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5700000031

第31章 在遥远的三江汇合处

我像“淘宝”的文物贩子,到处寻找老知青的身影。7月底随省记协组织的摄影记者采访团来到同江,一下车就问宣传部的同志:“你们这儿有老知青吗”他们说,当年有2000多个浙江知青,后来陆续都走了,少数没走的,现在也办完退休手续,回老家养老了。副部长王玉林突然想起,一中的老校长张盾是上海老知青。我眼睛一亮,请他邀张盾晚上来谈。

14年前0993年)的春天,我来同江采访沿边开放,曾在这个几年前还是“一条街,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重工业掌马掌,轻工业织渔网”的边疆小城,发现了一座欧式小楼,那小楼在江边,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答应以海关税作抵押,赔偿白银45亿两。1910年英国人就在同江建设了这座专收海关税的小楼。1945年11月,共产党派来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章克华和夫人一县妇联主任岳明住进了这座小楼,他们是浙江人,都是从前线调来的,随身只带了一个警卫班。1946年5月21日,国民党土匪打进同江,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他们冲进海关小楼,抓住了章克华,用铡刀杀害,还悬头示众在电线杆上。岳明于前几天到佳木斯生小孩儿,才幸免于难。我把这个小楼写进长篇报告文学《大江向洋去》,后来还有人把这个小楼和章克华的故事编进电视剧。

这次我再访同江的新发现,就是上海老知青张盾了,其实他和章克华是一脉相承的优秀共产党员。相同的是,他们都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同江人民,不同的是章克华死去了,而张盾还活着,他还在继续着他的事业。

我和张盾在三江广场旁边的一个宾馆里长谈,玫瑰色的晚霞照进窗内,窗外大江奔流,这里是松花江和黑龙江的汇合之处,一白一黑泾渭分明,然后又并肩而行成为混同江,最终合为一体奔向大海。张盾的人生啊,正如眼前的大江一样奔流。他说,我是黄浦江的一滴水,早已融进黑龙江里了。他给了我3本书:《难忘浦江水》《情系青龙山》和《风雨同江路》,这是他近60年人生的长篇记述,我只能作简短的概括,并选取最精彩的片断,以飨读者了。

张盾和我同届,都是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出生时一直发高烧,家里没钱请医生,只好把他放在地上,用土法给他降温。天快黑时,母亲用手摸摸他的身体,浑身冰冷。邻居都说孩子已经咽气,母亲只好流着眼泪,用一张芦席和一根草绳把他捆好,准备等到天亮,把他扔到乱坟堆。第二天外出回来的爷爷解开草绳,把他放在怀里暖着,结果他又活了过来。后来他靠国家的助学金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1968年8月,为了让弟弟留城,张盾报名下乡。曹阳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到家看望张盾,握着他的手说:“根据你的条件是可以留在上海的,但你积极报名,为我分担了工作困难,我感谢你!”她说着拿出5元钱和一枚毛主席像章给他。她又问母亲家里还有啥困难,母亲说:“家里人口多,他爸工资不高,我又长期有病,?亥子要走了,连装行李的箱子都没有!”后来学校破例给他家补助了20元钱。张盾记得父亲领着他在西康路的中百四店为他买了绿色的帆布箱和日用品。张盾先到857农场当农工,7个月后,又报名到抚远荒原的六师59团,连着参加两个新连队的建设,什么苦都吃过。4年后他被调到了团直中学当了教师。

后来怎么又跑到了同江?张盾说,都是因为一次离奇的“相亲”。

那场面极有戏剧性。

那一天是1974年10月29日。团直中学的田教导员领着张盾到同江为食堂拉煤,拉煤是假,说媒是真。那一年张盾27岁,老田这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为他的婚事着急。本来他和本校的北京知青刘老师好过一阵子。张盾心里清楚,那是老师们起哄的结果。因为他们俩经常见面,开会时也坐一起。老师们议论,张老师和刘老师搞对象了。那天晚上,刚在大操场上看完电影,张盾壮着胆子找到刘老师,说:“刘老师,这几天,我听老师们议论,说咱俩处对象。我心里很不安,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她当时很沉稳,什么也没说,过两天她写给张盾一张条,说晚上有事找他。见面后,刘老师说:“张老师,我这两天思想斗争很激烈。我总想有机会能回北京读书,可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其实我对你很尊重,能和你处朋友是非常荣幸的,我看咱俩将计就计吧!”

