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玄关的多宝阁,家玉悲哀地发现,这个花费了她好几个月、精心布置的家,已经变得有点令她陌生了。电视柜上方的墙上,原先挂着一幅唐卡。那幅唐卡,是鹤浦的一位副市长送她的。据说是请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一位喇嘛画的。可现在已不知了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巨大的裴勇俊电影招贴画。这幅画似乎在暗示她,刚才那个长得圆头圆脑的中年男子,也许是韩国人。考虑到鹤浦是韩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家玉觉得自己的猜测是合理的。
沙发虽然还在原来的位置,可上面蒙了一块镂空网眼的饰布,多了几块红色的有太极图案的靠垫。没错。高丽棒子。让家玉受不了的,是茶几上的一只龙泉青果盘,那是浙江一位高级陶瓷工艺师的获奖作品,如今被春霞吐满了果核。
在会所二楼的茶室里,春霞把她带到一个静僻的角落,相对而坐,开始了女人间不动声色而又工于心计的交谈。
早上八九点钟。茶室里还没有什么顾客。西窗边坐着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的身影被高大的塑料棕榈树挡住了。他们在玩猜骰子的游戏。茶座的椅子不知为何被设计成秋千的形状,又有点像吊床,点缀着些绿色的藤蔓。也是塑料的。椅子虽说不会像秋千一样的晃动,但无疑加深了家玉的不安之感。
春霞先给自己要了一杯碧螺春,然后问家玉想喝点什么。家玉要了一瓶啤酒。瓶口卡着柠檬片的“科罗拉”。随后她们就论起了年齿。春霞比家玉大一岁,于是她立刻改口,称家玉为妹妹。春霞像是不经意地问起她的家庭和孩子,家玉一一如实作了回答。当对方问及她的职业,家玉开始怀疑,对方这是在称她的分量,便适当地作了些隐瞒,只说自己在公司里做事。这个女人一切都大。大手,大脚,大脸盘。眉毛中还趴着一枚大黑痣。由于个子高,胸前鼓鼓囊囊,却不显得庸赘。她穿着一件短袖黑色丝质衬衫,脖子上有一串绿松石的项链,裸露的臂膀白皙圆润。
家玉总觉得她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味。不是化妆品或香水的味道,而是某种与她职业相关的特定的气息。似有若无,却又不容忽略。家玉委婉地提到这一点,希望她接下来的话能有助于自己判断她的身份,可令家玉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是,春霞的回答让她吓了一跳。
“你是问我身上的味道?”春霞俯下身子,装模作样地在自己的胳膊上四处嗅了嗅,然后笑道:“是死亡。如果你不害怕的话,准确地说,应当是尸体。真的,我不骗你。”
“这么说,你是在殡仪馆工作喽?”
“当然不是。我仅仅是死神的使者而已。”春霞再次笑了起来。“你害怕尸体,对不对?你用不着那么紧张。用不着。总有一天,你和我都会变成那样的。”
尽管听出她话中有话,可家玉还是忙不迭地换了一个话题。
春霞东一句、西一句地与家玉拉着家常,绝口不提房子的事。谈话偶尔冷场,春霞也毫无不安之色。她得体地替家玉将柠檬汁挤入酒瓶,又给她要了一盘开心果。她甚至还提到了《一千零一夜》,她说,小时候,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也搞不清楚书中时常提到的“阿月浑子”到底是什么。“嗨,什么呀!原来就是开心果。”
她把果碟推到家玉的面前:“这是椒盐的,味道还可以,你尝尝?”
家玉坐在那儿没动。她心里十分清楚,对方东拉西扯,不过是在强调她此刻的某种优越感。她不愿意首先提起房子的事。她并不着急。实际上,也是在暗示家玉先开口。仿佛在说:开始吧,还等什么呀?
既然如此,急性子的家玉,有时不免会把复杂的事情想得过于天真的家玉,决定单刀直入,提出她的问题。这正是她此行的目的。
“你打算什么时候从我的房子里搬出去?”她生硬而又突兀地问道。
“为什么呀?”春霞对陡然变得紧张的气氛早有所料,笑着反问家玉。随后她又补了一句:“我在这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出去呢?”
“可那是我的房子。”家玉一口气喝掉了瓶子里不多的啤酒,用餐巾纸在嘴唇上按了按。
“妹妹,你的性子看来蛮急的,是不是?我们有话慢慢说好不好?”春霞问她要不要再来一瓶啤酒,家玉冷冷地回绝了。
“你刚才说,那是你的房子。不错,你也可以这么说。”春霞道,“不过,严格讲起来,那房子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国家的。如果你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常识,就会明白,房子,连同它下面的那块地,都是国家的。你的使用权只有七十年,对不对?考虑到这房子是五年前销售的,你实际的使用年限只有六十五年,对不对?那么,六十五年之后,这房子又是谁的呢?所以说,你和我一样,不过是承租者,我从颐居公司的手里合法地租下了这所房子,也有受法律保护的正式合同。我们之间没有交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能不能看看你的合同?”
