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2400000004

第4章 绿色遥思(4)

到一个地方去,与其看他们探索创造了多少更新的东西,还不如看保守和挽留了多少陈旧的东西——这往往才更需要勇气,也更有意义。

我们常常把创新与速度,跟保守与缓慢相对立。岂不知许多时候缓慢就是快速,创新就是丢弃。有些人以“启蒙”的名义,送来的倒有可能是更大的愚昧。总结漫长的文明史,会发现我们丧失了多少宝贵的智慧。这智慧足够支撑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我们毫不怜惜地丢弃了,于是所谓的“创新”常常变成没有头脑的莽撞,没有理性的急就,是时髦的游戏或浮浅的模仿。

失去了传统就没有了强大的原创力,所以我们从人文到科技诸方面,时不时地就要进入一个自卑的、模仿的怪圈。

对东方来说,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体”和“用”的问题。这方面的争论很激烈。以什么为“体”,以什么为“用”,其实这种“体用”之辩恰恰是一个伪命题,也是我们的误区——学西方只学人家的器物,而不肯从价值观上改变,不知道西方的技术和方法跟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是一致的、互为因果的。

我们既要倡导理性,又不能陷入“理性主义”。中国进入现代化过程之后,那种对于强势国家的模仿和跟随,其实常常是无根的和盲目的。这时候,我们实在需要个人的觉悟,需要一点点从容感和自信力。

我们的文字、文学,就尤其如此。

冷寂之余

人们总喜欢围绕一些数字做许多游戏,也生出许多感慨。好像人类生活离开了量化就真的没法料理。结果我们的岁月到处都划满了刻度。生命正是在自造或认知的刻度中消逝和更替。所谓的“世纪”之类,它的区分,也是人手造出来的。自己造出的东西常常让自己感到恐惧,现在,记录世纪的数码让人害怕了。这就是所谓的“世纪末惶恐”。

人世间的纪年法不止一种,那么关于它的数字惶恐大概也不止一种。不过不同的是,现在的惶恐是被夸大了,并且又挟带着某种文化时髦一起播散开来(西方惶恐什么我们就跟着惶恐什么,正像西方的大街上有要死要活的球迷,我们很快也有了一样)。其实真正值得惶恐的事情还有很多,只不过并非此类罢了。这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

不过无论如何人们还是要不时地总结,要憧憬,要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这种工作,要低头与抬头,要生出一些希望。就此而言,这并不可笑。

我对现在和未来感到不安的,倒不是几个人为的数码,不担心它们会带来什么厄运,因为幸运与厄运与这些数码没有关系。我忧心的是其他,比如飞速发展的技术,它在当下和未来对人类的制约和摆布。我才没有多少心情去为技术的进步欢呼,因为技术的进步并不在本质上标示着人类的进步。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如果不能与人的道德精神一起强大,那么它的结果只能是更快地使世界走向劫难。

比如电脑,它是靠数字运行的。在这里,数字又一次通过某种形式左右了人的生活。如今我们常常被告知:数字,只有冰冷的数字,是它们在变幻组合,正是它们的不同组合才表述着一个斑斓的世界。

世界真的如此简单吗?

诗,悟想,爱力,它们也都是数字的不同组合吗?如果技术真的可以制造和再现它们,那么它们也就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比较廉价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它们不是那么廉价。而目前最可怕的,是这个世界上那些自认为最聪明的人,那些每个时世都不会绝根的灵动人和快腿人,都成了技术主义者的知音和宠儿了。他们带着深奥的浅薄,正忙着总结和策划这个不幸世界的未来。如果真是这样,前途说不定就会毁在他们手里。

任何时代,冷静的思索者常常都被当成了保守主义者。其实保守是人类至为可贵的能力之一,是很了不起的一种力量。正是保守主义者平衡了这个匆忙而草率的世界,使她不至于倾斜,使她能够生存下去。极而言之,就连技术本身,它的保存和积累也要最终托靠给保守主义者。

在技术的时代,就特别需要她自己的道德家。

道德家也许并非比技术专家更实用和更显赫,但他们总是因为格外稀少,也因为其超乎寻常的坚韧性而显出了珍贵。他们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从来就无法估算。是的,有他们在悲悯地仰望星空,有他们伸着警醒的手指,我们会觉得安全得多。

这里我们不由得又想到了这个时代的不幸之一——文学。文学在跟从与唱和方面,起码在几十年里是做得如此的出色、如此的卖力。现在呢?现在它所能做的自感光彩的事情之一,也就是为技术唱和了。它恨不得立刻拥抱这个世界上最新奇的发现,铭誓般地宣告自己与时代潮流的偕同不二。它剩下的一点点质疑对准的倒是自己的迟钝不敏,它希望自己能够如光速一般跟进,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快疾如风。的确,风速在计算机时代又算得了什么。

