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4700000007

第7章 线与面(7)

至于军旅文学方面,我倒愿意在此重申一下我十年前提过的一个观点:倡导通俗军旅文学的创造。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通俗不等于庸俗,它无非是比较注重小说的故事性,比较尊重审美习惯的民族性,比较看重表达形式的大众化,从而以明显的可读性去争取不同层面的广大读者。而我的“倡导”其要点有三:一,从创作对象看,军旅(战争)生活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充满刀光剑影和生离死别,最富悬念与变数,是培育通俗文学的肥沃土壤,从《三国演义》到《林海雪原》,成功之作不胜枚举;二,从接受对象看,广大军营以青年战士为主体,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思想、文化的全面发育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与其让庸俗、恶俗之作泛滥其间,造成诱导和误导,还不如为他们提供健康好读的通俗军旅文学作品,变堵为导,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既为高尚情操所熏陶,又被军事知识所涵养,此所谓“寓教于乐”,岂不妙哉?三,从创作主体看,一部文学史告诉我们,任何时候能创造经典作品的作家都只是极少数,军旅文学也不例外。大部分军旅作家如果一味地眼高手低,将会无形中将自己困于一种“武大郎攀杠子,两头够不着”——既雅不起来又“俗”不下去的尴尬境地,扼制了自己艺术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与发挥。与其如此,倒不如大胆地正视自己,扬长避短,为创造通俗军旅文学并形成多样化的军旅文学新格局贡献才华。

以上“倡导”,以《突出重围》和《亮剑》验证之,如何?

总体来看,二十年的军旅文学,自八十年代末跌人低谷,到九十年代中晚期又开始攀升,其中最重要的表征就是长篇小说的繁荣已初露端倪。

就此一点而言,已经全面超过了八十年代。尤为令人可喜的是,除了一批资深作家(如朱苏进、周大新、朱秀海、韩静霆、乔良等)已渐入佳境外,一批新锐作家(如阎连科、柳建伟等)正后来居上,其中不少厚积薄发的长篇处女作(如《亮剑》《英雄无语》《落日之战》《走出硝烟的女神》《兵谣》《恕我违命》等)表现出了足可信赖的创作潜质。以此“回溯”为依据再作一“前瞻”,我们对二十一世纪初军旅文学新的高潮可以期待,而长篇小说则最有可能成为这一“高潮”到来之前的最初的潮讯。如果本文所谈的几点“启示”能为这一“潮汛”推波助澜,则吾愿足矣。

(原载《文艺报》2004年四月四日)

3.向着广度和深度的文学长征

——《长征文学》与王树增的《长征》

在中国当代军旅文学史上,“革命历史题材”是一个宏阔的命题,而“长征”是其中一个丰饶的领域。可以说,“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最悲壮激烈、最动人心魄的一页,对作者和读者都具有历久而弥新的吸引力。据我所知,围绕今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就有两百多部长征题材的图书问世;而依照我的阅读视野和经验判断。王树增的非虚构类纪实长篇《长征》不仅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极有可能是长征胜利七十年来最厚重的大书之一。

我个人认为七十年长征题材的文艺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从长征开始一直到结束,贯穿了长征过程的始终。比如长征途中就有黄镇创作的活报剧《一双草鞋》、陈云(化名廉臣)的纪实文学《随军西行见闻录》,还有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诗词精品。到了延安之后,一九三六年八月,由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发起了长征征文,最后精选一百篇定稿为《二万五千里》,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中高级红军将领,突出了时效性和宣传性,艺术性方面相对粗糙。

