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6300000031

第31章 穿越黑暗的文学远征(1)

——读章诒和小说《刘氏女》

去年晚秋,我在江南。薄暮时分,下起了细雨。从车窗看出去,弥望是灰蒙蒙的一片,于是,便意兴索然,有了睡意。然而,就在此时,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电话是章诒和先生从北京打来的。她说,最近一段时间在写小说,刚写了一个中篇。几个专家看过,评价倒也不低,但也指出一些问题。有朋友就批评她不懂“叙事学”,人称和角度不统一,犯了写小说的“常识性错误”。她还说,自己刚开始学写小说,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总之,希望我尽快读读,提提意见:“你一定要帮帮我,指导指导我这个学生。我是真心把你当老师,向你请教呢。我不懂什么‘叙事学’,也不懂什么叫‘人称统一’。”

“老师”云者,太过客气,愧不敢当,至于“小说常识”,倒是略有研究,薄有所知。我说:“叙事角度和人称并不复杂,基本上属于常识问题和逻辑问题,只要不让人觉得虚假和混乱,就可以了;也不必服从什么‘视点一致’的刻板原则,完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变化,只是交代要清楚,变化要合理。”在我看来,卢伯克关于叙事视点固定不变的理论,实在过于僵硬和教条。鲁迅的《祝福》就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兼而用之,而且过渡自然,效果很好;《喧哗与骚动》则从三个角度展开叙事,建构起一个相互补充的叙事文本,从而使纷纭的叙事内容显得更加完整和清晰。其实,对小说写作来讲,最复杂的技巧,恐怕还不是叙事角度和人称之类的问题,而是塑造人物,是能否把人物写得如在眼前,是能否让读者牢牢地记住你所塑造的人物。

另外,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小说家要具备戏剧家的修养和能力。塞米利安说:“从结构上说,小说就是场景,同时也是行动和背景、戏剧性和生动性、场景和概述的结合。……当代美国小说中对人物行动表现得比较多,小说中富于场景和戏剧性特点。这种现象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似乎是自然的。美国是一个崇尚行动的民族。欧洲的小说创作则偏重于更多的随笔散文形式。”其实,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富于场景和戏剧性”乃是几乎所有伟大小说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里,看到《三姐妹》和《樱桃园》中的场景;可以在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读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紧张感;可以在《红楼梦》里,找到看多幕剧的感觉。总之,没有充分的戏剧性——强烈的冲突性、直接的现场感和鲜活的表演性,就没有绝妙的小说。第一流的小说家,大都是第一流的戏剧家,他有能力让读者在纸面上看戏,看见人物的举手投足,听见他们的低声细语。《史记》是历史,是诗,是小说,更是戏剧。司马迁写鸿门宴,刘辰翁评之曰“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写灌夫、田蚡、窦婴的斗酒使气,吴见思评之曰“提花蹙锦,灿然可观”。其实,关于《史记》,只须以一词赞它:好戏连台。章诒和是研究戏曲艺术的专家,也很善于写戏剧性的场景,善于口吻毕肖地描写人物对话。她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只寥寥几笔,便能将人物写得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伶人往事》借鉴戏剧艺术的结构技巧,叙事展情,本色当行,运用自如。

如果读过《往事并不如烟》,你会发现,章诒和其实很有写小说的天赋。她记忆力好,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细节,也善于讲故事,而这些,都是一个小说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不仅如此,她还继承了《史记》等中国经典的文学经验,既有一颗“多爱不忍”的心,又能按照“公听并观”的原则,设身处地地写人物,——无论什么样的人,总是抱着同情的态度来写。在她的叙事里,一个人物,无论他被时代扭曲得多么严重,无论他的人格分裂得多么厉害,他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都是一个悲剧意义上的牺牲者。

有着这样的才华和情怀,她的小说,怎能不让人满怀期待呢?

