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1900000005

第5章 自制杨梅烧酒(3)

塔中的女人也许是我,也许是别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塔中的女人漫想独立者。这是一个精神富翁才有的境界,它由塔中四书五经、唐宋诗词、中外名着以及自身不断感悟积累而成。塔中的女人对于塔只是一个瞬间,而塔对于她却是永恒。所以,做个为永恒献身的独立者也是我的梦想。这时候家里惟一的听众是一只蜘蛛。它在我头顶的墙角上吐丝织网,其编织手艺炉火纯青我一直居住在中山北路,那些年,这条古老、丰盈、不宽的马路上,汽车、三轮车、自行车,还有农民的钢丝车,常常堵塞了交通要道。而沿街摇摇欲坠的百年老屋里,一清早就拎出马桶来一堆一堆地放在窄窄的街边。那时候我抱着三个月大的女儿,一大早就要去赶3路公共汽车,我要把她送到托儿所,又要上班不迟到。天很冷,我把她用斗篷围住,小心翼翼又使尽全身力气地抱着她挤车。她一哭,我就心疼。我对她的心疼,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她已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弹得一手好钢琴,还能绘画和写出非常优秀的文章。但我们都不会忘记那些年的苦难日子,我们是怎样节衣缩食地把钱存起来买一架大钢琴,我们又是怎样一天天艰难而幸福地追求和坚持着。

我女儿五岁那年开始弹钢琴,那时候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每个星期天晚上我总是用自行车载着她去老师家学琴。荇一天雨下得特别大,马路上到处是水坑,我们自钮嘉咳:积角辁却蕊说:看,我们没有把琴书弄湿。

那时候老师收的钢琴费虽不太贵,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为了让女儿把琴继续学下去,我就想着赚钱。当然赚钱最先使我想到的办法是炒股。其实炒股赚钱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在赢利了一些钱后,接下来就被套牢了。套牢了数个月,我就对它丧失了信心。应该说那段日子,我一天天被赚钱、写作、带孩子这三大块事情折腾着。最后我想出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辞掉我现有的全日制机关工作,找一份既能赚钱又能有时间写作,还能有时间带孩子的工作。当然我的这一异想天开的梦想,立即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我行我素,我一直在等待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机会终于来了。那年一家运输单位招聘会计,我就去报了名。也许是我学历比较高的缘故吧,我一下就被选中了。我被选中后,此项工作完全符合我的那三个要求。因为我担任主管会计,又是兼职,只要账务做得好,一周少上几天班,他们并没有意见。于是我这份工作,一做就做了十年。我的孩子、我的写作就在这十年间茁壮成长。

我不上班的日子就在家里闭门忙碌,既不走亲访友,也无其他娱乐。一位风华正茂的本土女作家,在繁闹都市中宁心静气地陶醉于自己的文字,这就是我的生活写照。尽管我偶尔也会怀疑:我真的乐意过这样清贫的生活吗?但回答是肯定的。

我的住宅确切些说是陋室,墙壁破旧不堪,木门吱呀作响,在没有任何装潢的居室里,我孤寂而又伤痕累累的灵魂幸福地飞翔。因为陋室清风四壁却墨香满屋。我一天天趴在写字台上爬格子,当我写东西累了或者文思枯竭的时候,那架陪伴我多年的钢琴就会奏响我生命的另一乐章。我弹巴赫也弹肖邦、莫扎特,这时候家里惟一的听众是一只蜘蛛。它在我头顶的墙角上吐丝织网,其编织手艺炉火纯青。多年来我过着门可罗雀的日子,白天女儿上学去后,我与蜘蛛为生存忙碌着。我们各自苦心经营网格事业,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到了黄昏,我必须去菜场买菜。菜场里水产类一条龙占了半个菜场。那些鱼、虾、甲鱼、黄鳝、螃蟹的摊位前挤满了人,我很想给我的女儿买一只甲鱼,在她繁重的学习中给她增加一些营养,但我一问价钱就吓了一大跳,这哪里是我这样打工的人能买得起的?我只能光顾素菜和一元钱五颗的鱼圆,最多再买一点精肉和鸡蛋。不过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对物质生活并不看重,只要能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就行了。可实际上我连一般的生活水平都做不到,常常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

在一次会议期间,有一个报社记者对我说:顾艳,你不要弄一去做下里巴人了,你难道就不能调到报社来?朋友的蓑喇E增爹爹感谢,但他哪里知道我的无奈呢?再位与装卸工、农民工、下岗女工一起工作就是下里巴人了,相反,我觉得这是我真正与社会底层同呼吸共命运的难得机遇,也是我感悟上层建筑与底层社会两种不同悲哀的最好见证。它有时让我思悟得难过,有时又让我产生一种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现在我写满了一本本笔记簿,时间在我笔下飞驰。这些寂寞文字,记载了我寂寞岁月中发掘出生活底蕴的厚重。而这厚重的产生,只有蜘蛛卑微而忠实地关注着一位女作家在寂寞陋室里踱步、思考,灵魂冉冉上升。所以蜘蛛是我书斋生活的见证,也是我的真正知己。我们共同立足于世界的角落,被现实遗忘的角落。我们同时又坚守相似的生存法则:勤劳、真诚、美。

