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2000000046

第46章 友谊链接(9)

我并不奢望追回那无可挽回的一切,试想,谁能舒展开我满脸的皱褶呢?谁能还给我鲜嫩欲滴的心腑呢?谁也不能。那就让我们珍视现在吧!只有把握住朝气蓬勃的现在,才会有充实丰满的未来。(《把握现在才有未来》)

每每读柳萌的青春散文,撼动我的心灵,激动我的思考,我情有独钟,如饮佳酿,尽情地大段大段地摘录,成为我工作学习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受柳萌寄语的感召,我业余时间勤奋地写新闻稿,1981年秋,我从甘南州农业银行被调入甘南报社任记者。1982年,有一则信息:柳萌写的青年修养丛书《生活,这样告诉我》出版发行,我喜出望外,立即邮购了一本,一直珍藏,随时翻阅。

2007年春,闲暇去逛新华书店,我发现柳萌散文随笔选《悠着活》,犹如他乡遇“故知”,“带”回住所,灯下悉心品读:柳萌,天津市宁河县人,多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55年在“反胡风运动”中挨批判受审查,失去到大学读书的机会;1957年在“反右”中划为“右派分子”,发配北大荒、内蒙古劳动改造。重新走上编辑岗位后,曾在《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新观察》、作家出版社、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小说选刊》供职,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柳萌卷》《变换的风景》《中国当代散文精品文库——柳萌散文》《夜梦与昼思》《珍藏向往》《春天的雨秋天晴》等20部。“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没有很高的人生修养,是不可能有如此旷达的胸襟的。感怀之余,我试着给柳萌老师写了一封信,谈了我钟爱散文的心情以及向老师求教交流的愿望,没有几天工夫,竟然收到了回信:

訾晓辉先生:

您好。出版社转来大札拜阅。

谢谢您对我习作的厚爱。我跟您一样是个业余作者,主要工作还是做编辑,利用业余时间写点小文章,变成铅字就不满意,所以对于自己出过的书,除留一两本样书,就再无多余。每每有文友来信讨要,我只能表示感谢和惋惜……我们都是爱书之人,特意写了两幅字(笔者注:“人生无驿站”“书是宝”)寄您表表心意,我已是逾七之人,留下时间不多,别的事情实在无力它顾。请谅。

顺颂大安

柳萌四月

六日

柳萌

四月六日这封信及书法我像宝贝一样收藏着。柳萌老师在《悠着活》这本书中写到:这几年散文随笔写作比较活跃,不仅长期从事散文写作的作家没有辍笔,而且一些小说家和诗人也参加了进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也许有好多,但是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我认为是人们的心灵放松了。散文中的“散”字和随笔中的“随”字,照我的理解和认识,绝不是完全指的文体,恐怕更多是指思想感情。就以鲁迅、朱自清、何其芳、梁实秋、林语堂等作家的作品来说,我之所以比较喜欢,正是因为读他们的作品犹如读他们的人,无论是怒骂痛斥,抑或是倾诉道情,都能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散文又是一种平实的文体,只有用心灵面对读者,读者才会用心领会。

柳萌散文所具有的“冷水泡茶慢慢浓”是艺术特色和阅读效果,从根本上说,还是作家的自由心态、散淡性情、坦诚胸怀和率真意趣的本色挥洒与天然外化,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生命释放。散文是靠近作家生命境界与灵魂国度的文体,散文之美说到底,是一种性灵之美,人格之美。任何一位用心的读者在欣赏柳萌先生散文作品时,都会清晰地感觉到:它那流畅而舒展的语言叙述中,时时充注着一种属于作家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人生涵养。这就是:在领略了世事沧桑和超越了一时功利之后的自由心态与散淡性情,在明悟了人生极限和卸却了精神负累之后的坦诚胸怀与率真意趣。柳萌笔下秀美的气质,大概是深深地隐藏在他的心里,当只有写作心爱的篇章时才会倾泻出来。对于当代散文创作来说,柳萌的散文作品,不仅表现出独特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包含了重要的创作启示意义。

