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8200000029

第29章 论审美感知和逻辑变异(4)

和同一律同时受到冒犯的还有矛盾律和排中律。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的根本精神是保持自身的统一,从反面来说就是不能自相矛盾,不能自我变异,可是这一切恰恰是违反情感运动的根本特性的。情感的特性就是它的自由变异,包括向相反的方向变异。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有几句诗是经常被引用的:

你又贫穷;

你又富庶;

你又孱弱;

你又强大;

亲爱的母亲俄罗斯。

这是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是从逻辑上来讲违反矛盾律。矛盾律排斥一个事物既是这样又是那样。可是涅克拉索夫的诗之所以生动就是因为它写出了祖国既这样又那样。如果死死守住形式逻辑的矛盾律不放,这样的诗句就不可能产生。

情感本身,不但有变动不居的性质,而且有自相悖逆的性质,或者叫自相矛盾的性质。一种情感的量度越强,往往引起与之相反的情感的量度同步增长。越是爱得深,越是怨得紧。鲁迅对于不觉悟的人民大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光有哀其不幸的情感是肤浅的,只有把哀与怒,同情与批判的二极背逆结合起来的情感才是深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爱情主题之所以永远写不完,就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情感中二极背逆结构永远不可穷尽。起初,中国与西方小说一样,所表现的性爱都是单向极化的,一见钟情,私订终生,生死不渝。后来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使艺术家的内审和外感力都大大敏锐化、深刻化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到了元明之际,艺术家才真正发现性爱中的二极背逆现象。最突出的是《西厢记》,王实甫以他的天才为性爱中的女性心灵拓开了一片崭新天地。崔莺莺自发的春心荡漾,为爱情燃烧得不顾礼法和少女的自尊,在以诗邀约张生之后,居然来个“赖简”,翻脸不认,堂而皇之地把人家轰走。可是这样做了之后又十分苦闷起来,又更加迫切地挟着被子跑到张生的书房中去。如果说在《西厢记》中,这种发现还是局部的,那么在《红楼梦》中,这种发现就是系统的、全面的,在世界文学史上达到空前规模的了。在这以前人类已经写了数不清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可是还没有一部作品这么淋漓尽致地写出与爱情同步增长的试探、恐怖、怀疑、妒忌、隔膜、痴迷、绝望、怨恨、互相伤害和自我戕害。正因为情感的内部背逆构造被大幅度地发现,形象的感染力也大幅度地提高了。19世纪以后的西方小说史也沿着同样的轨迹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不管司汤达笔下的于连还是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都以情感结构的变幻性而动人。最明显莫过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了。安娜越是觉得伏隆斯基的爱对她不可缺少,越是激起她对他的怨恨,安娜之所以要自杀,并不是因为她不爱他了,恰恰是因为她的爱得不到满足,她不能容忍伏隆斯基对她的情感需求有任何的漠视,但又不能忍受他意识到了不该漠视她以后的有意识的弥补,她要占有他全部的感情,占据不全就去自杀,用放弃全部占有的希望,对伏隆斯基进行惩罚。

所有这一切如果用理性逻辑的眼光去看是混乱的,不但是自相矛盾的,而且是缺乏充足理由的,但是,安娜形象之所以不朽就正因为她的情感变幻而不合乎通常的理性,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提出过“无理而妙”的命题,是说到了点子上的。这就是说,在理性逻辑看来是无理的,不合乎逻辑的,从情感变幻规律来看是很妙的、很生动的,是符合情感运动的规律的。

十、情感逻辑对辩证逻辑的超越

情感逻辑也不遵循辩证逻辑的规范。

涅克拉索夫的那几句诗,在辩证法看来也是不通的。辩证法当然揭示事物的矛盾性,但是任何矛盾都不是绝对平衡的,绝对平衡就成了模棱两可,就失去了质的规定性。在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个是主要方面,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与这个主要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说俄罗斯又贫穷又富裕,究竟贫穷是主要的,还是富裕是主要的呢?把互相矛盾的两方面当作互相等同的两个方面,否定了矛盾的不平衡性,就成了折衷主义。

