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5400000002

第2章 汇考

有虞氏

舜命益作虞以掌山泽

按书经舜典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

曰俞往哉汝谐

上下山林泽薮也虞掌山泽之官

周设川衡泽虞二官以掌川泽之禁

按周礼地官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

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

六人徒六十人小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郑康成曰川流水也 贾氏曰官及胥徒多者

以其川路长远巡行劳役故也

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

而诛罚之

郑康成曰舍其守者时案视守者于其舍申戒

之 刘执中曰时谓獭祭鱼之后则舍其守禁以

纵万民渔焉不平其守则渊潜不可得以遂性不

舍其守则鲜食不可得以养民

祭祀宾客共川奠

郑康成曰川奠豆之实鱼鱐蜃蛤之属

泽虞每大泽大薮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

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泽中薮如中川之衡小泽小

薮如小川之衡

贾氏曰用中士尊于川衡者以泽中之所出物

多也

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

李嘉会曰泽属乎国惧民因地以致争今海之

沙岸潮之波渚凡利入之厚无不租于官而后

渔焉此之谓也

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

郑康成曰入之以当邦赋

凡祭祀宾客共泽物之奠

郑康成曰泽物之奠亦豆之实芹茆菱芡之

丧纪共其苇蒲之事

郑康成曰苇以闉圹蒲以为席

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属禽

汉设水衡都尉有水司空都水之属以掌治水之事

按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

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锺官

技巧六囗辨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

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有八丞十

二尉均输四丞御羞两丞都水三丞禁圃两尉甘泉

上林四丞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囗官王莽改水

衡都尉曰予虞初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

应劭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张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诸官故曰

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师古曰衡平也主平其税

按文献通考初秦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塘灌溉保

守河渠自太常少府及三辅等皆有其官汉武帝以

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者以领之至汉哀帝省使者

官至东京凡都水皆罢之并置河堤谒者汉之水衡

都尉本主上林苑

后汉

后汉以都水属郡国水衡都尉不常置并省其官属

按后汉书百官志世祖改都水属郡国孝武帝初置

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宫燕休之

处世祖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貙刘之日囗暂

置水衡都尉事讫乃罢之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

二十余人

晋置都水使者以防河堤谒者为都水官属

按晋书职官志都水使者汉水衡之职也汉又有都

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汉东京省都

水置河堤谒者魏因之及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

一人以河堤谒者为都水官属及江左省河堤谒者

置谒者六人

宋置都水使者统河堤谒者之属后省河堤

按宋书百官志都水使者一人掌舟航及运部秦汉

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汉东京

省都水置河堤谒者魏因之汉世水衡都尉主上林

苑魏世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晋武帝省水衡置都

水使者而河堤为都水官属有参军二人谒者一人

令史减置无常员晋西朝有参军而无谒者谒者则

江左置也怀帝永嘉六年胡入洛阳都水使者爰浚

先出督运得免然则武帝置职便掌运矣江左省河

文帝元嘉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即位十二月甲戌省

都水台罢都水使者官置水衡令官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孝武帝孝建元年十一月癸卯复立都水台置都水

