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9700000060

第60章 自然写作奖获奖演说

记者问我,你以前是不是特别关注写自然?我说,写作恐怕离不开自然,如果哪个作家离开了自然,我想象不到他写的是什么东西。在二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出过一本书《无忧树》,其中一篇也是写一棵树本身的生命过程,它遇到的风雨和侵蚀那么长的时间仍有生命力,人在树和植物的身上得到了某种生命智慧的启迪。

以往的写作可能顶多是从这方面着眼的,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但意识的从保护环境角度去思考,我觉得恐怕还是近几年的事。我和李嵱合写了《你好吗,渭河》,被授予“自然写作奖”。我是在渭河边长大的,在这里几乎度过了我整个的生命过程,中间去过八年的海南,又回到了故土。

渭河这么一条河流,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假如没有渭河这条支流,就没有关中平原,更没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周秦汉唐,没有唐诗里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作为渭水来说,过去“泾渭分明”,水量比较大,历史记载曾经有很多的船,从宝鸡到咸阳到西安到潼关到河南,当时大明宫被破坏的时候,很多宫殿大的栋梁都是通过渭水顺流而下东迁到中原一带的。现现如今渭河越来越小,甚至到了断流和干涸的地步。原因是从甘肃到渭北台原上游地带水土流失,还有一个是人为的砍伐。前两年有一个渭河大水灾,好像今年媒体通报,那个地方发水灾之后的恢复重建情形并不令人满意,灾区的民众还有多少顶账篷搭在渭河边上。渭河水灾与三门峡水库的关系在水利学界也有不同看法,三门峡水库本身提高了整个的黄河河床,又没有排淤能力,所以秋天发水灾,水就倒流到库区边缘一带,淹没了村庄,造成了自然灾害。我们写这篇文章,采访过程中整个渭河的污染一度变成一条黑河,不再是以前的泾清渭浊,站在旁边臭气熏天,鱼也死光了,河边是一些造纸厂等等。这两年环保部门也下了很多力气,也是在不断地改进当中,但是河边的工厂为了节约成本还是偷着放污水。

渭河支流进入黄河,再进入大海。我到海南看见大海以后,在海水里面掬起一捧海水,就想起它可能来自我黄土高原家乡的季节河。但是我的家乡吃的都是窖水,这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多少年以前说民政拨款打一口水井,结果花二十多万打了百十米之后打到煤层上,又开始出煤,后来打煤的时候偏偏又冒出了水,就说作为水井吧,所以地质的东西也是很奇怪的。到现在这么多年,花了几十万还没有一口可供人们饮用的水井。我弟弟是一个村长,他说现在的勘探精度很高,政府准备在三年内拿三百万在某一个地方可以打出一口井,可以供应几个村庄的人口用水,我做梦也在期待这样的情景。

这同时让我想到了陕北的延河,延安的一百多万人,只有一个水库供应饮用水。我前些日子去采访,行走在沟壑之中,旁边有一个牌子“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在此取水”,我一看满眼的黄土,哪有水啊?其实当地的地表水源非常有限,还是和窖水差不多,依赖于天然降雨。这多年发现了油气田,陕北成为全国的第四大油田,仅次于东北、山东、新疆,说是中国“第四艘石油航空母舰”。前几年有多少吨含石油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到了水源中,鱼都死掉了,如果延安失去了这个水源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上次去的时候,油田上关闭了几百口井,损失十个亿,把水源地的油井都关闭了。

每一条河流,都是我们的母亲河。

《中国国家地理》近期出了一个能源专辑,邀请我到陕北走一趟,采写陕北能源与生态。北京的绿色奥运,天空也晴朗了,也是因为用了清洁能源,现在气不够,又修陕京二线,到2008年要达到80个亿立方米的用气。上帝也是很公平的,陕北这地方地表那么贫瘠,在地表之下埋藏了那么多的财富。榆林现在的开发,让我想到了九十年代海南的开发。一个沙漠边缘的小村庄马上盖高楼,铲平了地,跑的都是奔驰车,大家都到那里搞地搞钱,一亩地卖到二百多万,一派开发的热气腾腾的场面。整个陕北可能有成千上万口油井,有的生态学家形容为“千疮百孔”,陕北本身的自然水源是非常缺的,有资料说每生产一吨石油需要一吨半的水。

