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8200000024

第24章 论审美价值结构及其升值和贬值运动(5)

在散文领域,这种形式审美规范的混淆特别严重,形式审美规范的不能准确定位,使得新时期的散文至今没有取得可以与小说和诗歌比美的艺术成就。这是因为从40年代起,散文几乎丧失了自身的审美规范,长期被通讯报告所同化。到了50年代初,最好的散文其实是通讯报告(《谁是最可爱的人》)。甚至到了5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协会编选优秀作品集时,散文仍然与通讯特写很难分家,因而只能出《散文特写选》。到了50年代后期,散文的审美意识重新复苏,于是有了杨朔把每一篇散文都当成诗来写的宣言。一些作家以诗意的抒写为主要手段,把散文从通讯特写中解放了出来。但是,他们又很快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散文与诗的不同审美规范混同起来。散文才从通讯报告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又很轻率地陷入了诗的图圄。许多散文家一窝蜂地追求诗意,把审美价值方位的错位变成了形式规范的错位,结果使散文的审美价值在短期的崛起之后又迅速地低落。杨朔在他的威名作《荔枝蜜》中就埋下了导致这种后果的种子。杨朔写他儿时被蜜蜂蜇了一下,就几十年耿耿于怀,直到中年吃了荔枝蜜,听了养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了蜜蜂的科普知识以后,对蜜蜂才崇敬起来。当夜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很显然写的是散文,用的却是诗的想象逻辑。这种诗的想象逻辑用散文的现实逻辑一推敲就显得做作了。对于诗来说,想象可以超越时空地变形、变质,它追求高度的概括,甚至可以超越自身的现实特征加以变异,但是散文的想象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小蜜蜂的形态特征与杨朔已经从中年走向晚年的年龄特征不相称,感情就显得不真诚了。

各种具体形式的特殊审美规范之间的区分是如此精微,以至哪怕是一个才华卓越的大作家以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把各种艺术形式的奥秘全部掌握。鲁迅、老舍、巴金的新诗没有多大艺术价值,郭洙若的小说、茅盾的话剧都缺乏性格,就连曹雪芹也不能把古典诗歌的各种形式掌握得同样地好。在《红楼梦》中,诗不如词,词不如曲。在艺术实践中如此,在理论上就更是如此。何其芳在他那著名的论阿Q的文章中,说到阿Q在绑赴刑场时仍然没有惊醒,没有觉悟,没有呐喊,继续沉浸在精神胜利的自我麻醉之中,他曾经非常委婉地表述过他的困惑:一个活人怎么可能到死还不喊冤呢?还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呢?这是因为他没有考虑这部小说以喜剧写悲剧的形式特点。喜剧的逻辑荒谬是它的特殊审美规范。主观与客观统一于特殊形式的审美规范,在《阿Q正传》中就是统一于喜剧性的逻辑荒谬。不如此荒谬就没有对生活的超越(或间离)效果,也就不能在揭示精神奴役的深度上的回归。如果鲁迅这时让阿Q突然大喊一声:冤枉啊!那喜剧规范的准确定位就被破坏了,审美价值就立即贬值。

不但不能把形式看得太被动,而且不能把形式看得太简单。把形式看得太简单、太被动的最显著的结果是我国文学喜剧性的贫困,特别在小说领域,喜剧性总是羞羞答答的,尤其是悲剧题材,很少有人有鲁迅那样的艺术家的魄力,敢以喜剧性的审美规范加以处理。美国一个评论家说过,黑色幽默就是绞刑架下的幽默。当一个人的脖子上套上了绞索,他还指着绞架问围观的人:“这玩艺牢不牢?”悲剧从而有了喜剧性。能把大幅度的价值方位的错位与相应的形式规范的精确定位结合起来的才是大艺术家。

自然,对不同形式的不同审美规范的漠视,可能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有时连文学史上伟大的巨人在这方面也会犯一些渺小的错误。列夫托尔斯泰就曾批评过莎士比亚,说他的剧本中的冲突是“任意安排的”,“不合乎性格的”。特别是对话:

当读莎士比亚的随便哪个剧作时,一开头我就毫无疑问确信莎士比亚缺乏一种主要的(如果不是唯一的)塑造性格手段——“语言”,亦即让每个人物用合乎他性格的语言来说话。这是莎士比亚所没有的。莎士比亚笔下的所有人物,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语言。而常常是千篇一律的莎士比亚式的、刻意求工的、娇揉造作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塑造出的剧中人物,(而且)任何活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不会用来说话的。

现在也好,过去也好,任何活人都不会说李尔说的话,什么里根妇不接待他,他要在泉下跟他妻子离婚,或是什么天空因喊声震裂,狂飚破裂了,或是什么风要把大地卷入海洋,或者像侍臣形容暴风雨时说的,卷曲的波涛要淹没海岸……可不仅所有活着的人从来没有,而且也不会那样说。

托尔斯泰这样武断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由于他从根本上混淆了不同形式在对话上的不同审美规范。莎士比亚写的诗剧,人物对话常用五步抑扬格的无韵素诗(blank verse),直接把隐秘的情感用强化的效果表述出来,这是戏剧形式自我情感戏剧化和诗的想象规范所决定的。只有这样超越了现实的人的话语,才能深入地回归(剖示)人物的内心深层结构。而这样大的假定性和情感戏剧化是与小说的现实性不能相容的,在诗剧中,人物都要讲真心话,甚至要把连自己也不是很经常意识到的前意识或潜意识都讲出来。这一切在小说家托尔斯泰看来都是“浮夸的废话”、“虚伪的热情”。那些“像阿拉伯树胶一样流出的眼泪和被人拉着两腿拖出的半打死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不是恐惧和怜悯而是可笑”。孙说中的人物则不同了,虽然在特殊情况下讲一些真话,但在许多情况下所说的话,带着“心口误差”的特点。小说中对话的生动性往往取决于这种误差,心口太一致了反而没性格,不美。《红楼梦》中有个贾芸,没有正经营生,穷得混不下去,他想弄点香料送给王熙凤,讨好她,走她的后门,到大观园去弄个差事千千。自己又没有钱,只好到舅舅卜世人的香料铺去赊欠。舅舅不但没有赊给他,反而数落了他一顿,说他“不知好歹”没有立个主意,赚几个钱,“弄弄吃的穿的”,让他“看着也喜欢”。明明是非常刻薄地拒绝了,却又装出一副仁厚长者的姿态训导下辈。贾芸对他的势利和虚伪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曹雪芹让他像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那样,把自己的情感戏剧化,把一腔愤怒当面倾泻无余,那就犯了小说家之大忌。《红楼梦》对话的成功在于使它的人物的口头与心头有一种非常奇妙、非常准确的错位。曹雪芹让贾芸这样乖巧地顶他的舅舅:

贾芸笑道:舅舅说的有理。但我父亲死的时候儿,我又小,不知事体。后来听说,都还亏了舅舅替我们出主意料理的丧事。难道舅舅是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来”,叫我怎么样?——还亏了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舅舅也就没法儿呢!

口头上说的是“舅舅说的有理”,可话中蕴含的逻辑,也就是贾芸要充分阐述的,是舅舅无理;明明是有意顶撞这个长辈,可讲话口气又是那样乖巧,先积极肯定舅舅在自己父亲丧事中的作用,然后自然地引出话来转为对舅舅的消极驳斥,并从积极方面肯定了自己没有依赖舅舅成为他的负累。

心口误差,表面上是一种误差,实际在内心层次上是非常准确的。外在的误差是一种异常的结果,这种结果的恰当分寸暗示了造成这种误差的准确原因。这种误差的因果关系不完全是传达,同时也是对读者想象的一种激活。外在误差是一种超越,而内在分寸准确则是回归,正是在这超越和回归的统一结构中,产生审美价值量的升值功能。(当然,心口误差并不是对话的最高层次的审美规范,决定“心口误差”的另一准则——人物之间的心理错位。)

这种心口误差的规范越是到现代小说中表现得越是突出,不论是用传统手法写作的苏联小说,还是带着反传统色彩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九、三维结构的特异功能:特殊性的递增不导致普遍性的递减,而导致与普遍性的同步递增

真和美属于不同的价值方位,因而主观与客观在自身价值方位、自身层次上的统一,只能统一于真,只有超越了真的范畴在另外一个层次上才能统一于美,只有在美的范畴上统一了,才能在审美的层次上向真回归。

