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1700000015

第15章 龙套印痕(15)

退休前夕,我曾服务多年的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为我和另一位退休女干部开了一次欢送会。欢送会是在京郊清河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集团公司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举行的。那天,创联部的同事应诗人、作协会员孙毓霜之邀,到他任老总的长城公司去参观。走出机关,到四化建设第一线,呼吸点新鲜空气,精神为之一爽。欢送会上,大家从容地、无拘无束地交谈,气氛和谐融洽。与我共事多年的朋友说了一些溢美之辞,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我也不胜感慨地表示:“打杂”大半辈子,在创作、评论上没一点聊以自慰的成果;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问心无愧的话,那就是从来没有讨价还价,自觉服从组织分配,在文学战线上老老实实地做了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我还自作多情地现身说法,喋喋不休地期望创联部的年轻人多读作品,多练笔,多同会员交朋友。

从清河归来,心情一时平静不下来,躺在床上,不禁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映现在眼前:

1952年初秋,中宣部干训班在西单舍饭寺大磨盘院简陋的礼堂举行迎新会,欢迎我们这一群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新学员。这是我的人生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从迎新会到欢送会,从大磨盘院干训班起跑,到清河长城润滑油公司冲过终点线,我用了整整46年跑毕全程。

我乘坐的那趟人生列车,从故乡江苏丹阳出发,途经镇江、上海、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大站,还有涿鹿、怀来、昌黎、宁晋等小站,最后到达终点站北京。列车在我学习、工作、劳动过的这些地方停靠的时间或长或短,长则八九年,短则一年半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经历了四次举家大搬迁。

在悠悠岁月中,群众团体、党委机关、报社、学校,都留下过我的足迹。我当过文艺哨兵也当过园丁,当过下放干部也当过五七战士,当过秘书也当过书记。在人生风雨路上,我磕磕碰碰地闯过五道关——反胡风、“反右”、“文革”、反资产阶级自由化、1989政治风波,碰过钉子,栽过跟头,挨过批评,受过处分。我这个伴随《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普通一兵》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也不是什么幸运儿,尽管没有被大风大浪所刮倒和淹没,但也喝过几口水,尝到了海水的苦涩味。

回头看我68年的人生历程,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和悔恨,其中最难以释怀的有这么几件事:一是未能满足父亲“再次上北京住些日子,到故宫、美术馆细细欣赏历代书画艺术和当代美术作品”的愿望。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来北京时,祖孙三代挤一间半房里,那时囊中羞涩,也没舍得让父亲品尝一下北京烤鸭。等到我分到三居室,手头也稍稍宽裕时,父亲已在不久前患中风猝死。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隐隐地心痛。另一件事是在我的老领导葛洛临终前,他的女儿打来电话,说是她爸爸急切地希望我去见一面,似有什么事要交代。那时天色已很晚,我答应第二天一早就赶往医院。谁曾料到,没等到天亮,葛洛与世长辞。他究竟要对我说些什么,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这不能不让我深深地感到遗憾。同上面这两件事相比,我更为悔恨的是年轻时读书太少,古今中外、文史经哲方面名著涉猎太少,更谈不上苦读深钻,没有什么学问,文化素养不高,始终像是水面浮萍,没有根基,只能是块“打杂”的材料,很难有什么作为和建树。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是把自己的才华、精力奉献给人民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有所作为的、最为重要的阶段。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点,又是另一个阶段的起点:开始进入余热发光、夕阳红的时期。如今,我快满69,真正是年近古稀了。虽然在耄耋之年的老人面前,还是个小弟弟,但即使按发达国家的标准,65岁算年轻的老人,或把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无论怎么计算、划分,我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了。只是在心态上,倒真有点像冰心老人说的:“‘天真’到不知老之已至的地步!”至今我不爱看《中华老年报》《老年文摘》,却爱看《中国青年报》《儿童文学》,从来也不收看《夕阳红》《金色时光》这类电视节目,而收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等体育节目,仍不乏年轻时的那股激情,可以通宵达旦地守在电视机旁。乘坐公共汽车或电车,当售票员招呼“给老同志让个座”时,我一点儿也没意识到是要照顾我。很多场合,我还没有把自己与“老”字挂上钩。这也许像有的朋友所说:由于从事儿童文学工作,至今童心未泯吧。

