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8200000028

第28章 童年最忆是荷花(5)

放学归来,想急急地吃完饭后和同伴们玩耍,雪人是要堆的,雪人的身子就是那一堆雪,脑袋却是有些精工细雕的味道。这时候有情趣的大人往往会加入我们塑雪人的队伍,他们拿把铁锹三下两下就将雪堆成了一座小山,粗壮的大手两把就将一个圆圆的脑袋安在了雪人的脖子上。以下就是孩子们的事儿啦,用黑黑的墨水将纸涂好,用剪刀剪成眉毛贴在雪人的脸上,找出两棵夏日里偷摘的粪草大哥家里的毛桃吃完所剩的桃核,将它嵌入雪人的眉毛下就成了眼睛,再把那红红的萝卜皮削下,贴在雪人的脸上,然后用小刀将它的鼻子嘴巴雕出。那雪人就憨态可掬地坐在空地上了。

在一场大雪过后,村子里这样的雪人会有好几个,有的在院子正中,四周的雪衬着它显得雍容华贵;有的在高台上,少有观看的人光临,于是它显得落寞而无奈;有的在草垛旁,在厨房边,在厕所旁,在小河边,姿态神情各异。参观这些雪人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下雪的时候,大团大团的鹅毛雪飘飘洒洒,河里一般不会上冻。雪停后万装素裹,待天要放睛时,气温会更低,早起会感到奇冷,这时候河里上冻的可能性极大。不仅是河里,有时在家里的水缸里舀洗脸水时也要砸碎冰凌。

我们常常在冰冻的渠道旁将雪搓成团向河心掷去,大大的雪团十分坚硬,如果那雪团砸不开冰窟窿,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在河面上走上一遭。那时有一篇课文的名字是《罗盛教》,讲的是英雄跳起冰窟窿救落水的小孩自己光荣牺牲的事。每每踏上河面上的冰凌我们都有一种异样的悲壮,仿佛这情景会重演一般。

这是上学的路上。不过记忆里村庄里的孩子没有出现过一次这样的危险。

依然有早起的人们。这多是勤劳的人家,担水、给牛添些草料、去林间捡些树枝,他们做着这些事儿,已成习惯。

有男人挑水时用木桶砸开了冰面,舀起一桶水后又泼掉了,又砸。他是想将窟窿砸大一些,好让女人们一会去洗衣、洗菜和淘米,女人们头上裹着头巾,一手提着小木桶,一手拿着淘米洗菜的筲箕走来蹲在码头边,将手伸进刺骨的水里洗着,那手被冰冷的水咬得刺心,待洗完东西,寒冷的风中,脸和手一样被冻得通红。

厨房里冒出的炊烟在瓦屋顶上冉冉升腾,回升的气温在暖暖的冬阳照耀下会将屋顶的雪融化成檐下的点点水滴,水在顺着瓦楞流下地过程中又化作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凌,家家的廊檐下都掉着这些上粗下细的水晶,看起来别有一番情趣,到真正化凌的时候,那高朗的天空给人以清宁振奋之感,空气于寒冷中透出一些温暖莫明的信息,让人的心里怀有一丝对阳光的深切渴望。而与此同时,会有一丝丝遗憾在心里游动,为那一片洁净世界的失去而感留恋,童话的世界一下子变回现实,满地的泥泞又现出贫穷的村庄本来的面目。

白惨惨的阳光照在身上,提一只烘炉,在墙根下烘烤着玉米花,小花猫安静地坐在墙边的柴草上,大黄狗翘着尾巴守在一边,看一看雪人,看一看屋顶化凌时檐下叮咚的水滴,再看一看烘炉里的玉米粒,直到那焦黄的玉米“嘭”地一声炸响

2005年元月9日

五七、年之忆之美味年货

倘或是雪天,地上会被尿液淋出一个黄黄的窟窿,尿着的时候,总是幻出哪个角落里有稳当和普发的娘来勾魂,寒冷与恐惧会让人禁不住直打哆嗦。慌慌地扯上裤子罩起吹得冷嗖嗖的光腚,来不及扣好裤带,快快跑到灶塘边才觉得大人们那熟悉的身影站立的地方才是世上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