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了章诒和先生小说《刘氏女》的电子文本。在电脑上阅读,就像在冰面上行走,脚下总是趔趔趄趄地打滑,很难体验到纸质阅读的那种稳实的感觉。于是,便找朋友帮忙打印了一份。

一口气读完,已是深夜,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怅惘。一个不幸的农家姑娘,因为渴望生活得更好,因为并不过分的虚荣,而嫁给了自己不爱的城里男人,又因为难以忍受的耻辱,而失去理性,而杀了他;她从此失去了一切,包括与儿子的亲情,包括爱情,包括平静的好心情。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它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既是命运造成的,也是社会造成的。人生在世,本就辛苦,要承受身体的病痛,要应对命运的捉弄,而在这之外,倘再遭逢时代颟顸而冷酷的折磨,那就更加不幸,更加悲惨了。

深刻的阅读,大都具有比较的性质。阅读一部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激活往昔的阅读记忆的过程,也是通过比较来体味和理解的过程。在阅读《刘氏女》的过程中,我不时联想到三部作品:一部是李昂的《杀夫》,一部是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一部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

《刘氏女》与《杀夫》的相似,是显而易见的:都是女主人公因为极度的绝望,而以极端残忍的方式杀害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却也是昭昭明甚的。

从情节的组织看,李昂的叙事具有极端化的性质,线索单一而封闭,焦点紧紧地集中在“杀夫”事象上。虽然她具有女性主义批判和文化反思的叙事自觉,但是,她把叙事的重点,过多地放在了人的自然属性方面,过度地渲染了陈江水对林市的病态的虐待,所以,她给我们提供的,就更多的是一个变态心理学意义上的文本;而章诒和叙事的“核”,虽然同样是“杀夫”,但她的叙事是开放的,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性内容和社会内容,使读者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看见人性的黑暗和难测,看见情感的复杂和脆弱,看见时代和社会的真面目。

从杀夫的原因来看,《杀夫》的悲剧主要是由人性中的野蛮根性造成的,社会原因则是其次的,但对《刘氏女》来讲,杀夫首先是一个社会悲剧,是由特殊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造成的:刘月影说:“我住在C市旁边的一个县,手里干的是农活,心里向往的是城市。我身体好,人也算巧,那点农活算不了啥。有空就爱聊天,老打听城市里的情况。街道是什么样子的?商店里卖啥?一辆汽车能拉多少人?城里人的早饭吃什么……我什么都问。特别喜欢打听工厂,我觉得工人比农民强上一万倍,能进城当个工人该多好!可惜爹妈没给我这个命。长大了,到了结婚年龄,虽说刚解放,可我们那地方还不兴自由恋爱,都是父母包办,媒婆上门。家里不富裕,人家给点彩礼,我的心就慌了;说过门搬进城住,心就动了;又说婚后能进工厂,心思就定了。”显然,正是城乡之间的“九天之上”和“九地之下”的差别,造成了刘月影的婚姻悲剧,并最终造成了她的罪错,否则,她压根不会嫁给一个“岁数比我大好多,个头比我矮不少”的男人。

从对“杀夫”行为和过程的描写来看,李昂的描写具有“零度叙事”的客观主义倾向,不动声色,不厌其烦,穷形尽相,淋漓尽致,其酷烈程度,简直令人不寒而栗,不忍卒读;但章诒和的描写却是克制的,叙写“杀夫”的整个过程所用篇幅,不足1300字,虽然读来也同样令人惊心动魄,但却不给人渲染过度的感觉,——作者所选择的分析的叙事语调和介入性的修辞态度,很好地调整了读者和事件的距离:“我希望刘月影来自原始部落,那时对暴力的定义和用刀砍下人头不觉得有啥。但刘月影不是原始人,她实在是太可怕了!牛顿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我早忘了这位科学家说的话,而此时却被刘月影的犯罪事实做了一次准确又充分的诠释和验证。”章诒和甚至从人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性的叙事:“刘月影知道自己的凶残,但是她控制不住本能的邪恶。这邪恶不是跟谁学的,是从身体内部生发出来的。河已枯,海已干,干到最后,人也只剩了一口气,一半麻木,一半恍惚,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在杀人,而是在了却一桩心事。”再如:“现在,她怕过年。任何的快乐与享受,似乎都是故意不体恤自己充满罪感的人生痛苦;内心的消沉和沮丧,也都是有意在这张灯结彩的年终岁尾奔涌而至,让你越发觉得自己可恨,可耻,可恶。”这种具有分析色彩的语调,包含着伦理反思的性质,而叙述者的“我希望”之类的评价性话语,则使小说的杀人叙事摆脱了血腥的自然主义,获得了必要的“距离感”。