卡夫卡在《变形记》里,讲述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而我在这陋室里,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蜘蛛人。蜘蛛人爬在井田一样的稿纸上,编织文学之网-这就是一个女作家在灵魂飞升后,在超越世俗的心灵世界里,傲世独立又艰难幸福的追求和坚持。

阿玲是那种比较时尚的女人,她总是诱惑我到哪里去。可她认为最好的地方和东西,我总是不以为然。有一天她气愤地说:你真是一个年轻的老古董。

其实我并不是不了解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我只是根据我自己的现实情况和身体情况,十分以自我为中心地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尽量用最少的时间去处理一些杂事。在冷清的店堂里有时看到中意的、削价的衣服就买一件回来。然后穿的时候搭配好颜色和款式,就能穿出自己的内涵与风格来。

阿玲不了解我的这些特点,当然也就更不了解我的热情似火、又冷若冰霜的个f生特点了。应该说在我的创作欲望强烈时,我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那火焰在我心里冉冉升起。这时候的我热情活泼、躁动、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惟有通过笔把心里的话,像血液流到笔尖那样地流出来,整个人才感到舒畅。然而舒畅后,这团生命的火焰,便渐渐由残余化为灰烬。这时的我就进入了冷若冰霜的个性特点里,苍凉、孤独、痛苦、无奈,额头弥漫着乌云,并且久久驱之不散。我知道这是没有什么药可以医治的疾病,我只能与生命搏斗着。有时走在大街上恍恍惚惚,有时不知道我还是不是我,眼睛里看到的,基本是变了形的东西。我完全是个梦幻中的人,不想与任何人说话。只有重新在身体内埋下火种,爆发将来的火焰时,我的疾病才慢慢好起来。

我的生命充满阴影、火焰与激情。

写作能使我在生命的气流中飞升和下坠,同时也能使我感受着一种飞翔的快乐我坐在桌前,捉笔伏案时一种超然的宁静,使我觉得我早已踏上了一条奇怪的道路,这条道路没有尽头,只有永远的寻找和心中怅然若失的忧伤。这种忧伤虽然不乏畸形的美丽,但若成为习惯,就像患了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一样可怕。

我说不清楚什么时候患上了这种可怕的疾病,只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寻找什么。可我又不知道我究竟在寻找什么?我的灵魂总是在飘啊飘,它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那样无家可归。

我是一个女人,确切些说是一个文学女人。然而文学女人同样爱美,喜欢穿漂亮的衣为莨。我的漂亮衣服虽然不多,但我觉得只要出门,我就会穿得得体、大方,且举止言谈雍容优雅。应该说,我平时有点像男人那样不喜欢逛商场,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如此。那天朋友阿玲约我去逛商场,她欣赏我对服装的审美鉴赏力。然而我一走进热热闹闹的商场就头晕了,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根本进入不了我的视野。我知道我的心在书桌上,更够梦幺我大部分时间都喜欢独处。我不愿意让人看到我的精神处在苍凉、痛苦、孤独的煎熬中。写作本来就是个人的事,只不过一个写作者除了天赋、才华、经历、心灵的沧桑外,还需要一个成熟知识分子对内心世界的感悟与把握,追问与反省。

所以有很多人像阿玲那样,对我在逆境里不停地写作感到不解。他们说你这样不停地写,枯坐在书桌前,把青春年华就这样送掉了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对我来说有没有意思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需要。我的生命充满阴影、火焰与激情。写作能使我在生命的气流中飞升和下坠,同时也能使我感受着一种飞翔的快乐。因此我喜欢纯粹的作品,纯粹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诗歌,就像上古岩画,以及图腾时期的舞蹈一样,一脉相承。

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悲剧总是多于喜剧,悲剧的角色更能表现人性。对人来说,活着就是一场场的生命搏斗,而每一场搏斗都是切肤的。作为女人,我们不仅有养育孩子的责任,我们同样也有对社会的责任。所以,我想正是这种责任和生命内在的搏斗,才使我的写作确立了一种意义。

同类推荐
  • 人脉关系课

    人脉关系课

    人际关系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用歪了,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古以来,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举世罕见的人伦关系。它与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后者主张“人生而平等”。不论人际关系还是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现代人很喜欢说话,却大多不善于沟通。许多人掉进“我有话要说”的陷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尽管中国人十分讲道理,但中国人的道理通常是相对的。所以,中国人常常陷入“先说先死,不说也死”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在先说和不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沟通,以期达到“说到不死”的境界。
  • 成长的最终目标

