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9600000015

第15章

段玉平忙阻拦徐连发:“指导员,你不能离开连队,今天是大年三十,连里这一大帮人还要你管着哩!”

“有什么好管的,不就是到时候把包好的水饺下到锅里煮熟,再送到嘴里吃掉,谁还不会?走!出发。”

开卡车的司机毛同四已经把车发动好,等候在营门前。

徐连发指定一位班长负责今晚大家过年的事宜,之后他便带上手电筒,与段玉平、刘玮珊登车上路了。

他们每个人都用“四皮”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猛乍乍地出现在荒郊野外,人们准会把他们当成野人。这四皮是:皮大衣、皮帽、毛皮鞋、皮手套。

今晚没有下雪,这在唐古拉山这个季节是少有的。但是天空却飞舞着冰渣、雪粒,原来大风呼呼地带着哨音,把山中各处的积雪都抖动起来了,这跟下雪没有什么区别。车轮压着狂吼的风声慢慢地向前移动着,与冰冻的路面摩擦发出吱吱吱的极不情愿的呻吟声。

汽车驶出50公里后停在了路边。现在他们要沿着电杆步行,去寻找故障点。这种带着明显的原始痕迹的查线方法,今天已经被现代高科技淘汰了——出发前你只需在机房的监控网络上看眼,就可以准确地知道线路上的故障发生在何处。但是,那时候不行,徐连发他们必须一步一步地丈量每根电杆,用肉眼去寻找故障点。眼下是夜里,他们还得借助手电的光才能发挥肉眼的作用。

徐连发捻亮手电筒,惨白的光环里出现了一束密密的银线。

随着手电光在一点点移动,四个查线人一步一步地向前迈着。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银线……

刘玮珊大喊一声:指导员,停!这里好像有“混线”。

手电的光环停在了“混线”处。段玉平不由分说,就扒掉皮大衣,戴上脚扣,噔噔噔地爬上了电杆。他朝下面喊道:给光!

徐连发用手电照亮了电线。段玉平一看,根本没有“混线”,线路各归各位,谁也不挨谁。

他们继续查线,找故障点。

这回是段玉平喊了一声:“停住!”故障终于找到了:短路。

所谓“短路”即:铁丝什么的把两根线路绞缠在了一起。出现这种故障不外乎三种原因:放牧的藏民闹着玩,乱扔铁丝,卡在了线路上;老鹰或乌鸦嘴衔铁丝在线路上歇息,飞走时留下了铁丝;无情的风雪将铁丝卷到了线路七。

这时,徐连发对段玉平和刘玮珊说:让我上吧。你俩在下面搞好“后勤保障”。

刘玮珊问:后勤保障?保障什么?

徐连发笑答:打手电筒呀,还有,如果我一旦掉下来,你们要准备好担架。

说话间,他已经戴上了脚扣,爬杆了,两个人拦也没拦得住。

风太大,好像专吹徐连发似的,他费了好大劲才爬上了杆,还没站稳,“哧溜”一下就滑了下来。杆上有冰雪,一不小心就会“坐电梯”。

刘玮珊说:“指导员,你看我的吧!”他毕竟年轻,有虎劲,三下两下就爬上去了。他用手去摸铁丝,手马上被粘住了。天太冷,手上那点温度一挨铁丝立即就结冰,冻在了一起。他将手撕下来,一块皮粘在了铁丝上,管它呢。他想把“混线”分开,那铁丝缠绕得太紧,怎么也拽不下来。原来铁丝上结了冰,与线路冻在了一起,很难分开。

脚下打滑,手使不上劲,刘玮珊骂娘了:“他妈的,真没出息!”

听不出来他是骂这鬼天气呢还是在骂自己。

段玉平爬上去了,两个人合力才把那“混线”的铁丝拽下来。

故障排除了,四个人长长地松了口气。徐连发这会儿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他抬腕看了看夜光表,自言自语地说:“这时间溜的真快!”他脸上有几分焦急,但是很快又恢复了正常。他问同行的伙伴:

“你们猜猜,现在几点钟了?”

段玉平:“我想总不会超过11点吧!”

刘玮珊:“10点钟都不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正红红火火地进行着呢!”

