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5300000003

第3章 序言(2)

就文学话语的权力而言,似乎是个永恒的困境。按照福科的观点,知识本身就是权力,权力和权势在任何时候都与知识的运用结下不解之缘。但知识的运用者总是要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对权势的侵蚀作用保持警醒态度。1976年,罗朗.巴特在法兰西学院做就职演说时,一反常态阐释本专业的研究方略,大谈一个令人奇怪的“忘却”主题:“我设法使自己被有生命物具有的忘却力量所支配。”他没有提议去教授他所知道的东西,而是提出要“摆脱记忆,即听凭不可预见的变化的摆布”,这些变化是“忘却”加浙干人们所经历的知识、文化和信仰的沉积之上的。巴特给自己的要求是:“无需权势,一些知识,一些智慧以及尽可能多的趣味。”巴特后来在巴黎学界如日中天,他本来可以运用他的名声和地位,但巴特显然在有意回避权势,他谈得更多的是对趣味的愿望,而非权势。运用自身的理论话语产生的权势,这是任何在文学的制度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们应该避免的,而仰仗非文学性的权势来构造理论与批评的权威则更不可取。尽管说艺术与理论的纯粹性从来都是一种空想,但有意地运用权势这无疑不会有利于当代理论与批评的建设。现在,耐不住寂寞的人们急切渴望被加冕,有些人宁可丢弃理论的一致性和基本的逻辑关联,为的是不与既定的文化秩序发生一点抵牾。有些人正致力于在理论知识的运用与生存之道的“稳妥”、有利可图之间找到平衡。精明、圆滑正在理论话语的字里行间蔓延,正在使新理论话语变得不伦不类、自相矛盾。

中国的理论批评只有当它是权力的话语时,它才能表达最有效的话语权力。这就使得中国的批评话语与文化创作实践构成奇怪的关系,当它是一种权力话语的时候,其话语权力主要起到一定压制的作用;而无权的话语则以“有用性”起到作用,它主要是以附庸位置而发挥作用。正如我在前面讨论过的那样,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一直在两个极端摇摆,除了扮演棍子的角色,再就是成为附庸。随着意识形态起绝埘支配作用时代的结束,棍子的角色已经无须扮演;但棍子变成“刺头”,在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下,骂派批评风行一时。毫无疑问,骂派批评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特别是当今中国批评软弱无力,骂派批评表现了批评少有的锋芒,在针砭时事方面起到其他批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骂派批评只是批评的一种存在,如果骂派批评成为批评界的主流,惟马首是瞻,刊物和媒体围着骂派旋转,这不能说是文学批评觉醒的标忐。长此以往,批评实则成为媒体的附庸,满足于制造一些轰动效应,过把“文化明星”的瘾,沉醉于一时的虚假繁荣。如果文学批评只是出于新闻效应来攻击作家,这种做法只会把文学批评变成恶作剧,这将是批评可笑的错位,无助于中国文学批评的建设。

但在另一方面,批评成为作家的附庸也同样可悲。中国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过于密切,这使批评家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创作动向,并且有能力“顾及全人”,这对于具体的评论实践是一个有利条件,但这也容易使批评丧失自主性和尖锐性。王尔德当年就不无刻薄地说:“当代有些作家和画家似乎想象:文艺批评的主要功能便是对他们的二流作品喋喋不休地瞎谈一气。对这些作家和画家愚蠢可笑的自负,我始终觉得好笑。”可见,在欧美,作家艺术家也不一定能正确对待文学艺术批评,但在中国,这样的作家似乎显得过分而且普遍得多。大多数中国作家只愿意听好话,特别是作家成名以后,少有人听得进一点批评意见。在这个广告盛行的年代,作家深谙此道。文学批评是什么?

不过是作品的广告而已。既然是广告,当然也就不能指出产品的缺陷和需要改进之处。有些作家自认为已经登峰造极,他们的作品的价值只能由美元、法郎、台币和港币来表现,对批评本来就不屑一顾,哪里还容得批评家说三道四?即使有点兴致听听批评家的意见,也不过是想听听颂扬和赞美,满足一下自我感觉。有些作家认为自己已是如日中天,写出的作品理所当然是杰作,当然指着它能畅销海内外,岂有不好之理?但事实上,当今中国不少所谓的名作家,一直在原地踏步,自我重复,甚至退化,写出二三流的作品。更尖锐一点说,除极少数的作家写过极少数的一流作品,当代中国那所谓最好的作家丰要是在写作二流的作品。这种评价并不是有意贬低当今中国作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实,哪有那么多的杰作?哪有那么多无可挑剔的一流作品?