原载2012年7月6日《兰州日报》

忘不掉柳萌《忘不掉的馒头》

——门外谈文七题

马望野

柳萌这个笔名,我还是熟悉的,也深知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和造诣,早已众所周知。但是因为退下来之前耽于编辑工作,退下来之后耽于个人写作,对他的散文作品,应该说声对不起,抱愧,浏览的不多,更谈不上研究了。而且对于目前我们文学圈内特定含义的散文,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纪游散文、科普散文、文史散文……,在下的兴趣也不大。我喜欢的是杂文。虽然按照台湾颜元叔教授的看法,杂文也应该算是散文系列里的一种,亦即议论性的散文。那我还算是喜欢散文的。但是,我依然不能不遵从该行业里时尚的规矩,不把它当作散文而另眼看待。正如我们文学从业人员那样,总习惯地以为它是新闻界的产儿,报纸社论的小兄弟,谈的多是社会问题,而不全是文学问题,好像没有多少文学味,从而不能不把他打入另册,革出了教门。

其实,我对于此等看法,是另有看法的。我以为,中国现代杂文之诞生和繁衍,得益于鲁迅;把杂文从散文队列里开除,不仅是对鲁老夫子的不敬,而且是对文学的无知。文学,包括散文,如果和社会问题,亦即现实生活,及作为其主体的人民群众,隔离开来,它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在此,也请恕我冒昧附带说一句不中听的话:近二三十年来,我们文学的不理想或说是不景气,难道和文学没有解决好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以及没有解决好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没有解决好和社会问题的关系问题,没有干系吗?所以,我一直认为,把杂文和散文并列,至少是一种不科学的区分。但是,前些日子在《人民日报》(2012/07/18)上看到柳萌先生的《忘不掉的馒头》,却感觉到一股子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高兴。他在生动的叙事中发表了深刻的议论,他在强烈的抒情里夹带着坚实的论证。那是非凡的散文,更是出色的杂文!我们的杂文,或者说我们的散文,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则文学幸甚,社会幸甚。

柳萌先生起笔就提到了“不再讲‘忆苦思甜’”,可是却还在“忆苦思甜”;于是他便在一般里显出不一般。乍一看,我还有一点不想读下去了,不过,细一想还是因此读了下去。小说《伤痕》和话剧《于无声处》的相继问世,曾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激动和震撼。当时,在报社工作的我,组织过评介文章,撰写过演出报道,至今仍深以为荣。由小说《伤痕》和话剧《于无声处》滥觞而带来的伤痕和反思的文艺潮流,铺天盖地,充斥神州,在下一直不以为忤。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嘛。人类就是站在成就以及失误的肩膀上逐渐攀登上前所未有的不可企及的巅峰的啊!忆苦,还是很有必要的。据说,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新式整军运动以及土地改革中,就开展过此类活动。但是,当时我还在念书,尚未成年,不了解其中的情形。后来,长大了,入伍了,在参加抗美援朝之前,我就经历和体验了忆苦所带来的威力。我们部队当时的兵员,一部分是来自革命根据地的子弟兵,不少人已经成为基层干部。一部分是从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大多数变成战斗中的骨干。一部分是土改翻身后参军的农家子弟,几乎全是班里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新战士。其中出息了一个特等功臣王凤江,就是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而来投军的,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被记者作为翻身英雄报道而著名全军。后来,我在朝鲜战地去采访釜古里战斗中涌现的英雄司号员郑起,负责接待的副教导员申明和介绍说,郑起到招兵站来的时候,是个半拉子(在我国东北,整劳动力叫长工,半劳动力叫半拉子),手里还拿者赶猪鞭子。问他家在哪里,他说,我没家。问他为什么参军,他说,听讲你们这儿能吃饱饭。他跟随我们部队从长白山打到了镇南关(现在的睦南关),然后,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过江以前,他和许多同志一样,都向战友们诉说过自己家庭和本人所经历过的苦难。所以,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切,都和保家卫国的意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于巩固新中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战功和威望,那已经是举世皆知的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它给我们带来艰辛回忆,也带来美好期盼。它给我们带来教训,也给我们带来经验。无论是艰辛回忆或美好期盼,无论是教训或经验,那都是千金难买一生难得的经历和体会。我们未来的无比辉煌,很可能就建筑在这个坚实基础上啊!当然,金华火腿吃多了,也会发腻的。面对越来越多的离奇的情节,离谱的演绎,大家也难免不无善意地提出,不能为了忆苦而忆苦,应该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和经验而忆苦。这个意见是很对的。吃一堑长一智么!而正好在这一点上,柳萌先生也给大家作出了极有意义的示范。

