰:行雖至卓,不離高下;言雖至公,不離是非;能雖至神,不離巧拙;貌雖至殊,不離妍醜。聖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見聖人。

又曰:道無體,以道應世者,是事非道。道無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又曰:鯽蛆食蛇,蛇食鼃,鼃食螂蛆,互相食也。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言之如引鋸然。惟善聖者,不留一言。

又曰: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聖人渾之。

又曰: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以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者,所以異乎人。

又曰:以聖師聖者,賢人;以賢師聖者,聖人。蓋以聖師聖者,徇跡而忘道。以賢師聖者,反跡而合道。

又曰:眾人以魄攝魂,聖人以魂運魄。蓋魄之藏魂俱之,魂之游魄因之。魂晝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見,舍肝能夢。

又曰:果之有核,必待水火土三者具矣,然後相生不窮。三者不具,如大旱大潦大塊,皆不足以生物。精水、神火,意土,三者本不交,惟人以根合之。

又曰:庖人羹蟹,遺一足几上,蟹已羹而遺足尚動。是生死者,一氣聚散爾。不生不死,而人橫計曰生死。

又曰:無一心,五識並馳,心不可一。無虛心,五行皆具,心不可虛。無靜心,萬化密移,心不可靜。借能一,則二偶之。借能虛,則實滿之。借能靜,則動搖之。惟聖人能歛萬有於一息,無有一物可役吾之咀徹;散一息於萬有,無一物可問吾之云為。

又曰: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運者車也,所以運之者,是牛非車。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來無從,其往無在。其來無從,其往無在,故能與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又曰:是非好醜,成敗盈虛,造物者運矣。皆因私識執之而有,於是以無遣之猶存,以非有非無遣之猶存。譬如昔游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識者,變識為智。變識為智之說,汝知之乎?曰想,如思鬼心慄,思盜心怖。曰識,如認黍為稷,認玉為石。皆浮游罔象,無所底止。譬覩奇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識,此想此識,根不在我。譬如今日而已,至於來日,想識殊未可卜;及至來日,紛紛想識皆緣有生,曰想曰識。譬犀望月,月影入角,因想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萬物亦然。知此說者,外不見物,內不見情。

又曰:情生於心,心生於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來干我者,如石火頃,以性,受之,則心不生物,浮浮然。

又曰:賢愚真偽,有識者,有不識者。彼雖有賢愚,彼雖有真偽,而謂之賢愚真偽者,擊我之識。知夫皆識所成,故雖真者亦偽矣。

又曰: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而不能役無氣。知夫我之心無氣無形,則天地陰陽不能役之。

又曰:人之平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結而使之然。人之病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心中有所歉而使之然。苟知吾心能於無中示有,則知吾心能於有中示無。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識既昏,孰能不信。我應之曰:如捕蛇師,心不怖蛇,彼雖夢蛇而無怖畏。故黃帝曰:道無鬼神,獨往獨來。

又曰:有人問於我曰:爾族何氏何名何字?何衣何食?何友何僕?何琴何書?何古何今?我時默然不對一字。或人叩之不已。我不得已應之曰:尚自不見我,將何為我所。

又曰:氣之為物,有合有散,我之所以行氣者,本未嘗合,亦未嘗散。有合者生,有散者死,彼未嘗合未嘗散者,無生無死。客有去來,郵常自若。

又曰: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服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又曰:少言者不為人所忌,少行者不為人所短,少智者不為人所勞,少能者不為人所役。

又曰: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必居一于此矣。喻道者不言。

又曰:言道者如言夢。夫言夢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獸。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與之;聽者能聞之,不能受而得之。惟善聽者不泥不辯。

又曰:方術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

又曰:吾道如海,有億萬金投之不見,有億萬石投之不見,有億萬污穢投之不見。能運小蝦小魚,能運大鯤大鯨。合眾水而受之,不為有餘;散眾水而分之,不為不足。

又曰:天下之人,蓋不可以億兆計。人之夢各異,夜夜之夢各異。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蓋不以塵計。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又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雖大,彼固不知。計天地者,皆我區識。譬如手不觸刃,刃不傷人。