使者官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北魏

魏初皆有都水使者及水衡都尉河堤谒者等官

按魏书官氏志第四品中都水使者从第五品中水

衡都尉第六品中河堤谒者

宣武帝永平二年都水台依旧置二使者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永平二年正

月尚书令高肇奏都水台请依旧二使者诏曰使者

置二可如所奏其下属司唯须充事耳亦何劳多也

北齐

北齐置都水台使者司诸津桥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都水台管诸津

桥使者二人参事十人又领都尉合昌坊城等三局

尉皆分司诸津桥

隋仍设都水台使者领河堤谒者船局都尉之属后

改为都水监

按隋书百官志都水台使者及丞各二人参军三十

人河堤谒者六十人录事二人领掌船局都水尉二

人又领诸津上津每尉一人丞二人中津每尉丞各

一人下津每典作一人津长四人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都水监改为使者增为正五品

丞为从七品统舟囗河渠二署舟囗署每津置尉一

人五年又改使者为监四品加置少监为五品后又

改监少监为令从三品少令从四品

唐设都水监使者统河渠署令河堤谒者主河渠堤

堰之事

按唐书百官志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

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凡渔捕有禁

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渠长斗门长节其多少而均

焉府县以官督察

丞二人从七品上掌判监事凡京畿诸水因灌溉盗

费者有禁水入内之余则均王公百官

主簿一人从八品下掌运漕渔捕程会而纠举之

武德初废都水监为署贞观六年复为监改令曰

使者龙朔二年改都水监曰司津监使者曰监武

后垂拱元年改都水监曰水衡监使者曰都尉开

元二十五年不隶将作监有录事一人府五人史

十人亭长一人掌固四人初贞观六年置舟楫署

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运漕漕正一人府三

人史六人监漕一人漕史一人典事六人掌固八

人上元二年置丞二人正九品下掌运漕隐失开

元二十六年署废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掌河渠

陂池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皆颛之

飨宗庙则供鱼祀昊天上帝有司摄事则供腥鱼

日供尚食及给中书门下岁供诸司及东宫之冬藏

渭河三百里内渔钓者五坊捕治之供祠祀则自便

桥至东渭桥禁民渔三元日非供祠不采鱼

唐有河堤使者贞观初改曰河堤谒者有府三人

史六人典事三人每渠及斗门有长一人掌固三

人鱼师十三人初有监漕十人从九品上大历后

省兴成五门六门龙首泾堰滋堤凡六堰皆有丞

一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一人掌固二

人贞观六年皆废

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掌完堤堰利沟渎渔捕之

事泾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视

辽诸监中亦设都水监

按辽史百官志诸监职名都水监文官

宋初以河渠隶三司后专置都水监以领其事

按宋史职官志都水监旧隶三司河渠案嘉佑三年

始专置监以领之判监事一人以员外郎以上充同

判监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丞二人主簿一人并以

京朝官充轮遣丞一人出外治河埽之事或一岁再

岁而罢其有谙知水政或至三年置局于澶州号曰

外监元丰正名置使者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使者

掌中外川泽河渠津梁堤堰疏凿浚治之事丞参领

之凡治水之法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泻水以陂

池潴水凡江河淮海所经都邑皆颁其禁令视汴洛

水势涨涸增损而调节之凡河防谨其法禁岁计筊

之数前期储积以时颁用各随其所治地而任其

责兴役以后月至十月止民功则随其先后毋过一

月若导水溉田及疏治壅积为民利者定其赏罚凡

修堤岸植榆柳则视其勤惰多寡以为殿最南北外

都水丞各一人都提举官八人监埽官百三十有五

人皆分职囗事即干机速非外丞所能治则使者行

视河渠事元佑八年诏提举汴河堤岸司隶本监先

是导洛入汴专置堤岸司至是亦归之有司元佑四

年置外都水使者五年诏南北外都水丞并以三年

为任七年方议回河东流乃诏河北东西漕臣及开

封府界提点各兼南北外都水事绍圣元年罢元符

三年诏罢北外都水丞以河事委之漕臣三年复置

重和元年工部尚书王诏言乞选差曾任水官谙练

者为南北两外丞从之宣和三年诏罢南北外都水

丞司依元丰法通差文武官一员分案七置吏三十

有七所隶有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若车驾行幸

则前期修治有积水则疏导之

太祖开宝五年二月丙子诏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

判官一员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仁宗嘉佑三年十一月己丑置都水监罢三司河渠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九年九月丙寅置河北河防水利司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三年五月甲申诏改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为

都提举汴河堤岸司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哲宗元佑四年秋七月丙子诏复外都水使者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佑五年冬十月癸巳罢提举修河司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高宗建炎四年置都水使者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建炎四年诏都

