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7100000017

第17章 旧家拆迁杂感

北京市城建改造的速度让我吃惊,今年年初回家还在东城的老屋与老七聚首,喝着专门从东直门打来的豆汁,吃着青豆羊油炒麻豆腐,听着小孩子一声声“姑奶奶”的喊叫,八月再回来,老旧的宅子便荡然无存了,变作了一片瓦砾场,变作了一片拾掇不起来的苍凉。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那经过锤炼的美丽再难寻觅了。我居住的老宅是一座带花园的三进四合院,前庭有海棠丁香,后园有柳树榆树。前廊后厦,磨砖对缝,青石台阶,朱红漆柱,体现出叶氏家族昔日的殷实严整和传统的生活情趣。叶家的十四个孩子曾经在这里出进盘桓,哭笑玩闹,争打吵斗,几无一刻安宁,我的兄弟姐妹们在这里演义出了多少故事,生化出了多少情感,数不清了。默默无语的院落,百余年来容纳了太多的欢乐和辛酸,太多的浮躁和沉重……

也就是今天吧,随着文化环境的宽松,随着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这座宅院和这些人成了我创作的不尽素材,成了我的作品中一道深厚的文化背景,那些陈年的人和事,如久存的佳酿,不绝如缕,由那尘封的坛子里冒出,让人心醉。如今,院子没有了,人也早已四处分散,空剩一片旧址让人伤感。我想象着最后的留守者老七离开这里的情景,步履蹒跚的老七拄着杖一定在大门前伫立了许久,这个家族也只有他,有缘分和这座老宅告别。

北边的拆迁还在继续,墙壁倒塌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站在夏日的骄阳下,在暑热中寻找昔日失落的阴凉,狗一样在废墟上寻嗅,寻找家的气息,寻找那落于砖头瓦块中记忆的丝丝缕缕。两个逃避午睡的小孩子,在树阴下远远地看着我,一脸的不解。他们是胡同里谁家的孩子,谁的后代,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对他们来说这里或许比游乐场好玩,他们只是因了这断壁残垣而兴奋而新奇,跟我完全是两种心态。东面环城路上车来来往往,嘈杂烦乱,现代气息的声浪阵阵逼人。原本这里是条静谧的深巷,房拆了,遮挡没有了,就显得空旷而直接,就有了抬头见南山的突兀,有了光天化日的惶恐。让人感到历史进程的脚步,迅猛、粗犷,甚至有些无情。

我们毫无办法,我们别无选择。

屋的残骸中,有棵枣树伸出怯怯的荫,张开弯曲的枝,召唤着我,我走过去,抚着它粗糙的满是尘埃的干,心里涌出无限留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枣树的枝头已经结出了青青的小枣,即便到熟,它们也是那种既不甜也长不大的极普通的枣,这种没有经过调教的枣树,北京城的老院子里,几乎家家都有。

枣树的年龄比我大,日本占领北平前夕,我的父亲领着儿子们在后园挖防空洞,在洞口的位置,突然发现了一棵小苗,本可以一锹铲了它,三哥却生出侧隐之心,跟父亲商量将它留下。于是它就留下来了,并且一天天长大,像要急着报答谁似的,匆忙地结出了许多丑陋的小枣,年复一年,从不间歇。

如果说是父亲和三哥保留了它的生命,那么我便是对它最为关注的伙伴了,我们成了这座宅院里最相得益彰的一对物件。爬树的本事就是在它身上练就的,它细嫩的枝干,不知经了我多少回的上上下下,我对它每一个突起,每一个分杈的熟悉,就像我自己的胳膊腿。有一回光着脊梁在树上摘枣,遭到父亲呵斥,慌忙中抱着树干滑下,整个前胸被划得鲜血淋漓,母亲心疼得掉眼泪,说一个小姑娘家弄成这样怎么得了,责备父亲不该那样凶狠地呵斥我。父亲说全北京也没见哪个姑娘光着脊梁在树上坐着,荒腔走板得过头了。母亲气得一天没理父亲,让老七带着我上医院去抹药。老七领着我出门就把钱买了洋画,在胡同口刘太太家给我抹了一肚子紫药水……我挺着一个紫肚子进了家门……

