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8900000033

第33章 诗的成功是悲哀——黄遵宪论(2)

黄遵宪是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的第一诗人。他的诗歌著作已结集于《人境庐诗草》这部鸿篇巨制之中。诗集总计十一卷,始于同治三年,终于光绪三十年,是数十年间著作总汇。我们称他为第一诗人,自然不仅仅是从创作的角度看,而是对他的完整的人格,特殊的风格,丰富的诗歌内涵,以及他对诗歌变革的创造性贡献等方面做出的总体评价。康有为说他博群书,工诗文,善著述,且体裁严正古雅;戊戌变法后,久废所用,益肆其力于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博以寰球之游历,浩渺肆恣,感激豪宕,情深而意远,是一种全面而准确的鉴定。最后,他禁不住要发出忘情的赞叹:公度之诗乎,亦如磊坷千丈松,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上荫白云,下听流泉,而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

吴宓跋《人境庐诗草》自序时,有一段话便是从诗和诗人的总体上评价黄遵宪的价值:

谨按:嘉应黄公度先生为中国近世大诗家。《人境庐诗草》久已流传,脍炙人口。二十余年前,梁任公曾称其最能以新思想新事物熔铸入旧风格,推为诗界革新之导师,然先生不特以诗见长,其人之思想学识,怀抱志趣,均极宏伟,影响于当时者甚大。细读先生之诗可以知之。而先生之工为诗,亦未始不由于此也。

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黄遵宪能以大家屹立于中国诗人中,固然是由于他诗歌创作的实绩。在晚清,龚自珍以后的诗人,成就大者就数黄遵宪,但他在文学史上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又与他的倡导诗界革命有关。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当时二十一岁的黄遵宪写了一首《杂感》诗,这是一首篇幅不短的议论诗,它集中体现这位青年对于古今文变的深逮思考。也就是在这首诗中,出现后来被反复引用的惊世骇俗的一些名句:俗儒好尊古,日月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人诗篇。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这些诗句,表现出这位年轻人批判的思维以及超越独立、不拘一格的学术精神。我手写我口这一明白畅晓的表述,后来成为新文学革命思想的一个触媒。它是一点火星,飘落在人们对旧文学感到失望的干柴堆上,终于燃起了熊熊大火。

但《杂感》一诗最尖锐的思想批判却不是在文体的思考方面,而是它对封建文化最核心的科举制度发出的激烈抨击:

吁嗟制艺兴,今亦五百载,世儒习固然,老死不知悔。精力疲丹铅,虚荣逐冠盖。劳劳数行中,鼎鼎百年内,束发受书始,即已缚杻械,英雄尽入彀,帝王心始快。……谓开明经科,所得学究耳;谓开制策科,亦只策士气;谓开词赋科,浮华益无耻。

从这些无情的剥落中,我们看到了自由不羁的灵魂以及面对整个封建文化秩序的不妥协的抗争精神。黄遵宪后来倾向维新变革的前进立场,早在他的青年时代便具端倪。

1898年有一个火辣辣的夏天。这一年6月的京城,夏天的骄阳照射在这座帝都大小胡同的老槐树梢,使那些苍老的枝叶仿佛镀上了黄金,到处闪闪发光。这城市显然充斥着某种悄悄的激动。在紫禁城通往西郊颐和园的御道之上,穿梭般来往着朝廷的命官显贵,公文和奏折不断地被制作。当然,各种政治势力也在明明暗暗地进行着无情的较量。

早在这一年的年初,康有为在北京成立粤学会。随后,谭嗣同在长沙成立南学会。新派人物加紧了宣传新思想的步子。据史载,这年2月,康有为在第七次上书光绪皇帝的同时,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等书。这就引出了本章开头提到的光绪皇帝调阅《日本国志》的那件事。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这位皇帝在悉心了解他的邻国进行体制改革的情况和经验,以便为中国的变政提供资益。据史传记载,《日本国志》编写前后达八九年,于1887年完成,全书四十卷,分十二类,共五十余万字。是包括日本本国在内当时最完整的一本志书。作者在凡例中说,力小任重,每自兢兢,搁笔仰屋,时欲中辍。徒以积历年多,黾勉朝夕,经营拮据,幸以成书。单从这书的写作和完成来看,以一个中国人,旅日时间不长,又乏可参考的资料,而终于完成这样一部巨著,可见黄遵宪非凡的毅力和才华。在历史上,他当然不是以单纯的诗人和学者的面目出现,而是以一位发展全面而学贯中西的人物出现。大凡历史发展到一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批这样多才多艺的奇人。处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大时代,中国的天空就布满了这样一些闪着异光的星辰,黄遵宪就是其中的一颗。