又曰:有時者氣,彼非氣者,未嘗有晝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嘗有南北。何謂非氣?氣之所自生者,如搖箑得風,彼未搖時,非風之氣,彼已搖時,即名為氣。何謂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鑽、木得火,彼未鑽時,非火之形,彼已鑽時,即名為形。

又曰:聖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

又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又曰:輕清者魄從魂升,重濁者魂從魄降,魂魄半之則在人間。升魂為貴,降魄為賤;靈魂為賢,厲魄為愚;輕魂為明,重魄為暗;揚魂為羽,銳魄為毛;明魂為神,幽魄為鬼。其形其居,其識其好,皆以五行契。

又曰:愛為精,觀為神,愛觀雖異,皆因識生。惟其愛之無識,如鏁之交;觀之無識,如燈之照。吾識不萌,吾生何有。

又曰:核芽相生,不知其幾萬株。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幾萬禽。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惟其來干我者,皆攝之以一息,則變物為我,無物非我。所謂五行者,孰能變之。

又曰:如桴叩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聲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餘聲尚存,終亦不存而矣。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聲如我之神,其餘聲者猶之魂魄。知夫倏往忽來,則五行之氣我何有焉。

又曰:知夫此身如夢中身,隨情所見者,可以飛神作我而遊太清。知夫此物如夢中物,隨情所見者,可以凝神作物而駕八荒。是道也,能見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吸氣以養精,如金生水;吸風以養神,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漱水以養精,精之所以不窮;摩火以養神,神之所以不窮,所以假內以延精神。若夫忘精神而超生者,吾嘗言之矣。

又曰:計生死者,或曰死已有,或曰死已無,或曰死已亦有亦無;或曰當幸者,或曰當懼者;或曰當任者,或曰當超者。愈變識情,馳騖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馬之手,牛之翼,本無有,復無無。譬如水火雖犯水火,不能燒之,不能溺之。

又曰:物我交心生,兩木摩火生。不可謂之在我,不可謂之在彼,不可謂之非我,不可謂之非彼。執而彼我之,則愚。

又曰:勿以我心揆彼,當以彼心揆彼。知此說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貫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又曰:汝見蛇首人身者,牛臂魚鱗者,鬼形禽翼者,汝勿怪此。怪不及夢,夢怪不及覺。有耳有目,有手有臂,怪尤矣。大言不能言,大智不能思。

又曰:目自觀目無色,耳自聽耳無聲,舌自嘗舌無味,心自揆心無物。眾人逐於外,賢人執於內,聖人皆偽之。

又曰:人無以無知無為者為無我,雖有知有為,不害其為。無我譬如火也,躁動不停,未嘗有我。

又曰:壁曰如大海,能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我之與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無人無物,無死無生。

又曰:水潛故蘊為五精,火飛故達為五臭,木茂故華為五色,金堅故實為五聲,土和故滋為五味。其常五,其變不可計。其物五,其雜不可計。然則萬物在天地間,不可執謂之萬,不可執謂之五,不可執謂之一;不可執謂之非萬,不可執謂之非五,不可執謂之非一。或合之,或離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數,以此必氣,徒自勞爾。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又曰:烏獸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亭亭,俄蕭蕭。天地不能留,聖人不能繫,有運者存焉爾。有之在彼,無之在此。鼓不桴則不嗚,偶之在彼,奇之在此,桴不手則不擊。

又曰:均一物也,眾人惑其名,見物不見道;賢人析其理,見道不見物;聖人合其天,不見道,不見物。道皆道,不執之即道,執之即物。

又曰:昔必論道者,或日礙廠,或曰邃深,或曰澄徹,或曰空同,或曰晦明,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說。