由于二者的层次不同,因而结构也不同。哲学的真是二维结构:主观一维,客观一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艺术形象则不同,它是主观、客观与形式的审美规范构成的三维结构。美是三维结构的功能,真是二维结构的功能,从真转化为美,增加了一维,就使整体结构产生质变效应,如果没有这一维,真就是概念的、抽象的真;没有任何审美价值,真就转化为丑。

同类推荐
  •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刘笑嘉:“在路上,我有了大块的时间用来回味平日里的生活,记忆仿佛将生活换了一副面孔。喧闹的通通快进,宁静的变为定格画面,真正震动心弦的俱无声无息,一帧一帧,逐格展现。也许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只因最好的旅行,是通往自己的内心。”
  • 顿河晨曦

    顿河晨曦

    本书将通过近些年来在俄罗斯有过较长逗留的10多位中国学者的所见所闻,反映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大体包括:莫斯科冬日即景、节日红场剪影、复活门前的企盼、造访列宁墓、众说纷纭的俄罗斯、深灰色的西装、新处女公墓记、又是玉兰盛开时、莫斯科购书记、走访索尔仁尼琴和拉斯普京、外交官笔记、桃花源里可耕田--访东正教小村、林中明亮的空地、冷眼看俄罗斯光头党现象、中俄学者的文化对话等数十篇散文,文章具有思想性、可读性,且文字优美,并配有几十幅相关图片。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公安卫士的情怀

    公安卫士的情怀

    王华聪是红土地上公安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他异常勤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牵手缪斯,用心情浸染文字,写下与发表的诗词作品达300余首之多。
  • 匆匆:朱自清散文

    匆匆: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本书收录了他《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等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
热门推荐
  • 智慧的悖论

    智慧的悖论

    教育可以改变人生,对于残障人尤其重要。我和很多残障人一样,仅仅是肢体的病患,大脑却是正常的,智力的幼苗需要知识的浇灌。我独自在家,可以看看书,来排遣寂寞,有了打动心灵的感悟,还可以写下来。
  • 末日之盖亚机甲

    末日之盖亚机甲

    某只无情神祗被自家父神坑去了一个满是动漫人物乱入(咦?)的末日世界变成了一个机器人(咦?),在那里发生了一系列这样那样这样那样的事情,本书主角性别多变,不喜勿喷。盖亚:默默手刀,不喜误入。
  • 古林如禅师语录

    古林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展示人格力量

    展示人格力量

    为了使人格力量能在追求成功者自我实现和人性完满过程中更自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弄清楚自我成长的途径是什么?促进机制是什么?制约因素是什么? 为了使人格力量能在追求成功者自我实现和人性完满过程中更自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弄清楚自我成长的途径是什么?促进机制是什么?制约因素是什么?
  • 网游之忆茗惊人

    网游之忆茗惊人

    小时候的一面之缘,他从未在意,她毫不知情。彼此都是歌坛独当一面的新秀,却从来关系浅浅。隔着一层网络,换了一个身份。直到在网游里相识、相知、相恋,她才后知后觉——原来,自己的第六感没出错,你们真是同一个人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开菩提

    花开菩提

    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成对腋生。无总梗,扁球形。花被片3-4,花柱近顶生。瘿花多数,花被片4-5。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此乃菩提。而她跟他是否会像菩提一样。盛开于春。
  • 碎梦花开

    碎梦花开

    一场偶遇,一场错过,下一世再遇见,你是否能认出我?
  • 只要心中有着你

    只要心中有着你

    苦涩的回忆里带着甜蜜的味道,哭泣着的眼泪是我想你的证明.你天真的声音以渐渐消逝在这拥挤的城市里...又仿佛昨日的欢笑不断的想起,曾刮风下雨淋湿全身的日子里...好可惜没能给过你什么,还好你从未嫌弃我...
  • 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让你轻松获得丰富知识,开拓你的人生境界,浓缩古今中外文化精粹1000条中外优秀文化常识。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在社交场合;无论是谈情说爱,还是商务交际;懂得这些常识,将会加倍彰显你的文化底蕴,提升你的档次!
  • tfboys之唯一

    tfboys之唯一

    三位千金小姐来都了tfboys的学校,遇见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