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以纪念建国十周年而举办的大型征文《星火燎原》为代表,收录了杨成武等红军名将的《翻过夹金山》《飞夺泸定桥》等记述长征精彩片断的一些名篇,有些篇章此后还被陆续收入中小学课本,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基础上虚构、提炼而成的文学作品则有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短篇小说,标志着此一阶段长征文学的艺术高度。此外,陈其通动笔于一九三六年的大型话剧《铁流两万五千里》,历经二十年,几易其稿,几易其名,终于在一九五六年改定为《万水千山》成功上演。应该说,这是第一次希图宏观反映长征的艺术努力,她也成为了当时对长征的权威解读。稍后不久,由于优美、激昂的音乐旋律的托举,由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征组歌》的重要意义在于给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叙述长征的经典架构,“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等等长征题材创作的要点开始凸显并固定下来,她和《万水千山》一样体现出长征文学叙述和党史、军史强烈的同构色彩。这一阶段的长征题材创作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对思想的提炼、对艺术的打磨,同时表现出宏大叙事的明显倾向,但在深度的探索方面稍嫌不够。

第三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开始发挥文学的虚构特性,小说一度成为了表现长征的主要文体。以乔良的《灵旗》、程东的《夕阳红》、江奇涛的《马蹄声碎》等中篇小说为代表的一批作品开始注意到此前被宏大叙事所忽略、遮蔽了的小人物的命运,着重挖掘人性的深度与复杂。与此同时,董河汉的纪实文学《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和黎汝清的纪实长篇小说《湘江之战》等作品则第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红军的失败之役,呈现出浓烈的悲剧色彩。另外,魏巍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李镜的《大迁徙》也都从大全景的角度丰富和拓展了长征文学的表现空间。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该书将长征概括为“人类求生存的一曲壮歌”,它超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角度,首次从人类精神的高度来肯定长征的意义,这也给当时中国的文学界和思想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至于陪同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的长征文学专家王愿坚不无感慨地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写出一部自己心目中的长征呢?

是啊,回顾七十年的长征题材创作,这其中包括了小说、戏剧、诗歌、音乐、舞蹈、报告文学,林林总总,卷帙浩繁,虽然不乏精品名作,但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能与长征这一史诗相匹配的鸿篇巨制仍属罕见。如果要说艺术高度的话,我首推毛泽东写于长征期间的几首诗词。虽然短小,但是气魄宏伟,胸襟阔大,意境高远。长征途中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是毛泽东个人乃至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但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越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越是进发出生命的华彩篇章,这是毛泽东的个性使然,也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与缩影。毛泽东诗词超越一己之悲欢,超越政治与宣传,完全进入到一种超迈的、审美的艺术与精神境界,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永葆魅力。这也是值得我们写长征时认真思考与借鉴的艺术经验。

综上,可以说以王树增的《长征》和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新一轮出版热为代表,长征题材的文学创作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而此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表现的广度与挖掘的深度方面的双向努力。以《长征》的追求为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景式客观再现,全球化认知高度”。

何谓“全景式客观再现”?第一,《长征》并非像以往那样仅仅满足于对某一局部、某一片断或某个人、某一方面军的长征的描写,她第一次把参与长征的四支红军主力部队等量齐观,纳入视野,几条叙事线索相互交错、同时推进。作家扮演了总导演、总调度的角色,读来确有一种航拍效果,全景鸟瞰、推拉摇移,东西南北,尽在斛中,全面而广阔地展现了长征宏大、丰饶而复杂的历史图景。第二,《长征》突破了只关注高层指挥机关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老模式。尽可能多地在历史长河中钩沉、捕捉到了大量的小人物、小场景和小细节,使一些湮没无闻的英烈堂而皇之地走人了煌煌史册,从而建构起了一个从下到上的红军英雄人物谱系,她的“纵”深与前一点的“横”宽,共同拓展了《长征》“全景”式的表现空间。

何谓“全球化认知高度”?那就是挖掘长征精神的普适性,深入到作为个体的红军战士的内心世界来探求长征精神的真谛,红军战士的心理和精神空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作者试图探究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下,红军个体的精神信仰是怎样坚定地支撑着他们完成对自己乃至全民族命运的创造,从而将长征精神升华到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的高度。长征史诗的意义超越了党派,民族和国家,不仅仅属于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她也是属于世界的,属于人类的。

