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2000000026

第26章 文苑赏花(3)

总之,《万里和万卷》这篇短文,说史、论人、记事、抒情、讲理,在如此窄小空间从容完成,非文章大家所能为。无论是欣赏,抑或是写作,都能从这篇短文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的契合点。

《万里与万卷》批注:

1.名山大川是立体的书,诗文字画是平面的书,都得用心仔细阅读,方能对人生真谛有所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是对写作者而言,就是对读者也大有裨益。吃喝上的事情连猫狗都会,人之不同就是精神高尚,精神高尚才显生命高度。物质生活的巨人,总有一天会矮下来;高尚精神的巨人,永远都会健壮直立。读书,要读好书;游览,要览美景。

2.流水账式的游记好写,照相式的游记不难。真正的好游记,文章里要有魂儿。魂儿是什么?魂儿是作者的独特感悟和优美文字。中国古代游记名篇多多,真正流传下来的篇什,不是写景抒情佳作,如苏轼《游兰溪》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就是感悟人生上品,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就是文章的魂儿。通篇文字会忘记,文章魂儿永不散。

3.触景生情,人皆有之。雅的如:“杭州西湖天下无”,俗的如:“大海呵,真他妈的大”,都是触景生情的表达。有的人雅的俗的都不会表达,就有失文明的书写:“×××到此一游”。其实何必做如此无聊之事呢?你又不是天王老子大名人,你就是到此游过了又如何,还不是留下恶名让人唾骂。如今有了“微博”“微信”,完全可以借此现代手段,抒发情感,传达感受,比“雁塔题名”“梅园副刊”岂不更文雅,更有风度?!

2013年4月26日

(《中国好文章》2013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黄如论和他的城

我是先知道北京有个世纪城,而后听说造城人是黄如论先生,再其后又逛了昆明世纪城。说起这些事情来,得感谢好友王朝柱,为让我晚年生活愉快,这些年只要有机会,他就拉着我参加活动。就这样,我认识了黄如论。这也算是缘分吧。

认识归国侨商黄如论之前,曾在不同场合结识多位企业家,有的企业家的成功,仿佛明白地写在脸上,举手投足之间不乏张扬,穿衣打扮更是披金挂银,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有钱。

黄如论给我的印象则不然。他做事求完美,做人却低调,他还尊传统,重历史,钟爱书法,熟知中医药,让人有时忘记他是企业家。跟他在一起喝茶聊天儿,如同朋友间叙旧,这就难怪轻易不肯写官员富翁的作家王朝柱,主动写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这本书。

朋友们和熟人都知道,王朝柱这支如椽之笔,以写重要历史人物著称。他的史诗性的电视剧《辛亥革命》,更是把百年前中国知识精英,个个都写得栩栩如生,知识界观后普遍赞赏有加。这在近几年很罕见。所以读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这本书,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视剧,我一直在琢磨,究竟是黄如论身上的哪一点,深深打动了内心清高的王朝柱,不然他怎么会主动写黄如论呢?

后来终有所悟。原来是黄如论身上的基本品性,很对王朝柱为人处事的原则,或者说,符合王朝柱纯朴真诚的性情,二人交往渐渐多起来,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王朝柱破例主动写了这本书。就是王朝柱的这本书,让人知道了真实的黄如论。

我初闻黄如论大名,应该是在十几年前。一次朝柱谈论世纪城小区建筑,顺便说到建世纪城的黄如论。而真正接触黄如论先生,并且有过多次喝茶叙谈,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按说有朝柱介绍在先,见面不会有陌生感,可是见了黄如论本人,与我见过的一些企业家,跟我想象中的黄如论,还是觉得反差不小。

第一次见到黄如论是在他的北京金源大酒店。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位中年人,身材高挑清瘦,衣着朴实无华,就是拥有相当财力的黄如论。那天,朝柱邀请去的朋友,都是他的退休老哥儿们,说白了,对黄如论不可能有什么帮助。即便如此,黄如论并不势利,仍如朋友般以礼相待,说话时还不乏幽默。

黄如论知道老年人都热衷养生,就和我们大谈养生经,如何用阴阳水泡脚防感冒,如何做茶叶饭治胃病,如何做简单肢体动作健身,等等,他说的养生道理,蛮符合中医学说。我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每天用阴阳水泡脚,坚持几年下来,腿脚发寒病况基本消失。后来欣赏了黄如论的书法、诗词,以及他写的商业哲学书,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文化有着难解的情结。