黄家湾的年从一进腊月就开始忙了,大人们称为忙年。白天黑夜的忙。

在《趟过岁月的河流》里,我曾经通过《怀念故乡的年滋味》告诉过读者我家过年所办的年货,不再赘述,现在我要告知读者做这些东西的过程。

糯米是做过年的食品的基本原料。京果箍子、荷叶子、玉兰片、汤元粉、炒米、糍粑等都是糯米做成的。

过年最基本的食品是炒米。将糯米用水浸泡一天到两天,再用一个大筲箕端到渠道里淘洗干净,然后上到用木头做的大罾里用大火在铁锅蒸熟,糯米蒸好后要将它放在簸箕里晾冷,然后用手将大块的糯米砣掰开。糯米放屋子里通风的地方一两天后,要搓至成一粒一粒的米,再拿到太阳下去晒。这样晒干的糯米称为阴米,大概是取阴干之意吧。阴米要用细沙(或者盐)在铁锅里炒熟才叫“炒米”。将一把阴米放入烧得热烫烫的炒锅里,用帚子将阴米和沙在锅底按顺时针方向炒上几圈,就听得如爆米花似的声音噼噼啪啪地响,千万看准火候,迟一步米泡就会糊了,呈黄色的米泡是不好吃的。炒米炒完后通常要用筛子将附在炒米上的沙子筛下来,然后装坛。那时黄家湾还没有电灯,所以我们家干这项活一般放在白天,而白天父亲不在家,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帮母亲往灶里不断添柴。

京果箍子。将糯米用水浸泡一到两天,淘洗后在大火上蒸熟。刚出锅的糯米如果盛上一碗放一勺子猪油揽拌后来吃是很特别的味道,我吃两口就感到腻味了,但母亲能吃一大碗。将那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一个石头做的“对窝子”(一种石头做的器皿,外观呈梯形立方体,从上部中间挖一个口,大约占这物体二分之一的小圆形体)里,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杵,直到将那糯米杵得全粘在一块,然后拿出来放在案板上擂平,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将这块糯米用刀切成一条条再切成一个个厘米见方的小块块,京果箍子的原形基本做成。在开发(油炸)锅时京果箍子要经过两道工序,先用油浇一下放一边后再发第二道,会看到在发锅里这些小块块一下子腾腾地鼓胀起来,几乎要超出原来的三倍,那是很好玩的一种活儿。

麻爪。所有的程序都按京果箍子的做法,只是最后一道工序是要上糖稀后裹上芝麻才成麻爪。

荷叶子。做荷叶子先得将糯米磨成浆,这项活儿往往放在夜晚做,昏暗的煤油灯下,推磨的人影子映在墙上一动一动地反反复复地做着同一个动作好玩极了。推磨的时间长了一定很累,母亲总是先穿着棉袄后穿夹衣到最后脱得只剩一件单衣,我那时太小,只按母亲的吩咐往石磨眼里填加带水的米,糯米放进石磨的小眼后不一会,就转出来白花花的米浆,在嘀嗒嘀嗒的声音中会有种莫名其妙的兴奋。米浆既然做好,即可开始塌荷叶子了。在灶里用稻草将锅烧热,用一个蚌壳将米浆沿锅焙开,待焙好后将这张圆圆的饼叶轻轻一揭,一块荷叶就做成了。稍稍凉冷后切成菱形状,然后在太阳下晒干,便可将晒干的荷叶子收起来待用。发年货时,抓一爪荷叶大约十来片,丢入热油中,呼地一声腾起一片白花花的东西,用捞几子(一个发东西时所用的工具)捞出即可。