徐连发见伙伴们猜的距实际时间相差甚远,就亮了底牌:“一点半整!早已进入了新的一年,连队的同志吃过饺子也都睡觉了!”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战友的肚子就觉着饿了,竟然还咕咕地叫了起来。可不,从下午到现在还没咽一口东西呢!

徐连发说:本来我打算咱们忍耐忍耐,回到连队再吃饭。现在肚子既然提意见了,我们再不去喂喂它就有点太残忍了。这样吧,咱们就在这山野里野餐度过除夕之夜,还蛮有纪念意义哩!

说着他就拿出了带的馒头、饼干及暖水瓶。饼干倒是好的,它不怕冻。馒头已经冻成硬块了,暖水瓶里的水也变得冰凉,很快就会结冰的。

“能咬动吗?”刘玮珊捏了捏冰冻的馒头,问道。

“克服困难吃下去!”段玉平是个乐天派,仿佛多会儿都不知道苦是什么滋味。他说着就掂起一块馒头啃起来。

徐连发忙阻止他:“慢点吃,我来生堆火,一来取暖,二来把冻馒头烤它个焦黄干巴脆,吃起来一定很香!”

“生火?有柴禾吗?”段玉平和刘玮珊异口同声地问。

徐连发说:“这,你们就不懂了,大地就是柴禾,只要一杯汽油它就能着。不信,你们就瞧瞧。”

只见他拿了个空罐头盒,从油箱里用嘴嘬出了汽油。然后找了块沙地,将汽油泼在沙地上,用打火机的火苗轻轻一碰,扑地一下就燃烧起来。这沙地长年爆晒在烈日下,见火还能不着?

四人围火而坐,吃着烤馒头,聊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除夕夜就这么悄不声地从这些兵们单调而寂寞的嚼馒头声中溜过……

这嚼馒头的声音实在太单调了,而且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徐连发便说:来,我讲一个现在兵站部副部长韩俊礼的故事,他是从咱们通信总站成长起来的老兵,他的故事很多,“我们的路在线上”这句话就是他总结概括出来的,够精彩了吧!

段玉平有点等待不住了,催徐连发:你快讲他的故事呀,一个老通信兵的故事!

徐连发咽了一口馒头,故意拉开腔调说:有一年的有一月的某一日夜里,一个高头大马的解放军军官带着外线班班长李洪昌,乘坐一辆吉普车匆匆忙忙地赶往昆仑山口,干什么来了?原来机房报警这里有一根电杆被大风刮倒,线路断了。他们是修护通信线路的。夜里9点钟他们赶到山口一看,被风刮倒的电杆不是1根,而是11根。11根电杆全部趴在了地上,要把它们一根一根扶起来,再栽好,谈何容易!说实在话,这不是什么技术活儿,全靠的是力气。所以,他们一直忙乎到次日清晨才把11根电杆扶起,修通了断掉的线路。有意思的是,因为地冻三尺,无法挖坑,他们只能用石块、冰块垒在电杆的底部周围,加以固定。工作进行到这一步后,韩俊礼觉得还不算竣工,他便带着几个同志从旁边的河里挑水,浇在了电杆的底部,这样,那石块、冰块很快就冻在了一起,像灌铸的水泥一样结实。韩俊礼将这种栽杆法称之为“冰冻埋杆法”。他还对同来的人说:当然,它只限于在青藏高原上运用,内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行不通。它是我们的专利。哈哈!

徐连发的故事讲完了,干沙地上的篝火也燃尽了。夜深沉,他们已经忘了今晚是除夕之夜……

大约五点多钟,他们回到了连队。连队门里门外黑乎乎的,一星光亮也没有,这里压根儿好像就没住过人,一片死寂。只有那只军犬跑上来亲匿地在主人的脚面上闻了闻,又悄悄地卧在了屋檐下。

徐连发心里涌上几分寂寞,同时也有几分愧疚。他想,自己昨晚离开连队后,不知同志们是怎么度过这个年夜的?鞭炮放得响不响?水饺吃得香不香?春节联欢晚会开得开心不开心?连队的领导就像一家之长,连里的每个人每个角落都牵着他的心,有一点不周之处都会使他于心不安。

