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000000033

第33章 印度高科技发展的人才战略(3)

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为实现长远科技发展目标,提高科技研发的质量和生产率,必须保证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能够在产业、学术机构和研究实验室之间流动。长期以来,印度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对国内著名高校的投资、大力鼓励民间及著名科技公司办学,鼓励科研与教学和生产结合,加速科技人才培养,逐渐形成国家、企业、私人并举,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和使用模式。印度还大力鼓励国家实验室、企业和学术界合作,尤其是促使产业界加强与大学基础研究机构及国家实验室的牢固联系。如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管理着四十多个国家实验室,并负责这些实验室成果在工业开发中的应用。该委员会负责人指出,“研究与开发是一种提高利润的商业”,其号召下属各国家研究实验室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使研发活动更为有效,从1987年起,印度政府科技部下属科技和工业研究局还定期组织召开全国企业—研发机构大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研发机构提供对话场所,加强企业机构与国家实验室、高等院校及金融等其他机构的联系,促进研、学、产合作与交流。在印度政府引导下,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及外资都大量地流入印度的高科技研发领域。

2.奖励优秀研究开发人员

为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印度政府给获得重要研发成果的高科技人员设立各种各样的奖项。早在1957年,印度国家科学院就设立“巴特纳加尔科技奖”。该奖每3年颁发一次,每次至少5个奖项,每项奖金为两万卢比,奖励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医学等领域内,年龄在45岁以下成就杰出的青年科学家。1987年2月,印度政府专门设立“国家科普奖”,由国家科技交流委员会在每年国家科技日颁发。其主要奖励在科普或提高人们科技兴趣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个人和机构;媒体发表与本国科技方面有关的报道;在推广科普和提高儿童科学兴趣方面成绩突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机构和个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关系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些奖励对激励科技人员走向社会,让科技走进公众,促进科技普及和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重要的是,印度政府还对重要科技成果给以重奖。如从第93届印度科学大会起,印度政府开始颁发“印度科学奖”,总理曼?辛格出席并颁奖,奖金250万卢比。这标志着印度在奖励科技人才道路上迈出一大步,印度重奖科技人才表明了政府要使印度成为世界科技大国的雄心。这在印度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政府的科技政策营造了一种尊重知识、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这是印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3.允许科技人才国外就业

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不断提高并逐渐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使印度科技人员的待遇明显好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政府能够给予科技人员的待遇毕竟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人员享受的待遇,这势必导致印度许多科技人员到国外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的科技发展。印度政府客观地看待科技人才外流的问题,并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允许科技人员到国外就业。在美国硅谷两千多家新崛起的移民高科技企业中,有40%的企业是由印度人创办的;在美国硅谷工作的科技人员中,也有近40%的人都是来自印度。仅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荷塞的思科系统公司,近年来在业务运营中聘用一千多名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同时,随着科技研发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工资不断上涨,造成科技开发成本迅速提高,美国等西方国家公司逐渐把研发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转移到国外,特别是转移到拥有庞大科技人才队伍和具有一定科技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政府积极支持印度科技企业承包国外公司的科技研发活动,大力支持科技人员个人从事外包技术服务,并为这些单位和个人提供业务外汇资金和卫星通讯服务等诸多方面的支持,使印度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研发中心和世界重要的科技服务提供者。在印度,从事软件行业的科技人员有几十万,其中有8万人直接为欧美客户提供服务。这些在西方国家公司印度研发中心工作的印度科技人员和为西方国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服务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印度科技人员,一般都能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因此,这有效地扩大了印度科技人员的就业机会,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这些科技人员的收入。

四、高科技人才使用战略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印度政府还坚持实施了诸多促进高科技人才使用战略的措施。

1.建立众多研发机构

为充分发挥众多科技人才在国家高科技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必须使其有用武之地,就是说,必须要有大量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高科技研发机构工作岗位。实际上,独立后,为促进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印度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技研究领域,还在原子科技、信息科技、空间科技、生物科技及海洋科技等众多高科技领域,建立了一大批相关的高科技研发机构。如在原子科技领域,印度建立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等诸多研发机构;在空间科技领域建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诸多研发机构;在信息科技领域建立印度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等诸多研发机构;在生物科技领域建立印度国家生物研究室等诸多研发机构;在海洋科技领域建立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等诸多研发机构。