水监置使者一员

绍兴九年复置都水南北丞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九年秋七月丙戌复置都水

南北丞各一员 按职官志绍兴九年复置南北外

都水丞各一员南丞于应天府北丞于东京置司

绍兴十年诏都水事归于工部不复置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云云

金设都水监统诸河官专司黄沁诸河之事

按金史百官志都水监街道司隶焉分治监专规措

黄沁河卫州置司监正四品掌川泽津梁舟楫河渠

之事兴定五年兼管勾沿河漕运事作从五品少监

正六品以下皆同兼漕事少监从五品

明昌二年增一员卫州分治

丞二员正七品内一员外监分治贞元元年置掾正

八品掌与丞同外监分治

大定二十七年添一员明昌三年并罢之六年复

置二员

勾当官四员准备分治监差委

明昌五年以罢掾设二员兴定五年设四员

街道司管勾正九品掌洒扫街道修治沟渠

旧南京街道司隶都水外监贞元二年罢归京城

都巡河官从七品掌巡视河道修完堤堰栽植榆柳

凡河防之事分治监巡河官同此其泸沟崇福上下

埽都巡河兼石桥使通济河节巡官兼建春官地分

河道诸都巡河官掌提控诸埽巡河官

明昌五年设以合得县令人年六十者选充大定

二年设滹河巡河官二员

散巡河官

于诸局及丞簿廉举人并见勾当人六十以下者

黄汴都巡河官下六处河阴雄武荥泽原武阳武延

津各设散巡河官一员

黄沁都巡河官下四处怀州孟津孟州城北各设黄

沁散巡河官各一员

卫南都巡河官下四处新乡崇福上崇福下卫南淇

上散巡河官各一员

滑浚都巡河官下四处武城白马书城教城散巡河

官各一员

曹甸都巡河官下四处东明西隹孟华陵城散巡河

官各一员

曹济都巡河官下四处定陶济北寒山金山散巡河

官各一员

凡二十五埽埽兵万二千人

诸埽物料场官掌受给本场物料分治监物料场官

同此惟崇福上下埽物料场官与当界官通管收支

南京延津渡河桥官兼讥察事管勾一员同管勾一

员掌桥船渡口讥察济渡给受本桥诸物等事内讥

察事隶留守司余浮桥官同此

右属都水监皇统三年四月怀州置黄沁河堤大管

勾司未详何年罢正大二年外监东置归德西置于

河阴

章宗泰和六年增设巡河官一员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河渠志泰和六年十二

月通济河刱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

管漕河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都水监

元设都水监掌河渠水利之事

按元史百官志都水监秩从三品掌治河渠并堤防

水利桥梁堰之事都水监二员从三品少监一员

正五品监丞二员正六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史十

人蒙古必阇赤一人回回令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一

人奏差十人壕寨十六人典吏二人至元二十八年

置二十九年领河道提举司大德六年升正三品延

佑七年仍从三品

大都河道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同

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

世祖中统四年九月乙酉立漕运河渠司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七年十二月辛酉以都水监隶大司农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四年三月癸巳以行都水监兼行漕运司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六年诏置提举司职河渠事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巳开安

山渠成河渠官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郎中李处选

员外郎马之贞言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

有诏赐名会通河置提举司职河渠事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甲戌立会通汶泗河道提举司

从四品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九年仍置都水监并所属之少监丞等罢

河渡司及河道提举司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九年春正月己亥命太

史令郭守敬兼领都水监事仍置都水监少监丞经

历知事凡八员三月壬子敕都水监分视黄河堤堰

罢河渡司五月丁未罢东平路河道提举司事入都

水监

成宗大德二年立都水庸田司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二年二月乙丑立浙西都水

庸田司专主水利

大德七年二月壬午罢江南都水庸田司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八年以中书省言设行都水监以董吴松浚治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八年五月壬申中书省臣言

吴江松江实海口故道潮水久淤凡湮塞良田百有

余里况海运亦由是而出宜于租户役万五千人浚

治岁免租人十五石仍设行都水监以董其程从之

大德九年冬十月丁丑朔升都水监正三品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十年二月辛亥升行都水监为正三品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武宗至大元年立河渠司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元年八月戊申立河渠司秩

五品官二员参以二僧为之

仁宗皇庆元年四月丁卯以都水监隶大司农寺

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延佑三年春正月丙午置都水太监二员

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延佑七年春正月英宗即位三月戊戌定吏员秩都

水监从三品夏四月乙卯复都水监秩正三品

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

泰定帝泰定二年立行都水监于汴梁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二月庚子姚炜以河

水屡决请立行都水监于汴梁仿古法备捍仍命濒

河州县正官皆兼知河防事从之六月丁未立都水

庸田使司秋七月辛未立河南行都水监

泰定三年置都水庸田司于松江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春正月壬子置都水

庸田司于松江掌江南河渠水利

文宗天历元年十一月壬午御史台臣言行都水监

宜罢从之

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顺帝至元二年春正月置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四年九月丙午命太平提调都水监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六年立河南山东都水监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六年五月丁酉以黄河决立

