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7100000023

第23章 拾取逝去生命的碎片

我学医、行医加起来前后有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看到了不少生与死。生命的诞生大致相同,但生命的逝去则千态万状,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我常想起那些与我擦肩而过又归于冥冥之中的生命,想起他们起步的刹那以及留给生者的思绪,从而感到生与死连接的紧密与和谐。那一个个生命的逝去,已残缺为一块块记忆的碎片,拾捡这些碎片是对生的体味,对命的审视,是咀嚼一颗颗苦而有味儿的橄榄。

那时年轻,不知何为生死,我的班长与我是“一帮一,一对红”,我们常常坐在水泥池子的木板上谈心。我们谈的常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情,诸如跑操掉队,背后议论人,梳小辫臭美等等。我们屁股下面的池子里,黄色的福尔马林液体中泡着三具尸体,两男一女,他们默默地听了不少我们之间的事情。

有一天,班长说,她将来死后要把遗体献给学校,为医学教育做贡献,我才突然觉得池子里面躺着的是三个“人”。

水泥池子上的木板很硬,很凉,药水气味也很呛人。

“文革”时,他从八楼顶上跳下来,当时我恰巧从下面走过,他摔在我的前面,我下意识地奔过去,以为这是一个玩笑。他很平静地侧卧在地上,没有出血,脸色也相当红润。他看着我,想说什么,嘴唇动了一动,但只是两三秒的工夫,面部的血色便退尽,眼神也变得散淡,我随着那目光追寻,它们已投向了遥远的天边。

三天后我看见他的从湖南赶来的老父亲默默地坐在太平间的台阶上,望着西天发呆,老人的目光与他儿子的如出一辙的相似。

西面的天空是一片凄艳的晚霞。

她是个临产的产妇,长得很美,在被我推进产房的时候她丈夫拉着她的手,她丈夫很英俊。这是对美丽的夫妻,他们一起由南方调到这偏僻的山地搞原子弹。平车在产房门口受到阻滞,因为夫妻俩那双手迟迟不愿松开。孩子艰难地出了母腹,是个可爱的男婴,却因脐带绕颈而窒息死亡,母亲突发心衰,抢救无效,连产床也没有下……这一切前后不到两个小时……

我走出产房,丈夫正在门外焦急地等候,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说,我想躺一躺。我把他安排在医生值班室让他歇息。

半小时以后,我看见他慢慢地走出了医院大门。

儿子守在母亲的病床旁,须臾不敢离开,医生说就是这一两天的事。儿子才大学毕业,是独子,脸上还带着未经世事的稚气,母亲患了子宫癌,已无药可治。疲劳不堪的儿子三天三夜没合眼,母亲插着氧气在艰难地喘息,母子俩都怀着依依难舍的心紧张地等待着那一时刻的到来。中午,儿子去食堂买饭,我来替他守护,母亲一阵躁动,继而用目光寻找什么,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我赶紧凑到她跟前,那目光已在失望里定格。

儿子回来,母亲的一切都已结束,他大叫一声扑过去,将那些撤下来的管子不顾一切地向母亲身上使劲插……

撒在地上的中午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我给这个六岁的男孩做骨髓穿刺的时候孩子咬着牙挺着,孩子的母亲在门外却哭成了泪人儿。粗硬的带套管的针头扎进嫩弱的髂前上脊,那感觉让我战栗,是作为医生不该有的战栗,我知道,即便打了麻药在抽髓的刹那那疼也是难以忍受的,而孩子给我的只是一声轻轻的呻吟。取样刚结束,孩子的母亲就冲进治疗室,一把抱起她的儿子,把他搂得很紧很紧。孩子挣出她母亲的搂抱,回过身问我:“这回我不会死了吧!”

我坚定地回答:“不会。”

半个月后,孩子蒙着白单躺在乎车上被推向太平间,后面跟着他痛不欲生的母亲。临行前,我将孩子穿刺伤口的纱布小心取下,他在那边应该是个健康、完整的孩子。

辚辚的车声消逝在走廊的尽头,留下空空荡荡的一条楼道。

……这样的碎片于每一位医生都会有很多,它们并不闪光,它们十分平常,但正是在这司空见惯中,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要经历的故事,我们无法对它加以任何评论,我们只能顺其自然。生命是美好的,生命也是艰难的,有话说:“未知生焉知死?”我想它应该这样理解:“未知死焉知生?”我想起一九八五年在日本电视里看到一个情景,那年八月,由东京飞往名古屋的波音747飞机坠毁在群马大山,全机五百二十四人,五百二十人遇难。飞机出事前的刹那间,一位乘客匆忙中写下了一张条子:

感谢生命。

同类推荐
  • 76号特务实录

    76号特务实录

    抗战初期,顺应全国民众的呼声,军统在上海对日寇官兵、大汉奸及日伪机构进行暴力袭击,使日伪遭受重大损失。汪伪76号特务展开报复行动,破获军统上海站,杀死大批军统特务。不断升级的报复与反报复让上海滩充满了血雨腥风。本书形象地再现了汪伪76号的每一场风云突变,揭开笼罩已久的神秘面纱,真捣恐怖而罪恶的特务组织核心。惊心动魄的策反、暗杀,血雨腥风的剧变、惨案,零距离目击极斯菲尔路76号,刺目刻画历史上的黑色一笔。以理性的眼光、客观的态度、细腻的笔法,深度透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最大的汉奸特务组织。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生活在南方,无边的蒲竿在风中起伏的画面在作者记忆中像是一幅旧水彩……
  • 走进中南海

    走进中南海

    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档资料、报刊材料和回忆录,吸收了党史、国史、民国史、革命史研究的一些成果。内容包括:从西柏坡到香山、离开最后一个农村司令部、西柏坡群贤毕至、毛泽东绘制新中国蓝图等。
  • 访美见闻

    访美见闻

    两年前,带着访学任务,装着家庭、单位的嘱托,飞越太平洋,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美国访学。作为地理学者,尽管已经对美国的自然地理和风土民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初到美国,中美之间的对抗和较量便开始展开,从思想到行动。
热门推荐
  • 《天界传说》

    《天界传说》

    某年某月某日,一个名为《青龙》服务器的游戏开始老套的开始,不老套的情节此书,无定义。
  •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正值高考的一场暴雨,让记忆瞬间被拉回多年前的那个初夏,一段过往的小城岁月就这样如水般开始在笔尖流淌,生命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说不清在什么时候又会和现在的生活交集。如果把自己过往还不算那么长的生命按大的时间段分割开来,肯定少不了那近乎残酷却又让自己独乐其中的高中三年,乡村与城镇,青春和成长,初恋和梦想,铁栅栏外是淳朴的乡土生活气息,铁栅栏内是张弛有序的高中寄宿岁月,回过头才发现,那些记忆里青春飞扬的闪亮日子,原来一直都深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良好的品德决定一生。正因为我们有了对美德的盼望,探索的脚步才时刻充满力量;正因为有了美德的滋润,我们才永葆希望之源的常青;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牵引,我们才会在沧桑与风雨的日子里不偏离前进的航向;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积淀,生命才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样博大。
  • 许我半世孤凉

    许我半世孤凉

    他陪着她站在孤城上俯瞰世界。许久,她听到他说:“我无法许你一世陪伴,我许你一世安好无念。”她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默默地念出那首诗“陌路以北夜未央,君已离殇永不见。”原来,是这个意思。她伸出手,看着天上飘落的白色飞雪,视线突然模糊了。她苦笑,原来,陌一筱也会流泪,也会哭。
  • 谁用青丝染流年

    谁用青丝染流年

    他是王爷,是荆国战神,又是普通人。铁汉柔情,灵均,我怎么没有早点遇到你?待字闺中,谁知躯壳里早已换了灵魂,命中注定彼此相遇。正则,我怎会苟活?看着他身陷重围,胭脂泪,几时留?谁还会为他笑靥如花?
  •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别人穿越就吃香喝辣,她穿越就是家徒四壁且父母体弱多病、哥哥无赖、弟弟年幼的小农女。头顶着克夫命,被夫家退亲;可极品亲戚们怎么就那么惹人厌呢?瞧瞧这姑妈隔三差五来家里顺手牵羊;二叔二婶儿落井下石,舅舅舅妈连哄带骗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哼,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她堂堂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怎么带着体弱多病的父母、无赖哥哥跟年幼的弟弟,教训他们那极品亲戚,过上盛世田园锦绣人生!顺带着,给自己找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绝世好男人。她坚信,这个世上总有一个男人是为了受她折磨而来到这个世上!
  • 邪魅老公的宠娇妻

    邪魅老公的宠娇妻

    童冰跌坐在精致地板上,无声落泪,剪影般美眸伤心的看着唐炎,泪水模糊了视线。是的,唐炎只手可以遮天、霸道无情,但这就是伤害自己的理由么?谎言,背叛,冷漠,薄情……漫天红色无际蔓延,美眸冰凉绝望,嘴角的娇笑凄凉无限,或许,离开是最好的解脱,带走一颗心留下一颗心,但却一样千疮百孔。“找她!找不到就不要回来”男人狠厉的说着,手里拿着一枚钻戒,折射着无情的光。她,真的好狠!再次遇见,童冰依偎着陌生男子浅笑,手里牵着一个四岁女童,女童娇俏短发和剪影般的眼睛揪痛着唐炎心脏,晦涩注视着童冰却换来没心没肺的一声‘你好’。唐炎大怒拉过童冰抱起女童离开,依旧是容不得拒绝的霸道。
  • 贝多芬(名人传记丛书)

    贝多芬(名人传记丛书)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一生即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年少时被父亲逼着弹琴,母亲早逝;成年后经历了数次失败的恋爱;26岁时听力衰退,45岁时完全失聪……该书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永恒的艺术而长期忍受苦难、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阅读该书可以使读者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重收获。
  • 商子

    商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逍遥风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