张盾当然高兴,这之后,他们分别给家里写信报喜。不到一个月,刘老师很为难地告诉张盾:“咱们上次订的事恐怕不行了,我二姐不同意……”张盾马上说:“不处也没关系,咱们还是好同志!”细心的田教导员发现了张盾情绪上的变化,说:“别上火,我再给你介绍一个。”他在汽车队当指导员时常跑同江,认识一个姓崔的小学女老师,和张盾同岁,人特别好。他给张盾看了她的照片,人长得健康,也忠厚朴实。张盾同意和她见面。

于是那一天,他随着老田走进那间草房,见到了崔玉春,她身穿一件蓝趟绒外罩,一条黑色裤子,和一双高腰旧皮鞋。她脸色红润,形象也不错。老田问他怎么样?他点了点头。接着他又见到了她的父母和她的一大帮亲属。人家问他搞对象什么条件,他说了3条:一、政治条件要好,家庭出身工人或贫下中农;二、身体也好,而且能干活;三、结婚能到上海一趟,见见我的父母。张盾说完条件,崔玉春的大嫂首先表态:“我看你们俩行!”她的两个妹妹也表示赞同,这时崔老师的父亲说:“我看挺好,就这么着吧!”这时屋里屋外一片笑声。

第二年的3月15日,张盾和崔玉春回上海旅行结婚。回来后,他们把家安在同江借的一间小屋里,张盾又回到了离同江100里外的59团中学上班。同江早就看中了张盾,他当时是全师出名的优秀教师,曾到各团的中学介绍过经验,同江要调,农场坚决不放,这拉锯战持续了5年,这5年,小崔搬了9次家,生活之艰难一言难尽。

张盾特别记住了1976年7月26日那一天,突然有一个知青跑到学校对他说:“你爱人生小孩儿了!快回同江看看吧!”那时同江和兵团之间不通电话,崔老师的妹妹在商店工作,她请进城买东西的59团的知青快给张盾报信。张盾高兴地向百里之外的同江走去,他把自己积攒的30元钱放在贴身的衣袋里,要到同江给小崔和孩子买礼物。他边走边给女儿想好了名字一“张雪莲”!因为他喜欢北大荒的漫天大雪,更喜欢在雪中开放的那黄色的小花。经过9个小时的跋山涉水,他终于见到襁褓里的女儿,抚摸着她那嫩红的小脸,他禁不住流下眼泪。

现在已从佳木斯大学毕业的大女儿雪莲和从上海华东师大毕业的二女儿晓蕾,都在上海工作,她们总盼着能和父母在上海团聚。其实张盾是有机会回上海的。1973年9月在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团直中学只有一个名额,群众投票和领导推荐都是一个人:张盾。那时他的工作特别出色,一个人教4

门课,还自编教材自制教具,课讲得特别生动,学生们都爱听。一个学生因犯了纪律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批评,上课铃响了,下一堂就是张盾的地理课,那学生央求班主任:“让我去上张老师的地理课吧!下了这堂,你怎么批评我都行!”

这回又是学生家长来央求张老师了,听说他就要上大学了,那天晚上他们来到宿舍找他:“张老师,我们知道你应该去上大学,可你走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这一夜,张盾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学校领导说:“这次上大学我不去了,安排其他同志吧!”许多人替他惋惜,说他太傻,“张盾简直是个‘张钝’!”在接替他的同志要去上大学时,他还在埋头备课,这时他突然听到窗外有哭声,跑出去一看,一个淘气的学生脚踩上了钉子。他背起这个胖孩子,把他送到医院,为他付款,上药,又把他背回家。这个学生哭了:“老师你为我们,连大学都不去,我再也不淘气了!”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张盾还有机会上大学。上海重点学校的老高三的毕业生,又一直在教育的岗位上,他考什么学校都没问题,可那时已经在农场教育科工作的他,全力负责所有考生的复习和报考事务。有一次他到省城开会,因大雨被阻隔在同江,他想起晚上还有他的一堂辅导课,连家也没回,冒雨走回农场。当同学们知道他走了100里回来给大家上课,全场一片掌声!连着两年,他把一批批的战友送上大学。1978年10月,当他把最后一份录取通知书送到30里外的一个老知青手里时,他和他一起流泪,为他高兴,也为自己悲伤!他年龄已过限,再也没有参加高考的机会了!一直到1995年,已经在同江一中当了12年副校长的张盾才拿到省教育学院的本科函授毕业证书,那一年他已经48岁了。

1980年3月,张盾终于被农场“释放”,他们准备让他当农场中学的校长,而且已经把崔老师调到了农场,为他们安排了房子,可她抱着孩子又跑回去了。没办法,他们只好把张盾放了。张盾被安排到教育局当教研员,指导全县的中学文科教学。他报到那天正赶上一中的老校长去向局里借地理老师,而张盾正是教地理的名师,他自告奋勇地又当上了一中的地理兼课老师,一干3年,没要一分钱的补贴,也没要一棵白菜的福利。