徐连发回到自己住的那间与连部连在一起的宿舍,没有开灯,也没有马上睡觉,虽然他已经很困了。他站在窗前向外眺望,院里院外仍是一片寂静。站得久了,眼睛适应了这漆黑的夜色,竟然能看出院子里堆放的各种东西的轮廓,在院外很远很远的山野上还有点点萤火虫似的光亮,也许是夜行的汽车吧!除夕夜,不,应该说是大年初一的凌晨,还有人在山野奔忙。生活永远都是这样,总有人舍弃了欢乐和享受,为他人在工作。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了女儿,想起了妻子。他们今晚一定也在牵念着远方的他,刚刚6岁的宝贝女儿此刻很可能在睡梦里梦见她的爸爸了!

就在这时候,徐连发看见有三个人影在营门外面的停车场上慢慢地走着。谁呀?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睡?他想一定是连里的战士,不然营门口的哨兵会制止他们的。他似乎醒悟到了什么,立即披上刚刚脱下的还在掉着水滴的皮大衣,出门去了。

他走到门卫跟前询问情况,哨兵指着3个人影告诉他,是连里几个战友睡不着,正在散步。徐连发没说什么,他悄悄地跟在3个战士后面走着。他并不追上他们,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跟着走。前面的3个兵一直朝前走去,他们并不知道指导员跟在后面。

徐连发根本不知道他们要走向哪里,但他也不阻拦他们。已经走出去好远了,兵们才回过头看见了跟在后面的指导员,他们止步,等着指导员走了上来。一个兵问:

“指导员,你还没睡?”

徐连发说:“你们不也没睡吗?”

另一个兵说:“出来走走,这静静的夜里散散心真好!在老家也兴大年三十日晚不睡觉的!”

徐连发问他们:“这时候你们都在想什么?”

3个兵一起回答:“想家!”

徐连发说:“是的,我也想家!”

谁也不吭声了。

唐古拉山的凌晨,比夜里还静,静……

敢闯唐古拉山的士人

敢上唐古拉山的女人,如今也许不算少了。但是能在那里蹲下来,而且一蹲就是三个月的女人,实属罕见。

我真佩服杨凤美,看起来这么一个瘦瘦弱弱的女人,竟然敢闯唐古拉山,而且是带着病闯山的,在山上呆了三个多月,病一直没好。

她从河南周口地区扶沟县农村大老远地上唐古拉山,当然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上山探望丈夫李红路,丈夫是通信总站驻唐古拉山6连指导员。杨凤美已经28岁了,还没抱上娃儿,她着急,家里的老人也为她犯心焦。她总认为抱不上娃儿是红路的过,她俩1997年结婚时,红路就已经是驻唐古拉山6连的军官了,婚礼是在老家举行的,蜜月没度完,一份加急电报就把他招回了山上。

凤美的心里变得空空落落的,刚结婚的女人守空房是啥滋味,她算尝到了。她真想追到唐古拉山去,你忙没时间陪老婆,老婆去陪你还不成吗?可是,她一想到红路说的山上的氧气比内地少一半,壮壮实实的棒小伙子被高山缺氧撂倒的都很多,她这瘦弱的身子怎能受得了?丈夫一再警告她:那是女人不能去的地方!杨凤美第一次想去唐古拉山的想法就这样偃旗息鼓了。

第二年,红路利用出差的机会,像住旅馆似的在家住了几天,脚板一撂就走了。

第三年,红路倒是结结实实地陪着她,日夜不离地休完了假,可是他回来的不是时候,正逢她身子不舒服,管啥用?

有一码事,怪不得红路。期间,凤美曾怀孕一次,但由于自己太粗心,有了身孕还那么轻活重活不掂着下,只要是活儿就往肩上搁,那自然不行了,结果孩子流产了。这事发生后,红路没怪凤美,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来日方长,只要咱俩和和美美过口子,还愁抱不上儿子?杨凤美听了这话,嘴一撇,说:和和美美?到时候我不生育,你不变心了?红路说:你把心装到肚子去好了,我这一辈子就爱你一个。凤美再不啃声了。

也怪,红路越是疼爱凤美,凤美就越是想要粘着他,不愿过这两地分居生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下定了要上唐古拉山的决心……