2.为毕业生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

在世界各国,并不是所有高等院校毕业生都能够在科技研发机构从事研发工作的。为此,印度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工作,并客观地看待科研人员到国外工作的问题。在印度政府领导人看来,印度科技人才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作,对印度来说不是科技人才外流,而是他们去积累知识和财富,他们是印度的“智囊银行”,等待印度随时提取,等条件成熟时,这些人就会回国投资和创业。几十年来,印度大学毕业生都可自由地到国外求职,尤其是6所与国际接轨的理工学院毕业生,每年都有80%左右的毕业生到国外就业;学生学成之后也不回国,而在国外发展。印度政府和印度社会对科技人才外流问题持一种“国际化”态度,但这并不表示他们赞成外流越多越好。

3.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发展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积极性,印度政府和相关单位还为科研人员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研发机构中,高级研究人员都有独立的办公室和所需的办公设施;学术研究环境比较自由,可坚持自己学术观点。从1980年开始,印度政府对软件产业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海外留学或工作人员回国开办软件企业及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大开“绿灯”。印度政府也采取一些优惠措施,不仅吸引国外人才到印度创业和发展,而且吸引外流科技人才回国工作。由于从美国“硅谷”归来科技人才的努力,印度在计算机芯片、电脑设备和无线电话等方面的设计、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回国人员在国内信息技术领域创业成功的范例比比皆是。

$第三节 印度高科技人才战略的成效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印度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发展,印度高等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也比较高,从而为印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有效地促进了高科技发展。

1.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经过独立后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印度大学和专业院校的数量明显增加。1995—1996学年,高等院校在校生达640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到1999年,印度有220所综合类大学,11所国家重点学院和11397所学院,在校学生773万。1998—1999年度,印度培养了10951名博士研究生,其中自然科学专业为5608人,约占总数51%;其中纯科学3836名;工程技术696名;医学190名;农业785名;兽医学101名。印度在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初、中等和高等学校规模,在校学生人数,年培养研究生数量等方面称得上世界教育大国。1980至2000年间,印度综合大学数量从128所增加到231所,各类学院从4722所增加到11831所,在校学生从275万增加到773万。印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政府政策倾斜。独立后,为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工业强国,历届政府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二是人口快速增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独立后印度人口迅速增长,从1961年起每10年均增长20%以上,众多人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巨大需求,迫使政府加速高等教育发展。三是西方教育模式、教育思想的影响。英殖民统治时期,统治者需要培养一批为其服务的人员,因此重视高等教育。独立印度继承殖民统治者的教育思想,重视高等教育。四是高校师资、教材、教学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著名学府差别不大。一些印度大学毕业生,在西方国家跨国公司中较受欢迎,从而刺激印度更多青年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2.部分高校质量突出

印度成立各类教育委员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予以指导。印度大学教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促使印度在全球教育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印度教育体制的特点之一是,公私并举,允许民间办学。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民间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人才,为印度信息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印度不仅有众多高等教育机构,而且还有一批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1950年代初,尼赫鲁政府就曾效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模式建立6所印度理工学院;印度还设立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孟买大学、亚格拉大学等中央直属重点大学,表明印度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和造就高新科技人才、发展本国高新科技。在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印度还在全国所有各邦设立信息技术学院,以印度理工学院为鉴,专门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印度高等教育为其高科技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储备。如1980年代印度确定发展生物技术战略目标后,首先启动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以前沿基础研究为载体,通过各类奖学金每年培养一千多名研究生;在20年里培养了一千多名科学家,他们都有在美国或欧洲实验室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的经历,成为推动印度生物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过几十年努力,印度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已成为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媲美的重点高校。