河南山东都水监

按续文献通考河南山东都水监至正六年以连年

河决为患置专疏塞之任设官品秩同

至正八年立行都水监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八年二月壬辰诏济宁郓城

立行都水监以贾鲁为都水

至正九年又立山东河南行都水监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九年春正月癸卯立山东河

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

至正十年以大司农兼领都水监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年十二月辛卯以大司农

秃鲁等兼领都水监集河防正官议黄河便益事

至正十一年以治河功成赏赉有差立河防提举司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一年十一月遣使以治河

功成告祭河伯召贾鲁还还朝超授荣禄大夫集贤

大学士赐金系腰一银十锭钞千锭币帛各二十匹

都水监并有司官有功者三十七员皆升迁其职命

立河平碑十二月己卯立河防提举司隶行都水监

按续文献通考至正十一年十二月立河防提举掌

巡视河道从五品

至正十二年立都水庸田司添都水监判官二员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二年是岁以海运不通立

都水庸田使司于汴梁掌种植之事

按续文献通考至正十二年正月行都水监添设判

官二员

至正十六年又添设都水监监丞知事各一员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成祖永乐 年定运河职官之制

按明会典凡运河职官永乐初年差主事一员疏导

宁阳县等处泉源以济运河后又差通政郎中各一

员又差主事一员专管闸河临清闸则令提督卫河

提举司主事兼管皆三年更代

永乐十二年以尚书都督疏河

按明会典永乐十二年议罢海运令工部尚书一员

及都督一员疏浚运河

永乐十五年分命行漕及提督分理巡视各官

按明会典永乐十五年令伯一员充总兵官创行漕

事又遣都督侍郎各一员及尚书一员伯二员往来

提督以本部员外郎主事二员分理又遣侍郎提督

监察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巡视

永乐十九年遣侯伯二员分理

按明会典永乐十九年遣侯伯各二员分理济宁等

闸及徐州吕梁二洪通州等处河道徐州洪差御史

一员又差郎中一员吕梁洪差少卿一员又差河南

按察司官一员又差郎中一员今二洪各差主事一

员专管三年更代遂为定制

宣宗宣德 年设济宁管闸主事

按明会典云云

英宗正统四年定巡视河道分界提督

按明会典正统四年定巡视河道部属官六员提督

侍郎都御史各一员以济宁为界其南属侍郎其北

属都御史又以都督一员递相提督

代宗景泰元年令提督河道专属都御史

按明会典云云

景泰二年以巡盐御史兼领河道

按明会典景泰二年减巡视河道主事一员复减巡

河御史二员以巡盐御史兼理

景泰三年设山东府州县管河官

按明会典云云

景泰六年令总督漕运都督兼理河道

按明会典云云

英宗天顺元年减巡河主事一员又增一员

按明会典天顺元年减淮安临清沙湾巡河主事三

员仍差主事一员管扬州一带河道

宪宗成化 年设主事一员专管宁阳县等处泉源

按明会典云云

成化七年分河道为三节管理

按明会典成化七年始分河道为三节北自通州至

德州南自沛县至仪真各属郎中二员中自德州至

济宁属山东按察司官一员又以侍郎一员总理罢

主事御史惟管洪闸主事如故

成化八年以御史兼理河道

按明会典成化八年复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通州

临清一带河道又御史一员兼理济宁至南京河道

成化十三年仍以郎中分理

按明会典成化十三年奏准管河郎中兼理河道驿

传捕盗夫役等事又令河道自通州至济宁济宁至

仪真仍以郎中二员分理

成化十九年令沛县沽头等闸别差主事一员提督

按明会典云云

成化二十一年罢河南布政司管河沁二水官添设

主事一员

按明会典云云

孝宗弘治元年又以巡盐御史兼理河道

按明会典弘治元年罢沽头闸主事令济宁以南河

道属巡盐御史兼理又罢管河沁二水主事令徐州

洪主事提调

弘治三年令参政兼理河道河官于该管处不得私

回衙署

按明会典弘治三年令山东劝农参政兼理山东河

道又令各府州县管河官带领家口专在该管去处

住坐管理河道不许私回衙门营干他事

弘治七年复差沽头主事

按明会典云云

弘治八年设官三员以理河道革管河通判主簿

按明会典弘治八年因治河工完奏准仍以河道分

三节设官三员理之革淮扬二府山阳等县管河通

判主簿

弘治十八年令浙西水利佥事浚常镇河道以便粮

按明会典云云

武宗正德八年设大名府通判一员东明长垣武城

曹县主簿各一员专管河道

按明会典云云

世宗嘉靖二年复罢沽头闸主事议遣都御史一员

按明会典嘉靖二年复罢沽头闸主事并罢湖陵沽

头上中下金沟射沟新兴黄家八闸官吏令徐州洪

主事带管又议准遣都御史一员提督河道事务山

东河南南北直隶巡抚三司等官俱听节制仍添注

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分理

嘉靖七年罢卫河提举司设郎中督理天津河道

按明会典嘉靖七年罢提督卫河提举司主事令管

主事带管闸座又以修浚大通河成设郎中一员

驻札通州往来督理兼管天津一带河道

嘉靖八年罢户部督运官令管河郎中兼理又令徐

州兵备副使兼理曹沛徐淮一带黄河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十三年复设沽头闸主事并新兴黄家湖陵等

七闸官吏人夫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十四年复设直隶景州沧州管河通判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十五年设兖州府同知一员疏浚泉源听管泉

主事提调又令清江浦抽分主事兼管移风等五闸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十年设南旺管闸主事等官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年设南旺管闸主事置境山镇

闸及官吏人夫又令浚南旺安山马场昭阳四湖筑

堤开渠添置闸坝斗门仍照地界分隶本部郎中带

嘉靖二十四年裁革南旺管闸主事令管泉主事带

管添设归德府通判一员商丘县主簿一员专管河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十五年改兖州府管泉同知为管河同知驻

