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000000021

第21章 印度各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1)

独立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印度的科技水平,印度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高新科技。尼赫鲁政府在1940年代末期发起了原子科技研发,又在1960年代初期发起空间科技的研发。1980年代,英?甘地政府和拉?甘地政府发起对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海洋科技的研发。为落实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规划,促进各类高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还制定了各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在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中,印度政府明确提出:“要把研究和开发、科学和技术、教育和高级培训放在首要地位”,要重视和强化包括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电子和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前沿领域,并作为振兴印度的高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印度政府在1993年《新技术政策声明》中,进一步明确要把原子、电子、空间、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高新科技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的战略决策,使印度走上依靠高科技强国的道路。

1988年,世界银行发表《知识促进发展》年度报告,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基本框架。2000年,瓦杰帕伊总理提出印度要成为“知识大国”和建立“知识社会”的主张,要使印度未来从劳动驱动型转向知识驱动型,发展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印度政府领导人还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变化趋势还将继续下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是今后推动印度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主要产业。本章重点论述印度在原子科技、电子科技、空间科技、生物科技、海洋科技和国防科技等各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原子科技发展战略与调整

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的巨大威力,独立后印度政府最先强调要发展的高新科技研究就是原子科技。原子科技发展包含民用和军用两方面,在发展原子科技初期,印度政府强调原子科技的民用方面,提出把发展核能作为实现经济和技术自力更生、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印度原子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是,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其基本目的是,通过发展原子能生产廉价电力,推动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源等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运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印度政府领导人也清楚地认识到制造原子弹对于印度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诸多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发原子军用科技。

一、核科技民用为主兼顾军用

要开展原子科技研究、开发和利用,在当代条件下,印度政府领导人认为,最好还是从开发核能等原子能民用开始,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将原子科技用于军事领域。为此,印度逐渐形成核能科技发展战略。当然,独立后,印度政府领导人特别是尼赫鲁总理在核能利用上也表现出矛盾心态。在国际舞台上,印度是当时提出和平利用核能的少数国家之一,建议核能只用于民间,同时主张销毁已有核武器。但是,尼赫鲁等印度政府领导人却特别关注核能军事应用。因此,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原子科技研发。

独立初期,印度政府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并把核能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科技新领域,将其放在印度科技发展计划的优先地位,发展核能成为印度原子科技领域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和印度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印度政府的决策者认为,在核发展计划中坚持绝对独立自主原则,这样做有助于促进其他科研领域发展。但是,由于一味地强调独立自主,印度早期核发展计划进展缓慢。1950年代中期,印度把核发展计划转向国际市场。加拿大首先与印度合作,双方建立“加印反应堆”。后来美国也参与反应堆建设,反应堆更名为“加印美反应堆”。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核能科技先进国家的帮助下,印度建设了多座核电站,开发核能资源。

在原子科技合作中,为了开发原子科技军用技术,印度政府和科技界尽最大努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当时,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巴巴在与有关国家谈判中多次避免妥协,拒绝限制印度完全控制核反应堆和原料生产的协议。1965年,印度曾与少数几个不结盟国家共同提议制定一个核不扩散国际条约,使核武器拥有国在其他国家同意不开发、不获取核武器的前提下,放弃和销毁其核武器。但当1968年《核不扩散条约》出台时,印度却以其安全不能得到保证,拒绝签署该条约。

