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4500000007

第7章 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2)

母亲好像在一夕间老下去,她怯弱得近乎懦弱了。她走路小心翼翼。说话小心翼翼。连微笑,也是小心翼翼的。哪里的一声声响,都会惊吓到她。谁的声音稍稍抬高一些,她也会害怕。而从前,她脚下生风,嗓门比谁的都高。和隔壁邻居吵架,她能吵上大半天,硬是把那个五大三粗的邻居,骂得缩回屋子去。

她患了小感冒,头晕目眩,吃不下饭,便以为活不成了,让父亲十万火急招我们兄妹回家。她一脸戚容,躺在病床上,对着我们哭,哭得凄惶极了,雨打风催般的,仿佛生离死别。而从前,她发着高烧,也还能挑着百十斤的担子,在田埂道上健步如飞。割水稻时,没留心,一刀下去,恨不得剜下她腿上一大块的肉,血流如注。她也只是皱皱眉头,一滴泪也没有掉。

带她进城对身体做全面检查。她亦步亦趋跟着我,碎碎念,乖乖呀,给你添麻烦了,给你添麻烦了。检查的片子很快出来了,母亲很紧张,她蜷缩在我身后,眼巴巴瞅着医生。医生拿着她新拍的片子,上看看,下看看,然后慢条斯理说,老人家,你只是感冒了,有点小炎症。你身体好着呢,没啥别的毛病。

母亲不相信地看着医生。医生说,我给你开点消炎药,你吃吃就好了。母亲很乖地点头,使劲点头,她脸上的笑容,像迎春花触着春风,一点一点张开来。她高兴地对我说,医生说我没病呢。

留母亲在我家小住。母亲起初不肯,她放心不下家里的四只羊、两只鸡、一条狗,还有我父亲。你爸一个人在家呢,母亲说。像把一个小小孩丢在家里,她愧疚得很。我们有事要出门去,母亲赶紧跟过来,抢着开门。我说你这是干吗呢?母亲语气坚定地说,我要跟你们出去。我觉得好笑,我说,我们一会儿就回来的。母亲却很固执,一定要跟着。拗不过她,只好带上她。在路上,母亲终于说出她的心声,一个人在你们家,我怕。我万分惊讶,我说大白天的,你怕什么呢?何况这是我家啊。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小声嘟哝,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怕。

母亲的爱好不多,她不爱看电视,不爱听音乐,又不识字,书报也看不懂。她只能干坐在我的阳台上,晒太阳,一边望楼下经过的车,一辆一辆地数。我怕她闷得慌,抽空陪她聊天,聊聊村子里新近发生的事,聊聊从前。母亲显得很欢喜,话也多起来,是鱼儿终归大海的样子。说到兴头上,却突然止了,很担心地问我,我没耽误你的时间吧?

夜晚,城里的灯火,才刚刚盛开,母亲就说要睡了。我安顿她睡下,给她塞好被子。她不放心地探出头来问,你不会再出去吧?我答,不出去的,我就守在这里。母亲满意地躺下,笑笑的,笑着笑着,就睡熟了。灯光洒在母亲脸上,像洒下一层橘子粉,母亲那张皱纹密布的脸,看上去又天真又纯净。

我轻轻关了灯,想着,等天亮了,就带她去吃她喜欢吃的自助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在岁月的年轮中,母亲早已走过她的花木葱茏,回到生命的最初。从现在起,我要把她当孩子来宠。

天堂有棵枇杷树

他没有悲痛,有的只是感恩,因为妈妈的爱,从未曾离开过他。

年轻的母亲,不幸患上癌,生命无多的日子里,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她四岁的儿子星星。从儿子生下起,她与儿子,就不曾有过别离。她不敢想象儿子失去她后的情景,曾试着问过儿子,要是不见了妈妈,星星会怎么办呢?儿子想也没想地说,星星就哭,妈妈听到星星哭,妈妈就出来了。

她听了,一颗心难过得碎了,她在心里说,宝贝,你那时就是哭破了嗓子,妈妈也听不到了。

因为化疗,她一头秀发,渐渐掉落,如秋风扫落叶。儿子好奇地打量着她,问,妈妈,你的头发哪里去了?

她看着一脸天真的儿子,心如刀割,但脸上却笑着,她说,妈妈的头发,去了天堂呀。然后,她装着很神秘的样子,悄声对儿子说,星星,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哦。

孩子很兴奋,郑重地承诺,妈妈,星星不告诉别人。两只晶莹的大眼睛,一动不动盯着她。

她把儿子搂到怀里,搂得紧紧的,笑着跟儿子耳语,妈妈可能要离开星星了,妈妈也要去天堂。

天堂在哪里?妈妈要去做什么呢?孩子有些着急。

天堂啊,离家很远很远,妈妈要去那里种一棵枇杷树。星星不是最爱吃枇杷么?

哦,孩子认真地想了想,那,妈妈把星星也带去,好不好?

不行,宝贝,年轻的母亲,摸摸儿子稚嫩的小脸蛋说,你现在还不可以去,因为你是小孩呀,天堂里,不准小孩去。等你长大了,长到比妈妈还要大好多好多时,才可以去哦。

那,妈妈会等星星吗?

会的,妈妈会一直等星星。妈妈在那儿,种一棵最大最大的枇杷树,树上,会结好多甜甜的枇杷,等着星星去吃。但星星得答应妈妈,妈妈走后,星星不许哭哦,一定要乖,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听爸爸的话,这样才能快快长大,知道不?