札曹县添设单县营河主簿一员

按明会典云云

穆宗隆庆元年移沽头主事于夏镇驻札管理新河

一带

按明会典云云

隆庆三年革枣林鲁桥利建各闸官以南阳闸带管

革师家庄新闸闸官以仲家浅带管

按明会典云云

隆庆六年添设河道官吏

按明会典隆庆六年添设河南副使一员给囗专管

黄河修筑堤岸又题复夏津鱼台二县各主簿一员

专管新河石堤闸坝设广惠闸官吏带管通惠闸

神宗万历元年题准管河官迟囗听总理河道参究

按明会典万历元年题准苏常镇三府运河责之苏

松兵备副使浙西运河责之浙江水利佥事照所辖

地方时加疏浚如有疏浚不早致误漕运者俱听总

理河道侍郎并攒运御史参究革移风闸带管板闸

官吏

万历三年革兖州府南旺管河通判令本府管河同

知带管添济宁卫管河指挥一员

按明会典云云

万历四年添设管河官员

按明会典万历四年添设山东督浚官东平济宁二

州各判官一员泰安州吏目一员汶上曲阜邹滕四

县各县丞一员泗水鱼台二县各主簿一员新泰莱

芜肥城平阴宁阳滋阳峄七县各典史一员巨野嘉

祥共典史一员每州县设管泉义官一员或兼管坝

惟鱼台平阴不设泉官以济宁东平带管又泰安州

泉官二员革一员邹峄二县各泉官俱革以济宁滕

县带管其各州县管泉老人并革添设淮安府管河

同知一员

万历五年添设都御史督河旋革并归巡抚又革主

事添郎中管洪事

按明会典万历五年添设总理河漕都御史一员后

以治河工完停止革提督河道都御史其事务并归

各该巡抚照地分管又革吕梁洪主事添设中河郎

中一员驻札吕梁兼管洪事

万历六年革徐州洪主事并属中河郎中兼管其钞

务归并户部分司

按明会典云云

万历七年定以巡抚兼管河道添设大使义官各一

按明会典万历七年议准山东河南南北直隶各巡

抚衔内添兼管河道四字给与专囗添设高堰柳浦

二堤大使一员归仁集遥堤义官一员

万历八年革土桥李海务二闸闸官以梁家乡周家

店官各带管

按明会典云云

万历十一年调驻管河官

按明会典万历十一年议准淮府管河同知二员原

驻邳州者改于甘罗城专管清桃山盐等处河道原

驻徐州者改于邳州管徐州至宿迁河道设梁境古

洪各闸官一员内华闸以古洪带管

万历十三年令山东济青登莱四府管粮通判及所

属州县管粮官俱带管水利凡漕河正闸各设闸官

一员吏一名其无官吏者以别闸带管

按明会典云云

皇清

国朝河官建置

大清会典凡河官建置

国家漕运全资黄运两河特设河道总督一员驻

札济宁总理两河事务至于通惠北河南旺夏

镇中河南河卫河各设分司管理

通惠河分司驻札通州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

三年更代十二年添差满洲理事官一员笔帖

式一员一年更代十四年裁满官三年更代康

熙元年复设一年更代六年裁九年复差满司

官一员笔帖式二员三年更代十年裁笔帖式

十八年照内外河差例一年更代二十年仍改

三年更代二十三年改令各部院衙门掣签差

北河分司驻札张秋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

年更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

员十年裁笔帖式十七年裁分司归并济宁天

津二道管理

南旺分司驻札济宁州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

三年更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

二员十年裁笔帖式十五年裁分司归并济宁

道管理