长征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人类无论处在怎样的险境、绝地之中,只要有理想作为支撑,有信念作为牵引,就能产生一种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有了她,就不仅可以在枪林弹雨、大河绝壁、雪山草地中顽强生存,而且还能英勇战斗并且突出重围,赢得胜利,追求光明,走向辉煌,创造史诗。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奥秘所在,也是长征精神不朽的根本原因。西方评选一千年来影响人类历史的大事中,中国人选三件,其一就是长征。这也说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中国,全人类都需要长征精神。而当下中国,在一个物质极大发展了的社会环境中,更加需要打通对于长征的民族记忆,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强化和振奋国人精神。

饶有意味的是,王树增已然是一个成就卓著的报告文学作家,然而他本人却并不认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提法,情愿采纳世界通行的“非虚构类”写作之说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曾经发生在历史进程中关乎民族,社会和民众命运的重大的人与事有高度的敏锐性,能够对这些人与事做出作家自己的具有创见的评判,并用具备文学品质的表述风格,鲜明而具有责任感地对人物和事件与读者一起做出饶有趣味的、富于思辨意义的解读。”此中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描写的广度(即“关乎民族、社会和民众命运的重大人与事”),二是思考的深度(即“做出作家自己的具有创见的评判”),三是文学性(即“具备文学品质的表述风格”)。前两层意思已有论述,现在说说“文学性”。王树增之所以如此看重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原因就在于他原本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和大多数报告文学作家的新闻出身不同,他有扎实的文学底子。

王树增的文学底子在“非虚构类”纪实长篇《长征》中有两点突出表现,一是语言,二是细节。王树增的语言脱胎于小说,比一般的报告文学语言更富弹性,更具张力,更加生动鲜活。更加细致入微,更加细腻滋润。更加适合营造气氛、意境和情调。这是他的禀赋所系,与刻苦,模仿、追求无关。这是他的特色,也是他的优势。而至于细节的运用就是他的小说技法的挪用了,但他比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家对细节捕捉更敏感,运用更灵活,安放更妥帖并更具匠心和诗意。例如在这部近七十万字的大书的结尾,却写了一个掉队的名叫朱家胜的红军炊事员独自挑着牺牲了的战友的东西在黎明时分到了陕北根据地,红军战友迎上来接过担子,往他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芋头,一个干部还拿出针线包为他缝补那件破衣服一一“那是他自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离开根据地就一直穿在身上的一件单衣。天边那片朦胧的亮色逐渐扩大,苍茫的河山骤然映入红军战士朱家胜流着泪的双眼——雪后初睛的黄土高原晨光满天,积雪覆盖下的万千沟壑从遥远的天边绵延起伏蜿蜒而来……”这是一个经典的王氏结尾,先“尽精微”:“担子—一芋头—一缝补破衣服——泪眼”,然后再“致广大”:“千山万壑”奔来眼底,最后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收束。此时百感交集,悲欣交集,无声胜有声,四两拨千斤,一人静场反倒比千万人欢呼雀跃、红旗招展更加激动人心。冲击情感。这就是以小胜大、巧用细节的胜利。

大体说来,作家在《长征》中常常用小说的细节来刻画与塑造人物,用散文的语言来写景状物,用议论来表达思辨和评判,用诗情来营造意境和氛围,整体呈现出一种跨文体写作的风貌、独特的个人风格与审美特性。但是过于强调“非虚构写作”或急于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划清界限,也使得作品面目暧昧。比如全书虽然大量引征文献与资料却又不注明出处,实为纪实又貌似小说。说是纪实又无可稽考,容易使人心生疑窦。

因为长征史毕竟为国人所熟悉,更何况不少史料还见仁见智,人言人殊呢。作家可以有自己披沙拣金的甄别与选择,但加以注释,既便于读者沿坡讨源,也给自己留下余地与空间,岂不两便?而且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加强真实性,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于真实、对于历史的还原却必须有作家的甄选和经营,否则深陷其中亦不堪承受其重,譬如书中关于四支主力红军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行军路线的精细描画,令人读来就时有晕头转向之感,反而不得要领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本书精选的散文,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异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热门推荐
  • 欲望之舟