说实在的,张盾很缺钱,当然也想得到更多的福利。刚回同江时,他们一家还借居在别人家。这些年爱人吃的苦太多了,这回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每天上班他背着二女儿,从城市的这头走到那头,把她送到托儿所。冬天时,他浑身大汗,满脸的霜雪,他先在幼儿园把湿透的棉衣烤干,再去教育局上班,学校有课,他再跑去上课。午餐经常是在炉子上烤两个馒头,就着咸菜和白开水。下班后,他回家做饭吃饭,再回到学校看学生上晚自习。家里的柴米油盐他样样操心,最大的问题是烧柴问题,每天清晨,他和那些买不起煤烧的穷人一起去储木场扒树皮,把准备做建材的原木上的皮扒下来当烧柴。开始他收获不多,自己背回来,后来他掌握了门道,越扒越多,用车往回拉。一个月后,他扒的树皮堆得比房子都高了。邻居们说,这个上海人干哈都行!

张盾吃苦能干在全县出了名,他的人品和工作能力受到县委的重视。1984年2月的一天,张盾放下正在批改的学生作业,赶到组织部开会。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县委任命他为教育局副局长,主管全县教学业务。这件事,引起好一阵议论,有人说一个中学老师一下子就当副局长太快了吧!有人说,共产党有眼力,张老师该用!亲戚朋友都向张盾祝贺,可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那时,他正在一中的高三文科班任课,高考临近,他这一走,必然影响孩子们的成绩。经过一番思考,他找到了正在催他到局里上班的王局长:“这届学生很有希望,不能因为我去当官,把这些孩子耽误了!我想好了,谢谢组织对我的信任,这个副局长我不当了!”王局长又领着他去找县委领导,他们都被张老师的高度责任心感动了,几天后,他被任命为一中的副校长。

这一年,一中的高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大专以上录取了33人,其中张老师教的文科班考上本科4人,还有一批考上大专中专。接着,张盾在这个重点中学当了12年副校长、8年校长,现任市(已县改市)政府的教育督导员。

在同江,张盾是最有声望的教育家。人们都说是张盾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改变了这个边陲小城教育落后的局面,而一举进入全省的先进行列。是他们创造了如下的奇迹:1992年,在全省会考中,同江一中的地理、生物,双双名列全省第一名!无论按全省564所高中,还是以全省119个县级单位排名,都是第一!1996年一中的高考又有了新的突破,757。的理科生和877。的文科生超过400分,377。的理科生和237。的文科生进入本科段。考取本科的学生比上年翻一番。2001年的高考,一中又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文理科进入本科段、重点段与考生人数比,在佳木斯及6个县(市)的排名中全部名列第一!文科考生有24人进入佳木斯百人榜,其中第一、第二、第四都是同江考生!

夜色朦胧中,我送张老师回家。路上,我问满头白发的他:如果你返了城,你上了大学,会怎么样?他说,我从小就想当老师,高中毕业时,我报考的就是华东师大,后来我女儿考上了。如果回上海或上了大学,我可能还搞教育,或者在当教授,也可能做教育行政领导干部。但贡献肯定不会比在同江大,不是我有多大本事,而是这里太缺人了!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了。

后来市里的领导告诉我,张盾是全市唯一的中学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全市的“十佳公仆”、连续3届的市人大常委。就是明年他退休了,也不让他离开教育工作!如果同江再多几个张盾,全市人民就更幸福了!

边疆口岸城市的同江,街灯璀璨,街两旁的高楼鱗次栉比。我们停在一中那座树林环拥的大院,张盾指着那已很高的杨树林告诉我,他能说出这些树是哪年哪班学生种的。

我们一起仰望教学楼里闪烁如星的灯光,许久才离去。

同类推荐
  •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本书分为五大块:亲亲·宝贝,亲情·呼唤,乡音·乡情,爱人·朋友,断片·私语。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以散文、生活随笔的方式,回忆并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叙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动和感悟。愿书中展现的这些美好、感动和喜悦,让我们在平淡流年里相拥温暖。
  • 吹牛的极致:幽默卷