文学嘲弄和清算保守的年代终于来临了。殊不知这也正是它自己的末日。

与西方不同的是,我们许久都没有感受过为物质丰盈所迫的滋味了。还有,经过儒教的几千年濡染,中国艺术的“嚎叫”与“垮掉”大概也没有什么文明基础。要论起数字,用数字表述,那么盲目的清算和盲目的模仿都早了(或晚了)半个或一个世纪。太早了。由于对技术的推崇指数并不能马上换算成货币,因而财富也就来不及折磨这许多人,不能使他们真的痛苦起来。

可以设想的是,日后的时间(下个世纪吗?)会有怅怅的冷寂生出来。这冷寂对于我们都是好的。冷寂中,我们会,也许会设法独自思考一些问题。

冷寂之后是自尊。但愿如此。

呜呜地哭了,绝望了

还是谈诗吧,谈诗才好。这里谈诗,最好能超越对诗的一般化的理解。我们有时候说“作品诗性很强”,或什么东西“很有诗意”“像诗一样”,往往把诗给扭曲了简化了,以为所谓的诗无非就是那些慷慨激昂的句子、漂亮的句子、很唯美很巧妙的表达——这或许也属于诗的一部分,但诗往往不是这个,不止这个,它还有更多的、更本质的一些方面。比如我们可以说,诗是特异的思维所能抵达的一切方面,是一种极致化的表达,是沿着生命的一切方向一切可能的极致化的表达。它除了明丽,还有幽暗、黑暗,这都是诗的表达。它是无所不至的,是最偶然也是最遥远的一次心灵的投掷。

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人更敏感,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是诗。老年人写出好诗的几率可能就少——但是不要忘了,它既是生命中最遥远的一次爆发和投掷,那么也同样需要更多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那样岂不是可以投掷得更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诗人更应该是年老的人。

艾略特年纪很大了还在写很好的诗。哈代晚年才更是一个诗人。

大诗人的标志,往往是能让饱满的创造力贯穿一生。那些很有特色的、早熟的灵慧的、呈现非常之态的,都是特异的天才。他们在少年青年时期,就完成了一生的写作。然而最伟大的诗人当中也有大器晚成的,由于他一生都在写作,才有了这样的收获。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诗,都是一生的劳动之和,是这个数值的对比。他将饱满地呈现出整个生命的河流。

对于诗的渴求,志向是一回事,能否抵达又是一回事,但是把心放在那个高处就好。

讲一个故事。高尔基是当年苏联文学的泰斗,跨越新旧时代的传奇人物,走到哪儿都是被人拥围。他操办了苏联的作家协会,又是文学创作第一人,威望大得不得了。他主要是写小说,但是深深爱诗。我们可能都没有看到过高尔基的诗,只看过他的一个故事,这与诗有关。原来这个老头子在家里写了好多的诗,只是不好意思拿给人看。有一次忍不住,就交给当年正在诗坛走红的马雅可夫斯基,就是那个写阶梯诗的、很狂妄的诗人,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看着看着,就忘了面前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物,竟然气不打一处来,斥责说这个句子怎么能这样写?这写的是什么东西!不行不行!话说得不留余地,批评得毫不留情。

马雅可夫斯基说着,对方一点声音都没有,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高尔基正用大拇指抹着眼泪。老人呜呜地哭了,绝望了。这是羞愧的眼泪,绝望的眼泪,是“命里八尺,难求一丈”的眼泪。

我们觉得高尔基哭得那么可爱,感受到一个大师在文学和艺术面前的那种谦卑,对诗的那种热爱。这样的老人可以不向强权低头,但在诗的面前,在文学面前,却非常谦卑。年轻的马雅可夫斯基也很了不起,他在诗面前可以忘记一切,可以训斥泰斗。而高尔基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泣,多么可爱。

在越来越走向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的时世,诗在文学版图上已经不是中心,而是处于了边缘的边缘,这真是一个大不幸。真正的诗人只好忧愤和孤傲。

其实诗才是文学的核心。好诗不多,并不代表诗的地位低下,这不需要诗去负责。好的小说家也不会风行于世,因为他们早就不再满足于编织一个破破烂烂的故事了。从文学的本质上讲,小说是居后的。直到现代小说边界的不断扩大,一切才稍有改观。现代小说的边界是橡皮做成的,不是木头,而且是弹性特别好的天然胶,可以大幅度地往外撑,越撑越大,里面包含了许多许多。但是严格地讲,就其固有的属性来讲,小说在品质上仍然是低于诗的。