李红路原本就不同意妻子上唐古拉山。他在电话上对凤美说,唐古拉山可不是咱们的扶沟,在这里你空着手走路也喘不上气,这苦你是吃不了的!凤美抢过话头说,你就知道我上了山我苦,怎么就不想想让我—个人孤零零地守在家里更苦?守空房的这种苦没有人能为我分担,山上虽然苦,有你和我在一起,这苦我咽得下。你不要忘了,你我的年龄都不小了,咱们该有个娃娃了。

红路无话可说了,就算同意了她上山。

杨凤美就是这样“战胜”了丈夫的劝阻,踏上了通往唐古拉山的路。按她原先的想法,一到山上她就对红路说,怎么样,我这不是挺好的吗?可是,她现在不能说这个大话了。在格尔木小憩几天,她开始上山的头一天,就感冒了,发烧,咳嗽。尤其是那个讨厌的咳嗽,一声接着一声地咳,怎么也止不住。谁都知道,这个地方得了感冒是要人命的。青藏线上的官兵都会背诵这样一首顺口溜:“早上患感冒,晚上转肺炎。来日肺水肿,赶快写遗言。”杨凤美昏昏迷迷地来到了唐古拉山上的6连。李红路知道,在这时候如果抱怨妻子,只能增加她的思想负担。他便安慰她:衣服要多穿点,开水要多喝点,休息的时间要充足点,医生给的药要按时吃。

你的感冒会好的,一定会好的。唐古拉山冷吗?丈夫的每句话都暖着凤美的心。

正因为李红路知道在这个地方患感冒危险性大,他对治疗妻子的病就格外经意。他四处打电话托人买医治感冒的药——有人从西藏安多带来了青霉素液体;有人从西宁捎上来重感灵;一瓶液体还没输完,又有人从格尔木带上来第二瓶液体;外线班的李宗元听说嫂子病了,专门让战友从拉萨买来一瓶川贝止咳糖浆带到唐古拉山。杨凤美得到的既是丈夫的体贴,又是同志的关爱。

她的感冒很快就好了,只是那咳嗽还未完全止住。红路安慰她:别急,只要感冒治好了,咳嗽随之也会好转的。

同类推荐
  • 穿堂风

    穿堂风

    在《散文公社·山东卷:穿堂风》中,作者雪松以与大地精神往还的纯朴心灵,阅读大地上的事物,感悟大地的内蕴,发现大地上鲜活的生存细节,并依此抒发、延展自己富有诗性的激情、感动和思考。作品情感沉郁,语言富有张力,篇幅短小而存宽厚的精神容量。此前,作者已出版诗集、书法集六种,《散文公社·山东卷:穿堂风》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
  •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收编的34个故事中,有的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而绝大部分是在史志记载之外,长期散落在民间的口头传说。采取正史、野史、奇闻、逸事结合,汇集而成的情节有趣、内容新颖。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发生近代,但它在当时却是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危的特大历史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当地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现代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很陌生,只是偶尔在闲谈中,像听故事一样,听人传说,印象淡薄,相距遥远,今天已融入到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本书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闻香》、《柳美人》、《种子》、《鸽子在天空流浪》、《发现》、《月光手帕》、《小女趣事》等八十余篇随笔。
  • 抚摸台湾

    抚摸台湾

    时光匆匆,人生短暂。以往听人说此话,自己也随声附和,却是秋风过耳,如今方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今年1月正式退出政界,还原为从乡村出发时的布衣平民了。这不突然,2002年从繁忙的岗位淡出,离现在的退出就差一步了。干脆就将淡出变为退出,一心一意侍弄文字,用刻下的话说是和退出零距离了。如今看来,这零距离太关键了,不是关键在省略了退位的突然,而是那时就给了我回家的感觉,回家的自在。
热门推荐
  • 足坛天皇

    足坛天皇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寒门小子一步步成长为足坛巨星,甚至足坛天皇。有辛苦的汗水,有激动的泪水,有巅峰的荣耀。有系统,金手指,但无数据化,不张狂。有点文青,绝不迂腐。
  • 一枕华胥