按理说,陕北算是中国陆上石油开发的源头,1907年慈禧太后那一阵子办了石油官厂。世界的石油史是一百四十多年,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开始。中国的石油经过这么漫长的历史,最后回过头来又在陕北发现了煤、油、气,还有盐,更多的是煤矿。神府煤田是亚洲储藏量非常丰富的煤田,它离地表很浅,有很高的煤层,用采煤机直接开采,装上火车运抵海岸出口。可开采后的一些地方沦为塌陷区,成为资源被攫取后的永久的废墟了。我到了榆林和一些文化人谈,榆林号称“中国的科威特”,资源非常丰富,每平方公里下面是多少个亿,榆林地底下有多少万个亿,是一个天文数的概念。

但是榆林的文化人,包括一些搞企业的和官员,也谈到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下有一种危机感。毕竟这是属于鄂尔多斯和黄土高原接壤的地方,过去都是游牧民族,从西夏、大夏、匈奴那里过来的。从游牧到农耕化慢慢进入工业化,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期,有一个过渡。现在退耕还林做得是不错的,但同时也涉及到一个问题,你到陕北再也看不到带羊肚手巾放羊的后生女子,羊都圈养起来了,看不到白云般的羊群,听不到牧歌,没有这种向往中的诗意了。

我和他们谈到,我前几年跑过青海的柴达木。原来接触过从冷湖来的朋友,他说那个地方是没有一棵树的,也是没有一根草的,我从来就不相信人类生存的地方怎么可以没有草木呢?我说那不是月球吗?结果我到了那个地方以后,发现的确是这样的,行走一百两百公里是见不到一个草影,见不到一棵树木,全是沙子和戈壁滩,还有黑戈壁,风吹过去以后有一些小的颗粒在上面,碱化了以后有一些壳在上面。

我青少年时代读李季的“石油诗”,李若冰也写过茫崖,那个地方五十年代有上万人,我路过那个叫芒崖的地方,就找那个从小就听说的天堂一样让人向往的所在,“云彩里挂着昆仑山”,如诗如画,柴达木是一代有理想的年轻人新的家园。结果一看那个地方,一个小卖部,可能里面的东西能值两百块钱,就卖廉价香烟、矿泉水之类的,又做饭又卖货,一两个人,院子里有一头很小很瘦的毛驴。冷湖曾经有好几万人,原来叫冷湖市,后来变成冷湖区、冷湖县,现在只有几百人的那么一个驿店了。本是一个资源型的城市,开发以后废弃了,变成现代垃圾,的确是惨不忍睹的。到冷湖那个地方,茫茫的一片,有废弃的大礼堂和其它建筑物,但是一个草也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有的是石油前辈的墓地,和冰凉的戈壁。

朋友说,别几十年以后我们榆林也变成那个样子了。开发能源型城市需要多元地可持续发展,只图眼下的利益可能会永远丧失家园,对于远景有期望也有担忧。

前些天我买了一本很薄的书,古罗马人写的《论农业》。我读得很亲切,怎么种庄稼,怎么种葡萄,小麦怎么回事,什么是驴骡,什么是马骡,这些知识都是乡下长辈给我们传授的,古罗马人两千年前把这个事情说得也很清楚。从大家畜、小家畜,从牛羊说到鸡鸭,我感觉是和乡邻长者交谈。

人类有很多共同的东西,两千年的农耕时代,先人已经用文学的语言叙述得很精彩了,讲得很透澈了。我们从农村长大,是属于知情一代,对农村和农耕生活非常怀念。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最后的牛》,我回到老家,村上就剩那头牛了,我的叔父不舍得把它杀掉,还使唤它,农村种地都是机械化了,一亩地犁一次二十块钱,播一次二十块,收割一次又二十块,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大了,人不用劳作,全是雇用机械了。过去说这个牛健壮,能拉车能犁地,现在说这个牛有多少斤肉,能卖多少钱,红烧好吃还是清炖好吃,变成了城市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作为动物的牛,现在的境遇非常惨了,第二年我回去的时候这头牛没有了,说卖给杀牛的刀客了。

自古以来,牛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农民的朋友,古罗马人叫它“哑农具”。我爷爷过去是一个脚夫,百十里路上去卖炭,回程感觉毛驴弱,出了汗,他把毛驴身上的鞍子自己扛上,人和牛马家畜的关系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