玉兰片。制米浆的程序与做荷叶子的程序是一样的,但做玉兰片却是要将那米浆吊干的。在石磨的下面,会有一个大盆,盆里会放一个干净的布袋,磨好的糯米浆,用布袋四角扯起挽口扎紧后吊在八仙桌的横木上或就放在盆里用灶灰滤干水份,就成了固体粉团,用手掰小块在冬阳下稍稍吹干就可做玉兰片了。做玉兰片是我最喜欢的活儿,拿两只小碗,将那红绿两靛分别放入其中用水调好,再将白色的糯米粉就着碗里的靛揉好,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玉兰片了。将糯米粉抓一大团在掌心搓成汤元的模样,然后双手合十用力一按就成了扁平扁平的一个圆,在这个圆上再放上搓成小扁圆的红绿糯米粉,如此一层白一层红一层白一层绿地叠加数次,待堆到半尺高时拿一双筷子平放在上然后用力向下压去,这堆东西即分成了三部分,将这三部分横放于案搓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等做到可放一格蒸笼的数量就将其置于蒸笼中蒸熟,然后连那蒸笼里的布一同拿出来让其完全晾冷后将布拿开。阴上两天就可切成片了,切片时我满怀期待地等在一旁,就是那两根筷子那么往下一压,这玉兰片上就出现了美丽的花儿。所以到第二年春节再做玉兰片时我会别出心裁地用筷子先竖着插下去后再横着压下去,所出现的花儿更漂亮一些,那份喜悦真是难以言表。晒干的玉兰片其后在开发锅时与做荷叶的方法一样,不再赘述。

汤元。黄家湾人不叫汤元叫团子或糯米团子,年关近时磨出的糯米粉可直接用于做汤元,若是过年尚早,村人一般要将糯米粉晒干备用。过年时和过元霄节时用蒸笼码好,再在那汤元的上面用筷子沾着红靛液轻轻点一下,放在灶里架着劈柴烧上一时半刻,再端将出来,蘸上一旁用芝麻红砂糖调成的馅,可好吃了。糯米团子有时也用水煮,用油煎,便是因各人的喜好而食用了。

翻饺子。这是用灰面即面粉做成的。将面粉加水加碱揉好,擀成一张一张薄薄的皮后叠成双层,再划成一条条横三厘米纵六厘米左右的片块,将每一片块从中一折,在中间按纵的方向划上三刀,一端弯入中间划好的那条刀缝,用手那么一拉就成了一个翻绞,如果图省事,全划成菱形也是可以的,这些东西现做现发,相对于玉兰片的做法是比较简单的了。

麻花。也是用面粉做成的。面粉揉好后搓成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面筋扭成麻花状,丢入发锅中发至金黄色即刻就可起锅。

炒米既然已经装在大坛里了,开发锅的当天会分别腾出放在小一些的坛子里,京果箍子、麻爪、荷叶子、玉兰片、麻花、翻饺会分别装入大坛小瓮里。

熬糖。黄家湾熬糖会放在接近年关的时候,一大锅麦牙放在一口大铁锅里在灶塘里架起木头烧煮,这是要让它加热发酵。这火从点燃之时开始,是不能熄灭的,往往会烧好几个小时。我们家熬糖一般都是在樱桃家,他们家厨房大,又有人帮忙,还有扯糖时用的工具。樱桃的父亲是扯糖的高手,他扯出的糖又白又嫩。熬糖可有讲究了,火候掌握不好熬出的糖就会粘牙。

我总是和樱桃睡眼腥松地守在灶塘旁,在凛冽的北风呼啸的腊月的夜晚,灶塘旁是最暖和的地方,守着那一锅麦芽,想到可以看到这一大锅东西会变成甜甜的糖,就那样熬着吧。男人们在一起抽烟闲聊,女人们在一旁做着扯糖的准备,有谁说到一句粗野的话会惹得男人女人们哄地一笑。到了大半夜,要是出来方便,由昏黄的煤油灯的光芒里走出屋子,即见到半天的寒星与映在屋瓦顶上灰白的霜花,全身的温暖会跑个精光。倘或是雪天,地上会被尿液淋出一个黄黄的窟窿,尿着的时候,总是幻出哪个角落里有稳当和普发的娘来勾魂,寒冷与恐惧会让人禁不住直打哆嗦。慌慌地扯上裤子罩起吹得冷嗖嗖的光腚,来不及扣好裤带,快快跑到灶塘边才觉得大人们那熟悉的身影站立的地方才是世上最温暖最让人安全的地方!一直要烧到那麦芽变成糖稀,这时大人们会舀出糖稀与炒米裹在一起做成米籽糖。然后再继续熬至更稠一些后将这沉入锅底的糖汁铲出,待糖稀凝固到一定的程度,再用木棍将糖在一个木梯做的器具上不断拉扯。慢慢地你会看到那糖由黄变白了,扯糖的人全是男人,这是一项很吃力的活儿,有时会在寒冷的冬天赤膊上阵,真的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我的父亲母亲都不会这活儿,不过我的三姨却会。最是让我记忆亲切的是外公,外公扯糖的姿势在我看来是最壮美的,我只看见过外公扯过一次糖,但寒冬腊月外公身着白棉布内衣和深兰色单裤的气势至今让我不曾忘怀。麦牙糖若是加上芝麻揉成一长条,用刀切出,会做出薄薄的麻叶子来。糖分为嫩糖与老糖,早一些起锅的糖会嫩一些白一些,晚一点起锅的糖会老一些黑一些。糖扯好后会冷下来,再用刀将它打成小块,然后装入坛中,坛子里一般都放着炒米。