3.培养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

1980年代以来,印度每年正规高等院校入学人数高达三百五十多万,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为印度造就了一支数量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1983年,印度科技人员就多达二百五十多万,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科技人员最多的国家。1998年,印度在校大学生和科技人员总数,都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印度高科技工程师数量丰沛,每年有300万理工科学生毕业,海外留学归国的印度人每年也有3万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众多一流大学为印度高科技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一流高级人才,促使印度成为世界高科技人才资源大国。印度不仅科技人员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人才质量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印度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德里大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尼赫鲁大学、国际大学、孟买大学、亚格拉大学等享誉世界。印度虽然为较后进的发展中大国,但它在计算机制造、软件设计、数学推导与应用、导弹设计开发等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在这些高科技领域的骄人成就,高校培养大量优秀高新科技人才功不可没。

4.高科技人才科技质量优秀

印度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各类高端人才的培养比较成功。在高科技领域,印度人才优势有目共睹。印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一大批科技人才,还产生众多让世界瞩目的科技人才,入选英国皇家学会的印裔科学家有17人,已有4名印度人获得诺贝尔奖。“印度比尔?盖茨”——维普罗公司总裁阿齐姆?普雷姆吉和曾任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的“印度软件之父”科利,被看作印度科技与教育政策成功的鲜明例证。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的质量优秀已为国际所公认。现在,印度大量高科技人才在西方国家工作,美国“硅谷”工作人员中38%是印度裔。美国软件工程师中,印度人约占1/3。在美国“硅谷”新崛起的2100家公司中,有820家是由印度年轻工程师创立的,还有数以千计的印度高级人才进入美国公司高级领导层。

5.高科技人才适合社会需要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社会的精英们就认识到,培养训练有素的人才是印度开展科技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尼赫鲁影响下,历届政府重视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印度在核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具有很强实力。印度长期保持较高的国防科技投入,正在成为“有声有色”的军事大国;印度在空间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空间大国;近年来,印度软件业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正在成为世界上软件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正以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计算机软件大国的地位跻身于世界信息技术大国之列。人称“印度比尔?盖茨”的普莱姆基,早在1970年代后期美国IBM撤离印度时就发现印度本土电脑业的发展机遇,并在1990年代西方科技公司重返印度时为其提供软件程式设计服务,把维普罗从一家小型食用油厂,拓展成印度前三大科技公司及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企业。高新科技发展,有可能促使印度成为世界新科技超级大国。

当然,独立后,印度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进程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基础教育发展太慢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刘芳主编的《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内容涉及神舟家族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系列战斗机是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著名的战斗机,本书主要从型号入手,讲述了米格设计局从诞生至今的基本情况。从型号的研制背景、型号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介绍,在讲述型号研制生产的同时,还侧面讲述了世界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是了解米格战斗机较为理想的参考读物。本书适合军事和航空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从事飞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专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 激光:神奇的光束

    激光:神奇的光束

    本书是一本介绍激光的科普读物,着重介绍了激光在自然科学研究、军事、工业、医疗、环保等学科以及技术领域和文化娱乐活动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 突发事故自救书

    突发事故自救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震、洪灾、火灾、车祸等突发灾害时有发生。面对灾害,很多人因缺乏自救知识而惊慌失措,错过了最佳自救时间,导致悲剧的发生。面对突发灾害,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自我救助措施,将会决定生命的延续与否。同时,掌握了遇险紧急救助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周围的人摆脱险情。本书是现代家庭必备的自救手册,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阅读。本书内容分为自然灾害篇、火场危害篇、交通事故篇、水上安全篇、日常意外篇等,增强读者的生存能力,让读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救助他人!
  •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热门推荐
  • 灭道夺天

    灭道夺天

    庶子?可笑!可悲!可叹!可笑,居家中十几年未曾见过父亲!可悲,被卷入夺嫡之争母亲被害死!可叹,遭狠心族人追杀却命不该绝!得高人传承,医术武道举世无双!执一柄饮血狂刀,重返家族复仇!面对家族强敌,陆洋如何报这杀母大仇?初踏仙途的他,又如何夺天之造化登临绝巅?
  • 如果这也能算爱