为了获得“震惊”的效果,李昂还选择了一种常见的策略,即通过充满主观意图和修辞色彩的景物描写,来强化叙事:“黄昏最后的一线光亮已散尽,四周昏昏一片,可感觉到的很快沉暗了下来,入夜海风更是聒噪,咻咻的响声从四方盘旋过来,在空天阔地里尽徘徊不去,声声都像惨烈的呼嚎。”这样的描写,在李昂笔下,所在多有,其目的,固然在强化情节所包含的恐怖性,但是,读者却并不觉得害怕,正像一位俄罗斯批评家说,安德烈耶夫努力使我们害怕,我们却不觉得怕,而契诃夫并没有刻意使我们害怕,读者却有毛骨悚然的感觉。章诒和的小说显然属于后一类。像李昂一样,章诒和也写黄昏,也写晚风,也写此景里的此情,但是,她紧紧地贴着人物的感受来写,语调里含着一种更平静也更深沉的抒情性:“夜幕四合,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刘月影这一天过得比坐一年的牢还要漫长。她走出小屋,外面就是一条曲折的黄土小路。不敢远走的她,就靠在门框站立了很久,那迎面袭来的晚风,似在哭诉,似在哀泣,吹得刘月影齿冷心寒。人的命运是由一个个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叠加而成。她满以为千里寻子是自己新生活的开端,万不料一见面,一切尚未开始,就先有了结果。”

从主题深度来看,李昂表现的是“恶”如何引发了“恶”,伤害如何导致了复仇,——这更多的是一个心理学和哲理层面的命题,具有理念化和智性写作的色彩。而章诒和的叙事虽然同样具有传奇性,但是,却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之上的叙事,建立在寻常的人性与人情之上,因而,便具有更强的现实感和更大的悲剧性。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对谁来讲,监狱都不是一个好去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锒铛入狱,就意味着你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由,你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侮辱和可怕的伤害。即使像周勃那样的势位富厚的大将军,像韩安国那样的德高望重的长者,一旦身陷囹圄,也难免要受到狱吏的欺凌,更何况他人。

监狱是关押罪犯的地方,也是关押无辜者的地方;是社会败类的归宿点,也是社会精华的集聚地。这是因为,一个不正常、不理性的社会,一个害怕知识、害怕真理的时代,往往首先选择把那些最优秀的人关进监狱,把那些最善良的人、最高尚的人关进监狱。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曾做过自己时代的囚徒或流放犯,例如,普希金、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和曼德尔施塔姆,例如,屈原、司马迁、班固、李白、杜甫和苏东坡。

监狱生活既是文学叙事的题材,也是给作家的意志淬火的地方。对那些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来讲,监狱几乎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即使那些从来没有进过监狱的作家,也要找机会走进监狱,了解那些特殊人群的生活,托尔斯泰就曾到莫斯科的监狱了解犯人们的生存处境,而契诃夫则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到遥远的萨哈林岛去调查流放犯的生活状况。一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文学,总是离监狱最近的文学,离陷入不幸境地的人们最近的文学——它要么大量而深入地涉及监狱生活,如《史记》和《复活》,要么干脆就是监狱文学,如《古拉格群岛》和《第六病室》。这也不奇怪,因为,一个时代的秘密和真相,很大程度上,就锁闭在高墙深垒的监狱里。

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作家来讲,监狱生活既是炼狱里的苦难,也是登上文学山巅的阶梯。正是在监狱里,索尔仁尼琴的意志得到了锤炼,思想也渐趋成熟。他说:“被捕之后,经过了两年的监狱集中营生活,我已在不可悉数的题材面前椎心泣血,目睹的一切我把它们当做难以辩驳的事实接受下来,深刻加以理解,不仅不会有人出版我的著作,就连一行字也需要我付出头颅作为代价。我没有迟疑、没有矛盾地领略到了为真理而忧心如焚的现代俄国作家的命运;写作的目的只在于不忘怀这一切,指望有朝一日为后代人知晓。出版著作,我今生今世也不敢想像,决不存此奢望。”,对章诒和来讲,“文革”期间的十年牢狱之灾既是苦难,也是机遇,——在这里,她遇到了见所未见的人,听到了闻所未闻的事,看见了屈辱的眼泪和艰难的挣扎,听到了最寻常的人犯下的最可怕的罪行。正是这些经历,使她有可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监狱文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同类推荐
  • 美国名家短篇小说赏析(初级)