打豆腐。打豆腐是一件在我觉得很神奇的事,用一根挂在梁上的绳子吊着一个木制器具,这木制品呈十字形,包袱是用机织的棉布做成的,所以很厚,浸水后也很重,四角有粗绳,系在十字架的四端。磨好的豆浆在经过烧煮后将其舀到这个吊着的包袱里,这包袱也叫摇包。两个人不断地摇动,豆浆会通过包袱沥在下面盆里的另一个包袱里,往往在这时候就已到了深夜,我再没看到其它的过程,等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豆腐已在桌上了,摇包里还有豆渣呢。黄家湾的豆渣是炒着吃的,这令我想起从前在卢市的邻居双婆,她的家里常年出售豆渣巴子,豆渣巴子上一层白茸茸的长毛让我觉得好玩儿。母亲会将打好的豆腐弄一些腌着做腐乳,腐乳几天就可吃了,开春时有时候腐乳会非常臭,母亲说是盐放少了的缘故,但父亲却是十分喜爱吃的。

我记忆里的美味还有兰花豆。这几乎是父亲的专利。父亲在小年前就将豌豆用水泡着,到家里开发锅时,他就带着我们全家用刀一颗一颗地艿(读音nai),往往是父亲用大刀,我们用削笔的小刀,围在煤油灯下做这项活儿。小刀从豌豆的尾部轻轻地削进去,横一刀竖一刀,很细致也很麻烦,但我们不厌其烦地干着,因为一会儿发好的兰花豆那美味可是过年才得盼到的。自从我们家做出兰花豆后,村子里就有人学着做了,可是发出来的兰花豆却大不一样。我们家的兰花豆是酥脆的,而别人家是死结的,咬的腮帮子生疼。原来泡豌豆父亲加了苏打,只一点小苏打就改变了食物的味道。

预备的这些好食品,会从春节一直吃到三月,此外,还有炒豌豆、炒花生、炒黄豆,拿它们在坐着闲聊时消遣实在是一份小小的享受。

2005年2月25日

同类推荐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梁实秋认为,徐志摩的散文成就更高。作为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徐志摩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他注重散文语言的音乐性,使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他还在白话中加入一些欧化文句,从而形成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的景观,读之使人经久难忘。本书包括“云游心踪”“人生随感”“风雨故人”“日记书信”四个部分。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散文之道

    散文之道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 北大随笔

    北大随笔

    我把这部集子叫作“杂文”而不叫作“全集”,或“选集”,或“文存”,是有意义的,并不是随便抓用两个字,也并不是故意要和时下诸贤显示不同。我这部集子实在并不全,有许多东西已经找不着,有许多为版权所限不能用,有许多实在要不得;另有一部分讨论语音乐律的文章,总共有二十多万字,性质似乎太专门一点,一般的读者决然不要看,不如提出另印为是。这样说,“全”字是当然不能用的了。
热门推荐
  • 上青

    上青

    本是一介平凡农家子弟,一场闹鬼,顿把少年卷入那奇谲的仙侠世界!!!修符法,习道术……一路上青天正是:红尘浮荡经多年,一朝入道揽云烟出入无踪身不定,半是痴长半是颠
  • 拽校草恋上冷公主