现在一看这个动物就是能不能吃,肉是什么味道,怎么安排食谱,食欲和物质欲望一样生猛,而不把它当成一种自然界的生命,或者是关乎情感的精神的东西。现代时尚中,人性中的有些恶的东西在膨胀,想起来很让人寒心。

关注自然写作,是有益于思想和精神生活的。

《天涯》2006年12期

同类推荐
  •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本书是北大教授张颐武最新散文集,本书为作者的华丽转身之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一改大学教授以往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不谈学术,只谈为人处世之道,是作者少有的一本适合不同读者的老少咸宜的正能量读物。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古人洞穿人情世故的通达,生命思考的透彻,待人接物的谦和,学习追求的执着都让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看这些人生的警语,常常觉得自己处事的缺点毛病都被说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讲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人生感悟的话语中得到启发。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目击天安门(二)

    目击天安门(二)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 混明

    混明

    【签约作品,完本保证,更新稳定,敬请收藏】混迹在历史混乱的明朝是为《混明》特种兵苏翔穿越到了一个历史完全不一样的明朝,在这个无法预知历史的时代,他该往哪里去?想看江湖风雨?就看看主人公如何当上明教教主。想看商场经营?这里有主人公建立起的强大商业帝国。想看沙场战争?别错过对日、对蒙和大周的复国战争。想看官场倾轧?波谲云诡的夺嫡之争正在上演。想看情场风流?本书非11,但主人公的爱人肯定不止一个。本书宗旨:主人公的智慧很重要,该YY才YY,保证看得过瘾!本书读者群:67262934欢迎大家来讨论一下情节的发展!!!****少发的16章已经发上,在第一卷最后,感谢大家。
  • Jack and Jill

    Jack and J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残疾傻王爷的倾城妃

    残疾傻王爷的倾城妃

    因为有两个写作号,只能够认证一个。所以本作品将由笔名:断残月继续发布章节。
  • 我是蚂蚁我怕谁

    我是蚂蚁我怕谁

    没错,我就是蚂蚁。三只帅呆酷毙,英俊潇洒,蚁见蚁爱,虫见虫惊的蚂蚁。你可以打我骂我拍我的头,我大度,不跟你生气。但是,请别恐吓我。我是蚂蚁我怕谁?蟑螂,天生就是给俺骗的;蜘蛛,天生就是给俺咬的;黄蜂,天生就是给俺镇压的;人类,天生就是给俺威胁的……且看三只蚂蚁是如何耍流氓,泡蚁妞,纵横虫界,上天入地,最终成为一代英虫的。小蚂蚁群:216295311喜欢小蚂蚁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验证:三位主人公的名字。
  • 一不小心睡到鬼

    一不小心睡到鬼

    谁能告诉她为什么一觉醒来身边多了一个身材棒棒,脸蛋棒棒,但是脾气不棒棒的帅哥是几个意思啊?说好保护自己的,可是每一次半条命踏入棺材时,他才悠哉悠哉过来救人是什么意思啊!不保护自己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天天使唤自己,拿着自己的钱包下馆子啊!下馆子也就算了,为什么他霸占自己的床还一副有理的样子了啊!
  • 祸害你走开

    祸害你走开

    不就是拿书晃了你一下嘛,要不要就这样跟我对上了……林落默默地想。欢喜冤家再加一个略微痴情的莫思,一个暖暖的顾安泽,作为林落好友的苏翎跟不厚道的打算搬小板凳看好戏。青春从来都是绚丽并且平凡的,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经历。我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他们笑过哭过的青春。并以此惦念我们青涩年华中的笑容与泪水。
  • 天衍圣手

    天衍圣手

    他曾是不可一世的天才,而今却无法修炼……万年前的事件将他卷入其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凭借的只有无法修炼的身体,他到底该如何应对……且看一介凡人如何屹立修真之巅,脚踏神州大地。
  • 殇之莽原

    殇之莽原

    莽原,荒凉之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莽原,总有一些不想记得却又难以忘怀的回忆。莽原主要描述的主角转世轮回之后少年时期的辛酸历程,如书名所说仿若孤身一人在莽原上,无人理会,那辛酸...谁能懂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