夏镇分司驻札夏镇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

年更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

员十年裁笔帖式十五年裁分司原管滕峄二

县河道闸座归东兖道管理沛县河道闸座归

淮徐道管理十七年滕峄河务改归济宁道管

中河分司旧驻吕梁洪后移驻宿迁县顺治初

差汉司官一员三年更代四年添差满司官一

员八年裁十二年复差满官一年更代十四年

裁三年更代康熙元年复差一年更代四年裁

九年复添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员十年裁笔

帖式十七年裁分司分归淮扬淮徐二道管理

南河分司驻札高邮州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

三年更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

二员十年裁笔帖式十七年裁分司分归淮扬

淮徐二道管理

卫河分司驻札辉县顺治十三年差汉司官一

员本年裁归卫辉府同知兼理十四年复差三

年更代康熙四年裁归分守河北道及卫辉府

通判管理六年裁河北道令通判管理九年复

设河北道

顺治初设河南管河道一员驻札开封府康熙

五年裁九年复设济宁管河道一员驻札济宁

州康熙六年裁九年复设开封府南河同知一

员驻札本府专管南岸河务康熙七年裁归清

军同知九年复设开封府北河同知一员驻札

祥符县陈桥镇专管北岸河务归德府河捕通

判一员驻札考城县专管归属南北岸河务康

熙七年裁九年复设又商丘虞城考城三县管

河主簿各一员怀庆府粮河通判一员驻札本

府河内武陟二县管河县丞各一员徐属河务

同知一员驻札徐州邳宿同知一员驻札邳州

山清同知一员驻札淮安府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设宿桃同知一员驻札宿迁县

桃清同知一员驻札桃源县归仁堤同知一员

驻札宿迁之白洋河兼设宿迁县主簿二员桃

源县主簿一员各随同知驻札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设淮安府同知一员安东县主

簿一员俱驻札安东县又巨野县管河主簿一

康熙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三年设淮安府同知一员驻札熏盱

眙县又盱眙县主簿一员

康熙十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七年裁山清同知将河务归并盱

眙同知管理改为山清盱眙同知驻札安东县

裁桃清同知将河务归并归仁堤同知管理改

为宿桃归仁同知驻札白洋河其邳宿同知改

为邳睢灵璧同知仍驻邳州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权力纪元

    权力纪元

    这是一个传统没落,野心崛起的年代。波谲云诡之间,谁人端坐王位,谁人又拨弄风云。唯有黑暗中才可看见最纯粹的光明。而我,誓要摘下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辰。——————————————————讲述一个只求安逸的小炼金术士被一步步推向追逐权力的枭雄之路。他沐浴战火,行走黑暗,一步步转变心态,反思自身,并由此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书友群:437962759
  • 倾世女御医

