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月22日上午,毛主席叫秘书林克到他的办公室来,将一张信纸交给了林克。林克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只见纸上是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向雷锋同志学习”!林克为毛泽东拟的十来个题词,一个也没用。毛泽东当时曾对林克讲了他为什么想了这几个字来题词:“学雷锋不只是学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向雷锋同志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嘛!”
“2月22日下午3点,我回到办公室,便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取。”林克说。一名通讯员骑着摩托车,来去只用了20分钟。毛主席为雷锋同志的亲笔题词终于到了《中国青年》杂志所在地———团中央大楼,整座楼都沸腾了!
3月2日《中国青年》如期出刊。3月5日,新华社发通稿,并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样,3月5日便被当成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
3月5日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发毛泽东的题词,第二版则刊登了罗瑞卿的文章。罗当时在党政军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毛泽东的题词和罗瑞卿的文章都是从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同志专辑”中转载过来的。罗文强调“雷锋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战士的最根本、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他反反覆覆地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地听毛主席的话,时时刻刻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宣传的第一个时期(1973年以前)属于文革初期,学雷锋的主要立足点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中“爱”的层面。第一期的雷锋宣传在《人民日报》的幅度并不大,但是却体现了最重要的政治信息。雷锋是忠于毛泽东的典范,作为个人的雷锋,其所有的成绩和贡献来源于毛主席的思想。
图为毛泽东题词的原件翻拍。毛泽东是在一张印着红色竖格的书笺上题词的。在发表时,为了与其他领导的题词(都是写在白纸上)统一规格,把红格条技术处理掉了。
1963年3月2日出版的集中宣传报道雷锋事迹及雷锋精神的《中国青年》五、六期合集封面,这一期杂志首次刊登了毛泽东为雷锋的题词。这本专辑的发行量一下翻了四倍,达到800多万份。而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只在《中国青年》编辑部里待了三四天,就被中央档案馆取走了,只留下了复印件。
毛泽东的这幅写于1965年8月30日的硬笔题词,写于文化大革命前夕,是继“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后的又一题词,在1998年2月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出版的《雷锋志》首次披露。
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前进报》发表的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
图雷锋读过的毛泽东著作。雷锋读“毛选”读得非常用心、仔细,几乎每一篇每一页都勾画了一些学习重点,还随时写下一些阅读心得。这些心得多半写得比较简单,有的只是一两句话,甚至三两个字,例如“好!”“牢记!”“就这样办!”等等。例如:雷锋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旁,用红铅笔重点画了这样一段话:“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这段话的下边写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各项上作。”毛主席在这篇著作中引用刘少奇同志说过的一段话:“有一种人的手特别长,很会替自己个人打算,至于别人的利益和全党的利益,那是不大关心的。‘我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雷锋用蓝铅笔圈画了这段话,并批了三个字:“没出息”。在《矛盾论》单行本第五页书边上写着:“……外因是条件,内因作决定,要想求进步,主观多努力。”在《论联合政府》一文最后一节的空白处,雷锋写道:“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给我们换来了幸福。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和学习,没有理由不改正缺点和错误,没有理由只顾自己不顾集体,没有理由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而忘记了整个无产阶级的最大利益。”在《为人民服务》一文,雷锋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道:“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