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8500000014

第14章 外公一生的四大难关(3)

1928年,外公担任了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并兼任党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编委。《布尔什维克》是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迁回上海后,于1927年10月24日创刊的。起初,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为编委,瞿秋白为主任。12月,编委扩大为二十六人,增加了蔡和森、张太雷、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陆定一等人。

年仅22岁的外公,毕业后参加革命才两三年,可谓初出茅芦,便经历了血雨腥风的严峻考验,度过他参加革命后的第二个难关。在革命的低潮中,他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斗志弥坚,并在锻炼中迅速成熟,崭露头角,走上了团中央的重要领导岗位。除钦佩他自身的才华外,我们不禁要感叹:那一场革命,真是最能锻造人才的大熔炉啊!

外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第三节第三个难关:受到王明路线的多次打击,

外公说:“第三个难关是1931--1934年受到王明路线的多次打击,加给我的罪名叫着‘调和路线’,撤职、降职,直到开除团籍。开除团籍意味着连党籍也开除了。团籍是1933年下半年才恢复的。1935年遵义会议后我才有正式的工作。”

第一次受打击:被解除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员身份

1928年7月15日至21日,举行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外公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宣传部部长。

团的五大后,团中央决定由外公出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的代表。

在中共六大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共产国际设立了常驻机构——中共代表团。在此以前,共产国际主要是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为纽带,通过共产国际代表指导中共的工作。中共六大召开期间,尽管代表们没有直接批评共产国际,但对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罗易、罗明纳兹、诺伊曼等人在中国所犯的错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共产国际决定改变体制: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指导不再通过共产国际代表,而主要依靠在莫斯科设立一个常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

这样,在中共六大闭幕后,便组织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瞿秋白、张国焘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邓中夏、余飞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陆定一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瞿秋白为中共代表团团长。

瞿秋白、张国焘等人早已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六大,会议闭幕后便留在莫斯科担负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尚在国内的外公接受任务后,便于1928年底只身前往莫斯科。

这是一次漫长而又艰险的旅行。

外公由上海乘日本轮船到大连,再转乘火车到哈尔滨。按计划,到了哈尔滨才有人与他接头。在大连住宿,住的是神明路的朗索室。期间,日本侦探曾两次来旅馆检查住宿登记簿,说有共产党的要人经过这里。不知他们是虚张声势还是针对外公来的,幸好没有发生意外。(据说周恩来和邓颖超经过这里时遇到过险情。)第二天晚上,外公上了南满的火车到长春,又换乘中东铁路才到哈尔滨。他在哈尔滨道外的一家旅馆住下后,立即按约定的地址和暗号写了信寄出。很快收到回信,约他到街心公园接头。在那里,他见到的是一位苏联人和一位中国翻译。他们要他前往满洲里再与另一位苏联人接头,并告诉他接头的暗号。

外公又乘车前往满洲里,找到了接头地点,见到了住在那里的苏联人。这位苏联人当时没多说什么,只是要他傍晚去他那里。傍晚他去后,这位苏联人拿出一副雪撬、牵了一匹马,套好,拉着他上了路。半夜时分,到了中苏边界,过了边境线,四个骑马的苏联人将他们围起来进行盘问。弄清情况后,这些人送他到了火车站。就这样,他上了开往伯力市的火车。一天半后,到达伯力市,车站上有人将他接到一家旅馆,说第二天才有火车去莫斯科。一会儿又通知说当天有车。他又上了火车,车走得很慢,沿途站上停留的时间又长,这样走走停停,坐了一个星期才到莫斯科。

原先已通知共产国际派人来接站,但等了好一阵却不见谁来接。他只好自己雇了一轮马拉铁撬来到克里姆林宫前。有人出来问话,并把他带进里面共产国际办公的地方登记。不一会,瞿秋白、余飞以及曾到过中国的几位少共国际代表出来迎接他。见了面才知道,他们之所以没有到车站接他,是以为火车要第二天才能到达。

然后,外公被安置在留克斯旅馆。“留克斯”即“豪华”的意思。房子由大理石砌成,一进大门是一头熊的塑像。瞿秋白、杨之华夫妇、张国焘夫妇以及余飞夫妇都住在这里。外公一人住一间长而窄的房间。

1929年1月,蔡和森也来到了莫斯科,成为中共代表团成员之一。

外公开始在少共国际上班。他既是中国共青团驻少共国际的代表,又是少共国际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少共国际执行委员。少共国际设有东方部、欧洲部、拉丁美洲部等部门。每天上班,实际上无事可做。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消息很闭塞,看不到中国的报纸,对国内的事变无法及时掌握。共产国际整天忙的是欧洲的事务,因为欧洲各国的消息传得快。