孩子高兴地点头答应了。

不久之后,年轻的妈妈安静地走了。孩子一点也不悲伤,他坚信妈妈是去了天堂,是去种枇杷树了。夏天的时候,枇杷上市,橙黄的果实,充满甜蜜。孩子吃到了很鲜艳的枇杷,他开心地想,那一定是妈妈种的。

一些年后,孩子终于长大,长大到明白死亡,原是尘世永隔。这时,孩子心中的枇杷树,早已根深叶茂,挂一树甜蜜的果了。他没有悲痛,有的只是感恩,因为妈妈的爱,从未曾离开过他。他也因此学会,怎样在人生的无奈与伤痛里,种出一棵希望的枇杷树来,而后静静等待,幸福的降临。

一朵栀子花

有时,无需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

成绩也平平,字迹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所有老师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其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子,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子,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蜜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教室门前,一排广玉兰,花都开好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我以为,是那种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落在她的发里面。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支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她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看我。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脸色,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颔首,是感谢了。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上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的是的,有时,无需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

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的夕阳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而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是因为我突然发现,他除了搭搭瓜架子外,实在不能再帮我做什么了。

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无头无脑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同类推荐
  •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妙画卷。篇篇美文挖掘世界中常被忽视的美好,使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陶冶自我的幸福情操。人生多磨难,学会幸福,这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很多人抱怨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但愿这些文章,可以让你对这世界永存美好情怀。
  • 再见亦是人生

    再见亦是人生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说再见,可人生中却充满了再见,这些都令我们感到不安。总在担心眼前的这些明天再也不会出现,难过地流着泪,迟疑地挥挥手,不情愿地在心中默默说声再见。你可曾记得,初降人世的日子里,面对陌生的世界心中充满的好奇;可曾记得,青春年少的日子里,面对成长眼中充满的迷离;可曾记得,走过的这些年里变化无常的每一季云天;可曾记得,每一个美好思念里温馨动人的瞬间……走过的路,我用笔细心记录,其中的所有,都是日后的感动。年华流过,我用文字将它永远留住,在纸上,在心中,在那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旁。
  • 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本书是作者献给为此次工程默默奉献的人们和千百年来在甘谷这块热土上为水而不懈奋斗的人们的。此片报告共四章,分别为水之韵、水之梦、水之魂、水之情。
  • 元曲三百首(中)

    元曲三百首(中)

    这套鉴赏辞典的最大特色在于,编写者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绝大多数古典文学专家。初一看,其中有些知名专家的学术重量似乎与“鉴赏”一词的轻松格调不太相称,但事实证明,只有彻悟才能轻松,只有轻松才能真正进入文学和艺术。辞典中所选古代作者和作品,都十分精当。每篇鉴赏文字,融合古代意韵和现代视角,不空不繁,不涩不滥,对当代读者有不小的帮助。
  • 牡丹亭

    牡丹亭

    如果认为古代人的爱情迂腐,那么且来读读《牡丹亭》吧,这里有你不曾了解的古人生活。作家白先勇曾玩笑说道:古人的后花园是最危险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里演绎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古代名门闺秀,进了后花园看到宜人美景,就开始蠢蠢思春,然后就邂逅了一段生生死死的爱情……一曲《牡丹亭》,写尽了天下痴男怨女的缠绵心事,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读得“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热门推荐
  •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如何更好地利用饮食控制血压?《美食天下(第1辑):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由专家推荐16种降压食物和近百道黄金降压食谱,高质量食疗配合药物治疗,降压不再愁!选择健康食物,辅助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了解饮食禁忌,远离血压升高的因素。
  • 我编的武侠

    我编的武侠

    我只想想写点什么,这些事情可能是我在现实中遇到的。我随便写写编成故事。主角并非天下第一,会遇到很多挫折。每次战斗都是险象环生,到了最后主角也非无敌。我看了各种作品标签,发现别人的写的主角太过炫酷,而我和我的主角都是平凡之人,也许会经过时间的磨练得到一些东西,但是去的更多。
  • 魔王的小花

    魔王的小花

    这是一只魔王带着一朵娇花放弃治疗征途星辰大海的励志故事。
  • 异世之妖言惑众

    异世之妖言惑众

    当可掌握五大元素的天灵之体,遇到独自称霸洪荒的审判神兽!当她迫不得已练就了妖术!当妖女遇到正派男主!且看妖女如何得道成仙!
  •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富也不是一天就能积累起来的。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功的模式虽不能复制,成功者的管理方法和经商智慧却永远值得学习。在香火传承的家族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在基业长青的企业里,应该有怎样一副对联呢?也许这副对联应该是这样:“制度传家久,文化继世长。”任何一个老板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强,都离不开这两样法宝。
  • 我中了你的毒

    我中了你的毒

    他的毒像酒精,一喝进嘴里,淡淡酒香,浓郁我心。她的毒像福茗茶,只有热水慢慢泡开才能尝到一丝丝耐人寻味的清甜
  • 玄晶弓源

    玄晶弓源

    这是一部网游类型的小说,主角的职业是弓箭手。但却跟一般的弓箭职业有些不同。
  • 界仙之路

    界仙之路

    一个出生小家族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枚世界种子,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空间,看其如何一步步提升世界等级,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修行之路,演绎不一样的人生。
  • 彩虹女神初长成

    彩虹女神初长成

    生就像旅程,开始和结束早已经注定,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味道与灯火,繁华与寂寞,遇见陌生的人,开始陌生的故事,才不枉此生,然而当爱情遇到人生,是否还会像彩虹一般动人?我们注定相遇,我们注定错过,我注定是过错,再相见是何年……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