辩证法的根本精神就是全面地看问题,所谓全面,简明地说,就是正面和反面,也就是排斥绝对化、极端化、片面性。太极端了就走向反面,为否定自身创造条件了。可是别林斯基在论及诗人的热情和气质时恰恰就指出,诗人的情感是最容易走向极端的。人的情感虽然实际上也要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可是在形象的直接表现上却不会走向反面,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都不符合事实,但是都是真实的情感,不这样极端地强化,情感很难被意识到。这种极端化的表现在充满浪漫气息的诗歌中最为常见,聂鲁达在歌颂自己的祖国时说“生一千次,生在智利,死一千次,死在智利”,是完全不讲辩证法、不讲一分为二的。玛雅可夫斯基在《向左进行曲》中一再地强调“向左!向左!向左”,根据辩证法,极“左”可能变成极右,从政治策略来说,这是很可怕,后果是很可悲的,但是在艺术形象中是很可爱的。

不仅在抒情文学中如此,在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中,任何一个人物不管是悲哀还是欢乐,都以绝对化的形式出现,阿Q自己头上有癞疮疤,别人连说到“亮”也犯他的忌讳;契诃夫笔下的马车夫姚纳死了儿子,只要别人听他诉说苦恼,哪怕是挨打也比没有人听轻松;在托尔斯泰笔下的吉蒂看来,伏隆斯基在安娜面前,眼中有狗一样驯顺的表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分析《奥赛罗》时指出,演雅各的演员要为自己是个“搞阴谋的艺术家、伟大导演”而自豪。

十一、情感逻辑在艺术形象中的变异

正因为这样,在艺术形象中的情感在双重意义上发生了变异。

第一,相对于理性逻辑,亦即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逻辑,艺术形象中的情感是变异了的。如果理性逻辑是常态,那么情感逻辑就是变态了。一个作家如果只善于遵循理性逻辑,不善于遵循情感逻辑,那么他就不能获得最珍贵的自由——内在的自由。理性逻辑是建立在约束情感逻辑的基础上的,理性的自由是服从客观必然性的自由,而情感逻辑则是以超越客观必然性为起点的,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它宁愿和想像力一起逗留在偶然性和幸运的王国里,在这里,它不受贫乏的必然性束缚,而沉溺在无穷无尽的假定性中。”理性每前进一步都要牺牲情感的一分自由,相反情感每解放一分,理性就要牺牲一分客观性。这一对矛盾,人类早已认识到了,可是在艺术形象中互相制约的规律至今还为许多理论家所漠视。

第二,生活进入形象要发生变异。情感进入形象也要发生变异,赤裸裸的情感逻辑,原封不动地搬到艺术形象中去,正等于把生活的原始形态搬到艺术形象中去一样,是不可能讨好的。扼杀情感是不对的:“发乎情止于礼义”,只能产生于巴巴的教条,李贽起来反抗这种封建教条,提出:“发乎情,由乎自然”,作为思想解放的口号则可,作为艺术理论则太粗糙,而且李贽的情还带着纯生理愉悦的快感的成分,所以他对色情的作品也很欣赏。真实的情感要上升到艺术的境界,它本身还要经历另一次变异。苏联心理学家歹昂节夫在给维戈茨基的《艺术心理学》作序的时候,说出了一句很深刻的话:

情感、情绪和激情是艺术作品内容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在作品中是经过改造的。就像艺术手法造成作品材料的变形一样,艺术手法也造成情感的变形。

同类推荐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一、五泉新月初照人。二、塞上江南踏歌行。三、屐齿苍苔喜留痕。四、碧水蓝天鲜荔红。五、花枝招展岭南春。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

    他拉着她,一枚冰凉的铂金戒指滑入她的无名指,曾经照亮她的整个世界。他的骄傲,她的倔强,爱情在背叛中流失…五年后再遇见,当她当着他的面,套上另一个男人的戒指时,他又该如何面对?如何抉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绝世主神

    绝世主神

    武灵大陆,武道为尊,强者王,败者寇。强者,有千、万斤巨力,开碑裂石;而强大的武皇,可斩断河流、劈开大山;更有武神,游太虚,通天地。
  • 契约情人:首席大人,我要离婚

    契约情人:首席大人,我要离婚

    一场有意策划的车祸将她送入了病房,而在她最危急的时刻,老公却辗转在另一个女人的床上恩爱缠绵,那一刻,坚守了一年的心终于恍然醒悟。“我成全你们,所以离婚吧!”那一刻,谁的心在隐隐作痛?
  • 傲世鲲鹏

