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8100000002

第2章

其心無所住著一切悉捨皆不可得然後顯示六度萬行所依之法不出現前六根所對六塵緣境為其妄心圓覺所謂此虗妄心(句)若無六塵則不能有佛為時機求福德者能知福德猶如虗空謹案楞嚴佛說迷妄有虗空依空立世界又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然則虗空何足以喻般若清淨福德此亦兩意一則凡百舉喻以易通難以近顯遠以世間廣大無如虗空故一則虗空無礙之性性不可得故又復虗空之性無所不徧如大涅槃取喻佛性徧一切處碌碌多認顯色以為虗空非也經云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虗妄上因遣蕩佛身相著然則諸佛身相無非清淨福業所成如何此亦皆是虗妄當觀佛身已離虗妄如失明者不見日光過在見者若乃取著無非虗妄如楞嚴會提獎阿難歸來佛所佛告阿難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只為阿難見佛身相以為實有無非虗妄所以破執徧於七處徵所見心了不可得今此本經佛以身相推廣一切徧同諸法生心取著既落塵境皆是虗妄無可疑者如來身相陸沉妄見。

此經結集一卷成文上下多舉大千七寶布施重重較量福勝人情疑之以為繁重亦何必爾噫人情見近此不足恠若論般若清淨廣大雖太虗空亦細物也出生功德性本無盡十方諸佛三世如來同一圓音種種稱揚曠劫亦不可及大品般若凡九十品亦乃重重取喻較量凡夫情量有宿曾少分結緣者但仰信而已未能盡信之也山中人不信有木大之魚海上人不信有魚大之木近尚如此何況其遠所以特如此重重較量此亦兩意一則為隨順機緣宜樂故一則為引導凡夫願求佛意眷眷必不徒然。

第九一分講學家到此稱四果章無著本論菩薩因地離我慢故雖說聲聞四果遣蕩取證小果相著經意正為信解地人令離我慢若論一化聲聞小機正在佛施鹿苑小化取證小果自謂所作已辦為經方等歷諸大教法會受彈訶故到般若會熟聞摩訶衍門融通執小近情須菩提蒙佛加被融通諸法故能不作是念自謂得果聲聞小機尚能如此信解地人自然離我可以進入淨心高位。

此經前後須菩提兩番請問降住其心經前則云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經後則云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前為初心發起請問佛答正在第三第四兩分發廣大心第一心常心不顛倒心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及其經後重問為將入初地人故佛答則但說入地滅度一切眾生不見有滅度一切眾生相自能升進高位以住般若降伏斷除根本煩惱凡百經句自有詮顯應之一字句頭句中經意不同近世士俗不知經意輙便移改非也須依大藏什譯經本不由淺見以乱古轍。

第十七分佛忽自顧命須菩提云譬如人身長大乃知非但一切大教所說神呪以不可翻名為密語然在顯教只此一句亦自深密何也為其此之一句說盡諸大菩薩入無生位分證法身大圓鏡智全法身體大起此大用無所不應現一切身如法華說妙音觀音普現色身又如華嚴八地入無功用作十種身不但正報所依國土無非大用須菩提以佛加被力故便能領解融通遣蕩大用相著故云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為其無生地人雖起大用不動法身體大是為無作妙力故也經前譬如須彌山王若依一十八住此乃於欲界中取最大身以破凡夫執取相著若依天親本論取譬諸佛淨土現高大身經意多含隨機取解不可獨斷。

第十八分講學家到此稱五眼章凡夫肉眼聲聞修發天眼慧眼若諸菩薩分別諸法名為法眼此皆偏淺不能具足在諸經論料揀不同若乃此經佛問須菩提佛具五眼佛自問之皆言其有逐一答之亦言其有或謂此經破有何故五眼一一言有然此有也非實所執名之為有此為顯示佛眼圓照無所不具法界洞達無所不見故也其次經文顯示佛智圓明無所不知然此悉知以知一切心不可得三世際斷故能無礙亦能盡知一切差別心心數法故佛十號名正徧知凡夫作業盡現佛心廣如華嚴此不繁引。