又曰:事有在事,言有理;道無在道,言無理。知言無理,則言言皆道。不知言無理,雖執至言,為梗為翳。

又曰:人徒知偽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偽是之中有真非,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譚景昇化書

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化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故藏之為元精,用之為萬靈,含之為太一,放之為太清。是以坎離消長於一身,風雲發泄於七竅。真氣薰蒸而時無寒暑,純陽流注而民無死生,是謂神化之道者也。且夫當空團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求空,見空而不見塊。形無妨而人自妨之,物無滯而人自滯之。龍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實金石,金石非有也。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終,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斃,神不可得逝。

稚子弄影,不知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為像所侮。化家者不知為家所化,化國者不知為國所化,化天下者不知為天下所化。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達此理者,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爪髮者我之形,何爪可割而無害,髮可截而無痛。蓋營衛所不至也。則是我本無害而筋骨為之害,我本無痛而血肉為之痛,所以喜怒非我作,衰樂非我動,我為形所昧,形為我所愛。達此理者,可以出生死之外。

太上者,虛無之神也。天地者,陰陽之神也。人蟲者,血肉之神也。其同者神,其異者形。是故形不靈而氣靈,氣不靈而聲靈,覺不靈而夢靈,生不靈而死靈。水至清而結冰不清,神至明而結形不明。冰泮返清,形散返明。能知真死者,可以遊太上之京。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氣相乘而成聲。耳非聽聲也,而聲自投之;谷非應響也,而響自滿之。耳小竅也,谷大竅也。山潭小谷也,天地大谷也。一竅嗚而萬竅皆嗚,一谷聞而萬谷皆聞。聲導氣,氣導神,神導虛,虛含神,神含氣,氣含聲。相導相含,雖秋蚊之翾翾,蒼蠅之營營,無所不至也。由此知雖絲毫之慮,必有所察。雖啾唧之言,必有所聞。惟大人之機,天地莫能見,陰陽莫能知,鬼神莫能窺。

方咫之木,置於地之上,使人蹈之而有餘。方咫之木,置於竿之端,使人踞之而不足。非物有大小,蓋心有虛實。是故冒大暑而撓之愈熱,受炙灼而懼者愈痛。人無常心,物無常性。由是知水可使不濕,火可使不燥。海魚有以蝦為目者,人皆笑之。殊不知古人以囊螢為燈者,又不知晝非日之光則不能馳,夜非燭之光則有所欺。觀傀儡之假,而不自疑,嗟朋友之逝,而不自悲。賢與愚莫知,惟抱純白養太玄者,不入其機。

鏡非求鑒於物,而物自投之。橐非求包於氣,而氣自實之。是故鼻以虛受臭,耳以虛受聽,目以虛受色,舌以虛受味。所以心同幽冥,則物無不受,神同虛無,則事無不知。是以大人奪其機,藏其微。

羽符至怪,陰液至奇,可以守國,可以救時,可以坐為帝王之師。天下賢愚營營然,笑飛蛾之投夜燭,蒼蠅之觸曉窗,知往不知還,知進不知退,而害以就利,不知聚利以就害。賢於人而不賢於身,何賢之謂也。博於物而不博於己,何博之謂也。是以大人利害俱忘,何所不藏。

夫禽獸之於人也何異,有巢穴之居,有夫婦之配,有父子之性,有生死之情。烏反哺,仁也;隼憫胎,義也;蜂有君,禮也;羊跪乳,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萬物之中,五常百行無所不有也,而教之為網罟,使之務畋漁。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奪其親愛,非義也。以斯為享,非禮也。教民殘暴,非智也。使萬物懷疑,非信也。夫羶臭之欲不止,殺害之機不已。羽毛雖無言,必狀我為貪狼之與封豕。鱗介雖無知,必名我為長鯨之與巨虺也。胡為自安,焉得不恥。吁,直疑自古無君子。