然而,岁月毕竟不饶人啊!退下来之后,每天清晨去地坛散步,有心“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认真地、专心致志地记住沙枣、油松、洋槐、银杏、合欢、云杉、白皮松、金银木等树名,可没过几天,有的树名怎么也叫不上来了。有的生僻字,读不出音,不止一次地查过字典,隔上些时日,又忘得一干二净。记忆力日益减退,是不可遏制的啊!我手边有一张65岁生日时为同事、家人切蛋糕的照片,光亮的秃顶暴露无遗,真是惨不忍睹。面对这种状况,又不能不服老。好比跑了上万里程的汽车,油快耗尽了,发动机、轴承等部件也需要上点长城润滑油了。那就让我在清河长城公司这一站加足油,从新的起点继续向前奔驰吧!

2000年4月

喜从天降

“团长!团长!”同我一起出国访问过的作家朋友,偶然见了面,常常习惯于这样亲切而戏谑地称呼我。我当团长,倒也有些年头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先后四次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过匈牙利、泰国、意大利、缅甸,当了四次团长。我心里明白,无论是按文学成就还是资历、声望,都轮不上我当团长。只是因为当时我在作家协会书记处这个岗位上,戴着“书记”这顶乌纱帽,就怎么也推脱不了这份苦差事。

本来,有机会出国访问,同外国朋友交流交流,领略一下异域风情,开开眼界,增长点见识,是一桩美差。可是,一挂上团长这个头衔,麻烦就接踵而至。在各种场合忙于应酬交际,座谈会、演讲会、宴会,拜会政府官员,接受记者采访,以至于参观游览,你都得带头讲话、发言、致辞、答问,十天半月下来,有时真感到口燥唇干。如果遇上讷于言辞的主人,为了打破冷场的尴尬局面,你还得挖空心思,没话找话,那就更是苦不堪言。我又不是那种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人,没有侃侃而谈、对答如流的本事,对当团长就更加发怵了。

1995年12月,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五人赴意大利参加在西西里岛巴勒莫市举行的第21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的颁奖活动。我又勉为其难地挑起团长这副担子。我们乘坐的飞机经米兰、罗马,到达巴勒莫市已经是深夜了。主人、评委会主席兰蒂尼先生到机场迎接我们。在从机场到代表团下榻的宾馆,一路寒暄,谈笑风生。当话题转到本届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的评选情况时,兰蒂尼冷不丁地通过翻译告诉我:这次评委会还决定给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五位成员授奖。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毫无思想准备,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是来参加颁奖活动的,来意大利之前,邀请我们来访的主人并没有告知中国作协,要给我们发奖啊,莫非翻译把主人的话译错了。我困惑不解,但在车上又来不及进一步探问,只好含糊其词地表示:“我们怀着很高的热情和兴趣来参加蒙德罗文学奖的颁奖活动。获这项奖的作家,都会十分珍视这份荣誉。”

我们去意大利之前,对蒙德罗国际文学奖有一个概略的了解,知道它创立于1975年,每年评选一次,是意大利众多文学奖项中较有影响的一个奖。蒙德罗是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市一个美丽的滨海小镇,是意大利颇有名气的旅游胜地和文化中心。设立蒙德罗文学奖的目的是:表彰意大利当代文学的优秀成果,加强意大利与外国的文学交流;同时也是为了扩大西西里地区在意大利乃至全球的影响和知名度。评委会由熟悉当代意大利文学、英语文学、法语文学的专家、学者、教授组成,有一定的权威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和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在获得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的第二年或第三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国著名作家王蒙和研究意大利文学的学者、翻译家吕同六曾于1988、1990年先后获得蒙德罗文学奖。该奖评委会还于1993年决定授予中国作家协会一项特别奖,并盛情邀请作协主席巴金前往领奖。巴金年事已高,不能远行,委托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冯牧赴意代他领了奖。