第二十一分經參入別譯六十二字準無著本論以此一段佛心具足初以眾生為佛心所念處須菩提問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若據經前亦作此問頗有得聞生實信不佛答後五百歲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今此所問若同於前何故佛答乃云彼非眾生非不眾生要知此乃機應深密雖則同前所問今此問意為欲顯示佛心究竟清淨如大圓鏡為其最初所發心境雖則本為眾生了知眾生皆不可得諸佛之心眾生之境心境何有一切性空空非斷滅故云彼非眾生非不眾生說非眾生是名眾生什譯略之正為經前發心一住已是佛心所念處故前書已說此略及之。

此經歸宗唯在離相諸佛究竟別無奇特故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眾生病本只為著相維摩經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經前離佛色身相著所以言見第二十六分為離法身相著所以言觀色身外相也法身內體也色身外相因雖百福全法身現若見外相無非內體故云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猶恐便執外相以為法身佛不免引轉輪聖王亦有如此福相雖有七事不及於佛外相似同借事破執使之當觀法身內體即而復離故云不應諸佛色聲無非法身若乃取著一切皆非。

龍猛造大智度論一百卷釋大品般若三十卷凡九十品經句盛談如之一字如以不動為義般若會宗如如而已諸法本來自性不動故此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混同一體無所分別乃知十方諸佛皆從如義中來皆從如義中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十號特名如來為順應世故也其實人法皆如故經末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無所依如太虗空空無所依如寶積歎佛達諸法相無罣礙稽首如空無所依妄見分別差別不同於一切法何能無礙流轉生死未來無際。

此經三十二分相傳梁昭明太子作此分節以立分名本集必然有此分名或有符合無著本論或全不同所立分名但多隨經所說若欲盡理須依本論一十八住乃見經意只如三十二分如何名為應化非真此如事苑略曾對會宜與第五分名兩易可也經末此分無著本論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說法不染也末後四句流轉不染也然說法不染後言何以故常規此乃徵釋之詞既而徵釋便有四句如何自屬流轉不染一期經文殊不相關只為此經佛意深密兼之譯人偏尚簡古一何以故意有兩屬釋上則為其說法既而為人能為所為機應相對若取相著無非有為亦如夢幻何況凡夫正在流轉故云一切無所不收此經若非無著親見當來世間人師必不能及恰六十年為通此經愧不能有所發明尋句義而已事苑通論兩書外偶隨文收拾又及此一十二篇行年將八十五也且暮人爾漫作最後法施。

淳熈丙申中秋草創

自答散出十問

問一切大教盛談十方三世諸法相涉不出方世何故楞嚴以十方謂之十虗華嚴以三世謂之三際方與虗世與際其義如何莫也小乘方世為亦可以名虗名際。

答方有所主世必相續方世相涉理無偏捨如楞嚴說流變三疊一十百千虗空無礙徧攝十方故以十方謂之十虗三世相續無有間斷故以三世謂之三際言際無際也意在言外般若四十二字意皆如此小乘量局名相自定。

問一切大教盛談世界劫數眾生此三皆有為事此必有盡何故華嚴皆言無盡。

答世界劫數眾生若也有作思惟從有心起有為有盡有形數故若也法界性徧三皆無盡性無盡故法亦無盡。

問一切大教皆修多羅何故唯有華嚴說有眷屬。

答大乘小教梵語通稱皆修多羅正翻契經唯在華嚴經旨詮顯性海徧攝本經為主餘皆眷屬何但群經華嚴性海塵說剎說不相違背經旨徧攝無非眷屬。

問華嚴入法界品經末流通或說有或說無清涼兼取為合經旨未合經旨。

答彌天高判符佛地論諸宗通經須作三分諸經分節流通稍易唯在華嚴古師多說或分經末一偈或謂法界無盡清涼兼取功恐摸稜何如直取光統以入法界品無非流通法界性海流通無盡善財徧參盡未來際多功德經始末較量前已唱名經末不須佛自流通但結集經家結前所說。