救物而稱義者,人不義之。行惠而求報者,人不報之。民之情也,讓之則多,爭之則少,就之則去,避之則來,與之則輕,惜之則奪。是故大義無狀,大恩無象。大義成,不知者荷之;大恩就,不識者報之。能歌者,不能者聽之;能舞者,不能者觀之。巧者,不巧者辨之;賢者,不賢者任之。

夫養木者必伐之,待士者必死之,網之以冠冕,鈎之以爵祿。若馬駕車輅,貴不我得;彘食糟糠,肥不我有。是以大人道不虛貴,德不虛守,貧有所倚,退有所恃。退者非樂寒賤而甘委棄。為惡者畏人識,必有識者;為善者欲人知,必有不知者。是故人不識者,謂之大惡;人不知者,謂之至善。

吳尊師玄綱論

道者,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無外,其微無內,浩曠無端,杳冥無對。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靜無心而品物有方。混漠無形,寂寞無聲,萬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極,成者必虧,生生成成,古今不移。此之謂道也。德者,天地所禀,陰陽所資,經以五行,緯以四時。牧之以君,訓之以師,幽冥動植,咸暢其宜。澤流無窮,草生不知藉其功;惠加無極,百姓不知賴其力。此之謂德也。然則通而生之謂之道,道固無名焉。蓄而成之謂之德,德固無稱焉。嘗試論之曰:天地人物,靈仙鬼神,非道無以生,非道無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見其終。探奧索隱,孰窺其宗。入有之末,出無之先,莫究其朕,謂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綱也。 右論道德

太虛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生焉。真一運神,而元氣自化。元氣者,無中之有,有中之無,廣不可量,微不可測,氤氳漸著,混茫無倪,萬象之端,兆眹於此。清通澄朗之氣,浮而為天。濁滯煩昧之氣,積而為地。平和柔順之氣,結而為人倫。錯謬剛戾之氣,散而為雜類。自一氣之所育,播萬殊而種分,既涉化機,遷變罔極。然則天地人物之形者,元氣也。受天地人物之靈者,神明也。故乾坤統天地,精魂御人物,氣有陰陽之革,神無寒暑之變。雖羣動糾紛不可勝紀,滅而復生,終而復始。而道德之體,神明之心,應感不窮,未嘗疲於動用之境矣。右論兀氣

諸章節要

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極。太極不能自運,運太極者真精。真精自然,惟神惟明。無祖無宗,不始不終。含和蘊慈,愍俗哀蒙。清濁異禀,真凡莫同。降氣分光,聿生人中。賢明博達,周濟為功。為君為長,俾物咸通。純陽赫赫在于上,九天之上無陰也。純陰冥冥處于下,九地之下無陽也。陰陽混蒸而生萬有者,正在天地之間。故氣象變通,晦明有類,陽明而正,其粹為真靈,陰晦而邪,其精為魔魅。故禀陽靈而生者為睿哲,資陰昧而育者為兇頑。陽好生,故睿哲者必惠和。陰好殺,故兇頑者必悖戾。或善或否者,乃二氣均合而生中人也。二者各有所禀,而教安施乎?教之所施,為中人爾。何者?睿哲不教而自知,兇頑雖教而不移,此皆受陰陽之純氣也。亦猶火可滅,不可使之寒,冰可消,不可使之熱,理固然也。

夫生我者道,禀我者神,而壽夭去留,匪由於己。何也?以性動為情,情返於道,故為化機所運,不能自持也。將超跡於存亡之域,棲心於自得之鄉者,道可以為師,神可以為友。何謂其然乎?蓋道與神無為而氣自化,無慮而物自成,入於品彙之中,出於生死之表。故君子黜嗜慾,隳聰明,視無色,聽無聲,恬淡純粹,體和神清,虛夷忘形,乃合至精,此所謂返我之宗,復與道同。造化莫能測,鬼神莫能知,況於人乎。通於道者,雖翱翔宇宙之外,而心常寧,雖體息毫釐之內,而氣自運。故心不寧,則無以同乎道,氣不運,則無以存乎形。形存道同,天地之德也。是以動而不知其動者,超乎動者也。靜而不知其靜者,出乎靜者也。超乎動者,陽不可得而推。出乎靜者,陰不可得而移。陰陽不能變,而況於萬物乎。故不為物所誘者,謂之至靜。至靜能契於至虛,虛極則明,明極則瑩,瑩極則徹。徹者雖天地之廣,萬物之殷,不能逃方寸之鑑矣。