打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士大夫们,几乎所有像模像样的人物从来不写小说。苏东坡如果写起小说来,皇帝写起小说来,面子上恐怕过不去。但他们一定要写诗。这是中国高雅的纯文学传统。

有人说中国高雅的叙事文学没有源头,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纯文学小说要继承,不能光继承一本《红楼梦》,也不能去继承话本,什么《响马传》《封神榜》之类,这当然不行。于是中国现代小说就一头栽到了西方,从结构到气息,全是学了这一套。所以它仍然走不远。因为文学无论如何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传统上,要找到一个渊源。

那么中国小说如何继承?当然要从中国的诗和散文,特别是《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的瑰丽之中去寻找源头。它们的核心仍然是诗。

同类推荐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报业的发展,香港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都在向文学要求着快餐式的精神消费。随着香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通俗小说也以一种超过严肃小说发展的速度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这里的文字就像水,那么静静地流淌着,把前尘往事都叫到跟前,与你促膝谈心。她给你备好了月亮,备好了星光,甚至备好了手帕,让你疲惫的时候得到依靠,让你困惑的时候得到指引,让你哭泣的时候得到慰藉。
热门推荐
  • 最初的梦想还在吗

    最初的梦想还在吗

    因现实改变着梦想,也因梦想而想改变现实。
  • 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只有0.01mm

    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只有0.01mm

    《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只有0.01mm》讲述了:想到和得到之间的距离是做到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距离是思路,年轻的时候,你不来改变世界,就只好等世界来改变你!为什么生活得如此艰难?为什么总是和财富无缘?为什么勤劳还是不宣有?因为你的观念、思路、行为和方法出现了问题。“台塑大王”王永庆说过,做一件事,观念非常重要,观念正确,比较容易贯彻事情就比较好办。所以,只有拥有致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可能真正致富。
  • 皇妃初见

    皇妃初见

    她是云王的嫡女,却是天生痴儿。一朝灵魂相融,却是个娇俏佳人。他是当朝宰相,却也是敌国太子,为了她谋算一切,为了她逐鹿天下,只为给她一片安稳的天空。他把天下捧到她面前,只为能给她想要的自由。她却为了他,舍弃了自由,甘愿一世相陪。他说“初见,我只愿人生如初见”她说“我只愿生生世世岁岁长相见”且看她如何入的了厨房,出的了厅堂,上的了战场,混的了敌方,赚的了银子,守的了边疆。
  •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刚出生到30多岁,是人的成长阶段;从30多岁到60多岁,是人的成熟阶段;从60多岁到90多岁甚至更长,是人的衰亡阶段。
  • 异世骑士

    异世骑士

    一片传说中的大陆,一个无名的小人物的辉煌史,大陆上王国内乱,是群雄并起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儿女柔情的展现,一个流浪汉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无比的勇气,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在外敌入侵的危难时期,他挺身而出,虽然只是一个挂名的风流骑士,但却得到众人支持和美女青睐,在不经意间,造就了罗得里亚大陆的传奇。
  • 总裁钟爱无良妻

    总裁钟爱无良妻

    他是墨城的神话,王一样的存在,是钻石单身汉;她是神秘莫测的鬼医,却是一个迷糊鬼;她在他受伤时遇上他救了他,他们又会膨出怎样的火花
  •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版魔神

    绝版魔神

    他是魔神转世?还是杀神重生?诡异身法,令敌人措手不及。神秘法宝,让对手跪地求饶!其实满烽只是穿越来到魔族世界,种种机遇造就他的成功。对亲人的重视,对朋友的情谊,还有对知己的承诺,定会让他成为一代枭雄,化身绝版魔神……
  • 神谕战甲

    神谕战甲

    “相信你的战友,单兵作战,你可能成就英雄的美名,但齐心合力,你们将谱写新的传奇。”泛美联邦折叠空间技术的失败使得一种自称为神选者的宇宙生物大规模入侵地球,为了抵抗神选者的入侵,人类发明了战甲,虽然最终将外星生物赶出了自己的家园,但整个地球已经被破坏得满目疮痍,科技力量大幅退步,曾经人类最为骄傲的宇宙战舰,如今只能做为幻想之中的存在。但在人类创造的时空之门的位置,一团混沌风暴却还依附在那里,不曾消散也不曾离去。
  • 神级老公

    神级老公

    看似平淡无奇的张凡,却是大明星孙菲的老公。平民配巨星,想也知道他们的生活会泛起多大的波澜。但是谁都不知道,张凡平凡的身份背后隐藏着天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