問一切大教皆詮因果或作四諦說或作十二緣說或作因果二法說或隨緣散說或說因或說果何故唯有法華須作十如是說荊溪云十如是只是因果法爾。

答昔賢有語列聖所談至佛極矣為其佛法無上了無所得無以過之宗詮因果逈超一切所以唯在法華作十如是說因果法者為立一經三周所說開權正體唯佛與佛十方三世終窮究竟甚深境界徧故極談因果有十如是天台大師摩訶止觀指的妙境出自於此荊溪點示學者通知。

問法華開本自屬釋迦久成佛事何關今日聲聞入大必須開本。

答法華開釋迦本地久已成佛所以必須開本為聲聞者為其聲聞但知不遠伽耶近成雖已入大尚執近迹須為開本又復亦為聲聞既已入大登圓初住更須後位增道損生若乃圓人入無生位任運流入只為聲聞從施開入。

問天台立藏通別圓化法四教隨釋一化五時一切經義賢首立小乘始終圓頓五教兩家立教名義多少如此不同根本用與畢竟所歸如何。

答天台立教名義唯四天台大師覈定教名根本為其佛法所詮歸一實理物機未宜從一實理施出權理入理之門名之為教教必為機機有利鈍取之不同故唯有四一化五時為所用法隨時用與多少不同隨教釋義不可乱轍直到法華開權同歸一實賢首立教隨經所說但見枝葉不推根本教門公論不敢儻宗清涼和會以理為教。

問法顯譯六卷泥洹說一闡提無佛性竺道生力救此義時輩不信及其大本到此果說一闡提皆有佛性自此雖知一闡提皆有佛性不信無情皆有佛性荊溪金錍力救此義無情佛性說有說無根本得失所歸在何。

答荊溪金錍為護時情不欲正斥但言有人引大智度論以真如分作兩派在有情名佛性在無情名法性荊溪親曾委讀細撿論文都無此說勘同經論一切大教佛性法性同出異名噫若竺道生此老在時不勞餘刃學者須知說無情有佛性得之在乎大教唯心諸法體同一切性徧說無情無佛性則失之可見根本得失何翅天淵。

問無情佛性雖有人信又復議論無情若有佛性如何說法古德有指樹說苦空或指塵說剎說為已合理為未合理。

答若能已信無情有佛性義必須深造本無分別才問無情既有佛性還會說法已落分別何但無情只如有情亦無佛性紛紛有情業識而已。

問無情佛性天台講學從來唯是理會荊溪金錍輔行十義不知天台大師為在何文的說此義。

答荊溪假夢寄客特撰金錍一書建立大教一切唯心輔行十義為摩訶止觀引經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佛性性徧色香無情諸法然而天台大師何但此文山家教部圓談性具皆其文也天台嗣學龍猛法性一宗得旨而宗為談性具學天台教須具宗眼。

大教唯心

天台嗣學至九世祖師荊溪尊者功在以文字記述深造佛乘圓宗意旨力救無情佛性若云無情則不合云有性若云有性則不合云無情大槩已盡之矣假夢寄客作金錍一書有語若不達唯心了體具一切大教全為無用乃知一切大教通以唯心為之宗要別在華嚴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經法界為體唯心為宗徧攝為用一切諸法體同性徧何以局言唯心此為順迷心為惑本從近從要故言唯心開其義端其實諸法法法皆唯唯無外也趣舉一法一切無外諸法皆唯是則天台大師圓四念處唯色唯聲唯香唯味唯觸唯法六塵皆唯無不徧攝既而能唯無不能造何以故只為諸法性本同故才涉思量便成剩法唯義不成直須分別秋毫盡掃龍猛大智度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世間言語詮顯不及宗教眼目不可不明若有異見魔波旬也寄語後學須得師友區區老懷不揆及此惟我四明心觀自得。