    倾世女御医

    她生来一副天眼可辩鬼魅。她生来一双巧手,可杀人于无形。曾经艳名在外的顾三小姐一夜暴毙。一杯鸠酒,万鬼噬心,每月子时必然毒发,皆是二姐顾语兰施与她身。此乃蚀骨之痛。当年她全府因冤被杀,除了她无一生还。皆出自那大兴新帝之口,颜相之手。此乃灭族之恨。侥幸不死,重获新生,旁人从她身上拿走什么,她便立誓在旁人身上十倍奉还什么。发誓此心只为自己而生,毁掉那人江山,掏空那人权势,她眼睛眨都不眨。他许她权贵,却要她真心。真心?她的字典里,从来不曾有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狂野萌妃:腹黑世子追妻忙

    狂野萌妃:腹黑世子追妻忙

    她欣喜的准备与他的婚礼,不料却意外撞见他和别的女人厮混!那么不堪的一幕,她气愤不已的质问,却招来狗男女的合谋杀害!含恨而死!一朝重生,竟穿越到一个人见人打的小乞丐身上,老天!你既然给我机会重生,我便不在这般活着。从此不在做弱小之人,陷害我的,我加倍奉还!欺凌我的,全部去死!推荐新文:《残王毒妃:本宫有系统》
  • 女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女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本书列出了温柔体贴、高贵典雅、善解人意、知性聪慧、娇羞矜持、妖娆魅惑、浪漫鲜活、身心健康、成熟端庄、会打扮自己十种类型的优秀女性形象供女同胞们比照。
  •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治疗疾病时,要相信医生,更要相信自己,学会去体会和重视自身的感受,学会与疾病切磋的方法。尽量地给身体的自愈力提供帮助,而不是一味强求治疗的效果,为机体的自身修复制造麻烦。有时后退一步,换个方法,疾病就在不经意间离你而去。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拿起这本《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吧,读一读。试着把它置于枕边案头,照着书中的提示去做,不久之后,你会发现,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 乌鸦小姐

    乌鸦小姐

    “喜鹊是干什么的?搭鹊桥的!乌鸦是干什么的?拆鹊桥的!祝愿您能在这里找到您的乌鸦小姐/先生,共同结成同盟,与相亲抗争到底!”这就是一个乌鸦小姐与乌鸦先生携手共进终于抵退相亲狂潮,却阴沟里翻船,结成了一对乌鸦夫妇的故事。
  • 重生从夫:娘子好好的

    重生从夫:娘子好好的

    简介:荷花莫名穿到某架空小山村,成了爹不亲娘不爱的许大郎家的小娘子,本想随夫平淡逍遥山水间......可是现在谁来说说,骑着高头大马气势昂扬的指挥千军万马的是谁,在大殿上被皇帝亲热的拉手唠家常的是谁,仪态端重的接受百官朝拜的是谁?荷花觉得自己的人生简直来了个大逆转。且看自己如何玩转人生,建立商业帝国,让人跪唱征服!
  • 至尊御灵师

    至尊御灵师

    前世被渣男毒妹戕害,断她筋骨,夺她魂玉。绝境中她自爆,岂料重生在这个同名同姓的废物身上,自此炼药玉,御灵兽,养灵奴,复仇路上混得风生水起。只是这位王爷,能不能拾起你的气节,离本尊远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敲开天唐之门

    敲开天唐之门

    大唐,调露二年,公元六百八十年。天皇李治卧床病怏怏;武后媚娘尚未称皇。太平令月道观之中含苞待放;上官婉儿多艺风雅才色无双。狄氏怀英身陷囹圄徒恨上苍;七宗五姓威势天下犹自猖狂。神将薛礼流放象州夙夜忧思遥望北疆;白马和尚还只是天桥上卖假药的小流氓。恰时,一只蝴蝶卷动着风暴袭来多事之秋的大唐…………PS:新人新书,请多支持(^^)求梦想杯票!↓↓↓↓↓↓↓↓↓↓↓↓↓↓↓↓↓↓↓↓↓↓↓↓↓↓↓
  • 刑统

    刑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