    如果这也能算爱

    左伊在追逐男神的路上披荆斩棘,十几年如一日倒贴,搞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秦骏在这段感情里是个渣,但他自觉还算可以,一切都是左伊痴缠不休,他也算做出了相当程度的牺牲和让步。特别提醒:就是一个渣男和贱女的故事。男主渣得没朋友。
  • 苍徨

    苍徨

    自古世间万物物性相克,阴阳相生。既有妖魔现世为祸人间,就有正义之士守正辟邪,除魔卫道。二十八星宿因何无辜消失?商周修真者,秦汉练气士,繁盛的修真体系又为何消失。上古前贤大能因何无影无踪,无意中的奇遇,莫名其妙的穿越。剑指苍天,笑沧桑。茫茫大地,群雄逐鹿,且看一个俗世子弟如何解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 亡灵

    亡灵

    钱玉珠考上大学的时候,应该很兴奋的,但是她对死在隧道里的人毫不在意,就是幽灵用粉笔写的冤情,也不能吸引起她的兴趣……幽灵的传说让人们都惊惶恐栗,没有人去过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对它的蹂躏逆来顺受,这时候,一个柔弱的漂亮的女学生站了出来……
  • 书指

    书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罪恶冲动

    罪恶冲动

    这个世界,有光就有暗,有灯光,就有阴影。有和平就会有战争。他!就是混乱的代表!他存在于这些之间,又游离之外。他就是混乱!
  • 剑定九霄

    剑定九霄

    宇宙边缘星域,一个被阵法雪藏的巨大星球,名曰九霄!九霄大陆,宗门林立,强者为尊!一名五行混杂、天生无法修炼的青年,一柄深藏剑池、不见天日的锈剑!他们将会书写怎样的传奇?书友们拭目以待……
  • 汉末之无上帝业

    汉末之无上帝业

    汉末,天灾人祸,世家兼并,诸侯混战,七千万黎民到了西晋初年,只剩下不到一千万!乱世人如猪狗,可怜苍生。刘睿,一个带着二十一世纪的落魄皇家血脉,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为了遍地流民不再饿死,开始了他的抗争。机关算尽,不过是为了身边人的温饱,却一步步的借用各种势力机运,成为强者,叱咤三国。金戈铁马,一路血流成河,尸骸遍野,终于成就了强汉的威名,没有了随后的两晋南北朝,只有刘睿的大汉。塞外海外,遍插大汉旗帜,旌旗所指,所向披扉,天下臣服,一片血雨腥风几十载,四海之内,都变成大汉民族,再也没有所外蛮胡外蛮,不想改变的一律变成粪肥,绝无例外。就在刘睿坐了二十年皇帝,大汉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把皇位传给儿子,自己带着众多美人儿还有属下,扬帆出海,那说,他要在遥远的美洲开创出另一个强汉,决不能把好地方留给别人。那一年,他五十岁,然后,又在美洲坐了二十年的皇帝。
  • 穿越人士的古代生涯

    穿越人士的古代生涯

    陈恺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名为大楚的朝代,一段历史的秘辛被慢慢揭开,在乱世中,面对一位忠心耿耿的主公,一位作为本时代重生者的同僚,主角最终的命运将会怎样?而陈家留下的玉佩,大楚朝遗留的密库,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穿越之初莫名遗失的记忆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牵扯?群敌环伺,乱世的潘多拉魔盒已被打开,且看主角将如何在这乱世由浮沉生存走向一条覆雨翻云的王者之路============================================================新书《顾宋》已上传。书号:3220477读者群472262358
  • 不二皇后

    不二皇后

    创世神之女优风吟,意外穿越到了异世界的古代,重生为家族庶女。母亲被迫害致死,为了给母亲报仇,她揪凶手,摆迷局。为护奶娘,她斗家宅,争四宗。在她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只能活到20岁。遇上了最爱的男人,不想离开他,这份爱,能否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