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8200000045

第45章 经典文本解读(1)

论绝句的结构

——兼论意境的纵深结构

一、肯定语气与非肯定语气

绝句的结构不像律诗那样严格规定当中两联要对仗,它比较自由,不要求明显的稳定结构,有一、二句对仗的,有三、四句对仗的,也有全篇都不对仗的。这些都是常见的写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二句,三、四句都对仗的,这样的超稳定结构则比较少见。杜甫好用这种两联都对仗的写法,但不及他的其他形式的作品(例如律诗)那样有许多追随者。虽然他的四句全对的绝句不乏比较好的作品,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们不能不称赞他用精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明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但是,比之那些异常杰出的绝句名篇,应该说,还是比较逊色的。绝句中的历史名篇和艺术珍品,往往都不采取两联皆对的稳定结构方式,而以在统一结构中求变化为特点,例如李白的《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从句子的语气性质上看,在这些完全不对仗的句子中,第一、二句是陈述语气的肯定句,第三句或第四句就不再是陈述语气的肯定句,其语法性质有了变化,第三句变成了条件副句,第四句变成了否定语气。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在这种类型的艺术珍品中,第三句或第四句,像杜甫那样,采取和第一、第二句同样陈述语气性质的,是比较少见的。它们总是追求语气的变化,不是变成疑问语气,就是变成祈使感叹语气,或者变成否定语气。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第三句是祈使句,第四句是否定语气。又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里的第三句是否定语气,第四句是感叹语气。又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苗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第三句是感叹句,第四句是否定句。又如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里的第三句是否定句。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里的第四句,是疑问句。

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大量的现象说明,绝句的结构是追求统一的,但又不能把统一绝对化;它还在统一中追求变化。艺术形式的统一是在变化中的统一,艺术形式的变化是在统一中的变化。没有统一,必然无以构成艺术形象所必需的单纯,没有变化,单纯就可能变成单调,无以构成艺术形象所必需的丰富。绝句一共四句,每句的音节相等,如果两联又都同样是对仗,则不可能不产生某种单调之感。如果四句虽然不都是对仗句,但在语气上都是陈述性的肯定句,则同样不可能不产生某种单调感。在四句中追求单纯和丰富的统一,严整和灵活的统一,正是绝句的艺术结构内在规律。在高度的限制中发挥灵活性,对于这种本来已经很单纯的艺术形式的生命力来说是不可少的。

绝句的艺术结构不同于律诗之处正是这种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隐秘的,不容易被人们轻易认识。我们有时读一些现代人写的绝句,有的还是写得很认真的,但往往觉得缺乏绝句的结构特点,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作者没有把这种灵活的语气变化作为一种必要的结构原则自觉地加以运用。

这种灵活性之所以不易为人们认识,还由于它不但是隐秘的,而且其表现形式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说,这种灵活性本身的表现形式也是很灵活的。我们来看韩翊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八五侯家。刘禹锡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这里的第三、四句,在语气上就并不是感叹疑问和否定,而这两首绝句的结构并不显得单调。这是因这两首绝句的第一句就是否定或疑问语气。

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

在绝句中第一、二句即用疑问或感叹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比较常见还是在第三、四句语气发生变化。我们来看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第四句是否定句,它和第三句合成一个条件复合句。这个复合句,和前面两句所起的描绘客体现实图景的作用不同,是直接抒发主体的感兴趣的。前两句描绘,后两句抒发(当然前两句中也有某种抒发渗透在内,但主要不是直接抒发;后两句也有某种描绘渗透在内,但主要不是描绘)。后两句是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如果没有这种超越,情景交融就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在绝句中,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少像西欧和俄罗斯诗歌中那样,存在大量的以直接抒情为主的作品。它的直接抒情成分一般不占主导地位,而是处于从属地位。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抒情的成分是紧跟在对生活场景的描绘之后的。句式上的否定、疑问和感叹不过是从客体描绘转入主体抒发的一种婉转自然的方式。我们前面所揭示的肯定语气和非肯定语气的对立统一不过是一种表层结构。这种现象是由绝句在结构上深层的内在结构——亦即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决定的。