春霞有点哀矜地望着自己的对手:“合同我忘了带出来。就算我带来了,我也不会给你看。凭什么啊?我也没有让你出示你的房产证呀!”
春霞提到了房产证,让家玉心头一阵发紧。她知道,端午将房产证落在了颐居公司,而颐居公司已经消失了。她暂时无法提供任何文件,来证明自己对房子的所有权。她曾去房管中心问过,要补办房产证,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她已经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她和春霞之间的房子纠纷,似乎不像她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像端午曾经反复提醒她的,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你若不追究便罢,如真的追究起来,都是一笔糊涂账。所谓的法律,实际上作用非常有限。
“妹妹,你先别生气。你今天来找我,大家坐下来喝杯茶,也是难得的缘分。实际上,我和你之间,没有任何纠纷。你将房子租给了颐居公司,而颐居公司又将你的房子转租给了我,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想收回这所房子,你应当首先去找颐居公司解除合同,公司自然会来与我们协商终止合约的事,他们必须赔偿我的损失。你现在跳过中介公司,直接找到我,从法律上讲,是说不过去的。我们是一个法治国家。当然了,现在的法律有些地方还并不健全。”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假如颐居公司永远消失了的话,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霸占原本就属于我的房产?”家玉不客气地打断了她的话。
“怎么,颐居公司消失了吗?这话是怎么说的?”
“这家公司似乎一夜之间就不见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已经找了它好几个月,没有任何消息。不过,你也用不着装着不知道这回事。”
庞家玉对春霞的装疯卖傻,感到十分恼怒和厌恶。她从手提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烟盒,取出一支烟,正想点上,就听见春霞道:
“你抽烟?这不好。女人抽烟,尤其不好。戒掉吧,越早戒越好。我这么说是有科学上的依据的。香烟中所含的致癌物起码有四十多种,能不抽尽量不要抽,我是为你好。”
她看见家玉完全没有理会她的劝告,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站起来,将窗户打开了一条缝:“你刚才说,颐居公司消失了,那么大一家企业,在鹤浦就有好几家连锁店,怎么说没就没啦?你们有没有向公安局报案?”
“我今天专门来找你见面,不是想和你吵架的。谁都不想走到那一步。”
“你说的那一步,指的是哪一步?打官司吗?老妹子,你不用这么遮遮掩掩,有话不妨直说。再说一遍,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法治国家。该打官司就打官司。没问题。中国人有一个传统的习惯,死要面子,屈死不诉讼,那不好。我是说,如果你向法院提出诉讼,我当然乐意奉陪。”
“那么,你的意思,我们只能在法庭上见喽?”
“是你的意思,并不是我的意思。”春霞似笑非笑地望着她,似乎在见面的过程中,她一直在等着这句话。
“不过,话说回来,你那房子真的很不错,”过了一会儿,春霞又道,“虽说装修有点俗气。你别生气啊。我原来总失眠,可自打搬进去之后,一觉睡到大天亮。我最喜欢你们家的那个花园。蔷薇是年前种下的吧?今年春天就开满了花。红的,黄的,还有白的,有一股子淡淡的清香。我们把花枝剪下来,把家里的花瓶都插满了。我们家那口子,还在院子里开了一畦地,种上了薄荷。再有一两个月,他就能用薄荷叶来包烤肉了。你等我一下,我去一下洗手间。”
春霞刚才多次提到了法律,这让家玉感到一种深深的伤害。在春霞的眼中,自己也许完全是个法盲。她犹豫着,等春霞从洗手间回来,要不要向她公开自己的律师身份。但她已经没有机会了。春霞没再回来。
十五分钟之后,茶室的服务员朝她走了过来。她微笑着提醒家玉,那个高个子的女的,已经结完账离开了。
对于刚刚结识的两个人来说,不辞而别,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蓄意的蔑视和鄙薄。
5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饭,电话铃准时地响了起来。妈的,又是她。家玉的心里突然涌出了一阵难以克制的厌烦。她冷冷地瞥了丈夫一眼,道:“你去接?”
