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1700000022

第22章 师友风采(1)

留下几帧真切的史影——一个记录者眼中的周扬

中学时代,我就爱编编写写,立志长大后做一个新闻记者。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我如愿考进复旦大学新闻系。

进入复旦不久,就与学生会、团委会的宣传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一直担任团委宣传部长、思想改造学习委员会宣教组长等社会工作,对宣传鼓动工作逐渐有了兴趣和热情。由于参加校园里红旗手文艺社的活动,参与编辑复旦大学校刊副刊,加上选修中文系许杰教授的“文艺批评”课,我又对文学编辑工作和文艺理论工作有了跃跃欲试的激情。即将毕业之际,原来学校党组织打算把我留校做青年团(共青团)的专职干部。我却在毕业生调查表上填了三个志愿:一是文学编辑,二是文艺理论研究,三是党的宣传工作,唯独没填组织要求的“青年工作”。那时,胡乔木、周扬是我心目中的旗帜,把他们当作我学习、效仿的榜样。我一心一意、执着追求成为一个以笔为武器的文化战士。

真是无巧不成书。临近毕业分配,政务院文委的一纸电文,要求复旦大学把新闻系应届毕业生全部送中宣部干训班学习、进修,从而改变了我留校搞青年工作的命运。我如鱼得水似的跨进党的宣传工作的门槛。

难忘的一课

我和同班同学40多人于1952年8月底到北京西单舍饭寺中宣部干训班报到。刚过了一个星期,干训班举办的专题讲座请来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的周扬讲第一课,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基本观点》。在这之前,我虽然已读过周扬编选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及《新的人民的文艺》《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论赵树理的创作》等论著,但一直无缘识荆。在干训班礼堂,第一次见到心仪已久的周扬。当年周扬才44岁,年富力强,仪表堂堂,气宇轩昂,讲起话来,提纲挈领,条分缕析,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确是一表人才,一位卓越的宣传家、文艺理论家。

我“文革”前的工作笔记、学习札记差不多都散失了,但如今手边还保留着一本“中宣部干训班笔记本”。薄薄的24开练习本,浅蓝色封面已褪色,上、下角也褶皱破损。打开这本笔记本,第一页记录的就是周扬讲话。他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文艺与群众相结合的问题;二是正确对待文艺遗产问题。他满怀激情地说:现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新的人民群众的时代。文艺要全面地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要与群众的思想感情相通。文艺要通过形象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帮助群众、鼓舞群众推动历史前进。他明确指出,中国文艺有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为了表现新的人民的时代,就要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在革命发展中描写现实,真实反映生活中的矛盾与斗争,并把它与用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他还特别强调,新时代的作家对人民负有责任,必须考虑写出的作品是对人民有益还是有害。教育人民,首先是教育青年。要像苏联优秀作品那样,努力培养人民新的道德品质,培养青年坚强的意志,让他们生气勃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在谈到批判地继承民族文艺遗产时,周扬反复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极为丰富,并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新的人民的文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批判地继承、接受民族文化遗产的民主性、人民性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如果不尊重民族的优良传统,新的文艺就不能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他谈到,每个民族的文艺都应当有表现自己民族特点的民族形式。创造性地学习、掌握民族形式,文艺才能更好地到群众中去。学习民族形式,并不是要文艺工作者都去演京戏,作五言、七言诗,而是要学习它的人民性,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语言,了解、掌握一个民族广大群众共同的心理状况和他们的生活习惯、风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周扬这次讲话紧紧抓住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正确对待民族文艺遗产这两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基本观点,让我们这群刚出校门的青年知识分子、初学写作者对文艺的性质、方向、作用、任务,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髓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一课,毛泽东文艺思想可说是从这个时候起在我心灵深处更为牢固地扎下了根。