法華開權

天台大師現比丘身悟道大蘇行道天台以慈悲心通經論學歸宗法華得佛化意教傳江浙百餘年來盛席臨講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凡遇開權必須發問為開同體權為開異體權若開異體權何故玄義釋經總題蓮華三喻並喻妙法若開同體權何故法華文句釋經品目方便法用能通自屬在昔異體以為所開或詰其何謂為開乃言三權即是一實初機游學但仰歎而已輙不敢措一詞預群議賤齒及二十餘一日思量前來所議皆非考論法華正宗既開權已自妙為其佛已慇懃稱歎方便三周正體何須問言為開同體為開異體或各據一邊或收同異權即是實自屬顯實義非開權此乃濫以顯實作開權說不知本經指上所說此經開方便門的指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此本經略開之正文也聲聞言下近謂情盡功由於此經題妙法品目祕妙權皆已妙本無相違才涉即實已非開權若分權實異體論判只如摩訶止觀陰境通列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三科色心若欲用觀必須的揀能造識陰以為所觀境體天台大師何曾一言涉無記善惡三心此三自屬識陰所起所緣心相非能造心體講學亦乃執諍通觀三心別觀無記枉費言語本亦無事昔賢有語世間本無事見於此矣昔年高座非不分明尚恐傳習未能親切來日無多區區及此。

止觀揀境

大論偈云一切世間中不過名與色若欲如實觀但當觀名色真心不可得妄心不可見但有名爾名即心也天台大師說摩訶止觀為初心行人立所觀境通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三科色心諸法符合楞嚴二十五聖圓通悟門然而於初心行人通漫難可用觀必的揀取喻如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對喻識陰的揀現前無始日用能造諸法識陰心法為所觀境若乃無記善惡三心屬所起心相非能造心體非所揀境歷緣對境隨自意三昧方為觀境要知修觀必須的揀荊溪有云在無記者通約五陰色心屬報陰法故對下所發煩惱九境非善即惡以分三心本自分明初無難見惜乎南屏臻法師唱道主法一時哲人不知何故混說三心自此承襲或通觀三心或別觀無記又有好異強作義目紛紜自彼於此何為昔年聽次自有所領便為同學作如此說尚恐錯傳閑居無事直從正當何必細碎照會止觀如指諸掌。

普賢觀十種境界

昔游學霅上見老壁每日講外在本瑞閣焚沉水香香煙不斷撰普賢觀疏一日摳衣輙詣問訊侍座伏見以摩訶止觀天台大師指普賢觀無生位前十種境界隨經撰十種名目分節經文又專執經題觀普賢故立普賢為初心觀境至誠力諫尊意不從疏成既行無不唯唯學者須知摩訶止觀天台大師指普賢觀無生位前十種境界本不為分經本為通指圓教十住真因初發心住無生位前依此一經所說誦大乘經修大乘行行成十信相似獲六根清淨如法華說莊嚴功德感見普賢多寶釋迦分身四種證相兼而指之故言十種境界按天台大師法華三昧儀後兼採諸經列戒定慧淺深證行成相為欲見相安慰策進經自分明經云誦大乘經修大乘行樂見普賢色身者樂見多寶佛塔者樂見釋迦牟尼佛及分身諸佛者樂得六根清淨者文雖似倒當以意求若列十種境界先六根清淨次四種證相感見證相功由行成故也但此境界經文所說隨所修行一期參互不妨倫理俟有眉目可以分節若乃至後發露六根則如列次所說隨緣皆在佛意十種特言境界者以經云始觀普賢最初境界又云是名眼根初境界相故入無生位任運流入不假方便境界何有經題言觀感見時觀不同十六觀初心心想立境而觀證相通見諸佛心想通二大士仍及九品在彼經題但言佛者天台大師所謂述主包徒今此經題只應總舉一經說懺悔主夕陽已迫上為宗被竹庵閑甚以寄後世。

議十法界十如是

天台大師判釋一化諸經必須考經所說法大則大法小則小大則詮法廣大也小則詮法狹小也廣大則極十法界性相也狹小則局六法界依正也一切大教詮法必十法界詮法雖通隨緣所說未必具足說雖如此其法必通乃知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一切大教詮唯心故唯心所造必十法界無不通詮十法界法囗獨華嚴說十法界為其華嚴總一切法囗成數故顯一切法性無盡故所以皆傳華嚴說十法界其實華嚴無有一文具足顯列若乃法華方便品初佛歎十如是者荊溪所謂十如秪是因果法爾此因果法一切大教亦無不通詮也但分別因果總而不別唯在法華終窮究竟諸法本末至十如是者為欲歎三周開權一經正體所徧法故也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然後轉釋諸法具足顯列十如是法近聞浙東學者有問華嚴何故說十法界法華何故說十如是兩經所說有麤細故圭峯有語文富義愽誠讓雜華華嚴稱法界性而說諸法何其麤哉竊恐浙西後生未決竹庵臨老不免潦草。