当绝句从客体的描绘转入主观感情的直接抒发时,疑问、否定、感叹往往比肯定的陈述更带超越性。那些在第三句、第四句变成疑问、感叹或否定的基本上都是抒发诗人内心感情的,带着作者议论的成分。(如:“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抒发诗人内心世界时,疑问句、感叹句和否定句显示出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是肯定语气的陈述句所不及的。例如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千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里明明有答案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是还是说:“不知细叶谁裁出”,对于抒发来说:“不知”要比“知”好得多。否定比直接肯定更带感情色彩。又如白居易的《山下宿》: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何处水边碓?夜春云母声。虽然第三句是疑问句,可第三句和第四甸并不能说就是直接抒发诗人内心世界的成分。但是这里用了疑问句:“何处水边碓?”是用有声来衬托“静向月中行”中的“静”的。为了写静,却用遥远的水碓之声来反衬(如果在身边,就该知道声音的确切来处了),水碓之声,打破了宁静,打破了宁静就更显得宁静了。既然那遥远的水碓之声都可以听到,自然是月下的客观环境异乎寻常的静的结果。这里如果不用“何处水边碓”的疑问语气,面用肯定语气:“忽闻水边碓”,韵味就差得多了。这是因为用疑问语气能把处于宁静的客观世界中主观心灵的轻微的震颤表现得细致。这样就使本来不是直接抒发的诗句带上更浓郁的抒情的超越性色彩。在这里,疑问句的委婉、含蕴是肯定句所不能企及的。同样的,表现远戍边塞的战士那塞上苦寒的感受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否定句法比正面表现塞上的气候要更带主观抒发的特点。表示后来人对陈后主亡国的惨剧无动于衷,用“商女不知”要比正面写其漠然之感更有独到之处,而且抒情意味也深长得多。

当然,句法上的否定疑问感叹,不是艺术结构在统一中求变化的唯一表现形式。当第三、第四句转入抒情时用肯定句的也不乏其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在西;黄河人海,在东。如此广阔的空间均在眼底,是写鹳雀楼之高。这是客观事物的观照。以下二句,转入主观感情的超越性抒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自觉对于自己无限广阔的眼界来说,这还不够满足。他用主体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来否定已经很高的物理的客观的高度。这里虽然没有用否定句,却是一种没有否定的否定(也就是对已经肯定的突破),内容的层次提高了。如果不用直接抒发,一味描绘下去,不但精神层次难以递进,结构也不免平板了。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高楼的描绘,“更上一层楼”的超越,就无以附丽;如果光有高楼的描绘,没有追求更高境界的超越,则作品的思想力量不能充分展示。观照和超越是互有区别的,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岑参的《过碛》: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王之涣转入超越,用心胸的高度来否定楼台的高度,这里岑参转入抒发是用无限的向西,向西,来否定前面的“地尽天还尽”。这和贾岛的《渡桑乾》:

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成阳;

无端更渡桑乾永,却望并州是故乡。

构思方法是同样的,是属于一种没有否定的否定的构思方式:在并州已经感到家乡够遥远的了,待到向更远的地方去时,这时并州却像故乡一样值得留恋了,更远否定了远,他乡转化为故乡。这种层次超越的心境在第三、四句中也是用抒发来直接表达的。

凡此种种都得力于后面两句用直接抒发来拓开境界。后面两句总是以更广阔的空间更高的精神境界超越前两句的有限性。善不善于用直接抒发来超越,往往能看出艺术水平的高低,例如同样表现思乡情绪的作品,贾岛有《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警觉眠童与宿禽。柳宗元有《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同样的主题,连比喻都有点类似(以促织之声比作针尖剌旅人之心,以海畔之山比作剑芒割旅人之愁肠),光看前面两句,在艺术上很难分出高下。看到第三、第四句,差别就显出来了。贾岛仍然停留在观照景物的层次上:“独言独语”,“警觉眠童”。所用形象仍然不出听觉范畴。后面两句形象和思想仍然停留在前面两句的深度上,没有明显的递进,实际上是重复了前两句已经展开的感觉。柳宗元则不然,第三、四句转入超越性抒发,从现实的描绘转入想象的虚拟:“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从外在景象的描写转入感情的狂想,形象的深度大增,感情的境界大开。有才与无才,才大与才小往往在此处可窥一斑。才疏者往往在第三句拘泥、执着、局促;才高者往往于第三句拓开新宇。元朝诗入杨载在《诗家法数》中谈到诗的起承转合的“转”,说:“绝句之法……要句绝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正与反相依,顺与逆相应……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古人在实践中之所以感到第三、四句的“转”,对于全诗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就是因绝句结构的深层要超越表层,才能形成一种立体性结构。

三、纵深结构中的“意”和“境”

我们肯定了否定、疑问、感叹在描绘转入抒发中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四句都是肯定句、都是描绘的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四句都是肯定句的,都是观照式描绘的,可能在全部绝句中占一半左右,其中也有不少名篇,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声韵的古绝,虽然平仄有些特殊,但是仍属绝句范畴。四句都是肯定语气,没有语气的变化。但是从内容上看,这中间另有一种变化。这里第一句和第二句,写“千山”“万径”杳无鸟迹人踪。在广阔的视野上一片空寂,在茫茫大江之上,一切都被大雪所淹没,只剩下一片空旷而寂静的空间。而第三句、第四句则仍用描绘点出,在这异常空旷的背景上出现了“孤舟”和“独钓”的形象。这似乎是以人迹的“有”否定了上面所描绘的大自然中生命的“无”,但是这里的人和舟是“孤”而且“独”的,极其细微的形象,不但没有打破画面上空寂的统一性,反而衬托得它更加空寂了。