抵达巴勒莫市的第二天清晨,我和另一位作家在宾馆前花园里散步时,还在议论:这次来访的五位作家中,除了《万家诉讼》(后改编为电影《秋菊打官司》)作者陈源斌的小说被威尼斯大学一教授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外,其余几位,意大利文学界的朋友并不了解,怎么会给代表团每个成员都发奖呢?!心中的疑团始终解不开。直到这一天下午,兰蒂尼来宾馆看望代表团全体成员,我们终于准确无误地得知:为了表彰中国作协多年来对意中文学交流做出的贡献,评委会决定授予这次来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各位成员以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但由于经费筹措困难,这次特别奖只颁发荣誉证书,不给个人发奖金,奖金用于接待代表团访问意大利其他城市活动之用。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喜从天降的这份奖励,是既促进友好交流又落实接待费用一举两得的良计妙策。我不再受宠若惊,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又过了两天,隆重的颁奖仪式在灯火辉煌的西西里银行基金会总部会议厅举行。兰蒂尼和巴勒莫市文化局长、罗马大学一教授十分动情地回顾了蒙德罗文学奖的成绩、经验和影响,一致发出“拯救蒙德罗奖”的呼吁,并表示要共同努力,克服基金短缺等困难,把这个奖办得更好。我为他们那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共渡难关的协作精神所打动,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一届颁奖仪式没有邀请意大利电视台有名主持人来主持,由女诗人、墨西那大学教授斯帕恰尼主持。兰蒂尼在会上宣布:今年颁奖仪式分为两部分:首先授予中国作家代表团五位成员以特别奖;第二部分,分别授予四位意大利作家以青年处女作、翻译作品、小说、诗歌奖,并授予一位俄罗斯作家以外国作家小说奖。在向我们授奖前,兰蒂尼又满怀深情地介绍,这次中国作家协会派来的代表团成员中,有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和长期从事文学交流的人员,包括了文学界的各个方面,这集中体现了中国作家协会进一步加强意中文学交流的愿望。为此,评委会决定向他们颁发特别奖。会上还一一介绍我们代表团每个成员的简历和文学上的成就。

当我从曾多次来华访问的本届评委、艺术评论家瓦尼谢维勒手中接过特别奖的证书时,会场里的闪光灯束一齐投射到我身上,摄影记者按下快门,“咔嚓、咔嚓”地记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主持人请我登台代表中国作家代表团发言。我激动地说:“我们荣获蒙德罗国际文学奖,并非我们个人在文学创作、评论、翻译上有多大的成就,不是的,我们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深深懂得评委会的一番美意,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奖可说是授给中国作家协会5000多名会员的,这是中意两国作家和人民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也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中意文学交流的良好愿望。对此,我向兰蒂尼先生和全体评委致以深切的谢意。”当我谈到自己童年时代就爱读意大利作家写的《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受到爱和美的熏陶、启迪;现在从事儿童文学评论,向亿万中国孩子推荐介绍优秀作品时,会场里响起特别热烈的掌声。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热爱孩子,关心孩子,是没有国界的。

回到住所,掂掂这张由各位评委亲笔签名的“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证书的分量,深感它负载的情谊是很重很重的,但把我的名字同这个奖联在一起又纯属偶然。由此我又不禁想到,国际文学奖有时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作为一个作家,不要把得奖与否看得太重,重要的是写出问心无愧的好作品,得到广大读者的承认。

2000年6月11日

年逾古稀获奖有感

得知我忝名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之列,真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不安。欣慰的是诸位评委和儿童文学界的朋友对我多年来在儿童文苑打杂、跑龙套的肯定和鼓励;不安的是自己在儿童文学方面所做的一点平常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与以20世纪伟大战士、伟大女性宋庆龄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个奖项的分量很不相称。

同类推荐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悠哉游哉

    悠哉游哉

    不要橙黄橘红,不求人夸颜色,唯求文学殿堂中那一片小小的枫叶殷红,这大凡是不少文人的追求。而用生命写文章,用心血做学问,作一点带有创造性的东西,最是劳累,没有一点“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的敛声静气是做不出来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云:“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必博观。”曙光先生已是深谙文学堂奥,天骨开张,丰神竣整,苦心经营。观此书稿之蹴成,和他《记者眼中的名人》《游在天涯》等五部文学专着的砌成,实乃作者多年的阅历、数十载的功力之结晶。其文之丰采,其意之深长,可以看出曙光先生着意向更高的山峰攀登,我们期待着他的升华和飞跃。
  • 书林佳话