端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对正在啃鸡翅的儿子说:“若若,你去接。你跟奶奶说,我们周末就去梅城看她。”
每天晚上七点,婆婆都会准时打来电话。在健忘症的作用下,她每次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她虚情假意的问候是一样的。隐藏在语言中的无休无止的怨毒是一样的。让你忍不住要一头在墙上撞死的冲动是一样的。每晚七点,都有一个家玉有待跨越的小小沟坎。她很少去接婆婆的电话。要是冷不防接到一个,一整晚都会浸泡在那种毫无缘由的沮丧之中,仿佛她生活中的所有不顺、烦恼和愤懑,都由婆婆一手造成。
如果略作归纳,婆婆来电的内容和顺序大致如下:
1)天气预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明天又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千万别把小东西给冻着。或者,明天的最高温度将达到超纪录的41摄氏度。傍晚时分有暴雨。如今天上下的都是酸雨。电视上说淋多了会得皮肤癌。你有车,还是抽空去接他,别让小东西给淋坏了。空调也不能开得太大,尤其是睡觉的时候。
2)一般性问候。你怎么样?工作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小东西的学习怎么样?
3)抱怨。我嘛,还有一口气吊着呢。就是拉不出屎。你们不用管我。水流千里归大海,临了总是一个死。你们不用管我。工作忙,就别来看我了,就当家里养了一条老狗。
4)哭泣(偶尔)。
可是这一次,出现了小小的意外。儿子很快从卧室中走了出来:“妈妈,不是奶奶。找你的。”
电话是一个自称“阿莲”的人打来的。
庞家玉飞快地在脑海中搜索着关于这个阿莲的所有信息,怎么也想不起她是谁。家玉甚至有些怀疑,它是不是一个骚扰电话?比如自称是她的老熟人,假称自己遇到了意外,让她在危难之中向自己伸出援救之手。或者是向她推荐房子、纪念邮票、汽车保险、理财计划的推销员,要不然就是通知她银行卡透支,让她赶紧向某个账号打上一笔巨款的骗子。一想到自己事实上就生活在形形色色的骗子之中,家玉不由得恼羞成怒:
“对不起,我不认识你。你会不会打错了?”
“Fuck,去你妈的。你真的记不得我是谁了吗?还是故意在装糊涂?Fuck you!我是宋蕙莲,你想起来了吗?”
对方在电话里狂笑起来。为了帮助她回忆,她提到了端午。提到了“老流氓”徐吉士。提到了十七年前那个夏末的午后。循着变为灰烬的记忆之线,庞家玉的眼前朦朦胧胧地出现了一缕闪烁不定的幽光。在这条晦暗的光带的尽头,她记忆中依次呈现出的画面,包括女生宿舍门前的篮球场和梧桐树、矗立在云端的招隐寺宝塔、树林中闪闪烁烁的花格子西装短裤、开满睡莲的池塘……
原来是宋蕙莲。这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名字。它属于一个早已死去的时代,属于家玉强迫自己忘掉的记忆的一部分——现在,它随着这个突然打来的越洋电话,正在一点点地复活,带着特有的伤感和隔膜。
其实,庞家玉与宋蕙莲并不怎么熟悉。她们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面。大学毕业时,她听说蕙莲嫁给了一个美国老头。据说,那老头之所以到鹤浦来,是为正在写作中的一本关于赛珍珠的传记收集资料。可据消息灵通的徐吉士说,那个老头回到美国不久,就得病死了。宋蕙莲刚到美国,就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寡妇。因此,有一段时间,吉士提起她总是酸溜溜的:“还不如当初嫁给我。是嫌我鸡巴不够大?”
“你现在还在波士顿吗?”
“No,我现在住在Waterloo。”
“这么说,你去了英国?”
“妈的,是加拿大的Waterloo。靠近Toronto。”宋蕙莲爽朗地大笑起来,“你还好吗?刚才接电话的是你儿子吗?他可可爱了。very ,怎么说呢?cute。哎,对了,你后来选择嫁给了谁?是诗人呢?还是刑警?”
家玉耐着性子与她说话,怒火却在胸中一点点地积聚、燃烧。她不断暗示对方,自己的饭刚好吃到一半,可蕙莲死缠住她不放。从年收入一直聊到香水。还有游泳池、栗子树和野鹿。她在Waterloo的家位于郊外的森林边上。北面向湖。空气当然是清新的。湖水当然是清澈见底的。湖面当然是能倒映出天空的云朵的。湖面的四周全都是栗子树。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神秘。到了冬天,栗子自己就会从树上掉下来,在森林的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足足有十公分厚。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栗子烂掉。她现在成天都在为花园里的玫瑰而发愁。
“为什么呢?是玫瑰长得不好吗?”家玉傻傻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