在《忘不掉的馒头》中,作家不仅让我们记住了那艰辛的岁月:“数日一个馒头的日子,过了就是半年多点儿吧,就到了全民挨饿的日子,连个馒头影子都不见了,馒头成了梦中情人、精神餐品。再其后,对馒头连想都不敢想了,每天四两带壳的高粱果腹。在繁重超时的劳动里,不时有生命消失或生病,哪还敢有对馒头的奢望呢?处于危难时刻的我们,保住命比什么都重要。好在那时北大荒自然生态好得很,漫山遍野的花草,江河湖泊的鱼虾,以及田野里饿得乱窜的虫鼠,凡是可以吃的野生东西,都让我们用来填充辘辘饥肠了。就这样好歹挨过饥饿的三年时光。”而且作家也让我们没有忘记那曾经有过的宽裕的日子:“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因言获罪,被送北大荒劳改。初到时农场伙食不错,肉食不多主食管够,一米长的柳条笸箩,装着热气腾腾的馒头,看上一眼都觉得可爱,闻着那纯净的面香,即使吃惯大米的南方人,都要抢先拿走一两个馒头,等吃完习惯的白米饭,再来仔细地品尝馒头。至于北方人就更甭说了,用筷子头儿往笸箩里扎几下,几个白净暄腾的馒头,像串糖葫芦似的串在一起,高高兴兴地举着走开,有的人为拿馒头忘记打菜,只好用馒头蘸点剩余的菜汤儿吃,脸上挂着的依然是舒心的微笑,还满意地说:‘有这大白馒头,怎么吃也香呵。’”

在《忘不掉的馒头》中,我们见识了那荒诞的故事:“有天半夜两个邻铺的人,突然坐起来又吵又骂。众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点起小油灯问究竟,原来是,一位胃不好留了半个馒头,另一位半夜饿了给偷吃了。这怎么得了,于是,这‘馒头事件’就成了大问题,上纲上线到‘抗拒改造’,让偷窃者足足检查交代多次,彻底来了次‘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才勉勉强强地过了关。”“从天津站到北京站,换乘去内蒙古的火车,候车时我躺在长椅上,唯恐装馒头的提包丢失,用后伸的两手护着枕在头下。躺着躺着竟然睡着了,醒来觉得头底发空,翻身一看,原来鼓鼓胀胀的手提包,变成了像放过气的瘪气球,拉开拉链儿再一看,别的东西一样未少,十来个糖馒头只剩两个。再仔细检点手提包,旁边有条长长横划刀痕,馒头就是从这刀痕处,硬被一个个掏走的。我无奈地抱着手提包,踏上远去边疆的旅程……”而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亲人们别样的挚爱:“那是个用票证购物的年代。吃饭更是按人口定量供应。拿出家中仅有的一点白面,母亲蒸了几个馒头,弟弟妹妹每人一个,给我碗里放了两个,母亲说:‘老大受苦了,饿得面黄肌瘦,好容易回家来了,补补身子吧。’我狼吞虎咽地很快吃下,没有饱的感觉,心里却很满足。这是挨饿两年多之后,我第一次吃到馒头,当时认为,馒头是天下第一美食。”“就是在那时,我被再次发配内蒙古劳动。每年回家探亲,临行前母亲给我带东西,总是少不了几个馒头,说是让我在路上吃。有一年休完探亲假,母亲依依不舍地说:‘这日子过得怎么这么快,十二天说过就过去了,再来又得等明年春节了。’可能是想慰藉对我的思念吧,这次,母亲用攒下的几斤面票,特意蒸了十来个糖馒头。我离家动身前一天,她给我装在帆布旅行包里。看着这些香喷喷的糖馒头,我的心里,倒是有种苦涩滋味儿袭上心头。我想,我个人命运不济倒也罢了,竟然还要让母亲为我操心,生活竟然如此严酷、冷漠。”

在强烈的和鲜明的对比和反差里,您看到了什么呢?我很难猜想得出来。而在我心里,却见到了一种伦理,一种情感。那种伦理,就是“偷吃了半个馒头,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偷吃了我的馒头,却并未对我伤害”,“饥饿让一些人失去尊严,却没有失去为人的良善,至少没有心起伤害的念头”。无形的戒律,自觉的约束,依然牢记在你我他人际相互之间。那种感情,就是“母亲蒸了几个馒头,弟弟妹妹每人一个,给我碗里放了两个”,“母亲用攒下的几斤面票,特意蒸了十来个糖馒头。我离家动身前一天,她给我装在帆布旅行包里”,“看着这些香喷喷的糖馒头,我的心里,倒是有种苦涩滋味儿袭上心头。我想,我个人命运不济倒也罢了,竟然还要让母亲为我操心”。爱子之情,怜母之情,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同类推荐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 红楼解梦