本立教意

早年竊讀唐朝賢首宗教清涼國師華嚴新疏疏前義門援引諸家立教餘不暇論唯見以賢首五教對會天台三藏通別圓化法四教每仰清涼荷負大教才識如此惜乎對會兩宗立教不考兩宗立教有所不同觀夫賢首五教但隨經所說而立用之判釋彼宗學者有譏天台五時籍定諸經若乃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亦不由佛造作為其法如是故機不同故法如是者教所詮理行所至極理有中道實理真空權理機欲取理必由教行中道實理之機利故造境即中無不真實圓教立也機若鈍則須假次第方便而入別教立也真空權理之機利故為說諸法幻有即空通教立也此教不但三乘共故亦有可以通入別圓真空權理之機鈍故為說三界因果實有斷見思煩惱出分段生死三藏教立也所以此教依法華安樂行為揀流通準大智度以衍斥小特名三藏顯此一教不融通故一化能用有頓有漸有秘密有不定只為機不同故若乃三藏一類小乘聲聞根性必須次第一化五時調熟然後法華一時開會尚有殘機猶待大般涅槃顯性無不同歸圓伊三德祕密理藏終窮究竟天台立教規模廣大十方諸佛三世如來同一圓音如珠走盤天台大師發悟洞達如風行空稱歎不及遭遇 盛朝度僧甚多聊為結緣游學後生必須文理平易可也庶幾略識門戶而已。

三藏教名

大論百卷成文釋經九十品末後云佛在世時無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羅比丘持毗尼比丘持摩多羅迦比丘然佛在世時無三藏教名何故法華安樂行佛說貪著小乘三藏學者此經此論皆什師出有人通云大論為結集前結集後始分三藏今問安樂行佛說在結集後耶原夫天台大師化法四教立小乘一教名為三藏依準經論須考經論特以三藏別指小乘一教何也以佛在世時時有前後教有小大若在鹿苑十二年中正施三乘小教時比丘聞佛所說經律論法但各任持而已未知佛意畢竟如何雖佛亦未可以三藏別指小乘至法華安樂行為流通本經故在大論釋般若為斥小立衍故始可以三藏別指小乘一教乃知大教經論特以三藏不同別指小乘一教為顯此教詮三界因果諸法生滅實有差別不融通故所以此教四門易多執諍天台化法四教成列覈定教名立名各有所顯釋義各有所歸隨一化五時諸經用教多少釋義不可加也記得游學初年先欲討尋化法教名於此三藏怏怏不決伏讀清涼華嚴大疏經前義門對辨立教照會宗教方曉如此老病閑居竹庵坐夏無事再閱大論見末後文尚有筆硯未忘所業正此教名以貽諸後俟明敏者更有說乎。

小本彌陀經五章

昔孤山圓法師為此經造疏前開五章兩土教主果人為名實相為體信願淨業為宗捨苦得樂為用生酥大乘為教相後淨覺岳法師又造新疏能說所說人為名種智法身為體念佛感應為宗攝生念佛為用方等部別圓二教為相兩家立名相去幾何其實一也立體不同實相法身名異體同但本經並無明文唱此兩名若於經名之下立體果人所證究顯者實相也又按大智度論立大乘經一印亦言實相須依孤山實相為體孤山以信願淨業為宗淨覺以念佛感應為宗此經信願乃助道爾正宗所說淨業正行執持名號一心不乱此為其要此經捨此別無行法須以念佛為宗執持名號一心不乱念佛則得矣言感應則不然感應事也非所修行法況信願感應皆涉兩途如何謂之為宗宗者要也如牽衣一角多失天台立宗元意須求本經正宗所說行法正行一法為宗此乃謂之為要也法華須以一乘因果為宗在因在果無非一乘還歸一法故普賢觀云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此經由一心不乱執持名號念佛力用故能往生極樂須以往生為用何必言捨苦得樂若名攝生不退此乃屬已往生彼國而說不同攝論別時意趣經宗力用正欲得往生極樂也判教若探取法華涅槃經意則判屬生酥方等如天台光明十六觀所判然若就在昔只應以所說判一切大教須取部主為屬圓教不妨對前藏通別三教方等化意然淨土行雖通別教若判一經教相非所論之況修淨土念佛三昧必歸於圓以唯心義非前教所詮故若荊溪云通教菩薩雖知淨土佛猶永滅乃與取土義乖是則別教有取土義畢竟依諸大教以修西方念佛三昧必須歸圓雖下劣凡夫柰何所緣彼土非前教佛況依本經修行必須先開圓解依解起行非圓如何不以宿緣直心念佛而往生者論之便如此人若得往生生彼土已見佛聞法即是圓人雖聞樹說苦空為順本習無非大法。