    傲世鲲鹏

    一击水波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吞噬百水千山万物,所向睥睨,万妖臣服,威能传千古,此乃上古妖师鲲鹏。手无缚鸡之力,心藏百万甲兵,掌七派杀伐,智灭三万二千大燕修士,乃是大夏国七派大掌教,护国真君。万古洪荒后,一缕残魂的君正阳被鲲鹏血脉附身后,且看他如何一路劈荆斩棘成为绝世妖帝,屹立诸圣之上,掌六界生死。
  • 末世尸行

    末世尸行

    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遭遇丧尸危机,求生的欲望驱使着他,他立志要活着回到祖国,随着逃亡进程的开展,他一步步的接触到了灾难背后的真相,才发现此次事件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 我在夏天遇见你

    我在夏天遇见你

    夏末的主旋律是不是永远的悲伤?是它的姻缘巧合错使一行人相遇,也是它的无情捉弄造就了分离。夏语初一向是厌极了夏天,可是那年夏末,她却遇见毕生最爱的宫慕寒。恰逢那年,花开花落,或喜或悲,花一样的匆匆年华,有的人邂逅美好,有的人却过早凋零。或许,这才是生活最初始的样子吧,可又有谁后悔,爱上了谁?
  • 美人天下:倾国倾城展容颜

    美人天下:倾国倾城展容颜

    她是失踪十年的将军之女,在姐姐倾城大婚之日重现京城。秦王请命娶她为妃,只为报复她姐姐的负情。本是冲动之举,不成想却惹出一段孽缘,当他对她渐渐心动,他却忽然发现她已身中数毒,并且,无药可医。(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今生的爱我们已错过

    今生的爱我们已错过

    爱情与亲情,友情与爱情。儿子与情人,朋友与爱人。一个故事,几个人,和他们的人生...天灰蒙蒙的一片,偶尔乌云尚未布及的地方,露出碗口大的亮色,只是稍稍亮些而已,并未使人安心到哪里去,反而更加幽深如某种巨大无比的怪兽的血口,仿佛正准备吞噬被乌云笼罩着的人间。虽然才下午三、四点的光景,看来却像晚间时分了。街上除了稀落经过的几辆车子和撑着伞急忙赶往终点的人们外,就数街边商店亮着的灯光最有生气,然而什么看起来却都是那么的零落,萧条。在人群里,一个女人沿着路边行走着,经过的人们都忍不住的回头一瞥。她很迷人,长长的秀发披在身后,淡绿色的连衣裙在雨水的浸泡下格外的贴身,将她玲珑有致的身材凸显得一览无遗。若不是这雨天,恐怕注意的人们也不会一一回头了,除了她的孤冷美艳,让人更加疑惑的是,这个女人为何在这倾盆大雨中没有什么避雨的工具,只是一个人的慢慢一走在人群中,显得那么的落寞。虽然和大多数的人朝同个方向迈进着,但她的速度,让人感到她却在逆流而行。显然她似乎并未注意到这雨下得有多大,只是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行走着,眼神迷离得抓不住焦点。从她身边经过的人们都纷纷在猜想,她或许正在哭泣,之所以会看不见,那是因为混着雨水一起留下了。大家也都为自己的这一猜想而自得,没错,她肯定是在哭泣!没有人看到她上扬的嘴角。她在笑,笑得如此凄美,也没有多余的思绪去注意别人的眼光。脑海中不停地重放着刚才的一幕幕,终于,她可以毫无眷恋的离开这块伤心地。原来这就是她一直追求到的结局。
  • 毒经传

    毒经传

    “要想快意江湖,需要什么?”“三尺长剑,四尺骏马,七尺男儿,足矣。”“想要天下无敌,成就一世英名,靠的是什么?”“侠骨柔肠,素手一双,热心一颗。”“想要潇洒一世,完成梦想,要做什么?”“码字,不断更!”……PS:本书属温水青蛙,属谋略得道,属杀伐天下,属正宗的传统武侠,不喜者慎入。泪痕弄了一个群:326716735
  • 殿阁词林记

    殿阁词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