    美国名家短篇小说赏析(初级)

    本书精选了十二位美国文学巨匠的12篇美国短篇小说的精华之作,每篇文章前有简短的引言,文中还附有编者的评注和分析及作者简介。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好说歹说

    好说歹说

    文坛怪才阿城、陈村担任主持人,与文艺圈各路高手共同打造十二场谐趣对话。神侃对手包括姜文、洪晃、朱德庸、史铁生等人。话题不拘一格,既有关于生命的哲理性体认、对爱和快乐等人类情感的溯源;也有对语言文字和音乐影像的生动考察;抑或闲聊惬意的旧时光、身边的新动向。看似庞杂随意,但在话语的交锋处时有火花闪现。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失守的城堡(下)

    失守的城堡(下)

    本书为散文、诗歌和摄影集,是一部描写西海固人文历史的画卷,作者以西海固大地上众多遗留的城堡为对象,以散文形式进行描述,以诗歌进行抒怀,以摄影作品进行展示。是一部图文并茂,具有历史阅读和审美价值的图书。
热门推荐
  • 巅峰神迹

    巅峰神迹

    策马驰九州,虎骑啸苍穹,头顶九霄天,脚踏四方地,八阵声威显,激我壮志心,以吾男儿血,耀我华夏魂,入我八阵,遵我帮规,违者——杀无赦!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内容丰富,笔力深厚。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妃本无意恋上君

    妃本无意恋上君

    她,一个现代女花痴,因为气愤找一二货算账。也许是命中注定,一次意外实现了她的愿望,她穿越了。他,一场火灾后,说是毁容了。是在外人眼中掌握重权的丑王爷,一张面具下又有着怎样的面貌。第一次见面,她嫌弃他长得丑,一个丑八怪竟然还故意给她找茬,"就让你看看老娘的厉害。”“古代美男果然多。”她又该如何选择。
  • 至尊炼妖师

    至尊炼妖师

    征服妖兽是人类最热衷的事情,传说中最强力的炼妖师被世人封为至尊。每个炼妖师都朝着至尊的方向去努力,谁会成为下一个传说中的至尊?是富贵公子,还是平凡小子?请看至尊炼妖师。等级划分:青铜炼妖师、白银炼妖师、黄金炼妖师、神圣炼妖师、无敌炼妖师、至尊炼妖师。其中,每个大等级中还分为五个等级,例如:青铜一级炼妖师、青铜二级炼妖师、青铜三级炼妖师、青铜四级炼妖师、青铜五级炼妖师。
  • 美国悲剧

    美国悲剧

    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
  • 至深至浅至唯一

    至深至浅至唯一

    “尹唯一!”他攫住她的手。等待戈多,不料,她却淡淡回眸:“不好意思,先生,您认错人了。我姓叶,叶唯一。”五年前的她,涉世未深,众叛亲离;五年前的他,一手遮天,冷漠无情。五年后的她,万众瞩目,心灰意冷;五年后的他,风华依旧,但,只念唯一。只要失去才知道珍惜。原来,他要的,从来都只有她。
  •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天地始神的天劫,始终是一个还未开始就早已注定了的结局,缘起缘灭最终都会有难以修补的裂缝,我以心为代价,先为了你丧失了神灵,一刀斩断的情分随时间淡忘在这漫长的洪荒里。
  •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如果你听过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门德尔松、毕加索、奥本海默、托洛茨基、基辛格、洛克菲勒、普利策、迪斯尼、华纳兄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犹太人骄傲地自称是上帝的选民。《塔木德》是这个古老民族流传至今的智慧结晶,是犹太人终生研读的人生指导。《就这样HOLD住幸福》解析犹太人必读圣经中关于幸福的箴言,并将内容本土化。
  • 爱情呼叫转移:幽默篇

    爱情呼叫转移:幽默篇

    微型小说集。本套书精选了3000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为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让读者读其文,闻其声,脑海中萦绕这些故事的人物和画面。适合改编成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内容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对他们往正面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