勸修西方說

吾佛釋迦出現娑婆統化大千應迹中天八相成道垂慈為物在諸大教或因而及之如華嚴法華或專為一緣如十六觀無量壽經稱讚淨土經什譯即小本佛說阿彌陀經并皷音王經偏讚西方勸修念佛一切大教正宗所詮修行門戶若欲依經所說行之自非大根大性宿世緣熟必難造詣速得發悟出離生死又恐生死何期不能善始令終是故阿彌陀佛以本願力示現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清淨蓮華三輩九品為欲攝受能念佛人一心不乱繫念彼佛時至緣會恬然命終見佛光明不落魔境決定高超無際苦輪此一段事若非釋迦出現世間何由得之固非小緣須知偏讚西方乃急救法何翅中流失舟一壺十金正如佛說阿彌陀經不待時機發起即便為說經意在此東晉廬山虎溪慧遠法師結白蓮社賢士大夫并諸尊者一十八人同修西方念佛三昧臨終見佛皆得往生雖謝靈運以心雜止之不許入社自此流通後世追仰遺風無間一切信向甚盛世傳六祖壇經韶州人見六祖因問有修西方此法如何六祖告以自心有西方即是真西方自有西方心何處覔西方東方人造罪作業求生西方若西方人造罪作業求生何處但能悟性何所不可噫如此鄙俚一笑可也竊名祖師不可行用或謂既言悟性此亦有理其理偏尚無非禪病相傳高麗焚毀此書遼東人師稍有眼目昔嵩明教贊之何其失言此老戒根堅固陳令舉為作行狀平生童真其聲如擊清磬身後火浴六事不壞可謂僧寶後世難及不可求備亦見此矣須知西方念佛三昧甚易修行只在日用一心不乱繫念彼佛彼佛願力自念佛力任運相應雖有取捨與不取捨殊無異轍何以故念念離相了不可得如盤走珠自在無礙身心清淨猶如蓮華達唯心了本性在我而已去此不遠。