黄遵宪是一位有思想、有胆识的社会改革家,但在中国这个封建落后而保守势力强大的社会中,他无法施展他的才干。他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而国势积弱的中国,也没有留给他可供驰骋的机会。也许得以保留的,最后也就是他的诗名。这是唯一可以慰他的寂寥与空漠的实在,也就是他的生命实际的最后证实。

天才的怀抱和遗憾

黄遵宪死于光绪三十一年,时年五十八岁。许多悼念他的诗文都说到他的才干不为世用的遗憾,其中观云的一首挽诗说:

公才不世出,潦倒以诗名。往往作奇语,跨海斩长鲸。

寂寥风骚国,陡令时人惊!公志岂在此,未足尽神明。

屈原思张楚,不幸以骚鸣。使公宰一国,小鲜真可烹。

才大世不用,此意谁能平!而公独萧散,心与泉石清。

惟于歌啸间,志未忘苍生。

这诗深知黄遵宪,他志不在诗,而终以诗名。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一个时代若是剥夺了它的精英的所有可能性,而独独留下了无用的诗,这是诗家的福音,却是社会

的悲哀。

梁启超非常称赞观云的这首挽诗,他在《饮冰室诗话》中说:才大世不用以下六语,真能写出先生之人格,可当一小传矣。他自己在为黄遵宪写的墓志铭的最后,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

士失职者多矣,而独于斯人焉奚悲。悲其一身之进退死生,与一国之学粹兮相依,谓天不欲平治天下,易为笃生此才槃魂而权奇?谓天欲平治天下,曷为挫铄窘辱拂乱之不已,又中道而夺之?其所志所学,蟠天际地,曾不得以百一自见于时?若夫事业文章之在人耳目者,则乃其平生之所不屑为,然且举九州之骏足,十驾焉而莫之能追。

梁启超的这一段铭文,述说的是作为诗人的不幸,以及对于怀有才识而不为世用者的控诉。但又是一篇对上天,即埋没人才的时代的檄文。要是一个时代把能够给社会以改变的人才统统予以驱遣,而独留下一些于世无碍的诗人,这时代便是粗暴的。而上一个世纪末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粗暴的社会。许多旷世奇才都被窒息在这个密不透风的黑暗王国之中。

而我们此刻也只能略去这位诗人也许更值得谈论却又谈不出什么的话题,专挑作为騷人墨客的痛苦微不足道之点来谈——这个畸形的世纪之交的时代,留下的是无数的悲痛和惨烈,留下的是无数的绝望和屈辱,而消失了的恰恰是那些奇兀的思考,激烈的呼吁和卓绝的苦斗。至于黄遵宪,我们也只能专挑他在非凡一生中留下的一些诗篇文字,议论这位诗人的点点滴滴。

这一点不是我们的猜測。黄遵宪的弟弟黄遵楷也说到:以非诗人之先兄,而使天下后世,仅称为诗界革命之一人,是岂独先兄之大戚而已哉!……读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事无成,惟古近体能自立耳,然亦无用之物,到此已无可望矣!呜呼,先兄之不忍为诗人,又不得不有求于自立之道,其怆怀身世为何如耶?令海内鼎沸,干戈云扰,距先兄之下世者仅六岁耳,先兄之不见容于当时,终身立于无用之地位,先兄之不幸,抑后于先兄者之不幸耶?这里说到许多无用、不幸之类的话,其见解正与我们所论相近。

关于黄遵宪的学术生涯,最重要的一篇文字,是他为《人境庐诗草》写的自序:

余年十五、十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南西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嘎嘎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日,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日,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日,取《离骚夂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日,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铄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日:虽不能之,心向往至。聊书于此,以俟他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黄遵宪这篇自序,言简意赅,可以看作是他的文学主张的纲领。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作家诗人的自立精神。今人就是今人,何必事事处处求同于古人。他以为自立的首要之义,在于弃古人的糟粕,摆脱古人对我的束缚。这就是从21岁写《杂感》诗起以至于今的他的一贯的文学批判精神。