现在,父亲不在了,母亲不在了,三哥也不在了,枣树还在,还倔强地站立在废墟之中,承载着它的感激也承载着无人能记起的紫色肚子……

一片碎瓦在我的脚下滚动,竟然发出了清脆的金属般的音响,让人的心猛地一颤。我弯腰将它拾起,沉重得如同拾起了整座屋宇。雕花的滴水瓦应该是第二进堂屋檐上的旧物,质地坚硬,击之如石,有着音乐的素质。百年来,高高在上的它饱受了戏曲的浸润,看遍了生旦净末丑的表演,称得上是老戏迷了。在我的记忆中,每日晚饭之后,是父亲领着他的一帮子侄们消遣的时光,他们常坐在石榴树下,金鱼缸旁,拉琴自娱。家里的女孩们从来充当观众的角色,宁可让五哥男扮女装唱青衣,我们也不张嘴。叶家敢站出来当众唱的女子只有两个,即大姐和我,大姐叶广英是真唱得好,她有一副好嗓子,好身段,直到老了,还能在她所在的大学演沙奶奶。我是属于起哄一类,大言不惭地吹自己是“谭派”,唱的“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一遍跟一遍不一样,哥哥们背后戏称我是“痰派”,母亲当面说我是“人来疯”。家庭的戏曲娱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是一种渐渐的艺术积累,我写过小说《谁翻乐府凄凉曲》,凭借的就是家庭的戏曲场面,正因为有此感受,写起来才觉得得心应手,不觉难为。

五十年代,哥哥姐姐们都成了家,搬出了老宅,父亲也去世了,“家戏”再难凑得起来。过年哥哥们来看母亲,谁跟谁在母亲这儿遇上了,偶尔还唱一出,但人已不齐,也没了伴奏,而且他们一唱还引得母亲伤感,后来索性不唱了。“文革”时候,我和四哥将那些锣鼓家伙用平板车拉到废品站,按废铜烂铁卖了。那个鼓人家不收,拉回来就扔在院子里,风吹雨打,散了架……

东城这一带要拆迁的事北京早有风闻,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突然。我原本想将家里尚存的弟兄姐妹们聚齐,在老屋前作最后的合影留念。我知道,在叶氏家族中能够做这件事的只有我,但我却没来得及。我的那些七零八落的手足们现在依然七零八落,如同眼前地上散落的碎砖,再也收拢不起来了。母亲活着的时候这里是个据点,母亲死后这里是个念想,是个象征意义的家,虽然只有老七在这里住着,虽然院落已被分割得面目皆非,虽然芍药台变作了下水池,游廊扩作了小厨房,但老宅的气质是无可改变的。每回我由大西北回来,一走进院落,就闻到了熟悉的气息,这是家的气息,这气息无时无刻不在这个家族的各个角落存在着,时光荏苒,世事更迭,却仍旧顽强执拗地存在着,熏染着来到这里的一切人和物。在外面,不管我是什么角色,有着怎样的荣誉与委屈,一进门,浑身的燥热便立即褪去,沸腾活跃的思考也仿佛化为固定的符号,在脑海中淡化、隐退,浸来的是淡淡的哀愁和悠久的凝重。我惊叹角色的转换竟会这般快捷,惊叹这几十年风雨的浸淫对我无多的改变,是的,从这里走出去的哥哥姐姐们极少再回来过,我与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大约有三十多年没见过了,这个家族留给我们的惟一遗产,就是冷漠。除了血缘上的连接,再没有别的。只有我,还自作多情地在这片碎砖中膛来膛去,还做着废墟上大团圆的美梦。

文人的气质,多么的幼稚可笑。

这里将要建成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老七是否搬回来我无从知晓。即便回来,这里也不再是我的家,我的家永远消逝了。我在一块砖垛上坐下来,身边塌下来的纸棚下隐约露出了砖墁的地面,这是母亲住过的小西屋,“文革”后的日子里,她在这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潮湿小屋里带着一身病痛苦苦煎熬,我离家奔赴大西北就是在这儿和她告别的。我走的那天早晨,母亲没有起床,脸朝着墙躺着……

至今,我仍在西地游荡,京城熟识的朋友说,落叶归根,你应该回来了!我苦笑着摇摇头,他们怎知我内心的酸楚,走出去了便就走出去了,何必再撩起心内的阵阵凄凉。老宅的消逝,也是好事,断就了回首的苦辣酸甜,成就了“一为迁客去长安,北望京师不见家”的潇洒,弟兄们失去了老宅的撕扯牵绊也是一种轻松。其实,家只是在心里。

可爱又苍凉。

同类推荐
  • 放飞的心

    放飞的心

    本书是作者原创性抒情诗歌,分为景之赞、情之咏、心之诵三部分,分别是写景状物、抒情感怀、智慧哲思。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永远的迷离记忆

    永远的迷离记忆

    本书为廖玉蕙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近30篇。廖玉蕙是台湾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坛,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语言诙谐、嘲讽,作品充满温情、亲情、乡情,以及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从平常的事件里追寻常人不易见到的社会另一面,笔调幽默,风格朴实,颇受读者喜爱。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歌德之勺