真没料到,时隔不久,我的又一梦想成真:在干训班学习才一个月,丙班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说是组织上决定让你去给周扬同志当秘书。我进中南海西门,到中宣部报到,时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的严文井对我说:已同周扬商妥,让你先随我到全国文协(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工作,熟悉熟悉文学界情况,当周扬秘书一事以后再说。这样,1952年11月,我就跨进东总布胡同22号作家协会的门槛。我在《我当秘书的遭遇》(见拙著《岁月风铃》)一文中,已具体记叙了周扬当年对我的谈话、布置的工作以及我如何被卷入“反胡风斗争”风暴的前前后后,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是还有二三事,刻印下我初识周扬的难忘印象,值得补记上几笔,为文坛留下一帧史影。

尖锐的批判

1952年9月至12月,中宣部主持召开了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这个讨论会是周扬写信请示周总理,经总理批示同意后召开的。开讨论会的意图是要认真地帮助胡风,努力争取他在文艺思想上转变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讨论会一共开了四次,我走上全国文协工作岗位不久,作为工作人员(记录)参加了12月11日、16日召开的第三、四次讨论会。对这两次会,我在致友人书中有如下记载:

胡风的思想批判现正在党内进行,由中宣部领导。他已检讨了三次,在基本问题上都不肯承认错误,真是顽强的小资产阶级。现已开过一次批判会(指12月11日召开的第三次——笔者注),由周扬主持,参加的有:冯雪峰、何其芳、林默涵、严文井、周立波、陈企霞、阳翰笙、邵荃麟、胡绳、田间、艾青、王朝闻、王淑明、张天翼、葛琴、萧殷、杨思仲(陈涌),还有过去的以胡风为首的小集团(胡风、舒芜、路翎)。我和陈淼担任记录,因此也有机会参加了。能参加这个会,真感到幸运。

胡风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是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与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斗争,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与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反现实主义的斗争。

——摘自1952年12月14日致友人信

胡风文艺思想座谈,16日又开过一次会。周扬、胡绳、邵荃麟意见都提得非常尖锐。但胡风确是顽强的小资产阶级。最后他发言时,仍没有检讨什么,都是一些解释。现在这个会不打算开下去了,要他写成检讨文章,考虑发表,展开群众性的批判。

——摘自1952年12月27日致友人信

流光易逝,距离召开上述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至今已过去整整一甲子。参加讨论会的文坛前辈们,除杨思仲(陈涌)如今还健在外,其余的20多位都先后谢世了。担任记录的陈淼也早已逝世,我也成了八旬老人。

作为一个亲历者,根据会上的讨论情况,在致友人的信中,简明扼要地写下了我的主要印象。当年我是一个年轻的文学工作者,虽然在中学时代,从1948年香港出版的《大众文艺丛刊》上也约略知道一点邵荃麟、胡绳等曾对胡风文艺思想展开过批评;但总的说来,对胡风文艺理论是不甚了了。因此,毋庸讳言,那时我是毫不怀疑地接受、信服周扬、林默涵、何其芳们对胡风的批判的。至今我脑海里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1952年周扬等对胡风的批评虽已很尖锐、严厉,并已认定是文艺上的一个小集团,但主要是批判他在文艺思想上反毛泽东文艺思想、路线,而在政治上仍然肯定胡风一直是跟随党,与党站在一起的,是党的同路人或把他看作“党外布尔什维克”。只是又过了两三年,胡风向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呈送《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随后《人民日报》公布《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三批材料》,胡风问题的性质才一步一步从文艺小集团、反党反人民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派别升级为反党集团、反革命集团。从周扬1952年下半年在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到1954年12月在全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上的报告《我们必须战斗》,到1956年3月在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可以清晰地看出:周扬对胡风的认识,大体上也经历了上述这样一个过程。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胡风集团”一案的平反,扣在胡风头上的各色各样的政治大帽子才一顶一顶地摘下来。