夫道包億萬之數,而不為大,貫秋毫之末,而不為小。先虛無而不為始,後天地而不為終,升積陽而不為明,淪重陰而不為晦。本無神也,虛極而神自生。本無氣也,神運而氣自化。氣本無質,凝委而成形。形本無情,動用而虧性。形成性動,去道彌遠。故溺於生死,遷於陰陽,不能自止,非道存而物亡也。故道能自無而生有,豈不能使有同於無乎。有同於無,則有不滅矣。陰與陽並,而人乃生。魂為陽神,魄為陰靈,結胎運氣,育體搆形。然勢不俱全,則各返其本。故陰勝則陽竭而死,陽勝則陰消而仙。柔和慈善貞清者,陽也。剛狠嫉妬娌濁者,陰也。心澹而虛,則陽和襲;意燥而慾,則陰氣入。明此二者,陽勝陰伏,長生之漸也。

道不欲有心,有心則真氣不集。又不欲苦忘心,忘心則客邪來舍。故我心不傾,則物無不正;動念有著,則物無不邪。邪正之來,在我而已。故上學之士,怠於存念者,陰尸勝之也;忻於勤純者,陽神勝之也。一怠一勤者,其戰未决也。决之者在於克節勵操,務違懈怠之意,使精專無輟於斯須,久於其事者,尸銷而神王,謂之陽勝。陽勝者,道其鄰乎。且夫形動而心靜,神凝而跡移者,無為也。閑居而神擾,拱默而心馳者,有為也。無為則理,有為則亂。雖無為至易,非至明者不可致也。

夫天地晝亦無為,夜亦無為,無為則一,而理亂有殊,何哉?晝無為以明,故眾陽見而群陰伏,夜無為以晦,故群陰行而眾陽息。是以主明而無為者,則忠良進,姦佞匿,而天下理。主暗而有為者,則忠良隱,姦佞職,而天下亂。故達者之無為以慧,蔽者之無為以昏。慧則通乎道,昏則同乎物。上學之士,時有高興寄傲,陶然於自得之鄉,謂真仙可接,霄漢可升者,神之王也。雖曰神王,猶恐陽和之氣發泄,陰邪之氣承襲耳。可入靜室夷心,抑制所起,靜默專一,則神不散而陽靈全,謹無恣其康樂之情,以致陰邪之來爾。若有時躁競煩悖者,乃形中諸魄為靈之氣所鍊,陰尸積滯將散擾於絳宮之真。可入靜室存一握固,候神清意平,合於虛靜,斯亦洗心之一術耳。

言勿過乎行,行無愧乎心。行之不已,則天地愛之,神明佑之,凶橫無由加,鬼神不能擾。若言清而行濁,名潔而迹污。雖醜蔽於外,而心慚於內,天地疾之,神明殛之,雖力強於道,不可致也。故寧受人之毀,無招天之譴,人毀猶可弭,天譴不可這也。道之所至忌者,淫殺陰賊,此誠易戒。至於小小喜怒,是非可否,人之常情,甚難慎也。都不欲有纖芥之事,關乎方寸之中,慮靜神閑,則邪氣不能入,我志不擾,則真人為儔。好譽而憎毀者,賢達之所未免。然審己無善而獲譽者不祥,省躬無疵而獲謗者何傷。陽之精曰魂與神,陰之精曰尸與魄。神勝則為善,尸強則為惡,制惡興善則理,忘善縱惡則亂。理久則尸滅而魄鍊,亂久則神逝而魂消。尸滅魄鍊者,神與形合而為仙,神逝魂消者,尸與魄同而為鬼,自然之道也。