    红楼解梦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开创出《红楼梦》的角匙。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本书里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点,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文乾义作品选(诗歌卷)

    文乾义作品选(诗歌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内与外:心灵的视镜、回忆中的叙述、遗忘、诱惑、结束、消失、梦境、栖居、幸福、距离、静思、寓言、沉寂等。
热门推荐
  •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极品兵王在唐朝

    极品兵王在唐朝

    从特种兵中精挑细选的特种兵学院学生许青在毕业考试科目之一野外生存训练中误入时空转化通道,来到唐朝武则天执政时代,救下差一点被武则天外甥贺兰敏之奸污的太子妃杨庄若,化身薛绍,娶太平公主,情挑上官婉儿。这三位绝色佳人和许青扮演的太平公主第一任驸马薛绍一角按史书记载都没有好下场,为了能与三大美女长相厮守,为了能活得潇酒,活得自在,活得安稳,也为了让唐朝避免安史之乱后盛极而衰的悲剧重演,许青不得不将自己当兵王的经历搬到唐朝,建立一支足以保卫自己和包括三大美女在内的众多红颜知己的强大私人武装,在武后乱政,武家与李唐皇室争权到白热化的时候,许青毅然出手,决定了政权最终将走向何方……
  • 金符

    金符

    混沌金符能化万千子符,各自妙用无穷,任你法宝仙器,我只一符破之。修真路如棋,我只是一小卒,谁见我都要退一步。一符在手,三界任我遨游。
  • tfboys阳光倾城

    tfboys阳光倾城

    tfboys和夏妍音的相遇,也许不是特别美好,但他们的爱情足以让人留恋这是tfboys和一个女孩的故事
  • 宠妻无底线:冷媚特工三好丈夫

    宠妻无底线:冷媚特工三好丈夫

    她被暗恋的人一枪打到心口,粉碎了她的爱,粉碎了她的心。不料竟重生穿越。这是一个以灵气修炼为主的大陆,她却不能修炼。极其妖孽的男子,几次三番为她舍身相救,还要娶她为妻,可封闭的心灵能再次为谁敞开吗?他说他爱她,从未改变,那就是这具身体的原主人了,为什么心里有淡淡的失落感。她又轻易对别的人动情了吗?
  • 阳光下爱你

    阳光下爱你

    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不喜勿喷。讲的是一对青梅竹马之间的小琐事。
  • 龙妃凤舞:龙王,你好坏

    龙妃凤舞:龙王,你好坏

    “母后,我的头上为什么会有小角?”宝宝睁着好奇可爱的大眼睛奶声奶气的盯着她问。她傻眼了,顿时哑口无言。“母后,为什么我会有尾巴?”宝宝摸着可爱的小尾巴瓷声瓷气的询问她。她看着他摇摆的小龙尾,再次无语。“母后,我的身上有好多片片喔,为什么母后没有?”正在洗澡中的宝宝摸着身上的金黄色小粼片,睁着迷惘的圆溜溜的眼睛问道。她怔住了,因为她是人,他是龙。天啊,她怎么能告诉宝宝,她和他不一样,就因为他是一条龙,是她珠胎暗结,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小龙人。她灵魂出窍,然后在海边被好色又邪恶的龙王纠缠,在海面上欢爱数夜后。没料到,她已经珠胎暗结,身怀龙种,十月怀胎,她生下了小龙人,却不知道宝宝他爹是哪一个海的龙王。
  • 异类崛起

    异类崛起

    一个宅男,一觉睡醒后竟然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让他感到恐怖的是,这个世界竟然和他原本所在的世界十分相似,但却多了许多非现实类的事物。我叫许白,总有一天我会站在这个世界的顶峰!哎呀,这逼装的有点过了!PS:新人新书,如果您觉得还行的话,还请收藏一下。三水万分感谢!
  •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本书记录了老中医——“外公”张中和50多年来的坐诊经历,翔实地介绍了百余种实用的经典老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