二、核科技“模糊”发展战略

在1950年代后期与加拿大和美国的合作中,印度实际上已经掌握原子军用科技。1960年“加印美反应堆”建成几个月后,尼赫鲁总理告诉国家发展委员会:“印度正在迈向这样一个阶段:一旦需要,印度将会制造自己的原子弹。”早在1960年代中后期,印度实际上就已经具备制造核装置的能力。印度主张拥有核武器的依据是:没有核武器,印度既不可能挤进全球大国走廊,也不可能享受地区性强国地位;原子弹可加快同中国关系正常化速度;原子弹可使印度摆脱对苏联依赖;原子弹可改变美国敌视或不重视印度的态度。针对辩论,印度政府制定了为期10年的核发展计划——“萨拉巴伊计划”。英?甘地总理声称,地下核试验对印度和平利用核能是绝对重要的一步,这些核试验是印度核发展计划的一部分。1971年8月,美国报纸披露,“印度领导一直使其核政策公开化,一旦国际形势变化和印度认为有必要制造核武器,它将会选择原子弹”。1972年5月4日,印度报纸评论说:“一个能够进行地下核爆炸的国家很容易在必要时把自己核武装起来。”

但是,印度对何时进行核试验非常矛盾。印度想通过核试验显示自己核武器生产能力,但又不得不考虑核试验所带来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压力等方面的后果。1974年,印度进行所谓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引起国际社会对印度核武器发展计划的密切关注,西方国家中断了与印度在核科技领域的合作。此后,为了减轻因核试验给政治和经济造成的国际压力,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保持“模糊”状态。印度政府领导人称,印度已具有生产核武器的全部技术,只有在认为巴基斯坦处于生产核武器边缘或更糟糕时才会作出制造核武器的决定。但是印度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核武器发展步伐。1980年代初期,英?甘地虽然告诉媒体“印度不知道拥有威慑武器会对印度有什么好处”,但是在印度议会上院却说,如果符合国家利益,印度将继续进行这种核试验。拉?甘地上台后继续在公开场合宣称印度将不制造核武器,但是却依然继续进行核武器发展计划,只是将其借口从中国核武器威胁变为巴基斯坦核威胁。在国际舞台上,印度于1988年提出“拉吉夫行动计划”,主张逐渐削减核武器,并重新审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裂变材料控制条约》。可见,印度核科技发展战略依然呈现“模糊”特点。

1974年以后印度长期保持核“模糊”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印度学者森?古帕塔所指出的那样,一是核武器不适合于印度安全和地缘政治需要,在南亚地区印度可通过其常规力量和睦邻外交尽可能多地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关系;二是核武器会使印度更不安全,且会使核军备竞赛升级;三是发展核武器的昂贵代价对像印度这样的贫穷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四是为满足核武器发展的需要,印度将无法保证其常规力量拥有足够的资源;五是核武器的保养和维护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它需要拥有早期预警系统,需要有核大战计划,需要拥有国家级的指挥与控制机构。

三、核科技军用发展战略

进入1990年代,印度核科技“模糊”发展战略面临新的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苏联解体使印度失去苏联的战略支持,对印度国防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印度已拥有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常规力量和军事工业,长期以来,印度更倾向运用武力来解决南亚地区问题。同时,印度没有一个政党能够控制议会绝对多数席位,先后组成几届联合政府,政坛进入动荡期。重要的是,国际社会裁军与军控步伐明显加快,印度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态度引起国际社会批评,因此承受巨大国际压力,这使印度政府对核武器发展必须采取新的战略。但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拉奥政府和中期的高达和古杰拉尔两届联合政府的战略依然是,“印度有能力,但不想去制造核武器”。政坛动荡给竭力主张发展核武器的印度人民党以可乘之机。在议会大选中,印度人民党承诺,一旦该党上台,它将考虑核试验,考虑“普里特维”和“烈火”导弹试验,将拒签任何有关核武器的国际协议。1998年,印度人民党在选举中获胜,瓦杰帕伊刚完成组阁便连续五次进行核试验。这标志着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印度从一个反对核武器的国家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样重大战略调整,清楚地反映出印度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迅速变化,同时,这也是经过几十年对核武器的潜心研究,印度已经拥有相当核能力后的必然结果。自从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后,印度政府确定其核政策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国家安全,奉行自律和开放。印度虽未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印度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基本义务。印度虽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但对核原料及相关技术出口进行有效控制,表明其奉行反对核扩散政策。但是,印度政府“最低限度的有效威慑”战略草案称,一旦遭到攻击,它将发射核武器。“印度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一旦核威慑失败,印度将作出惩罚性的核报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早期领导人关于印度核能和平利用的原则,将对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1999年11月,印度政府外交部长辛格宣布,印度将考虑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世纪之交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演变的新趋势。可见,从独立后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到宣布“最低限度的有效威慑”战略,印度用50年时间走完了迈向核大国的路程。现在,印度已有能力设计不同用途、不同发射系统、不同当量的核武器。