同类推荐
  • 万水千山总是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

    这是我省知名媒体人汤江峰创作出版的又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他近几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随笔、新闻作品等,分为湖南九章、观古鉴今、大医精诚、记者手记共四辑,并摘录了部分好友对其作品的精彩点评。正如自序标题“找准人生的坐标”所总结的那样,作者从农村娃到大学生,从医生转行当编辑记者,也是一路风雨一路歌,那种拼搏精神值得借鉴和学习。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内容主要概况: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血泪、逃走、烟影、西溪的晴雨、海上、远一程, 再远一程、沧州日记、杭州的八月、北平的四季。
热门推荐
  • 尘世劫

    尘世劫

    一个谜一样的少年,为寻找正义的答案而不断迎接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挑战。人仙妖魔、爱恨情仇,一路走来,他都经历了怎样的困苦与磨难……身世的谜团能否解开,父母的去向能否获悉,命运的轨迹能否改变……命中注定的劫难又能否绊住他追寻的脚步……他最终会走出怎样的传奇,结果就在这里,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 大明小地主

    大明小地主

    信春哥者,穿越不死,彪悍依旧!王森威武,纯爷们精神光芒万丈!魏忠贤是我小弟,天启是我学生,洪承畴,他最喜欢向我早请示晚汇报;“王森把持军权,专横跋扈,淮北百姓知王森而不知天子。祸国蠹虫,求陛下杀之以谢天下!”东林党们如此说。“王森据良田数十万顷,铁厂盐场丝厂钱庄无数,国家财货,半入其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阉党们说。“不杀王森,大事难成!”通古斯酋长骂道。“王小哥是大好人,带领我们走向富裕新生活。”全国的灾民们说道。“辽东数十万军士,唯王阁部马首是瞻!”毛文龙、洪承畴、祖大寿、赵率教等跪于马前,齐声喝道。“该怎么写这个人呢?”史官咬着笔杆,挠头不已。
  • 愿时光不老去

    愿时光不老去

    与你携手,共同踏进未来的大门此后我们的人生,都会有彼此的存在前方未知的苦难、甜蜜,让我们共同见证,共同度过。愿这满载着我们青春记忆的时光在我们心中,永不老去,永不泛黄。
  • 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本书共20讲,内容包括:《诗经》的传统研究与现代视角、《庄子》研究浅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关汉卿剧作人物论等。
  • 淘气妖妃之王爷请接嫁

    淘气妖妃之王爷请接嫁

    摩崖下,魔谷中,魔莲花开,人魔分两界,勿相容!初见,她女扮男装,折扇轻摇,不喜那花心的沈王,立马潜逃,而他阁楼观望,那淘气的女子调戏买花的花童。再见,她带着猪八戒的面具满大街乱窜,投怀送抱,某人一脸得意,都这般主动,怎的放手?相知,愿做他最得力的助手,随他南征北战,比肩而立,笑傲天下。相恋,愿为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深情凝望“你是我此生的唯一”。熟知,深宫变身,“无论你是什么,我只爱你。”遇劫,我们依旧并肩作战,哪怕魂飞魄散。千年,缘分是否依旧眷恋?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奥秘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奥秘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魔术之杀人事件薄

    魔术之杀人事件薄

    最真实、最不可思议的魔术杀人手法记录!割喉、刺眼、分尸……忠告:千万不要相信你的眼睛!淫欲、饕餮、懒惰、贪婪、傲慢、嫉妒、暴怒……杀人恶魔,死神的右手,再度归来!到底是正义?还是以正义为名为所欲为?刘的右手,揭开了一切魔术的序幕,邪恶的魔术正在开演……一群素未谋面却生日相同的人,被神秘的信件邀请到了极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塞汶山庄]之中。每个人心头隐藏的秘密随着接连发生的血案一一被揭开,凶手为每个死者定义了一条死罪。
  • 明伦汇编人事典魂魄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魂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傲九天:废材三小姐

    凤傲九天:废材三小姐

    她,是慕容世家的嫡系三小姐,却因毫无修炼天赋成为远近驰名的“废物三小姐”,无奈世态炎凉,遭受冷眼与唾弃,到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凭借一技御天诀大放异彩,惊艳天下,成为绝世强者,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是君倾家二少爷,天赋惊人,从小万众瞩目,众星捧月,一场变故造就了他的冷血无情,强势霸道。且看女主如何由草包蜕变成天才,成就万世繁华当废材遭遇天才,当强势遭遇霸道,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期待!!!
  • 绝地反击校霸你不行

    绝地反击校霸你不行

    他:为什么这么对我?她:...他:我恨你她:那就恨吧。他: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我。场景一:面对无赖而霸道的季轩她竟然无言以对?呵..我就不信了,我就不能把你怎地?季轩’林小小你有种别跑,别让我逮着你。‘林小小’哼哼,傻子才不跑‘然而说出这句话之后,季轩就把她强拉进了怀中,林小小很惊讶的说道’你..你要干嘛‘季轩邪魅的勾了勾唇’干....你?场景二:婚后二人【季轩,你能不能不要光着膀子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季轩黑线..他那明明是不知道衣服被弄哪去了好吗?(林小小偷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