要确立文学批评的自主位置,批评家与作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必要的。就这一点而言,西方的学院派批评家与书评家的分离,可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20世纪中叶以后,学院派批评崛起,与作家的直接对话这种事,已经全部让位给职业书评家和专栏作家。但中产阶级的趣味和体面,使得书评家和作家都不可能有过分密切的关系。书评家为维护自己饭碗,当然要敲打作家;更不用说大学院墙与社会现实近在咫尺,如隔天涯;学院派批评更不可能与现实有什么直接联系。60年代以后,按照激进的先锋派批评家苏珊.桑塔格等人的看法,“小说已经死亡”——当然是指所谓“纯文学”的小说,“小说”已经成为畅销书,关于小说的话题只能由书评家和专栏作家来操作。

文学理论与批评只是把第三世界的文学作品和两方的大众文化资源,当做理论的原材料来使用。理论与批评是在自言自语,并且在创造着这个时代最有挑战性的文化景观。

在中国情形有所不同。尽管90年代“纯文学”这种说法已经非常可疑,“严肃文学”也已大规模走向市场,随着传媒的兴盛,书评家与专栏作家如鱼得水,大展宏图。但中同文学的制度化体系尚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不管文学写作本身发生如何变化,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什么实质的改变,文学的阐释方式、文学的社会功能定位和价值实现,依然是在“民族一国家”的宏伟叙事中来阐释,这使得那些自由撰稿人组成的书评家和专栏作家无法掌握“宏伟叙事”的结构与方法,不管是在肯定与否定,保守与激进两方面都无法把握当代文学的主导潮流。文学批评的阐释权依然落在文学制度体系内的职业批评家手中。中国的作家本身也处在文学的制度化体系内,他当然认同制度体系内的批评话语,也自然与专业文学研究者发生社会关联。文学批评还是在制度化的体系内部流通,并且这种流通产生的象征资本一有有效的社会价值。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文学批评与史学创作实践还要发生直接关联,不可能以社会外在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机制来划定他们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只有依靠文学批评去创建自身的独立位置和品格才能确立。归根结蒂,对文学说话,而不是对非文学的社会功利说话,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才能找到永久的更新之路。

同类推荐
  •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绝公允妥洽和跟风趋时,她是“脱序人”的诺亚方舟,是恢复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接引者,她希望能博得有正确理解的读者的共识。将对一切邪恶、冷漠和无知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人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希望普遍于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信仰,催生我们的理想,滋养我们的心灵。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爱要怎样千回百转才死去

    爱要怎样千回百转才死去

    作者着眼点在这些传奇人物“惊世骇俗”的婚恋史,以民国那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为背景,以一批最敏感、最有才情的男男女女为主角,妙笔生花,风趣幽默,为我们讲述了那个时代、那些人的令人唏嘘的人生和爱情往事。读的时候,你会不停地笑,笑过之后,你会觉得悲。悲欣交集后,你会觉得对人生的理解变得不同了……
  • 从大地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大地

    2004年夏天,作者在养病期间无意中接触到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这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画家的油画将作者带入一个优美深邃的境界,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赞叹与欣赏、探索与思考。作者的文字淡泊宁静,却能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跟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是如何成长,最后变成一艘远航的船的过程;看到了森林与海洋的对视与相溶,看到了秋天美丽宁静的树林,薄暮时分钟声中的教堂,强烈光线下的雪地与沼泽,还有从容不迫地流淌着的小溪,比肩而生的青黄的小草,这些生活中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美感的随笔,给生活以希望,给心灵以阳光。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枪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枪

    本书引导青少年在对枪械专业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对枪的本质和基础知识加以介绍。
  • 蜘蛛女王(兽王系列)

    蜘蛛女王(兽王系列)