其次一点,黄遵宪设计了一种理想的诗歌境界,依次分述的四点中,贯穿着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的思想。其中取离騷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和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人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绝非粗率的言说。这里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继承传统文学中的有用因素,为创造今日的文学服务。他的观点,即不同于食古不化的学究派,也不同于一切打倒的激进派。而是不绝对排斥,也不全盘接受,撷取的是古人创造的精华部分。

黄遵宪在这里提出广泛汲取的不名一格、不专一体的主张,体现了他的文化思想的民主性。这种文化思想的特点是不偏狭、不排他。历代的名家巨匠,乃至于晚今小家,只要是能够于我有助的,均广为吸收。至于叙述方式,举凡官府公文乃至方言俗语,包括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都在我的视野之内。因此,黄遵宪很早便体现出他的学术包容性,这是与墨守陈规而又固执的旧文人迥然有别的。

当然,他依然是旧文学营垒中人,他的创作实践与他的文学观念也不尽相同。譬如说,他做诗喜用典,而且用典古奥生僻,以至不加译注就不知所云,便是旧式诗人的弊端和陋习的表现。王赓《今传是楼诗话》评黄遵宪诗,也说到他这种广泛应用古今典的习惯,惜未及自注,时移事往,诚不免无人作郑笑之叹,也隐含批评之意。何藻翔在《岭南诗存》中说得更为直率,他引用黄诗圣军来决蔷薇战,党祸惊闻瓜蔓抄,微闻黄褐锄非种,欲为苍生赋大招句为例批评说偶作游戏则可,译语满纸,诗道一厄矣。

尽管从梁启超开始,便非常欣赏他诗歌创作的浅俗化和民歌化倾向,但这类作品在他的全部诗歌创作中比重并不大。就是说,虽然他是一位立志于自立而对传统文化怀有警惕的诗人,但他又处身其中而很难摆脱旧习。于是便有了如今这样的杂陈状态。当他专注于试验新体的时候,他的狂放不羁的独立品性便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自立性便很突出。而当他不那么专注的时候,作为受到数千年文化濡染的文人,他的所有的空间都不设防,所有传统的习惯和姿态都可以理所当然地、堂而皇之地进入这是一种自然而然,而不能用乘虚而入等类的形容。

古典诗的革新

人们阅读《人境庐诗草》的感受,其实和阅读异代或同代的其他诗人作品感受相同。黄遵宪写的也是传统的古典诗,他的独特价值,也许就像《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直接告知的那样,在于他能溶铸新理想入旧风格。有新理想本就非易,而又能熔铸入诗则更不易;但若把新的理想纳入旧的框架,便是相当难的。这种努力并取得成果是黄遵宪的贡献,却也是作为过渡诗人的黄遵宪的局限。如果放眼看去,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次诗界革命,其历史性的缺憾就在于未能决绝地抛弃旧风格,他们全力以赴的工作是把那些新理想的酒往旧模式的瓶子里装。

高旭评黄遵宪诗有一段话很重要,也很精警:世界日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此一定公例也。黄公度诗独辟异境,不愧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矣,近世洵无第二人。这种评语,也还是就他能以新事物人诗而言的。这一点,许多评家对此都有佳评。特别对他的《今别离》四章赞誉尤加。潘飞声《在山泉诗话》说该诗古意沈丽为千古绝作;何藻翔《岭南诗存》说该诗以旧格调运新理想,千古绝作,不可有二。

《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人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四章《今别离》运用乐府杂曲歌辞崔国辅旧题,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却写的上一个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其中被引用最广的是第一章: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前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併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見,烟波香悠悠。去矣一何速,归迹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同类推荐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作文考试高分秘籍,青春文学阅读宝典。新概念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绝对不能否认的是它成就了那么多人的文学梦想。本书主要收录了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的散文作品。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描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讲述了爱情的温馨和浪漫,亲情的可贵和温暖,友情的美好与宝贵。当然也有他们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恐惧,以及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鞭挞。更多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总之,这是新一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心灵的“写真集”。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海归抢滩中关村

    海归抢滩中关村

    本书介绍在中关村创业的代表性海归企业的决策人,记述其留学过程、海外经历、回国感悟及创业的历程与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九天御剑录

    九天御剑录

    上古之神盘古开天辟地后,始有天地,后来大地之母女娲掘泥土造人,从此之后,天地间三才并列。女娲掘泥造的人,智慧不凡,能参阴阳造化,悟生死涅盘,修仙炼佛,而至于长生……
  • 大庸人