    吹牛的极致:幽默卷

    作家将雅洁、幽默、生动、豪放、鲜活诸元素熔于一炉而毫无困难,最令人倾心的是他的悲悯之心跃然纸上,令人低回已。本书为原野文库丛书的一种,入选篇章是关于幽默题材风格的散文,读者可在文中读到作者智慧的文字启迪人生、享受美感。
  •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本书为“生命感悟丛书”之一,本丛书的几位作者均为《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教师,都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并有散文被选作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中考作文或现代 文阅读材料。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让我们心手相连,筑起一道真爱长城,终有一天,天使的笑声,会扶五彩云霞里,声声传出。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热门推荐
  • 我勇敢的心

    我勇敢的心

    暂停一下下过段时间稿子多了一起发据说这样比较好
  • 枕头下面有条蛇

    枕头下面有条蛇

    小时候打死了家门口的一条蛇之后,每晚睡觉都感觉有蛇在舔我。却没想长大后,我就真成了一条蛇!
  • 九幽阴火

    九幽阴火

    具有毁灭一切的可怕火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三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爱恨纠缠。在她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机遇;圣兽凶兽具现,可怕的远古凶兽居然成了别人的午餐,这其中还应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神奇的凶地里蕴藏着那些可怕的危险?残暴凶悍的魔兽,谜一样的兽人师傅。上古十大神器强势出阵,浩瀚无垠的宇宙是充满灵气的地方,极其致命的凶恶大阵,西方众神和东方众神的齐聚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大阴谋;六个人又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 父与子,温情与爱

    父与子,温情与爱

    每一个迁徙与远去的人,都有不可言说的过往。小说讲述的是一位父亲的前半生,和一位儿子的少年时代。父亲出生于一个竹匠家庭,年幼跟着祖辈学艺,然后成人、恋爱。之后迁徙到远方的江南小镇,重新开始生活,后经历了亲人去世,悲痛欲绝。“我”出生后,经历了小学到大学的转变,作为迁徙的一族人,经历伤痛,也经历友情与爱情。小说娓娓讲述了祖父子三代人之间的故事,无疑都是想表达这个世界,不仅有绵软的母爱,还有深沉的父爱,这种爱同样令人敬畏。
  • 国九局特勤组记事

    国九局特勤组记事

    浩瀚宇宙,璀璨银河,位于距离星系中央2.5万光年猎户——天鹅旋臂内缘的这颗小小蓝色星球,真的就会是宇宙内智慧生命的唯一家园吗?还是其实它们是存在的,并且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到了我们身边,和懵然无知的人类一起生活?医科博士江路嘉,宅男属性,因为一次无意的选择,竟然揭开了被掩盖的真相的一角,国九局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存在,他的身世又有着怎样的秘密,为何倾心相爱的恋人会突然反戈一击把他推入深渊,特勤组将何去何从……请看国九局特勤组,六个厨子救地球的日常记事。
  • 隔千年

    隔千年

    她,21世纪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机缘巧合,一副神秘的画将她带回了千年以前。梦醒。她摇身一变,成了即将亡国的南唐公主。“封文轩公主李氏为贵妃,择日移步仪宁宫。”“朕已与众臣议定,决定立你为后,二月初二行册封礼。”“若想保我大宋江山,就必须要废掉皇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衿心动魄

    衿心动魄

    她是生活无忧无路的小半仙,自从送上门来一个帅哥管家后,生活大转变,开始寻身世,一路跌跌撞撞,竟没想到自己身世竟是如此彪悍。“你说喜欢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就是你追的人,倒追回来,那才叫厉害!”“这,,,,,”
  • 道域纪

    道域纪

    在一场灭国之战中,依靠神秘道人的符隶逃过一死,机缘巧合这下踏上修炼道路,于是有了一个逆天强者崛起,踏天,诸神,弑仙,纵横三千道域.......
  • 攻妻不备

    攻妻不备

    一个一次恋爱也没谈过的不婚主义,一个谈了十年恋爱却无疾而终的榆木疙瘩,以这个世纪最不科学的方式组建了家庭——盲婚哑嫁。顾衍生评价:“丫牛逼,就看了张不怎么像的照片也敢嫁,就不怕结婚时候认错?”乔夕颜满不在乎的回答:“这有啥,男人脱光了就一根黄瓜,都一样。”徐岩轻轻哂笑:“都一样?”乔夕颜立刻谄媚否认:“哪能啊!您的特别雄伟!”
  • 天之娇妻

    天之娇妻

    老是爱天马行空幻想的女孩唐玲儿终于如她所愿的穿越了!嘻嘻,哎呀!可以把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倒背如流的玲儿,着实猜不透这是什么朝代!不了解历史的她开始了另一段奇幻旅程。什么,这男人好奇怪,竟然如此霸道说要她成为他的女人。拜托,成为天子的女人,她不感兴趣!后宫佳丽三千,美人无数,她不要每天都泡在醋缸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