无事可做,外公就想趁此机会学习俄语,并请了一位苏联女大学生当教员。他还到列宁学院(共产国际所直接指导的高级党校)旁听,学习《资本论》。

在驻莫斯科期间,1929年,外公还随同瞿秋白、邓中夏以中共代表团的身份参加了共产国际在德国南部工业城市法兰克福召开的“国际反帝国主义大同盟第二次大会。”他们使用假护照,穿越波兰,经柏林前往法兰克福。在柏林逗留时,他们一行还看望了在那里做海员工作的廖承志。

1929年7月3日至9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中共代表团瞿秋白、蔡和森和外公出席了会议。外公在会上发言谈了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问题。会后,外公写了《共产国际第十次全体会议的总结》。这分长达二万多字的总结本来不是作为文章来写的,而是根据中共代表团的意见,把这次会议的情况向中央写信,做个内部报告。但是这份文件寄到国内后,李立三将它以“定一”的署名发表在1930年1月15日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第3卷第1期上。李立三这样做,大概是因为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第三时期”的理论,可以成为他进行全国暴动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对于世界革命的估计,特别是所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即将爆发革命的论断,事实证明是个错误的判断。

忙完一阵后,外公还想继续学俄语,但却不得静心,终于学不下去了。原因是中山大学风波迭起,并且把中共代表团也牵涉进去了,引起了中共代表团与米夫、王明等人的激烈斗争。

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从它一成立起,就同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苏联人米夫不能合作,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而在发生了中山大学风波后,这种对立便激烈化、公开化了。

设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是1925年由共产国际创办,专门培养中国学生的学校。起初为纪念孙中山的逝世,起名为“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招收具有国民党籍(包括跨党的中共党员)的学生。1927年“四.一二”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后,属国民党籍的学生退学回国,校名亦改为“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一说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中山大学”,学生全部是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

中山大学实行校长制,第一任校长是拉狄克,副校长是米夫。拉狄克是著名的托派人物,在反托派的运动中被免职。米夫于1927年春继任中山大学校长,从此,中山大学便完全在米夫的掌握之中。接着,米夫由中山大学的校长,又一跃而兼任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

米夫的学说平平,却野心勃勃,且善于玩弄权术。他以共产国际唯一的中国问题专家自居,并且是一位恶劣的苏联大国主义者。这些苏联的大国主义者,自居为“老子党”,把中国党和别国党都视为“儿子”,干涉别国党的内政,培植宗派集团夺取该国党的领导权。米夫就是这样的大国主义者。在他看来,中国革命靠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是不能胜利的,只有靠他和他培植的宗派集团的领导才能胜利。

王明集团就是他所培植的宗派集团。

王明原名陈绍禹,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1920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1924年秋毕业后,进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翌年参加“五卅”运动,秋天进入中山大学学习,俄文名字是“克劳白夫”。他是到莫斯科后才入党的。王明善于溜须拍马,讨好米夫。他就读的俄文班的列宁主义课是米夫上的,这就使王明与米夫有直接接触的机会。王明在别的课程进行小组讨论时一言不发,到了讨论列宁主义课时,常常是第一个抢先发言,于是“克劳白夫”这个名字给米夫留下了好的印象。王明记忆力强,俄文学得好,加之与米夫非常接近,便得到了米夫的赏识和欢心。

1927年4月至7月,中国处于紧急时期,米夫来中国访问,把尚未毕业的王明带在身边当翻译,到了上海、广州、武汉,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经过这一趟中国之行,王明和米夫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回到莫斯科后,第一期学生已经毕业,王明留校工作。当时中山大学的领导层存在派别斗争,教务处不满意支部局,支部局批评教务处。1927年6月底的学期总结会上,两派争吵不休,米夫和王明以第三势力参与斗争,为米夫当校长开路,支持支部局批评教务处。王明在学生中大肆活动,支持米夫,成为这场争论中的积极组织者、米夫的得力助手、亲信和心腹。米夫终于当上了中山大学的正校长,王明也一跃当上了中山大学的秘书,继而掌握了支部局的领导权,成为中山大学的无冕之王,支配全校学生的命运。

王明等人控制了支部局后,自称“理论家”、“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抛出了一大套“左”得出奇的理论,认为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中国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脱离了革命,中国革命只有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另一方面是反动地主、资产阶级,没有中间势力,没有第三种力量,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是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国不需要统一战线。