大老板不大谈生意经,而津津乐道传统文化,说明他心存高远,事业超越了“做事”,想必是另有别的抱负。这是头次见黄如论,他给我的初步印象。

当然,企业家的本质还是创富和创新。黄如论谈传统文化,既是他本心的流露,更是他事业的发展已经跟文化逐渐融合。只是这与通常说的“儒商”好像又完全不大一样,似乎超越了自身的素质,有着更为开阔深刻的内涵。先前读过黄如论的《为人处事与企业管理》,他把世纪金源集团的经营成就归于人格和育人的成功,这就跟别的企业家的见地有所不同。最近读了《大道如论》这本书,更加明白了黄如论的理念,他是要借经商实现自己的理想。

黄如论把企业定位“我们造城”,这就比之一般意义的盖房,无论规模还是品质都完全不同。因为造城不仅是要盖房,不仅是要表现设施完善,更要在建筑布局、生态规划,以及引导邻里和睦相处,营造温馨快乐轻松生活氛围,乃至规范人们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有着这样理念的造城人,他造出的居民城区,自然就更能体现人性美。

黄如论造城大都寻找生荒偏远地块,这样既可降低成本造价,又不会跟别的商家争抢优质地段,所以他建造的新居民城,即便是工薪阶层也买得起。前年和朝柱我们一行人去昆明,特意参观了官渡世纪城。气势不凡,设计精致,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优美的环境,舒适的条件,方便的设施,让居住者能够尽情享受城之生活。“我们造城”的理念,在这座新建的世纪城中,体现得非常完美到位。这跟他的“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为人做事的操守不无关系。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黄如论这位高超的作曲家,谱写的是一曲恢弘的交响乐,对生命和文化的解析,对普通人的体恤关照,几乎贯穿在每个乐章里。比如,在昆明世纪城小区建设中,黄如论偶然听到顾客议论,窗台高影响观看窗外景致,他立刻返工降低高度而不考虑成本。作为当代的“造城”者,黄如论恐怕不仅期盼给人奉上遮风挡雨的房舍,更渴望用建筑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延。他的一座座世纪城,想必会负载着生命的根脉、文化的血液、艺术的理念,作为凝固的建筑艺术品留给后人。

树有根,水有源。生命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主要看起步时路正不正,而这又跟家庭教育有关。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想结交新朋友,就要先看看他生长的环境——不在生活贫富,而在家庭教养;不看衣食起居,而看往来友朋。黄如论先生是祖母带大的,这位福建乡下妇女告诫孙子最多的话就是:“做人要行正道,不要骗人、哄人、害人、欺人、诈人;要记得别人的恩惠,做好人总会有好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黄如论扶持云南贫困山区,从捐赠核桃树苗开始,到收购核桃建油厂榨油,扶贫扶到底的实诚善举。在各种公益捐献活动中,我们看到这个身影那个面孔,却很少见到黄如论现身,但他不事张扬地捐献了几十个亿,成为当今中国数一数二的善人。在他看来:“能帮助自己祖国同胞,我觉得纵使千金散尽终有价,终无悔。”

在我接触过的企业家中,当谈起自己家事时,说得最多的莫过于,要么家里原来多么穷,要么家里现在多么富,很少谈论家中别的什么事情。黄如论跟人说家事,他最愿意谈的不是贫穷,不是在海外淘金时的艰难,而是朱熹大弟子、他的远祖黄榦,他以此为自豪以此为动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多年旅居海外,数十载驰骋商海,正是开拓进取的家族精神和孝悌仁信的黄氏家风,激励我去创造无愧于先贤、无愧于时代新业绩的雄心壮志!”这正是作为黄榦后人的黄如论,做出大事业的原因所在,做更多善事的依据所在,当然,更是他追求理想和信念的源头。

西方学者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这句话放在黄如论身上,我觉得还是蛮贴切蛮合适的。黄如论当年在家乡连江,从打石头开始自己谋生,到后来去菲律宾淘金,再到后来归国发展,走的正是家庭教养——少年自力——铲除障碍——人格独立,这样一条曲折而精彩的人生之路。他走得正,他成功了。

人可以活几年或百岁,无论长短都是一生;人可以做大业或小事,无论大小都是事情。无论活的时间长短,无论做的事情大小,关键是一定要有追求,如黄如论所言:“总之要有一个信念”。有了信念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奔头,有了奔头就会有自己的那座城。灿烂的生命之星,就会在辽阔的人生天空,不断地熠熠闪光。