諸宗立祖

吾佛教門嗣法有宗宗必立祖傳燈錄吳僧道原一期成書不曾尋訪義學為欲推本於佛末上引經引事乃列七佛以謂佛佛傳法至於釋迦分付迦葉禪家流相傳世尊拈華迦葉微笑西域經論翻譯見在大藏並無所出古德好事者以意撰之傳虗接響便為口實各以祖意或拈或頌不知分付迦葉出在涅槃此經佛以聲光召五十二眾雙林高會迦葉為定所持阿難為魔所罥二眾不來迦葉不來世尊乃云正法眼藏分付摩訶迦葉此為佛滅度後佛法流通緣在迦葉為人依止之故況是迦葉苦行第一最堪以為初分付者迦葉緣謝其次分付阿難此如付法藏傳所載至師子尊者二十四祖師子尊者遇緣被害前無懸記自此而止有此方人撰寶林傳列二十八祖永嘉證道歌依此有語二十八代西天記壇經列四十祖皆非昔日南屏臻老曾與嵩仲靈往復辨正須依付法藏傳每謂學者傳燈錄雖經楊文公高眼未知七佛之說所以諸經說七佛者斷自釋迦行因三阿僧祇後百劫修種相福翹足讚弗沙如來功超九劫九十一劫空劫前三佛成劫後四佛出世前後時劫隔遠即非佛佛以法相傳又世傳七佛傳法各有一偈此皆古德自撰為成其說山谷大書刊石廬山偈語雖則有理喝道可也不可以謂七佛相接說偈傳法須知佛法無不隨緣所謂佛法以因緣為宗諸經說此七佛皆為隨順世緣宜樂為令眾生作諸佛事即非以法相傳立佛為祖若文殊為七佛祖師此乃見文殊本地高遠不干立祖甞試論之釋迦在世聞法悟道無數無非傳佛心法迦葉自於法華入大了一大事因緣何待涅槃分付正法眼藏又何須撰拈華微笑至涅槃會須分付者意如前說考傳燈錄必須一人親見一人各有悟門印證決擇然則直立達磨以為初祖得矣何必求之於前也達磨對梁武不契一葦渡江乃問寶誌達磨如何人誌公對以觀音化身觀音悟道自見古觀音如來高僧傳佛法來此分為三宗一顯教宗立攝摩騰為祖二密教宗立金剛智為祖三心宗立達磨為祖達磨直下閱四世至曹溪慧能止立六祖本朝晏相諱殊奉 旨撰六祖衣鉢記所以止此者後無懸記宗派不一之故分為五家宗派各自建立門庭出世開法室中為人各有伎倆不失宗眼惟我天台山門九祖為天台智者大師親見南嶽思大禪師悟自法華發旋陀羅尼三昧見靈山一席儼然未散諸法性常古今無間法傳章安諱灌頂閱三世至荊溪諱湛然直下推功止此為定以南嶽思大禪師親見北齊諱慧文自有所悟探藏得龍樹所造中觀論與心符契遂以龍樹為師故天台大師歸命龍樹所說教義觀法無不準承竊聞賢首立祖去取不定非所學宗不敢議論只如圭峯自見荷澤嫡孫道圓和尚清涼又云毗盧藏能隨我游者其唯汝乎若唐三藏元奘法師慈恩窺基法師析薪克荷專業相宗瑜伽唯識分別法相通論立祖庶幾槩見學者討尋自可考究。

受菩薩大戒請師

凡欲受菩薩大戒得師可以感發性無作法天台大師所謂不起而已起即性無作假色防一切非止一切惡戒以防非止惡為義發大心人一發此戒善戒經說不退大心無增上心犯重直至佛果究竟清淨千里內無師從佛像前若從人師必須出家菩薩洞達經律論三藏通曉戒定慧三學戒德精明戒臘高達可也若普賢觀經說行者若欲具足菩薩戒者應當禮十方佛懺悔諸罪應作是言今釋迦牟尼佛為我和尚文殊師利為我阿闍梨當來彌勒願授我法十方諸佛願證知我大德諸菩薩願為我伴又說不須和尚不用諸師不白羯磨大乘力故普賢勸發行故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須知此經正宗所說經意正為圓教十信相似六根清淨將入十住欲速入初無生位增戒善故所以天台大師菩薩戒疏云似為高位人自誓受法言似者不敢獨斷故也閱大藏又見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佛為智光長者說於二觀門常懺悔(事觀精進發露理觀罪相本空)當受菩薩三聚戒請我釋迦牟尼佛當為菩薩戒和尚龍種淨智尊王佛當為淨戒阿闍梨未來導師彌勒佛為我清淨教授師現在十方兩足尊當為清淨證戒師十方一切諸菩薩當為修學戒伴侶應受菩薩三聚戒饒益一切有情戒修攝一切善法戒修攝一切律儀戒此乃別為一緣通於初心亦請五師大戒言聚言攝者聚則言其種類也攝則言其一戒攝一切戒性必具故如以心為大攝主無所不具故小乘比丘但戒身口七支期心形終戒善自謝功熏不滅若能回心入大乘戒所持戒相律儀聚中少分而已今時濫易多恐未知區區老懷及此一事戒學稍廣幸自留意。

同类推荐
  • WILD SONGS

    WILD SO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经七里滩

    经七里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hristian Morals

    Christian Mora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杂藏经

    佛说杂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久居深海等你来

    久居深海等你来

    那个曾经我爱过的人。翻开一篇篇旧老的回忆。脑海中的他早已不再是我爱过的人。“颜青,你给我滚”也许淡淡的青春,早已不再是向他挥挥手说再见。好像是一夜之间,然后沉湎其间不知道岁月时光的长短。将要走出大门时,却是那么的恋恋不舍,恨不得重头再来。多年以后,他告诉我:颜青,回来吧。垂暮之年,天空是沉碧的。愿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 错婚厚爱:冷少我恨你