四、核科技发展战略调整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政府领导人的思维和核科技研发的进展,印度核武科技发展战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印度核科技发展战略在民用方面的调整表现出: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印度对核科技越来越有信心,特别是对核能在2020年实现能源安全、2030年实现能源独立的战略中的贡献寄予厚望。因此,印度核科技发展战略在民用方面的调整表现在,逐渐增强核能对印度经济发展的贡献。

2006年7月17日,印度前总统卡拉姆在巴巴原子研究中心培训学校对印度核科学家说:“能源独立是我们国家的最高优先,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取得能源安全,到2030年实现能源独立。”这是印度能源战略的最高目标。他还提出印度能源结构的调整:“根据未来20年规划,到2030年发电能力要从现在13万兆瓦增加到40万兆瓦。能源安全,除热电外,要通过水电、核电和非常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来达到。核电要提供其中5.5万兆瓦电能。”为实现长期能源安全目标,印度把开发核能作为满足长期能源需求的重要手段,制定了“原子能部长期规划”,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有经济竞争力,能最大化利用核能的核技术体系。为了跨越式地开发核能,配合国家核能科技自力更生三步走的计划,印度计划建造轻水反应堆,还打算与俄罗斯合作建造两座1000兆瓦的核电站。

五、核科技的发展及其目标

1.核燃料研究

由于铀储藏量相对不足,印度一直致力于寻找可替代浓缩铀的核燃料,以浓缩铀-钚混合碳化物作为研究方向,完全依赖本国技术研制成一种由钚∶铀按70∶30比例混合的碳化物燃料。由于钍资源相对丰富,印度开发以钍为原料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及相应燃料循环系统。核废料管理是核电和核应用中必然遇到的难题,涉及核燃料,如钚和铀再回收利用和核安全,必须将其中钚和其他有价值放射性物质提取出来加以重新利用。

2.核废料处理技术

核废料依其放射性强弱可分为高等放射性和低等放射性废料。印度对这两类核废料的处理已研究出不同处理方法。对低等放射性核废料采用浅地层储存,对高等放射性核废料则深地层处理,根据多年研究积累的经验,制定出一套核废料长期管理计划,把高等放射性废料与一定比例的杂矿石,如玻璃基体放置在容器中,埋入带有保护层的防水水泥管道中,使核废料在玻璃基体中陶化,然后被固定在被称为“滤毒罐”的罐中进行压缩,并要对暂时储存在密封容器中的核废料保持冷却。经过20—30年后,从深层地下取出,进行最后处理。

3.核科学基础研究

核科学和相关领域基础研究涉及物理学前沿领域,如凝聚态物质物理学、核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分子科学和光学、等离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射线和高能物理,加速器和激光物理学;在化学方面涉及辐射和光化学、激光化学、红外线化学和化学动态学;生物学方面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放射生物学、遗传学、癌症研究,也涉及农业科学、食品技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所有这些基础研究,为核科学和相关科学积累了知识,在加强印度技术开发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边缘科学发展。建设基础研究用的加速器并取得的专门知识,为印度建造加速器推动的亚临界系统计划提供了专家基础。

4.核技术的应用

核技术由许多部分组成,但主要是放射性生产和应用技术。它既可从放射性同位素产生,又可从加速器产生。为生产放射性物质,印度开发研究反应堆和加速器,同时也开发激光技术及其应用。辐射技术在印度已取得长足进步。这使印度在许多领域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了印度高技术基础。辐射技术在农业、工业、食品、医药、卫生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