读了黄如论画传《大道如论》,更添敬佩之情。这位做大事做善事的企业家,之所以令人起敬,不在于他拥有巨额财富,而在于他拥有高远追求,在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执著热爱,并把这些融入他的事业他的城中。

2012年5月26日

让死神惧怕的父爱

翻开中外古今文学名著,赞颂母爱的篇章比比皆是,我国唐诗中赞颂母爱的名句,更是至今被人们不时吟诵。从人的生命孕育、成长来说,几乎无时离得开母亲呵护,无论如何赞颂母爱都不为过。可是谁能想过或知道,父爱有时也会如此强大呢?竟然会把女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认识的作家朋友汪浙成,就是有这样力量的父亲,硬是在与病魔的抗争中,把女儿汪泉的生命夺了回来。

汪浙成、温小钰作家伉俪,是我在内蒙古结识的朋友。当时,浙成在《草原》当编辑,小钰在内蒙古大学教书,我在《乌兰察布日报》工作,虽说相隔两地难得见面,只要有机会出差,我们总要互相拜望。我中学时代的朋友翟胜健、李沛然,跟浙成、小钰是北大校友,他们先后支边到内蒙古。有了这层关系我们的友谊越发亲密。后来我们先后调回内地,浙成夫妇在杭州,我在北京,这么多年始终未断联系。小钰几年前因病去世,浙成跟女儿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安逸。

有次中国传媒大学友人张善明,给我来电话说:“大汪来过北京,你知道吗?”善明原是浙成在《草原》的同事,中戏毕业支援边疆到内蒙古,二十多年前调回北京在传大任教,每次浙成从杭州来北京,我们这些内蒙古“乡友”,都会相约一起聚会畅谈。这次浙成来竟然未告诉我。我正在纳闷儿时,善明对我说:“大汪这次来,是给女儿治病。”这时我才知道浙成女儿汪泉,一位年轻的出版社编辑,当时患上严重白血病。事后我责怪汪浙成,怎么不告诉我呢?我总还可以给你搭把手吧?他说:“你年轻时受的苦比我多,后来又照顾重病妻子,好容易晚年消停了,我怎么能让你操心呢。我怕麻烦朋友们,就谁也未告诉。”他替朋友们着想了,却把困难扛到自己肩上。抢救汪泉的过程中,医院曾两次报病危,医生和家人都婉言相劝,看是不是放弃继续治疗,因为这种病花钱多难治好,最后很可能人财两空。就在汪泉住院期间,他们也亲眼见到,有的病友先后离世,家人却为此负债累累。可是,汪浙成想到妻子去世后,女儿汪泉成了他唯一亲人,如果万一再失去汪泉……他总是恳求医生,哪怕有一线希望在,挽救女儿的生命绝不要放弃。

作为父亲的汪浙成,愿望是好的,可是有两个棘手问题如同鸿沟,汪浙成不得不面对现实:一个是寻找移植干细胞的捐献者,一个是筹措一笔相当数额的医疗费。靠固定工资和微薄稿费维生的作家,汪浙成积蓄本来就无几,即使砸锅卖铁也凑不够这笔钱,朋友中又都是穷“秀才”,让他往哪里找几十万元钱呢?另一个问题就更让他为难了,干细胞得从患者亲人中移植,而汪泉并非他的亲生,1970年1月11日天寒地冻的清晨,汪浙成夫妇去内蒙古医院看病,见到被人遗弃的小生命躺在医院长廊椅子上哭叫,汪浙成夫妇动了恻隐之心,两人一商量就收养了她,至今还瞒着女儿汪泉。在茫茫人海中,去哪里寻找她的亲人呢?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一时陷入艰难境遇。

同类推荐
  •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本书以70年代知青的爱情和劳动生活切入,以大散文笔法,回忆了作者当知青八年的艰难经历。对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与事做了全新角度的描述,注重真实细节。回忆中所涉及的那个时代的知青之恋,极有特色,充满真诚,作品以非虚构的笔法再现真实情景,记录了知青一代坎坷、执着的感情经历。本书在展示知青一代沉重的生命足迹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一代人纯真、向上的精神世界。
  • 情感本经