    大庸人

    庸者,权财美色皆爱之,世人所求难逃一庸。庸道,权财美色皆有之,他之所求则是极致。卓跃的座右铭是:我乃庸人,无美色权财不可!看卓跃如在这庸世之中步步崛起,傲立巅峰,尽掌权财美色,当人生的主角,做世界的庸人,此乃大庸人。
  • 我的美艳猛鬼师父

    我的美艳猛鬼师父

    七年前,我为一已私欲,毁了祖业,因此承受了整整七年诡异的诅咒。七年后,我生无所恋时,遇上了改变我一生的女人……
  • 小五义

    小五义

    《小五义》的全称为《忠烈小五义传》,又称《续忠烈侠义传》,共一百二十四回。书中以襄阳王赵珏因抱恨前仇,招兵买马,阴谋造反,天子旨准钦差颜按院大人奉旨查办为主线,主要讲了各路英豪纷纷效忠为民,弘扬正义的事迹。其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侠义豪情种种,皆在其中。另外人物形象塑造生动,跃然纸上,让人对豪强劣绅憎恨的同时,也对英雄豪杰的行为肃然起敬。此书在民间广为流传,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 那时汉朝(叁)

    那时汉朝(叁)

    第三部从汉武大帝刘彻登基写起,到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回国为止。有人说刘彻是一个“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的皇帝,这位乳名“小猪”,靠联姻登基的皇帝,为我们树立了强汉风骨,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 天才宝宝腹黑娘亲惹不得

    天才宝宝腹黑娘亲惹不得

    纳尼,穿越,老娘我好歹也是个青春靓丽活泼可爱超级无敌的富家千金美少女吧,怎么就穿越了呢?想不通啊想不通,我说穿越就穿越吧,怎么搞个架空的王朝时代呢,老天啊,这么多年的历史白学了啊!不过不怕光靠老娘我这一生的现代本事至少能养活我自己吧,纳尼我连自己都养不活了,这副身子已经有两个月了!老天啊,至少也让我先知道孩子他爹是谁吧!纳尼,这副身子长得特别丑,啊!我不活啦,这么丑怎么出去出去见人啊,先不说见人的问题,孩子也长得丑的话,我会不会把他掐死还是个问题,纳尼,这副身子的原主人只是一个相府不受宠的嫡大小姐,不怕那我离家出走好了,游山玩水,顺带生个孩子,开个百货大楼,养个孩子不愁吃穿,哇哈哈哈.....
  • 帝国的荣耀

    帝国的荣耀

    新书发布了,仙侠类的,书名《如是观》,很文艺范吧,嘿嘿!书号:3268745。下面是新书的简介:文艺范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很文艺范简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吧,回到现实,普通的简介:一个叫陆压的家伙,修仙求道的故事。
  • 古蒂魔法学院之黑色水晶

    古蒂魔法学院之黑色水晶

    谁能想到颜色也是种宝贵的赐予?神秘的黑色萨坦星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本该毫无接轨关系的魔法世界为什么与现代文明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她的到来,是否会造成魔法世界的消失或毁灭?该怎样摆脱,生死·封印·血脉的绞绊?该怎么留住,那些也许本不该拥有的东西?%李妙佳来自古老的村落,那里无不洋溢着神秘的气息,可有些村民们更加崇尚现代文明,于是带领一些人连同幼小的她去发达城市生活,很少回村寨。后来她将要成年,想要回去举行成人礼仪式,却见到了传说中的黑洞……%
  • 明星小妖是女友

    明星小妖是女友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呆萌,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无赖,她还有一些疯狂;没事唱唱小歌,反正醒着也是醒着;无聊谈谈小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整天嘻嘻哈哈遇到男主就改变,也曾迷迷糊糊大祸小祸一起闯,还曾山山水水敢爱敢恨闯娱圈,更曾轰轰烈烈拼死拼活爱一场,白小妖就是这个姑娘!(本文轻松愉悦,幽默可爱,欢喜冤家,逗趣不止。女主不断蜕变,男女主角一路笑虐到底。豪门?娱乐圈?NO,NO,NO.那只是他们生活的调味品而已!)花花携小妖、汤圆儿在这里求推荐、求收藏,如有打赏,嘿嘿嘿……汤圆儿,来来来,给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打两个滚,翻俩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