5.未来目标

同类推荐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水利工程》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智慧善良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京抗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非常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益处,而且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本书介绍了从一名普通的美国公民如何成长为海军飞行员的过程,包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飞行前的航空教育、初级训练、在T-45教练机上的训练、直升机飞行员的训练、驾驶多发飞机飞行员的训练以及获得飞行证章等。同时介绍了各种培训课程和培训l器材,包括救生设备、各型教练机和模拟器,对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也有描述。
  •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对自然灾害危机、人身安全危机、财产安全危机、心理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等方面,阐述了常见生存危机的防范与应对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强调珍爱生命,从生存教育的角度,突出生存能力的培养,拓展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 药酒泡制技术

    药酒泡制技术

    本书为“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丛书”之一,对药酒的泡制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滋补类药酒116种,治疗类药酒150种。
热门推荐
  • 成为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

    成为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

    成为老板最受欢迎的员工是我们每个职场人的心愿与梦想,也是现代企业所希翼和期待的。《成为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以全新的视角,站在老板的角度分析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应该具备的关键素质,深入阐述和例证了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是什么样的以及在现代职场中一个员工如何去做才能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人。
  • 得不到你

    得不到你

    写一个女孩的成长,童年的苦痛,为生计奔波的大学,还有爱情,刻骨的爱情。女孩子竟然是金牛座的。那么想要付出,付出,爱心特别多。最终还是分了手。
  • 堕落中的永生

    堕落中的永生

    返长数载,心情复杂。故事远去,记忆鲜明,如昨日发生,历历在目。天空愈蓝,城市愈大,行色匆匆走在街头,伫立于十字路口,寂落与伤感,交织于心。除了茫然,别无选择。顶喜欢广州,但觉无家可寻。很讨厌长沙,但觉似曾相识!一个很勉强的理由。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大千武界

    大千武界

    无尽大域,万族林立,百家争鸣,唯武独尊。少年莫铮因武脉受损,修为尽失,在机缘之下巧遇绝世圣尊,从此逆天改命,塑金身,修神通,夺造化,悟天机,踏上强者之路,一领天下风骚。吾不求与世无敌,只欲与苍穹争锋!
  • 木歌泣

    木歌泣

    情似蛊,爱成魔。当年,梅花树下那惊鸿一瞥,让他迷失了心智。他,为上古天界神尊,为爱自甘成魔。她,乃天界神女,由木所幻,无心亦是无情,但终得一心,难逃情字
  • 养生育人精华

    养生育人精华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优生、优育、优教,养生延年及处世治家之道,包括优生与胎教、后天教育法、智残障儿童家庭教育、新生儿至青春期的养护、人体亚健康防治、青壮年及老年期养护、常见病防治等知识。
  • 腾九霄

    腾九霄

    天玄地黄,宇宙洪荒。道法自然,明月骄阳。神人共世,争斗难当。云起龙骧,化为侯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大陆,一个平凡的大陆。其上众国林立,人口众多。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各国间有的相互扶持,但更多的是相互倾轧。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会战酆都

    会战酆都

    这是一个太平盛世,西有九教,南有六派,东有七宗,北有神魔八部,中原有神州九郡。世间的宁静与祥和,一切不可想象,神与魔共舞,仙与凡共处,鬼俯与人间相连,九幽与天地四通八达。
  • 白瞳妖女画重生

    白瞳妖女画重生

    原本命中注定要惨死的她,却在腹黑男主的逆天之举中活了下来。她魂魄残缺不全,却一路开挂,时而纯如莲花,时而媚似妖姬,有仇必报,修仙打怪乐此不疲。只是,她还是死了。这一世,她重生,却彻底的化为邪魔妖女。花样吊打前世仇人是她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她却不知,苦寻已久的他也早已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