反胡风集团斗争结束了我当作协党组秘书、周扬秘书那段经历。从那以后,近距离接触周扬的机会少了。但他在大会上做报告,在座谈会上讲话,还是有机会聆听的。即使1959年我调离北京到河北工作后,由于天津离北京很近,加上1961年后我又在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因此周扬的一些重要报告,如在第三次文代会、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华北话剧歌剧观摩演出会、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上的报告等,我都从天津赶往北京当面聆听了。至于他来河北、天津视察,在河北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河北部分作家座谈,我也都在场。有一次,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远千里还曾让我去大理道天津市委招待所看望来津调研的周扬,向他汇报河北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省里举办革命歌曲演唱会等相关情况。总之,在十年浩劫之前,周扬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权威的文艺界领导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党的文艺政策最权威的阐释者、实践者。

难产的报告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作协恢复工作,我又从河北调回阔别近20年的作协。参加了一段作协落实政策的复查工作后,从1979年2月起,被抽调到筹备四次文代会的文件起草组工作。

四次文代大会是粉碎林彪、“四人帮”后,我国各路文艺大军胜利会师、在新长征中的第一次盛会,是我国文艺战线一次十分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中央对这次大会极为重视,早在1979年初,就将召开四次文代会列入工作日程,着手抓大会的筹备工作。2月12日,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冯牧主持会议并讲了话。他说,胡耀邦要求在3月15日左右拿出一个2万字的报告稿来。报告一是总结经验,讲文艺战线走过的道路,二是明确提出今后文艺的任务。按中央的安排,准备将四次文代会与纪念“五四”60周年的会同时开,届时请邓小平副主席讲一次话。

由于时间紧迫,文件起草组很快积极投入战斗。在冯牧等的带领下,看了一些文件,听了一些报告,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并几次拟出报告提纲和报告初稿。但由于中央忙于抓理论务虚会、人代会、“五四”纪念会,加上文代大会的报告人迟迟没有定下来,报告的框架、内容无人拍板,因此完成报告的时间就拖延下来。从2月到8月,半年之中,文件起草组的办公地点先后搬迁了七八次,从礼士胡同、国务院二招到向阳一所、市委招待三所,从外国实习生招待所、北京军区后勤部招待所到东四旅馆、颐和园清华轩。这段时间,我重温了一系列有关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文件,参与有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运动经验的讨论,思想上获益颇多,为今后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做了较好的精神准备。同时,享用了半年多会议伙食,身体原本单薄的我,体重由52公斤骤增至60公斤,精力更加充沛了,这也可说是一个附带的收获。

197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宣部召开了多次有关文艺问题的座谈会。会议主题是迎接四次文代大会,围绕如何开好大会,请大家发表意见。文艺界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期间,8月4日周扬发言时,胡耀邦才插话明确表示:中央已同意,文代大会的报告由周扬来做。在这次座谈会上,胡耀邦谈到大会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三部分:一是回顾30年来的文艺发展,充分肯定成绩,肯定文艺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军;二是讲新时期文艺战线的光荣职责,要回答一下当前讨论的若干理论问题;三是谈文联和各协的工作,着重谈一谈组织、体制上的问题。周扬在这次会上,讲了三点意见:一是用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我批评、寻找规律的精神来总结经验;二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文艺要有一个恰切的评价,我不赞成说17年有一条“左”的路线,但有“左”的、右的错误,要讲一段30年的缺点,要讲得恰当;三是对文艺形势的估计,总的说形势很好,对青年作者、伤痕文学,一要鼓励、支持,二要帮助、引导。要搞好文艺领导干部与文艺工作者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 路上的风景

    路上的风景

    本书作者执拗地炼字、炼句、炼意,已有了自己的风格,语言如急雨洗过的白杨,意象如朗月照彻的清潭。
  •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热门推荐
  • 我不要逢场作戏我要真心真意

    我不要逢场作戏我要真心真意

    “莫菲菲,我一直都没喜欢过你,要不是你阴谋诡计我压根不会娶你好么?”一个男子说着,“呵呵,真的,你一点都没喜欢过我。。。我会离开你的视线的”莫菲菲说着。但是离婚过后一个星期之后莫菲菲遭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本书纯属虚构勿必当真。
  • 战国美人志