    成长的最终目标

    在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关于人的疾病和健康的新概念。这种心理学令人激动,并富于惊人的可能性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实质上是生物基础的内部本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内部本性是“自然的”、内在的。特定的,而且在某种有限的意义上说,它是不能改变的,或是没有在改变。
  • 记事本成功法

    记事本成功法

    最简单的工具往往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像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经汴学家科特勒等大人物都有用记事本的习惯。你希望像他们一样成功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合理使用你的记事本吧!
  • 做人要放下“架子”

    做人要放下“架子”

    从一定意义上讲,放下“架子”,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就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一个人真正放下了“架子”,就会真正正视现实,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多几分清醒,就能给自己带来缘分、带来机遇、带来幸福!放下“架子”即智慧,放下“架子”即欢乐,放下“架子”即财富。欧阳吉强所著的《做人要放下架子》以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么请放下“架子”!
  • 公关活动技巧举要

    公关活动技巧举要

    《公关活动技巧举要》一书从灵活运用攻关法则、善于使用媒介、好的公关策划、掌控必备的公关技巧、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合理选择公关活动的模式、营造良好的公关文化等方面对公关活动的技巧进行了探索。
热门推荐
  • 碎身女人

    碎身女人

    俺踢碎老师的蛋蛋重生了。一样的生活经历,再次长大,俺这个倒霉催的又踢了体育老师的蛋蛋。结果俺又重生了。俺这次重生的有点惊天动地,俺遇见的美男竟然是体育老师,俺漂亮的外貌下面竟然是平胸!尼玛!都是因为俺没钱,买了个廉价的重生,俺上当了,俺想返回去投诉,可是俺没有买重生返程票。
  • 爱定你:霸道校草霸道爱

    爱定你:霸道校草霸道爱

    她,天生带着残疾,没有人愿意跟她交朋友,甚至看不起她,嘲笑她。父母的抛弃便注定了她是没人疼爱的人。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不坚强没有人会替她坚强。她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的时候,一次无意间看到某人在墙角嘘嘘,结果就这样被霸上了。他说:“小丫头,你偷看了我的身体,你得对我负责一辈子。”某女瞪大双眼一脸的不可致信,嘴角抽搐:“我看你脑子出问题了,你也不看看我这个样子,你觉得我配吗?”她并不是看轻自己,因为自己知道什么叫作差别。某人挑眉,“那又如何?没有配与不配,只有爱与不爱。”“那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我不爱你。”某人轻笑:“没有关系,只要我爱你就行了。”
  • 那些年那个雏菊女人

    那些年那个雏菊女人

    这是一个活在七十年代女人的坎坷一生,遥望天堂却身居地狱。顶着别人的身份过着日子,爱她的人相继离去,她爱的人一直欺骗。舅舅不疼婶婶欺凌,遭人猥琐还落了个不洁的骂名。从美好到失去一切再到得了丈夫生了孩子,她本以为一生就这样过吧,爱与不爱的早已经不重要了。可是,上天却嫉妒了,所以把她的梦狠狠的拆碎,点滴不剩。最后,这个女子是像花儿一样凋零,还是如雏菊那般坚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绝美阴妻

    绝美阴妻

    我妈死因奇特,死后尸骨被偷,我在她的坟墓内发现了一件大红色内衣……
  • 独角兽的异界生活守则

    独角兽的异界生活守则

    穿越恒久远,yy永流传。当今世界穿越已是家常便饭,重生也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重生之后成为兽人,恶魔,甚至虫子也不是什么新闻了,在这里,讲述一段重生之后成为漂亮的独角兽的故事,一起经历一段香艳刺激,而又简单平淡的异界生活。看一个性情淡泊而又有些恶趣味的主角的重生生涯。ps.本书没有太多的战斗情节,躲在描写主角的生活和旅行细节,旨在创造一个完整真实的异世界。
  • 最后一个修真者

    最后一个修真者

    哪怕你权倾天下,亿万身家,最终逃不过死。而我,却是修真者,注定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万寿无疆!在我得到传承之后,注定将要在都市之中留下一段佳话。第一个目标,要把整个学校的班花都掌握在手中……
  • 道卷有三

    道卷有三

    吾观天地四方是为宇,古往今来是为宙。天地神人鬼,有五仙;蠃鳞毛羽昆,有五虫;圣仙凡,有三类;前今后,有三生;你我他,有三者。前前后后,万万千千,不论尔等千般手段,万种法宝,皆为求那一线生机。三千大道,吾窥得尾末枝节,喜不自胜,手撰道书一本,妄留薄名于世。分上中下三卷,故尔是为道卷有三……
  • 待到荼蘼花开时

    待到荼蘼花开时

    一片又一片的落叶代表我对你一份,又一份的思念,又是一年夏暮初秋,我等你,等你等到秋彼岸,我要从荼蘼花一直等到彼岸花,你呢?
  •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