“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这是王明的又一论断。他认为马列主义出在书本里,马列主义只能从苏联输入,扬言中国的老党员、老干部、中央领导“理论水平低”,不是马列主义者,只有他马列主义水平高,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其次,王明认为中国革命必须采取大城市武装暴动的形式。他所写的《武装暴动》的小册子,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作。他对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根本否定,认为中国革命和苏联革命一样,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王明是个典型的教条主义者。

王明还是个恶劣的宗派主义者。他和李竹声等人控制的支部局,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干部政策,以亲疏、好恶为标准。能讨他们欢心的,就提拔重用,否则就诬陷、打击,打棍子、戴帽子。他们有米夫做后台,有恃无恐,百般诬陷反对他们的那套理论的同学。

中山大学的一批老党员如俞秀松、董亦湘、周述明等,看不惯王明奉承和吹牛拍马的恶劣作风,便遭到王明的打击。上述这些人中不少是属于江苏、浙江两省的,因此,王明就掐造说中山大学内部存在着一个“江浙同乡会”组织,并给这个组织加上了“反革命小集团”的罪名。工人出身的李剑如、余笃三等同学也起来反对王明,常在大会上发言,公开批评支部局的错误,王明等人便将他们称为“工人反对派”。为了对他们打击报复,王明骇人听闻地散布说,中山大学存在着一条与支部局、共产国际相对立的“第二条路线”,“第二条路线”就是“江浙同乡会”、“工人反对派”等的联盟。并以此名义开除了十二名中国学生的党籍、团籍,并有人被逮捕。这件事激起了中大学生的义愤,于是,许多中国学生立即上书联共中央和中国代表团,要求彻底调查所谓“江浙同乡会”的问题......

在中大风波中,中共代表团同米夫王明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中国学生经常前往中共代表团当面反映情况,瞿秋白本人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中共代表团派邓中夏、余飞去中大调查时,与学校当局发生了争执。1929年夏天,中大举行学年总结大会,由于多数学生反对王明和支部局,瞿秋白便公开发表演讲,支持多数学生,指责王明等人,爆发了中共代表团和米夫、王明等之间的公开斗争,会议僵持了三天。瞿秋白要求中共代表团成员对中大事件采取一致的态度。

外公在那些日子里,接待了大量汇报情况的学生。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还特意问过被说成是所谓“江浙同乡会”的主要成员的孙冶方(真名薛萼果)什么是“江浙同乡会”。孙冶方说,哪有什么“江浙同乡会”,是他当了教员,卢布多了点,一些同学要他请客,他答应了,二三十位中国同学,买点中国菜,这个炒,那个煮,在他房间吃了一顿,一边吃,一边闹,窗外有人听见了。那次在一起吃饭的,也不都是江浙人,比如左权就是湖南人。但不知怎么一传,传到王明那里,就成了“江浙同乡会”的大案子。

同类推荐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天曌芳华:武则天正传

    天曌芳华:武则天正传

    武则天本名应该叫做“武元华”,李世民赐名“媚娘”,后来她登基建立大周王朝又自名为“武曌”,退位后被儿子封为“则天大圣皇帝”,后被改封为“则天顺圣皇后”,从此被人敬称为“武则天”。她不仅仅因为登基做过皇帝这件事才被称为伟大,她其实还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和书法家。她的诗歌和文章存于《全唐诗》《全唐文》,她的书法作品《长仙太子之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作品”之一。而这些,却大多不为世人所知。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绝代芳华的真实武则天。
  •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贾皇后贾南风其貌不扬、丑而短黑,因为晋惠帝白痴,作为皇后的她乘机谋于钻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她独揽朝政,使西晋陷入“天下咸怨”的局面,最终她因杀害太子而被毒死。北魏胡太后美貌倾城,临朝达十年之久,在政治上恣意专权,生活上放荡不羁,害死亲子,最后被沉尸黄河,她葬送了北魏江山,将北方统一大业推向分裂的深渊……本书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两位恶后合传,通过她们的权诈狠毒、不得善终,勾勒出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全貌。
  •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用幽默诙谐、活泼晓畅的语言,分析诸葛亮生平的重要事件,抽丝剥茧,拨开近两千年的历史面纱,还原一个出身卑微、有血有肉的真实诸葛亮。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我是藏獒