    错婚厚爱:冷少我恨你

    快要结婚的时候,被未来婆婆甩了一巴掌,未婚夫狠狠的说:“薛诺雅,你今日带给我的耻辱,终有一日,我会加倍的还给你。”不为别的,只因我走进了一个已婚男人的世界里。快要爱上他的时候,被他老婆甩了两巴掌,这个男人设计让自己流了产,不带一丝感情的对着自己说:“薛诺雅,我们两个到此为止。游戏结束了。”只因我已经让他感觉厌倦了。拖着满身伤痕,一脸的悲伤,疲惫的望着他,笑着说:“结束。呵?游戏才刚开始而已。杜少言,总有一天,当你在我心里起不了波澜的时候,我会将我所有的痛苦通通还给你。”
  • 见习神活动记录

    见习神活动记录

    在经过一个意外之后,林漠“幸运”地成为了异界的见习神,而当他来到异界后,原本以为只是每天坐在神殿里闲着没事干,过着悠闲生活的林漠却发现……让我看看你们今天又触发了什么鬼任务……驱逐圣光教会,光复南方大陆?我看你们真是疯了。下一个任务……嗯,干掉所有异教的祭祀,迫使公国将我教定位国教,你们这帮狂信徒脑子里就不能装点别的吗?最后一个任务,我靠,你们跑到黑暗遗迹里去干什么!惹了深渊恶魔现在还向我求救?虽然受到一个又一个艰难任务的打击,但林漠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排除万难,过上属于自己幸福的生活!
  • 异世梦华录

    异世梦华录

    我们三个,在一次野外宿营中无意间来到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是争霸天下,收纳佳丽,还是一腔豪情浪迹天涯,看我们怎样演艺我们的异世人生,
  • 武神天命

    武神天命

    元荒大陆道与魔并存,鬼与神同在,上古异兽与当世蛮兽共舞……绝代佳人,纠缠的爱恨情仇......玄异的惊险之旅;远古传说,失落的遗迹......神秘的修道者、奇诡的魂师、重生的尸人,缥缈的鬼修,还有那没落的的武者,是否能在现昔日辉煌。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命运却被扣上了枷锁,一步步走上他人安排的道路,是挣脱还是顺从天意......
  • 超级桃运行

    超级桃运行

    一个整天做泡妞美梦的家伙,突得超能,桃运大爆发,桃花运源源不断,南北佳丽,清纯的,妩媚的……一网打尽!
  • 废柴九小姐:毒医邪妃

    废柴九小姐:毒医邪妃

    慕容风,华夏古武世家的医武天才,十七处佣兵军团成员,再睁眼,她成了人人唾弃的废物小姐。世人皆知她草包又痴傻,却不知她是扮猪吃老虎。制毒!行医!炼药!骗兽!修炼!她样样精通,霸气至极。人前他是废物傻殿下,人后他是傲娇毒舌黑心肝。他说,女人,要是这个世界不容你,我不介意和你一起灭掉它!
  • 无极至圣

    无极至圣

    前世纵横天下的天帝林彻天,意外身陨无上禁地,临死之前逆天而行,创造出重生契机。于是,无人问津的平民废材风清扬记忆觉醒,以惊世骇俗的速度成长崛起,傲立于天才林立的阳衍大陆之中。…………昔日废材,今日便要手持神兵,斩尽天下英才。
  • 品悟季羡林做人的哲学

    品悟季羡林做人的哲学

    “在季老的著作中,时刻透露着他清明睿智的人生智慧,季老无疑成了指引后人的一盏指路明灯,聆听季老的人生观,仿佛是季老本人站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处,疏导误入歧途的人们。这本关于季老做人哲学的书,既是一本人生智慧书,也是一本劝人向善、修身养性的书。如果你是一个有感于人世清浊的人,此书就会成为你最忠诚的良师益友。”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