夫目以妖艷為華,心以聲名為貴,身好輕鮮之飾,口欲珍奇之味,耳快美好之音,鼻悅芳香之氣。此六者皆敗德傷性,伐其靈根者也。故有之則宜遠,無之不足求。惟衣與食,人之日用所切也,亦務道者之一弊耳。然當委心任運,未有不浩其所用。且天地之生禽獸也,猶覆之以羽毛,供之以蟲粒,而祝於人乎。必在忘其所趣,任其自然爾。

覺與陽合,寐與陰并。覺多則魂強,寐久則瑰壯。魂強者生之徒,魄壯者死之徒。若餐元和,徹滋味,使神清氣爽,至於晝夜不寐者,善無以加焉。

人心久任之,則浩蕩而忘返;頓棲之,則超躍而無根。任之則蔽乎我性,棲之則勞乎我神,使致道者奚方而靜。蓋性本至凝,物感而動,習動滋久,胡能遽寧。既習動而播遷,可習靜而恬晏。故善習者寂而有裕,不善習者煩而無功。是以將躁而制之以寧,將邪而閑之以正,將求而抑之以捨,將濁而澄之以清。優哉游哉,不欲不營,行於是,止於是,造次於是,逍遙於是。習此久者,則物冥於外,神鑒於內,不思靜而自靜矣。故履霜為堅冰之始,習靜為契道之階。古人云:積習生常。其斯之謂歟。

或問古今學仙者多,而得道者少,何也?答曰:常人學道者千,而知道者一;知道者千,而志道者一;志道者千,而專精者一;專精者千,而勤久者一。是以學者眾,而成者寡也。

或曰:仙者,人之所至美者也。死者,人所之至惡者也。世人君子罔有不知,而從俗者至多,習仙者至少,何也?答曰:此有二理,一者所禀之氣非高,則所希之志難廣。故溺於近務,忘於遠見,為聲色所汩,嗜慾所昏,終執從於世網,竟無蹈於真域。二者雖氣禀清虛,神襟秀邁,而濟物之功未備,則登仙之路猶遠,是以遲回人爵,未解帝懸耳。

或曰:道本無象,仙貴有形,以有契無,理難長久,曷若得性遺形之妙乎?答曰:夫道至虛極也,含神運氣,自無而生有。故空洞杳冥者,大道無形之形也。天地日月者,大道有形之形也。以無係有,以有含無,故乾坤永存,仙聖不滅。生者,天地之大德也。所以示六合之廣、三元之明者,為吾有形也。一從淪化,而天地萬物,盡非吾有。死者,人倫之荼毒也。是以鍊凡至於仙,鍊仙至於真,鍊真合於妙,合妙同乎神。神與道合,則道為我身,所以升玉京,遊金闕,能有能無,不終不沒,何謂理難長久乎。若濁以得性為妙,不知鍊形為要者,所謂清靈善爽之鬼,何可與高仙為比哉。

同类推荐
  •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he State of Greece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HUCYDIDES, an Athenian, wrote the history of the war between the Peloponnesians and the Athenians, beginning at the moment that it broke out.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平台纪略

    平台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画录

    后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杀手校花的情缘

    杀手校花的情缘

    她是道上杀手,人称弑命,大冰山,“龙轩宇,你到底想怎样?”凌沫嘟起嘴吧,生气的问。“沫,别生气嘛,再生气我就吻你了哦!”果然,某人噤了声......欧阳凌沫和龙轩宇,皇甫雅璇和夜天铭,他们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怎样斗毒女?未完待续......
  • 总裁女儿爱上我

    总裁女儿爱上我

    四川龙家是中国八大世家最古老最有势力的家族。龙翔,四川龙家唯一继承人,被他“无良”老爸踢出家门体验平民生活。看世家子弟龙翔在现代都市中,纵横商场,游刃花丛,征服黑帮。
  • 西顿写给孩子的林地故事