    我是藏獒

    正义勇敢的藏獒、勤劳善良的人类、阴险毒辣的狼、狡猾卑鄙的狐……一切物种仿佛一开始就被贴上了标签。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藏獒是该忠诚还是正义?《我是藏獒》打破了僵硬的道德脸谱,以藏獒纯净的心灵来观察这个世界,獒与人最终的改变,是獒性对人性的最好映射。在猎枪和鲜血换来金钱的日子里,人逐渐迷失自我,迷失在杀戮中。通过藏獒的不断矛盾和反省,刻画出人在金钱与道德旋涡中挣扎的景象。獒群对血统的痴迷,揭示了血统荣耀的苍白,并予之绝妙讽刺。藏獒爱上人类,一开始便染上了悲剧色彩。人獒一战后它能见到的究竟是谁?这不是一群英雄,也不是一个英雄,这是一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颠覆了以往藏獒定义的反叛者,一只真正的藏獒。
  • 高冷首席求放过

    高冷首席求放过

    二十九年没谈过恋爱的安若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惹了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所不能的高冷总裁江佑彬。他跟她玩壁咚,接着说:“我可以等。”“我去,你可以等,我等不了。”若离喝道。有人说男人得到女人需要一年的时间,女人得到一个男人却只需要一分钟。可安若离得到江佑彬,却像是去西天取经,千金,妹妹,女助理,各种妖魔鬼怪齐现身,就在若离大战各种魑魅魍魉的时候。傲娇总裁,一脸坏笑道:“亲爱的。”“总裁大人……求放过……”
  • 文艺启示录

    文艺启示录

    文艺启示录,一个发生在平原大地上的渺小故事,主人公刺荨麻因为精神压力吃下五石散导致失忆,一觉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一个柔软而温暖的姑娘,可他并不认识这个姑娘,他必须用小机灵查清这些,曲折的脑细胞修复,最后走向自我的放逐。一个不长的故事,一个有姑娘的故事,一个颠覆思想的故事,一个破碎而凌乱的故事,一个极其清晰的故事。
  • 异域枭雄

    异域枭雄

    有些老套的主角来到异世界的套路!不同的是:主角刘财没有丰富的现代知识!没有先进的科技作为发展后盾!更不是一个武力过人的超人!他不过就只是个现实社会中,带着百十个兄弟混日子的混混头。来到自己所不熟悉的异世拉波尔大陆之后,他又怎样才能带着自己的兄弟吃香喝辣?又怎样去过日子?又怎么才能混出头?又怎么才可以……缔造自己的地下王国?
  • 重生之魔法狂徒

    重生之魔法狂徒

    身为孤儿的刘文杰,重生了。上一世一事无成的他,只有对游戏的全方位的了解。为了自己的生活,刘文杰再次进入游戏。但意外发生了,刘文杰被游戏主脑认了出来,并且得到了唯一荣耀魔法师的属性。看到这一切的刘文杰高兴的鼻涕泡都冒了出来。但当他仔细阅读全身属性时,却又如掉入冰窟一般。‘拥有唯一荣耀者,除禁咒外,只能使用自创型技能。’‘拥有唯一荣耀者,升级经验需200%。’悲催的刘文杰痛苦并快乐着。
  • 顾少追妻:女人乖乖复婚吧

    顾少追妻:女人乖乖复婚吧

    结婚三年,安素竟然一次都没有见过丈夫,苦守三年,愉快地接受了丈夫的离婚要求,只因为,她的谭琛终于回来了。顾斐然结婚三年,对自己素未谋面的妻子没有半分好感,却对那个已婚女人一见钟情,费尽心思只为让她多看他一眼。当他知道他一门心思穷追猛打的女人竟是自己离婚的妻子,而对方心里只住了谭琛一人,从未有他,他的自尊心爆炸了。“安素,你是我的妻子,我不可能将你让给任何人。”“我们已经离婚了。”某人压倒这小女人,坏坏地道:“离了可以再结。”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
  • 潜逃娇妻:首席,蜜爱不休

    潜逃娇妻:首席,蜜爱不休

    三年前,她用那副瘦小的身躯替他挡下一颗子弹,然后在倒地的瞬间颤颤巍巍的说:“先生,我们扯平了,视频和照片曝光的事情一笔勾销了。”三年后,她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打造了一副完美替身,并且成功的将替身安置在他的身边替代了她。两件事,一件令他融化,一件让他愠怒。可她那么做目的都不是为了他,纵使他百般手段,她都感动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官司徒

    地官司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之角色扮演

    三国之角色扮演

    一开始王爷叫我去当他的打手我是不愿意的.老子服了穷笑了只因为这个好记无聊兴致来了打发时间做点事找存在感为什么非要做事我不服一桶方便面和谁住一起很重要幸好你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