    一枕华胥

    千年穿越回到隋末唐初,因着道士的一番话,我被送进了荥阳太守李渊家中。原以为与李世民青梅竹马,迟早嫁做帝王妃。可老天给我安排的戏本远没有这样简单。我知晓这天下的走势,却让自己落得天涯亡命;我相助李世民的江山,却无可奈何的与他渐行渐远。突厥牙帐里,我被立为三殿下咄必的王妃,原是权宜之计却情愫渐生。于是我珍重捧出自己的爱恋,交付一颗真心,到头来,却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场阴谋。美丽的外表揭开,原来身边的友情爱情无一不龌龊,我只是一颗被所有人利用的棋子。抛下一切远走,隐姓埋名的苟活,他却在茫茫人海中将我找了出来,对我说:“我愿意抛下所有换你回头。”而我,早已分不清情爱中的真假,如何回头。
  • 恶魔大人宠上瘾

    恶魔大人宠上瘾

    某女在电视前面趴着看时装秀,突然爬起来,不情愿地掀起小嘴:“我看以后还是给你做情人算了,好歹那个时候你还每月给钱呢。”某男不悦地从文件里面抬脸,危险地眯起眼,深邃的五官立体得如同雕塑一般:“你是在抱怨我没有给你钱花?”感觉到他身上的危险气息,她利索地缩了缩肩膀谄媚凑上去:“当然不是啦……只是要是你愿意依旧定时给钱就更好了,我一个堂堂的总裁夫人出去老是没有钱多不好......”“那好吧,我就给你这个机会,”翻身将她压下,“按次数?”还没有来得及说不,就被吃干抹净,哀怨地咬着小手绢,可怜巴巴地缩在角落里面,总裁什么的最讨厌了......
  • 妃常难追:王爷靠边站

    妃常难追:王爷靠边站

    萧若依是二十一世纪顶尖级的杀手,一朝穿越,她穿到了一个没有听说过的朝代——天蓝王朝,成了逸亲王妃。可是那个没有见过面的王爷老公不但联合丫头设计她,还准备迎娶他的心上人。于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在婚礼堂上洋洋洒洒的留下的一纸休书,逃之夭夭。轩辕逸是天蓝王朝的逸亲王,一朝指婚,他娶了他不爱的女人。可是那个软弱的女人却在安静了那么多年之后,在他迎娶侧妃的婚礼上丢下休书,一走了之。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在青楼中相逢之时,他认识她,她却不认识他。
  • 神奇的房间

    神奇的房间

    在公司,柳如是老板,身上随时保持着一股强烈的上位者气势,给人一股难言的压抑之感。有时候,风才也会壮着胆子去与她聊上几句,几次下来他发现自己的胆子似乎也大了不少,而且最令他高兴的是,体内的那股气流越来越壮了。
  • 忘了夏的蝉

    忘了夏的蝉

    所有人都认为,夏墨是不会看上赵蝉的,包括赵蝉,因为两个人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乖乖牌配不良女?Oh,no!
  • 妖血传奇

    妖血传奇

    看一个乞丐少年如何获得神秘妖血,以半人半妖之身踏上寻仙问道之旅。怎样演绎出一段爱恨情仇,惊天动地的传奇人生!又怎样一步一步解开妖血的神秘面纱,探寻出天地间最大的秘密!少年壮志欲登天,何计路人闲碎言。他日乘奔御风去,凡间已过数千年!
  • 穿越之女帝:最是无情帝王宠

    穿越之女帝:最是无情帝王宠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相信】唐家堡被毁七年之后,唐白银已然从一个小丫头长成大姑娘。家族灭亡的道路上唐白银带着姐姐的孩子和一个丫鬟仓惶逃离。而与大唐皇帝的结识,从七年前的一面之缘,到后来的再次相见。帝王的爱从来都是无情的,唐白银在面对李旦的真情之中,总总误解和纠缠,到最后相信那份爱,还是孜然一身,回到现代之中?
  • 秦谋天下

    秦谋天下

    他奋六世之余烈,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然而:他的生父是吕不韦还是异人?他为何终生未立皇后和太子?他为何要焚书坑儒?秦始皇陵和阿房宫又是何等巍峨的工程?一朝穿越,她一步一步解开历史的疑团,却发现……(欢迎加入书氏的读者群:99701105)
  •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