    兰虎和天火等人被三个虫族英雄率领的虫族大军团团围困,狡猾的阿克尔在关键时刻背信弃义。雪上加霜的是,传说中的蜘蛛女王突然现身,生死存亡之际,不靠谱的小树精召唤出银龙……经过艰难谈判,被小树精重新召唤回来的银龙最终答应出手相助,将陷入虫族大军包围的众人救出并送回血色要塞。不过,凶悍而强大的蜘蛛女王却不会让他们走得如此轻松,一场力量的角逐在银龙和蜘蛛女王之间展开……龙科德曼将军亲自率领流沙要塞的独有兵种鲇鱼骑兵,出城冲击虫族大军。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将在流沙要塞展开,为了生存,每一只虫子,每一个人,都拼尽全力……
  • 空间之心

    空间之心

    天地之间,有无穷位面、无穷空间。在这无限广阔神奇的世界中,有无数妖精魔兽,智慧种族。万载之下,英雄王者,不甘消逝!在岁月中挣扎求存!其中,又有传奇强者行走万千位面,以求点燃神火,得以长生!所追求者,不外永恒!王凡,一个意外重生的越狱犯,却拥有一件神秘的法器——空间之心!空间之心——便是永恒!!!
  • 恋上百分百葡萄柚原汁:麻辣校园“偶像剧”

    恋上百分百葡萄柚原汁:麻辣校园“偶像剧”

    他,外貌酷似“金城武”而毫无自觉,懵懵懂懂地活了快20个年头……她,文武双全百毒不侵的心机美人,甜蜜笑容背后是猎人般的目光……燥热的夏天,躁动的大学,他们,谁是猎物,谁是猎人?
  • 20年后,你拿什么养家

    20年后,你拿什么养家

    本书主要针对目前正处于奋斗阶段的年轻人所写。当20年后,我们已不再年轻,父辈已经年迈甚至衰老,孩子已经逐渐长大,那时候的你我,养活一大家子人,靠什么呢?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当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甚至自己的养老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再去后悔没能提早为之规划,可就悔之晚矣。本书针对一个个示例人物来介绍该如何去做打算与规划,所以,书中展现的是一个个令人身临其境的小故事,在你兴趣之至、随性阅读之间,触摸到了丰富的理财知识。
  • 尘埃飞扬

    尘埃飞扬

    小说集全景收录阿来成名前后的21部小说,勾勒出阿来创作走向成熟的轨迹。不仅如此,小说集还将阿来的诗句、心情感悟以卡片形式夹在书中,全方位展现“智者阿来、诗意阿来”的魅力。
  • 都市古武

    都市古武

    一个身世迷离的少年一身惊人武学与神奇的医术为了寻找答案,他穿梭在各大都市之间,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为了报仇雪恨,他开始建立属于自已的势力,同时也一步一步的迈向世界的最高峰※※※※※※※※※※※※※※※※【古武群:61860623】※※※※※※※※※※※※※※※※※※※每天更新②到③章※※※※※※※※※※※※※※※※※
  • 衰神驾到

    衰神驾到

    重度恐男症的她,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最低潮!被班上的同学排斥也就算了,她甚至还因为恐惧男性而在激动中打了自己暗恋的对象石野!呜呜呜,这样下去,她大概永远都没办法谈恋爱了吧!就在她这么想的时候,这个叫做乐迦南的家伙,闯入了她的生活,并且要跟她一起进行恋爱诊疗?他的桀骜不驯和毒舌与她是如此格格不入,他们不断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却在打打闹闹中,不小心将恋爱的心遗落在彼此身上。可是,这个时候,石野竟然向宝真表达出他隐藏已久的爱意?混乱之中,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 巫灵蛊师

    巫灵蛊师

    武城人士佟飒柯为救身患重疾的妻子,不辞辛苦来到传说中可医治百病的墨玉道观求药。巧遇了被禁锢在墨玉山上的自称是蛊师的言沐,这个失忆的蛊师以搭救佟飒柯之妻为条件,在佟飒柯身上施了巫蛊缚术咒,使得自己脱困,于佟飒柯一同下山。为寻找丢失的记忆,蛊师重返世间。贪财好色的江湖药师,痴情多才的蛊女,还有那不知可否唤醒的睡梦人,蛊师和他们的命运奇迹般的交织在一起,开启了他们另一种生命的历程。
  • 天之仙侣

    天之仙侣

    相传:天地间有一部奇书:天之书。它记载着天地间所有万物的起源,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它就犹如时间一样浩如烟海,无可穷尽。在数千年之后,人间出现了三大派,他们是正道的领袖,是修真界的泰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开派祖师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