    书林佳话

    往昔袁叶劝学文曳唱道,院野娶妻莫恨无良媒袁书中自有颜如玉。曰富家不用买良田,袁书中自有千钟黍曰。安居无需架高堂袁,书中自有黄金屋遥冶。其实,袁读书本身就有。福袁何必拿书去做名缰利索,遥倘若达不到这种境。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分成上下两卷。“上卷”与书名同题,以“我”为视角,写一个平常人在平淡的日子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以及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知足常乐”的心情。“下卷”《城市的写真》,主角是城市。写的是城市的景物,阳光与阴影;以及人,那些普通人身处底层的艰辛与并非低沉的奋斗,以及在作者心间激起的百感交集的波澜。
热门推荐
  • 暴戾王爷的倾城妃:销魂误

    暴戾王爷的倾城妃:销魂误

    身为女子,美到空灵,美到极致,究竟是福?还是祸?十六岁的少女李子仪,穿越时空的界限,来到一无所知的世界,迷茫的她如何面对不是自己的自己?红颜自古身为累,多情总被无情恼。面对孤傲冷酷却又热烈如火的他,弱小善良的她是否还能坚持心中那一份真挚的爱恋?而那个深爱她的男子,是否痴心依旧?(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岁月情劫

    岁月情劫

    爱不一定在身边还有你原来陪我的那几年..
  • 领导三做

    领导三做

    本书试图以不同时代领导者各不相同的为官之路的个案,探究中国古代领导者的领导理念和领导艺术,尤其是这其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巧妙实用的领导方法对今天的现实借鉴意义。“领导三做”正是对这些内涵和方法的总结。做事,是指领导者必须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实干家。领导者只靠指手划脚,靠职位赋予自己的领导权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道德的支撑,必须能拿出做事的真本事来服众才行。做局,是说领导者不能简单化地处理问题,而应把每一件事当作全局的一部分,以高超的领导智慧和技巧去布局、护局和收局。做交换则强调,领导者与上下级之间应树立一种交换的观念:给予激励换来努力,给予宽容抽象来感激,给予真诚换来信任。
  • 青鸾仙游

    青鸾仙游

    从小以打猎为生的少女青鸾意外得知自己的身世,当得知亲生母亲因为爱上魔界之人被关进锁神塔,她便决定一定要救出母亲,通往天界的九十九重天,她意外救了一个法力高强却身世神秘的妖怪轩辕夜,一路上陪着她斩妖除魔,在途中她学习了各种修仙功法,又结识了不少同样修仙目的的伙伴,终于到达天庭,却因为有个魔界的父亲被天庭拒绝。青鸾与身为魔界尊者的父亲联手大战天庭诸神,天庭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终于救出母亲,她才发现原来这一切竟是父亲早已设下的阴谋,只为了他蓬勃的野心
  •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蜜宠甜妻,老公请自重

    蜜宠甜妻,老公请自重

    苏瑾嫁给秦以墨,是蓄谋已久。秦以墨娶她为妻,是百般算计。结婚后,秦大总裁变相宠妻。奈何婆婆刁难,小三小四齐找上门,苏瑾递出离婚协议书:这日子没法过了!再相遇,秦以墨将堵在墙角,捏着她的下巴问:苏瑾,还逃吗?我以为你爱的人是我,未曾想只是你做戏一场。苏瑾,你逃不掉!——秦以墨我时常觉得,秦以墨身上有故人的味道,下意识的接近,再靠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狼。——苏瑾
  •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 a German Pension

    In a German Pen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苏青的异世生活

    苏青的异世生活

    一个宅男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宅!这是一个宅男意外遇见一个神的的奇遇.片段赏析.某男:“创世神.你tmd给老子出来.某创世:干嘛死宅男.某男:这算什么.我要变回去.某创世:这样不是挺好的吗.现在的身体多合适.再说了我不是赐给你了超能力自保吗?某宅男:创世我草你~——〖*~》》~~》《@;、;‘“.;.‘@。.;@?’”’〗‘!{$¥?ぃぁ?某创世:...........
  • TFBOYS之琉璃之夏

    TFBOYS之琉璃之夏

    当你爱我时,我也爱你,你却不知道。我伤了你。当我还爱你时,你把给我的爱换成了恨,而我依然笑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