    西顿写给孩子的林地故事

    《西顿写给孩子的林地故事》是一部介绍林地动植物和风景的小百科书箱,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作都将四季作为划分章节的标准,介绍了不同季节出现的不同动植物。
  • 鬼谷子教你攻心术

    鬼谷子教你攻心术

    章岩编著的《鬼谷子教你攻心术》讲述鬼谷子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牛?他就是史上最早的心理学鼻祖!睿智的做人做事智慧,让世人醍醐灌顶!出来混,如果不懂鬼谷心理学,就会多出几分艰辛和磨难!世界上的很多人,他们直到人老珠黄、白发苍苍,被人斗得遍体鳞伤,到晚年才拿起本书一窥究竟,这时后悔得直拍大腿,发出“应该早读五十年的感叹”!《鬼谷子教你攻心术》是根据鬼谷子原文发挥原创,结合心理学实用知识,总结出鬼谷子心理学诡计十二章。从不同角度,运用翔实案例和分析,为读者阐述鬼谷子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智慧,尤其是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权谋之策、揣摩心理之术和长赢之道,以供出来混的不同领域人士参考。
  • 天才宝宝腹黑妈

    天才宝宝腹黑妈

    一日缠绵后,他开始对她上瘾,整夜索取,宠她爱她,她却害怕的逃离……六年后,她阴差阳错,签约成为他贴身女秘书。
  • 青春二三事

    青春二三事

    曾经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他们玩弄着美好的年华。缘分让他们聚到了一起,对于友谊,以前的那些恩怨不值一提。有梦想的青春才是最美的,我们在一起书写我们的青春,让青春飞扬。
  • 帝魂:邪魅九王妃

    帝魂:邪魅九王妃

    她,是21世纪王牌特工,嗜血无情却又呆蠢逗萌。他,是北昭群王,冷酷残忍却又邪魅霸道。神物现世,她是千百年来被选中的守护者。凤鸣引路,赤龙现世,她一朝穿越遍掉落在他的后院池水里。双目相对,他轻启薄唇对她道——“给你一次机会,做本王手下的隐卫。”他斜躺在池水里,狭长的凤眸淡然的看着她。“好处是什么?”她一脸从容的淡定,丝毫不惧怕面前之人。“好处随你愿。”他勾起唇边一丝浅笑道。强者碰强者,终究谁才会是被收服的一方——
  • 雷神传

    雷神传

    这是一片光怪陆离的大陆,有宗门林立,种族万千。这里有以吸纳元气的修行者,他们举手投足间便有令天地色变,翻江倒海之威。这里有修习魂力的术师,他们以魂力操纵天地万物,绚烂的术法有着惊天动地之能。一个生活在宗门内的少年,他自小无法修行,受尽欺凌,而后偶有奇遇,为能修行,他开始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
  • 暴走狂妃:邪王不乖

    暴走狂妃:邪王不乖

    酒醒后,她却身在庙里,火势凶猛的正在燃烧……爹要将她献祭给玉慈大神,送她去-死-二十一世纪富家千金,魂穿在波族废材三小姐身上。不但没死成,恢复了修炼灵根。得到了只此一家的法宝。在庙外还捡了个这普天之下傲世无敌的美男-从此,他对她百般捉弄,紧追不舍,死缠难打,用心良苦,宠她到癫狂……阴晴不定,残暴依然不改的-某男:来人,把这个女人拖出去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坐好月子健康一生

    坐好月子健康一生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妈妈篇,介绍其坐月子期间的保健知识,包括准备迎接新生宝宝、开始坐月子、坐月子饮食调理、月子里健康检查及防病、产后减肥与避孕;下篇为宝宝篇,介绍宝宝怎样能健康成长,包括了解新生儿的发育、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的日常照料、新生儿常见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