    情感本经

    《情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精心创作的情感美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子集。这部文集并不单纯是一些情感故事,也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真正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在这样一个情感趋于冰结的时代,谈论真爱真情无疑是一件奢侈的事,而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是如此纯真美丽。
  • 人生自是有情痴:那些时光深处的情种

    人生自是有情痴:那些时光深处的情种

    《人生自是有情痴:那些时光深处的情种》讲述历史上帝王与才子中著名的情种的爱情故事,作者在确凿史实的基础上,用动人的笔法演绎那些时光中不曾褪色的爱情悲歌。
  • 柳宗元文集2

    柳宗元文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我们争执对错,计算平衡,纠结胜负……却常常忘记了,彼此爱着,才是最重要的事。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
热门推荐
  • 万圣苍穹

    万圣苍穹

    欲战天下无兴趣,奈何他人来阻拦;杀破家门生仇根,即使寻遍万圣界;可恨实力为尊者,步步为营阻前进。一个计谋害家散,我心不甘终修炼;两次计谋引国亡,众家遭受灭亡史;三次计谋异族来,惹得众族齐攻之。无奈心声谁能诉,甘为贼巨不悔改;只为他朝成帝位,不顾他人苦泪艰;我欲为天开别路,终为过去付出果。
  •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幕;1911年,清室退位,辛亥革命催生出了一个新中国。前者尴尬地意味着中兴,后者一度被寄望为民族新生。在这似是而非的中兴与新生之间,有一个王朝日趋一日地走向穷途末路;更有一个新时代艰难地萌芽和恣意的生长。洪秀全不满足于只做精神领袖、斌椿努力想用儒家术语把西方“清廷化”、曾国藩深信可以用“以命抵命”的模式处理教案、那些归国的幼童成了有原罪的“思想犯”、维新领袖康有为的作伪成癖……这些历史的细节背后,都潜伏着成败的契机;也唯有在这些细节里,才能窥见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表情,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作为关注“辛亥革命”这一话题的通俗读物,本书另辟蹊径,把探索的目光远眺到辛亥革命发生之前的50年,细致梳理了从1864年太平天国彻底失败、清政府得以乱中求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在炮火声中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作者逐年考查了这一历史进程中清政府寻求变革、寻求国强民富及国家安定的努力,同时着重探究了政治精英群体的观念转型,以及统治阶层面对世界大变局的畏缩、试探、沮丧等心理。 同时本书稿以资料扎实见长,对史料的解读很有分寸,并在可读性上作了一定的尝试,每篇文章都以“年度事件”“相关言论”等几部分构成,全书可看作是一部1864—1911年间的简略编年史。
  • 警花的近身高手

    警花的近身高手

    王者归来,纵横都市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阵图

    阵图

    异世界残忍的YY故事
  • 错惹富二代:酷少太温柔

    错惹富二代:酷少太温柔

    被逼无奈的两人答应相亲找对象了,没想到自己相亲的对象却是自己的初中同学,要不要这么有缘,要不要这么狗血啊!曾经同桌长成高富帅,还对自己展开疯狂攻势?这是肿么个情况?嫁了,婚了,才发现这年头扑上身的小三还真不少,搞暧昧?sorry,我们离婚吧!
  • 该小说我申请删除

    该小说我申请删除

    想她一代雪神被害轮回却成为雪女前世之事已无记起但依旧风华一世惹万人追慕她却一心冷霜心里无人在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男子时究竟会对谁动了心一代冰心雪女终会归位神位否?又有哪位男子能得已佳人心?且看雪若花......
  • 夜幕剑仙

    夜幕剑仙

    苍天泣,黎民苦。妖魔现,乱乾坤。嗜血出,扰天地。大道现,升至仙。
  • 废材戏美男:重生三千后无限宠

    废材戏美男:重生三千后无限宠

    丑的无颜面对世人?废材得谁都厌恶嫌弃?见到男人就流口水?不好意思她上的厅堂下的厨房打得了渣男灭的了茶婊。猛然一个翻身把他压在身下,“别以为我爱你就可以每天欺负我。想在上面?打赢我再说。”他勾勾唇:“你可以欺负回来。”闷骚男,穿着衣服是绅士,脱下衣服是禽兽!「宠文宠文宠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完整爱

    完整爱

    不想活了,是吧!她好歹也是宅男女神,死贱男居然敢当众给她难看!只因自己没有被他推到!呀呀个呸!老娘给你点阳光,你就开始灿烂了!看她如何使出降夫八决来,让他跪地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