    战国美人志

    穿越去战国,变身为纵横家,经历两场改变历史的战争——长平之战,邯郸之围。以三寸之舌闻达于天下,凭三尺青锋威慑于诸侯。公元前266年,一个充满变革的动荡时代。秦、齐、韩、赵、魏、楚、燕,七雄并起于世。英雄美人、诸子百家、王侯将相、贩夫走卒,众生粉墨登场。新的故事由此而起。
  • 一叶菩提惹相思

    一叶菩提惹相思

    天下间,修术纷杂,唯有五大攻术为主流,一乃飞霞谷的武学,谷主水玉罗;二乃坤定山紫轩荀门的封印术,宗主荀兮洛;三乃天踪雪阁的冰攻术,阁主玉澜沧,妖王;四乃北冥山北冥山庄的火术,庄主伏陵;五乃法攻术乃帝神掌控的天神八脉,弟子最多。六界之中永恒充斥着对力量、权威、霸主的争夺,成千上万的白骨堆砌成山,血流如江河奔涌,大地何尝不是在千疮百孔之下复原,又在战火连绵中破碎,欲望让众生迷醉,让天地间多上一曲悲恸苍劲的哀乐,然而欲望之洪流不会随着世人的觉醒而停止,为了神力的死亡和轮回将伴随着太阳朝起夕落而无休无止。
  •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本书讲述作者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书中记载了她旅行期间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在非洲野性天然的美景中,她对人生、爱情都有了新的顿悟。全书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堪称一部关于爱与人生的逐梦之旅。
  • 变身萌猫:校草主人求抱养

    变身萌猫:校草主人求抱养

    一觉醒来,她竟变成了只猫!被母亲丢出门外,还好找到了个好主人!天天睡懒觉,还有大堆零食可供她吃,无聊可找狗狗朋友玩耍,生活幸福美满!可天不遂人愿,本身已经变成猫的她,竟然遭遇一件又一件的奇怪事情。好不容易平静的生活,再次掀起了波浪。而在主人生日的晚上,她……
  • 圣女祠

    圣女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天暗世

    诸天暗世

    天界唯一的天帝国带领无数生灵入侵神天界,却遭遇三界联军入侵,为了培养也是为了谋取天界唯一的希望,诸多种族天赋强大的族子族女全部转世,天帝国的少帝也跟随下界,从下界一步步从来开始,一步步设局,一步步打破这固定的天地设立新的规则,一步步打破浩瀚成为天界之主,成就天帝之位。
  • 我一出生就是僵尸

    我一出生就是僵尸

    主要讲述,一个人从出生就是一个僵尸,他从小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后来父母双亡,师傅也因为自己死去,他会自暴自弃还是王者回归?请大家收看
  • 浮生若梦之离殇未央

    浮生若梦之离殇未央

    离殇是她的代号,因为所在的国家容不下她这种能力者,害怕被威胁所以在一次任务打算除掉她。可命运的安排让她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国家而且所在的身躯还是一个废柴小姐。她邂逅了暴君王爷白墨宸,遇上了痴情王爷夏侯熙泽两位人物,可是命运却没那么好掌握,惊云岛一个只看实力的地方她该如何生存下去呢!虽然简介写的不是很好但是文章荀会很用心的表达!
  • 女总裁的贴身男秘

    女总裁的贴身男秘

    如果你看上一个女人,千万不要马上表白下手,一定要放长线钓大鱼。因为,你会发现,她妹妹也漂亮!太极传人林枫为逃婚离家出走,阴差阳错之下与女总裁发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事后他才发现:呦,总裁你还有个漂亮的妹妹呀!这就尴尬了。于是,为了保护妹妹,女总裁与男秘书之间鸡飞蛋打的生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