    拽校草恋上冷公主

    她,是人人畏惧的凌,有着人们不知道的一面回到中国后,遇到了此生的挚爱他,是夜氏集团继承人,因为凌的到来,占据了他的心…………
  •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吸血鬼王子

    我的吸血鬼王子

    灰姑娘意外邂逅了自己的王子,不过,王子却别有用心,只因为她的血~~~~~源源不断主人公介绍:藤堂静:藤堂家族的私生女,父亲为了权利抛弃静及母亲回去继承大统,母亲为了养自己积劳成疾最重病危去世,唯一依靠的男友也“利用”自己考取名牌大学~~~~~玖兰闲:黑主集团首领,以大一新生进入校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遇到了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完美大餐,不过似乎大餐不容易吃啊~~~~~藤堂拓麻:猎人集团少主,追杀这个世界的吸血鬼,维持吸血鬼与人类的平衡。SA班同学:玖兰闲、藤堂静、若夜纱、琉佳、蓝堂亲们,娜子又挖新坑啦,本人钟情于吸血鬼骑士和SA特优生很久了,骨子里有着血腥的因子和贵族情节,吼吼。借此向樋野まつり和の南マキ先生致敬!!他们的漫画真是我的最爱~~~娜子这厢有礼了~~~~
  • 探灵王哲

    探灵王哲

    有些时候人被自己给蒙蔽了双眼而犯错,犯了错才明白,几百年前,神界阻止了游离界对人界的统治,在神界付出代价下终于是把游离界的十三魔给封锁在十三层地府中,随着封印减弱,十三魔冲破封印,人界的危机步步紧逼,被命运选定的谢韩等人遇到了地亡者(游离界)的十三个地亡魔,心魔;欲魔;恶魔;等,由此展开了战斗,进入游离界之后一个个的的身世慢慢的开始浮出水面,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六个人六个历史背景六个故事迁出的爱恨情仇,是否知道自己家族背后的故事而有所改变?在摇摆不定的时候能否坚定自己的最初的信念?命运多舛,面对人界共同的危机摆在他们的恩怨能否就此结束?共同捍卫人界的安危。
  • 君子动口也动手

    君子动口也动手

    一个温文尔雅、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突然打倒了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却被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陆伟忠最近总是遭遇怪事,是什么逼他不得不出手?愿望越美好,现实就越无奈。无穿越重生,无后宫种马,无神仙鬼怪,不黄不暴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 星斗争霸

    星斗争霸

    他们在冥冥之中相遇,是缘分?是阴谋?亦或者是?他们将在异界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的走向巅峰,寻取最后的线索
  • 首席大叔的殓葬妻

    首席大叔的殓葬妻

    她是家族唯一仅有的殓葬师,常年与尸体打交道以至于年芳二八也没嫁出去。屡次相亲未果家里人终于开始放大招,大舅数十上百的夺命连环CALL将她从浪漫的法国CALL回了国内。奢华的晚会上,男人于黑暗中孤傲的宣告主权,事后理所当然的引来了她不甘示弱的报复。酒吧男厕她踹门而入,“帅哥,玩一夜情不?”他淡定小解,一脸从容淡定的问。“和谁?”她勾唇妩媚,带来阵阵阴风和狰狞女鬼答。“鬼!”再见在他的世纪婚礼上,她旗袍加身,拎着一个黑色“化妆箱”对于他的质问笑颜如花。“西城少爷你好我叫左夕晨,受人所托来为您的新娘上妆。”“你是化妆师?”他问,一脸凝重。“不!”她答,震惊全场。“殓葬师!”
  • 田园孽恋:非你不嫁

    田园孽恋:非你不嫁

    古灵精怪无知无畏的岳秀因为要给输棋输钱被气病了的老爸报仇,闯进了经历颇为复杂又处在失忆状态下的极品帅哥秦云扬的生活,故事也由此展开,秦家的男人盛产多情种,岳家女痴心一片,但是面对千古流传的岳秦不两立,两个人能否走到一起?当霸气男遇上小魔女,会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经历?本书记载的是你从来没有接触到的另类爱情故事,田园野爱,香风荡漾......
  • 开店赚钱有门道

    开店赚钱有门道

    本书从13个方面100个门道入手,细致的回答了开店不吃亏的问题。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了开店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宜;下篇列举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