    欲望之舟

    林若诚一心想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世界品牌,却树大招风,遭人陷害;暴富后首鼠两端的唐西平文化不高,却能谙熟关系学,左右逢源;市长刘沉为施展抱负渴望更高的权力平台,却终不能如愿;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白向伟本应顺理成章地在省城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却被一纸调令下到了临河,个人委屈和无羰招来的嫉恨该如何面对;副市长孙庆以挡自己升迁之路者为敌,玩弄权术铤而走险……由此催生的各种欲望,把临河市这只刚刚离港的小舟拖进了湍急的漩涡。作家在一个宏阔的背景上,以犀利的笔锋和入木的心理刻画,浓墨描绘了一幅转型期的“政治经济学”长卷,读来令人颤栗,掩卷长思。
  • 无桥天路

    无桥天路

    人死魂消?灵魂何往?什么力量在掌控命运?又是什么力量在支配自然?欧阳天打小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坚信人性本善,天道昭彰;然而满腹珠玑,才华横溢的欧阳天走上社会以后,却屡遭命运捉弄,才能不敌熏天的权势,成功只是别人的嫁衣,还几次险险葬送了一条小命!若是一般人,或是忍气吞声,由天认命,或是流血五步,徒逞匹夫之勇;然而欧阳天不但拥有创意无尽的智慧,更有幸获得了太平天国时期一名异士的传授,开发出自身的潜能,拥有了与命运抗争的资本!在与贪官恶人的斗争中,恩怨情仇交织出一曲悲壮的命运之歌。从循规蹈矩顺天道,走向弑神夺命换天道,最终揭开命运之手的惊天之谜!
  • EXO:45度仰天倒泪

    EXO:45度仰天倒泪

    她摇摇头道:“如果等待可以换来奇迹,那么我愿意一直等下去,无论是一年,或者是一生。”他暖暖地一笑:“等我。”语毕淹没在了她的视线里,只是,她没想到他真的淹没了。她的太阳,没了.....
  • 剑御仙途

    剑御仙途

    “天地万物始于混沌,生灵无尽共存于世”无尽大陆,有万族生灵,凶兽无尽,更有人族御蓝色大星自太空而来。经人族无尽岁月的发展,祖地“蓝色大星”逐渐成为和平区域与交易中心,更是掀起一番仙币潮流。在这里,只要你拥有仙币,无论是极品法器还是无上天功任你选购,更有一大批科技装备打折出售,贱卖,贱卖了!
  • 一起走过的岁月

    一起走过的岁月

    少年李飞宇从李家村走出来,就是为了寻找到他的父亲,乡土少年想在都市丛林里生存,总要经历一些背叛,阴谋,争斗,黑暗,才能成长起来。
  • 醉染生

    醉染生

    她本爱自由,却被他强留在身边,卷入宫斗。他爱她,给她三千宠爱;她不爱他,视若无睹。而当她眼里心里都是他时,他却生死未知。月色清澈,清风徐来。她默默等待,一身凄凉“如果你还在我身边,我定不再错过。”醉念泽归,情暖凉生……
  • 重生之读心

    重生之读心

    含恨而终,带着印记重生。她必须赶在生命结束之前,解决掉亲人的后顾之忧。虽不知命运会如何安排,她会跟随着自己的心意走。
  • 妄想者世界

    妄想者世界

    我原以为我是个精神分裂者,天天妄想。我不知道我所预知的未来,被预知着。
  • 忘不了的小事(心灵感悟书坊)

    忘不了的小事(心灵感悟书坊)

    众人的一生中,总有让你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大事和小事。本书主要为您记录了一些生活中具有启迪意义的小事。事虽小,却件件忘不了。您在轻松的阅读后,会不由自主地为生活中的平时不易发现的细节和小事而感叹,如参禅般顿悟,您会感到不虚此“读”。
  • 天字传

    天字传

    天地之初,伏羲造字,暗含仙力,传言得伏羲字者可获无上造化,惊世机缘。少年古峰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获得伏羲之字,由此开启一段不可思议的人生。。。