    歌德之勺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散文精选集《歌德之勺/张炜少年书系》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歌德之勺》分为“绿色遥思”“默默挺立”“人和芳草”“歌德之勺”“稷下之梦”“让我寻找”等六辑,以友情、爱情、成长、哲思、旅游等角度,收录张炜不同时期代表散文六十余篇。张炜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歌德之勺》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
热门推荐
  • 佛说无常经

    佛说无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相冥神

    无相冥神

    天才与废物,只在捏花一笑之间。他本有天纵体质,却被一颗魔心毁得一塌糊涂。他重新站起来,凭借着自己实力,不断改造体质。使他拥有了最强的天灭霸体,神秘强大的冰封神瞳。天才、妖孽、天纵奇才,绝世老者,通通一拳轰下!论肉身,他,傲视天下。论仙术,他,唯我独尊!
  • 红楼惊魂:黛眉玉颜潇湘魂

    红楼惊魂:黛眉玉颜潇湘魂

    她是绛珠,是潇湘,是一缕在红尘中寻觅一丝安然的清幽孤魂。他是天帝,是贤王,是一个在俗世中冷眼旁观的傲然绝魂。原本两个根本没交集的人,却因为前世的种种,心中竟然牵引着一抹灵犀。她生病,他心疼。他受伤,她昏迷。没有人想过这是为何,只有当他们再度相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的一切早已经在前世注定。
  • 豪门密恋

    豪门密恋

    青梅竹马,她爱他入骨入心,他却为了心爱的女人陷她和女儿于危险不顾。她伤心绝望,“陆时寒我们离婚吧!”为了爱你,我已用尽了所有的热情。本以为恢复平静,却不料他强势闯入她的世界,温柔紧逼,“对不起,我已无力再爱。”男人迷人一笑,“没关系,我有力气爱你。”
  • 穿越之重回巅峰傲世之旅

    穿越之重回巅峰傲世之旅

    身为黑道王者的她,因一梦,见到了前世的她。不料却在最后一个任务中进入陷阱,在即将突围时。意外身死,灵魂,再一次见到了前世的她。在她的帮助下穿越到前世所在的世界。看她如何开启她的重回巅峰的旅途。你说我是废材,哈,不好意思,我这个废材一巴掌就能拍死你。你说我没有钱,哈,看小爷我用钱砸死你。你说我没灵药,哈,信不信我都塞你嘴里,撑爆你。你说我不能契约,哈,好像我身边最弱的一只宠物都能把你拍死。你说我没武器,哈,好像你身上那把就是我做的。看性格多变的她,如何结良师,交益友。看谁能俘获她的心。
  • 都市护花兵王

    都市护花兵王

    从一场爆炸中死里逃生的许正阳,为解开海蓝之心的绝密,开始了他无偿无敌的校花保镖之旅。
  • 仙侠奇遇记剑与拳

    仙侠奇遇记剑与拳

    这个世界被天降奇石所改变,原本的平静被打破。是战,是从心,自己决定。不过你是天命注定的人,想从心,谁来拯救他们?你的女人,还要你来救。你的兄弟在远处看着你呢。放心吧!勇敢去战!我们在你的后面做你永远地后援!剑快!无解。拳重!秒杀?
  • 强势逼婚:100亿豪娶小逃妻

    强势逼婚:100亿豪娶小逃妻

    “藏着我的孩子,还想逃?”他把她堵住,逼她交出孩子。交不出?那就再怀一次!从此安城无人不知,他宠她上天。——“陆靳森!你给我滚开!”慕恬闪身一躲,手里的验孕棒掉下来。男人眯眼看着两条红线,得逞地笑:“女人,既然怀上了,以后就当陆太太吧。”
  • 末世天下争霸

    末世天下争霸

    自太古而下,大陆上的灵气渐渐稀薄。习武者的身体,也因为缺少了灵气的润养,渐趋没落。强者,一代更比一代弱。武学名宿称这个时代为“武末时代”,一个武力渐渐没落的时代。仅剩的几处武学圣地,也渐渐收缩,他们围绕着圣地中的灵宝继续修行。亲身感受着灵宝中的灵气渐渐消散,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直到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向这个世界大声宣告“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而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个世界,并且做好了准备迎接举世的反对。你们,准备好了么?!”立国,号宏武。
  • 那年四班

    那年四班

    你有经历过青春吗?那种缠绵而又不舍的情感,忽的如同烟花在天空爆开:青涩的爱情,执着的友谊,随着岁月被磨尽,它们拉起手,笑着约定下一次的重逢,也许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根本不会在未来出现,但是未来不就因为未知才更加美丽吗?这个夏天,我和你约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